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摘要:2009年3月12日,涉嫌诈骗全球不同客户500亿美元之巨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低头认罪。由于这位昔日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制造了美国历史上创纪录的金融诈骗案,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金融监管的效能受到了空前的质疑和关注。麦道夫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金融监督不力、政府监管缺位、内部治理机制缺失和会计信息失真等方面。本文在案例回顾的基础上,参考了有关中外文献以及相关报道,侧重于探讨麦道夫事件中的与会计舞弊相关的问题,首先对麦道夫事件中形成会计舞弊的原因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总结导致麦道夫事件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原因;然后针对该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探讨会计舞弊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麦道夫庞氏骗局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一、麦道夫的庞氏骗局背景介绍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历史一次次证明了这句话。2001年退潮时,安然、世通、安达信三大巨头接连倒下。2008年退潮时,房地美、房利美、AIG 被政府接管,雷曼申请破产清算,美林被美洲银行兼并。对冲基金行业也遭受了自1990年以来最大的打击,从峰值2万亿美元降至1.1万亿美元,缩水45%。2008年12月,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使本已重创的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处境雪上加霜。2009年3月12日,涉嫌诈骗全球不同客户500亿美元之巨的伯纳德·麦道夫低头认罪,将背负最高达150年的牢狱之灾。在案发前,人们信任麦道夫,麦道夫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但事实上,麦道夫并没有创造财富,而是创造了别人对他拥有财富的印象。

“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们在2007年对中国26岁传奇女富豪吴英三个月内从一夜暴富到被刑拘而惊叹时,谁能想象得到当时还被视为传奇的麦道夫所使用的伎俩竟与吴英如出一辙,即众人熟知

的“庞氏骗局”——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的投资者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与吴英的“过于高调”导致警方介入从而曝光其非法集资不同,维持了近30年的麦道夫案则是由于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而大白于天下。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欧洲的银行家要求赎回在麦道夫公司高达7 亿美元的资金,而这时麦道夫发现,自己已无法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筹集资金,并且公司已经发生了5亿美元的投资亏损。

事发之前,他被投资人称为金融神话,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麦道夫是骗子,他将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

水。”不幸的是,这句玩笑话真的应验了。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麦道夫的公司共有4900个投资者账户,受害者遍布半个地球,包括对冲基金、犹太人慈善组织以及世界各地个人投资者,其中许多都是美国本土之外的国际知名金融

机构,也不乏一些世界级的知名人士。

二、麦道夫事件中存在的会计舞弊问题。

麦道夫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让我们得到宝贵的教训和启示,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将着重探讨

麦道夫事件中与会计舞弊相关的问题。

(一)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事实上从未进行过审计

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唯一的一次审计记录是由纽约的一家小会计师事务所Friehling&Horowitz进行的。据悉,这家负责十多亿美元资产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居然只有3名员工:合伙人、秘书以及一名会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调查了这家会计

师事务所,发现该事务所虽参加了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的同业评议项目,但从1993年起,该公司就未参加过同业评议活动。该同业评议项目涉及了美国33000家公众会计事务所,要求每年都要由有经验的审计师评估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全美有44个州要求会计师参与此活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发言人罗伯茨说,F&H 事务所在过去的15 年中,每年都书面通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称他们在当年未开展过审计工作。然而,这家号称未开展过审计工作的事务所的名称及署名,却出现在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2006年10月31日的审计报告中。由此,引出了让人无法相信的事实——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竟然从未进行过真正的审计。

(二)金融监管不力以及制度缺陷使舞弊问题未被及时发现。

1.证交会监管不力,审查不严

据美国媒体披露,联邦调查机构在调查中发现,麦道夫公司运营的一个资金管理部门从来没有按规定在美国证

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而自2006年9月麦道夫注册其投资顾问业务以来,证交会也从来没有按惯例检查过其

账目。而在正常情况下,证交会在对冲基金注册的第一年会对其账本进行仔细审查,然后每过五年审查一次。如此

使得唯一对麦道夫的对冲基金起监管作用的就只有他的审计公司了。事实上,证交会曾于1992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对麦道夫公司进行审查。早在1992年,麦道夫就因卷入一桩非法证券交易案受到证交会的调查,不过当时调查结果认为他没有“不正当行为”。另外,证交会也于2005年和2007年对麦道夫的公司展开过两次调查,发现3处违规行为,不过由于“属于细枝末节”而并未采取法律行动。

2.证交会屡次忽视对麦道夫的质疑声

在过去10多年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对麦道夫的投资奇迹提出过质疑,其中有一位名叫哈里·马克伯罗斯的名不见经传的证券分析师,早在2000年就识破了麦道夫的骗术,而且“孜孜不倦”地向美国证券监管部门举报。不幸的是,由于麦道夫多年的辉煌业绩和权威身份,或者其他原因,证交会从没有回复过他的书面报道,不论是

2000年、2001年、2005年、2007年还是2008年,哈里都没有促成对麦道夫的调查。其中便包括2005年11月,哈里向证交会纽约办公室提交了一份21页的著名报告,标题为《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是一个骗局》。如果当时证交会对麦道夫展开调查,则欺诈本应该停止在2000年的70亿美元,而不是2008年12月的500亿。

3.法制缺陷造成监管漏洞

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成立了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简称PCAOB),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PCAOB实施监督,而PCAOB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监管执行公众公

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要求此类会计师事务所须向其注册登记,并设立了一个最后截止日期。但是

该法案并没有要求执行非公众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登记,也没有设立最后的登记日期。

美国众议院资本市场附属委员会主席保罗·坎乔斯基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萨班斯法案中存在的漏洞使得麦道夫的非公众证券经纪公司(Nonpublic broker-dealers)使用了F&H 这样的一个小事务所进行审计,而且该事务所从未在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进行过注册、检查。(三)内部治理机制缺失,财务监管不力

美国公司实施的是单层式公司治理模式,通过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相互制衡来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其中,独立董事制度和各种专门委员会确保了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麦

道夫所掌控对冲基金属于契约型基金,公司内部不存在董事会和各种委员会。这说明内部治理机制总体处于缺失状态。这样的内部结构使得基金决策的科学性

和公正性,以及投资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麦道夫一人独断,他管理资产,并同时汇报资产的情况,这首先就违背了交易和汇报分离的基本原则,公司的资产管理和托管并未分开。麦道夫是电子交易的先驱,他的证券公司也一直走在使用新技术的前列,但他却禁止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在线查看自己的账户,而只能看由电脑打印的纸张。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当然,如果说美国监管机构在针对麦道夫问题上无动于衷并不切合实际。但是,当麦道夫惊天大案现形之后,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脆弱就不能不引起国际社会的诟病了。

(四)投资者迷信权威,未经深入调查便盲目投资,从而成为舞弊案的受害者

尽管麦道夫声称这场500 亿美元的庞氏骗局是他一个人导演的,他独自揽下了所有罪过,但是那些参与这场骗

局的投资者却也不能不反省自身的失误。即使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看,麦道夫的庞氏骗局也并不是毫无破绽的:其

中存在着大量反投资规律的漏洞:低风险、高回报、几乎不受投资周期影响,在近20 年的时间里,无论熊市、牛市,麦道夫管理的投资基金如上了发条一般始终保持每月约1%的增长。投资者经过细致甄别,是可以发现这些反

常特征的,但大多数投资者通常不关心投资清单、分析流程和获利途径,他们只关心投资的最终盈亏,从而给骗子

提供了可乘之机。在目前已知的所有受害人中,管理着140 亿美元的美国对冲基金Fairfield Greenwich Group(FGG)的风险敞口最为巨大。FGG 将其旗下资产的一半约75 亿美元交与麦道夫管理,很可能损失过半。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FGG在其网站列有详细的尽职调查过程,以显示该基金比一般复合基金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背景调查,其中亦包括对操作风险的调查,专门提到了防范诈骗、估值误导等情况。

三、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讨会计舞弊的防范

联想到许多国际大投行将大笔金钱交给麦道夫,只为了获取10%左右的回报,而其自身发行的基金却向客户作

出20%或30%的回报许诺,这样的投资是不是又是新的“庞氏骗局”?至少我们可以预见,麦道夫事件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庞氏骗局”,但从投资者、市场和监管层面可以总结和吸取教训,建立全方位的甄别审查机制,以防范“庞氏骗局”的发生,或至少降低骗局的危害。(一)加强政府监管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减少舞弊行为

麦道夫的骗局是建立在金融市场资金周转顺畅的基础之上,完成骗局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资金的流

动和市场信心的稳定。金融监管主要是对市场上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在市场的良性循环下,问题没有暴露时,监

管也容易放松。此外,还需加强法制建设,以完善的制度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针对麦道夫事件,在2009年2月26日,保罗·坎乔斯基提出了一项萨班斯法案的修订法案,要求执行非公众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也必须在PCAOB进行注册登记,并且遵守PCAOB的报告和检查要求,以确定PCAOB有充分的权力检查,审查和审计的所有经纪商,而不仅仅是公众经纪商,希望借此修补原有的法制漏洞,防止类似麦道夫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防范舞弊的关键

金融市场是投资与投机并存的市场,信息是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要素。而在一个不可能完全

完善的市场中,信

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中的基本常态。因此,市场监管制度的前提往往是确立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经过审计

的财务报告真实、可信,使投资者获得知情权。如果听任信息披露违规,市场的公信力将被不断削弱。因而,信息

披露法律制度成为英美等成熟市场国家证券法律的核心与基石,世界各国金融市场无不对其备加推崇。在麦道夫欺

诈案中,麦道夫庞氏骗术的得逞,也证明了信息披露制度虽然日趋完善,却未得到投资者和监管层的充分重视。

(三)完善中介机构的契约监督,加强审计的独立性

虽然对大多数私募产品和对冲基金没有强制的信息披露要求,它们也不受官方的外部监管,但通过有效的契约安排,基金托管方和外部审计机构仍然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投资理财产品的市场监管。首先,应保证有一个独立的第

三方来托管基金资产,以确保客户资金、证券等资产不被侵占或挪用;其次,应保证有独立的专业审计机构定期对

投资理财产品的运作情况作出审计,并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公正的审计报告;此外,与该项投资产品存在交易

关系的中介机构(如麦道夫案所涉及的各大投行),应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审慎审查投资管理人的资信、投资策略的

可行性和投资可能遭遇的风险。

(四)投资者应建立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

投资者必须认识到,没有一项投资是完全无风险的。任何显赫的名字,哪怕是巴菲特,也并非无可置疑的。投

资者应尽可能选择在监管机构监管下的合格理财机构进行投资。在投资之前,投资者对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因素,须

加以有效识别、评估,并对风险加以分类,施以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在风险爆发时,应及时保全证据材料和资金

财产,避免遭致更大的损失,或为今后的维权做好准备。

商业伦理案例-麦道夫骗局 (20140612)

麦道夫骗局案例 一、麦道夫骗局 麦道夫公司网站上的广告词:“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1990年代,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它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样就有滚雪球效应。有报道说,正是在这个俱乐部中,麦道夫找到了一个后来给他吸引了其他成员加入的投资者。 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的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这种综合性的投资组合一直被人们认为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2008年12月11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在“麦式骗局”中,诸多知名机构被击中,有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此次诈骗案中的风险敞口高达约合31亿美元,有法国巴黎银行、欧洲银行巨头汇丰银行、日本野村证券等。 1.事件的始末 2008年12月初,麦道夫向其中一名儿子透露,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投资,令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 12月9日,麦道夫突然表示提早发放红利。对此,麦道夫的儿子感到可疑,第二天便向父亲询问,当时麦道夫拒绝解释,指示两人到其寓所再谈。 同日,麦道夫于寓所向儿子承认,自己炮制的是一个巨型金字塔层压式“庞氏骗局”,前后共诈骗客户500亿美元。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一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2009年3月,麦道夫表示对包括证券欺诈、洗钱等在内的11项刑事指控认罪,欺诈金额累加起来达到650亿美元。

试论企业会计舞弊与审计监督

试论企业会计舞弊与审计监督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会计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它主要包括: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舞弊的危害性表现在: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秩序;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助长个人贪污腐账行为的滋生;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二、企业会计舞弊分析 收益与风险分离,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的目标利益不一

致,是导致经营管理者会计舞弊的动因。正是收益与风险分离,经营管理者在委托的制度安排下,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知识以及其在公司的合法权威,获得了难以制约的权力,从而导致股本往往无法控制公司;加上公司在规模扩张中的层级增多,部门分立甚至跨国经营,使某些重要岗位上的管理者进行非法操作、会计舞弊、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 信息不对称为经营管理者实施并掩饰会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在行动信息上处于非对称状态,即便股东有可能对经营管理者提出尽可能确切的经营目标,管理者也可以凭借自己对公司的管理权威,拥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特殊专门知识,从而在有关信息的不对称公布上处于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者具有某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意图时,会计舞弊就会发生。 对经营管理者外在监督的作用有限。经营管理者为了隐藏、转移一部分剩余价值,或者为了粉饰自己本来极差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权威”以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合谋通过实施会计舞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会计舞弊的主要形式 会计舞弊的通常做法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主要包括: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应收账款、多计

【开题报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会计学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 上市公司舞弊现象不断出现,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这些舞弊丑闻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引发资本市场的信用危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然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我们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的探究还是有必要继续深入。对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其做出反应,包括事先的预防,舞弊的发现,还有对舞弊的治理措施等,同时我国的会计法律进一步完善也要依靠对会计舞弊原因的分析。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会计舞弊,才能真正对其进行治理,这些所有都是要基于对管理舞弊原因的研究。因此,进一步探索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原因,为预防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现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完善会计法律提供了依据。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 上市公司舞弊现象不断出现,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还是不够完善,给了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就变得很有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而解决这一切都要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源头找起。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在简要分析、总结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以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进行分析而发现其所带来的影响,更好的为预防,发现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做出贡献。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 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中尚未被发现或重视的原因 3.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进行分析 4.提出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各个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揭开经济诈骗的面纱“庞氏骗局”和“麦道夫骗局”

揭开经济诈骗的面纱:“庞氏骗局”和“麦道夫骗局” 除了正规经营和投资的风险,元禄还要面对一切来自不法之徒的威胁,尤其应该小心各种骗术。世界上只要有骗子,就会有受骗的人。 在经济社会中,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而且从未改变。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社会变得更复杂,骗术也更加多样化,让人防不胜防。 但万变不离其宗,骗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们想占便宜的心理。只要掌握了这个心理,招数即使简单些也没有关系。而所有骗术中最广为流传的则要数传说中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操作起来简单得很。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查尔斯?庞氏(Charles Ponzi)的招数到了今天也不过时。 首先,骗子会宣布自己找到了一种投资好方法,见效快而且报酬高,庞氏当年许诺的是四十五天能够报酬50%。 之后,骗子会让第一批上钩的人尝到甜头,按时付给他们许诺的高利。至此,架子就算搭好了。 第一批人的成功会吸引着其他投资者源源不断地到来,然后骗子就会用第二批人的本金算作利息和报酬给上一批人,由此类推,而且只要不断有新人受骗,庞氏骗局就不会露馅。 庞氏骗局充分了利用了一般老百姓对投资的无知。所有骗局的主谋都会故弄玄虚,好像自己发明了什么点石成金术,而一般老百姓根本无从辨别真伪。

金融骗局也因为金融界的行规而更难防范,因为业内本来就有保守商业机密、投资方法秘而不宣的行规。 从表面上看,一切看来都是歌舞升平。从最早的庞氏到后来的柏纳?马多夫(Bernard Madoff),所有的庞氏骗局主谋都挥金如土,不是自己买飞机买船挥霍,就是到处捐钱买艺术品,总之这些“负翁”从外表上看来和真正的富翁没有什么区别。 刚刚被美国政府指控诈骗80亿美元的银行家兼金融骗子艾伦?史丹佛(Allen Stanford)在被捕前一个月,在电视访问中还声称:“身为亿万富翁真是开心极了。”然后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台主持和他一起相谈甚欢。 这再一次说明了大多数人看到有钱人自然以为他们很强悍,因此不会去深究他们究竟为何成功,由此给了骗子们可乘之机。 而有人能从庞氏骗局赚到钱又让投资者多了另一个盲点。在庞氏最开始的骗局中,45天就能报酬50%,也就是说九十天本金的报酬率就达到了100%。 而庞氏最后坚持了三百六十天,他的骗局才最终破产。那么,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投资庞氏的公司,并且每次都把利润拿走,只留下本金,那么即使在他破产后你损失了全部的本金,你依然拥有相当于本金四倍的利润。 这个道理就和“老鼠会”一样,大老鼠是不会亏本、并且还能赚钱,真正倒楣的都是最底层的小老鼠,这是所有的庞氏骗局都有的现象。就是因为最早加入庞氏骗局的人的确赚到了钱,所以才会有人前仆后继。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探研会计舞弊的形成与防范 摘要:2009年3月12日,涉嫌诈骗全球不同客户500亿美元之巨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低头认罪。由于这位昔日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制造了美国历史上创纪录的金融诈骗案,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金融监管的效能受到了空前的质疑和关注。麦道夫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金融监督不力、政府监管缺位、内部治理机制缺失和会计信息失真等方面。本文在案例回顾的基础上,参考了有关中外文献以及相关报道,侧重于探讨麦道夫事件中的与会计舞弊相关的问题,首先对麦道夫事件中形成会计舞弊的原因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总结导致麦道夫事件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原因;然后针对该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探讨会计舞弊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麦道夫庞氏骗局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一、麦道夫的庞氏骗局背景介绍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历史一次次证明了这句话。2001年退潮时,安然、世通、安达信三大巨头接连倒下。2008年退潮时,房地美、房利美、AIG被政府接管,雷曼申请破产清算,美林被美洲银行兼并。对冲基金行业也遭受了自1990年以来最大的打击,从峰值2万亿美元降至1.1万亿美元,缩水45%。2008年12月,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使本已重创的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处境雪上加霜。2009年3月12日,涉嫌诈骗全球不同客户500亿美元之巨的伯纳德·麦道夫低头认罪,将背负最高达150年的牢狱之灾。在案发前,人们信任麦道夫,麦道夫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但事实上,麦道夫并没有创造财富,而是创造了别人对他拥有财富的印象。 “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们在2007年对中国26岁传奇女富豪吴英三个月内从一夜暴富到被刑拘而惊叹时,谁能想象得到当时还被视为传奇的麦道夫所使用的伎俩竟与吴英如出一辙,即众人熟知 的“庞氏骗局”——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的投资者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与吴英的“过于高调”导致警方介入从而曝光其非法集资不同,维持了近30年的麦道夫案则是由于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而大白于天下。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欧洲的银行家要求赎回在麦道夫公司高达7 亿美元的资金,而这时麦道夫发现,自己已无法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筹集资金,并且公司已经发生了5亿美元的投资亏损。 事发之前,他被投资人称为金融神话,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麦道夫是骗子,他将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 水。”不幸的是,这句玩笑话真的应验了。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麦道夫的公司共有4900个投资者账户,受害者遍布半个地球,包括对冲基金、犹太人慈善组织以及世界各地个人投资者,其中许多都是美国本土之外的国际知名金融 机构,也不乏一些世界级的知名人士。 二、麦道夫事件中存在的会计舞弊问题。 麦道夫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让我们得到宝贵的教训和启示,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将着重探讨 麦道夫事件中与会计舞弊相关的问题。 (一)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事实上从未进行过审计

关于对企业会计舞弊的防范要点

关于对企业会计舞弊的防范要点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多,这给企业、国家和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经济市场的稳定性,会计舞弊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会计舞弊的形式及原因,提出了几个企业会计舞弊的防范要点。 关键词:会计舞弊;防范;措施 企业会计舞弊指为了牟取私人利益,企业、会计人员或普通员工对会计业务进行造假等不法行为,严重危害了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1.企业会计舞弊的主要形式 如今,会计舞弊常见的形式有虚构会计业务,伪造会计资料及建立两套账。虚构会计业务主要通过假造莫须有的会计业务,如虚征企业支出等。伪造或者变造会计资料指会计人员通过伪造会计原始凭证,增加支出,减少收入,将公有资产转变为个人利益,还有的会计人员会收买企业的其他人员共同进行违法操作。最后一种会计舞弊形式是最常见的,主要为了企业减少税款或增加贷款,让相关人员在企业内部设一个帐套,而对外公布另一个帐套,根据企业的要求公布的帐套会有所不同。 2.企业会计舞弊形成原因

2.1增加经济利益 对于个人,会计舞弊可以挪用公共财产,或接受贿赂后满足他人的不法要求,这些都可以为个人牟取正常渠道无法提供的巨大利益;对于企业来说,会计舞弊可以偷税漏税,骗取银行信任以增加贷款,或欺骗投资者以吸引资金的引入等。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会计舞弊都可以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2.2相关法力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要求企业要制定健全管理制定,但依然有大量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存在明显漏洞,无法按规定执行,助长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而且我国会计制度存在一定滞后性,只有错误出现了才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理,缺乏预见性。 2.3对企业会计工作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存在,有些部门没有发挥相关职责,履行相关义务,导致不能对企业会计舞弊现象进行监管和纠正。而且有部分个人恐惧打击报复,不敢举报企业舞弊行为。 2.4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足 虽然我国《会计法》规定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原则办理会计业务,禁止一切舞弊及行贿受贿行为,但是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足,导致会计舞弊行为的

危害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危害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以“麦道夫诈骗案”为例一、事件简述 伯纳德·麦道夫是美国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曾任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多年来,他一直是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投资专家”之一。他以高额资金回报为诱饵,吸引大量投资者不断注资,以新获得的收入偿付之前的投资利息,形成资金流。这个骗局维持多年,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他面临高达70亿美元资金赎回压力,无法再撑下去,才向两个儿子,也是其公司高管坦白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一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二、事件本质 “麦道夫诈骗案”所采取的诈骗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仅仅就是“庞氏骗局”的另一种应用。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在中国又称为“非法集资”,是层压式推销方式的一种,参与者要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代价,而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的参加者,而非公司本身透过业务所赚的钱。投资者通过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以支付上线投资者,通常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但随着更多人加入,资金流入不足,骗局泡沫爆破时,最下线的投资者便会蒙受金钱损失。 庞氏骗局虽然应用手段多样,但本质上还是有不少的共性特征: (1)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 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乃投资铁律,“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往往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如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0%,但他非常强调“投资必赚,绝无亏损”。但无论如何,骗子们总是力图设计出远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投资路径,而绝不揭示或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2)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 由于根本无法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于老客户的投资回报,只能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这对“庞氏骗局”的资金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骗子们总是力图扩大客户的范围,拓宽吸收资金的规模,以获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郭红 作者单位:铁岭市昌图县审计局,112500 刊名: 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10)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精讲 200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冬黎浅析会计舞弊的表现及手段-现代商业2009,""(9)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环境复杂多样,少数单位和个人出于私利凭借自身的条件,进行会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重点分析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及手段,以期为防范与治理会计舞弊寻找道路. 2.期刊论文王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深层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13)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严重,而且相当部分的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舞弊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本文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为核心,对其表现、动机、制度环境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直接动机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如何构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和惩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期刊论文郝艳浅谈会计舞弊的表现及防范-现代商业2007,""(29) 舞弊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界的一种公害.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及常用手段,来防范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完善会计工作. 4.期刊论文周志红试论如何应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代商业2010,""(14)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严重,而且相当部分的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舞弊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本文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为核心,对其表现、动机、制度环境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直接动机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如何构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和惩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期刊论文董庆棠会计舞弊的动因与治理对策-甘肃农业2006,""(5) 本文从会计舞弊的表现及动因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针对会计舞弊这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一方面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是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杜绝会计舞弊情况的发生. 6.学位论文曹鸣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和成因的比较研究2007 会计舞弊治理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是否有效遏制激发会计舞弊行为动机的影响因素。美国资本市场近期也发生了大量的会计舞弊事件,所以将中美会计舞弊形成的动机和成因进行比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此引发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是由哪些因素所激发?这些因素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影响又如何解释?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是否显著影响会计舞弊治理措施效果?我们该如何借鉴美国会计舞弊治理的思路和措施?中美国情差异巨大,舞弊动机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因此,研究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动机和成因及其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借鉴行为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会计舞弊的动机和成因问题进行文献回顾与评述和理论透视的基础上,构建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多因素影响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对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以期为政府立法、监管层监管、投资者决策、审计师控制风险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的识别能力和政府监管的监管效率。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以下五方面: 1.明确界定和辨析了会计舞弊及其相关概念;从三角理论、ABC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引发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理论根源。 2.本文从上市公司高管层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解析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影响因素问题。我们认为,影响会计舞弊决策的因素分为两类:激励机制等外在因素和个体偏好等内在因素。对诸因素对比分析表明:中美之间的声誉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和舞弊成本约束作用差异显著。其中,声誉机制作用差异则主要由行业结构、产权制度和政府管制的差异所引致;美国薪酬激励表现为固定薪酬水平较高,股权激励比重较大,而我国的境况却相反,固定薪酬激励总体水平低,参差不齐;美国上市公司在舞弊事件发生的前后付出的代价巨大,而我国上市公司付出的代价则是微乎其微,舞弊成本畸低是我国上市公司舞弊难以有效遏制的根源之一。 3.会计舞弊成因一直都是会计舞弊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所以在第四章中对中美上市公司舞弊的机会因素单独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我们首先应用规范研究方法分析了美国上市公司舞弊成因,然后以沪深股市1998-2005年49家舞弊公司的102份年报为样本,运用均值t检验和中值Wilcoxon秩和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以董事会和监事会特征变量、外部审计特征变量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全面反映企业舞弊机会对舞弊是否发生的Logistic回归模型。然后 ,通过实证研究结论和已有的结论进行中美舞弊成因的比较和分析。 4.在比较分析的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治理会计舞弊的政策与建议:加强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建设;完善高管薪酬制度;构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高效政府监管机制;完善会计舞弊处罚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的力度;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7.学位论文强锦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控制: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的研究2005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会计舞弊现象也日益盛行与蔓延。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也就越大。笔者认为会计舞弊的根源在于管理层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现代公司产生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将资产委托给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代理人经营,以期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两权分离也产生了一个代理问题,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掌握公司管理、控制权,同时又是信息发布主体的管理层,源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具有操纵公司利润、推升股价的强烈动机,加上董事会和外部审计等公司治理中的关键环节不能够严格履行职责,不能对管理层产生有效制衡,使得会计舞弊频频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仅仅从会计角度出发进行治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为此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控制问题。 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问题与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目标、论文框架与内容安排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会计舞弊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透视。该部分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研究作理论铺垫。第三部分,公司治理

美国历史上十大惊天巨骗排行榜

美国历史上十大惊天巨骗排行榜 NO.1 伯纳德·麦道夫 伯纳德·麦道夫 2009年6月29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因欺诈案被判处150年监禁,不能假释。麦道夫诈骗案涉及金额超过650亿美元,为世界金融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多大1300为投资者涉及在内,大多数面临破产的危险。许多名人,包括电影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演员凯文培根都是此次诈骗案的受害者。 NO.2 肯尼斯·莱 肯尼斯·莱 美国安然公司创始人,前董事长肯尼斯·莱,被控诉涉及巨大的诈骗和腐败案,安然公司也因涉及此丑闻而面临倒闭破产危险。2002年,他被指控涉及11起证券欺诈,2006年证

实证据确凿,据专家称肯尼斯·莱将面临30年的牢狱生活。然而,在正式判决前月三个半月,肯尼斯因心脏病发作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去世,预示法官决定撤销定罪。 NO.3 杰弗里斯基林杰弗里斯基林 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在美国休斯顿联邦地区法院接受判决。法院裁定,斯基林犯有欺诈、串谋以及内幕交易多项罪名,要坐24年的牢。 NO.4 伯尼·埃伯斯伯尼·埃伯斯 世通电信公司共同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伯尼·埃伯斯被指控犯有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诈骗案,判处25年徒刑,现正在服刑期间。据悉,因其提交的虚假信息,投资者损失了月110亿美元。 NO.5 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 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

泰科国际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因挪用公司逾4亿美元资金,被裁定挪用公款罪,现正在服刑,至少还有8年零4个月的刑期。 NO.6 马丁·弗兰克尔 马丁·弗兰克尔 马丁·弗兰克尔,美国前金融家,于2002年因价值2亿800万美元的保险欺诈,敲诈勒索和洗钱等行为被定罪。 NO.7 詹姆斯刘易斯 詹姆斯刘易斯 詹姆斯刘易斯因涉案“庞氏骗局”而被判处30年有期徒刑。在这起诈骗案中,他从投资者手中骗取了约3亿1100万美元。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分析及治理研究

摘要 随着世界市场的高速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证券行业相关市场上,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事例屡见不鲜。会计造假不仅对我国的证券行业造成严重的打击还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也会对公司本身的发展造成阻碍,例如公司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的资产损失,甚至让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等等,且其中不乏性质恶劣的会计造假案件,如近几年的“紫鑫药业”、“尔康制药”、“康美药业”等,人们在对涉案金额数量巨大、涉案范围广震惊的同时也对会计造假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因此该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造假防范体系刻不容缓。 本文总结了相关的研究理论和文献,并将其作为利用理论和案例分析技术调查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的依据。首先,概述了国内外重要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其次,深入分析了会计舞弊的现状,选择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作为研究案例,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对造假案件的重要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普遍问题提出的建议是提高国家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减少会计舞弊的频率,实施治理措施,以促进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并确保市场的总体经济环境井然有序。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内部控制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一方面,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强劲增长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但是,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每年,有数十家上市公司面临会计舞弊问题,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但被处罚的舞弊公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上市公司的会计欺诈问题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果我国的上市公司继续受会计造假的支配,那便成为我国股市发展的定时炸弹,也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坚实的交易平台。 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会计舞弊事件的频繁出现违反了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侵犯了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严重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作。调查会计欺诈案件对于改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可持续有序发展、从而保护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从会计舞弊的手段以及会计舞弊的防范和治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刘元(2015)等学者研究了被证监会处罚过的上市公司,发现他们大多利用类似的造假手段:私自调节利润或资产负债等来粉饰报表。 李楠(2015)等学者指出,为了确保证券市场的安全运作,我们必须从会计舞弊入手,研究造假的基本方法,主要的造假手段有:使用关联方交易来改变企业的收益;灵活运用会计政策变更来调整收入;利用公司投资核算方式的改变来操控利润。 向黎航(2017)认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上市公司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会计准则在完善财务报表披露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合理披露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指南。因此,需要不断审查和改进会计准则,以使创建和发布会计信息的过程更加清晰和标准化。 陈学军(2013)指出,财务报表是制定业务决策的重要基础。适当的会计信

企业会计的舞弊与防范对策研究

企业会计的舞弊与防范对策研究 企业会计的舞弊与防范对策研究 由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企业会计舞弊的手法也在创新。为了防范企业舞弊现象,作为从事会计行业的相关人员要熟知其舞弊的方式、原因,从中找出舞弊人员所习惯使用的方法并使用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给企业一个健康合理的生存空间。因此笔者针对此主题展开论述,为企业实际经营生活中防范舞弊现象寻找出路。 1 会计舞弊的涵义、分类及其舞弊手法 1.1 会计舞弊的涵义 企业会计舞弊指的是某企业、群体或个人由于私人想法,使用法律及道德范围内不被允许的手段,将企业资金转移至舞弊者手中。其舞弊大多使用无中生有以及虚假捏造的方式,将企业财务信息篡改、增多或减少,以达到舞弊作案情况。企业会计舞弊大多是在明知法律条例、法规条目等情况下,寻找法律法规漏洞,做出企业资金转移行为,侵犯他人正当并受法律保护的的权益[1]。 1.2 会计舞弊的分类 ①私人舞弊。企业会计私人舞弊从事违法行为的主体大多是个人以及小型群体,该小型群体通常由五人以下组成,大多是在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从事会计类工作的企业职工,由于其职位大多较低,是企业基层会计人员,野心较小,所以大多是通过较为简单的手段,如篡改企业财务报表、篡改交易数据等方式,将企业部分小额资金做一定时间内的挪用,或者对企业小额资金实施非法律范围内

的占有行为。私人舞弊具有规模小,隐蔽性高等特点,当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较为宽松时,不易被发现。 ②集体舞弊。企业集体舞弊属于大规模群体违法行为,此种舞弊情况大多是由较多人参加,且在其舞弊组织中存在企业职位本文由收集整理较高的管理人员或企业参股者等人,由职位较高者发起小范围舞弊行为后,逐渐扩大到企业其他阶层员工。由于集体舞弊拥有领导者,其野心较大,通常是管理者利用自身职务特点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缺漏之处,将其管辖范围内的企业财务报表、企业财务账目等进行较大范围的篡改,并通过虚增企业支出项目、虚假标注企业采购材料及器械价格等方式,对企业集体资金及经营效益不定期的非法律范围内的占有行为。此种舞弊方式具有规模大,非法占有资金数目及虚假项目多等特点,与私人舞弊相比较为容易被企业经营决策者发现,从而落实其犯罪活动的法律认证[2]。 ③企业舞弊。企业舞弊与其自身内部员工工作程度相关性较小,属于企业经营者及决策者为逃避企业应该缴纳的税务而实施的违法行为。此种舞弊行为是由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内部从事财会工作的职工及其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谋划,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减少企业支出及收入项目所使用的资金,并通过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上报虚假企业经营所得、开具虚假发票或夸大发票上所显示的资金额度申请报账等方式,进行偷税、漏税、获得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支持等违法行为。目前,我国各个行业及领域发展经营的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此种舞弊行为,但此种行为具有规模大,方式单一等特点,可以通过具体措

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 所谓庞氏骗局,所谓庞氏骗局是指骗人向虚设的企业投资,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 庞氏骗局由来 1917年,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的经济带来的混乱,觉得有机可乘。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移居波士顿在那里开设了一家所谓的―证券交易公司‖,向外界宣称该公司将从西班牙购入法、德两国的国际回邮优待券,加上一定的利润转手以美元卖给美国邮政局,以此赚取美元与战后货币严重贬值的法、德两国货币的―价差‖。事实上这个计划根本赚不到钱,但还是有些人冲着一个半月内能获得50%的回报率去尝试投资,让那些初期投资者感到狂喜的是,他们如期获得了红利。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获得了难以置信的赢利,这一―消息‖大范围地扩散开去,庞齐成功地在几个月内吸引了数万名投资者,累积获得的投资就超过了1500万美元。后来当波士顿媒体的报道造成新投资者对公司的质疑和观望,使公司没有新的资金来源去支付先期投资者的利息时,他关掉店门,带着约4万名投资人的毕生积蓄逃之夭夭。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的实质 庞氏骗局实质上是将后一轮投资者的投资作为投资收益支付给前一轮的投资者,依此类推使卷入的人和资金越来越多。毕竟投资者和资金是有限的,当投资者和资金难以为继时,庞氏骗局必然骤然崩溃。事实上,庞氏骗局既不是起源于庞齐、也不可能止于庞齐,而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广泛地存在。庞齐的骗局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罢了。 庞氏骗局的特征 庞氏骗局得以长期延续的方式:无限接近极限、不断调整骗局标的物、拆东墙补西墙。庞氏骗局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判断庞氏骗局的特征: 一是鼓吹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尤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二是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状况; 三是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公众普遍持有某一―信念‖,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物质基础; 四是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信念‖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

公司审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一、现金 (一) 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 1.虚假现金陷阱 (1) 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 (2) 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同时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全然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 (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 (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 (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有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 (1) 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关心关联方偿还贷款 1) 大股东平常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

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如此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 2) 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如此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 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 占用资金 1) 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通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 2) 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不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 通过制造现金流幸免计提资产减值预备,虚增利润总额 上市公司托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如此上市公司既达到幸免计提资产减值预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基于多元化经营视角的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研究 2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初探 4 浙江东方光学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研究 6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7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8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以xx公司为例 9 物流企业改征增值税的思考 10 企业目标的研究 11 企业所得税法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差异与协调 12 通货膨胀环境下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13 某自动化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14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特点及相关税收筹划探讨 15 某公司降低资金成本的途径研究 16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 17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8 论网络会计的影响和应用 19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20 会计诚信缺失的分析与对策 21 某公司成本核算及控制探讨 22 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内部税务审计必要性探究 23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24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25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探讨 27 论现代成本管理技术在服务行业的运用 28 铁龙物流的财务分析 29 基于现金流量的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30 新所得税法下的资产税务处理与会计准则的差异 31 消费型增值税对纺织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32 库存业务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判断 33 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 34 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研究 35 会计职业道德实施难点及对策探讨 36 论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以xx电器有限公司为例 37 电子商务下的创新 38 关于新借款费用准则执行的探讨 39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策略——以某银行分行为例 40 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41 春兰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42 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某热电公司为例

连锁经营解密--政治常识 (1)

政治常识 关于国家暗中支持的说法,没有任何所谓国家暗中支持的行为,会存在与目前这种开明并且信息泛滥的时代。如果有,间谍也许是一种。如果暗中支持的东西,电视报纸新闻连篇累牍的曝光,以及互联网详细的描述,这些媒体是不是在暴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公共安全?如果是暗中支持,是不是因该悄悄的打,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喊打。如果是暗中支持,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外媒体也参与报道,他们也会配合国家进行调控吗?台湾报纸,菲律宾报纸,新加坡报纸,香港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等,甚至CNN和BBC也有报道。当然基于行业人封闭的小环境,看到这些很难,即便看到了也会习惯性无视。如果仔细其他行业细节就会发现很多东西与这个讲法自相矛盾。这里面所谓暗中支持的论调,与其宏观调控论调是自圆其说的悖论,如果新闻中的宏观调控非常详细的揭露了行业细节性操作,那么这不是打破了暗中支持的保密论调吗?确实有一些新闻描述有偏差,但是有很多新闻非常客观的把行业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的描述清楚了,这是打国家的脸还是破坏国家机密?每一个案例中被抓的人,被曝光的细节,是不是都是破坏所谓的暗中支持。 关于日本,台湾以连锁销售、资本运作作为经济起搏器的说法, 关于美国西部淘金,德国巴士等等说辞 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依靠所谓的直销、传销、连锁销售发展为发达国家,所有发达国家的基础必然是强大稳定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信息产业基础,依靠创新及过硬的产品质量打造大国基础,而商业、农业、服务业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用这种人际网络营销模式作为基础,中国是个大国,尤其不可能以此作为支柱。这种说法本末倒置,打开视野就能识别这种谎言。 虚拟经济发展了西方国家,是对的,问题是发展西方世界的虚拟经济,不是这种虚拟经济,是股票、期货融资等资本市场行为,很多时候行业人以为这种东西代表虚拟经济,看到货币战争一类的书籍,就会认为行业发展了整个西方世界,这种说法和偷换概念,缺乏对正常经济常识的认知。 关于“中国要发展,连锁必先行”这个新闻日期是连锁销售生命起点的说法,以及连锁发展十四年历史的说法,这是关于真正的连锁销售所说,传销只是穿上了这个马甲,为自己涂脂抹粉。这是李岚清在深圳建设初期所讲,针对目标是企业行为,非民间行为。在这里需要了解详细的连锁销售解释,经济领域中,连锁销售是有很多种的,人际网络只是其中一种,而且是最被边缘化的一种,目前国内准确定义的措辞为直销行业,官方和学术界措辞中没有涉及人际网络的连锁销售模式。如果按行业角度去理解,深圳本地是从未发生过这种事情的,如果有也就是那些睡地铺的传销团队。需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连锁销售,可以多参考国美,苏宁,麦当劳,肯德基这一类主流连锁,另外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结合行业每日日常工作,来回的学习那些所谓的行业知识、复制工作等等,这里面有销售行为吗?名字本身就和行业本体操作不对口。 关于国家领导六十个亿引进连锁销售、资本运作模式的说法,没有一种所谓的经济模式,国家会花费六十亿从国外引进。只需要招商引资外资企业,其企业的操作模式自然而然会引进国内,模式只是发展方式,这不存在知识产权,无需花钱引进。这个说辞有说是李岚清,又说是刘奇葆,又说是吴仪(反正没人觉得自相矛盾),这么大张旗鼓的引进模式,是如何欺骗外国人暗中操作的?如何低调?六十个亿即便是国家项目引进,也不可能是低调引进,怎么欺骗外国人进行低调?国外媒体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都报道过行业是传销的事情,这难道是外媒配合国家一起调控吗,明显是虚假的。很多第一次接触行业的人,乍一看行业非常严密,群体非常大,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深入了解之后就应该有所了解,就像银行卡一样都是私人操作。在中国这种流行山寨文化的国度,这种通过简单复制一两个月就能学会的东西,如何会花费巨资去引进这种东西呢?有什么东西中国人学不会的,有什么东西需要六十个亿

预防旁氏骗局

预防“旁氏骗局”的再次发生 发布时间:2010-4-12 浏览数:449次 “旁氏骗局”是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 “旁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手段,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金融诈骗犯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的。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是一位意大利裔投机商,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他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他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简单说来“旁氏骗局”是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不幸的是,近年来,“旁氏骗局”在中国也大行其道,受害者众多,如我市江干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近期办结的“荣鑫洋非法经营黄金期货案”,其涉案金额达2000多万元,受骗者达500多人。 最为著名的“旁氏骗局”案例莫过于2008年底浮出水面的“麦道夫诈骗案件”。现年70 岁的麦道夫是美国华尔街呼风唤雨的人物,曾任美国纳斯达克的主席,其所经营的投资公司曾是全美最为著名的投资公司,想要将钱交给他来进行投资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是做不到的。因此,想成为麦道夫的客户,有点类似于加入一个门槛很高的俱乐部,光有钱没人介绍是不能进的,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就算加入后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投资策略到底是什么,麦道夫从不解释,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会把你踢出局。麦道夫的“旁氏骗局”一直持续到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要求将债券赎回,同时新的投资又接近枯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麦道夫发现他那“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于是让世人震惊的投资神话破灭了。 目前,全美都在反思着麦道夫旁氏骗局所给美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教训,那么在中国,在我们周围是否同样存在着类似的“旁氏骗局”呢?答案不言而喻,“旁氏骗局”在我们身边已非新生事物,从过去的“万里大造林”到现在的“世界通”案,传销类案件这种典型的“旁氏骗局”案件在我国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此同时,像“东阳吴英集资诈骗案”、“丽水小姑娘集资诈骗案”等以非法集资为代表的新型的“庞氏骗局”案件在我国可谓是大江南北红极一时。此外,以“世纪黄金案”、“荣鑫洋黄金案”等为代表的非法经营黄金期货案在我国同样是泛滥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在互联网上存在过的各类黄金期货内盘总共有多达300余个,而被查处的案件仅仅不到十起,可想而知有多少骗子在攫取了大量的不义之财后依然逍遥法外。 综合分析中外各类“旁氏骗局”的欺骗手段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典型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