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热的测定预习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预习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预习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预习报告

实验一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1.用简单量热计测定硝酸钾的溶解热。

2.学习量热计热容的标定方法。

3.非绝热因素对实验影响的校正。

4. 学会使用《计算机全过程管理系统》。

实验原理:

物质溶解于溶剂过程中的热效应成为溶解热。

无机盐类的溶解,同时进行晶格的破坏(吸热)和离子的溶剂化(放热)过程。

溶解时存在下列热平衡: 1.M W T K H ?=?溶解

溶解完成后,采用电标定,用电加热器,则存在下列热平衡: 结合上面两式: 1.由于在此两过程中,体系温度变化小,一般在1度左右。必须使用贝克曼温度计或精密电子温差仪,才能读到千分位,达到实验的要求。

2.也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它作为直流电桥的一个臂。热敏电阻因温度变化而电阻发生变化,电桥即有电势输出。用自动平衡记录仪记录,或经放大后由计算机采集,用无纸记录仪记录。

仪器与试剂

500 ml 杜瓦瓶,

装配有加热电炉丝和固体试样加料漏斗;2

.T K IVt ?=2

1T T IVt W M H ???=溶解

贝克曼温度计或精密温差仪或测温热电阻(配置电桥);

电磁(或电动)搅拌仪;

直流稳压电源(0~30V,0~2A);

直流电流表(0.5级,0~1.5A);

直流电压表(0.5级,0~10V);

500ml量筒;

停表(用记录仪记录不需要)

记录仪;

分析纯硝酸钾

实验步骤:

1.杜瓦瓶中用量筒加450 ml水(蒸馏水),装置好量热计,开启搅拌。调节输出为0,开启记录仪,记录体系温度稳定过程。

2. 分析天平称取硝酸钾(前先碾成细粉,约

3.3g),在量热计温度稳定3~5分钟后,从加料漏斗加入,记录仪记录

过程温度变化。注意,加料漏斗加料前后应加盖,以减少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

3. 待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后约3分钟停止记录。

4. 电标定过程与上述溶解过程类似操作,即分为标定前期、标定期和标定后期。电标定时加热电压约6~8V,电流约0.6~0.8A(此项调节应在实验前进行,控制加热功率,使体系在2~3分钟内升高约1度)。记录好通电到断电的加热时间,当体系升温幅度将近溶解降温幅度时,断开电源,但记录继续进行,直到温度上升趋势与标定前期相似为止。

5.杜瓦瓶重新装水,再作一次实验。

数据处理:

1. 用外推法得到溶解过程和标定过程的温差(记录图上

表示温差的垂线长度)。

2. 由两次的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溶解热。

3. 据有关资料,硝酸钾的溶解热在浓度0.073 mol/L附

近,温度在12.5~250C,可用下式表示:

ΔH溶解=34.99-0.157(t-25) KJ.mol-1

4. 从0.146m冲稀到0.073m的冲稀热用下式计算:

ΔH冲稀=243-8.4(t-25)J.mol-1

5. 按以上资料讨论实验误差。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求I、V值恒定,故应随时注意观察。

2、固体KNO3易吸水,故称量和加样动作应迅速。固体KNO3在实验前务必研磨成粉状,并在110℃烘干。从漏斗加入时要尽量注意均匀加入,不要造成阻塞,也不要时间太长。

3、本实验应保证样品完全溶解,否则需要重做实验。

4、量热器绝热性能与盖上各孔隙密封程度有关,实验

过程中要注意盖好,减少热损失。

5、电标定过程断电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让加热器的余热完全传给溶液,否则误差会较大。

思考题:

1.此量热计绝热效果有限,请提出改进措施,包括量热计和操作过程。

2.如果不采用电标定的方法,解决量热器热容的问题,还可以使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3.本实验装置是否适用于测定放热反应的热效应?

4.设计由测量溶解热的方法求CuSO4(s)+5H2O(l)= CuSO4?5H2O(s)的反应热。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热测定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日期 1 实验目的 (1)了解电热补偿法测定热效应的基本原理。 (2)用电热补偿法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通过计算或作图求出硝酸钾在水中的微分溶解热、积分溶解热和微分冲淡热。 (3)掌握用微机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2 实验原理 溶解热:恒温恒压下,物质的量为2n 的溶质溶于物质的量为1n 的溶剂(或溶于某浓度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用Q 表示。 积分溶解热:恒温恒压下,1mol 溶质溶解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整个过程产生的热效应。用s Q 表示。 微分溶解热:恒温恒压下,1mol 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以1 2n n Q ???? ????表示。 冲淡热:恒温恒压下,一定量的溶剂A 加到某浓度的溶液使之稀释所产生的热效应。 积分冲淡热:恒温恒压下,在含有1mol 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之稀释成另一浓度的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以d Q 表示。 微分冲淡热:恒温恒压下,1mol 溶剂加入到某一浓度无限量的溶液中所发生的热效应, 以21n n Q ???? ????或2 0n s n Q ???? ????表示。 它们之间关系可表示为: s Q n Q =2 令021n n n = 2 1002n s n s n Q n n Q Q ???? ????+???? ????= ()()0201n s n s d Q Q Q -= 积分溶解热s Q 可由实验测得,其他三种热效应则可通过0n Q s -曲线求得,曲线某点的切线的斜率为该浓度下的摩尔微分稀释热,切线与纵坐标的截距,为该浓度下的摩尔微分溶解热 (即OC )。显然,图中A 点的摩尔溶解热与B 点的摩尔溶解热之差为该过程的摩尔积分稀释热(即BE )。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消法测定电动势的原理及电位差计,检流计及标准电池使用注意事项及简单原理。 2.学会制备银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盐桥的方法。 3.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原电池由正、负两极和电解质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则发生氧化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作电源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得知,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r G m =-nFE 式中△r G m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 为电极反应中电子得失数;F 为法拉第常数;E 为电池的电动势。从式中可知,测得电池的电动势E 后,便可求得△r G m ,进而又可求得其他热力学参数。但须注意,首先要求被测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即要求电池的电极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不存在不可逆的液接界。同时要求电池必须在可逆情况下工作,即放电和充电过程都必须在准平衡状态下进行,此时只允许有无限小的电流通过电池。因此,在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时,所设计的电池应尽量避免出现液接界,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常用“盐桥”来减小液接界电势。 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一般均采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分别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电动势。 附【实验装置】(阅读了解) UJ25型电位差计 UJ25型箱式电位差计是一种测量低电势的电位差计,其测量范围为 mV .V 1171-μ(1K 置1?档)或 mV V 17110-μ(1K 置10?档) 。使用V V 4.6~7.5外接工作电源,标准电池和 灵敏电流计均外接,其面板图如图5.8.2 所示。调节工作电流(即校准)时分别调节1p R (粗调)、2p R (中调)和3p R (细 调)三个电阻转盘,以保证迅速准确地调 节工作电流。n R 是为了适应温度不同时标准电池电动势的变化而设置的,当温 图5.8.2 UJ31型电位差计面板图 + - -++- + -标准 检流计 5.7-6.4V 未知1 未知2 K 1 R P2 R P3 R P1 R n K 2 I II III 1.01×10 ×1 未知1 未知2 标准断断粗 中 细 ×1 ×0.1 ×0.001 粗细短路

实验二-水中碱度的测定

实验二、水中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水的碱度(alkalinity)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包括水样中存在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等。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指示剂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碱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3)掌握滴定操作。 (4)了解水样碱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碱度可用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根据滴定水样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用量,即可计算出水样的碱度。其反应如下。 酚酞指示下述两步反应: 终点变色时pH=7.0 终点变色时pH≈8.3 甲基橙指示下述反应: 终点变色时pH≈3.89 根据用去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各种碱度。若单独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测得的碱度为总碱度。 碱度单位常用CaCO3的mg/L表示,此时,1mg/L的碱度相当于50mg/L的碳酸钙。 用间接法配制盐酸标准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碳酸钠进行标定。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1)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2)50mL酸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移液管、烧杯等。 四、试剂 (1)无二氧化碳水:pH值不低于6.0的蒸馏水。如蒸馏水pH较低,应煮沸15分钟,加盖冷却至室温。 (2)酚酞指示剂:称取0.5g酚酞,溶于50mL 95%乙醇中,再加入50mL 水。 (3)甲基橙指示剂:称取0.1g甲基橙,溶于100mL水中。 (4)无水碳酸钠,优级纯。 (5)浓HCl分析纯。 五、实验步骤

1、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配制:用清洁量筒量取浓盐酸(相对密度 1.19)4.3mL ,倒入清洁的试剂瓶(或者大量筒)中,用无二氧化碳水稀释至500mL ,盖住瓶口,摇匀,贴好标签。 (2)标定:称取在105~110℃条件下干燥过的基准试剂级碳酸钠3份,每份重约0.15g (称准至0.0008),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各加50mL 无二氧化碳水,摇动使之溶解。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欲标定的HCl 溶液慢慢滴定,直到锥形瓶中的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时即为终点,读取读数。用同样方法滴定另外两份Na 2CO 3,将称量和标定数据记于表1中。 按下式计算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 ,/100053.00HCl mol L HCl m C V ?=?() 式中:m ——碳酸钠的质量,g ; HCl V ——滴定碳酸钠时,所耗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53.00-以(1/2 Na 2CO 3)为基本单元的碳酸钠摩尔质量,g/mol 。 2、水样碱度的测定 (1)用移液管准确移取3份100.00mL 水样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瓶下放一白瓷板,向每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摇匀。若溶液呈红色,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刚裙至无色,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用量(P ),若加酚酞指示剂后溶液无色,则不需要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并接着进行以下操作。 (2)向上述每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3滴甲基橙指示剂,摇匀。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桔黄色刚刚变为橘红色为止,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的用量(M )。 将数据记于表2中。 根据P 、M 的关系,判断水中碱度的类型,并分别计算碱度的含量。 六、原始数据记录 表1 HCl 标准溶液的标定 表2 水样碱度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溶解热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时间:2018年4月日 姓名:刘双 班级: 学号: 1.实验目的 (1)了解电热补偿法测量热效应的基本原理。 (2)用电热补偿法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通过计算或者作图求出硝酸钾在水中的微分溶解热、积分冲淡热和微分冲淡热。 (3)掌握微机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2.实验原理 物质溶解于溶剂过程的热效应称为溶解热,物质溶解过程包括晶体点阵的破坏、离子或分子的溶剂化、分子电离(对电解质而言)等过程,这些过程热效应的代数和就是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热包括积分(或变浓)溶解热和微分(或定浓)溶解热。把溶剂加到溶液中使之稀释,其热效应称为冲淡热。包括积分(或变浓)冲淡热和微分(或定浓)冲淡热。 溶解热Q:在恒温、恒压下,物质的量为n2的溶质溶于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或溶于某浓度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积分溶解热Qs: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质溶于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中产生的热效应。 微分溶解热(ee ee2)e 1 :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 的热效应。 冲淡热:在恒温、恒压下,物质的量为n1的溶剂加入到某浓度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积分冲淡热Q d:在恒温、恒压下,把原含1mol溶质和n02mol溶剂的溶液冲淡到含溶剂为n01mol时的热效应,为某两浓度的积分溶解热之差。 微分冲淡热(ee ee1) e2 或(eee ee0 ) e2 :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剂加入到某一确定浓度的无 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dQ=(ee ee1) e2 ee1+( ee ee2 ) e1 ee2 上式在比值e1 e2 恒定下积分,得: e=(ee ee1 ) e2 e1+( ee ee2 ) e1 e2 ee2=ee,令:e1 n2 =e0,则有: ( ?Q ?n1 )=[ ?(n2Q s ?(n2n0) ]=( ?Q s ?n0 ) Q d=(ee)e01?(ee)e02 其中积分溶解热ee可以直接由实验测定,其他三种可以由ee?e0曲线求得。 欲求溶解过程中的各种热效应,应先测量各种浓度下的的积分溶解热。可采用累加的方法,先在纯溶剂中加入溶质,测出热效应,然后再这溶液中再加入溶质,测出热效应,根据先后加入的溶质的总量可计算出n0,而各次热效应总和即为该浓度下的溶解热。本实验测量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溶解热,是一个溶解过程中温度随反应的进行而降低的吸热反应,故采用电热补偿法测定。先测定体系的初始温度T,当反应进行后温度不断降低时,由电加热法使体系复原到起始温度,根据所耗电能求出热效应Q。 3.仪器和试剂 反应热测量数据采集接口装置: NDRH-1型,温度测量范围0~40℃,温度测量分辨率0.001℃,电压测量范围0~20V,电压测量分辨率0.01V,电流测量范围0~2A,电流测量分辨率0.01A。 精密稳流电源:YP-2B型。 微机、打印机。 量热计(包括杜瓦瓶,搅拌器,加热器,搅拌子)。 称量瓶8只,毛笔,研钵。 硝酸钾(A.R.) 4.实验操作 (1)取8个称量瓶,分别编号。 (2)取KNO3于研钵中,研磨充分。 (3)分别称量约 2.5、1.5、2.5、3.0、3.5、4.0、4.0、4.5g 研磨后的硝酸钾,放入 8 个称量瓶中,并精确称量瓶子与药品的总质量。记录下所称量的数据。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九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定Cu -Zn 电池的电动势和Cu 、Zn 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SDC -Ⅲ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G nFE ?=- (9-1) 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 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 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C mol -?);E 为电池的电动势。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 后,进而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

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电池表示式为: 4142()()()()Zn s ZnSO m CuSO m Cu s |||| 符号“|”代表固相(Zn 或Cu )和液相(4ZnSO 或4CuSO )两相界面;“‖”代表连通两个液相的“盐桥”;1m 和2m 分别为4ZnSO 和4CuSO 的质量摩尔浓度。 当电池放电时, 负极起氧化反应: { }22() ()2Zn Zn s Zn a e ++-+ 正极起还原反应: 22()2()Cu Cu a e Cu s ++-+ 电池总反应为: 2222()()()()Cu Zn Zn s Cu a Zn a Cu s ++++++ 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为: 22ln Cu Zn Zn Cu a a G G RT a a ++?=?- (9-2) 上述式中G ?为标准态时自由能的变化值;a 为物质的活度,纯固体物质的活度等于1,即1Cu Zn a a ==。而在标态时,221Cu Zn a a ++==,则有: G G nFE ?=?=- (9-3) 式中E 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由(9-1)至(9-1)式可得: 22ln Zn Cu a RT E E nF a + + =- (9-4) 对于任一电池,其电动势等于两个电极电势之差值,其计算式为: E ??+-=- (9-5) 对铜-锌电池而言 22,1 ln 2Cu Cu Cu RT F a ??+ + += - (9-6) 22,1 ln 2Zn Zn Zn RT F a ??+ + -= - (9-7) 式中2,Cu Cu ? +和2,Zn Zn ?+是当221Cu Zn a a ++==时,铜电极和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对于单个离子,其活度是无法测定的,但强电解质的活度与物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与应用物化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2) 掌握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变化值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3) 加深对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盐桥等概念的理解; 4) 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5) 根据可逆热力学体系的要求设计可逆电池,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动势值,计算电池 反应的热力学函数△G 、△S 、△H 。 二、实验原理 1.用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 原电池电动势不能能用伏特计直接测量,因为电池与伏特计连接后有电流通过,就会在电极上发生生极化,结果使电极偏离平衡状态。另外,电池本身有内阻,所以伏特计测得的只是不可逆电池的端电压。而测量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只能在无电流通过电池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采用对消法。对消法是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加电源,这样待测电池中没有电流通过,外加电源的大小即等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2.电池电动势测定原理: Hg | Hg 2Cl 2(s) | KCl( 饱和 ) | | AgNO 3 (0.02 mol/L) | Ag 根据电极电位的能斯特公式,正极银电极的电极电位: 其中)25(00097.0799.0Ag /Ag --=+ t ?;而+ ++-=Ag Ag /Ag Ag /Ag 1 ln a F RT ?? 负极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因其氯离子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定值,故其电极电位只与温度有关,其关系式: φ饱和甘汞 = 0.2415 - 0.00065(t – 25) 而电池电动势 饱和甘汞理论—??+=Ag /Ag E ;可以算出该电池电动势的理论值。与测定值 比较即可。 3.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G 、△H 和△S : 如果原电池内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且电池在可逆条件下工作,则此电池反应在定温定

实验报告-碱度测定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会酸碱滴定法测定碱度 2巩固滴定操作和终点颜色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水样用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规定的pH值,其终点可由加入的酸碱指示剂在该pH值时颜色的变化来判断。 当滴定至酚酞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溶液pH值即为8.3,指示OH中和,碳酸盐均被转为重碳酸盐。 当滴定至甲基橙指示剂由橘黄色变成橘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4.4~4.5,指示水中的重碳酸盐(包括原有的和由碳酸盐转化成的重碳酸盐)已被中和。 根据上述两个终点达到时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量,可以计算出水中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总碱度。 上述计算方法不适用污水及复杂体系中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计算。 三、仪器与试剂 1、聚四氟乙烯滴定管,25ml 2、锥形瓶,250m l 3、蒸馏水 4、酚酞指示剂:称取0.5g酚酞溶于50ml95%乙醇中,用水稀释至 100ml。

5、甲基橙指示剂:称取0.05g甲基橙溶于100ml蒸馏水中。 6、已标定的盐酸溶液浓度0.1000mol/L 四、操作步骤 1、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摇匀。 2、当溶液呈红色时,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刚退至无色,记录盐 酸标准溶液用量以P表示;若加酚酞指示剂后溶液无色,则不需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并接着进行下述操作; 3、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3滴甲基橙指示剂,摇匀; 4、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橘黄色刚刚变为橘红色为止, 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用量以M表示。 5、再次取水样,重复以上步骤,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 六、结果计算 P=3.40ml, M=2.18ml, P>M ∴水中有OH-和CO 2-碱度 3 ①OH﹣碱度(以CaO计,mg/L﹚=C(P-M)×28.04×1000/100 =0.1000×﹙3.40-2.18﹚×28.04×1000/100 =34.20mg/L CO32﹣碱度﹙?CO32﹣,mg/L﹚=C×2M×30×1000/100 =0.1000×2×2.18×30×1000/100 =130.8 mg/L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九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定Cu-Zn电池的电动势和Cu、Zn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SDC-Ⅲ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G nFE ?=-(9-1) 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 ?);E为电池的电动势。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后,进而 C mol- 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 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

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电池表示式为: 4142()()()()Zn s ZnSO m CuSO m Cu s |||| 符号“|”代表固相(Zn 或Cu )和液相(4ZnSO 或4CuSO )两相界面;“‖”代表连通两个液相的“盐桥”;1m 和2m 分别为4ZnSO 和4CuSO 的质量摩尔浓度。 当电池放电时, 负极起氧化反应: { }22()()2Zn Zn s Zn a e ++ - + 正极起还原反应: 22()2()C u C u a e C u s + +- + 电池总反应为: 2222()()()()C u Zn Zn s C u a Zn a C u s ++++ ++ 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为: 22ln C u Zn Zn C u a a G G RT a a ++?=?- (9-2) 上述式中G ? 为标准态时自由能的变化值;a 为物质的活度,纯固体物质的活度等于1,即1Cu Zn a a ==。而在标态时,221C u Zn a a + +==,则有: G G nFE ?=?=- (9-3) 式中E 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由(9-1)至(9-1)式可得: 22ln Zn C u a R T E E nF a ++ =- (9-4) 对于任一电池,其电动势等于两个电极电势之差值,其计算式为: E ??+-=- (9-5) 对铜-锌电池而言 22,1ln 2C u C u C u RT F a ??+ ++=- (9-6) 22,1ln 2Zn Zn Zn RT F a ??+ + -=- (9-7) 式中2,Cu Cu ?+ 和2,Zn Zn ?+ 是当221C u Zn a a + +==时,铜电极和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对于单个离子,其活度是无法测定的,但强电解质的活度与物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 一、前言 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 (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 和热容C计算出来,即Q = C△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 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Q 放 ,冰吸热溶成水, 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Q 吸 。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 放= Q 吸 (1) 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冰的质量为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设混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1.用量热计简单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热。 2.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原理】 盐类的溶解往往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一是晶格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为放热过程。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则由这两种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本实验在定压、不做非体积功的绝热体系中进行时,体系的总焓保持不变,根据热平衡,即可计算过程所涉及的热效应。 T C C W C W W M H m sol ??++-=?][322111 )( (3.1) 式中: m Sol H ?为盐在溶液温度和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热,单位:kJ ·mo1–1; 1W 为溶质的质量,单位:kg ; T ?为溶解过程的真实温差,单位:K ; 2W 为水的质量,单位:kg ;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kg ·mo1–1 ; 21C C 、分别为溶质和水的比热,单位:11--?K kg kJ ; 度升 3C 为量热计的热容(指除溶液外,使体系温高1℃所需要的热量) ,单位:kJ 。 实验测得W 1、W 2、ΔT 及量热计的热容后,即 可按 图3.1溶解热测定装配图 1.磁力搅拌器; 2.搅拌磁子; 3.杜瓦瓶; 4.漏斗; 5.传感器; 6.SWC —IIC 数字贝克曼温度仪.

(3.1)式算出熔解热m Sol H 。 【仪器与药品 】 溶解热测量装置一套(如图3.1所示);500ml 量筒一个;KCl(A.R.) ;KNO 3(A.R.) 【实验步骤】 1.量热计热容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热来标定量热计热容3C 。为此,先在干净的量热计中装入500m1蒸馏水,将与贝克曼温度计接好的传感器插入量热计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启动搅拌器, 保持60-9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此时,数字显示应在室温附近,至温度变化基本稳定后,每分钟准确记录读数一次,连续8次后,打开量热计盖,立即将称量好的10克氯化钾(准确至0.01克)迅速加入量热计中,盖上盖,继续搅拌,每分钟记录一次读数,读取12次即可停止。然后用普通水银温度计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倒掉溶液。 2.硝酸钾溶解热的测定: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钾重复上述实验,区别是称取硝酸钾的质量为7克(准确至0.01g)。完成一次实验后,溶液不倒掉。同样连续读数8次后,再向溶液中加入7克硝酸钾,再读取12次温度完成第二次测量。实验结束,倒掉溶液 【数据的处理】 1.各样品溶解前后温差的雷诺校正图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混合碱的测定)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日期:2017年3月27日 一、实验目得 1、掌握工业碱得总碱度测定得原理与方法。 2、了解酸碱指示剂得变色原理以及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得原则。 3、学习定量转移得基本操作。 4、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含量得原理。 二、实验原理 工业碱得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钠,商品名为苏打,其中可能还含有少量NaCl、Na2SO4、NaOH、NaHCO3等杂质,用盐酸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除了主要成分NaCO3被滴定外,其她得碱性杂质如N aOH、NaHCO3等也可被滴定,因此所测定得结果就是Na2CO3与Na OH或Na2CO3与NaHCO3得总与,称为“总碱度”.总碱度通常以

Na2O得质量百分含量来表示。总碱度就是衡量产品质量得指标之一,主要反应有: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与H2O, , H得 遍。 双指示剂法测定时先在混合碱试液中加入酚酞此时溶液呈红色,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为第一滴定终点,消耗得盐酸溶液得体积记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消耗盐酸得体积为V2(mL);以Na2CO3与NaOH得混合碱为例,滴定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双指示剂法中V1与V2得大小关系,可判断为知简样得组成。由图示可知,当V1大于V2时,混合碱为Na2CO3与NaOH得混合物,当V1V2时ρ(NaOH)=[(V1-V2)c(HCl)M(NaOH)]/m ρ(Na2CO3)=[2V2c(HCl)M(Na2CO3)]/2m ]/2 3) )]/m V为甲基橙变色时消耗得盐酸得体积,mL。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5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 250mL容量瓶, 250mL锥形瓶,100mL烧杯,500mL试剂瓶,量筒,台秤,电子天平等试剂:HCl(6mol/L),混合碱试液,无水Na2CO3(工业级), 无水Na2CO3基准物质,甲基橙指示剂(0、1%), 酚酞指示剂(0、1%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HCl标准溶液得配制与标定。 ⑴HCl溶液得配制 用量筒量取6mol/L 盐酸9毫升,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稀

溶解热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 名字:程伊伊学号:06 班级:药学日期:2016.3.15 (一)实验原理 1.溶解热概念溶质溶解于溶剂的过程由溶质晶格破坏、电离的吸热过程和溶质溶剂化的放热过程组成,总的热效应取决于两者之和,可能是吸热的,也可能是放热的。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热效应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相对量有关,例如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热效应(吸热)随溶剂水的量增加而增加。 2.电热补偿法原理硝酸钾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吸热过程,反应热可以用电热补偿法来进行测定。其基本做法是,在反应前确定系统的温度,在反应中,给予系统电加热,直到反应结束后,系统的温度恢复到起始状态,计算电热量即为反应热。 △Hm=Cp*△T1*M/m Cp=Q/△T2 Q=IVt (二)实验步骤 (1)在分析天平上称取1份重量为8.2345g的硝酸钾样品,放在干燥器中待用。 (2)将蒸馏水加入干燥的保温杯中,同时记录水温,作为实验温度。 (3)插上电源,搭好装置,开启磁力搅拌器,调整转速。观察数字贝克曼温度计,记录初始温度T1,每1min观察1次,记录3次,直至恒温。 (4)将预先称好的硝酸钾8.2345g迅速、全部倒入保温杯中,盖好瓶盖,磁力搅拌器均匀地搅拌,由于硝酸钾溶解为吸热过程,溶解时温度下降,每30s读取温度一次,直至温度不变,即为T2。T2每1min观察1次,记录3次。 (5)开启电源,接上加热器,调整功率(电压约10V,电流约1A),准确记录电流电压值。当贝克曼温度计度数上升0.5℃时,记作标记温度,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6)计时的同时,观察温度上升,直至接近T1,取下加热器,记录温度T3,每1min 观察1次,记录3次。 (三)数据记录和处理 实验温度的测定 通电时间:3min14s 电流:1.435A 电压:10.46V 实验温度:13.92℃ 每1min记录1次第1次第2次第3次 T1 13.93 13.93 13.93 T2 11.16 11.14 11.13 T3 14.18 14.22 14.26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学会用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改变时,电路中路端电压和电流也随之改变.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方程组: r r 2211I U I U +=+=εε。 由此方程组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 11 221I I U I U I --= ε,2112I I U U r --=。 2.以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U 、I 值画出U -I 图象,将所得的直线延长,则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源的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 的值;也可用直线与横轴的交点I 短与ε求得短 I r ε =。 【实验器材】 干电池1节,电流表1只(型号: ,量程: ),电压表1只(型号: ,量程: ),滑动变阻器1个(额定电流 A ,电阻 Ω),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图1 实验电路图

2.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用与步骤3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6-8组U、I值. 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6.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方程求出几组ε、r值,最后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7.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U-I图象求得ε、r。 【数据记录】 表1 电池外电压和电流测量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1.用方程组求解ε、r 表2 电池的电动势ε和内阻计r算记录表 2.用图象

法求出ε、r(画在下面方框中) 图2 电池的U-I图象 【实验结论】 由U-I图象得:电池的电动势ε= V,r= Ω。 【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以实验电路图1进行原理分析。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本实验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准确的,而电流表的示数比通过电源的实际电流小,所以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为了减小这个系统误差,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应该小一些,所选用的电压表的内阻应该大一些。

水中碱度的测定电子教案

水中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总量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水中碱度的测定方法,进一步掌握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法 1)适应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天然水,循环水及炉水中碱度的测定方法。 2)测定原理 采用连续滴定方法测定水中的碱度。首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用量为P(mL);接着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用同浓度的HNO3溶液滴定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用量为M(mL)。 三、仪器与试剂 1.C(HNO3)=0.1000mol/L标准滴定溶液。(配制与标定在实验(一)中已讲过,这里就不在重述) 2.甲基橙指示剂:称取0.05g甲基橙溶于100ml蒸馏水中 3.酚酞指示剂:称取0.5g酚酞溶于50mL 95%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mL 4.酸式滴定管100mL 一支 5.锥形瓶 250mL 三支 6.移液管 100mL 一支

7.无CO2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用移液管吸取两份水样和一份无CO2蒸馏水各100mL,分别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摇匀。 2、 3、若溶液呈红色,用0.1000mol/L HNO3溶液滴定至刚好无色(可与无CO2蒸馏水的锥形瓶作颜色比较)。记录滴加的用量(P)。若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无色,则不需要用HNO3溶液滴定。按着下步骤操作。 3、再于每瓶中加3滴甲基橙指示剂,摇匀。 4、 5、分两种情况:其一若水样变成橘黄色,则继续用C HNO3=0.1000mol/L标准液滴定至刚刚变成橙红色为止(可与无CO2蒸馏水的锥形瓶颜色作比较),记用量(M)。其二如果加入甲基橙溶液后溶液变为橙红色,则不需要用HNO3溶液滴定。 5. 6.实验结果记录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学号:201114120222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解热的测定 应用化学二班班级 03 组号 实验人姓名: xx 同组人姓名:xxxxx 指导老师:李旭老师 实验日期: 2013-11-19 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量热装置的基本组合及电热补偿法测定热效应的基本原理。 2、用电热补偿法测定KNO3在不同浓度水溶液中的积分溶解热。 3、用作图法求KNO3在水中的微分冲淡热、积分冲淡热和微分溶解热。 二、实验原理 1、在热化学中,关于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有下列几个基本概念。 溶解热:在恒温恒压下,n 2mol 溶质溶于n 1mol 溶剂(或溶于某浓度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用Q 表示,溶解热可分为积分(或称变浓)溶解热和微分(或称定浓)溶解热。 积分溶解热:在恒温恒压下,1mol 溶质溶于n 0mol 溶剂中产生的热效应,用Qs 表示。 微分溶解热:在恒温恒压下,1mol 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以 表示简写为 。 冲淡热:在恒温恒压下,1mol 溶剂加到某浓度的溶液中使之冲淡所产生的热效应。冲淡热也可分为积分(或变浓)冲淡热和微分(或定浓)冲淡热两种。 积分冲淡热:在恒温恒压下,把原含1mol 溶质及n 01mol 溶剂的溶液冲淡到含溶剂为n 02时的热效应,亦即为某两浓度溶液的积分溶解热之差,以Qd 表示。 微分冲淡热 在恒温恒压下,1mol 溶剂加入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以 可以简写为 。 2、积分溶解热QS 可由实验直接测定,其它三种热效应则通过QS -n 0曲线求得。 设纯溶剂和纯溶质的摩尔焓分别为m H (1)和Hm ? (2),当溶质溶解于溶剂变成溶液后,在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偏摩尔焓分别为H 1,m 和H 2,m ,对于由n 1mol 溶剂和n 2mol 溶质组成的体系,在溶解前体系总焓为H 。 H =n1Hm(1)+n2Hm(2) (1) 设溶液的焓为H ′, H ′=n1H1,m +n2H2,m (2) 此混合(即溶解)过程的焓变为 H H H nA Hm A H*m A nB Hm B H*m B ??==+(,,)(,,) nA Hm A nB Hm B =?+?,, 式中,Hm ?,A 即为该浓度溶液的微分稀释热,ΔHm ,B 即为该浓度溶液的1,,2n p T n Q ???? ????1 2n n Q ???? ????2,,2n p T n Q ???? ????22n n Q ???? ????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983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 on measurement of electromotive force of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 实验原理 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设正极电势为φ+,负极电势为φ-,则电池电动势E = φ+ - φ-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 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饱和KCl 溶液。 实验步骤 1. 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5 分钟。将测定旋钮旋到“内标”档,用1.00000 V电压进行“采零”。 2. 电极制备:先把锌片和铜片用抛光砂纸轻轻擦亮,去掉氧化层,然后用水、蒸馏水洗净,制成极片。 3. 半电池的制作:向两个50 mL 烧杯中分别加入1/2 杯深0.1000 mol?L-1 CuSO4 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 溶液,再电极插入电极管,打开夹在乳胶管上的弹簧夹,将电极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处吸气,使溶液从弯管流出电极管,待电极一半浸没于溶液中时,用弹簧夹将胶管

分析化学实验 碱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 项目碱度的测定课程:分析化学学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酸碱滴定法测定碱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碱度测定结果的计算。 3、熟练滴定操作及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水的碱度主要由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组成,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水中存在磷酸盐、硅酸盐、硼酸盐等也会产生一定的碱度。 碱度的测定是在水样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可分别测出水样 中各种碱度,其反应如下: OH- + H+= H2O CO32- + H+= HCO3- HCO3-+ H+= H2O + CO2 根据上述到达终点时所用酸的量可计算出溶液中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总碱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250mL锥形瓶3个;50mL酸式滴定管1支、20、50 mL移液管、50mL量筒。试剂:0.1%酚酞指示剂、0.1%甲基橙指示剂、0.1mol/L盐酸标准溶液、0.05000mol/L Na2CO3 四、内容及步骤 (一)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准确量取20.00mL 已配好的0.05000mol/L Na2CO3标准溶液置于3只250mL锥形瓶中,加水约30mL,温热,摇动使之溶解,以甲基橙为指示剂,以0.lmol/LHCl标准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记下HCl标准溶液的消耗用量(3份测定的平均偏差应小于0.2%,否则应重复测定),并计算出HCl标准溶液的浓度。 (二)碱度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准确移取水样l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人酚酞指示剂三滴,如呈红色,用0.1mol/L 盐酸溶液滴定至颜色刚好消失,记下盐酸溶液的消耗体积(V1);在此溶液中,再加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橙色为止,记下盐酸的消耗量(V)。判断水样中碱度的组成及含量。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一)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免费下载】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物理化学实验 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电热补偿法测定热效应的基本原理及仪器使用。 2.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并用作图法求得其微分稀释热、积分稀释热和微分溶解热。 二、 基本原理1.物质溶解于溶剂过程的热效应称为溶解热。它有积分(或变浓)溶解热和微分(或定浓)溶解热两种。前者是1mol 溶质溶解在n 0mol 溶剂中时所产生的热效应,以Q s 表示。后者是1mol 溶质溶解在无限量某一定浓度溶液中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即。 溶剂加到溶液中使之稀释时所产生的热效应称为稀释热。它也有积分(或变浓)稀释热和微分(或定浓)稀释热两种。前者是把原含1mol 溶质和n 01mol 溶剂的溶液稀释到含溶剂n 02mol 时所产生的热效应,以Q d 表示,显然。后者是1mol 溶剂加到无限量某一定浓度溶液中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即。 2.积分溶解热由实验直接测定,其它三种热效应则需通过作图来求:设纯溶剂、纯溶质的摩尔焓分别为H *m ,A 和H *m ,B ,一定浓度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偏摩尔焓分别为H m ,A 和H m ,B ,若由n A mol 溶剂和n B mol 溶质混合形成溶液,则混合前的总焓为 H = n A H *m ,A + n B H *m ,B (1)混合后的总焓为 H ? = n A H m ,A + n B H m ,B (2)此混合(即溶解)过程的焓变为 ΔH = H ? – H = n A (H m ,A – H *m ,A )+ n B (H m ,B – H *m ,B ) = n A ΔH m ,A + n B ΔH m ,B (3)根据定义,ΔH m ,A 即为该浓度溶液的微分稀释热,ΔH m ,B 即为该浓度溶液的微分溶解热,积分溶解热则为: 故在Q s ~ n 0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即为该浓度溶液的微分稀释热,截距即为该浓度溶液的微分溶解热。如图所示:、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