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方面

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问题探讨及基因突变的实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二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生物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性状表现除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答:与外界条件有关)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会不会一成不变呢?当然不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又为什么呢?(答:这是因为生物体不仅具有遗传还具有变异。)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1.基因突变的实例

讲述: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那什么情况下的变异不遗传,什么情况下的变异可遗传?我们知道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外界

环境条件有关。像玉米这样,子粒饱满是由于水、肥和光充足引起,也就是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而太空椒邀游过太空,宇宙辐射改变了遗传物质,因此这个变异性状就是可遗传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整合资料运用探究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吴志强 1.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内容.由于基因重组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本节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变异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体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环境等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实质。本节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③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 ②整合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4.教学重点 ⑴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⑵基因突变的原因。

5.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6.教学程序 6.1陈述导入: 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用幻灯片展示几组发生基因突变的有趣的图片,如图一)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图一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6.2创设情景 根据“问题探讨”中的事例,教师指导完成相关问题。 【问1】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2】如果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类似的错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3】要求学生对基因突变有个大致的了解,从感性上有个认识。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基因突变呢?提问引入基因突变实例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6.3进入新课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试题

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能引起性状改变 B.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DNA分子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 2.谷胱甘肽(GSH)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下表为GSH的密码子和氨基酸序列及控制合成GSH的DNA突变后所对应的密码子和氨基酸序列,则下列有关突变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添 B.缺失 C.改变 D.易位 3.(2013·泰安模拟)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 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改换了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 4.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 5.据报道,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选择特定的外源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并将其嵌入到细菌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这些片段便可作为一种免疫因子,抵抗DNA裂解酶入侵,此项技术有望解决某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难题。这种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DNA分子杂交 6.(能力挑战题)(2013·长沙模拟)如图为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农业技术人员在大田中发现一株矮壮穗大的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发育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细胞质遗传 8.(2013·温州模拟)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的内容,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高中生物练习-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1)(教师版)

4.2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一、选择题 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基因重组原理及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关注.培育太空椒是种子在失去重力作用下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克隆”是一项无性繁殖技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重组的几种类型.基因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样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进行了重组;还有就是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基因工程.因此可见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相同片段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中纯合体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中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3.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高三生物总复习 第24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24讲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教学案 【考纲要求】 【考点分析】 【考点预测】 本考点是现实生活与实践生产比较密切的问题,所以也是考察的重点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基因突变的类型以及基因重组的时间关系,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另外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育种问题,主要是以大题或者是实验设计的试题出现。 【知识梳理】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2、方式 3、原因 (1)内因 (2)外因

①物理因素 ②化学因素 ③生物因素 4、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 ②随机性 ③低频性 ④不定向性 二、基因重组 1、概念 2、发生时期 3、形式 【重点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形式比较 1.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方式不同,可将基因突变分为四种类型: (1)点突变:由某位点一对碱基改变造成的。其包括两种形式:转换和颠换。点突变的不同效应为:①同义突变;②错义突变;③无义突变;④终止密码突变。 (2)移码突变:某位点增添或减少1~2对碱基造成的。 (3)缺失突变:基因内部缺失某个DNA小段造成的。 (4)插入突变:基因内部增添一小段外源DNA造成的。 2.突变体的表型特性 突变对表型的最明显的效应,可分为: (1)形态突变。 (2)生化突变。 (3)致死突变。 (4)条件致死突变。 3.突变发生的时期 突变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发生。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通过有性生殖必然引起后代遗传变化;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可引起某些体细胞遗传结构上的改变。突变发生的时期

越迟,则生物表现出突变性状的部分越少。 4.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是基因在诱变因素作用下,内部分子结构改变的结果。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可以概括如下表所示: 5.基因突变的特征 (1)普遍性。 (2)随机性。 (3)稀有性。 (4)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一系列异质性的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但每一个基因突变的方向不是漫无限制的,如毛色基因,突变一般在色素的范围内。 (5)可逆性。 (6)多害少利性:但有害的突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 6.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本质基因结构改变,产生新的基因, 出现新的性状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发生时期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由于 碱基互补配对的差错(碱基对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互换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习题精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习题精选 1.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2.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 3.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发生了变化 (D)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变化 4.人工诱变区别于自然突变的突出特点是() (A)产生的有利变异多(B)使变异的频率提高 (C)可人工控制变异方向(D)产生的不利变异多 5.下面列举了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射线的辐射作用(B)杂交 (C)激光照射(D)秋水仙素处理 6.人类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A)减数分裂的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D)有丝分裂末期 7.人工诱变是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人工诱变() (A)易得大量有利突变体 (B)可按计划定向改良 (C)变异频率高,有利变异较易稳定 (D)以上都对 8.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给种子种下,后代仍为白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 9.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外祖母正常,母亲正常,儿子色盲 (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 (C)纯种红眼果蝇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 (D)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 10.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环境的影响 11.如果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则这种变化叫() (A)遗传性变化(B)遗传信息变化 (C)遗传密码变化(D)遗传规律变化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 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 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 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 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名词: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 1、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c、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霉素的生产。 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重组: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②意义:非常丰富(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2)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征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 2、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对象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通过学习提高了能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四、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联想和类比,理解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以设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用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总结。 五、媒体使用 电脑、投影 六、课前准备 教师:1、制作学案2、制作教学课件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及其相关的图文资料 4、有关各种生物基因突变的图文资料 5、基因重组的图文资料 学生:回顾DNA分子的复制,中心法则相关的内容 七、课时:二 八、教学过程 一、电影导入、激发激情 PPT展示《山楂树之恋》从影片中山楂树开红花的,以及老三因为长期接触当地矿物质最后总得了白血病这两个例子入手。 创设问题情景:有人说《山楂树之恋》其实应该叫做《山楂树之变》这里的变到底是指什么在变呢?从而导入本节课。 二、实例讲解、引入概念 提供以下的学习任务:1、观察教材“图5-1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红细胞”,思考: (1)正常人的红细胞与患者的红细胞有什么区别? (2)红细胞内含有什么物质?此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高中生物练习-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2)(教师版)

第4章生物的变异第2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1.下列关系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 B.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D.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 【答案】A 【解析】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只发生分离,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 2.下图所示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过程分别称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B.该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 C.该育种过程说明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具有表达的潜能 D.该育种方法涉及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②③过程分别称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包括细胞的分裂和分化,A错误; 该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错误;该育种过程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说明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具有表达的潜能,C正确;该育种方法涉及的原理为基因重组,D错误。 3.现有抗病、黄果肉(ssrr)和易感病、红果肉(SSRR)两个番茄品种,研究人员欲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一个既抗病又是红果肉的新品种(ssR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中s和R发生了基因重组 B.可以直接在F2中选出目标新品种进行推广 C.此育种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D.也可利用F1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后直接得到目标新品种 【答案】C 【解析】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中不涉及基因重组,s和R的结合属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表现抗病红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及学情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基因突变的。 学生对于生物变异的现象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生物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体生物变异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3)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教学展开分析 1.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教学软件 2.课时安排 1课时 3.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指导读书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公开课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1.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具体过程参见教学案例)。 2.旁栏设置的思考题和小资料,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有重要用途,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材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上,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基因重组。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为例,阐述了基因重组对于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 教材还把重组DNA技术作为小字内容,安排在基因重组的正文之后,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生物技术。 4.本节内容可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基因重组的内容需要本章第二节中的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有关内容作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这一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适时启发和适时鼓励,由浅入深,建构基因突变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2.能力目标 (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篇一: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梅州市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案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所在单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一、教学指导思想:(一)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但这与我们的大班教学现象相矛盾,如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学习的机会;(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比如让学生通过构建生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观结构,让微观宏观化,将生物学变成触手可摸具体知识。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三)让学生自主体会和探究生物学原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四)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 节的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章的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 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组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果蝇(2n=8)是遗传学经典材料,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1)测定果蝇基因组序列,需对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2)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F2中出现这种表现型及其比例的原因是____。F2中灰身果蝇再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现有一只黑身雌蝇丙,其细胞中的I、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联会且均相互分离。如果在该变异果蝇的一个细胞中观察到6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_____分裂____时期。 2、(4分)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其中Ⅱ-3个体为纯合子。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Ⅲ-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Ⅲ-12与Ⅲ-13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A和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调控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C.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4、(5分)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C.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5、(5分)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部分染色体组成。下列对于该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基因组成是RRDd B.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C.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D.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6、(5分)普通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和N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突变体N的DNA与突变体M混合培养能得到X C.X与普通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D.突变体M和N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基因突变 7、(5分)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新基因和新性状的产生 8、(5分)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该生物体中rRNA的合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猫叫综合症”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疾病;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9、(5分)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必须复习有关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于 A.核糖的种类B.碱基的种类 C.碱基的比例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答案:D 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实现是通过A.DNA的自我复制 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一个DNA上的多种基因 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 答案:B 3.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B 4.实现或体现遗传信息的最后阶段是在细胞的哪一部分中进行的 A.线粒体中B.核糖体中C.染色质中D.细胞质中 答案:B 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后者有三个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①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 分子的一个___________发生改变。 ②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多肽链中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代替。(3)结果: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___________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定的___________型的变化。

基因重组和重组DNA技术教案

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课时基因重组和重组DNA技术 【自主学案】 1.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在进行________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_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 (2)基因重组的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生物体在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生物体在________,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使得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思维激活】基因重组有什么意义呢? 2.重组DNA技术 (1)概念:将从一个生物体内分离得到或人工合成的________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后者获得________或________的技术。 (2)重组DNA技术的一般过程 ①分离目的基因:从生物细胞内直接________,获得目的基因。 ②选择基因工程载体:运载目的基因需要载体,常用的载体有________等。 ③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步骤:体外重组DNA→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表达。 【思维激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充当载体? 【典题精析】 重点一:基因重组的理解 例1.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基因重组主要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C 重点二:重组DNA技术技术的操作工具

例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C.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以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解析:限制性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它们能够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别且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答案:B 【学生自测】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叙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 C.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 3.要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在基因操作中应选用()A.只需DNA连接酶 B.同一种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只需限制酶 D.不同的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王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 计- 王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王敏【教学背景】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

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 和“基因如何起作用” 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练习题

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其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殖,因而部分改变了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子果实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变异来源分别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A.①②和②B.①和①③C.②③和①②③D.①和①②③ 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5.用X射线照射某植物幼苗,诱发了基因突变,X射线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起作用()A.有丝分裂间期B.有丝分裂全过程C.受精作用过程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6.2003年1月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遨游了太空,经太空实验的牡丹种子将发生()A.花朵会更大更艳B.花朵会变小C.变成另类牡丹D.均有可能 7.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A.显性突变B.隐性突变C.Y染色体基因突变D.X染色体基因突变 8.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极体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 A.①③⑤B.①②③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9.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A)”。如果箭头所指碱基对A—T缺失,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GU*四种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 A.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B.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C.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7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2016-2017学年度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体色(D)的正常果蝇经过人工诱变产生基因突变,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常用的物理方法有X射线、紫外线辐射等 B.如图可知控制果蝇的眼色、体色及刚毛类型的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型为ddX a X a和DDX A Y的雌雄果蝇杂交,F1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DdX A X a:DdX a Y=1:1 D.若只研究眼色,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雌性红眼:雄性白眼=1:1 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B.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现象体现了基因重组 3.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纳米科技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范围内,可对人体细胞内的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有望把尚令人类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彻底根除,这种对DNA进行的修复属于() A.基因重组 B.基因互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 4.将两个抗花叶病基因H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H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花叶病植株A(每个H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A自交,子代中抗花叶病植株所 占比例为.取植株A上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 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H基因(只要是H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植株A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B.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二、综合题 5.果蝇是用于研究遗传学的模式生物,其四对相对性状中长翅(B)对残翅(b)、灰身(D)对黑身(d)、细眼(E)对粗眼(e)、棒眼(H)对圆眼(h)为显性。现有一批果蝇Q为实验材料,其四对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组成如左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