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

《月光启蒙》

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 课)六安市裕安区解放路小学邱燕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以“亲情依依”为主题,《爱如茉莉》讲的是夫妻间平淡而真挚的感情,《我和祖父的园子》讲的是祖孙间浓浓的亲情,本文是当代诗人孙友田所写一篇感念母亲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母亲在月夜里给他唱民谣童谣、讲故事、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民谣童谣、故事谜语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但要体会母亲在月夜下用这些方式对作者进行启蒙教育所流淌的亲情美,感悟其中蕴含的意境美,则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阅读文本,感受母亲对作者所进行的启蒙教育,难点在于理解“月光启蒙”的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大意,凭借语言材料,读懂“母亲是怎么启蒙我的”,初步领会母亲对“我”的挚爱真情。

3、初步感悟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对作者孙友田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朋友,(出示孙友田照片)看他这身打扮,猜猜他是干什么的?他就是我国著名诗人孙友田,写有《煤海短歌》《金色的星》等十多部诗集……一个煤矿工人具有如此浓郁的诗情,是与童年时,母亲给他的启蒙教育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深情回忆母亲的一篇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指名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位交流,

或者先做上记号。

2、交流。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明白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1、出示第一自然段。认读五个生字词,指导读好轻声“篱笆、时辰”。指导观察生字:“辰”字看清关键笔画“撇”,注意横画之间布白均匀,间距相等。“澡”字要注意中宫收紧,重心要稳。“笆”要写得上紧下松,疏密得当,竖弯钩圆转以后要平,把上面的部分稳稳地托住。

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并仿写。展示评议。把生字词送到段落中,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带多音字的词语“莲花落混沌”,齐读。

读句子: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混沌”什么意思?“豁然开朗”呢?推想词语意思。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启蒙。

(三)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带有“启蒙”一词,快速浏览课文,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齐读,质疑。

三、品读“启蒙”,感受母爱。

(一)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她都为我做了些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圈出重点词语用心体会,可以在书上做批注。

(二)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母亲唱讲说课文写的是母亲在月光下给我唱歌谣童谣,讲故事,说谜语,对我进行启蒙教育。作者在谋篇布局时,这几种方式,哪一种写得最具体?(唱歌谣)

1、多媒体出示两首歌谣。先自己读一读。你喜欢哪一首歌谣,说说理由。民歌民谣

大都是老百姓在生活、劳动时一边想,一边唱出来的。母亲唱这两

首歌谣想告诉我什么呢?

交流,指导把歌谣读正确,读出节奏。

2、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给我唱歌谣,对我进行启蒙的呢?(出示课文插图。)当

母亲唱起歌谣时,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想象。

交流,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谁能把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