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徽商研究综述培训资料

徽商研究综述培训资料

徽商研究综述培训资料
徽商研究综述培训资料

徽商研究综述

徽商研究综述

——关于对徽商起源、特点和经营历程的分析概述

摘要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而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其辉煌达三四百年。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其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可谓首屈一指,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近60多年来,徽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世人对徽商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徽商的定义、徽州人外出经商的原因、徽商的特点、徽商经营成败的原因以及徽商的历史影响进行的简介和分析,并浅谈了自己对徽商这个特殊的历史现象的看法。

关键词:徽商徽商的起源徽商特点徽商的兴衰

目录

一徽商概述 (3)

(一)徽商的含义 (3)

(二)徽商的起源 (4)

(三)徽商的资本积累 (5)

(四)徽商的特点 (5)

二徽商兴衰概述 (8)

(一)徽商兴盛 (8)

1.兴盛的表现 (8)

2.兴盛的原因 (8)

(二)徽商衰亡 (9)

1.衰亡的表现 (9)

2.衰亡的原因 (10)

三徽商的历史影响 (11)

(一)徽商对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 (11)

(二)徽商对古文化的影响 (11)

(三)徽商对古代经济的影响 (12)

(四)徽商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12)

四结语 (12)

徽商研究综述

一徽商概述

(一)徽商的含义

1.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现今徽商概念多泛化指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2. 殷明明在《“徽商”含义之探索》一文中所说的,徽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古徽州经商的人,同时还应该包括徽籍商人所经营的商业,也就是说“徽商”(含新安商、歙州商)是指古徽州从商的人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二)徽商的起源

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是十分明显的,。封建社会将人分成士农工商四等,商人地位十分低下,不为人们认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徽州人走上经商这条道路,是需要强大的推动力的。

1.自然环境因素

据《复初集》卷二十二记载:“徽处众山中,民人稠产寡且瘠,视他郡曾不能以万一”人地矛盾尖锐,居民生活难以维持;同时,群山环绕又为徽州人提供了丰富的林木、茶叶等资源,这些都是未开发的商品;徽州虽处在万山丛中,但是境内水路发达,为商品的外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经济因素

首先,徽州距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很近,尤其是宋室南迁杭州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为徽商兴起创造了条件;其次,徽州人自身具备的素质,比如所较高的商业头脑,灵活的经营方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等,也是徽州人能够走上经商之路的重要原因;最后,宗族制度在促进徽州人走上经商之路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使得徽州子弟外出经商没有后顾之忧。

3.根本因素

徽商走上商旅的根本和直接原因就是人地矛盾突出。人们依靠农耕难以维持。根据研究,徽州人地矛盾突出跟历史上外来人口的迁入有密切关系,外来居民迁徽定居主要集中在汉王莽篡汉、两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以及两宋“靖康之乱”四个时期。外族的大规模徙人活动,其意义之于徽州是深远的,人地矛盾的尖锐激化诱发的生存危机,使古徽州积累起巨大的人口外向推动力,在这种不断增大的推力与元明商业需求旺盛产生的拉力的合力作用下,徽州人克服了重重社会心理障碍,步出徽州,开始谱写徽商征伐天下的艰辛而辉煌的历史。

(三)徽商的资本积累

徽商的资本积累基本上有以下7中方式组成:

1.共同资本。即若干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形态;

2.委托资本。即由资本者授予资金给商人,直接委托经商;

3.婚姻资本。即借婚姻关系由妻家直接提供资本和以妻的嫁妆转化为商业资本。

4.援助资本。即依靠亲戚、同乡、同族、友好等富裕者的援助或贷予资金儿形成的资本。

5.遗产资本(继承资本)。即由父祖的遗产而变成的资本。

6.官僚资本。即官僚(包括宦官)所提供的资本。

7.劳动资本。即白手起家,专恃自己劳动所得,积累而成的资本。

(四)徽商的特点

1.贾而好儒

贾而好儒是徽商区别于其他商人的一大特点。如明人谢肇淛认为“新安人近雅”,如名人王道昆认为徽人贾与儒“迭相为用”、“转毂相巡”。清人戴震也认为徽商“虽为贾者,咸近士风”。上述都是对徽商的整体印象。而对其他商帮,就难以找到这样整体性的评价。①徽商贾而好儒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一方面,在徽商兴起的时代,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观念依旧占主流。对商人,人们的评价是很低的。徽商走上经商之道,实在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徽州本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区,它是朱熹的故乡,同时是新安理学诞生之地,素有“南方陬鲁”之称,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商人,好儒也就很好理解了。除此之外,通过提升自己的儒家文化修养,有利于改变世人对商人的看法,徽商也能借此结交一些士大夫阶层,为其发展商业拓宽道路。

2.重视教育

徽商特别重视对子弟的教育,而且教育子弟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明清时期的徽商家庭在采用耳提面命和尺牍传教两种方式对子弟进行言教的同时,又极注重“正身率下”,注重言

教和身教的有机结合,律己和教子良性互动,既突出言教的艺术性,又讲究身教的规范性,是善于教子的古代商人团体。在言传身教相结合的同时,徽商更侧重身教。

(1)知识教育方面,除了教给子弟一些文化知识外,还常常把自己的子孙带到商业实践中去磨练,让他们能够掌握商战的战略和技巧;

(2)素质教育方面,则主要磨练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耐力,培养勇气和冒险精神以及勤奋、节俭的素质。

(3)技能训练方面,主要教授子弟一些经商的技能,比如要长于书算,以及善用贾道,如趋时逐利、远出射利、慎择经商之地等。

(4)在教育方法上,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这跟当时只重视诵读四书五经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相比,是极大地进步。

3.高文化素质和高创新精神

(1)徽商的高文化素质源于良好的教育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叶显恩认为:徽商的高文化素质,与其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背景有关。对传统文化的酷爱和执着追求,促使徽商成为具有高文化素质,高文化品味的商人集团。

(2)徽商最具创新进取精神的是抓住世纪大航海时代提供的机遇,改变以耕读为主的传统道路,做出以发展商业为主、采取非常规地增殖财富的战略抉择。

4.封建保守性

(1)徽商的价值观

徽商的价值观,只能是认同、倾慕、遵循并且依赖封建专制社会的特定等级制度,并且力求成为封建特权社会的受益者,或竭尽全力追求成为特权阶层中的组成部分。

(2)徽商的理想

徽商的理想是顺从特权或分享特权,而不是反对特权乃至推翻特权。徽商好儒,但她推崇的是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这种思想仍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3)徽商的创新精神

虽说徽商具有比较高的创新精神,但这种创新精神是在不违背封建社会的一般原则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必须限定在封建政权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徽商的封建保守性,注定了历史不能给予她太多的期待,也注定了徽商在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上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也注定了她终将跟随封建制度一起推出历史的舞台。

5.乐善好施,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1)据卞利的研究,徽商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和灾荒救济等社会慈善事业主要体现在捐资兴办教育和文化事业; 对筑桥和修路等公益事业的支持与捐助;对灾荒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的支持与捐助等方面。

(2)据孙华莹研究,明清徽商积极参与徽州的荒政事业,使得徽州荒政更多的表现出“官商共赈”的特点。在救荒方面,徽商通过“公输旧粮”,“认捐”等来替灾民和地方承担国家的赋税征收;同时又通过赈济救灾来解决灾民的燃眉之急;于此同时,徽商还竭尽全力参与借贷、除害、安辑、抚恤等,为稳定灾民生活和地方秩序做出了贡献。在备荒方面,徽商更是充分展现了他们超强的商业头脑,使得荒政的经费、物资、管理等运作商业化。

徽商之所以乐善好施,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一方面是受到儒家“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部分徽商借办社会公益事业来提高自身的形象,以便跟政府官员保持密切的联系,便于其在商业经营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6.热爱藏书事业

徽商不同于其他商帮的另一个特点是爱好藏书事业。徽商藏书,除了数量巨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嘉惠士林”。徽商好儒,便希望接近社会上的名士,通过大量藏书,并且免费开放给

社会名士,他们的这个愿望得以实现,社会文人名士通过阅读藏书也增长了见识,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二徽商兴衰概述

(一)徽商兴盛

1. 兴盛的表现

(1)表现1:经营行业多、活动范围广。徽商经营的范围极广,“其货无所不居”。如“盐、茶、木、棉、布、丝绸、瓷器等等”,以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货币经营的人也随之增多。在上述行业里面,尤其是盐、典当、茶、木四大行业之盛更是为其他商帮所望尘莫及。同时由于商运路线的增辟和延长,市场网络的进一步,徽商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为了从事商品贩运活动,其“足迹几遍天下”,从侧面反映出徽商兴起的另一个原因——经营内容、方式的灵活性。

(2)表现二:财力雄厚。在商业活动中最基础的就是商业资本。徽商中出自地主缙绅之门者只是少数人,而出自贫下之家者则占绝大多数,他们虽然资本不少,但却能以小本成家,并在商业活动中逐渐发财致富,使得资本越积越多,形成了最初的徽商资本。

2. 兴盛的原因

(1)贾而好儒,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徽商能够在重农轻商、士农工商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驰骋商海的法宝。徽商通过提高自己的儒家文化修养,大大改变了商人在士大夫眼中的形象,同时也为他们结交官府要员、社会名流铺好了道路。这对徽商在封建社会获取商业特权以及提升自身的形象有极大地积极作用。

(2)良好的内在品质:诚信,吃苦耐劳,高文化素质和高创新精神。

诚信是商人必须遵守的法则。徽商对这点认识非常的透彻,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注重诚信,这为徽商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而徽商的高文化素质,使得他们能够在商业竞争中敏锐的捕捉到商机,在与竞争对手博弈的过程中制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3)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发达的教育

徽商在组织上采用宗族制,徽商的这种组织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整个徽商集团连接起来。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就如同宗教一样对徽商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宗族制是徽商的重要特征。

(4)徽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其赢得良好的声誉,促进了其商业上的繁荣。

徽商积极参加公益事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可以取悦地方官员,使徽商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这为他们在商业上获得更多特权和商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徽商在广大的消费者——老百姓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对于徽商产品的销售是十分有利的。

(5)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徽商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认为徽州靠近长江三角洲这个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市场最稠密的地区的区位,加上徽州同长江三角洲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是徽商兴盛的决定性因素。

(二)徽商衰亡

1.衰亡的表现

(1)表现1:徽商商业经营范围缩小,尤其是长江三角洲一带,店铺数量逐渐减少,财富聚集数量日渐减少。

(2)表现2:因受战争的影响许多徽商背井离乡,抛弃原有固定产业;徽商的家园遭到破坏

2.衰亡的原因

(1)徽商的封建保守性

徽商的封建保守性主要表现在她始终恪守程朱理学,把“业儒入士”作为其终极关怀④。徽商在经营过程中,过分的依附于封建统治者,在经营上也主要依靠从封建统治政权中攫取的垄断特权牟取暴利。同时,徽商不是把从商业经营中获得的巨额利润投入到新的生产领域,比如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而是用来购买土地,修建房舍,结交权贵上,使得徽商的主要经营范围始终局限在盐、典等封建性质浓厚的产业。

封建保守性使徽商丧失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也失去了徽商创业时的开拓进取精神,徽商最终成为了封建制度的随葬品

(2)清朝盐法改革和战乱

清末政府进行的盐法改革是徽商走向衰亡的客观原因。李莉莉认为,道光十二年,清政府在两淮行盐区实行了盐法改革,核心内容就是“改纲为票”,即原先在两淮实行的“纲盐制”改为“票盐制”。从根本上取消了业盐两淮的徽州盐商的垄断特权,这最终使得盐商一败涂地,进而促成了徽商的衰落。徽商失去了淮盐的垄断经营权,也就失去了财富的最大来源,徽商从此开始衰落

(3)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徽商走向衰亡的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冲击了徽商所经营的布、茶等传统的优势产业,抢占了徽商最大的市场——长江三角洲。

三徽商的历史影响

(一)徽商对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

徽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们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虽然,徽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从商的排斥态度,但是徽商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他们通过从贾入儒的身份转变,当他们以亦官亦商、亦贾亦儒,腰缠万贯的身份活动在历史舞台上时,他们难道不具备引领那个时代思想潮流的能力吗?虽然徽商更多的以儒的身份为士人接受,但是他们已经不是纯粹的儒了,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商人的血液。我们可以说,徽商是被人们以半商半儒的身份接受的,这跟过去人们、特别是士人对商人的鄙视甚至是排斥相比,他们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了。

(二)徽商对古文化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徽商,凭借着自身雄厚的财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亦贾亦儒、亦官亦商的身份,他们的行为和活动对徽州以及他们主要活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徽商对长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

1.促进这一地区重商思潮的出现,提升了长江商业文化的水平;

2.促使众多商书的出现,丰富了长江商业文化的内容;

3.推动了徽派建筑和长江园林文化的发展;

4.徽商重教兴学的特点为长江文化精英的成长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也为长江精英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徽商热爱藏书事业是徽商对发展文化事业的一种极大的资助;

6.徽商鼓励和资助著述、刻书、建戏班、办文会等,从而营造了经久昌盛的文化学术氛围,为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徽州建筑在选址上的风水理念和人文理念的完美结合、整体布局上的开放与封闭并举的特点、建筑规模上的外简内繁、格局上的历史内涵和民族意识的统一,在我国建筑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三)徽商对古代经济的影响

徽商在明清时期,徽商足迹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徽商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活动催生了一大批市镇的兴起,促进了一大批城市的繁荣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徽商的足迹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四)徽商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徽商乐善好施,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这对促进当时的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徽商重视对商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交通建设、市场建设和保安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一方面能够促进徽商商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大大的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四结语

(一)徽商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统一体。徽商在明清时期商业中的地位以及徽商独特的经营方式、她有别于其他商帮的独特特点,以及她对历史产生的影响,使得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二)对于徽商在经商上的成功,得益于徽商的创业精神和独特的创新精神,对此我们在生活上应该积极创新,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状况,应有一双善于发现新出路的眼睛。

(三)对于徽商所衍生的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徽商兴于文化, 徽商文化中的儒学精神、诚信风范、重教风等, 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给后代民众, 特别是给现代商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继承和弘扬徽商精神, 总结和研究徽商经营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商业领域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市场全球化的局面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

关于公园设计规划的文献综述1.

城市公园设计文献综述 一、城市公园的产生 公园作为城市的“肺”,给城市人口提供休息锻炼场所。公园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主城部分。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人口愈来愈来多、人们生活坏境的日愈恶化,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结增。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人口休闲游憩的重要职责。以至于城市公园设计的要求越来越来高 二、公园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西方园林六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公园作为大众的休闲游憩的场所才有一百多年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主意识的产生推动了公园的出现和发展。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园林的出现也较早,但在古代园林绝大多数是做私人场,大众的公园出现始于孙中山将广州越秀山开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 三、公园设计的内容 3.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整个公园的框架,设计公园时要结合地块的地貌,因地制宜、结合自然。设计时不能过大的改动地块原有的地行地貌,通过地形地貌结合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让景观效益发挥到最大。 3.2公园的道路规划 道路在公园设计中有重要作用,其负责组织空间、引导游客、组织交通、构成景观。道路设计时要以人为本,严格依照“公园设计规范”执行。由于道路类型的多样性,其也是公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3植物配置

没有植物的公园,公园就失去了活性,像死物一般,恐怕就没人会去公园了。植物是公园修饰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所以在做植物配置时要体现多样性。通过植物配置多样性来体现公园景观的层次性、和谐性、生态性等。植物配置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结合自然,配置出合理、人性、独特的植物来。 3.4景观建筑及小品 建筑是公园管理和景观需求必然需要的,随着公园人流量的增加,公园管理越来越重要。公园设计时要注意配置合理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建筑也是公园中一道重要的景观、体现着公园的人性化。 小品有时可能是一个公园的灵魂,一个独特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品会吸引着人们的观望。一个独特的园林小品设计会让证整个公园增光添彩,让人流连忘返,一个是被的园林小品也许会成为一个公园的败笔,让整个设计黯然失色。四、公园设计的方法 收集大量的信息,各种相关书籍数据进行阅读分析, 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解刨,结合所要设计公园的要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五、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六、5.1生态性原则 公园设计要在保护生态系统完善和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营建,坚持生态性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5.2 整体性原则 公园设时,公园中任何一个景点都不能是孤立存在的,要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某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某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前言部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全球性的知识经济时代,当今时代企业在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人力资源作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中,人已成为实现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培训、开发人力资源,尤其是如何做好基层员工的培训。而如今基层员工培训又面临着新形势,要分析企业基层员工培训中讯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措施。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是生产性组织,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的实质就是开发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培训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知道,人力资源培训理论是培训工作的基础,科学的理能够指导正确的实践,因此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影响广泛的与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相关的基础理论,能够为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现状的分析和基层员工培训体系的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本文献对“基层员工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概述,并做出评论,望有关企业在基层员工培训方面能够不断完善,做出有效的培训,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主题部分 (一)基层员工培训的现状 现今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基层员工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思维方式比较保守,部分基层员工对改革开放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新业务、新技能不能适应,认识上存在误区,情绪上产生抵触。(陈胜,2007)基层员工由于素质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原因,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及隐患,例如惊慌心理,对企业高科技、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广东省某市城市博物馆设计 1.前言 博物馆为藏品保管、陈列展览、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等业务活动而专门设计修建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曾几何时,在寻常百姓眼中,还是高贵深沉又充满神秘感的博物馆类建筑,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休闲和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那曾经的距离感正在渐渐削减,那期盼的亲和力也正在建筑师的关注中越走越近———对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接受了现代建筑原则,一切以使用效果为前题,建筑设计完全服从功能要求,从而根本改变了博物馆建筑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博物馆建筑。这些新颖的博物馆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完善,且有良好的现代化设施外,建筑设计趋向于同环境结合,使博物馆建筑与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相互融合,既美化了城市,也美化了博物馆内外部的视觉环境。博物馆事业的高度社会化,促进了现代博物馆在保存、展览、研究、教育、文化休息、游览观光等方面向综合、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 2.博物馆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2.1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在不同的国家或组织有不同的定义: 博联定义,博物馆是指像公众开放的工艺、美术、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是没有常设陈列室的图书馆除外。 美国: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常设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组织临时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遗址等。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前言 毕业设计是在南昌理工学院修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后,由指导老师据生产实践选题分配给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全面考察我们作为本科教育的知识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组合机床是一种高效率的专用机床,动力滑台是组合机床用来实现进给运动的一种通用部件,其中液压滑台在生产机械中被广泛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易获得很大的力矩,运动传递平稳、均匀,准确可靠,控制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 液压动力滑台是典型的电液控制装置,它由滑台、滑座和液压缸组成,由于它自身带油泵、油箱等装置,需要单独设置专门的液压站及配套,液压动力滑台由电动机带动中的油泵送出压力油,经电气和液压元件的控制,推动油缸中的活塞来带动工作台。 根据控制工艺要求,液压动力滑台可组成多种工作循环,如一次工进、二次工进、死挡铁停留、跳跃进给、分级进给等。具有一次工进及死挡铁停留的工作循环是组合机床比较常用的工作循环之一。其控制方式可以采用电气控制,部分场合采用PLC控制液压系统中的阀门的线圈来实现系统功能。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对此课题的研究中涉及液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液压元件的选择;采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采用PLC程序控制方法实现。即在了解以前控制方法上采用目前市场或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控制方法来实现其控制功能,具有实用价值。 2.文献资料综述 (一)百度文库《组合机床设计1》中对组合机床进行了以下介绍 组合机床是采用模块化原理设计的,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对一种或若干种工件按已确定的工序进行加工,广泛应用于汽车、内燃机、电动机、阀门等大批量成产行业的高效专用机床。其功能:能对工件进行多刀、多面、多工位同时加工;完成钻孔、镗孔、扩孔、攻丝、铣削、车端面等切削工序和焊接、热处理、测量、装配、清洗等非切削工序。其运动特点:由机械传动实现刀具的旋转主运动,由机械或液压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摘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文章论述了各个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杨兴东、王红霞、魏玉莲、成卫山(XX)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 0世纪6 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这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但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工作量,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代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

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功能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汇报逐渐转向数据处理和分析、替管理人员做出预测和决策支持,并通过电子流程进行自动化和跨平台跨网络工作等方面转变。 蔡昊(XX)在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时也提出了三个发展的时期。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但是,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的巨大工作量,用计算机的高准确性来避免手工的错误和误差,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

城市形象与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形象与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一直以来,一个城市形象的传播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调研法,对该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并作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分析综述,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参考建议。 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对于一个区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该区域突出重围,彰显自身魅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他人的关键因素。利用城市文化来构建城市形象,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尤为重要。因此,城市形象与文化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形象研究状况 以“城市形象”为关键词搜索,截止目前为止,中国知网共收录文献7507篇,内容覆盖范围很广,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新闻传媒等学科。本文主要选取新闻传媒类论文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城市形象的定义基础及发展、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城市形象媒介呈现研究。 1、城市形象的定义基础及发展 学术界对于城市形象的定义数不胜数,但是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美国城市研究学者凯文林奇在其专著《城市意象》中提到,城市形象是通过人的综合感受而获得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界、

区域、标志物等方面,并提到“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心态。” 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认为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于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国内学者居易的《城市形象的基本概念及其感受》中则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建设中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是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或感受。包括精神感受系统、视觉感受系统、消费感受系统、风土人情感受系统。 张卫国在《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中则提出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给人们的综合印象,即城市这一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城市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对某一个城市或特定区域形成的主观印象。 2、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区域的软实力,必须通过一定的符码形式传递出去,才能吸引外界的公众。在此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传播策略至关重要。 何国平在《城市形象的传播模型与基本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总体范式,即在城市定位元素资源与城市形象元素资源库的二元合力中形成一个最优方案,由此提出了城市形象传播的四个策略,利益相关者策略、城市营销策略、大众传媒策略和文化策略。 陶建杰的《城市形象传播的误区突破与策略选择》中也曾提到城

培训与开发的文献综述

培训与开发文献综述 摘要:在现代社会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各大小企业都在不断发掘生存之道,但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找一小片栖息之地那样简单,更有寻求于长久道之说,所以人道主义应运而生,人力资源发展的地位也自然日益加强,人才的竞争自古以来就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可见,人才制高点是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培训虽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培育和加强企业能力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是获得人力资本增值的最直接的途径。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本篇论文结合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给广大需要培训的机构和将来计划走此路径的人员以借鉴价值。 关键词:人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专家理论文献 1国内外人员培训与开发定义 1.1国内人员培训与开发定义 1.1.1张石森,欧阳云在《哈佛MBA培训与激励全书》一书中提出:人力资 源的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增进员工的能力,从而促进员工现在和未来工作业绩所做的努力。其中,培训集中于现在的工作,而开发则是雇员们对未来工作的准备。一个组织的培训和开发实践能够提高员工的能力和减少不希望的流动可能性来对竞争优势作贡献,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1.1.2张俊娟,韩伟静在《企业培训体系设计全案》一书中指出:初级培训 是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和工作事项而设计,基于“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体问题出发。常见的有只是,技能,态度的培训。深层次的培训是解决如何实现可持续创新,可持续变革,可持续良性发展,怎样获得面对问题的思路,如何思考才有效等问题。其内容包括潜能挖掘,思维培训,问题解决等,针对的不是一次或一时的问题解决,而是侧重于获得无数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高效思考的技能。[2] 1.1.3华敏在《培训管理工具箱》一书中指出:从狭义上讲,培训是指为提 高人们实际工作能力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学习行为。从广义上讲,培训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智力资本包括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对客户和生产系统的了解以及自我激发的创造力。完整意义上的培训包括两方面: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液压系统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毕业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液压系统 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1925 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 20 多年。在 1955 年前后 ,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

XX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题目XX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一、前言部分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地加快,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才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持续发展,源于企业员工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员工素质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培养未来的人才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客观问题。而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力资源投资的主要形式,是保持员工与工作岗位匹配的关键环节。培训是开发现有人力资源和提高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招聘到合格的优秀人才并不等于拥有了优秀的员工。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般员工,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充实和提高,才能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胜任要求不断提高的工作。 虽然许多企业逐渐重视企业的培训工作,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但培训业呈现出一些令人尴尬的现象:员工在培训结束后依然“我行我素”,极少按照培训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培训主管部门在有限的经费下开展培训工作,培训效果总是看不到摸不着;领导层希望人才快速成长,总感觉培训力度不够;员工却觉得培训成了负担,没什么实际价值……因此,如何开发并有效调动人力资源的潜能,如何将员工培训成为企业管理层所期盼的得心应手的人才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从而获得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成了一个紧迫话题。 二、主体部分 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帮助企业迎接各种新的挑战,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培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企业的发展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在的企业培训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所以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成为了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员工培训概述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学术界和各个企业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是人们对于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培训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增进其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培训的目的不仅仅局限在基本技能的开发上,更多的应看成是创造人力资本的途径,创造造出一个有利于人和企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李卫荣,2006)。而魏国华(2007)认为现代员工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蒋亚仙(2005)指出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升值,公司业绩改善,获得投资收益。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一个由多种培训要素组成的系统。它包括了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媒介;包括了培训的计划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实施子系统、评估子系统;它还包括了需求分析过程、确立目标过程、订立标准过程、培训实施过程、信息反馈过程、效果评价过程。 那么什么是培训的有效性?苑凤君(2009)认为它是指公司和员工从培训中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200T液压机液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作者:Pan Hon glia ng

制工况图?经方案对比之后,拟定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液压系统选用插装阀集成控制系统,插装阀集成控制系统具有密封性好,通流能力大,压力损失小等特点? 为解决主缸快进时供油不足地问题,主机顶部设置补油油箱进行补油?主缸地速度换接与安全行程限制通过行程开关来控制;为了保证工件地成型质量,液压系统中设置保压回路,通过保压使工件稳定成型;为了防止产生液压冲击,系统中设有泄压回路,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地工作?本系统应用地电气控制系统,便于对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半自动控制,可以实现过载保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此外,本文对液压站进行了总体布局设计,对重要液压元件进行了结构、外形、工艺设计.通过液压系统压力损失和温升地验算,本文液压系统地设计可以满足压力机顺序循环地动作要求,能够实现塑性材料地锻压、冲压、冷挤、校直、弯曲等成型加工工艺. 关键词:液压机;液压系统;液压控制 一、总述: 液压机是一种用于金属、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石材、木材等)成形地压力加工机械?由于液压机具有多种独特优点,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地发展和应用,现代工业生产对液压机提出了咼压、咼速、咼效化、产品绿色化(无油污和噪声污染、节能等)、机电液一一 体化、数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等技术要求?因此,在现代液压机开发中,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地液压系统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液压机地类型很多,其中四柱式液压机最为典型,应用也最广泛.这种液压机在它地四个立柱之间安置着上、下两个液压缸,上液压缸驱动上滑块,实现“快速下行一慢速加压一保压延时一快速返回一原位停止”地动作循环;下液压缸驱动下滑块, 实现“向上顶出一向下退回一原位停止”地动作循环.在这种液压机上,可以进行冲 剪、弯曲、翻边、拉深、装配、冷挤、成型等多种加工工艺? 二、液压机地主要结构形式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液压机主要包括单柱液压机、四柱液压机、框架液压机及其他结构地液压机.单柱液压机可分为整体机身和组合机身两种结构.单柱液压机在工作中,由

某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

某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 题目: 某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近年来,以改善和提升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和理想为特征的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培训只重视培训的过程,忽略培训的有效性,使培训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流于形式。所以现代企业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成为了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所学企业员工培训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的收集,结合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 本课题的目标是:结合某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员工培训的有关知识对该企业的员工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企业培训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主要内容 1、国内外对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情况:员工培训的概述,培训的基本原则,培训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估。 2、某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企业简介,企业现状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分析,企业员工培训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针对该企业的特点,对如何提高员工培训有效性提出对策和方法。 (二)基本要求 1、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要求查阅文献资料不得少于20篇,并按时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资料翻译。 2、认真解读资料内容,在充分理解该课题主要内涵和技术要素的基础上确定撰写结构和主要内容,写出开题报告。 3、文献综述、外文资料翻译、开题报告撰写及毕业论文等的写作请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具体要求规范执行。 4、毕业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本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简练,书写整洁。 三、计划进度: 2010.11.01?2010.11.21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11.22?2010.01.09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011.02.21--2011.03.11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确定实习单位 2011.03.12-2011.05.03毕业实习,结合实习修改毕业论文 2011.05.04--2011.05.18毕业论文定稿 推荐参考文献: [1] 赵少平,李长征.浅析企业员工培训[J].商场现代化,200716:P245-246 [2] 古长青,唐瑜.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J].中国商贸,200917:P55- 56 [3] 祁元录.提高培训需求调查的有效性[J].中国劳动,200605:P59-60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姓名:李里 摘要:在阅读多篇文章以后,总结出中国目前新城镇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追求快速城镇化,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都存在问题,同时建设时并没有考虑保护环境这一方面。目前,生态城市成为最新的城市改造建设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城镇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 一、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城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新城求洋求新,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特色危机;大拆大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历史文脉隔断;部分新城人气不足,活力缺少,建设成效与期望差距甚远;过于关注形象和规模,新城认为不足,配套缺失;不够重视经济测算,造成一定的财政负担,前期投入多,后期收效不大。 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部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到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是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是城市的文脉收到认为的破坏和割裂。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是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领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肆意

液压系统双面钻床文献综述

2604130359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系别:工程技术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5 年4月23日

双面钻床电控系统设计的文献综述 前言 液压控制系统和PLC系统在组合机床中有着重要作用,对液压控制系统和PLC 系统的设计也是进行组合机床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液压控制系统和PLC 系统的设计,有利于提升组合机床的总体性能,并使动力元件有效可靠的运行。 液压系统和PLC系统设计是整个机械设计的重要部分,它的任务是根据机器的用途、特点和要求、利用液压传动和电器控制的基本原理,拟定出合理的液压系统图和电路控制图,在经过必要的计算来确定系统,然后按照相应参数和要求来选用液压元件和PLC元件的规格和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本文以组合机床液压控制系统和PLC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以组合钻床液压控制和PLC系统为切入点,对如何使组合机床驱动动力滑台实现液压控制和PLC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基于MCGS设计出了控制界面,方便组合机床的监控,适合于在大批量加工中的使用。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组合机床是由通用部件和部分专用部件组成的高效率专用机床。它能完成钻、扩、铰、铣和工件的转位、定位、夹紧、输送等工序,可以用来组成加工自动线。为了缩短加工的辅助时间,满足各工序的进给速度要求,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换接性能与调速特性。因此它是一种以速度变换为主的液压系统,它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机、液、电气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液压控制元件用来控制液体流动的方向、压力的高低以及对流量的大小进行预期的控制,以满足特定的工作要求。正是因为液压控制元器件的灵活性,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能够完成不同的活动。液压控制元件按照用途可以分成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按照操作方式可以分成人力操纵阀、机械操纵法、电动操纵阀等。 液压动力元件是为液压系统产生动力的部件,主要包括各种液压泵。液压泵依靠容积变化原理来工作,所以一般也称为容积液压泵。齿轮泵是最常见的一种液压泵,它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的转动使得液体进行运动。其他的液压泵还有叶片泵、柱塞泵,在选择液压泵的时候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消耗的能量、效率、降低噪音。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

员工培训中文文献综述

目录 1、企业员工培训的概述 (2) 2.关于员工培训相关理论的阐述 (3) 2.1强化理论 (3) 2.2社会学习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 (3) 2.3目标设定理论 (4) 2.4期望理论 (4) 2.5学习型组织理论 (4) 3.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中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活力强、发展迅速、见效快等特点,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在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增加财政税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当前,民营企业员工培训还相当原始,主要方式仍然是会议学习和师带徒形式,主要内容是创业史、岗位基本技能、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培训期也较为短。而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搞培训,结果员工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国内许多民营企业的培训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有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培训体系的规划,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形式单调,培训者专业化素质不高,培训资料和教材缺乏,培训政策不到位等等,导致培训目标并没有与岗位相联系,培训并未与员工个人发展和工作绩效的提高相联系。 因此,对于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在此笔者就查阅到的与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相关的国内文献综述如下: 1、企业员工培训的概述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员工对组织认同度、向心力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有效的员工培训,其实就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 关于员工培训体系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谈到员工培训体系的构成,很多学者的观点却都不致相同。谌新民和徐汪奇在《员工培训方案》一书中认为,一个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规划体系:承接公司战略目标,并对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梯队规划与发展储备,保障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不会出现人才断层,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三方面。 (2)培训课程体系: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与人才发展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是必需的,包括企业文化培训、入职培训、岗位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和领导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课程。

员工培训外文文献综述

员工培训外文文献综述 第 1 页 目录 1、Literature Research ............................................................... ......................................................................... 2 2、外文文献翻 译 ..................................................................... ................................................ . (5) 1、Literature Research Employee training needs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staff training in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ambiguity, will lead to blindness training .The guiding theory of employee training, with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xpansion of business scale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First,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taff skills training The late 19th century, early 20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such as Taylor and Gilbreth first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Taylor is the father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piecework" system, "Plant Manageme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o on.As the results of his theory first time in history of science from the experience up.He foun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low productivity workers are lack of training, Without the correct operation method and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文献综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学号 201106084 姓名刘奕含学院国际商学院专业全球管理实验班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逐渐成为核心人才的培养基地。大部分外资企业通过高薪或者其他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方式来吸引人才,造成了中国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随之带走的还包括企业的知识技术资源和客户资源,这些都已经引起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核心员工是企业竞争力的创造者和保持者,因此企业必须对核心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关键词:核心员工薪酬管理激励流失与保留一、引言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中,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企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约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资本,一个是人才。总体来看,企业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人才的竞争,其中,最关键的竞争因素则是核心能力的竞争。而对于一个企业

来说,核心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核心员工的竞争。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对他们的管理成效的大小对于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二、核心员工的概念“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20名员工拿走,我可以说微软就是无足轻重的公司”,比尔·盖茨对于公司核心员工作用的认识真正说出了核心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分析近些年异常火热的最佳雇主评选,无非是要找出那些最令员工满意、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都很高的企业。最佳雇主评选的本身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对象,其背后的挽留、吸引、激励核心员工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才是真正值得业界学习的典范。李海清(2009)认为核心员工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专业技能的核心员工。这类核心员工主要是拥有企业某一方面或领域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其工作效果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转。第二类,具有广泛外部关系的核心员工。这类核心员工拥有企业所需的广泛外向关系资源,是企业与外部组织交流的桥梁,如关键的销售人员和业务人员,企业需要通过他们获取所需的资源和产品的输出。第三类,具有管理技能的核心员工,这类员工主要是能够帮助企业抵御经营管理风险,节约管理成本,其工作绩效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刘维佳(2010)认为核心员工应为与特定企业的特定发展阶段相匹配,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活动中,绩效显著,对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员工集合。三、核心员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