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组交换技术习题

分组交换技术习题

分组交换技术习题
分组交换技术习题

分组交换技术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填空题

1.数据交换方式基本上分为三种: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CS)、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MS)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PS)

2.分组交换有两种方式:虚电路(Virtual Circuit:VC)方式和数据报(Datagram:DG)方

式。

3.快速分组交换在实现的技术上有两大类帧中继(Frame Relay)和信元中继(Cell Relay)

4.帧中继是以___分组交换______技术为基础的____高速分组交换_____技术。

5.虚电路服务是OSI__网络(第3)___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它确

保所有分组按发送___顺序___到达目的地端系统。

6.按照实际的数据传送技术,交换网络又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7.用电路交换技术完成的数据传输要经历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过程。

8.在计算机的通信子网中,其操作方式有两种,它们是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和无连接的数

据报。

9.在数据报服务方式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数据报选择路由,在虚电路服务方

式中,网络节点只在连接建立时选择路由。

简答题

1、简答分组交换的特点和不足

答:优点:

1、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而不是整个数据文件

2、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

3、动态分配信道,极大的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

4、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

5、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管理控制比较困难

2、请比较一下数据报与虚电路的异同?

答:见下表。

4、

答:

<1>传输报文被分成大小有一定限制的分组传输

<2>分组按目标地址在分组交换网中以点对点方式递交

<3>各交换节点对每一个到达的分组完整接受(存储)、经检查无错后选择下一站点地

址往下递交(转发)

<4>最终分组被递交到目的主机

5、(数据报)交换与电路交换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包交换与电路交换比在以下方面不同

<1>包交换不使用独占信道,而仅在需要时申请信道带宽,随后释放

<2>由于包交换一般采用共享信道,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大

<3>包交换传输对通信子网不透明,子网解析包地址等通信参数

<4>包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通信,对通信有差错及流量控制,而电路交换不实现类似

控制

<5>各包在交换时其传输路径是不定的,在电路交换中所有数据沿同一路径传输

<6>包交换不需连接建立呼叫

<7>包交换网有可能产生拥塞,电路交换则不会

<8>包交换以通信量计费,电路交换以通信时间计费

6、在通信系统中,主要有哪些交换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7、

1、电路交换需建立一条独占的信道,电路利用率不高。

2、报文交换报文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传送,由于报文大小不同,在交换节点中需

较大空间存储,报文需排队,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要求。

3、分组交换报文被分成若干有规定大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分组在交换节点中

缓冲存储时间短,分组交换不独占信道,信道利用率高,适宜于实时通信。8、简述电路交换过程

(1)电路建立阶段

如同打电话先要通过拨号在通话双方间建立起一条通路一样,该阶段是在数据传输之前,主叫用户发出呼叫请求,由交换装置沿途接通一条物理通路,即建立站到站的线路。例如,主机H1要与主机H4传输数据,那么首先要通过通信子网,在H1与H4之间建立一个连接。

(2)数据传输阶段

在H1与H4通过通信子网的物理电路连接建立以后,数据就可以在主机H1与H4之间进行实时、双向的交换。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所建立的电路必须保持连接状态。

(3)电路拆除阶段

数据传输结束后,要进行线路拆除即终止连接,以便释放电路。由某一方(H1或H4)发出“释放请求包”,另一方同意结束传输拆除线路时,发送“释放应答包”;然后逐点拆除到对方节点,结束此次通信。被拆除的线路空闲后,可被其它通信使用。

光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光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现代通信网中,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以其高速、带宽的明显特征而为世人瞩目。实现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全光通信网是宽带通信网未来发展目标。从系统角度来看,支撑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又基本上可分为光监控技术、光交换技术、光放大技术和光处理技术几大类。光交换技术作为全光网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支撑技术,它在全光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光交换的类型,光交换技术的优点,以及光交换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光交换类型趋势 随着通信网传输容量的增加,光纤通信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发展迅速的各种新业务对通信网的带宽和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的巨大频带资源和优异的传输性能,使它成为高速大容量传输地理想媒质。随着WDM技术地成熟,单根光纤的传输容量甚至可以达到Tb/s的速度。由此也对交换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压力和动力,光交换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全光通信的发展。 一、光交换与光交换技术 光交换(photonic switching)技术是一种光纤通信技术,它是在光域直接将输入光信号交换到不同的输出端。光交换技术是用光纤来进行网络数据、信号传输的网络交换传输技术。与电子数字程控交换相比,光交换无须在光纤传输线路和交换机之间设置光端机进行光/电(O/E)和电/光(E/O)交换,而且在交换过程中,还能充分发挥光信号的高速、宽带和无电磁感应的优点。光纤传输技术与光交换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从而使光交换技术成为通信网交换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光交换技术可以分成光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光路光交换可利用OADM、OXC等设备来实现,而分组光交换对光部件的性能要求更高,由于目前光逻辑器件的功能还较简单,不能完成控制部分复杂的逻辑处理功能,因此国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从传输技术来说,电话网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即电话通信的电路一旦接通后,电话用户就占用了一个信道,无论用户是否在讲话,只要用户不挂断,信道就一直被占用着。一般情况下,通话双方总是一方在讲话、另一方在听,听的一方没有讲话也占用着信道,而且讲话过程中也总会有停顿的时间。因此用电路交换方式时线路利用率很低,至少有50%以上的时间被浪费掉。而因特网的信息传送是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是把数字化的信息,按一定的长度“分组”、打“包”,每个“包”加上地址标识和控制信息,在网络中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送,即遇到电路有空就传送,并不占用固定的电路或信道,因此被称为是“无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一个信道上提供多条信息通路;此外在因特网上传送信息通常还采用数据压缩技术,被压缩的语音信息分组在到达目的地后再复原、合成为原来的语音信号送到接收端用户。因此,利用因特网传送语音信息要比电话网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提高许多倍,这也是电话费用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请简述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电路交换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用户到交换机之间的叫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交换机之间、许多用户共享的叫中继线,拥有大量的话路,正在通话的用户只占用其中的一个话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里,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

光分组交换节点技术

光分组交换节点技术 摘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和光分组交换节点的基本结构,接着详细讨论了全光分组交换节点设计和实现中的关键问题:交换结构的设计、光存储的实现以及分组拥塞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交换结构;光存储器;拥塞 ABSTRACT: The classification of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node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n some key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ll-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nodes, such as the design of switching architecture, implementation of optical storage and packet conges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Switching architecture; Optical storage; Congestion 时至今日,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光纤通信的潜能没有被全部开发出来,因为网络节点所使用

的电域分组交换形成了一个数据流的“瓶颈”,因此只有使用光分组交换来提供高的交换速度,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光纤带宽。 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有十几年的历史,世界上很多国家已作了这方面的研究:如欧洲的ATMOS(ATM Optical Switching)项目和KEOPS(Keys to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项目,美国的POND(Packet-switched Optical Networking Demonstration)项目和CORD项目,英国 WASPNET(Wavelength Switch Optical Packet Network)项目以及日本NTT光网络实验室项目等。 光分组交换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不仅可以减少网络的层次,而且可以简化网络管理软件,节省有关传输的开销;可以提供有效的业务聚合和更好的服务粒度,提高了光传输网的利用率;可以提供一个在服务层与光传输网之间独立的域,并且与两层很好地结合。随着近几年光子器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光分组交换的研究呈渐热之势。 1 全光分组交换网络分类 全光分组交换网络可以分成两大类:同步网和异步网。当多个光分组交换节点组成网络时,各节点每个输入端口上

网络计划复习题

网络计划复习题 1.某工程有九项工作组成,它们之间的网络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2.某工程有九项工作组成,它们的持续时间和网络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3. 料如图所示,试绘制双代号 网络图,并计算各项工作

的时间参数, 判定关键线路。 4.某工程由十项工作组成,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如下所述:A、B均为第一个开始的工作,G开始前,D、P必须结束,E、F结束后,C、D才能开始;F、Q开始前,A应该结束;C、D、P、Q结束后,H才能开始;E、P开始前,A、B必须结束; G、H均为最后一个结束的工作。上述工作持续时间如下表所示: 跨车间地面工程分为A、B、C三个施工段,其施工过程及持续时间如下表。 要求:(1)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2)指出关键线路和工期。

6. 已知工作明细表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按工作计算法用六时标注,假定计划工期与计算工期相等)并确定关键线路和总工期。 7.

8. 某项工程由七项工作组成,其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单代号网络图并计算各网 9. 某项目相关资料如下表: 若公司能在18周内完成项目,将会得到一笔10000元的奖金,但若项目托期到22周以上,就要付出5000元的罚款。若公司可以选择投标或不投标该项目,而且这个项目只

是一个收支平衡的一般项目,应该如何决策? 10. 某项目相关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项目到17周、24周完成的概率,并计算到多少周完成才能达到90%的完成概率? 11. 一个项目的最早期望结束时间是138天,它的要求完工时间是130天,若标准差σ=6天,求在要求完工时间之前完成项目的概率: 12.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资料:

网络计划技术习题(学生练习)

网络计划技术练习题 —、多选题: 1、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作图错误包括( ) A.多个起点节点 B.多个终点节点 C ?节点编号有误 D.存在循环回路E ?有多余虚工作 2、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错误为( )。

A, 多个起点节点 B .多个终点节点 C .存在循 环回路 D.节点编号重复 E .节点编号有误 3、(04年考题)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 中错误为()。 I—— --------- ——5 ------------------------- f -------------------- B -------- D A.节点编号有误 B ?有多个终点节点 C ?存在循环回 路 D.工作代号重复 E .有多个起点节点 4、(01年考题)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图中错误包括()。

A.有多个起点节点 B ?有多个终点节点 C ?存在循环 回路 D.工作代号重复 E ?节点编号有误 5. 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是指其( )。 A.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工作总时差之和 B .开始节 点的最早时间与工作持续时间之和 C. 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持续时间之差 D .完成节 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总时差之差 E.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工作自由时差之差 6. 某工程双 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已标出每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和最迟开始时间,该计划表明()。

A. 关键线路有2 条 B ?工作1 — 3与工作3—6的总时 差相等 C 工作4—7与工作5—7的自由时差相等 D. 工作2—6的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相等 E ?工作3— 6 的总时差与自由时差不等 A. 工作2-5为关键工作 C. 工作1-6的自由时差为0 7、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 图中已标出每个节点的 B ?工作5-7为关键工作 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该计划表明(

现代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0217542.html, 现代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赵振华肖智戈陈剑 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10期 摘要:分组交换技术是由数据通信发展而来的。分组交换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 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关键词:分组交换技术;发展;应用 1 分组交换技术发展史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报文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报文交换就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2 分组交换的特点 2.1线路利用率高 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在一条物理线路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使传输费用明显下降。 2.2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 分组网以x.25协议向用户提供标准接口,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在网络内存储转发,使不同 速率终端、不同协议的设备经网络提供的协议变换功能后实现互相通信

网络计划练习题-专项

14.工程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某项工作实际进度拖延的时间超过其自由时差,则该工作( )。 A.必定影响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 B.必定变为关键工作 C.必定导致其后工作的完成时间推迟 D.必定影响工程总工期 【答案】A 15.某网络计划中,工作A的紧后工作是B和C,工作B的最迟开始时间是14,最早开始时间是10;工作C的最迟完成时间是16,最早完成时间是14;工作A与工作B和工作C的间隔时间均为5天,工作A的总时差为()天。 A.3 B.7 C.8 D.10 【答案】B【5+2】 16.下列网络计划中的计算工期是() A.9 B.11 C.12 D.13 【答案】C 17.某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是第8天,最迟完成时间是13天,工作的持续时间是4天,与所有紧后工作的间隔时间最小值是2天,则该工作的自由时差为()天 A.2 B.3 C.4 ? D.5 【答案】A 17.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所示(时间单位:天),则该计划的关键线路是( )

A.1-2-3-4-5-6 B.1-2-3-4-6 C .1-3-4-6 D.1-3-5-6 【答案】C 18.下列网路计划中,工作E的最迟开始时间是( ) A .4 B.5 C .6 D.7 【答案】C 79.关于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可能没有关键线路 B.至少有一条关键线路 C.在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关键工作为总时差为零的工作 D .在网络计划执行工程中,关键线路不能转移 E.由关键节点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 参考答案:B C 21.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天),其关键线路有( )条。 ③ ① ② ④ ⑤ ⑦ ⑧ A B E C F H J 6 15 5 12 8 5 5 3 G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在其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被连入的主机和终端数目的不断增加,网络的覆盖面积在不断扩大,结果是通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当时的数据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通信资源主要来源于租用现有的电话、电报网的线路,在传输质量和速率等方面不能满足数据通信的要求;(2)传统电话网的线路交换和电报网的报文交换方式不能在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和传输迟延两方面获得很好的 折中;(3)没有统一的数据通信体制和网络体系结构,各家网络的发展各行其是,而且往往在同一地区搞重复建设,但又互不兼容,网络之间无法互通。因此,在 60 年代中期面向终端网络蓬勃发展的同时,一场新的通信体制的革命也在悄然进行,最终导致分组交换网的出现。 1964 年 8 月,欧洲 RAND 公司的 Paul Baran 等人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P. Baran et al: “On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eries of 11 reprots, Rand Coorp. Santa Monica, Ca..,Aug. 1964),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出了一个基于话音分片打包传输与交换的空军通信网络体制,目的在于提高话音通信网的安全和可靠性。这个网络的工作原理设想是:把送话人的话音信号分割成数字化的一些“小片”,各个小片封装成“包”在网内的不同通路上独立地传输到目的节点站,最后从包中卸下“小片”装配成原来的话音信号送给受话人。这样,在除目的地之外的其他节点站所能窃听到的只是个别小片片,不可能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语句。另外,由于每个话音小片可以有多条通路到达目的站,因而网络具有抗破坏和抗故障能力。可惜这一设想在当时未能引起有关当局的重视,也有当时技术上的原因。 1966 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 Davies 首次提出分组(packet,又译为“数据包”)的概念,与 Paul Baran 研究报告的设想一致。第一个利用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技术的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简称ARPA)。当时 ARPA决定致力于开发一个能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把分组交换技术应用于网络的数据通信。这就是于 1969 年建成的 ARPANET——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被后人称为“网络之父”,也是现今“因特网”的前身。

广域网应用的分组交换技术模板

分组交换技术 百科名片 分组交换技术也称包交换,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经过传输分组的方式传输信息的一种技术。它是经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技术特点 网络结构 网络现状 技术应用 现阶段作用 概述 发展历史 技术特点 网络结构网络现状 技术应用 现阶段作用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分组交换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她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从交换技术的发 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一转 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一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 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

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 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是继电路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之后一种新型交 换网络,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 换方式,它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存 储转发,因此,它比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而具有实时通信的能力。分组交换利用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一条数据链路复用成多个逻辑信道,最终构成一条主叫、被叫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送通路,称之为虚电路(V.C)实现数据的分 组传送。 分组交换网具有如下特点:(1)分组交换具有多逻辑信道的 能力,故中继线的电路利用率高;(2)可实现分组交换网上的不 同码型、速率和规程之间的终端互通;(3)由于分组交换具有差 错检测和纠正的能力,故电路传送的误码率极小;(4)分组交换的网络管理功能强。 分组交换的基本业务有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两种。交换虚电路如同电话电路一样,即两个数据终端要 通信时先用呼叫程序建立电路(即虚电路),然后发送数据,通信 结束后用拆线程序拆除虚电路。永久虚电路如同专线一样,在分组网内两个终端之间在申请合同期间提供永久逻辑连接,无

网络计划技术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之差,称为()。 a、总时差 b、自由时差 c、干涉时差 d、时间间隔 2.双代号网络图中用()表示出工作之间的联结关系。 a、虚工作 b、编号 c、箭头 d、节点 4.在单代号搭接网络间断型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计算,应考虑的基本搭接关系有() a、FTS b、FTF c、STS d、STF 5.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某节点j的最早时间为7d,以其为终节点的工作i-j的总时差为TF i-j=8d,自由时差FF i-j=3d,则该节点的最迟开始时间为()。 a、10 b、11 c 、12 d、13 6.如果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某条线路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则该条线路上所有工作( ) a、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最早完成时间 b、总时差为零 c、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最迟完成时间 d、持续时间相等 7.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箭线末端(箭头)对应的时标值为( )。 a、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b、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c、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d、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8.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叫做逻辑关系,它包括( )。 a、工艺关系 b、组织关系 c、技术关系 d、控制关系 9.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图如下图所示,正确的答案有()。

a、工作F最早结束时间为第7天 b、工作D总时差为1天 c、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2天 d、工作G最迟开始时间为第6天 10. 已知某单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关键线路为()。 a、1-2-4 -5-9 b、1-2-5-9 c、1-3-4 -5-9 d、1-3-4-7-9 11.某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K的时间参数如表中所示,正确的是()组。

网络计划图例题Word版

节点的相关计算 1.结点最早开始时间 ①当进入结点J的箭线只有一条时: ET(j)=ET(i)+t(i,j) ②当进入结点J的箭线有多条时: ET(j)=max{ET(i k)+t(i k,j)} 2.节点最迟结束时间 ①若节点i的后面只有一条箭线时: LT(i)=LT(j)-t(i,j) ②若节点i的后面有多条箭线时: LT(i)=min{LT(j k)-t(i,j k)} 3.节点时差: S(i)=LT(i)-ET(i )=最迟发生-最早发生 作业的相关计算 1.作业最早开始时间 ES(i,j)=ET(i)或 ES(i,j)=max{ES(h,i)+t(h,i)} 2.作业最早结束时间 EF(i,j)=ES (i,j)+t(i,j)

3.作业最迟结束时间 LF(i,j)=LT(j) 1.作业最迟开始时间 LS(i,j)=LF(I,j)- t(i,j)=LT(j)- t(i,j) 5.作业时差 1)作业总时差: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ST(i, j)=LS(i, j)-ES(i, j)=最迟开始-最早开始 =LF(i, j)-EF(i, j)=最迟结束-最早完成 =LT( j)-ET(i)- t(i, j) 1)作业单时差:不影响下一个作业的机动时间。 S(i, j)=ES(j, k)-EF(i, j) =ES(j, k)-ES(i, j)-t (i, j) =ET(j)-ET(i)-t (i, j) ?关键作业:总时差为零的作业称为关键作业。 ?关键路线:把所有关键作业连接起来,所得到的从始点到终点的路线。 ?路线时差=关键路线长度-该路线长度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双代号网络计划中(B A 起始节点 C 终止节点 )表示前面工作的结束和后面工作的开始。 中间节点 虚拟节点 n 条关键线路持续时间之和( 2. 网络图中游n 条关键线路,那么这 A 相同 B C 有一条最长的 3 .单代号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可( A 有一个虚拟 C 有多个 D 4?在时标网络计划中,“波折线”表示(C A 工作持续时间 C 前后工作时间间隔 5?时标网络计划与一般网络计划相比, A 能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 C 能计算时差 6. ( B )为零的工作肯定在关键线路上。 A 自由时差 B C 持续时间 D 7?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 A 自由时差最小 B C 持续时间最长 D 8?当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计划工期时, A 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 C 关键工作的持 续时间最长 9.网络计划工期优化的目的是为了缩短( A 计划工期 C 要求工期 D A )° B A )。 不相同 以 上都不对 有两个 编号最大 B D 其优点是( B 虚工作 总时差 D )° 能确定关键线路 能增加网络的直观性 总时差 以上三者均 D ) ° 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 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最迟开始时间 对关键工作的错误提法是( C )° 相邻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 关键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相等 )° 计算工期 合同工期 M 的完成节点为关键节点, 10.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 则该工作(B ) A 为关键工作 C 自由时差为零 、填空题 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三要素为: 在双代号网络图中,节点是表示 网络计划的优化有_工期优化、 在网络计划中工期一般有以下三种: 在双代号网络图中, 的逻辑关系。 、名词解释与简答 1.网络图 网络图是指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 1. 2. 3. 4. 5. 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 自由时差小于总时差 工作、节点 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 .费用优化_和一资源优化_三种。 _计算工期、要求工期 和计划工期_。 和线路° 虚工作既不消耗资源、也不消耗时间,只表示前后相邻工作间

分组交换技术简介及未来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简介及未来应用 通信工程 2011117145 王彦卓 一、分组交换技术的诞生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中遍布网络,如通信网络,英特网等,这也促使了交换技术的空前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 由于电路交换技术不利于实现不同类型的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报文交换技术下的信息传输时延又太长,不满足数据通信的实时性要求,分组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二、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 分组交换采用了报文交换的“存储-转发”方式,但是不像报文交换那样以报文单位交换,而是将报文截成许多比较短的,被规格化的“分组”进行交换和传输。可以说食堂一个窗口排一列很多人打饭类比为报文交换,那么分组交换就是把队伍分成两个或者几个人一组,可以自由选择窗口打饭,当然,任务是所有人都打好饭。由于分组长度短,又具有统一的格式,便于在交换机中进行存储和处理,“分组”进入交换机中只停留很短的时间,进行排队处理,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的发送给下一个交换机或用户终端。由此可见,分组穿过网络的时间很短,这样,分组交换技术就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对信息传输的实时性要求。待分组到达目的地后,交换机将分组头

去掉,将分割的数据段按顺序装好,还原成发端的文件交给收端用户。 三、分组交换技术的工作模式 分组交换可以分成两种工作模式:数据报和虚电路。 数据报方式类似报文传输方式,将每个分组作为报文来对待,每个数据分组中都包含终点的地址信息,分组交换机为每一个数据分组独立寻址,相当于一队人前往目的地,每个人都拿着到目的地的地图,但每个人的路线都不一样。 虚电路的方式就比较个性了。它是交换机之间建立的一种逻辑链接,主叫机与被叫机任何一方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这种连接和接收数据,但是虚电路是不独占线路和交换机资源的。 一条实际物理电路可以有很多虚电路。 四、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有: (1)向用户提供了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的同步方式,不同的通信控制协议的数据终端之间能够互相通信的灵活 的通信环境。 (2)网络负载轻的时候,信息传输时延小且变化范围小,能满足计算机交互业务的要求。 (3)通信线路利用率高,一条物理线路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实现了线路动态的统计复用。 (4)可靠性高,在分组交换网中,“分组”在网络中传送时的路

交换技术作业与答案

第1章交换概论 1.2 通信网中用户线上传输的是什么信号?中继(E1)线上是什么信号?数据传输速率?答: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2.048Mbps. 1.3 说明目前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及应用场合? 答: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 IP交换,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光交换, 软交换.。 电路交换: ①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②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 ③面向物理连接的工作方式④信息具有透明性⑤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⑥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多速率电路交换: 本质上还是电路交换,具有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不同的是: 电路交换方式只提供64kbps的单一速率,多速率电路交换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速率。即多速率电路交换,有一个固定的基本信道速率,如64kbps、2Mbps等,几个这样的基本信道捆绑起来构成一个速率更高的信道,实现多速率交换。这个更高的速率一定是基本信道速率的整数倍。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中,可视电话业务采用的就是多速率电路交换方式。 快速电路交换: 动态分配带宽和网络资源,用户不传输数据时,不建立传输通道和物理连接,当有信息传送时才快速建立通道。适应突发业务。 分组交换: 1.报文交换的特征是交换机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即信息是不透明传输。数据

通信——非话业务。 2分组交换: ①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②面向逻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③统计时分复用(按需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长短不同的时间片就是传送不同长度分组所需要的时间,每路通信按需分配时间片,当通信需要传送的分组多时,所占用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所占用时间片的个数就少,不传输信息时不分配带宽。由此可见,统计时分复用是按需分配带宽(动态分配带宽)的。④标志化信道:在统计时分复用中,靠分组头中的标志来区分不同的通信分组。具有相同标志的分组属于同一个通信,也就构成了一个子信道,识别这个子信道的标志也叫做信道标志,该子信道被称为标志化信道。而同步时分复用靠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通信的分组,被称为位置化信道。⑤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分组交换是专门为数据通信网设计的交换方式,为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在分组交换中设有CRC校验、重发等差错控制机制。⑥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分组交换对所传送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处理。⑦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在分组交换中,当数据流量较大时,分组排队等待处理,其流量控制基于呼叫延迟分组交换的技术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话音业务,而适合突发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帧交换: 帧交换方式简化了协议,其协议栈只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帧交换与分组交换、帧中继的技术特点

光突发交换技术

光突发交换技术 摘要光突发换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光交换技术,它交换的单元粒度介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之间,比电路交换灵活,带宽利用率高,又比光分组交换易于实现;全面介绍了这种交换技术,并对它与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性能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光突发交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结合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趋势,对光突发交换的前景进行了评价。 关键字光突发交换突发包关键技术 正文 1引言 光交换技术在全光通信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传输透明性(包括业务类型、传输速率以及传输格式等)和高度生存性的全光网络,是当前WDM 光网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系统角度来看,光交换技术与光监控技术、光放大技术和光处理技术等其它光网络技术一样,都是WDM 光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但是在这几种关键支撑技术当中,光交换技术是其核心技术,因为在WDM 光网络向全光网络的演进过程中,需要由光交换技术在光域完成网络的优化、路由、保护和自愈功能,以实现网络的高速率和协议透明性,提高网络的重构灵活性和生存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光交换技术决定了全光通信的发展。 提出的光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光波长路由交换或光路交换OCS (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光分组交换OPS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和光突发交换OBS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针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缺点,近年来,国外有人提出了新的光交换技术———光突发交换(OBS—Optical Burst Switching)。光突发交换中,使用的带宽粒度介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之间,比电路交换灵活,带宽利用率高,又比光分组交换更贴近实用。可以说,它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且克服了两者的部分缺点,是两者之间的平衡选择,因而逐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 2 OBS原理与特点 突发交换(BS)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20 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用来传递话音业务。OBS 与BS 的原理相同,但为了更好地利用业已成熟的电子技术和先进的光子技术,它使

网络计划练习题

网络计划练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1.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标注形式

【示例9】把下图双代号网络图绘制成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复习思考 关键工作的判断方法 双代号网络计划与单代号网络计划的区别 关键线路的判断方法 单位(土建)工程网络计划的编制步骤 时差有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双代号网络图中,工作时间参数有哪些在网络图中的表示方法关键线路的性质有哪些

选择题:CAADC CBCBA BAABC CDA 判断题∨∨∨××∨× 选择题 1.双代号网络图的三要素是指()。 A.节点、箭杆、工作作业时间 B.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关键线路 C.工作、节点、线路 D.工期、关键线路、非关键线路 2.利用工作的自由时差,其结果是()。 A.不会影响紧后工作,也不会影响工期 B.不会影响紧后工作,但会影响工期 C.会影响紧后工作,但不会影响工期 D.会影响紧后工作和工期 3.下列()说法是错误的。 A.总时差为零的工作是关键工作 B.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是关键线路 C.总时差为零,自由时差一定为零 D.自由时差是局部时差,总时差是线路性时差 4.下列()说法是错误的。 A.任何工程都有规定工期、计划工期和计算工期 B.计划工期可以小于规定工期 C.计划工期可以等于规定工期 D.计划工期有时可等于计算工期

5.(),会出现虚箭线。 A.当只有相同的紧后工作时 B.当只有不相同的紧后工作时 C.既有相同,又有不相同的紧后工作时 D.不受约束的任何情况 6.网络计划的缺点是()。 A.不能反映工作问题的逻辑 B.不能反映出关键工作 C.计算资源消耗量不便 D.不能实现电算化 7.某项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C、D,最迟完成时间:C=20天,D=15天,工作持续时间:C=7天,D=12天,则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 A. 13天 B. 3天 C. 8天 D. 15天 8.双代号网络图中的虚工作()。 A.即消耗时间,又消耗资源 B.只消耗时间,不消耗资源 C.即不消耗时间,又不消资源 D.不消髦时间,又消耗资源 9.下列有关虚工序的错误说法是()。 A.虚工序只表示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 B.混凝土养护可用虚工序表示 C.只有双代号网络图中才有虚工序 D.虚工作一般用虚箭线表示 10.网络计划中,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应为()。 A.所有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B.所有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小值 C.所有紧前工作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D.所有紧前工作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11.某项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C、D,最迟完成时间:C=30天,D=20天,工作持续时间:C=5天,D=15天,则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换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 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技术介绍 分组交换与其他交换的比较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报文交换 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异步传输模式(A TM)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详解

三种交换技术的简介 1.电路交换技术 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公众电话网(PSTN网)和移动网(包括GSM网和CDMA网)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双方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相关的信令协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 2.报文交换技术 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类似,也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但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作为传送单元,由于报文长度差异很大,长报文可能导致很大的时延,并且对每个节点来说缓冲区的分配也比较困难,为了满足各种长度报文的需要并且达到高效的目的,节点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缓冲区,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数据传送的失败。在实际应用中报文交换主要用于传输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通信业务,如公用电报网。报文交换比分组交换出现的要早一些,分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将报文分割成分组进行传输,在传输时延和传输效率上进行了平衡,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3.分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主要适用于传送话音相关的业务,这种网络交换方式对于数据业务而言,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数据通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率相差较大,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若按峰值比特率分配电路带宽则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按照平均比特率分配带宽,则会造成数据的大量丢失。其次是和语音业务比较起来,数据业务对时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需要进行无差错的传输,而语音信号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实时性一定要高。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无连接而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节点首先将前一节点送来的分组收下并保存在缓冲区中,然后根据分组头部中的地址信息选择适当的链路将其发送至下一个节点,这样在通信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网络的能力来动态

完整版双代号网络计划图习题

双代号网络计划图 一、选择题 1.双代号网络图中分为实工作和虚工作,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 A.混凝土养护工作是实工作,用实箭线表示 B.虚工作不需要消耗时间,但需要消耗资源 C.虚工作的不需要消耗资源,但需要消耗时间 D.虚工作的作用是保证一张网络图只有一个起始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2.已知下列双代号网络图,工作H的紧后工作有(C )。 A.工作G、C、D B.工作G、C C.工作G、B、C D.工作G、B、C、A、D 3.已知某工程项目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其关键线路为(A )。 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③→⑤→⑦ C.①→③→⑤→⑦ D.①→②→③→⑥→⑦ 4.某工作M有A、B、C三项紧前工作,ES=5,D=3,ES=4,D=5,ES=6,CBBAA D=1,则ES为( B )。MC A.8 B.9 C.7 D.6 5.某工作N有A、B、C三项紧后工作,LF=10,D=3,LS=12,LF=15,D=1,CCABA则LF为(A )。N D.10 C.14 B.0 A.7 6.某工作K的LF=20,D=3,ES=10,则TF为(D )。KKKK A.20 B.10 C.17 D.7 7.某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6天,持续时间为5天。该工作有三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4天、第27天、第28天,则M工作的自由时差为(A )。 A.3 B.6 C.7 D.5 8.有M、N两项连续工作,ES=4,ES=14,D=4,LF=30,则(A )。MNMM A.TF=22,FF=6 B.TF=26,FF=6 MMMM C.TF=22,FF=10 D.TF=26,FF=10 MMMM9.某工作P,已知LF=15、D=2,有M、N、K三项紧前工作,ES=5、

流水施工,网络计划典型例题

流水施工典型例题 一、流水施工总结 二、典型例题: (一)固定节拍流水施工 1.特点: 在组织的流水范围内,所有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都相等,并且都等于流水步距。即t1=t2=t3=K 根据上例图推导流水施工工期的公式。

T=(m+n-1)K+ΣZ-ΣC 2.练习: 已知某分部工程有3个施工过程,其流水节拍t1=t2=t3=2天,划分为3个施工段。 (1)若无工艺间歇,试计算流水施工工期并绘制流水施工横道图。 (2)若2、3之间工艺间歇2天,又如何? 解:首先判断属于什么流水:固定节拍。 取k=t=2天,n=3,m=3, (1)T=(m+n-1)K=(3+3-1)×2=10天 (2)T=(m+n-1)K+ΣG=(3+3-1)×2+2=12(天) 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 (二)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1.特点: 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相等,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但成倍数关系。 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组织步骤: (1)求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作为流水步距K (2)计算各施工过程所需工作班组数 bi=ti/K (3)计算工作班组总数 n’=Σbi (4)计算流水施工工期 T=(m+n’-1)K+ΣZ-ΣC 2.练习: 某分部工程有3个施工过程,其流水节拍分别为t1=1天,t2=3天,t3=2天,划分为6个施工段。试组织流水施工,计算流水施工工期并绘制流水施工横道图。

解:首先判断属于什么流水: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 t1=1天,t2=3天,t3=2天 (1)取K=1天 (2)计算各施工过程所需工作班组数 b1=t1/K=1/1=1(队),同样b2=3,b3=2 (3)计算工作班组总数 n’=Σbi=b1+b2+b3=6(队) (4)计算流水施工工期 T=(m+n’-1)K=(6+6-1)×1=11(天) (三)无节奏流水施工 1.特点 (1)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全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 (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4)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2.练习: 采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法计算流水步距。下面通过例题说明。 例题:某工程由3个施工过程组成,分为4个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其流水节拍见下表,试确定流水步距,计算流水施工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