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光学小论文: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应用光学小论文: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应用光学小论文: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应用光学小论文: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08级光电1班黄静丽 081102030

一、内容摘要

光阑及其有关概念在几何光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对其进行研究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对孔径光阑、视场光阑的各自的概念、特点、判定方法以及两种光阑的比较, 进一步了解这两种光阑。

二、关键词

光学系统、孔径光阑、视场光阑

三、引言

由于光学系统对光束限制的要求多种多样,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光阑,按照光阑所起的作用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孔径光阑、视场光阑、渐晕光阑及消光光阑。一般的光学系统都会有一个孔径光阑和一个视场光阑。四、概念

(一)孔径光阑

在光学系统中,描述成像光束大小的参量为孔径,当物体在有限远时其孔径的大小用孔径角U表示,若物体在无限远时孔径的大小用孔径高度h来加以表示。我们称光学系统中限制轴上物电成像光束大小的光阑为孔径光阑,该光阑实际上限制的是成像光束立体角的大小。如果在子午面内(轴外点与光轴所构成的平面)进行分析,孔径光阑决定了轴上点发出的最大孔径角U的大小,例如,人眼的瞳孔就是孔径光阑。

(二)视场光阑

视场通常描述的是成像光学系统物、像平面上(或物、像空间中)成像范围。在光学系统中一般将安置在物平面或者像平面上用以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成为

视场光阑,它可能是光学系统中的某个或者某组透镜边框,也可能是专设的光孔。例如,测量显微镜的分划板、照相机的底片边框都起到视场光阑的作用,其形状多为圆形、矩形或方形。

五、特点

(一)孔径光阑

1、孔径光阑的位置不同,但都起到了对轴上物点成像光束宽度的限制作用;只需相应的改变光阑大小,即可保证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不变。

2、孔径光阑的位置不同,则对应于选择轴外物点发出光束的不同部分参与成像。

3.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Entrance and Exit pupils)

孔径光阑可能位于系统前面,也可能位于后面,还可能位于中间。为方便讨论系统物像方光束限制的具体情况,我们定义: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主要限制系统物方空间中

物点发出光束的孔径角。简称入瞳。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主要限制系统像方空间中

到达像点的光束的孔径角。简称出瞳。

1)入瞳:决定光学系统的物方光束的孔径角。

2)出瞳:决定光学系统的像方光束的孔径角。

3)孔径光阑:实际对光束限制起作用的元件,决定了入瞳、出瞳;三者互为物像关系。

(二)视场光阑

1、入射窗和出射窗

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确定后引入如下概念:

●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物空间)

●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像空间)

1)入窗限制物空间的可成像范围

2)出窗限制像空间的成像范围

3)入窗和出窗共轭。

2、图4.1.l 为一天塞照相物镜,接收器为照相底片,135 胶片的标准尺寸为36 mm×24 mm。很显然,限制画幅的片框就是该系统的视场光阑,因为它限制了成像的范围,因此它是视场光阑。这时像面的最大高度为画幅的对角线之半,即21.6 mm。由于胶片处在物镜的最后,因此它不但是视场光阑,又是出射窗。而入射窗通常在物方无限远处。

3、物方视场和像方视场

●物方视场角:在物空间中,入窗边缘对入瞳中心的张角2ω。

●像方视场角:在像空间中,出窗边缘对出瞳中心的张角2ω’。

物方视场角是从入射光瞳中心对入射窗所张的角度,像方视场角是从出射光瞳中心对出射窗所张的角度,物空间的角视场常常不等于像空间的角视场。只有对于处在空气中的非望远系统,物方现场角和像方视场角才是相等的。

六、判定

(一)孔径光阑

(1) 轴上物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孔径光阑也会变化。

(2)几个口径一定的透镜组合,判断确定位置的轴上物点的孔径光阑:

★物在无限远:光学系统中所有光学元件的通光孔径分别通过其前面的镜组成像到整个系统的物空间,则直径最小的像就是系统入瞳,与入瞳相共轭的元件即为孔径光阑。

★物在有限远处:

a. 将光学系统所有光阑(各个透镜和光圈等),对其前面的光学系统(物空间)成像,求像之大小和位置;

b. 由物位置(轴上点)向各像边缘、第一个透镜边缘分别作连线,求张角最小值即为入瞳,相应的共轭物为孔径光阑;

c. 孔径光阑对后面光学系统(像空间)所成像即是出瞳。

(二)视场光阑

假设入瞳为无限小,则判断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的方法为,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元件的通光孔径(镜框)分别通过其前面的镜组成像到整个系统的物空间,根据各像的位置和大小求出对入瞳中心的张角,张角最小的像即为光学系统的入射窗,与入射窗相共轭的元件(或镜框)即为视场光阑。

七、两种光阑作用的比较

1、孔径光阑限制成像光束的孔径,即决定成像的照度、分辨率;

2、视场光阑决定市场,及物体成像的范围;

3、孔径光阑缩小时,每一物点成像光束孔径角变小,像面照度减小,但成像范围不变;

4、视场光阑缩小时,成像范围变小,但成像物点的孔径角变小,及像的照度不变。

浙大应用光学知识点及课时安排_通过课时分出哪些是重点_doc97

浙江大学应用光学知识点 --------------------------------------------------------------------------------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3学时) 1. 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 2.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及其矢量形式 3. 全反射及临界角 4. 光程与极端光程定律(费马原理) 5. 光轴、顶点、共轴光学系统和非共轴光学系统 6. 实物(像)点、虚物(像)点、实物(像)空间、虚物(像)空间 7. 完善成像条件 第二章球面与球面系统(3学时) 1. 子午平面 2. 物(像)方截距、物(像)方倾斜角 3. 符号规则 4. 近轴光线与近轴区,高斯光学,共轭点,单个折射球面成像特征: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像面弯曲 5. 阿贝不变量,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物像位置关系 6. 折射球面的光焦度、焦点和焦距 7. 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角放大率:物理意义及关系 8. 拉氏不变量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5学时) 1. 平面镜的像,平面镜的偏转,双平面镜二次反射像特征及入、出射光线的夹角

2. 平行平板的近轴光成像特征 3. 常用反射棱镜及其展开、结构常数 4. 屋脊棱镜与棱镜组合系统,坐标判断 5. 角锥棱镜 6. 折射棱镜及其最小偏角,光楔 7. 光的色散 8. 光学材料及其技术参数 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9学时) 1. 理想光学系统原始定义 2. 理想光学系统的焦点、焦平面、主点、主平面 3. 理想光学系统的节点 4.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 5. 理想光学系统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的关系 6. 理想光学系统的拉氏不变量 7. 理想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及其与焦距的关系 8. 理想光学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和角放大率及其关系 9. 几个特殊位置的三种放大率 10. 理想光学系统的作图法 11.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作图法和计算法 12. 远距型和反远距型理想光学系统模型 13. 多光组组合,正切计算法,截距计算法 14. 各光组对总光焦度的贡献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与应用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 陈家璧苏显渝主编 2001年4月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 陈家璧苏显渝朱伟利孫雨南陶世荃吴建宏编 2001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是上海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教授依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并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编写而成。本书分为两部分。前五章介绍光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二维线性系统理论、光的标量衍射理论、光学系统频谱分析、部分相干理论和光全息术。后六章介绍它的主要实际应用,有光学信息存储、光学信息处理、图象的全息显示、光学三维传感和全息散斑干涉计量。本书的特点一是用线性系统的傅里叶分析方法光学问题,把光学看做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二是密切联系实际,讨论了光学信息技术的各种已经实现和正在发展的应用。三是配有许多独具匠心的习题,附有大量期发表在国内外科技刊物及学术会议的有关文献,可以引导读者自学,启发读者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他有关光学和光学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以供社会读者阅读。

前言 作为自然现象,光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据统计,人类感官接收的客观世界总的信息量的90%以上要通过眼睛。早在三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研究光学,但是光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还是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近代光学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的全息术、50年代产生的光学传递函数、60年代发明的激光器、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纤通信、80年代成为微机标准外设的光驱、航天航空事业中应用的空间光学等近代光学技术对信息产业的高速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近代光学也成为电子信息科学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在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学科的有关专业开设光信息处理技术理论与应用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光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是将信息科学中的线性系统理论引入光学中形成的。光学成像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图像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系统。传统的光学仅在空域中研究光学现象,信息光学将研究方法扩展到空间频域,对光学成像系统进行空间频谱分析,并由此发展出全息术与光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使光学系统的单一成像功能扩展到信息处理的许多方面,有二维信号(图像)的各种运算方法,有图象处理与识别技术,有高密度信息存储的光学方法,有三维面形测量及全息散斑干涉技术,等等。本书的重点是介绍光学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以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相关应用和方法。 本书的前五章是理论基础部分。第1章的主要内容是二维线性系统分析,以及为之服务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和信息科学的另一基础——抽样定理。对于学过“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读者,复习一下并推广到二维情况也是不无补益的。与以往同类的教科书不同,这一章不再详细介绍有关数学预备知识。这是由于近二十年来几乎所有开办本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含积分变换的数学课程,再从基础讲起已无必要。第2章关于标量衍射理论的讨论不讲述物理光学或工程光学中已经讲过的惠更斯原理及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推导,而是由波动方程的平面波解及平面上复振幅分布的傅里叶分析与综合导出近场及远场衍射公式。在介绍分数傅里叶变换基础上,讨论菲涅尔衍射的分数傅里叶变换表示,从而将衍射现象完全与傅里叶变换联系在一起。第3章关于光学系统的频谱分析与以往多数教材不同,对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给出一个统一的表达方式,并得出不同情况下的结果。由此出发进一步分析相干与非相干成像系统,给出成像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与光学传递函数。第4章综合各种教材对光的相干性理论的阐述,由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到准单色光的相干性,全面介绍了光的相干性的概念,以此为基础讨论了部分相干光的传播及其光学系统的频谱分析的影响,为近代光学将许

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简介

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 201028013919088 李 鹏 一.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的研究意义 高分辨率目标成像对航天遥感和军事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波动光学理论,传统光学成像系统角分辨率为[1]: 1.22/D θλ= 分辨率受波长和光学系统口径的限制。对于一定的工作波段,若要提高系统的角分辨率,则只能增大系统口径。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因素限制了系统孔径的增大。高分辨率成像需要长焦距、大口径光学系统,但其成本高、材料制备困难、制造技术难度大,这些因素制约着大口径光学系统的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多孔径成像技术为提高分辨率提供了新的方法。如何用小口径系统来达到单个大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就是多孔径成像的目的。与传统的光学系统相比,多孔径成像技术具有如下特征和优点[2]:①降低了光学元件的加工制造难度;②光学元件体积小,重量轻,系统可以设计成为折叠式,有利于减小发射体积和重量,节约发射费用;③系统设计和组装灵活多变,特别适用于各种空间光学系统。为了提高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光学多孔径成像技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可以肯定地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孔径成像技术将被应用到更多的成像领域。 二. 光学合成孔径成像原理 1.光学成像原理分类[3] 光学成像原理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几何光学、像差理论成像原理,通常的光学系统设计按此理论基础进行的;一类是衍射成像原理,它以波动光学的衍射理论为基础,结合通信理论中线性系统的方法,把成像系统视为空不变的线性系统,成像系统的特性用相干传递函数(相干照明)或光学传递函数(非相干照明)来描述,衍射成像原理在像质定量评价和成像系统分辨率的研究以及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另一类成像理论是干涉成像原理,它认为成像过程本质上是干涉过程,像面上任何一点的光扰动必然是出瞳上各点光扰动贡献的

中北大学物理光学期末考试计算题

本复习资料专门针对中北大学五院《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版教材,共有选择、填空、简答、证明、计算五个部分组成,经验证命中率很高,80分左右,不过要注意,证明题可能变成计算题,填空题变成选择题。 1-1: 8 610) (2)y t E i e++? =-+ 方程:y= y+= 方向向量:一个可以表示直线斜率的向量,这个向量就是方向向量。 Ax+By+C=0:若A、B不全为零,其方向向量:(- B,A)。 8 610) (2)y t E i e++? =-+ ) ( r k E E?- - =t i eω) ( r k E E?- =t i eω) ( r k E E?+ - =t i eω) ( r k E E?+ =t i eω 1-3 试确定下列各组光波表达式所代表的偏振态及取向 ①E x=E0sin(ωt-kz), E y= E0cos(ωt-kz) ②E x= E0cos(ωt-kz), E y= E0cos(ωt-kz+π/4) ③E x= E0sin(ωt-kz), E y=-E0sin(ωt-kz) E x=E0sin(ωt-kz), E y= E0cos(ωt-kz) 相位差π/2,E x=E y,圆。讨论xy平面的偏振情况 t=0时:合成矢量? t=T/4时:合成矢量? 右圆 E x= E0cos(ωt-kz), E y= E0cos(ωt-kz+π/4) 相位差π/4,椭圆。 t=0时:合成矢量? t=T/4时:合成矢量? 右椭圆,长半轴方向45o 见p25页。

E x = E 0sin(ωt -kz ), E y =-E 0sin(ωt -kz ) 相位差0,直线。y =-x 方向向量:(-1,1) 1-4:两光波的振动方向相同,它们的合成光矢量为: 1268+=10[cos cos()] 10102 10[cos(53.13)cos sin(53.13)sin ]10cos(53.13)t t t t t π ωωωωω+-=?+?=?-E E 1-5:+=cos()cos()4x y iA kz t jA kz t π ωω-+--E =E E ;因此有: =,4 y x π ???=-- =, =ox oy E A A E , tan 1,α= 得到: tan 2tan(2)cos ,,4 π ψα?ψ== sin 2sin(2)sin ,,8 π χα?χ==- 222tan()0.4142,2,8b a b A a π-=-≈-+= 得到: 2220.17162, 1.31,0.5412a a A a A b A +===。 1-8:(2)解:g dv v v k dk =+,g dv dv d dv v dk d dk d ωωω==,g g dv dv v v k v kv dk d ω =+=+ g g dv v kv v d ω-=,11g v v v dv dv k d v d ωωω == -- ,v =,3 2()()2r r r r c dv d εμεμ-=- 2 2() /[1]()()211[1]22r r r r g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d v v c v v dv d d d v v d d d εμεμωωεμεμωωεμεμωωεμωεμω ====+-++ 1-11 一左旋圆偏振光,以50o角入射到空气-玻璃分界面上,见下图,试求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偏振态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 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 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 n I I ''sin sin =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 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 2arcsin n n C = 全反射条件: 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A ,A ’的对称性) 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理想成像条件:物点和像点之间所有光线为等光程。

30m环形干涉望远镜

CN 53-1189/P ISSN 1672-7673 30m 环形干涉望远镜Ξ 刘忠,金振宇,林京,李焱,许骏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云南昆明650011. E 2mail :lz @https://www.doczj.com/doc/ef15737683.html, ;kim @https://www.doczj.com/doc/ef15737683.html, ;linjing @https://www.doczj.com/doc/ef15737683.html, ;ly @https://www.doczj.com/doc/ef15737683.html, ;xj @https://www.doczj.com/doc/ef15737683.html, ) 摘要:简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对下一代地面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进行的初步 研究,依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提出研制一个新概念的大型地面望远镜:30m 环形干涉望远镜(Ringy Interferometric T elescope ),它既有单口径望远镜那样的直接成像能力和分辨率,又可以进行综合孔径模式的高分辨率成像,该计划显著地不同于经典的地面大型望远镜,对其中关键技术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关键词:干涉成像;望远镜;环形孔径;高分辨率成像 中图分类号:P 1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673(2006)01-0064-09 为满足地外行星探索、黑洞探测以及其它在近红外波段和光学波段的极限天文观测的需求,30m 以上口径的巨型光学(近红外)望远镜已经成为大型地面天文光学计划的首选[1,2]。目前,干涉成像理论日趋成熟,新一代地面大型天文望远镜和综合孔径成像干涉阵列之间的界线正趋于模糊,两者之间仅仅具有的技术手段的区别也正在逐渐消失。 基于最近两年云南天文台南方基地对环形孔径以及环形排列的稀疏孔径干涉阵列的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建造一架直径约为30m ,有效环宽1m 的光学环形干涉望远镜,这架望远镜的结构显著不同于国际上流行的E LT 方案(例如欧洲的EROU50和美国G MT ),由于环形孔径所具有的全空间频率覆盖特性以及其它一些特点,这架望远镜所拍摄的图像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达到30m 全孔径望远镜同样的分辨本领,其极限分辨率(FWH M )可达到0.003″,等效面积相当于10m 望远镜,由于结构相对简单,建造这样的30m 干涉望远镜所需经费不会显著超出建造一架10m 拼接镜面望远镜所需的经费。 其实,对下一代地基巨型天文望远镜(E LT )成像行为的研究都更多地基于干涉成像理论,可以将全孔径的拼接镜面看作是一个空间频率高度冗余的干涉阵列。同理,将望远镜的主镜设计为一个封闭的圆环的概念与将光学综合孔径系统(光学成像干涉阵)设计为一个环形排列[3]是等价的,这就是将环形望远镜称为干涉望远镜的原因,这样的概念在射电综合孔径成像系统中有过,典型例子是俄罗斯的RAT AN600[4],这是一架600m 直径的厘米波环形射电望远镜,有效环宽3m 左右。在仔细研究了环形的衍射和干涉成像特性,并在云南天文台1m 望远镜进行了有关试验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得到了 V ol.3 N o 11Mar.,2006 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ASTRONOMIC A L RESE ARCH &TECH NO LOGY 第3卷 第1期2006年3月Ξ收稿日期:2006-01-05;修订日期:2006-01-09 作者简介:刘忠,男,研究员,研究方向:天文仪器和方法

2008应用光学期末A卷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电子科技大学二零零 八 至二零零 九 学年第 一 学期期 末 考试 应用光学 课程考试题 ---卷 (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日期 2008年12 月 日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 分, 期中 分, 实验 分, 期末 分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 几何光学中研究光的传播,并不把光看作是电磁波,而是把光看作 线段 。 2. 单个折射球面的主点位置在 球面顶点 。 3. 共轴系统的基点包括一对主平面,加上两对共轭点,一是 无穷远轴上物点和像方 焦点 ,二是 物方点焦点和无穷远轴上像点 。 4.如果物像空间的折射率相等,则物方节点与物方主点的距离为_____0_____。 5.对目视光学仪器的两个要求是: 扩大视角 和 目标成像后成像在无限远,或者说 出射光线平行 。 6.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元件相同,但功能不同,一个用于望远,另一个用于观近。 它们在光学结构上的的主要不同点是__前者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物方焦点重合,后者不重合__。 7. 根据目镜光焦度的正负不同,望远镜分为 开普勒望远镜和 伽利略望远镜 。 8、屋脊棱镜中屋脊面的作用是 (在不改变光轴方向和主截面内成像方向的条件下),增加 一次反射,使系统总的反射次数由奇数变成偶数,从而达到物象相似 。 9. 为了使棱镜和共轴球面系统组合后,仍能保持共轴球面系统的特性,对棱镜的结构主 要有两个要求,一是 棱镜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必须平行 ,二是 如果棱镜位于会聚光束中,则光轴必须和棱镜的入射及出射表面垂直 。 10. 在有些连续成像的光学系统中经常采用场镜,它的作用是降低出射光束的投射高。 11. 余弦发光体的光亮度与方向 无 关,而发光强度与方向 有 关。 12. 当没有斜光束渐晕时,随着像方视场角的增加,像平面的光照度按 照 视场角余弦的四次方 降低。 13. 描述彩色的三种特点是 明度 、 色调 、 饱和度 。 二 简答题(4分×5=20分) 1. 什么是光学系统的主平面?它有什么性质? 答:1=β的一对共轭面。物空间一条入射光线与物方主平面的交点,离轴高度与出射光线与象方主平面的交点离轴高度相等。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复习整理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 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 n I I ''sin sin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 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

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 2arcsin n n C 全反射条件: 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A ,A ’的对称性) 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理想成像条件:物点和像点之间所有光线为等光程。

天文望远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关键词】天文设备,天文望远镜,天文技术 1天文学研究与天文技术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1 天文学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现代知识体系天文学研究宇宙中各种不同尺度天体的运动、结构、组成、起源和演化,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自古以来,天文学知识和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历法的制订、测绘、授时、导航等都应用了天文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例如,地球气候变化记录中的天文周期,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全球变化中怎样发生作用,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恐龙灭绝,地球上多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所呈现出的周期性可能与 太阳系穿越银河系旋臂的周期有关。此外,对太阳系和空间环境的研究,在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活动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1.2 天文技术方法是高技术发展的创新源头之一天文学家为探测宇宙最暗弱信号而发展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已在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诸多高科技领域得到重要应用,成为高技术发展的创新源头之一。例如,为发展 X 射线天文学而组建的小型高技术公司美国科学与工程公司(American Science & Engineering,AS&E)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国际著名企业,其X 射线成像技术和X 光检测仪器等工业产品被广泛用于科学、国防、教育、医药和安全领域。该企业创建者之一,里卡尔多·?贾科尼博士,因其对X 射线天文学发展的先驱性贡献,获得了20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再如,为克服大气湍流对天文望远镜成像干扰而发展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已迅速向其他领域推广,在我国也已成功应用于激光核聚变装置波前校正系统,以及人眼视网膜成像。另外,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将傅里叶变换用于射电天文数据分析,从而得到更清晰的黑洞观测图像,这种处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领域,成为无线上网技术WiFi的核心技术。1.3 天文应用观测强力支撑国家导航与空间探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等发达国家最具影响力的宇航与空间探测项目,几乎都与天文观测密切相关,并依靠地面观测手段给予强大支撑。例如,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均承担重要空间探测活动的精密测定轨任务;天文学家发明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综合孔径射电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遥感、雷达等领域,赖尔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我国天文学研究的长期积累以及设备发展,在服务国家导航与空间探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天文事业是伴随着国家在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中的战略需求任务,特别是“两弹一星”任务而发展起来的。通过一系列工程建设,国家授时、航天历算、卫星动力测地、人造卫星观测网等服务体系分别在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台、陕西天文台、新疆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等单位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为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国天文学家自主提出并验证了基于通信卫星的转发式卫星导航系统,综合利用天体精密测定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中

孔径光阑

实验三 孔径光阑、视场光阑和景深实验 此为一个设计性实验。 引言 孔径光阑、视场光阑和景深是几何光学中很重要的概念,也是光学设计,光学装调必须考虑的问题,它们关系到光学系统像面的照度,成像范围,系统的像差,分辨率和成像质量等。同时,这些概念又是几何光学学习的难点。因此,安排此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一、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孔径光阑(入、出瞳),视场光阑(入、出窗)及景深的概念 2、学会确定孔径光阑,视场光阑及测量景深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理想光学系统可以对任意大的物体范围以任意宽的光束进行完善成像,实际光学系统不可能为无限大,进入系统的光线将受到光学元件有限的通光口径的限制。任何一个光学系统对光束都包含两个基本限制:对入射的光束大小的限制和对成像范围的限制。如照相系统中常采用的光圈(F)这一术语,指的就是对光束的一种限制,改变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系统的光能,配合速度来满足接收器所需的曝光量。又如,照相机中的接收器的边界框(如135胶片,1/3〞CCD等)也是对光束的一种限制,聚焦在胶片框或CCD靶面外的像点将不能获得图像。光束的限制不仅决定了光学系统的光束宽度和像的大小,而且还决定了光学系统对物体细节的分辨力和系统的景深,同时对系统的像差也有很大影响。 2.1光阑的分类 在光学系统中,对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光学元件称为光阑。它们可能出自某一透镜的边框,也可能是专门设计的任一形状的光孔器件。根据各种光阑限制光束的目的,它们大体分为几种: 1 孔径光阑 光学系统中用于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大小的光阑称为孔径光阑,如照相机中的可调光圈就是该系统的孔径光阑。孔径光阑的大小决定成像面上的照度。在光学系统中,描述成像光束大小的参量称为孔径,系统对近距离物体成像时,其孔径大小用孔径角U表示,对无限远物体成像时,孔径大小用孔径高度h表示。 2 视场光阑 光学系统中用于限制成像范围大小的光阑称为视场光阑,如照相机中的底片框就是系统的视场光阑。光学系统中描述成像范围大小的参量称为视场,系统对近距离物体成像时,视场的大小一般用物体的高度y表示,对远距离物体成像时,视场大小用视场角表示。

应用光学期末复习题课件资料

一学生带500度近视镜,则该近视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___, 该学生裸眼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 10.在通常所说的七种像差中,沿轴方向度量的有__ _ 、__ 、__和__ __。 11.在七种初级像差中,宽光束像差有几种? _______。 12.在带分划板的开普勒望远镜中,是孔径光阑,是视场光阑,若存在渐晕,则是渐晕光阑。13.唯一没有像差的光学零件为()。 14、当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而使平面镜转150角,则反射光线将转动( 300)角。 15. 一平行细光束经一个球面镜后汇聚于镜前50mm处,则该球面镜的曲率半径等于()。 2.理想光学系统中,无限远轴上物点与()是一对共轭点,而无限远轴上像点的共轭点是()。3.光线经过夹角为 的双平面镜反射后,出射线与入射线的夹角为()。 4.光学系统的几何像差可分为()种,其中()种为单色像差,()种为色差。()是轴上点唯一的单色像差,而()是主光线像差,只使像产生失真,并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5.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和垂轴放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拉赫不变牛顿公式以为坐标原点。6.转像系统分__ _和_____两大类,其作用是:_ 1、偶数个平面反射镜成 ( ),奇数个平面反射镜则成 ( )。单个平面镜绕着和入射面垂直的轴转动α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将改变 ( )。 2、物方节点与()共轭,像方焦点与()共轭,物方焦点与()共轭。 3、单个折射球面的主点位在();反射球面的焦点位于()。 4、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限制(),视场光阑限制()。在物方远心光路中,孔径光阑位于()。 5、共轴系统中()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面叫主平面,()放大率等于1的一定共轭面叫节平面,在()的情况下,主平面与节平面重合。 6、轴上像点的像差有()和()。 8.在球差、彗差、像散、像面弯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中,对轴上点成像产生圆形弥散斑的有a.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以上都不对 9 以下几种初级像差中,当视场很小时就要考虑的是a. 畸变 b. 彗差 c. 像散 d. 场曲 7.几何光学所用到的参量有符号规定,下列符号规定中错误的是:() (A)沿轴线段,与光线传播方向相同为正。(B)光线与光轴的夹角,顺时针为正。 (C)垂轴线段,在光轴以下为负。(D)相邻两折射面间隔,逆光线方向为负。 1、负透镜对()a. 实物只能成实像 b. 实物只能成虚像 c. 虚物只能成实像 d. 虚物只能成虚像8.阿贝常数是光学玻璃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该参数,正确的是:() (A)阿贝常数越小,色散越低。(B)阿贝常数越大,色散越低。 (C)阿贝常数越小,热膨胀越低。(D)阿贝常数越大,热膨胀越低。 9.在实际设计光学系统时,常使用初级球差与高级球差相互补的方法,将边缘带(h=h m)的球差校正到零,这时,球差极大值对应的入射高度为:() (A)h=0.3h m(B)h=0.5h m(C)h=0.707h m(D)h=0.85h m 10.对一个给定的理想光学系统,系统的轴向放大率() (A)是一个常数,与物的位置无关。(B)不是常数,与物的尺寸有关。 (C)不是常数,但仅与是否成实像关。(D)不是常数,与物的位置有关。 11.对于理想光学系统,可以用牛顿公式或高斯公式计算成像位置,其中:()(A)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中物和像的位置分别用相对于光学系统主点和焦点来确定。

应用光学复习-1

第五章 1.光阑的基本概念 光学系统中限制成像光束的元件称为光阑 2.视场光阑 决定物平面上或物空间中成像范围大小的光阑 3.入窗、出窗及其求解方法 入窗:视场光阑经它前面的光学元件在系统的物空间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入射窗,简称为入窗。入窗限制了物方空间的成像范围,即物方视场 出窗:视场光阑通过它后面的光学元件在系统的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出射窗,简称为出窗。出窗限制了像方空间的成像范围,即像方视场 孔径光阑为无限小时: 将系统除孔径光阑外的所有光阑都经前面的光学元件成像到系统的物空间去,其中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那个光阑的像即为系统的入窗,与之共轭的即为视场光阑。 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外的所有光阑都经它后面的光学元件成像到系统的像空间去,对出瞳中心张角最小的那个即为出窗,与之共轭的即为视场光阑。 4.孔径光阑-------P89 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立体角。 孔径光阑决定了轴上点发出的平面光束的立体角,所以又叫做有效光阑。 5.入瞳 入瞳:又称入射光瞳,是系统的孔径光阑通过在它前面的光学系统在物空间的像。 入瞳限制了轴上点物方孔径角的大小。即它决定了能进入系统的最大光束孔径,它也是物面上各点发出的成像光束进入系统的公共入口。 6.出瞳 出瞳:也称出射光瞳,是系统的孔径光阑经它后面的光学元件在像空间成的像。 出瞳决定了轴上像点的像方孔径角的大小。即它决定了成像光束在像空间的最大孔径,它是系统成像光束的公共出口。

7.三种经典光学系统的光阑 (1)照相系统的光阑 孔径光阑的位置对选择光束的作用 就限制轴上点的光束宽度而言,孔径光阑位于A或者A'的 位置,情况并无差别。 对轴外点的成像光束来说,孔径光阑的位置不同,参与成像 的轴外光束不一样,轴外光束通过透镜L的部位也不一样, 需要透过全部成像光束的透镜口径大小也就不一样。 光阑位置的变动可以影响轴外点的像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径光阑的位置是由轴外光束的要求决定的。 实际光学系统中 为了缩小光学零件的外形尺寸,实际光学系统的视场边缘一 般都有一定的渐晕。 有渐晕时,斜光束的宽度不单由孔径光阑的口径确定,而且 还与其余光学零件或光阑的口径有关 (2)望远系统 a)双目望远镜 为了保证斜光束的通过,它所要求的各个光学零件的尺 寸不仅和光束口径有关,而且和所选取的成像光束的位 置有关。 分划镜框就起到了照相机中底片框的作用,限制了系统 的视场,它就是系统的“视场光阑” 无论是轴上像点或者是轴外像点,成像光束的口径都是 由物镜框确定的。 物镜框就是系统的“孔径光阑”。 b)周视瞄准镜 为了确定系统中其它光学零件的尺寸,必须选择轴外点 成像光束的位置,也就是确定入瞳或孔径光阑的位置。 取道威棱镜的通光口径等于轴向光束的口径,则道威棱 镜就起着孔径光阑的作用。 孔径光阑像的位置不确定的情形下,可以直接根据光束 位置来确定出瞳位置。 周视瞄准镜,斜光束宽度小于轴向光束口径,存在渐晕。 系统的出瞳距离就等于出射主光线和光轴交点到系统最

中北大学应用光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第一节 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1、 研究光的意义: 90%信息由视觉获得,光波是视觉的载体 2、 光是什么?弹性粒子(牛顿)-弹性波(惠更斯)-电磁波(麦克斯韦)-波粒 二象性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 3、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光的传播实际上是波动的传播 4、 物理光学:研究光的本性,并由此来研究各种光学现象(干涉、衍射等) 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把光当做光线。 5、 可见光:波长在400-760nm 范围 红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长 紫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短 6、 单色光:同一种波长 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波混合而成 7、 频率和光速,波长的关系 在透明介质中,波长和光速同时改变,频率不变 8、 实际被成像物体都是由无数发光点组成。包括线光源和面光源。 9、 在某一时刻,同一光源辐射场的位相相同的点构成的曲面。波面的法线即为几何 光学中所指的光线。 10、 同心光束:由一点发出或交于一点的光束;对应的波面为球面 第二节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各项同性的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两个条件:均匀 介质,无阻拦。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以不同路径传播的两条光线同时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 不影响,独立传播。相遇处的光强度只是简单的相加,总是增强的。(对不同发光点 的发出的光)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投射点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 —反 射角(光线转向法线,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度为正,反之为负。)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投射点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折射 角的正弦之比(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为定值)与入射角无关,而与两个介质的性质 有关。sinθ1 * n1 =sinθ2 * n2 5、相对折射率:一种介质对另一种介质的折射率 绝对折射率:介质对真空或空气的折射率 6、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n1>n2,并且当入射角大于全反射角I 0时,在二种介 质的分界面上光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的现象。 7、 若在空气中 当入射角 时可以全反射传送 越大,可以进入光纤的光能就越多,也就是光纤能够 送的光能越多。 这意味着光信号越容易耦合入光纤。 第三节 费马(Fermat )原理 1、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遵循的四费马原理,从“光程”的角度来阐述光的传播 规律的。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与该介质折射率的乘积。 2,1122121sin sin n n n v v I I ===v c n =120sin n n I = 0i a n 'n n 0'i 0 ' 2i -πS B A 220i arcsin(n n')=-0i i < 0i

《应用光学》课程导学

《应用光学》课程导学 一、课程构成及学分要求 《应用光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48(64)学时的理论教学(3或4学分)、16学时的实验教学(0.5学分)、为期二周的课程设计(2学分)。 二、学生应具备的前期基本知识 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前期基本知识:物理光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三、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3.课堂注意听讲,及时记录课堂笔记; 4.在教材基础上,参看多本辅助教材及习题集。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 1.掌握经典的几何光学的理论内容; 2.了解部分像差理论的基本思想; 3.掌握典型的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五、授课对象 课程适用于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等,课程面向大学本科学生第五学期开设。 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1、理论课程教学内容 《应用光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共计48学时,其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几何光学、像差理论、光学系统。 (1)几何光学 应用光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像是光。从本质上讲光是电磁波,光的传播就是波面的传播。但仅用波面的观点来讨论光经透镜或光学系统时的传播规律和成像问题将会造成计算和处理上的很大困难。但如果把光源或物体看成是由许多点构成,并把这种点发出的光抽象成像几何线一样的光线,则只要按照光线的传播来研究点经光学系统的成像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而实用。我们将这种撇开光的波动本质,仅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来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问题的光学学科分支称为几何光学。几何光学仅仅是一种对真实情况的近似处理方法,尽管如此,按此方法所解决的有关光学系统的成像、计算、设计等方面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 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 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 1)直线传播定律: 在各向冋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 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 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 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 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 向反射(折 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 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 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 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 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 并且入射 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全反射临界角:C = arcsin 全反射条件: 1) 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兀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 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 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 A , A'的对称性) 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 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每一个物 之比,即 sin I sin I n' n 简称波面。光的传播即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 费马原理: 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n 2 n i

应用光学期末复习题辩析教案资料

应用光学期末复习题 辩析

一学生带500度近视镜,则该近视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___, 该学生裸眼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 10.在通常所说的七种像差中,沿轴方向度量的有__ _ 、__ 、__和__ __。 11.在七种初级像差中,宽光束像差有几种? _______。 12.在带分划板的开普勒望远镜中,是孔径光阑,是视场光阑,若存在渐晕,则是渐晕光阑。13.唯一没有像差的光学零件为()。 14、当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而使平面镜转150角,则反射光线将转动( 300)角。 15. 一平行细光束经一个球面镜后汇聚于镜前50mm处,则该球面镜的曲率半径等于 ()。 2.理想光学系统中,无限远轴上物点与()是一对共轭点,而无限远轴上像点的共轭点是()。3.光线经过夹角为 的双平面镜反射后,出射线与入射线的夹角为()。 4.光学系统的几何像差可分为()种,其中()种为单色像差,()种为色差。()是轴上点唯一的单色像差,而()是主光线像差,只使像产生失真,并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5.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和垂轴放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拉赫不变牛顿公式以为坐标原点。 6.转像系统分__ _和_____两大类,其作用是:_ 1、偶数个平面反射镜成 ( ),奇数个平面反射镜则成 ( )。单个平面镜绕着和入射面垂直的轴转动α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将改变 ( )。 2、物方节点与()共轭,像方焦点与()共轭,物方焦点与 ()共轭。 3、单个折射球面的主点位在();反射球面的焦点位于 ()。4、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限制(),视场光阑限制()。在物方远心光路中,孔径光阑位于()。5、共轴系统中()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面叫主平面,()放大率等于1的一定共轭面叫节平面,在()的情况下,主平面与节平面重合。6、轴上像点的像差有()和()。 8.在球差、彗差、像散、像面弯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中,对轴上点成像产生圆形弥散斑的有a.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以上都不对 9 以下几种初级像差中,当视场很小时就要考虑的是a. 畸变 b. 彗差 c. 像散 d. 场曲 7.几何光学所用到的参量有符号规定,下列符号规定中错误的是:() (A)沿轴线段,与光线传播方向相同为正。(B)光线与光轴的夹角,顺时针为正。(C)垂轴线段,在光轴以下为负。(D)相邻两折射面间隔,逆光线方向为负。 1、负透镜对()a. 实物只能成实像 b. 实物只能成虚像 c. 虚物只能成实像 d. 虚物只能成虚像8.阿贝常数是光学玻璃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该参数,正确的是:()(A)阿贝常数越小,色散越低。(B)阿贝常数越大,色散越低。

应用光学知识点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1、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成为波阵面,简称波面。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 2、光束:与波面对应的所有光线的集合。 3、波面分类: a)平面波:对应相互平行的光线束(平行光束) b)球面波:对应相较于球面波球心的光束(同心光束) c)非球面波 4、全反射发生条件: a)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b)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5、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l与所在介质的折射率n的乘积s。光程等于同一时间内光在真空中所走的几何路程。 6、费马原理: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期间无论经过多少次折射和反射,其光程为极值。 7、马吕斯定律: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8、完善像: a)一个被照明物体每个物点发出一个球面波,如果该球面波经过光学系统后仍为一球 面波,那么对应光束仍为同心光束,则称该同心光束的中心为物点经过光学系统后 的完善像点。 b)每个物点的完善像点的集合就是完善像。 c)物体所在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空间称为像空间。 10、完善成像条件: a)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为球面波。 b)或入射光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也为同心光束。 c)或物点A1及其像点之间任意两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11、物像虚实:几个光学系统组合在一起时,前一系统形成的虚像应看成当前系统的实物。 12、子午面:物点和光轴的截面。 13、决定光线位置的两个参量: a)物方截距:曲面顶点到光线与光轴交点A的距离,用L表示。 b)物方孔径角:入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用U表示。 14、符号规则 a)沿轴线段:以折射面顶点为原点,由顶点到光线与光轴交点或球心的方向于光线传 播方向相同时取证,相反取负 b)垂轴线段:以光轴为基准,在光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 c)夹角: i.优先级:光轴》光线》法线。 ii.由优先级高的以锐角方向转向优先级低的。 iii.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15、球差:单个折射球面对轴上物点成像是不完善的。球差是固有缺陷。 16、高斯像:轴上物点在近轴区以细光束成像是完善的,这个像称为高斯像。 a)通过高斯像点且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高斯像面。 b)这样一对构成物象关系的点称为共轭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