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

浅谈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

现代医院供应室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宗旨,以预防与减少医院感染为核心。供应室的管理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一切以围绕临床出发,改进服务态度,采取个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充分考虑人员的特点,转变服务理念,提高人员素质,杜绝物资流失减少浪费,科学地运用人力物力,保证消毒灭菌质量,不仅是使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供应室;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70-02

1 合理的建筑布局和供应室功能区的划分是保证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前提

我院消毒供应室设在远离污染,又接近临床科室的位置,室内严格按四区划分清楚: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区,各区相对独立,有实际屏障相隔,人流物流分开,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采用正压送风的方法,使工作区的空气流动由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屋顶、墙面、地面采用防尘、易冲洗的材料,便于消毒处置,相邻两个区域间设有传递窗口,不仅有利于防止污染而且有利于减少劳动强度。

2 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参与护理部对消毒供应室的制度修订,根据我院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供应室的操作规程要求,不断完善和修订供应室的规章制

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16-01-27T11:32:40.4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李慧琳 [导读]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探讨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器械采取集中式管理,对临床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提供有效质量监控的意义及效果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四川成都 610073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器械采取集中式管理,对临床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提供有效质量监控的意义及效果。方法:将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再生器械回收至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处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操作程序。结果:实施一年多后工作质量与实施前比较,改变了以往临床科室处理再生器械的无序状况,提高了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结论:实施管理,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达到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的标准。 关键词:供应室;再生器械;集中管理 再生医疗器械是指使用后,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的器械[1]。消毒供应室(科)是医院供应无菌器材的单位,具有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接触面广、灭菌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2]。随着我院新大楼的落成,我院消毒供应室对临床各科室再生的医疗器械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由原来的分散式管理逐步向集中式管理的模式转变,现将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器械实施集中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前准备 1.1.1 布局与设备、物品实施集中式管理 流程合理是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前提。依据江苏省《消毒供应中心建设管理规范》,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扩大了工作面积,增加了必要的设备,配备了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机、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干热灭菌器、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等先进设备,严格划分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采用了中央空调和正压净化装置,做到洁污不交叉、物流不逆行,遵循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开展工作。 1.1.2管理制度 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1.1.3? 专科人员培训 采取多途径培训专职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每周四下午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江苏省《消毒供应室知识问答》等相关知识。定期请感染管理科人员、手术室及相关科室的护士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及专科知识讲解,以了解器械的用途,帮助认识一些专科器械,同时也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快速记忆器械包内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1.1.4 供应室与临床科室沟通配合 在实行集中式管理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与临床各科主任、护士长沟通,说明集中式管理的目的、意义、具体实施方法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临床科室的支持和配合。 1.2 实施方法 1.2.1再生器械来源及其存放要求 来源于内科、外科、妇科、产科、眼科、耳鼻喉科、门诊及急诊等科室的再生医疗器械,根据污染和危害程度存放在相应要求的密闭回收箱内。 1.2.2 器械回收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分2次(8∶30,15∶00)到临床各科室回收,将回收箱装入密闭回收车,再送往消毒供应室的污染区进行集中处理。 1.2.3 规范器械分类清洗程序 临床使用过的污染器械往往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较重,并且具有高危性,因此我们严格按照分类、浸泡、清洗、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漂洗、干燥6个步骤进行,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穿防水隔离衣、防水鞋,戴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口罩、帽子等,避免交叉感染。 1.2.4包装与灭菌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存放的重要手段,确保器械经灭菌后到打开前保持无菌状态。 1.2.4.1 即刻包装:清洗后器械进入包装室后要立即包装,时间不得超过2 h,以防再次污染。 1.2.4.2 包装规范:选配器械时再次检查器械的性能、清洗质量、组配数量、指示卡。打包时包装完整、松紧适宜、标记清楚,包内放指示卡,包外贴指示胶带,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打包者、核对者签名。器械包规格尺寸规范[3],用真空灭菌蒸汽灭菌器的体积小于30 cm×30 cm×25 cm,金属包重量≤7 kg。 1.2.4.3 规范包装材料:选用棉布双层包布,无破损,无杂质,清洁干燥。一用一洗,有利于蒸汽穿透。选用器械盒装,器械盒更能更好的保护器械,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延长无菌物品储藏的有效期。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消毒物品均用纸塑包装。 1.2.4.4 建立严格的灭菌包检查制度:在物品交接时认真检查包装质量,对包装内的物品经抽样检查,发现有质量问题不予灭菌,并追诉处理。 1.2.5 无菌物品的发送 无菌物品专管护士根据换物清单将无菌物品按科室需要发放,经双门单向传递窗传至无菌物品发放间,由发放组护士核对无误后放入密闭无菌车内送往临床科室,科室护士洗手清点无菌物品,无误后放入无菌柜中,并签字认可。 2? 结果 再生器械的集中式管理,改变了以往临床科室不统一处理的无序管理状况,加强了对再生器械的质量监控管理,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严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试题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试题 2 一、判断题 1、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2、清洗是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热力消毒或灭菌方法。 ( 4、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 精密器械应采用保护措施,由 CSSD 集中回收处理。( 5、使用者应在使用后及时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明显污物, 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 6、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应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7、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湿热消毒温度应≥90℃, 时间 ≥5min,或 A0值≥3000( 8、应使用医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9、压力蒸汽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 7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 5kg。( 10、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 应≥2.5cm。(

11、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 冷却时间>30min, 应检查有无湿包, 湿包不应储存与发放,分析原因并改进;( 12、干热灭菌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等物品的灭菌。( 13、低温灭菌适用于不耐热、耐湿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 14、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距离墙≥5cm,距天花板≥50cm。( 15、应遵循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封口机、灭菌器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与保养、日常清洁和检查。( 16、消毒供应的检查、包装设备应配有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敷料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清洁物品装载设备及带光源放大镜、压力气枪、绝缘检测仪等。( 17、医用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应影响灭菌介质的穿透性和器械的机械性能。( 18、普通棉布做为包装材料应为非漂白织物,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 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 19、压力蒸汽灭菌器供给水的质量指标电导率 (25℃应<15μS/cm ( 20、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灭菌程序的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检测;( 21、可定期采用定量检测的方法,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 22、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改变消毒参数或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 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23、化学消毒剂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 并记录, 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 24、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分析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管理。 1 清洁消毒处理 1.1 污染器械、物品回收:为防止污染器械物品在各项工序中交叉感染,采取集中管理模式,专人专车进行下收,实施有效封闭运送,运送车或密闭容器,有标识及内容记录,车和容器使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 1.2 器械、换药碗分类浸泡:按一般污染器械和特殊感染器械、普通器械和锐利器械进行分类,并把器械关节打开,各类穿刺针及针套松开,换药碗逐个分开,分别浸泡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消毒液中。 1.3 洗涤质量:认真执行各种物品的洗涤操作规程,要求回收穿刺针消毒浸泡后逐个用棉签卷擦针栓注射器冲洗。各类物品清洗后,放入一定比例(按物品污染程度而定),生物酶洗涤剂里浸泡2~5分钟,再次清洗过蒸馏水。金属器械烘干上不油保养,包布一用一清洗,统一封闭式送洗涤公司专锅洗涤、干燥、折叠备用。 1.4 检查包装:各类物品包装前,必须进行器械功能、陈旧程度等方面检查,要求物品齐全、配套、连接严密牢固,清洁光亮、无锈斑、变形或破损,胶管类不发粘、针头无钩、无锈、通畅,包装硬容器外观应完整、清洁、干燥,包布清洁无破损、大小适宜。每包放置化学指示卡,在封包前由他人按各类包外标牌的内容进行核对,方可包装。所有包装外都应贴有签名和有效期的化学指示标签。

2 消毒隔离与灭菌 2.1 布局要求:严格区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做到“四分开”既工作与生活区分开,回收污物与安放净物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未灭菌物品与灭菌物品分开。下收下送车严格区分,做到专车专用,各行其道,使用后清洁消毒,并按固定区域放置,各工作区台面每次操作完毕后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湿拖,每天三氧消毒机定时进行空气消毒2次并记录。 2.2 灭菌物品存放区管理:严格控制无菌物品存放区进出人员,在岗人员按要求着装。灭菌物品分类存放在专用柜内及架上,有侧孔金属其侧孔应呈关闭状态,布类或纸类包装物品注意潮湿,物品排放与发放按左进右出顺序进行,先消先用,有效期7天,不得有过期包。出区后未经使用的无菌物品严禁返回须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存放区每天三氧消毒机定时进行紫外线空气照射并记录。 2.3 消毒员管理:合理配置专职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对其进行岗位培训,不定期组织学习有关安全及专业知识学习如《消毒技术规范》、《脉动真空蒸汽灭菌操作规程》等,强化安全意识,认真执行管理制度。 2.4 消毒灭菌:每天由一名消毒员接受各临床科室送入的各类包并检查包的重量、体积是否符合要求。包的完整性、外标签及书写内容是否规范。在灭菌操作时严格掌握载装量,随时注意观察灭菌器运行情况,详细记录灭菌器的压力、温度、时间、锅号,检测化学指示卡变化以确定灭菌效果。 3 灭菌质量监测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分析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8T15:18:19.9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作者:刘建波 [导读] 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可避免医院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7例医护人员,①建立质控小组,②定期开展学习,③构建安全管理制度,④提升自我保护意识,⑤集中式管理。结果细节管理后医务人员的满意率97.94%比细节管理前的满意率84.54%要高(P <0.05)。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细节管理优于细节管理前,评分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可避免医院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为就诊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关键词:护理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非常特殊的部门,也是保证实施无菌操作重点科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优良与医院是否会发生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更对患者的医疗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常见的问题医务人员可以很多的规避,但是对于细节方面的问题,由于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忽视。所以,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护理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而细节管理更能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1]。因此,本文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观察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7至2017-7共97例医护人员,男性25例,女72例,年龄22-51岁,平均月龄(25.55±1.37)岁。学历:中专26例,大学48例,本科以上23例。对着97例医务人员发放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满意调查表,对当前护理管理工作是否满意。 1.2方法 ①建立质控小组,任命护士长为组长,规划学习内容、做好监督工作,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评估工作水平。在监督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无法处理与组员进行讨论,制定相对应的解决处理,确保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 ②定期开展学习,组长积极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制度和规定,例如消毒工作规范等等,若基础能力较差的护理人员,组长可进行一带一的教学方法,同时制定考核制度,对于成绩优异的护理人员实施奖励,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护理人员,根据其成绩分析掌握不牢固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教育,从而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此外,还需提高各科室之间的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利于开展工作。护理人员应对各科室仪器的应用方法等方面要足够了解,有助于日后的消毒工作,定期询问各个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以及供应的物品情况是否可以满足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将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工作中所出现问题,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善,提高工作质量,更能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服务水平[2]。 ③构建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中所出现问题实施综合分析,从而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降低医院感染等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规划好后,立刻落实,可有效提高医院消毒工作质量,但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情况发生,建议将清洗工作和消毒工作分开进行,对不同的物品消毒结束后,进行干燥处理,在对其实施灭菌,完善工作流程。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进行相对应完善,能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 ④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自我防护方法,从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加强学习机体受伤后,紧急处理方法,根据规章制度穿戴上岗服,掌握对锐器物品的分类和处理。 ⑤集中式管理,实行集中式管理可以让医院有个相对安全的物流通道。因为每个科室需求的品类不一,供应要求也各不相同。选择供应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可安排专业人员开展下收下送的工作,将物品分成小包装,并标注好名称、规格,便于医务人员对药品和仪器的应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更好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服务。 1.5观察指标 比较开展细节管理前、后,医务人员的满意调查表具体情况。同时观察护理质量情况,例如自我防护能力、安全意识以及服务态度水平。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细节管理前、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情况 细节管理后医务人员的满意率97.94%比细节管理前的满意率84.54%要高,结果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实施细节管理前、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情况(n,%)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层级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17名为研究对象,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采用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水平较实施前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层级管理模式;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场所,在医院中担负着对医疗器械和相关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管理的重要任务[1]。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将直接对医院的医疗水平造成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护理人员17名为研究对象,探究层级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 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各科室医疗器材、相关设施、物品的管理工作。选取我科护理人员17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名,女12名;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2.56±3.18)岁;文化程度:中专9名,大专2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6名,工人5名。共有床位1680个。 1.2方法 我院自2015年1月开始在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层级管理模式,首先设置管理目标,然后对本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层级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2.1设立层级岗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2009》和《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关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要求为标准,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学历、年龄、工作经验、自身优势、能力水平等因素设置层级岗位。我院层级岗位中包含初级员工、高级员工、管理人员、护士长四个级别,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制定员工的相应工作内容及职责。1.2.2层级岗位培训内容:设置不同

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

供应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 2、按规定要求认真进行灭菌质量监测压力及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根据不同类型的灭菌器及消毒物品分类达到该产品所需的蒸汽压力、灭菌温度、灭菌时间。 3、灭菌时物品摆放合理,所有的灭菌包应竖放,分层放置,包与包之间有空隙。灭菌物品装载量不超过柜容量的80%,预真空灭菌器装载量不超过柜容量的90%。 4、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灭菌前、维修后均应进行一次BD测试,检测空气排除效果,每个包必须按要求使用化学指示胶带和化学指示卡。 5、无菌物品包装外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责任代码、检查者代码。专室、专柜保管,在有效期内使用。 6、每月对无菌室、包装间、精洗间、回收粗洗间、办公室进行细菌培养。每月对室内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消毒监测。 7、紫外线灯管消毒效果检测:每半年由院感专职监控人员进行紫外线强度测定,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应≥70uw/cm2。 8、保持室内清洁,每日用消毒液拖地,擦拭桌面、台面一次,紫外线空气消毒2小时。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清扫。 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 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仪表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工艺监测: (1)、满足必要的灭菌参数:根据不同类型的灭菌器,达到该产品所需要的消毒剂量、蒸汽压力、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 (2)、正确的包装:包装材料透气性能好,可用脱脂棉布、专用包装纸及带通气孔的器具;灭菌包的体积不得大于30*30*25cm,预真空灭菌器的灭菌包体积不得大于30*30*50。 (3)、合理摆放,所有灭菌包应竖放,包与包之间留孔隙,灭菌物品的装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80%,预蒸空灭菌器不得超过90%。 (4)、灭菌设备无技术障碍:进排气系统通畅,仪表温度和时间显示正常,蒸汽饱和度好。 2、仪表监测: (1)、灭菌器所有仪表定期监测,每半年有设备科对压力灭菌器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进行效对鉴定,并记录。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性能鉴定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 (2)、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有院感专职监控人员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新紫外线灯光强度不得低于90 uw/cm2。 3、化学监测: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指示胶带、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压力蒸汽化学指示试纸、B—D实验指示图、消毒液浓度试纸等。使用灭菌包时,应先观察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领取无菌包时,应先查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15-09-09T09:37:23.9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陈渊慧 [导读]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供应室我们在工作中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陈渊慧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供应室 735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管理。方法规范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和发放,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安全,结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56-02 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医院临床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1】供应的部门。工作复杂,供应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消毒灭菌质量要求高,服务窗口多,环节多,设计面广。工作中任何微小的缺陷都将会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直接影响到医疗和护理质量。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一、完善工作制度,严格制度管理 1. 建立、健全各岗位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与临床和手术室联系沟通制度,每月走访临床科室,进行满意度度调查。 2. 严格制度管理,落实工作制度 ⑴首先制订各域工作制度、考核标准和相应奖惩措施。 ⑵各区域设立组长,每日检查工作质量;护士长不定期抽查,质控小组检查。 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有效沟通,制订改进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并进行效果评价。每月组织一次质量讨论会,讨论差错,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质量。 ⒊建立CSSD 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强化服务意识 ⑴ .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层次和专业进展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⑵ .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行业要求制订本专业的规范行为,提高思想认识,培养责任心、职业荣誉感。为临床提供主动、便捷的优质服务。 ⑶ .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医务人员按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工作。 二、质量管理 1. 环境质量管理 ⑴ . 消毒供应中心分生活区、污染区、检查包装灭菌去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有各区的设施、设备和用物,都应固定位置,合理放置。各工作间人员固定,不能相互串岗。三区间人流、空气、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不得逆流。根据各岗位责任的要求,每日对各自的岗位区域进行卫生清洁,每月进行彻底终末清洁消毒处理,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质量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中规定的III 类环境标准,空气菌落数≤ 4.0/5min/III 每月进行空气和环境表面细菌学检测,必须达标。 2. 人员的管理 ⑴ . 建立CSSD 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⑵ . 根据工作人员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每月进行2 次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知识,规范行为,提高认识,增强工责任心,确保工作质量。 ⑶ .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医院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 ⑷ . 每月组织一次质量讨论会,讨论差错,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质量。 3. 各环节质量管理 3.1. 下送、回收物品环节质量管理 ⑴ . 下收下送车辆,有明显标志,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⑵ . 建立物品回收清单,特殊器械特殊交接,严格按交接清单查数量、型号和规格,从源头上解决物品、器械的使用与管理问题,杜绝差错事故出现。 ⑶做好个人防护,采用封闭式进行器械的收集运送,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和交接。运输中应用清洁手接触公共设施。 ⑷ .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3.2 去污区环节质量管理 ⑴ . 操作前做好个人防护符合WS310.2-2009 附录A 要求,根据器械污染状况、材质和结构进行器械分类处理,污区工作人员应及时接收和清点物品,经双人核对。 ⑵ . 灭菌器械和消毒器械分别清点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⑶ . 回收工具和容器正确处理,清洁干燥备用。 ⑷ . 工作结束后及时对环境和物表进行清洁消毒。 3.3. 物品清洗质量的管理 规范清洗流程是质量的保证,清洗质量直接影响消毒和灭菌质量,使用后的器械进行彻底的的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⑴ . 清洗设备清洗质量监测每月对清洗设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卡监测清洗机清洗质量。 ⑵ . 清洗物品质量监测 ① . 清洗干燥的物品包装前用目测或带光源的放大镜对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进行检查,器械应光洁、无血渍、污水垢等残留物质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

组织管理制度 1、在护理部、护士长领导下,实行二级管理体制,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队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2、医院将消毒供应中心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机构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3、护士长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研究能力。 4、管理人员(分管院长、护理部、感控管理科、设备与后勤管理部门、护士长)明确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的工作职责及权限责任。 5、了解和掌握消毒灭菌理论知识与进展,学习有关消毒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法开展消毒灭菌管理工作。

6、了解工作流程基本项目和步骤,掌握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全面治疗检测等管理活动。 7、根据工作流程设污染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敷料制作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保管储存、下收下送、库房管理、质量检测等岗位。 8、各级人员均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持省证上岗。管理人员需经3个月的专业进修学习,管理人员和灭菌员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 9、隔离配备人员,以中青年为主。护理人员具有职业资格、相应学历、灭菌员中专以上学历。患有传染病、精神疾患人员不得从事消毒供应工作。 10.认真做好物资规划,有效使用资源,合理控制医疗材料成本。

工作管理制度 1、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严格实施人员防护措施,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开展物品的消毒灭菌供应工作。 2、管理人员对各级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素质和职业角度的管理,制定规划,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进修。 3、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即:忽然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灭菌物品储存、发放、严格实行程序管理。 4、熟悉消毒灭菌技术,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5、实行动态治疗监测管理。通过收集客观数据,提供灭菌记录档案,队出现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跟踪监控——实施质量持续改进。 6、根据各科室需要,提供高效及时的供应。与各科室交换物品时,书房认真核对,当面点清。科室用后污染器械必须进行初步冲洗方可回收处理。

供应室管理质量标准

供应室管理质量标准 一、清洗质量管理 1、工具专用,运送保持密闭; 2、工作人员熟悉仪器操作及各类器械物品的清洗流程; 3、清洗消毒器每日使用有记录;每年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监测清洗消毒器和清洗效果。 4、器械清洗质量合格(每日包装时目测检查记录):光洁、无血渍、污迹、水垢、锈迹,每月有抽查及记录资料。 二、消毒质量管理 1.湿热消毒:有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2、化学消毒:每日(次)使用前监测消毒剂浓度,并记录消毒时间、消毒时温度,浓度达标。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如呼吸机管等每季度监测,抽检3—5件有代表性物品,有记录。 三、包装质量管理 1、包装人员熟悉工作流程、包装材料分类及应用,熟悉各类物品、器械的检查、配备与包装方法,器械清洗质量检查有记录。 2、每包待灭菌物品,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手术包中心有化学指导卡;包外标识齐全: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签名、炉号、炉次及消毒员编号;包内物品齐全、清洁;体积、重量不超标;清洗后4小时内灭菌处理。 3、手术器械包有双人复核、签名。

4、医用热封机每日使用前有检测:参数准确及闭合完全。 四、布局管理 区域严格划分,不得逆行与穿梭。人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缓冲区有洗手,更衣设备。 五、灭菌管理 1、工作人员熟悉灭菌炉的各种参数:如压力、温度、时间、装载量等;根据物品性质和类别正确选用灭菌方法,记录资料齐全。 2、每日灭菌前有安全检查:压力表、记录打印装置、拉门密封圈、安全锁、柜内冷凝水排放通畅,柜内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要求。 3、消毒员熟悉相应的灭菌流程及应急预案。 4、正确执行物品装载、灭菌过程监测及御载。 5、灭菌效果监测: (1)、物理监测(工艺监剂):每锅记录齐全(含原始打印资料) (2)、化学监测:每日灭菌前行B-D测试 生物监测:常规每周进行。 (3)、灭菌植入物及植入手术器械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 (4)、紧急情况灭菌植物器械:生物监测中放入第5类化学指示物,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发放,结果有及时通报。 六、无菌物品存放管理 1、环境符合要求:温度≤24℃,相对温度<77% 存放架:离地≥20cm,离灭花板≥50cm,离墙≥5cm 2、无菌包标识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摆放,在有效期内存放(无过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第四稿)2006年7月15-17日会议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医源性传播,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重复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和供应。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附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必须经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四条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应当与其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工作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与《消毒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伤风、碳疽、朊毒体等)污染的器械应执行专门的操作规程和处理流程。 第六条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必须达到本规范

的要求。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一节人员要求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消毒供应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护士、消毒员和技术工人等工作人员。 从事消毒供应工作的各类人员必须经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建筑及设施要求 第八条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应根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符合以下要求: 1.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邻近临床科室,便于收、送;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通风、采光良好。 2.建筑设计应符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并应考虑适应未来功能、任务发展的需求。 3.建筑布局应分为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区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带)和物品通道。 第九条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的功能应达到如下要求: 1.平面设计有利于消毒供应中心实现“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去污区主要进行污染物品回收与分类、清洗、下收下送车辆、塑料箱冲洗消毒等工作;

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护士网https://www.doczj.com/doc/ef10121493.html, 详细出处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ef10121493.html,/huliguanli/2011-05-26/3580.html重要科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重点是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物品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制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建立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如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等。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各工作区域的工作制度和各岗位的职责任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供应室物品和供应质量的管理,这些标准和制度是供应室质量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并根据医院发展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制度,使其更有利于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保存及发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各种物品达到消毒无菌的要求。 2 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和工作流程 供应室布局要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各区应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藏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要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回收污染与发放净物分开,初洗与清洗分开,未灭菌与灭菌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3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供应物品质量 3.1 质量监控落实到人使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质量中,达到全面质量控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科学分工,责任明确。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让每个人掌握标准,在工作中贯彻好标准。 3.2 定期检查每天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消毒液浓度、包装、洗涤、消毒质量、物品存放质量,把好环节质量控制关,每月检查一次性物品入库证件、外包装、中包装、小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储存室存放是否按要求存放,检查结果做好记录。 3.3 做好各项灭菌监测工作(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有物理监测,详细记录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时间、操作者,每包内外放置3M 化学指示卡(带)。(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日常使用的灭菌器进行程序监测和化学指示卡(剂)监测,对灭菌后的物品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必须按规范进行,锅内物品按规定放置,并放各项监测指示卡(带)做到物理、化学、生物三项措施监测合格后方能发放到各科使用。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表

贵定县中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表 年月日实得分: 项目考核内容分值检查方法评分细则评分记录得分 组织管理(20分)1、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符合科室特点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 制度、措施。 2、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并知晓各自职责。有开展工作 的登记或记录。 3、本科室每月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不少于1次,有学习记录。 5 10 5 1.现场查看资料 2.现场考核两名医务人员。 各科室无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的不得分, 制度不完善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未建立健全 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不得分,无开展的工作记录不 得分,对各自职责掌握不完善扣0.5分;院感小组未 按要求建登记或记录本每少一个5分,未及时记录或 记录欠缺每本扣1分,扣完为止;提问两名医务人员, 不知晓相关知识不得分,回答不准确每一处扣1分。 环境管理(20分)1、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标志清楚。 2、保持环境整洁无尘,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拖把分区使用, 清洁消毒挂晾,并有明确标志。 3、相关区域室内空气定时消毒并记录。 4、使用中消毒剂监测:含氯消毒剂等有效浓度监测每日一次,记 录监测结果并保存。 5、手卫生措施齐备: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 品,手消毒剂。 6、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 3 3 4 2 4 4 1.现场查看环境布局和手卫 生设施 2.测试使用中消毒剂浓度 3.查看管理记录 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个区域一处不合格1 分,扣完为止;一处环境不整洁扣1分,拖把未分区 使用或标示不明确扣1分:相关区域室内空气未定时 消毒扣2分,记录不完善扣1分;使用中消毒剂有效 浓度不符合要求扣1分,监测记录未妥善保存扣1分; 手卫生设备不完善每项扣1分;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 菌效果监测记录不符合符合规定要求扣2分 标准预防(10分)1、工作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防护用品 (护目镜,防护面罩,口罩,手套,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护服)、 安全注射。 2、严格手卫生。 3、知晓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措施(空气、飞沫、接触)。 4、知晓职业暴露的防护,和暴露后的处置措施。 3 3 2 2 1.观察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措 施执行情况,查看职业暴露登 记本 2. 查看两名医务人员手卫生 3. 现场考核两名医生。 工作时未穿工作服及选用防护用品扣1分;每名医务 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扣1分;提问两名医务人员, 不知晓相关知识不得分,回答不准确每一处扣1分。 消毒隔离 10分1、物品回收、清洗消毒、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储存、发送全 过程科学有序。 2、各种物品车洁、污分开,有标记,专车专用,密闭运送,用后 按要求清洗消毒。 3、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 3 4 现场查看物品回收到发送未按照科学有序进行扣3分。各种车 辆有无标记扣2分。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未 按要求进行清洁处理,干燥存放扣3分。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管理重要性的研究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管理重要性的研究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后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护理管理工作开展后的护理状况作为对照组,将常规护理状况作为观察组,比较护理期间医院感染的例数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供护理质量,还能降低患者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重要性 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无菌手术器械,保证临床治疗的正常进行。因此,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对医院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后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14例,均为女性,年龄24~42岁,平均(31.41±1.94)岁。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护理质量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管理工作开展后的护理状况作为对照组,将常规护理状况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理时期临床资料、护理人员数量等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护理管理,具有护理方法有以下3种: 1.2.1 规范工作护理程序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在医院的日常运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护理时,必须严格规范护理程序,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作为消毒中线护理管理的重点。此外,应基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内容,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制度的可行性。由于不同的科室对护理要求存在差异,制定护理管理制度时,应根据科室要求制定,例如:人员管理制度、無菌室工作制度等。 1.2.2 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护理期间,医院管理人员应理解、爱护护理人员,站在他们的角度制定相关制度,实现人性化管理,提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可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进行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2]。 1.2.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是消毒供应中心行护理管理的主体,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①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现代化的护理知识,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部门职责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部门职责 一、护理部职责 1、负责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管理,并将其绩效纳入护理工作目标管理。 2、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指导、质量监测和评价。 3、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量,合理配置和调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 4、落实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将其继续教育纳入人员培训计划中,并为其学习交流创造条件。 5、参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改造、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6、协调后勤、设备相关部门,保障消毒供应中心物资的供应与正常动作。 7、发生医疗器械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与控制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 1、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和相关人员的岗位情况,开展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 2、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3、组织、协调消毒供应中心和相关部门对医疗器械所致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 4、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对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设备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三、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1、有专人负责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建立设备维护记录,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抢修措施。 2、负责对购置设备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配合厂家进行设备的安装,建立对厂家设备检修的质量审核制度。 3、就设备的使用,异常判断及日常维护方法,组织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制定设备使用手册及设备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指南。 4、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敷料等原材料的采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证购入材料的质量。 四、后勤管理部门职责 1、消毒供应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其建筑设计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应征求相关部门和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意见。 2、保证消毒供应中心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维护和检修。 3、提供消毒供应中心正常工作的物资条件,并做好维修和 补充。

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I:10.16659/https://www.doczj.com/doc/ef10121493.html,ki.1672-5654.2016.19.182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不同时间段的医护人员划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与观察组(2013年2月—2014年2月),回顾性分析消毒供应室内存在的管理问题,并于2013年2月开始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临床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包装满意度评分、回收满意度评分、服务满意度评分、发放满意度评分与安全识别能力评分、风险防范意识评分、服务意识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中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临床各科室的满意度,提升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 标签:细节管理模式;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 消毒供应室主要是医院内负责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发放医疗器械的科室,同时该科室还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管理[1]。因此,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与医院感染率具有直接关系。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管理模式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改善细节性错误。该文中将该院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职的110名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的110名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40名男性医护人员,70名女性医护人员;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为(38.74±1.03)岁;工龄为2~30年,平均工龄为(19.73±1.12)年;根据医护人员的职位可划分为50名医生,6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50名男性医护人员,60名女性医护人员;年龄为22~53岁,平均年龄为(39.01±1.24)岁;工龄为3~30年,平均工龄为(20.15±1.37)年;根据医护人员的职位可划分为48名医生,62名护理人员。将以上两组医护人员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在2013年2月开始针对之前的弊端实施细节管理。 1.3 观察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