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弱视诊断标准

解读弱视诊断标准

解读弱视诊断标准
解读弱视诊断标准

弱视诊断标准新解读

过去的十余年,我们一直将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通过的“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 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作为弱视的诊断标准。因该诊断标准未能真正揭示弱视的本质,导致了弱视诊断的扩大化,使很多健康的儿童加入到弱视的行列中,并接受长时间的弱视训练,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公共医疗资源,且给患儿幼小的身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本文以五年制医学教科书《眼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主要依据,解读弱视诊断标准的内涵及变化。

一、新旧诊断标准的比较

1、传统的弱视定义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 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

诊断要点:(1)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2)矫正视力≤0.8。

2、最新的弱视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诊断要点:(1)发生在视觉发育期内;(2)存在异常视觉经验;(3)最佳矫正视力下降;(4)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新诊断标准的变化

(1)注重矫正视力与年龄的关系

新标准更注重视觉发育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到低龄幼儿视力未充分育或发育迟缓等情况的存在,对于矫正视力未到达0.9但高于该年龄段正常视力下限的儿童列为可疑对象,严密观察,不纳入“弱视”范畴。这样可以避免弱视诊断扩大化及由此引起的过度治疗。

(2)注重“异常视觉经验”在诊断中的作用

“异常视觉经验”实际上就是指引起弱视的病因(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几种常见形式。新标准中,对拟诊“弱视”的病例建议积极寻找引起弱视的异常视觉经验(危险因

素)。对不存在上述“异常视觉经验”的病例,应进一步检查排除视路病变、颅内病变、癔症或伪视力低下等可能,而不该草率地下“弱视”的诊断。

部分视路或颅内病变的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异常,而患者眼部一般无器质性病变,按照传统的诊断标准,都纳入“弱视”范畴,导致重要疾病的漏诊,延误治疗。在临床中,会碰到部分视力低下的病例,辅助检查(如眼电生理、头颅CT 等)未能发现病变的,以往常谓之“先天性弱视”或不明原因的弱视。但近年来的临床及研究发现这类患者可能是癔病、伪视力低下或某些我们尚不清楚的疾病所致的视力低下。所以对于该类患者,很多学者倾向“密切随访”的观点,而不是纳入“弱视”的诊断了事。

二、弱视诊断标准:

1、弱视发生的时期:视觉发育期内(诊断条件Ⅰ)。

儿童视力发育的敏感期是0-12岁,关键期是0-3岁,在此期间(视觉未发育成熟之前)的各种异常视觉经验可导致弱视的发生。换言之,一般10~12岁以后患者的视力发育“成熟”,新发生的“视觉异常经验”不会引发“弱视”的发生。所以在临床中对于矫正视力异常的病例,如有既往视力正常的证据(视力检查记录等),“弱视”诊断应不成立,需积极寻找其他引起视力异常的原因。

2、异常视觉经验(诊断条件Ⅱ)

“异常视觉经验”是指引起“弱视”发生的病因(即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单眼斜视:是引起弱视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注视眼对斜视眼的压抑作用,导致弱视的发生。交替性斜视中双眼黄斑部获得视觉信息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2)、屈光参差

由于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黄斑形成的物像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觉剥夺,导致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球镜相差1.50D,柱镜相差1.00D即可以使屈光度较高一眼形成弱视。

3)、高度屈光不正

a:中度、高度远视:远视4.50DS以上(显性远视+2.00DS~+3.00DS)即

有可能引起弱视,弱视严重程度跟远视的度数成正相关。

b:超高度近视:中低度近视患者,因患眼可以接受近距离的视觉信息,一般不会导致弱视的发生,只有-8.00DS~-10.0DS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才是弱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c:散光:2.00DC以上的散光可以引起弱视。

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其中以远视散光最为常见,常见程度:远视散光>高度远视>中度远视>超高度近视。

4)、形觉剥夺

多发生在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医源性遮眼等情况。由于形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而形成弱视。研究发现,婴幼儿即便3-7天不恰当的单眼遮盖就可以形成不可逆的弱视,应引起眼科医生及相关人员的注意。

3、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诊断条件Ⅲ)

1)、矫正视力与矫正方法:弱视诊断标准中的视力为“矫正视力”,且为普通验光的矫正视力(如戴框架眼镜的视力),而非综合验光仪或RGP等非常规矫正方法的视力,后两者不代表日常实际视力。

2)、矫正视力非固定值:不再将0.8作为弱视诊断的唯一标准,需充分考虑到低龄幼儿视力未充分育或发育迟缓等情况的存在,婴幼儿年龄与正常视力下限如下表:

表一幼儿视力参考值下限

3)、双眼相差两行以上:此为比较特殊的病例,较少见。如双眼视力分别为5.3和5.0,5.0眼也应考虑弱视的可能。

4、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诊断条件Ⅳ)

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应该理解为眼球、球后的视路及颅内视觉中枢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眼屈光介质及眼底检查相对简单,这是弱视诊断的必查项目,但是视路及颅内是否有病变,常需VEP、视野及头颅CT等非常规辅助检查予以明确。一般来讲,对于符合条件Ⅰ-Ⅲ且眼球检查未见异常的,诊断基本明确,无需进一步查头颅CT等。而对于可疑病例(如不存在明显异常视觉经验),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其他相关检查。

三、弱视诊断的思路

下表为弱视诊断需要符合的条件,也是我们临床诊断思路及过程:明确的弱视诊断要求I、III、IV条件全部符合,II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符合。否则不应诊断为“弱视”,特别是缺少相应“异常视觉经验”的矫正视力低下者,应进一步查找其他原因。

诊断思路

四、支持弱视诊断的几个因素

1、拥挤现象

拥挤现象是指弱视患者的屈光矫正中,单视标的矫正视力比整行视标的好

1-3行,主要表现在综合验光仪(一般用单视标)的矫正视力好于插片验光(一般使用固定的灯箱视力表)的矫正视力。这是弱视患者的临床特点,反过来,“拥挤现象”的存在是“弱视”诊断的支持因素之一。

2、诊断性治疗

对于一些弱视的可疑对象(诊断不明确而又排除了其他的诊断,如不明原因的弱视),一般会按照弱视的治疗标准进行诊断性治疗,并严密随访。如治疗有效,支持弱视诊断,反之,则需改变诊断思路,查找其他引起视力低下的原因。

五、弱视诊断的注意事项

1、合并其他病变:

部分具有明显屈光异常或眼位异常的患者,可能合并先天性眼底病变,眼底镜检查一般可以明确。但由于部分低龄儿童不配合眼底镜检查,可能导致其他眼底疾病的漏诊。

2、是否存在“先天性弱视”?

在有些书籍中,将不明原因的弱视归入“先天性弱视”的范畴。笔者认为在下“先天性弱视”诊断之前,应先明确两个问题:(1)视力低下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2)视力低下的状态持续多久,是否有变化?只有“视力低下”状况自幼即出现,且随访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未见明显改变的,才可以考虑“先天性弱视”的可能。临床中,因幼龄儿童无法叙述出现视力差的确切时间,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惑。且这类病人因没有引起弱视的“异常视觉经验”,很有可能是其他我们尚未认识的病因存在,可列为“弱视可疑对象”,密切随访。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的学习、就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大量的宣传报道,患者家长、眼科及相关的保健医生对弱视越来越重视,但随之而来的诊断泛化和治疗过度化,导致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甚至给患儿的身心带来伤害。因此,我们作为儿童眼保健的一线人员,应认真学习和体会弱视诊断的标准,把好我们的诊断“关”,减少误诊及漏诊。

附相关病例分析:

病历一

患者,男性,4岁,“发现看电视时喜欢斜眼2月”就诊,查体:Vod0.5,Vos0.5+,屈光介质清晰,眼底未见明显异常。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后验光:OD:+1.75DS→0.6, OS+1.75DS→0.6+。三周后验光OU:+0.50DS→0.6。处理:无特殊处理,随访。

【诊断过程】

【病例分析】

该患儿没有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存在(轻度远视应为生理性远视),矫正视力为0.6,应考虑到低龄幼儿视力未充分育或发育迟缓等情况的可能,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密切随访。

【结论】

弱视诊断的视力标准并非固定值,应考虑年龄因素。对于矫正视力不低于视力参考值下限的病例,应列为“弱视可疑对象”,密切随访视力及验光即可。

病历二

患者,女性,8岁,“自幼视力不佳”就诊,查体:Vod0.1,Vos0.2,小瞳孔下见屈光介质清晰,眼底未见异常。验光:OD:-6.00DS→0.4, OS-5.00DS/-0.75dc ×145→0.3。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双眼弱视”。予以框架眼镜屈光矫正、精细作业治疗。治疗4月后复诊,屈光度数变化不大,矫正视力未见提高。门诊予以散

瞳检查:双眼晶体半脱位(如图1,2),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另见患者指、趾长。考虑:Mafan综合症、双眼晶体半脱位、双眼弱视。

【诊断过程】

条件是否符合备注

Ⅰ发生时期符合

Ⅱ异常视觉经验不符合-5D不属于超高度近视,不是弱视

发生的危险因素

Ⅲ矫正视力低下符合

Ⅳ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不符合晶体半脱位

【病例分析】

该患儿散瞳验光后未返回眼科门诊,视光师直接诊断为“屈光不正性弱视”,造成漏诊。虽然患者的“弱视”诊断成立,但不是由中度近视造成的,而是由晶体半脱位引起的不规则散光所致。虽然最终的治疗相同,但在疾病预后及告知上存在较大差异。

图1,2 晶体半脱位

【结论】

缺少相应“异常视觉经验”的矫正视力低下者,应进一步查找其他原因。

病例三

患者,女性,3.5岁,“发现不能注视物体6月”就诊,查体:Vod0.1-,Vos0.06,

屈光介质清晰,眼底因不配合未详查。验光:OD:+3.00DS/-2.50dc×150→0.12, OS+3.00DS/-2.00dc×165→0.1,诊断为“双眼弱视、双眼屈光不正”,予以屈光矫正及精细作业等治疗,4月后复诊,矫正视力未见提高,查眼底发现双眼黄斑部明显病变(黄斑缺损),予以屈光矫正,建议随访。

【诊断过程】

【病例分析】

该患者为低龄幼儿,眼底检查欠合作,导致其他眼底病变的漏诊。

【结论】

部分弱视可能合并眼部其他先天性病变,所以对于即使有明确弱视危险因素的病例,也应详查眼底,以免造成漏诊。

病例四

患者,女性,12岁,“双眼视力差3月”就诊。查体:Vod0.3,Vos0.2,屈光介质清晰,眼底未见明显异常。验光:OD:-0.50DS→0.4, OS:-0.25DS/-0.50DC ×180→0.4,头颅CT、视野及VEP等未见明显异常。建议随访,1月后复诊,双眼裸眼视力0.8,矫正视力1.0。

【诊断过程】

【病例分析】

该患者视力下降时间为非视觉发育期(已超过10岁),且无引起弱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暂不考虑为弱视。虽然患者视力低下无法解释,但1月后随访视力恢复正常,可能系癔病等原因所致。

【结论】

对于无明确弱视危险因素的矫正视力低下病例,即使头颅CT等检查未见异常,也不应立即下“先天性弱视”的诊断,而应密切随访。

弱视的治疗规范

. 弱视的治疗规范一、前言 。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5%1%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成熟的 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影响立体视觉。二、定义( 1985 )一) VonNoordenMD (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由于形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经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者。 2003 )二)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物理性或眼位异常 , 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由于视觉中枢异常导致最好矫正视力下降引起视觉发育异常。))美国视光学会临床指南( CPG (三岁6-8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病年龄上限是)。(2004 )美国眼科学会眼科基础与 临床教程斜视与小儿眼科分册(四不能直接归因于眼部或视路的任何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各种造成视是由生命早期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常发生于眼位偏斜、觉图像质量下降的疾病。)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弱视学组( 2010 )五(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 2行以上。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三、病因弱视的根本原因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一)视觉剥夺 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 . (二)双眼相互作用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四、分类按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一)斜视性弱视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单眼性斜视形成弱视。(二)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会增加近视10.00D5.00DS,散光2.00DC, 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未经配镜矫正,虽经调节,仍无法获得清晰的视网膜影像,引起双侧产生弱视的危险性。 弱视,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可以逐渐提高。(三)屈光参差性弱视 ,致使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1.0DC,近视6.0D两眼远视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融合 困难,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的一眼,日久形成弱视。(四)形觉剥夺性弱视个月,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完全性3在婴幼儿期,尤其在生后头形觉剥夺可妨碍外界物体对视觉的刺激,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上睑下垂或遮盖一眼过久,形成严重弱视,其视力预后较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更为严重。中度弱视: 0.1 ;重度弱视:≤五、弱视程度根据矫正屈光不正后的远视力分为: 0.6-0.8。0.2-0.5;轻度弱视:六、临床特征(一)光觉 弱视眼的视功能在许多方面有异常,如视力减退,拥挤现象,旁中心注视和对比敏感度下降,但它的中心凹和周边部视阈正常,能察觉最暗淡的光亮。. .

帕金森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 病名诊断 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相当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1)主症: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 2)兼症;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挺,智力减退或精神碍障,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3)发病年龄在5 5岁以上。 4)发病诱因:可有明显诱因,如感受外邪,中毒或脑部病变,也可无诱因。 5)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结合年龄、诱因等特点可确诊为老年颤证。 2.西医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一)符合帕金森症的诊断 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 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1)肌肉僵直;(2)静止性震颤4一6 Hz;(3)姿势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 (二)支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的特征 1.单侧起病; 2.静止性震颤; 3.逐渐进展; 4.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 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一100%)

6.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 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 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三)必须排除非帕金森病 下述症状和体征不支持帕金森病,可能为帕金森叠加症或继发帕金森综合征。 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 2.反复的脑损伤史; 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 4.在症状出现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药; 5.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 6.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7.接触已知的神经毒类; 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 9.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 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束征阳性等。 诊断:首先是症状诊断(运动或非运动),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症(Parkinso nism)及其可能的原因,然后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病及其严重度。

2021年【眼视光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眼视光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眼视光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xx.4.9日我有幸得到公司的安排到苏**想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学习,我很感谢公司对我的栽培,对于眼视光专业的我不断的学习不仅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强化也是对专业性的进一步认知,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 ___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专业性的重要性。针对这次学习结合自身情况,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对眼视光专业的认知眼视光专业是以注重眼睛的健康保健为主,提供视觉检查,屈光矫正眼镜的验配,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同时提供视觉训练,近视控制,低视力保健,公众视觉保健普及和 ___等服务的专业,而在大多数人眼里的眼视光专业就是毕业以后到眼镜店从事眼镜验配工作,就我们刚接触这专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随着不断的学习,对专业的了解,眼镜店与专业的视光中心是完全不同的。 眼镜店验光服务:光学矫正隐形眼镜的验配视光学临床服务:医学验光、诊疗配镜、视力矫正、角膜接触镜的健康佩戴、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儿童斜弱视防治、诊疗、视功能训练及康复、非眼位异常的双眼视屈光矫正,双眼视训练、中老年视觉健康管理、视频终端症候群诊疗、干眼症、视疲劳预防和诊疗、角膜屈光手术后视觉健康管理、眼外伤和眼科手术后屈光异常的矫正、圆锥角膜诊断和

治疗、角膜塑形术、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验配、低视力的屈光矫正,低视力的康复、眼病的诊疗和转诊。 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要想做到专业,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专业知识是发挥才能的基础,而实践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好专业知识才能发挥出更好的能力,就像一座坚实的房子少不了结实的地基一样,如果把专业知识比作一座房子的支柱,那么经验就是这座房子的装饰,试问一座房子的支柱倒了,装饰还有用吗。当面对客户时,如果没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就没足够的信心发挥自己,客户的信任度也会降低。 三.态度决定高度,心态决定一切没有不劳而获得说法,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说法,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个成功者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毕业我,没有足够强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足够丰富的社会经验,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要想成功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再烦也别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做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让自己渐渐的稳健下来,让自己慢慢的成熟起来,在以后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自己不懂的,学会多想多问,只有积累更多的 ___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四.工作方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弱视常用的治疗方法

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双眼的视觉功能建立、发育、完善的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患上了弱视,就会影响其视觉的发育,严重的会丧失双眼的视觉功能,成为立体视觉盲。而很多家长没有正确的认识儿童弱视的危害性,使儿童治疗效果降低。 儿童弱视治疗方法 1、穿针穿珠训练:患儿戴了矫正眼镜后,用红线穿针或穿珠子,每次穿200—300根针或200—300粒珠子,促使多用近目光.以提高视力。 2、红光闪烁刺激法:患儿戴矫正眼镜后,用弱视眼从观察孔中看闪烁性的红光,每次10—15分钟,每曰两次。 3、幼儿治疗:检查幼儿视力可用儿童视力表,或用大小不同的玩具在不同的距离估计幼儿视力。最精确可靠的检查是视觉诱发电位法。1—2岁幼儿被发现有一眼弱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1%阿托品油膏涂健眼,每曰一次,连续三个星期后休息一个星期作为一疗程。每做完两个疗程后检查一次,并决定是否继续治疗。上述治疗,可持续到幼儿能够合作扩瞳验光,配戴眼镜为止。使用阿托品油膏治疗的目的是使健眼出现暂时视力模糊,迫使弱视眼能优先看外界物体而提高视力。 4、遮盖治疗:当患儿配戴矫正眼镜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塑料布或黑布制的遮眼罩将健眼彻底遮住,迫使弱视眼看物,使弱视眼

得到锻炼而增加视力。遮盖健眼多少天放开一天,或双眼交替遮盖的比例,应根据患儿视力的高低及年龄的大小而灵活掌握。遮盖健眼要彻底,不能使患儿用健眼偷看,进行遮盖疗法要有恒心,不能中断,否则会明显影响疗效。要特别注意,每进行遮盖疗法4个星期,必须检查两眼视力,观察弱视眼视力有无进步,被遮眼视力有无退步。如被遮眼视力没有退步,可继续作遮盖如被遮眼视力退步,就要停止遮盖若干天,等被遮眼视力恢复后再继续遮盖治疗。 5、光学药物压抑疗法:本法应用时较为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施行。首先两眼放瞳验光,充分矫正屈光度数,根据弱视眼的视力调整两眼屈光度数后配眼镜。然后,健眼每曰滴1%阿托品药水一次,迫使弱视眼看远或看近,以锻炼弱视眼,使弱视眼的视力不断进步。

关于眼睛近视心得体会

关于眼睛近视心得体会 篇一:保护眼睛心得体会 保护眼睛的心得体会 四二班李欣怡 如果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那么近视就是遮住窗户的一层白纱。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近视的形成一般是遗传,营养不良或不正确的用眼方式 而导致的。其中,用眼不正确是中小学生眼睛近视的最大因 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来预防近视呢 1,坚持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眼睛的新陈代谢速度。 2,学习时要做好“三个一”:手离笔尖要一寸,眼离书本要一尺,胸离桌子要一拳。 3,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过一段时间就眺望一下远处的绿色植物,或闭目养神,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 4,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在过强或过弱的灯光下学习,不要长时间玩电脑等等。 5,多锻炼身体,多吃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的食品,保持膳食的营养均衡。 6,保持用眼卫生,如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等等。 7,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让眼睛得到最好的休息近视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所以我们要保护眼 睛,预防近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篇二:关于近视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关于近视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 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 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看电视距离太近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版) : 268-271. DOI: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 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 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 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 项症状的1 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 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1.运动迟缓:

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 中手指敲击()、手部运动()、旋前-旋后运动()、脚趾敲击()和足部拍打()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 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 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 Hz 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 中和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 中和)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临床诊断: (一)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 需要具备:(1)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absolute exclusion criteria);(2)至少存在2 条支持标准(supportive criteria);(3)没有警示征象(red flags)。 二)临床很可能的帕金森病

12岁弱视治疗方法

12岁弱视治疗方法 12岁弱视治疗方法 消除抑制,提高视力,矫正眼位,训练黄斑固视和融合功能,以达到恢复两眼视功能。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5~ 6岁较佳,8岁后较差;中心固视较佳,旁中心固视较差。 遮盖法有传统遮盖法盖主眼,强迫弱视眼注视及倒转遮盖法盖旁中心注视弱视眼,使之转变为中心注视。遮盖法也可以是完全性或 部分性,前者是指全日遮盖睡眠时可以去除,但在起床后立即盖上,后者是指每天遮盖数小时。治疗发育性弱视,初起时必须全天遮盖,以后为维持巩固所获得的视力,可以施行部分遮盖法。目前学者们 都主张遮盖主眼,强迫弱视眼注视。遮盖法可以清除由于刺激注视 眼而造成的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 vonNoorden主张1岁儿童采取3∶1规律,即遮盖主眼3天,遮 盖弱视眼1天,促使主眼注视,以免发生遮盖性弱视。两岁儿童可 采用4∶1规律,3~4岁儿童盖主眼时间可适当延长。采用3∶1或4∶1遮盖法而弱视眼无改善时也可适当延长遮盖时间,但同时需加 强复诊,每次间隔不得超过3周。复诊时必须检查双眼视力。 在复查主眼时应先摘除眼罩5min使主眼适应室内光线及周围环境。如果发现主眼视力下降,可先在该眼远视镜片前镜片前加负球 镜片后再查视力,因为被遮盖的主眼可能一时不能适应充分矫正的 远视镜片,致使视力减退,引起误诊。如果主眼视力确实下降,则 遮盖弱视眼肯定比打开双眼更较优越。遮盖弱视眼可主动促进主眼 的功能,还能阻止由于打开双眼所致的竞争性作用。 Scott建议复诊时在查双眼视力前,先打开被遮盖眼45min让患 者充分使用主眼。如果弱视眼未曾完全恢复,则非弱视眼仍为主眼,应继续遮盖主眼。待弱视眼已获得最好视力后,则将全日遮盖改为 部分遮盖。关于用遮盖疗法治疗弱视眼的期限问题,一般在患儿9 岁时可停止遮盖。但在刘家琦等报道用遮盖疗法的274例中,9~13

弱视治疗(病因及病理)

(一)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uopia)。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form deprivation amblyopia)。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甚至不恰当的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四)屈光不正性弱视(ametroic amblyopia)。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 (五)先天性弱视(congenital amblyopia)。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在出生后,视网膜或视路发生小出血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全色盲等。这种弱视预后不佳。 (一)发病原因 目前多采用von Noorden的分类,即将弱视分为如下5种: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Dale建议将从出生到6岁这一视觉发育敏感期产生的视觉发育障碍所引起的弱视称为发育性弱视。发育性弱视包括斜视性、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形觉剥夺性弱视,不包括先天性弱视(图1)。 1.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 斜视发生后,两眼不能同时注视指定目标,同一物体的物像不能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因而引起复视。另外,当斜视发生后,双眼黄斑注视不同目标,由于融合功能存在,大脑中枢将两眼黄斑所注视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重叠在一起,因而产生混淆。因斜视引起的复视和混淆给患者带来极度不适,视中枢就主动抑制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觉冲动。当该黄斑长期处于被抑制状态后就会导致斜视性弱视的发生。 单眼斜视易发生弱视,而交替性斜视由于两眼存在交替注视和交替抑制,其抑制是暂时的,故不易形成弱视。 内斜视发病较早,常发生在双眼单视功能形成之前,所以弱视易发生。外斜视一般发病较晚,斜视眼黄斑抑制较轻,一旦斜视被矫正之后易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较好。但斜视发生得越早,弱视程度越深,如不及时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很小。 斜视性弱视从统计学上看有以下4个待点: (1)内斜视比外斜视的弱视发生率高。 (2)恒定性斜视比间歇性斜视的弱视发生率高。 (3)3岁以前出现斜视时弱视的发生率高,而且弱视不易治愈。 (4)单眼斜视持续时间越长,弱视程度越深。 2.屈光不正性弱视(ametmpic amhlyopia)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中高度远视及散光,由于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出生至3岁)及敏感期(6岁之前),没有给予正确的验光配镜,视网膜上的物像始终是模糊不清的,大脑中枢长期接受这种模糊的刺激,久之便可形成弱视。这种弱视由于两眼视力相等或接近,没有双眼融合障碍,不引起黄斑深度抑制,故在配戴合适眼镜后,两眼视力均会提高,是弱视治疗效果中最好的一种。 关于散光引起弱视的原因是角膜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的角膜曲率半径不等,外界物体的影像通过眼的屈光系统,特别是角膜,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形成焦线,无论眼如何调节,视网膜上始终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日久便会形成所谓的子午线性弱视。

ARDS柏林的诊断准则解读

精心整理

标准的ARDS分度对上述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ARDS病死率轻度为27%,中度为32%,重度为4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6]。经与AECC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新标准对于预测ARDS病死率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故获得了欧美危重病学界的认可,也为制定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更精准定义其他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方式。 图1?? 根据柏林定义判断的ARDS严重程度、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二、对ARDS柏林定义的探讨 1.柏林定义是否降低了ARDS的诊断门槛:严重而且不易纠正的低氧血症是ARDS的重要特征,历来ARDS诊断标准都对氧合指标有严格规定[3],从1976年Bone至1989年Cryer,标准均规定 PaO 2/FiO 2 <140~150 mm Hg。1988年Murray等[14]用“肺损伤评分系统”(lung injury score system, LISS)判断肺损伤严重程度。LISS评分系统从X线胸片、低氧血症(PaO 2/FiO 2 )、PEEP和顺应性 四方面来评分,各评分总数除以评分项目,0.1~2.5分为轻至中度肺损伤,>2.5分为ARDS。按 此标准推算,必须PEEP>10 cm H 2O,PaO 2 /FiO 2 <200 mm Hg,而且还要顺应性、X线胸片肺泡实变 达标才能诊断ARDS。AECC标准继承了LISS的早期是急性肺损伤,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为ARDS的概念,以便于连续评估疾病发展过程。柏林定义也以低氧血症严重程度作为区别轻度和重度ARDS 的唯一标准,但取消急性肺损伤名称,将200 mm Hg< PaO 2/FiO 2 ≤300 mm Hg归入ARDS范畴。纵 观ARDS诊断标准发展史,开始时PaO 2/FiO 2 <140~150 mm Hg,以后规定PaO 2 /FiO 2 <200 mm Hg加 其他指标为ARDS,引出肺损伤(≤300 mm Hg)概念,到现在规定 PaO 2/FiO 2 ≤300 mm Hg为ARDS,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最新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转载) 发表者:谢安木1015人已访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正式发布,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第六期,指南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执笔。 学组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 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5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组对中国帕金森病 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新版指南明确提出,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的理念,同时强调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用药原则。陈生弟教授呼吁:“广大神经科医生须在临床实践中参考新指南,以控制帕金森 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治疗目标,使患者获得改善生活质量的长期获益。” 【治疗原则】 一、综合治疗 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 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二、用药原则 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 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 发生率。 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认知障碍、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

参观爱尔眼科医院有感_心得体会

参观爱尔眼科医院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参观爱尔眼科医院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参观爱尔眼科医院有感 (燕都小记者莫子衿) 3月20日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上午,燕都小记者们来到了石家庄市爱尔眼科医院,参加"我是小小眼科医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做为记者团队的一员,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可以学到更多的眼科知识;紧张的是,做医生的尝试是否能够成功。一身雪白的医生服装和鲜红的十字标志让我感觉到了做医生的神圣感。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们来到了医院六楼的会议大厅,在医院叔叔阿姨的指导下开启了美好的采访旅程。 首先,医院王阿姨向大家介绍了活动安排,我们的小眼睛都亮了起来。在阿姨的讲解下,我知道了一些知识,比如我知道了另一个"眼保健操",也就是爱眼操,就把手指摆在眼前一厘米的距离,然后在上下移动,直到眼睛看不见;王阿姨说了:"这爱眼操可以让眼珠活动。"这时,我们也学会了一项技能。 接下来,我们参与了有奖问答活动我回答了一个问题可惜错了,不过,我还会努力的。老师又跟我们说:"我们一定要少吃糖,多吃胡萝卜,多出去走走。"把大人的"苹果"平板称为"毒苹果"要爱护自己的眼睛,不要得白内障、近视眼、弱视;我们还得了小小医生的奖状,我们都很高兴。最后,我们参观了医院,坐在了模拟机器上,让另一位小护士看我的眼睛,我们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也知道了护士阿姨为大家付出的一切。我们也向那些病人道一声平安。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莫子衿,是石家庄市实验小学(阿卡校区)的小学生。 我很荣幸地成为了燕都小记者团队中的一员,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也使我养成了勤观察勤写作、多接触多积累的好习惯。"重实效、重细节、突出重点、直抒胸意,把灵魂系在作品里"是爸爸经常传授给我的"记者经".为此,我将活动记在了珍贵的小本本里,把习作发帖当成自己的思想交流,真是有趣极了! 来吧,小伙伴们,让我们把燕都小记者的成长经历与进步、快乐紧紧相连。在花的年纪里、春的阳光中张扬着童真,分享着童趣,唱响起美妙的乐曲!

弱视治疗仪的选用标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关于弱视,我们要知道,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弱视是有希望治好的。 由于某种原因,患孩自幼视力很差,但眼睛外表看来与正常人一样,但无论戴什么眼镜视力总达不到0.9,这种眼病通常称为“弱视”。我国有3亿多儿童,估计有1000多万儿童患有弱视。这些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对国家的建设和个人的前途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家长如怀疑自己的孩子视力有异常,应及早请有经验的眼科医生检查和治疗。 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成人后则治疗基本无望了。弱视有很多治疗方法,如遮盖法、后像法、闪烁红光法,视觉刺激仪法,氦-氖激光治疗法和同视机治疗法等。医生根据患孩的屈光不正程度配戴眼镜后,对不同类型弱视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家长应配合医生,在医生的指导和观察下,治疗才能取得如期效果。 因此在孩子确诊为弱视之后应该要考虑安排治疗方式,可以参考一下网上评价比较好的治疗仪器或者是请专业医生推荐,弱视治疗最好配合仪器,家用仪器能提供光刷、红敏、精细视力锻炼等功能,对于弱视治疗有很大帮助,早治疗早痊愈。 那么,怎么样的弱视治疗仪才是合适患者的呢? 选择弱视仪,必须根据以下三方面情况综合考虑:1.弱视病情;2.年龄;3.弱视仪种类。 (一)弱视病情分类:可分为四类(见表): 分类散 光(度) 近 视(度) 远 视(度) 双 眼屈光 度相差 (度) 单 眼 斜 视 眼 球 震 颤 先 天 性 因 素 建议选 用机型 轻症弱视 (属于轻度弱视,用一般弱视仪可治愈) ≤ 200 > -300 < +400 < 150 1 5% 属 于 轻 症 5 5% 属 于 轻 症 BS-1~4 型仪,BS8~9 型综合仪,精 细作业训练 仪等。 重症弱视 (属于中度弱视,需用综合弱视仪治疗) 22 5~400 30 0~500 40 0~600 15 0~250 2 0% 3 0% BS-6~7 型综合仪 难治性弱视 (重度弱视,需用第3~4代综合仪每天2~3次加强治疗) 40 0~600 > 500 > 650 > 250 2 5% 2 0% BS-5~6 型综合仪 难愈性弱视 (90%以上不能治到 1.0,需 ≥ 8岁 ≥ ≥ 8岁 ≥ ≥ 8岁 > 4 0% 1 00 % 5 % BS-5型 仪

弱视训练仪选用原则

弱视训练仪选用原则 弱视训练仪选用原则—刘东光教授编 1、充分理解弱视仪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弱视可以看成是视力“萎缩”或视细胞在睡觉,弱视仪可以用直接增视功能如“等级精细视标、描图”等训练“萎缩”的视力;用红光、蓝光(光)、格光等特殊光线唤醒睡眠中的视细胞增加视力。 2、选用适当的弱视仪 (1)病情轻者,选用第1代或非光刷类复合仪。 (2)病情较重,用第2代复合仪(有等级精细视力增视功能)。 (3)难治性弱视则选用第3~5代复合仪,最好用强化型复合仪(有飞点视标、双焦阈值视标、移动色标等增视功能)。 (4)如双眼视力相近,优先选用双目式弱视仪,它比单目仪省时一半,效果好一倍以上,还有助建立双眼立体视觉。 (5)如小孩会认视力表,选用有“机内标准视力表”的弱视仪可观察小孩每月、甚至每周增加的情况,通常机内视力先增加,随后才出现5米视力增加。 弱视病情分类 轻症弱视200度以下的散光及屈光参差,300度以下近视及远视等。 重症弱视200度以上的散光及屈光参差,300~600度近视、远视及斜视等。 难治性弱视6岁以下的高度远视、高度近视、300度以上的屈光参差、单眼斜视等。 难愈性弱视6岁以上的高度远视、高度近视、300度以上屈光参差、单眼斜视,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等。 3、搭配使用直接和间接增视功能:充分发挥互补增效作用。 复合性弱视仪均包含2种功能: (1)间接(色标)增视功能(即有颜色的功能如光刷\红闪后像或视觉生理等),这些功能本身不能直接增加视力,是靠蓝光、红光、格光或黑点光等特殊光线剌激视细胞的敏感性而间接增加视力。光刷是最好的间接增视功能。 (2)直接(图标)增视功能(即有E字视标或图案的功能):如等级精细视力增视、对比敏感度增视、手脑眼协调增视、描图增视、穿针、串珠等,移动飞点等级精细视力是最好的直接增视功能。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04): 268-271.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4.00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2]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3]。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2]。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5]。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1.运动迟缓: 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 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 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 Hz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中3.17和3.18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 中3.15和3.16)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临床诊断: (一)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 需要具备:(1)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absolute exclusion criteria);(2)至少存在2条支持标准(supportive criteria);(3)没有警示征象(red flags)。 (二)临床很可能的帕金森病

眼科医院见习心得体会

眼科医院见习心得体会 见习结束了,当初见习前又有期待又有担心的心情现在变得坦然了,有些事情总带着想象的困难,只有经历过,自己的内心才会变得平静而富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医院眼科见习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见习心得体会一 第一周是妇产科,在这个科室见习,都会对一位老师印象深刻,他曾说,第一周来妇产科见习,以后去哪个科室都是天堂,而最后一周谁来妇产科,那就是从天堂跌落地狱了。我知道老大那组最后一周来妇产科见习,听老师这么讲,我有些幸灾乐祸了。老师要求严格,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而我们更喜欢轻松的感觉,所以对老师是各种的埋怨。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老师有一个厚厚的被他用的破烂的 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的笔记与他的日程安排,老师要求我们把自己每天做的学到的什么都记录下来,这些老师本人都在认认真真地做。面对同学对他的怨言,他说,如果一盆水,扔里面一个小石头就会溅一地水花,如果是一个湖泊,扔进去一个大石头,才能溅起一点小浪花,若是大海,扔进去再大的石头,海面还是平静的。人也是一样,一个小困难、小挫折都让你过不去,那你只是一盆水,成不了气候!从老师这句话来看,我更加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给人方便,即是给己方便,老师那么为难你干嘛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进步! 这个科室是一个诞生生命的科室,却也见证了作为母亲所要遭受的苦难。不说孕早期恶心、呕吐的反应,不说渐增宽的腹围、糟糕的外表、笨拙的体态,不说晚期的担心受怕、左侧卧位、寝室难安,不说便秘、尿频、尿急、下肢水肿,不说妊娠高血压、子娴等妊娠合并症,仅仅顺产12小时的撕心裂肺、精疲力尽,仅仅剖腹产那长约20cm的刀口子,就值得每个生命用心去疼爱和呵护伟大的母亲!

弱视治疗方法

一、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 1、遮盖法; 2、压抑疗法; 3、光栅疗法; 4、后像法; 5、红色滤光疗法; 6、精细作业训练; 7、同视机训练等等,根据不同的弱视类型选择一种或数种方法。 二、治疗方法 1、遮盖法 1)单眼弱视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传统遮盖法,即遮盖患儿的注视眼,遮盖分为全遮盖和短暂性遮盖。2)屈光参差性弱视首先应全矫其屈光不正,然后遮盖屈光较小的眼,不论其为远视还是近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如单侧性白内障,首先应做白内障摘除手术,然后再治疗弱视。 2、压抑治疗:光学及药物压抑法治疗原理是利用光学及药物减弱注视眼的视力,同时促进非注视眼的视 功能,对不能接受遮盖法治疗,年龄稍大的学龄儿童较适用。 3、光栅疗法:(CAM疗法)又称视觉生理基础疗法。人的大脑皮层视细胞对反差强、空间频率高的刺激 产生活动反应,人们设计一个对比度强的黑白条栅圆盘,旋转各方向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本法对中心性注视效果好。 4、后像法:旁中心注视的弱视儿童使用遮盖法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后像疗法,后像法治疗弱视,需要较长 时间,并配备特殊设备,年幼儿不易合作。 5、红色滤光疗法:旁中心注视的治疗还可采用红色滤光胶片法,其原理是利用黄斑中心凹锥细胞对红色 滤光胶片敏感的特性。使用时遮盖注视眼,非注视眼矫正镜片前加一块有一定规格的红色滤光胶片(波长600~640mm),促使黄斑中心注视,以提高视力。 < 6、精细作业训练、固视训练、增视疗法、两眼视机能训练及同视机训练(包括同时视训练及消除抑制训 练、融像加强训练、立体视加强训练、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治疗)在弱视治疗中也占很重要地位。三、治疗弱视为什么要戴镜 前面已提到弱视者多伴有屈光不正,检查弱视一定要散瞳验光,目的是准确地验出实际屈光度,才能配出合适的眼镜。而弱视只有在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弱视训练,让清晰的物像反复刺激视网膜注视中枢,提高视觉敏感度,才有可能提高视力,所以治疗弱视必须戴镜。 四、什么叫遮盖疗法 遮盖疗法是简单易行的治疗弱视的基本方法,也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治疗弱视最有效的方法,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训练并用。具体做法是用黑布做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眼罩。将眼罩戴于需遮盖的眼上,再戴上眼镜。用遮盖疗法的目的包括:遮盖优势眼,强迫使用弱视眼,给与弱视眼以独自进行固视;消除来自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阻断两眼视网膜异常对应关系,重新调整和建立两眼正常视网膜对应及两眼相互协调关系,努力恢复两眼视机能;调整两眼视力程度,使两眼视力接近均衡;抑制斜视的交替固视现象,训练单眼固视运动。 五、什么叫后像疗法 后像疗法是治疗弱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根据人的视网膜被强光照射后可形成一个后像,产生后像的过程可使眼底黄斑区的抑制得到不同程度的消除而使视力提高这一原理设计的。作用有两方面:纠正偏心固视,提高视力。 具体方法为先将弱视眼散瞳,并令固视眼注视远方的一个目标,确保固视眼在治疗时固视不动。如偏心固视明显的中心凹照射时可于固视眼前设一固视目标,尽力设法保持固视眼不移动。检查者在暗(半暗)室中用后像镜照射弱视眼底,使黑圆点阴影落在中心凹部位保护中心凹,用强光(6V,15W)照射20~30秒。如果固视能力不好或有眼球震颤,可以用后像镜追随中心凹进行照射。照射后遮盖健眼,令患儿注视白色屏中心划的十字视标,并询问患者后像是否出现后像持续时间后像与十字视标的关系等 后像持续时间长短可以说明弱视程度,高度弱视很难产生后像,即使出现后像,也很快消失。 六、什么叫压抑疗法 压抑疗法的原理是利用改变镜片的度数和药物散瞳而抑制好眼视力,强迫使用弱视眼,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其理论基础为当用一眼看近,另一眼看远时,由于都是用单眼,所以不需要产生两眼视功能代偿变化。如人为地造成两眼屈光参差,则有可能防止弱视和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形成。 : 七、弱视儿童戴上眼镜还能摘下来吗

弱视治疗的心得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1261747.html, 弱视治疗的心得体会 作者:罗元元王海营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5期 摘要: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0.8者称为弱视,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是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系统发育关键期内受到某些因素(如斜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等)的干扰,致使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视觉细胞无法获得有效刺激,从而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形觉剥夺)或双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的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之间发生竞争(双眼竞争性抑制),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在我国,弱视发病率约为2%~4%,多为单眼,亦可双眼。根据病因分类为:①斜视性弱视;②屈光不正性弱视;③屈光参差性弱视;④形觉剥夺性弱视。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文根据诱发原因对不同类型弱视的治疗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弱视;治疗;体会 1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往往是由于较恒定的单眼斜视所致,内斜视比外斜视更常见,主要原因可能早期外斜常呈现间歇性的特性[1]。 内斜视的弱视患者首次配镜要在充分睫状肌麻痹验光的基础上予以足度正镜矫正。高度远视如度数超过6.00 D应予不低于6.00 D的正镜矫正。戴镜后要定期复查双眼屈光状态、视力及眼位。特别是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其开始戴镜治疗可能需要短期阿托品化以松弛调节而适应足度正镜。在维持眼位正、视力好的情况下逐渐降低正球镜度数,通常每年减少1.00 D,以利于正视化过程出现调节发育障碍;对于内斜视的近视患者则要考虑低矫。 外斜视的弱视患者当屈光不正为近视时,应给予最佳矫正视力的负镜配镜,度数可适当给足;若为外斜远视时,2.50D以内的远视度数对视力影响不大,可暂不配镜,如果超过2.50D 远视时按最好矫正视力给予低矫,一般减少不超过1/3散瞳验光远视度数。 病例1:患儿,女性,5岁,自幼被发现有斗鸡眼,2岁时父母曾带患儿在外院就诊,医 生曾建议配镜,但由于患儿不配合,未戴镜治疗,现父母带患儿要求眼部检查。检查结果如下:①裸眼视力(远用)OD:0.20;OS:0.4 ②裸眼视力(近用)OD:0.3;OS:0.20 眼部检查无明显其他器质性病变。 角膜映光法:左眼注视,右眼映光在瞳孔外缘与角膜外缘之间,棱镜遮盖试验(5 m):95△内斜视,呈交替性,右眼为主斜眼;棱镜遮盖试验(33 cm):95△内斜视,呈交替性,右眼为主斜眼。同视机检查有同时视、融合功能、立体视。考虑到患儿为7岁以下的学龄儿童

儿童弱视的判断和常用治疗方法

儿童弱视的判断和常用治疗方法 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双眼的视觉功能建立、发育、完善的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患上了弱视,就会影响其视觉的发育,严重的会丧失双眼的视觉功能,成为立体视觉盲。而很多家长没有正确的认识儿童弱视的危害性,使儿童治疗效果降低。 儿童弱视如何判断: 1、对于年满周岁的儿童,无论发现双眼正常与否,都应按常规由专业眼科医生做一次全面检查,看看是否存在小儿弱视的可能。 2、幼儿园的小朋友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以便早期排查小儿弱视; 3、眼睛有无斜视,是否经常眯眼; 4、看书或者看电视时,是否歪头、偏脸; 5、看东西是否凑得很近。 儿童弱视治疗方法: 1、穿针穿珠训练:患儿戴了矫正眼镜后,用红线穿针或穿珠子,每次穿200-300根针或200-300粒珠子,促使多用近目光,以提高视力; 2、红光闪烁刺激法:患儿戴矫正眼镜后,用弱视眼从观察孔中看闪烁性的红光,每次10-15分钟,每曰两次; 3、幼儿治疗:检查幼儿视力可用儿童视力表,或用大小不同的玩具在不同的距离估计幼儿视力。最精确可靠的检查是视觉诱发电位法。1-2岁幼儿被发现有一眼弱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1%阿托品油膏涂健眼,每曰一次,连续三个星期后休息一个星期作为一疗程。每做完两个疗程后检查一次,并决定是否继续治疗。上述治疗,可持续到幼儿能够合作扩瞳验光,配戴眼镜为止。使用阿托品油膏

治疗的目的是使健眼出现暂时视力模糊,迫使弱视眼能优先看外界物体而提高视力; 4、遮盖治疗:当患儿配戴矫正眼镜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塑料布或黑布制的遮眼罩将健眼彻底遮住,迫使弱视眼看物,使弱视眼得到锻炼而增加视力。遮盖健眼多少天放开一天,或双眼交替遮盖的比例,应根据患儿视力的高低及年龄的大小而灵活掌握。遮盖健眼要彻底,不能使患儿用健眼偷看,进行遮盖疗法要有恒心,不能中断,否则会明显影响疗效。要特别注意,每进行遮盖疗法4个星期,必须检查两眼视力,观察弱视眼视力有无进步,被遮眼视力有无退步。如被遮眼视力没有退步,可继续作遮盖如被遮眼视力退步,就要停止遮盖若干天,等被遮眼视力恢复后再继续遮盖治疗; 5、光学药物压抑疗法:本法应用时较为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施行。首先两眼放瞳验光,充分矫正屈光度数,根据弱视眼的视力调整两眼屈光度数后配眼镜。然后,健眼每曰滴1%阿托品药水一次,迫使弱视眼看远或看近,以锻炼弱视眼,使弱视眼的视力不断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