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

1.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2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1.4教育与人的发展

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商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物质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决定论是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或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

遗传物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地作用,人的遗传物质会逐渐发生变化。一个在遗传物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也可以变成类似圣经活动若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一个在遗传物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在良好的教育下,也会变成很有涵养、很守纪律的人。

1.5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6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能测量,但是目的不能测量。我们可以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解为教育意志,他们落实在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行动上。教学目标有次序的监禁和积累是向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接近。

第二章中学课程

2.1课程概述※

活动课程概念: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特点: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2.2 课程组织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学科时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

编制的有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教科书编写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里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结构的改革:

1对课程类型的调整

整体贯彻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观念的变革: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室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第三章中学教学

3.1教学概述

教学概述: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任务: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2教学过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3.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地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

写好三个计划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

3.4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地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地感官,丰富学生地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实物直观。他是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

验以及教学性参观等。

模象直观。他是通过各种实物地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言语直观。他是通过教师对学生做形象化地语言描述而祈祷直观地作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和语言讲解结合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含义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1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作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任务3个体的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主体的意志力水平3个人的主观状态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紧要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3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时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外一个对象上。

4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时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时间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集中不同的活动。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

特点:时间很短:不会超过一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

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意识模糊: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操作性强:有人把短时记忆称作工作记忆

易受干扰

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式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原则

4.2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请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

动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3学习动机

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来说,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时候,工作效率最高。

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强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自我效能干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3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第四节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也叫训练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

正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抑制性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如通过加减乘除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

纵向迁移:也称垂直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第五节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练习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联想(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

(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背诵)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它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它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略。它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第六节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观点: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正强化是给与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辨析:负强化就是惩罚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因此,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所提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的发现是,知识需要把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

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该说法是错误的,接受学习既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学习,关键看新旧知识之间是否能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能准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的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习的情境性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5.1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概述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5.2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特点:(1)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情绪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由内导神经上传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境获得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就是兴奋-评定学说。

5.5中学生的人格和能力发展

人格特征

(1)独特性(2)稳定性(3)整体性(4)功能性(5)社会性

人格: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系统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发展五个阶段

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

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

性器期:大约3岁到5岁

潜伏期:大约5岁到12岁

生殖期:大约12岁到成年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炸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者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第一阶段:零岁至一岁半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一岁半至三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时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体验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三岁至六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时主动感对内疚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六七岁至十二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十二岁至十八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十八岁到二十五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感对孤独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二十五岁至五十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时繁殖干对停滞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五十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时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该阶段时自我调整,避免绝望与沮丧。

第七章中学德育

7.1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道德情感从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三种:

(1)直觉的道德情感,由于某种具体的到的情景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道德体验

(2)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3)伦理的道德情感,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是最高形式的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培养道德行为的关键。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2认同

认同是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

7.3德育及其主要主要内容

侠义的德育则指学校教育,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构成。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清单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45.【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2.【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 4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47.【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48.【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5.【教学过程的本质】 49.【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50.【课程标准的结构】 7.【教学原则】 8.【教学方法】 9.【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0.【学习动机的培养】 11.【学习动机的激发】 12.【认知学习理论】 1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品德的心理结构】 16.【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8.【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0.【德育的原则】 21.【德育的途径】 22.【德育方法】 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24.【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25.【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6.【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27.【人格的特征】 28.【气质类型与特点】 29.【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30.【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31.【课堂纪律的类型】 32.【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33.【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3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35.【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36.【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7.【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3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39.【成败归因理论】 40.【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4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4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43.【课程理论流派】 4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记忆口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要记忆口诀 (一)神话起源说:最古老,但不正式,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的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口诀:本能生利息 (三)心理起源说: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口诀:心理仿梦露 (四)劳动起源说: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口诀:米凯爱劳动 1.两生:(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2.三没:(1)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内容和场所 (2)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3)没有阶级性。 (1)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 (5)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口诀:等升(生)内地房租 1.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选择)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口诀:公义世法/公历十一 1、终身化: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2、全民化 3、民主化:否定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教育机会平等) 4、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1. 1632年《大教学论》出版,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2. 教育观点: (1)教学原则:教育适应自然 (2)教学制度:首次论述班级授课制、学年制 (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口诀:夸大侄子学拌饭 1.《爱弥儿》 2.自然主义教育口诀:卢梭爱自然 1.《教育漫画》 2.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 口诀: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1.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口诀:老师在课堂上教教材 2.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口诀:小明联系小方 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口诀:全面和谐好司机 《教育目标分类学》 掌握学习,三维教学目标(认知,动作技能,情感); 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发现法 口诀:木(姆)有目标和掌握,哪(纳)有发展结果 (1)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通用答案: 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材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英语学科知识(练习答案)知识讲解

第四章英语学科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不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 A.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 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2.下列关于1978年至2000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叙述错误的是()。A.小学英语列入正式课程,部分学校实施随意 B.小学英语仓促铺开,经历大起大落 C.小学英语改为选修,又一次大规模发展 D.小学英语迅速发展,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3.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出现口语表达错误时,教师应()。 A.予以忽略,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B.即刻纠正,并帮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 C.耐心等学生讲完后再予以纠正 D.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700~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 A.各层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 B.设计有效的活动形式 C.按英语课程标准选取教学重点 D.如何讲清楚教材中的各项语言要点 6.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时要考虑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新颖,简而易行。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能()。 A.宣传英语民族文化 B.反映所学材料的社会环境 C.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材料的内容 D.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获 7.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 A.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B.组织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C.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D.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兴趣 8.在一个英语学习分化比较大的班级中,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适当放低要求以鼓励差生 B.满足优生需要,对其他学生适当放低要求 C.按全班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选取部分材料,其他部分则在以后适当进行补充D.关注优生和差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9.小学英语课程总目标的组成部分是()。 ①语言技能②语言知识③情感态度④学习策略⑤文化意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简答题汇总

第四章 1.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二级)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②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①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口诀:无意(无意注意)有意(有意注意)相转换(相互转换) 2.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一级)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口诀:斗争(注意分散作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一级)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口诀:人(任务)才(材料)请(情绪)发(方法)誓(时间)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级) (1)问题情境。 (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口诀:稳(问题情境)定(心理定势)工(功能固着)作,千(迁移)元(原型启发)请(情) 5.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口诀:思(思考)恋(练习)良(数量与质量)方(方法) 绪)不动(动机)你 6.简述创造性的培养(一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 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 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 育的质的规定性。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 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 ●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 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 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 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口诀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技巧1:最近股市很孟,不断跌停,很多人赔洛,陈奕迅就站在卢子上唱福夸. 记忆技巧2: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记忆技巧:双孔特干涩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记忆技巧: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案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记忆技巧1:3爱2人1终身记忆技巧2:关爱教为终5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技巧:淘宝在唯品会上讲段(锻)子,这给奇葩说起到了榜样作用。 6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c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d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记忆技巧:动嘴(语言)、眼(直观)、手(实践)、脑(研究)。动嘴:教授在讲坛(谈)读书;动眼:眼馋(参);动手:2次实战演练;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伐(发)纣 7布卢姆与布鲁纳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布卢姆记忆技巧:母亲用手掌握着刚出生的BABY,想象着将来会叫爸爸妈妈(认知)、会对人微笑(情感)、会跑会跳(动作技能)

布鲁纳记忆技巧:纳米结构是科学家发现的。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 a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c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技巧1:首富王健林建筑起家,考虑王思聪是不是接班,王思聪涉猎全面但很有个性,跟名人网上对骂。(建设接班全面个性)记忆技巧2: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技巧赞助:慧同学) 9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记忆技巧:外出寻找落花生 10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记忆技巧1:很多人不懂,格格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为什么要微服私访。 记忆技巧2:记忆技巧2:内(内发论)服威(威尔逊)力大格(格塞尔)外爱做梦(孟子)——今夜HI不停 11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技巧:时间线索记忆学制趋势有5点,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龄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1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记忆技巧1:抓关键词(情境、难度、反馈、结果归因)女生追男生,结果反而男生难为情。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

1.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着作是( )。 A.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 2.着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克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3.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 4.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卢梭《爱弥儿》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凯洛夫《教育学》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中学阶段的课程应符合(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根据《纲要》规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它应该符合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即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100道高频主观题集锦

教育学部分 1. 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 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3. 论述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9、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狭义: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1. 永恒性。(人在教育就在) 2. 历史性。(古今不同) 3. 相对独立性。 a.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 b. 不平衡性(可超前、可滞后) 三、教育的起源 1. 生物起源论:生物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息 2. 心理起源论: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孟禄 3. 劳动起源论:劳动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1. 公平、无阶级性。 2. 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 3. 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奴隶社会:1. 夏朝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 2.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特征: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3. 私学兴起:春秋时期,特征:自由。 ?封建社会:1. 战国:私学繁荣。 2. 隋唐:科举制兴起。 3. 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 ?近代社会: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 3. 教育世俗化、法制化。 ?现代教育:20世纪之后教育的新特点。(口诀:全民多献身) 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 (一)萌芽阶段 1. 《学记》:世界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教学 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 杜威:现代教育代表人物。 a.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b.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c. 学校即社会。

教育知识与能力记忆口诀(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记忆口诀(一)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全民化。 ③教育的民主化。 ④教育的多元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口诀】两权一目的(两圈一亩地)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学上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②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有针对性。 ③不平衡性。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是不均衡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 ④互补性。个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⑤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①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③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④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6.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016新大纲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重点知识整理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1、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有两种形式一时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 2、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 常性 3、艾宾浩斯绘制了遗忘曲线 注意的品质: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遗忘的原因: (l)干扰说: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干扰的形式有两种: ①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在识记之前所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②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与先后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及所学材料的巩固程度有关。研究发现: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 (2)衰退说: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释遗忘,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遗忘的规律: ①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渐趋平稳; ②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③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记忆规律存在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理解 (4)运用组块法学西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二、有效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于集中相结合

2019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04.29

目录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5)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0)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4)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8)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3)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7)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31)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38)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45) 2019.04.29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50)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56)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62)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70)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选错均无分。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说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6.发达国家大多数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式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数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 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 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 育的质的规定性。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 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 ●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 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 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 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⑤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简答(已考):学校产生的条件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第四章 教学原则

第四章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1、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只有对教学规律不断发现和掌握,才能使人们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定义: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分类: (1)实物直观。它是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2)模象直观。它是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3)言语直观。它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直观教学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因此,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或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言语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代表人物 (1)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事物的代替物(模型、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2)乌申斯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 (3)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二)启发性原则 1、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3、代表人物 (1)孔子——不愤不启,不徘不发(2)《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3)苏格拉底——“产婆术’(4)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三)巩固性原则 1、定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作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3、代表人物:①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②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四)循序渐进原则 1、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记忆口诀

精心整理 教育知识的口诀记忆法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子。 记忆口诀1: 最近股市很猛,不断跌停,很多人裴洛,陈奕迅就站在炉子上唱浮夸。 记忆口诀2: 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记忆口诀3: 双孔特干涩。 I I I 、 教学原则: 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记忆口诀4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I ■- ”/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 |—1 駡L 』/ 记忆口诀5 3爱2人一终生 I I 记忆口诀6 关爱教为终。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记忆口诀7 淘宝在唯品会上讲段子,这给奇葩说起到了榜样作用。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c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d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精心整理 记忆口诀8: 动嘴(语言)、眼(直观)、手(实践)、脑(研究)。 动嘴:教授在讲坛(谈)读书;动眼:眼馋(参);动手:2次实战演练;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伐(发)纣。 布鲁姆与布鲁纳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布鲁姆记忆口诀9: 母亲用手掌握着刚出生的baby,想象着将来会叫爸爸妈妈(认知),会对人微笑(情感),会跑会跳(动作技能) 布鲁纳记忆口诀10: 纳米结构是科学家发现的。 、.1 //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 a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口诀11 首富王健林建筑起家,考虑王思聪是不是接班,王思聪涉猎全面,但很有个性。跟名人网上对骂。(建设接班全面个性)。 记忆口诀12: 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技巧 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口诀13:外出寻找落花生 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佛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威尔、董仲舒 记忆口诀14:很多人不懂格格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为什么要微服私访。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