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练习题

德育练习题

德育练习题
德育练习题

1、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 C )。

A、社会政治意识

B、思想观念

C、人一、选择题

格塑造 D、无答案

2、( D )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皮亚杰

B、杜威

C、柯尔伯格

D、无答案

3、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C )。

A、涂尔干

B、罗杰斯

C、卢梭

D、无答案

4、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D )。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A )。

A、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6、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D )。

A、应是相同的

B、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7.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 )。

A.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说服 D.榜样

8.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 C)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A.知、情、意、行 B.思想、情感、目标、行动

C.思想、意志、目标、行动 D.知、情、思、行

9.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比较多的认为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__B__ 、心理健康教育。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理想教育 D政治教育

10、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而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的是指( C )。

A、德育方法

B、德育内容

C、德育模式

D、德育过程

11、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C)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

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

12、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C)。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社会实践教育

13、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B)。

A、讲解

B、典范

C、表扬

D、批评

14.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B)。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讨论法 D.品德评价法

15.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辨、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C)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讨论法 D.品德评价法

16.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C)。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7.学校德育的“主旋律”是(D)。

A.坚持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B.坚持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C.坚持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D.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18、(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9、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B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20、( A)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2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2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 )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23、“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24、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25、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培尔

26、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2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C)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9、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 B )”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A、社会环境

B、儿童自然

C、儿童社会

D、社会影响

30、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B)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

3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C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32、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33、素质教育是面向(B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3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D)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35、素质教育是促进( A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36、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37、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C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38、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C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9、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作用的是(A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40、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C ),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41、培养学生(D)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2、( B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4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是(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44、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45、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D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6、( C)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4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48、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B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49、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 )。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学风

50、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51、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52、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D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53、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5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B)。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5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D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5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C)。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57、“金字塔”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B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5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59、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D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60、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B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61、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 B )上。

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62、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C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63、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 )。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64、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 C )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6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B)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66、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D)。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67、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D )。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68、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C)。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69、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B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70、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C)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7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A)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72、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B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73、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C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7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7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C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76、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B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

77、自(B)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A、原始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古代教育

78、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D)。

A、原始教育的特点

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7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是(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80、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8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

A、主观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8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83、(B)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8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8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A)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86、课程论研究的是( B)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87、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88、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89、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驰、涣散的群体算不上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9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9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D)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9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9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94、“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C)。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95、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96、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9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98、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99、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100、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1、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

102、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D)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0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04、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0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C)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0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C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08、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 C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109、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C)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10、《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D)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1、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B)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12、“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C)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3、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4、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5、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育法

D、五段教育法

116、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117、(A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18、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是总结的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19、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B)

A、兄弟睦,孝在中。B、言语忍,岔自泯。C、尊长前,声要低。

120、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B)

A、常常自己偷着哭B、劝解他们使他们明白C、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121、当你的朋友请求与他一同去街上上网时,你应该(C)

A、答应他B、不做声C、拒绝

4、当你们班大多数同学买校服时,而家里的经济又比较拮据,你应该(C)

A、打肿脸充胖子,买。B、不买,但心里有点难受。C、不买,也不在意。

122、当你看见xx班的一位同学在厕所抽烟,你的正确心态是(B)。

A、不关自己的事,不去管。B、见人做错了事,立即提醒其改正。C、有则改,无加警。

123、现代教育中提倡的“赏识教育”是要求我们(B)

A、不要揭发别人的短处。B、善于发现有才能的人。C、为人处事要行善。

124、新年快到了,父母要带你去置办新衣,你应该做到(A)

A、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B、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C、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125、除夕的团年饭上,爸爸准备了上好的白酒,你应该怎么做(B)

A、早就听说这酒好,今天有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尝尝,就一点点。

B、就算是再好的酒,我也不会尝一口的。

C、爸爸今天兴致好,一定要陪爸爸喝两盅,让他尽兴。

126、课堂上,老师点我回答问题,可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我该怎么办?( A )

A、声音洪亮的说:“对不起,老师,我不会回答。”B、低着头,面红耳赤,不做声。

C、低声细语地说:“老师,我不会。”

127、同桌一直在找的一截铅笔,我突然发现竟然在我的抽屉里,我应该怎么做?( C )

A、大声骂着说:“哪个死种的铅笔,怎么放在我的抽屉里?”

B、管他哪个的铅笔,算我的了。C、轻声对同桌说:“这是你要找的铅笔吗?

128、“文房四宝”是指(A)

A、笔、墨、纸、砚B、笔、墨、纸、尺C、笔、墨、纸、电脑

129、“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C)。

A、恩欲报,怨欲忘。B、善相劝,行皆建。C、报怨短,报恩长。

130、你认为对父母感恩是怎样一种行为?( B )

A.人性准则

B.道德要求

C.社会舆论

14、生活中你经常与父母思想沟通吗?( B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从不

131、你经常对你的父母说感激的话吗?(B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从不

132、你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 A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从不

133、看到父母下班回家后,还要继续忙碌做家务,你是什么感觉?(A )

A.据的父母很辛苦,自己主动去帮忙

B.没什么特别的

C.应该的,做家务也是他们的工作

134、你能清楚地说出父母的生日吗?( A )

A.当然能

B.差不多吧

C.不太关心,更不了解

135、你清楚父母最爱吃什么吗?(A )

A.当然知道

B.可能知道

C.不知道

136、你曾经因为父母不理解你而怨恨过他们吗?( B )

A.从没有过

B.当时埋怨过,不过很快就忘了

C.是的,埋怨了好长时间

137、如果你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你会因此感到自卑吗?(A )

A.不会

B.可能会吧

C.不知道

138、你对父母的教导一般的态度是:( B )

A.虚心接受

B.有的能接受,有的不能接受

C.基本不接受

139、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A)

A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B具备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能力 C负担起包围国家的职能

140.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系列的名称是( C )。

A. 东风火箭系列

B. 神舟火箭系列

C. 长征火箭系列

141、中国国防实行的是(A)军事战略

A 积极防御 B自卫反击 C走精兵之路

142、凡是一切为增进人们国防思想、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和( B )的活动,都称之为国防教育。

A. 尚武精神

B. 国防能力

C. 拥军优属

143、《国防教育法》规定我国国防教育的方针是(c)

A. 全民参与,形式多样

B. 全民参与,长期坚持

C.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144、中国航天事业的三个里程碑分别是(C. )

A.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工程

B.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建造空间站,载人航天飞行

C.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载人航天飞行,建造空间站

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 c德育4、

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知 b情 c意 d 行

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a榜样法b说服法 c陶冶法 d 锻炼法

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d

2.c

3.a

4.c

5.a

6.d

7.b

8.c

9.d 10.a 11.c 12.c 13.a 14.b 15.d

《德育原理》考试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 (A 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是()、()、()、()、()。 2、德育的功能是()、()。 3、德育的社会目标主要包括()、()、()、()。 4 、德育方法的制约因素是()、()、()、()。 5、政治环境影响德育的方式是()、()、()。 6、根据德育评价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德育评价分为() 和()。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德育原理就是德育规则。() 2、德育为首就是学校教育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3、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的内容是一样的。() 4 、道德认识是人品德形成的先导,所以,有知便有德,无知便无德。() 5、对德育规律认识中外是有相同的。() 6、适当的体罚对学生的品德成长十分有益。() 7、德育环境对人的道德影响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实现的。() 8、问题学生就是“差生”。() 9、受教育者也可以调控德育过程。() 10、德育主体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三、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要求:只写要点,不做阐述) 1、人的品德形成规律是什么? 2、德育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3、德育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4、德育方法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5、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德育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怎 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灌输是否可行?为什么? 五、实践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 2、班主任怎样转变一个品德有问题学生? 《德育原理》(A )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是(遗传素质)、(社会环境)、(人的社会实践)、(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2、德育的功能是(文化传递功能)、(育人的功能)。 3、德育的社会目标主要包括(家庭德育目标)、(学校德育目标)、(社会公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4、德育方法的制约因素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对象)、(德育活动条件)。 5、政治环境影响德育的方式是(通过国家政策影响)、(通过国家对德育资源的控制和分配影响)、(通过控制社会文化环境来影响)。 6、根据德育评价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德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德育原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德育的价值标准是()。 A.善 B.美 C.真 D.丑 2.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A.提高品德认识 B.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陶冶品德情感 D.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3.我们国内和国外关于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大多采用的模式是()。 A.结构迁移说 B.螺旋循环说 C.阶段连续说 D.社会适应说 4.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效果 5.在原始社会,德育采用的是“口耳相传”、“长者施教”;随着文字的产生,竹简绢帛的出现,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 在现代,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的出现并引进教育,运用于德育。这说明()。 A.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B.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D.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6.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中,生物因素是()。 A.前提因素 B.决定性因素 C.主导性因素 D.动力性因素 8.德育的四项基本内容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理想教育 B.劳动教育 C.人生观教育 D.道德教育 9.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A.德育个别问题 B.德育一般问题 C.德育规律 D.德育原理 10.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国际主义教育 C.共产主义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11.在对德育内涵的理解上,有人提出了“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其中“守一”意即严 格意义上的德育只能指().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公民教育 D.道德教育 12.道德教育基本上采取不成规定的师徒授受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宗教或圣贤经典思想的解释、理解与实践,这决定了古代学校德育()的特征。 A.经验性 B.神秘性 C.阶级性 D.非专门性 13.涂尔干的()往往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A.《教育论》 B.《品德概念与品德教育》 C.《道德教育论》 D.《教育上的道德教育原理》

最新德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龙街小学2017-2018学年度师德师风考试卷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并可以开除。本题答案:对错正确答案:错 2.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时,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从被选出来的学生角度来讲,说法不当的是() A 会影响他们交友的自信心 B 意味着他们在全班面前颜面扫地,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C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C 3.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A 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 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 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 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C 4.我们要坚持()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A 请进来 B 引进来 C 科学技术 D 管理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5. 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 A. 终身性 B.习惯性 C.多变性 D.稳定性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6.下列教师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教师要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B 教师要承担起引领学生道德成长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做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格局的践行者。 C 教师要运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 教学相长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 D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照顾家里有钱有势的同学。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7.只要不违法,教师利用学生家长关系谋点私利你认为()。 A 完全错误 B 市场经济下,业余时间付出劳动和辛苦,理当有回报 C 教师也是人,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社会应该理解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 教育无目的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科学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9.因故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你会带着不良情绪进入课堂吗?() A 肯定不会,课堂是我和学生的舞台,不能掺杂任何其他的情绪 B 可能会,我还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难免会在课堂上流露 C 肯定会,我心里不痛快,还不允许我宣泄吗?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10.反映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的是( ) A 热爱学生 B 热爱教育事业 C 团结协作 D 为人师表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0073《德育原理》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73《德育原理》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德育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道德教育现象和一般规律,并指导德育实践。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是关于道德教育的学问。就学科性质来讲,它主要是一门规范和应用的教育学。 2、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名词解释共20分,一般为5道题 题型二:简答题共40分,一般为4道题 题型三:论述题共40分,一般为两道大题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德育范畴 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德育内容。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 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1、德育的本质 ·德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 德育的功能。 ·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教育性功能: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3、德育概念的泛化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在我国,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以至于有人打趣说:“‘德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往里头装”!这就是所谓的德育概念的“泛化”的问题。 第三章德育对象 德育中的因材施教。 ·从个性与德育的关系角度去看,德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第二,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第三,

《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德育原理》复习题 一、解释概念5/3 选择9/2 1.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 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 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 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 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3.德育理念 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 11.人本化德育理念: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 14.德育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德育主体需要满足的一种属性。 15.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德育习题

第一部分:德育思考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这指(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法制教育 D.德育 2.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德育的()。 A.途径 B.任务 C.过程 D.方法 3.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除了道德教育之外,还包含许多内容,但不包括(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知识教育 D.法制教育 4.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这反映的是( ) A.德育途径 B.德育任务 C.德育过程 D.德育方法 5. 德育过和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与( ) A.德育影响 B.德育任务 C.德育过程 D.德育原则 6.儿童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活动、特别是德育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说明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 A.道德养成过程 B.道德活动过程 C.道德学习过程 D.道德陶冶过程 7.外在的德育影响不能自动生成为学生的品德,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地选择,才能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德。促进外在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是( ) A.道德影响 B.道德陶冶 C.道德学习 D.道德活动 8.德育过程引导并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发展的( ) A.同步过程 B.基本要求 C.重要条件 D.重要任务 9.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这反映的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10.它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意志活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这反映的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11.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这反映的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12.它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

德育原理 2015秋 华师大期末考试答案

《德育原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务。 答:这种说法正确。德育是全面促进其它各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它能以其鲜明的社会性质对其它各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目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它能为学校师生开展各育活动输入精神动力,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先导,使其它各育的实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有力条件;再次,德育能够培养学生从事其它各育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菲智力因素,增强其它各育的实际效果。 2、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其三,结果不同。 3、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答:这种说法正确。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非计划性的内容。计划性的内容,即被明确纳入工作日程、作为明确工作任务的德育内容。这一类的内容,往

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非计划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二涉及的德育内容。 4、(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 “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含性。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答: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 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把它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作为主要任务。而对于思想意识形成与转变这样的问题,是不宜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为,

德育原理练习题 内含答案

《德育原理》复习题 一、客观性题目: 1.协调性是( B ) A.幼儿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B.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C.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D.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2.在品德行为中,能够表现个体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 志品质是(B ) A.自觉性 B.坚定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3.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B ) A.校非正式群体 B.班集体 C.学生兴趣小组 D.学生群体 4.校外活动是指( A ) A.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 B.由学校在校外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教育活动 C.由学生在教育者指导下所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 D.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自由参加的活动 5.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 C ) A.学前期 B.学龄初期 C.青少年期 D.壮年期 6.提出社会学习论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 7.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B ) A.品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学生品德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8.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 C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性质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初级性质的现代德育 B.坚持全民性,反对阶段性 C.德育容要坚持统一性,反对多样性 D.对于个体的身心而言,要坚持全面性,反对整体性 10.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B ) A.品德情感 B.品德行为 C.品德认识 D.品德意志 11.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 A ) A.品德的活动 B.意志的活动 C.情感的活动 D.美感的活动 12.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品德修养的是( D ) A.自我品德认识 B.自我品德评价 C.自我品德体验 D.自我品德锻炼 13.品德属于( B ) A.集体现象 B.个体现象 C.社会现象 D.民族现象 14.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D ) A.1990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15.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 B ) A.德育原则 B.德育规律 C.德育方法 D.德育规则 16.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C ) 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 B.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形态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德育理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德育理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1 A、隐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认识性德育课程 D、辅导性德育课程 答案:C 2、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答案:B 3、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什么评价()。 A、决策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4、德育过程的本质是()。 A、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答案:D 5、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B 6、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A、德育方案 B、德育工作和德育结果 C、德育措施 D、德育环境 参考答案:B 7、目前教育界提出的“乐学教育”“愉快教育”是属于()。 A、情感体验模式 B、价值观导向模式 C、行为践履模式 D、心理辅导模式 参考答案:A 8、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参考答案:B 9、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家长委员会 C、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D、学校德育 参考答案:D

德育原理作业习题

德育原理作业习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作业习题 第一章德育范畴 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 2、学校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各有哪些 3、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 4、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有哪些 5、结合你所耳闻目睹的学校德育问题,思考对德育概念理解的误区所产生的危害性。 6、阅读鲁洁等《德育新论》、胡守棼《德育原理》、戚万学《生活道德论》以及国外柯尔伯格、杜威、涂尔干、赫尔巴特等的德育论原着,体会德育理论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1、如何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 2、如何理解德育的功能对德育功能的正确理解有什么意义 3、如何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 4、怎样理解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 5、如何理解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6、阅读鲁洁教授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两篇文章“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和“论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结合本章所讲内容,仔细领会。 第三章德育对象 1、“德性可教”如何理解 2、“新性善论”的内涵、解释与教育意义何在 3、三大主要的道德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和缺陷何在 4、如何理解反“年龄歧视论”的积极意义

5、个性与德性关系如何 6、从个性角度出发怎样在学校德育中做到因材施教 7、阅读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有关着作,思考人性论的问题,并写出自己对人性论的见解。 8、阅读西方道德哲学(如陆有铨、戚万学的着作),了解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第四章德育目的 1、什么是德育目的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 2、德育目的的特性与功能有哪些 3、德育目标分类有何意义你认为应当注意些什么 4、尝试做一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分类工作。 5、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 6、阅读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解德育目标的分类。 7、思考我国德育目的存在的问题,思考我国德育目标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思考德育目的与德育效果的关系问题。 8、阅读东西方道德哲学思考,道德哲学和人性假设德育目的的影响。 第五章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2、如何理解现代与传统德育过程模式的不同和综合化模式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4、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原则有哪些 5、查阅有代表性的德育过程理论资料,思考传统与现代德育过程模式的不同,及其对当今学校德育的借鉴意义。 6、结合耳闻目睹的德育现实和自身经历,谈谈德育过程最关键的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复习题 一、解释概念5/3选择9/2 1.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 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 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 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 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 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 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 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 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 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 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3.德育理念 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 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 11.人本化德育理念: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 14.德育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德育主体需要满足的一种属性。 15.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护理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1’) 1、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保护和稳定生产力 B、影响社会风尚道德面貌 C、普及健康知识 D、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E、使文化得以延续、更新 2、护理专业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是() A、教学能力 B、组织能力 C、沟通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 E、语言表达能力 3、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 A、劳动的示范性 B、劳动的长期性 C、劳动的感染性 D、劳动的创造性 E、劳动的责任性 4、“能按步骤正确测量血压,误差小于0.5KPa”此教学目标属于() A、认领域的知识层次 B、动作技能领域的适应层次

C、情感领域的接受层次 D、动作技能领域的机械动作层次 E、认知领域的分析层次 5、护理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是() A、科学技术发展 B、医学护理学发展 C、教育科学发展 D、教育目的 E、培养目标 6、某学生在报名参加选课时,除规定必须上的护理社会学外,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远了摄影技巧,请问护理社会学、摄影技巧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属于() A、必修课、选修课 B、护理专业课、非限制性选修课 C、限制性选修课、非限制性选修课 D、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 E、护理专业课、限制性选修课 7、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说出护理学的创始人”这一教学目标属于以下哪一类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E、态度学习 8、以下哪项属于集体学习的优点() A、激发个人努力 B、有助于解决复杂学习任务 C、提高学习效率 D、提高学习兴趣 E、客服不良人格特征 9、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以下哪条教学规律提出的() A、教师与学生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 D、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E、课内与课外 10、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临床见习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1、临床见习的主要目的是() A、对教学内容形成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B、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C、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操作能力

公共基础课测试德育模拟试卷五及答案

祁阳县职业中专公共基础课测试德育模拟试卷(五)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唐联杰 1 . “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不必让自己陷在无谓的烦恼里,立足脚下的土地,无论贫富丰饶,适合生长就好。”这段话对我们选择工作岗位的启示是 A.选择知名企业的职业岗位 B.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C.选择离家近的职业岗位 D.选择收入高的职业岗位 2 . 兴趣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反映这一点的一项是 A.张勇喜欢唱歌,是仓库管理员 B.李莉热爱运动,是会计 C.王刚爱好集邮,是快递员 D.赵亮喜欢机械拆装,是数控机床维修工 3. 职校生小李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遇到难题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慢慢地他对专业课越来越感兴趣,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这说明职业兴趣可以 A.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B.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C.在专业学习中提升 D.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4 . 世界著名影星施瓦辛格10岁时,就给自己开出了三个梦想清单: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电影明星、成功的商人。通过艰苦努力和奋斗,他把预想的三个梦想全部还原为活生生的现实。这种“开清单”的方法就是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方法中的 A.预测 B.衡量 C.对比 D.乱想 5 . 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在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做到了接缝处间隙零缝隙。管延安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凭自学,成为完成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扬长避短,个个成才 B.现代社会不需要高学历人才 C.普通技术工人也是人才 D.只要充分挖掘潜能,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6 . 小斌在校期间学的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临毕业时家长给他找了一份比较清闲的行政秘书工作,但他却说:“我学了三年模具专业,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于是,他毅然进入一家企业,打算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上干出点样子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进行职业选择的依据是 A.自我认知 B.外部环境 C.所学专业 D.家人的建议 7 . 梅毅强19岁就成为一家家具厂的“金牌业务员”,2004年与人合伙开厂,代理加工家具产品。后来,他成为利烙家具配套用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营销工作一直受到他的高度重视,也一直是该公司最出彩的地方。他的从商经历告诉我们,在选择创业伙伴时,要选择 A.能算帐的人 B.有技术的人 C.懂法律的人 D.会跑市场的人 8. 有研究表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则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下列对于兴趣与职业生涯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兴趣对职业生涯发展没有多大影响 B.兴趣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动力 C.兴趣对学生而言不重要,学生应以学习为主 D.兴趣与职业生涯没有什么关系 9 .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A.京东商城上的食品 B.小王捐给红十字协会的旧衣服 C.朋友送来的鸡 D.原始森林中的阳光、空气 10 .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主要是由以下哪种情况决定的 A.我国政治制度 B.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 C.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 D.我国法律法规 11 . 中国政府网牵头,会同人民网等6家网站联合开展了“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活动,共收到网民建言7.9万条,摘选送到报告起草组的有代表性的意见1426条。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该做法调动了广大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B.新型的网络问政扩大了人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该做法不利于非网民的政治参与,不应提倡 12 . 十八大提出,在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和谐中国的基础上,同时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这一认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快速发展 C.优质发展 D.以人为本 13. 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体现了 A.加快城镇化进程 B.实现城乡一体化 C.优化产业结构 D.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4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正成为新一代年轻航天接班人的生动写照。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 A.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共同理想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 A.班杜拉B.柯尔伯格 C.赞科夫D.凯洛夫 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 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 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 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 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 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 A.社会实践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 C.理论学习活动D.信仰敬拜活动 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 A.社会适应说B.螺旋循环说 C.社会建构说D.自我建构说 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 A.独立性B.滞后性 C.超前性D.不平衡性 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德育方法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D.德育方针政策 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 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 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 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 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德育原理复习提纲 有答案

《德育原理》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 尼尔·诺丁斯 B. 科尔伯格 C. 苏霍姆林斯基 D. 马卡连柯 2.以下是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和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相统一”思想的教育思想家是(B) A. 班杜拉 B.苏霍姆林斯基 C. 科尔伯格 D. 杜威 3.以下不属于“品德教育”运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D) A. 托马斯·里可纳 B. 威廉·贝内特 C. 爱德华·怀因 D. 尼尔·诺丁斯 4.当代德育课程模式中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D) A. 威尔逊 B. 麦克费尔 C. 科尔伯格 D. 纽曼 5.以下那一着作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A)。 A.《道德教育论》 B.《德育鉴》 C.《训育论》 D.《德育原理》 6.德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B)。 A.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B.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C.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D.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7.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 A.涂尔干道德教育论 B.杜威的反对传统教育 C.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 D.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8.价值澄清理论诞生的标志是1966年(A)和他的学生哈名、西蒙合着的《价值与教学》的出版。 A.拉思斯 B.萨沙 C.科尔伯格 D.诺丁斯 9.诺丁斯课程体系的第一步是(A) A.对自我的关怀 B.对思想的关怀 C.对亲密的人的关怀 D.对世界的关怀 10.我国德育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是(D) A.综合课程形式 B.活动课程形式 C.隐性课程形式 D.螺旋式结构 11.麦克费尔的德育课程模式是(B) A.“符号”课程模式 B.“体谅”课程模式 C.“社会行动”课程模式 D. 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12.夸美纽斯将德育理论的依据奠定在()的基础之上。 A. 自然论 B. 实践哲学 C. 神学 D. 儿童心理学

德育1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职业: 2、事业: 3、客观: 4、职业道德: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状况有评价有那三个方面学校自身评价、、。 2、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学习时要注意那四个结合学与思、、、。 3、是职业成功的动力。 4、职业素养的内容一般分为、、、和身心素质五个方 面。其中身心素质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和。 5、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的误区。 6、实事求是指人们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要做到、。 三、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我们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最终目的是() A、打发时间 B、将来就业 C、学习知识 D、混个文凭 2、那一个不是现代职业的发展出现了()的趋势。 A、专业化 B、适应型 C、创新型 D、智能化 3、职业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有三个层次:() A志趣—乐趣—有趣 B 乐趣—有趣—志趣C有趣—乐趣—志趣D有趣—志趣—乐趣 4、下列属于自强包括的意思有() A、自尊自立自信自胜 B、自立自信自胜 C、自信自胜自尊 D、自胜自尊自立 5、以下哪个不属于在与别人打交道时,做到与人为善表现() A、忘我的献身精神 B、学会说“对不起” C、助人为乐,不求回报 D、学会宽容 6、根据职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那个不是职业具有()特征。 A、行业性、组群性 B、时空性、产业性 C、职位性 D、专业性 7、下边那个不是做好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处()。 A、能确定学习方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 B、能在学习和工作时抓住重点 C、能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并实现目标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8、以下那个不是健康的定义() A、躯体健康 B、生理健康 C、心理健康 D、道德健康 9、常见的心理问题不包括有哪些() A、自卑、嫉妒 B、胆怯、紧张 C、烦躁、担心 D、冲动、冷漠 10、以下那些不是交朋友应具备的正确心理() A、平等待人、重在品德 B、一诺千金 C、小心慎重 D、保密重信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职业就是指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 2.职业在人的精神生活起不了什么作用.( ) 3.”人”工作就是为我挣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所以,择业时主要看重报酬有多少.( )

2018德育原理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正确。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正确。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答:错误。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 答:错误。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实施法制教育,离不开思想上、道德上的基础性教育。如果学生没有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规范及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

《德育与班主任》习题答案

《德育与班主任》习题答案

第一章德育概述 一、选择题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 质和( C )。 A. 情感品质 B. 意志品质 C. 道德品质 D. 行为品质 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 C)。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道德教育 C. 宗教教育 D. 民主和法制教育 3、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 是( B )。 A. 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 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B. 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 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C.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D.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 现 4、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 )。 A.揭示德育规律B.总结德育方法C.探讨德育现象D.研究德育功能

5、关于现代德育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现代德育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德育B.现代德育是促进人精神解放的德育 C.现代德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德育 D.现代德育是提倡个性自由的发展性德育 6、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 被称为( A)。 A. 德育原理 B. 德育实践经验 C. 德育目 标 D. 德育方针 7、品德属于(C )。 A.集体现象B.个体现象C.社会现象D.民族现象 二、简答题 1、试述德育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答:1. 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部分组成。2. 每个部分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是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3. 五个内容是辨证统一的。其中政治教育是根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基础。 2、德育对个体发展都有哪些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