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简述

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简述

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简述
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简述

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简述

小儿循环系统生理特点

一、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一)胎儿正常血液循环特点胎儿的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

管来完成的。几乎无肺循环;胎儿时期肝血的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卵圆孔生后5~7个月解剖上关闭。动脉导管解剖上关闭时间80%在生后3个月内,95%在生后1年内,若1岁后仍未闭,即认为畸形存在。

二、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

(一)心脏心脏的位置小于2岁时为横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心室的增长。胎儿期因右心室负荷大,故出生新生儿右室壁较厚,4~5mm,几乎与左心室相等。出生后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迅速发育医学|教育搜集整理,至6岁时室壁的厚度达10mm(约新生儿时的2倍),而此时右心室壁的厚度不及6mm,15岁时左心室

壁的厚度增至出生时的倍。

(二)血管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1,10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毛细血管粗大。

(三)心率新生儿每分钟120~140次,1岁以内每分钟110~130次,2~3岁每分钟100~120次,4~7岁每分钟80~100次,8~14岁每分钟70~90次。

(四)血压动脉血压: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静脉血压: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40mmH2O左右,学龄儿童约为60mmH2O.

转发分享: 将文章“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简述”转发至新浪微博、空间、人人等让更多友分享。分享到: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骨骼肌的挤压 3 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等容收缩相延长 C 心室射血期延长 D 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 横桥ATP 酶活性 C 胞浆游离Ca2+浓度 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相 B 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循环系统生理

循环系统生理 第一节循环系统生理 (1)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1)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1) 三、心音和心音图 (1)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2) 五、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2) 第二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2)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3) 第三节血管生理 (4)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形成 (5)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5)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5) 五、微循环 (6) 六、组织液和淋巴液 (6)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7) 一、神经调节 (7) 二、体液调节 (8) 三、自身调节——局部血流调节 (8) 第一节循环系统生理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中起主要作用,所以有时也依据心室活动将心动周期分为心缩期(systole)和心舒期(diastole)。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1.心房收缩期 2.心室等容收缩期 3.射血期(ejection period) 4.心室等容舒张期 5.心室充盈期(filling period) 三、心音和心音图 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的改变对心血管壁可以产生压力作用并引起心血管壁发生机械振动,这些机械振动可通过心血管的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如将听诊器放在胸壁某些部位(图4-5),就可听到“扑–通”声音,称为心音(heart sound)。第一心音(S1)又称收缩音。 第二心音(S2)又称舒张音,声调尖(频率高达60~100 Hz)、历时短(0.08 s),由半月瓣关闭引起,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第三心音(S3)出现在快速充盈期末,频率低、振幅低,持续时间约为0.1 s,是因血流速度发生变化产生的涡流振动心室壁和瓣膜造成的。 第四心音(S4)很弱,仅能于心音图上见到,是心房收缩推动血液挤进心室冲击心室壁引起振动造成的,故又称心房音。 听诊时,多数情况下只能听到第一和第二心音。除了以上四种心音外,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1.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2.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 每分输出量是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又称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 3.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4. 心指数(cardiac index,CI)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 小儿,自出生到成人,一直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结构,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成年人有显著不同,年龄越小,这种区别越显著。历代医家,对小儿生理特点论述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稚阴稚阳,阳强阴弱;纯阳之体,生机旺盛;三有余,四不足。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 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

足、阴竭阳脱。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古代医家对“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

小儿生理特点

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指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指柔嫩;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 肾气的生发是小儿生长发育、脏器功能成熟完善的根本动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小儿的脏腑功能处于娇嫩、未充的阶段,这种脏腑功能需要在肾气的生发、推动下,随着小儿的年龄不断增长。肾气包括寓于肾中的元阴、元阳,禀赋于先天并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因而其自身就必须在小儿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充盛。 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更是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所以,小儿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肾、脾、肺气之不足,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不够稳定、未曾完善。如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容易感冒、咳喘;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肾藏精、主水,小儿肾常虚,表现肾精未充,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不仅如此,小儿心、肝二脏同样未曾充盛,功能未健。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症。 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里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如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地提高。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明显。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中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纯阳”之说,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 综上所述,“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的理论,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后者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既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是相对地感到阴常不足。

生理-循环系统.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指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表 1—2— 3— 1) S1-2-3-1心脏射血过程中<?室容积、压力膜启囲和血流方向的变化 肘相心房 压力 心室 动际 瓣慎 AV 3V 心室容积的变ft .血流方向 等容收缩期 P aP, 关 开 迅速遍少 心室到动膳 减慣射血期 PaPvPvFT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 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 快速充盈相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 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 骨骼肌的挤压 3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 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 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7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8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9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 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 有效不应期长 10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 xxATP酶活性 11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小儿生理特点

.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

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 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学说的内容。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 . 弱之阴阳中阴稚尤甚,而阳稚稍逊,即阴阳不均衡,较稚阴稚阳的认识又有进一步的深化。总之,若从阳气充实、完善的程度来看,小儿阳气是稚弱的,即稚阳;若从小儿阴阳对比而言,阳常有余,阴常

生理学血液循环练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期前收缩 3、血流阻力 4、动脉血压 5、微循环 二、选择题 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 A. 每搏输出量 B. 外周阻力 C. 大动脉弹性 D. 循环系统 E.心率 2、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经常保持相对恒定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来调节的? A. 压力感受性反射 B. 容量感受器反射 C. 化学感受器反射 D. 肾-体液控制机制 E. 心血管自身调节 3、交感舒血管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多巴胺 E.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4、组织液生成主要取决于 A. 毛细血管血压 B. 有效滤过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血浆晶体渗透压 E. 淋巴回流 5、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 A. 窦房结 B. 心房 C. 房室交界区 D. 浦肯野纤维网 E. 心室 三、填空题

1、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____________,动脉瓣处于状态__________。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电流是由__________携带的,内向电流主要是__________由携带的 4、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 5、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以最高_____________,最低_______________。 6、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_______,和心肌细胞膜上____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______,房室交界传导速度_______,心肌收缩力_____。 7、心肌的生理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简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简述心脏泵血的过程及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3、试述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 4、简述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1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复习提问】 1.按病程将腹泻分型?急性、慢性、迁延性 2.判断小儿轻重型腹泻的区别?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衡 【案例】 患儿,男,2岁,因发热、流涕,2天来就诊.2天前“受凉”,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左右,鼻塞、流涕,用“小儿感冒冲剂”治疗1天,效果尚不明显,食欲欠佳,大便次数较前增多,1年前曾有“高热惊厥”史1次。查体:体温38.5℃,精神欠佳,咽部充血明显,心肺腹检查无异常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均正常。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思考:1.该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能力、对发生惊厥患者给予氧气吸入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发生并发症患者配合抢救的能力、能够指导合理饮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愈后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上感,“感冒”。小儿最常见疾病。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引起的炎症。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冬春季多见小先生:我来说一说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病因 二、病因 (一)病毒感染>90% 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继发细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等(二)诱发因素 1.防御机能低: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营养不良等 2.环境因素:通风不良,室内空气污染 3.护理不当:受寒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类型上感 (二)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表现: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咽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有疱疹 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腺病毒,多发于春夏季,可流行特征性表现:发热、咽炎、 结合膜炎病程1-2周 上感并发症:婴幼儿多见,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一般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是一种传染病四、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二)咽拭子培养 (三)胸部X线 五、治疗原则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为主,积极控制感染,针对性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防治并发症。 六、护理诊断 (一)舒适改变与咽痛、鼻塞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惊厥、中耳炎、肾炎或风湿热 七、护理措施 (一)促进舒适 1.室内空气:通风,室温,湿度 2.保证休息 3.保证呼吸道通畅 4.改善不适:鼻部、咽部、口腔护理 (二)降低体温 1.物理降温 2.退热药物 3.保证水分摄入,补充营养 (三)观察病情 1.警惕高热惊厥 2.预防并发症 (四)健康教育 八、健康指导(图片)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先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但婴儿口底浅,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因此常发生生理性流诞。 (二)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仟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三)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ml,后随年龄而增大,1~3个月时90~150ml,l岁时250~300ml,5岁时为700ml~850ml,成人约为2000ml。故年龄愈小每日喂食的次数愈多。但哺乳且不久幽门即开放,胃内容物陆续进入十二指肠,故实际胃容量不完全受上述容量限制。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水的排空

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小肠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蠕动、摆动、分节运动)、消化、吸收及免疫保护。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进一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粪便。小肠粘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故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五)肝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影响其正常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胰腺出生后3~4个月时胰腺发育较快,胰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多,出生后一年,胰腺外分泌部生长迅速,为出生时的3倍。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至成人每日分泌1~2升。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新生儿所含脂肪酶活性不高,直到2岁~3岁时才接近成

循环系统解剖及生理知识

循环系统解剖及生理知识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各器官组织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生命活动。此外,循环系统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一)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1.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个心腔。左、右心房之间为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为室间隔。左心房、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二尖瓣,右心房、右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房、室间隔结构完整及心脏瓣膜结构与功能正常,方能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防止出现血液反流或分流。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此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此为肺循环(图3-1) 2.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图3-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均能发出冲动(自律性),但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为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 3.心脏的血液供应: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灌流主要在心脏舒张期。左冠状动脉主干很短,随即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 (二)血管 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3类。动脉的主要功能为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能在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影响局部血流量,改变血流阻力,故又称“阻力血管”。毛细血管是人体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故称其为“功能血管”。静脉壁薄,弹性小,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血液送回心脏,其容量大,又称“容量血管”。 (三)调节循环的神经-体液 1.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 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 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学说的内容。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当心室肌收缩、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由于心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而心室容积并不改变,这段时间称为等容收缩期。 3.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每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4.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即: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 5.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6.心指数(cardiac index)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息心指数(L/(min·m2))。 7.搏功(stroke work)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简称搏功。可用搏出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 8.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又称为心肌的变力状态。 9.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是指在生理范围内,心脏通过自身调节使搏出量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变化而改变,即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而不会在静脉和心房中蓄积。 10.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心力贮备又称心泵功能的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搏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11.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由快钠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 12.慢反应细胞(slow response cell)由慢钙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慢反应细胞。 13.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儿童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长迅速。 今天,按照中医儿科教材的内容,来与大家们聊聊小儿的生理特点。有人说,孩子就是缩小的大人,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孩子并非简单的缩小的大人,孩子是有着他自己的生理特点的。小孩子有什么特点?中医认为:小孩阶段太特殊了,从生下开始到长到十来岁之前是有自己的生理特点的,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长迅速。 为了讲述第一特点,脏腑娇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插曲。 有一天有个朋友带着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老生病。 我一见到这孩子,就觉得他的脾胃不好,因为脸色萎黄不明亮。我问他,孩子最近这次感冒是怎么得的,他和妻子仔细回想,告诉我是孩子们生日聚会,然后就感冒了。 我听到这里,就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就问他:“当时孩子吃生日蛋糕了吗?”他回答我:“吃了,剩下的半个生日蛋糕都是他吃了。”我告诉他,这就是这次感冒的根源,孩子脏腑娇嫩,还不能完全吸收这些“美味”,所以导致了疾病。 他们听了大吃一惊,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吃蛋糕和感冒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就是小孩脏腑娇嫩的特点,脏腑娇嫩表现为什么?小孩的身体没有完全形成,小孩的很多病,就是因为他的脏腑还没有形成导致的,他的脏腑彻底长成以后就没有这个病了。

脏腑娇嫩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孩子脏腑特别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比如说用药,小孩特点是:用药如果正确,疾病可能马上就好,非常迅速。可是,如果用药错误,那么他的身体马上就受损伤。这就是对为什么对孩子用药特别慎重的缘故。说儿科难治,古代人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意思就是说儿科难治。 但是,儿科有时候好治,因为根据我的观察,小孩用上药,如果对证了,一两副药一定有反应,很快的。因为他脏腑娇嫩,很容易受药物的影响,对药物敏感。但是如果要用坏了,很容易小孩就受伤了,这个受伤有可能是长期性的,比如说寒凉把他伤到了,这可能导致他长大以后一直阳气很弱,这就特别可惜。 现在我们回到我朋友的疑问上,为什么小朋友大吃了一顿奶油蛋糕,就开始感冒了呢?原来,我们的小孩很多肺经的问题,都是吃东西引起的。为什么?中医说脾胃是属土的,脾胃吸收饮食的精华,分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像大地一样滋养万物,此时小孩子脏腑娇嫩,脾土没有完全形成。这五行里面土是生金的,古代五行里面“土生金”。同时,我们的肺是属金的,土是生金的,那么土就是金的母亲,谁是肺的母亲?脾胃是肺的母亲,所以它有这种关系。 有时,我们一听“土生金”会觉得奇怪,这是不是迷信呢?其实不是,古代的中医就是借用五行的模型,来分析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所谓“脾土生肺金”这句话的意思,如果换成现代医学的话就是“脾胃功能强盛,能够使得呼吸系统也强盛”,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用“土生金”这三个字就讲清楚了,这是古人的聪明的地方。

生理学循环系统

第三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1.定义: 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2.功能:运输实现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3.意义: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 第一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兴奋收缩偶联→节律性收缩→射血→推动血液循环 一、心肌细胞功能分类 (一)按自律性分类: 1.工作心肌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特点: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无自律性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①自律细胞:窦房结(P细胞)、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细胞 特点: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②非自律细胞:结区,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和收缩性 3.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 (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RP:-90mV) 形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的类似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2.工作心肌细胞AP的特点:1 复极过程复杂 2 持续时间长 3 升降支不对称(1)0期(去极化期) ●膜电位:-90→+30 mV(幅度120mV) ●除极速度(0期上升速率):200~300V/S ●历时:1~2ms 机制:刺激→静息电位上移→达到阈电位→激活快Na+通道→再生式Na+电流→Na+平衡电位 3.快Na+通道:1.失活快2.激活快、开放快3. 持续时间短。 4.阻断剂:河豚毒素(TTX) ? (2)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30mV→0mV 历时:10ms 产生机制: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to),其离子成分为K+

小儿肺发育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发育、解剖和生理特点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发育 一、呼吸系统进化的特点 在呼吸系统发育中,包含了分化和形态发生、适应大气环境下呼吸、肺生长和呼吸功能的成熟三个主要阶段。前两阶段是在出生前和出生后不久完成的。第三阶段取决于出生后机体发育和全身代谢和脏器功能需要。在这些阶段出现各种原因导致发育的障碍,可以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转归。先天性发育障碍相关的病因,可以导致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病变,而后天性损害,则可能得到代偿,并随肺和呼吸系统发育而逐渐恢复。 (一) 出生前的肺组织形态发生 出生前的肺结构发育特点见表1-1。肺支气管发育早在胚胎第4周已经开始,至第7周时已经形成支气管芽和由血管丛演变的原始肺循环血管。支气管分支受特定间充质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控制,并受到视黄酸调节。在第6-7周时如果气管发育出现障碍,会发生气管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先天性病变。胸膜、平滑肌、软骨和其它间质结缔组织作为肺和气道的支持物,均从间充质分化发育而来,在16周时可以识别出。假腺样期也是横膈膜的发育期,如果横膈膜结构没有完全融合,形成横膈疝,造成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并导致同一侧(多为左侧)肺组织发育障碍和发育低下。 表1-1 出生前肺结构发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胎期假腺样期导管期囊泡期肺泡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胎龄(周) 4-7 7-16 16-26 26-36 36-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道分支+ ++ +++ +++ +++ 粘液腺+ + ++ ++ 软骨+ + ++ ++ 肺泡+ ++ +++ 上皮细胞低柱状立方状扁平糖原+ +++ + 板层小体+ ++ +++ 表面活性物质磷脂+ ++ +++ 磷脂酰甘油+ ++ SP-A + +++ SP-B + ++ +++ SP-C + ++ +++ 肺泡毛细血管+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泡的发育水平是胎儿出生后能否适应生存的关键。在假腺样期如果肺泡分化发育障碍,会导致导管期肺发育低下(pulmonary hypoplasia),其特点为近足月或足月儿肺重量占体重1%以下,肺泡数量显著减少,上皮细胞呈立方状,肺泡隔增宽。一般此种组织学特点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新生儿肺,尤其在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成熟最重要的生物标志。在导管期和囊泡期相当与胎儿24-26周时由于支气管分支已经达到20级以上,伴随肺泡结构出现,同时有丰富毛细血管在肺泡

小儿分期和生理特点

小儿分期和生理特点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1.胎儿期:从精子卵子结合到小儿出生。足月40周。 2.新生儿:新生儿是指从娩出母体断脐到满28天的婴儿。 ①≥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天称围生期。 ②7天之内为早期新生儿,7天以后为晚期新生儿。 ③保健特点:此期应加强护理如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 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岁。 (≤1y)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 此期应加强母乳喂养合理营养。6个后被动免疫消失,计划接种疫苗。 4.幼儿期:从1周岁-满3周岁是幼儿期(1-3y)

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应注意智能语言思维发育的引导,防止意外伤害和中毒。从乳汁过渡到成人饮食,注意营养缺乏和消化系统紊乱。 5.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岁。 此期应加强早期教育。意外伤;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病 6.学龄期:从6-7岁至青春期前。注意龋齿、学习和锻炼。 7.青春期(少年期)女孩从11-12至17-18岁 男孩从13-14至18-20岁。注意心理、行为、精神问题。 1.合理喂养;4-6月,提倡母乳喂养,≥4个月及时添加辅食开始用勺子进食,7-8个月后学习用杯子喝奶和水9-10月可训练让其自己抓取食物的能力。 2.日常护理; ①清洁卫生:每日早晚洗脸、洗脚、和臀部,勤换衣裤,保护会阴皮肤。

有条件每日沐浴、抚触。皮肤皱褶处敷爽身粉,前囟鳞状污垢或痂皮,可涂植物油,24h后用肥皂和热水洗净,不可强行剥落。 ②衣着:简单、宽松、柔软、无缝、无扣。 ③睡眠;1-2月小婴儿夜间哺乳1-2次,3-4个月停止夜间哺乳侧卧最安全,勤更换。 ④牙齿;4-10个月萌芽,吮手、咬东西、流口水,可给饼干、面包锻炼咀嚼功能。 ⑤户外活动:晒阳光预防佝偻病发生。 3.早期教育: ①大小便训练;3个月把尿,3-5分钟/次,5个月把大便,会坐后练习大小便坐盆。3-5分钟/次。小便训练从6个月开始白天不用尿布,然后夜间叫把尿,逐渐到晚上不用尿布。 ②试听训练;3个月床上悬吊鲜艳颜色,能发声及转动的玩具。每天放音乐,对应而说话、唱歌。3-6个月视觉、听力逐渐完善,6-12个月注意培养注意力。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4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1.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交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进行交换的。由胎盘来的动脉血液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至肝下缘分成两支,一支入肝与门静脉吻合,另一支经动脉导管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血混合,共同流入右心房。由于下腔静脉瓣的隔阻,使来自下腔静脉的混合血(以动脉血为主)进入右心房后,约1/3经卵圆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动脉,主要供应心、脑及上肢;其余流入右心室。从上腔静脉回流的来自上半身的静脉血,入右心房后大部分流入右心室,与来自下腔静脉的血液一起进入肺动脉。由于胎儿肺部处于压缩状态,经肺动脉的血液只有少量流入肺,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而大部分血液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汇合后,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器官和下肢,同时,经过脐动脉回流至胎盘,摄取氧气及营养物质。故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血氧量较下半身高。 2.出生后循环的改变出生后脐血管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扩张、肺循环压方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流增多,使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

加,左心房压力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数闭合。自主呼吸建立后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壁受到刺激后收缩,同时,低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而终止,由于肺循环压力降低和体循环压力升高,流经动脉导管血流逐渐减少,高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的减少,使导管壁平滑肌收缩,导管闭塞,最后血流停止,形成动脉韧带。足月儿约80%在出生后24小时形成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95%婴儿生后一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若动脉导管持续未闭,可认为有畸形的存在。脐血管血流停止6~8周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1.心脏重量在整个小儿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并非匀速生长,出生后6周内心脏重量增长很少。此后,心脏重量增长的速度呈持续和跳跃性增长。新生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其重量约为20~25g,1岁时心脏的重量为出生时2倍;5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心脏重量的增长为出生时12~14倍,达成人水平。 2.心脏容积出生时,心脏4个腔的容积为20~22ml,1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倍,2岁半增大到3倍,近7岁时5倍,约为100~120ml;其后增长缓慢,青春期始心脏容积仅为140ml;以后增长又渐迅速,18~20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为出生时的12倍。 3.心脏位置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