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
- 格式:ppt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63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教案一、导入:词语的考查形式主要是词语使用正误辨析。
词语使用正误辨析,是测试正确使用词语能力的重要项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近几年来,考查形式多以单独命题为主,有时也与成语及熟语的使用结合起来考查。
二、大纲要求及学习目标:《考试说明》中要求:能“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D级。
学习目标: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与其他词语组合恰当,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重点是对标点词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2、难点是能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给现代文词语错漏能加以发现、改正。
三、自主学习(结合《预习案》熟悉词语的方法。
)四、合作探究3—15五、精讲点拨对词语而言,不求理论意义上的完整,只从语言的实际运用出发,重视对思维操作的指导和实际练习。
1、实词的辨析。
主要考查同音异形词、近义词、同义词、多义词的辨析。
2、虚词的辨析。
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
对关联词的考查主要是以一段文字选择恰当的关联词的形式出现,其立意是在考查考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情况,考的是分析能力。
有时也以判断几组关联词运用得是否恰当的形式出现,对介词的考查则主要是以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
结合下发的学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师点拨方法要正确解答词语类试题,必须做到:(一)去同存异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近义词,它们都有共同的语素,比如“承载”和“装载”这一组近义词,,它们的共同语素就是“载”。
对于这一类词,我们在辨析时,就可以采用“去同存异”法。
辨析时,先将共同的语素“载”去掉,这叫“去同”,然后对“异”字进行组词或简易解释。
“承"字可组词为“承受(担)”,“装”字可组词为‘‘装货物(东西)”,这样,这两个词的区别也就呼之欲出了。
“承载”有承受物体重量的意思;“装载”有用运输工具装东西的意思。
当然,给这类词进行组词的时候,所组之词要尽可能的将这两组近义词区分开来。
例: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词语运用技巧引言: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合理运用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精确、有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词语运用技巧,帮助读者在表达中更加准确、流畅。
一、使用具体、生动的词语1. 描述物体时,可以使用具体的名词来代替抽象的词语。
比如,不要用“车”来形容一辆跑车,而是使用“法拉利”或“猎豹”的具体名称。
2. 使用生动的动词来替代常见的词语,增加句子的形象感。
例如,用“跳跃”来表达“跳”,用“扑向”来表达“冲过去”。
3. 使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词语更具有感染力。
比如,用“火红的太阳”来形容炽烈的阳光,用“战争的利剑”来形容强大的军队。
二、运用词语的多样性1. 避免使用重复的词语,可以通过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丰富词汇。
例如,用“喜欢”可以替换成“爱好”、“钟爱”等。
2. 使用具有相似意义的词语来传达不同的情感色彩。
比如,用“说谎”来描述撒谎行为,而用“欺骗”来描述更加恶劣的行为。
三、运用语言的多样性1. 使用各种类型的句子结构,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使语言更加丰富有趣。
2. 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反问等,增加表达的效果。
例如,“天空中的星星是那么明亮,那么闪耀,仿佛是宇宙的最美之眼。
”四、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1. 确保词语的搭配正确,避免使用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词组。
例如,正确的搭配是“努力学习”,而不是“努力努力”。
2. 注意词义的准确性,避免使用词语的误用。
可以查询词典或使用在线语言资源来确定正确的词义和用法。
五、运用词语以增加修辞效果1. 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修辞效果。
比如,使用夸张手法来强调某种感觉或情绪。
2. 使用感官词语来增加读者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通过描写五感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结论:通过合理运用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精确、生动、有力。
使用具体的词语、丰富的词汇选择、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准确的词语搭配和用法都是有效的词语运用技巧。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的介绍,提高自己的词语运用能力,写出更准确、流畅、有趣的文章。
词语辨析学会正确使用词语词语辨析:学会正确使用词语随着语言的发展,词语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然而,由于某些词语在表意上非常相近,很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解。
在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中,正确使用词语将对沟通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词语辨析问题,并提供一些使用技巧和示例,以帮助读者在日常表达中准确、恰当地使用词语。
一、词语辨析示例1. 行为与举止行为和举止都可以用于描述人们的举动方式,但在语义上有所不同。
行为指的是一个人的行动或行为,强调人的主动性,可以涵盖更广泛的范围。
例如:正确使用:我们应该以周到的行为对待他人。
举止则强调人的行动表现,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特定的反应。
例如:正确使用:她的举止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懒散与懒惰懒散和懒惰都可以用来形容不爱努力、消极怠工的人,但在程度上有所区别。
懒散指的是工作或行动缺乏努力或精力的状态,强调工作过程中的慵懒和松懈。
例如:正确使用:他的工作态度懒散,常常拖延任务的完成。
懒惰则表示对于任何工作都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偏重于人们的天性和态度。
例如:正确使用:他因为懒惰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3. 心情与情绪心情和情绪都可以用来描述人们的内心状态,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心情指的是个人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时刻的一种感受,强调一种短暂的状态。
例如:正确使用:天气晴朗,她的心情愉悦。
情绪则强调人的情感和情绪反应,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持续的状态。
例如:正确使用:由于糟糕的工作环境,他一直处于低落的情绪中。
二、正确使用词语的技巧1. 查阅词典和语法书对于常见的词语辨析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词典和语法书来获得准确的定义和用法说明。
词典和语法书将提供更多的语境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2. 注重语境和含义在使用词语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所要表达的含义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了解词语的多义性和用法变化,可以帮助防止使用错误的词语。
3. 多读多写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可以增加对不同词语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学会正确运用词语的方法有哪些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正确运用词语是有效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人们对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词语,以下是几种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写作和交流中。
要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报刊杂志以及参加语言文字相关培训等方式进行。
此外,积累词汇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背单词、记忆短语以及查阅词典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二、注重语境的选择词语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进行选择,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运用词语时要善于根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汇,避免产生歧义或者误解。
比如在正式场合的写作中,应该更加注重词语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而在口语交流中则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口语化的词汇。
三、充分研究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词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它背后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研究词语的内涵是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词语的前提,可以通过查找词语的解释和使用例句来进行。
而了解词语的外延,则需要通过拓宽知识面、多角度思考和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只有对词语有着全面的认识,才能够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应对,避免片面或者错误的使用。
四、注意语言的变化和流行趋势语言是一门活的艺术,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因此,我们在运用词语时需要密切关注语言的变化和流行趋势,避免使用过时的词汇或者显得过时。
可以通过阅读时事新闻、关注社交媒体以及与年轻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并学习时下流行的词语和用法。
五、多练习和实践正确运用词语需要通过多方面的练习和实践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可以通过写作、口语交流、词语搭配练习和模拟场景对话等方式来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特别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多进行修改和润色,尝试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培养灵活选词和丰富表达的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含成语、熟语)-2023试题解析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
做事一定要坚决。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
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
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
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
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
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
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
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A. 干打雷不下雨B. 又吃鱼又嫌腥C. 前怕狼后怕虎D. 首尾不能兼顾[知识点]熟语(含成语),语句复位[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A. 指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词语搭配:正确的词语组合在语言表达中,正确的词语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恰当的词语组合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美观,避免了冗余和歧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词语搭配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词语组合,以帮助读者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一、名词搭配1. 错误搭配:强硬决定(正确搭配:坚决决定)解析:强硬表示过于强烈,不合适在“决定”上使用。
坚决则表示决意坚定,更符合语境。
例句:经过深思熟虑,我坚决决定参加这个项目。
2. 错误搭配:高涨嘈杂(正确搭配:高涨喧闹)解析:高涨指情绪或声音等上升,喧闹则表示声音嘈杂,更贴合意义。
例句:晚上的街道上,人群的呼喊声高涨喧闹。
3. 错误搭配:巨大机会(正确搭配:难得机会)解析:巨大表示规模庞大,不适合在“机会”上使用。
难得则表示罕见或不易得到,更贴切。
例句:这是一次难得机会,我们不能错过。
二、动词搭配1. 错误搭配:做一个结论(正确搭配:得出一个结论)解析:做一个结论不够准确,得出一个结论更符合逻辑。
例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2. 错误搭配:提出一个问题(正确搭配:提出一个观点)解析:提出一个问题不太准确,提出一个观点更恰当。
例句:在会议上,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3. 错误搭配:发挥一个作用(正确搭配:起到一个作用)解析:发挥一个作用有些模糊,起到一个作用更准确。
例句:这个项目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形容词搭配1. 错误搭配:完美无瑕(正确搭配:完美无缺)解析:完美无缺表示没有缺点,完美无瑕则不够准确。
例句:他的演出完美无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赞誉。
2. 错误搭配:迅捷速度(正确搭配:迅猛速度)解析:迅捷表示速度快,但不够强烈,迅猛则更符合强劲的速度。
例句:球员们以迅猛的速度穿梭在球场上。
3. 错误搭配:黯淡光线(正确搭配:昏暗光线)解析:黯淡表示不明亮但并不暗,昏暗则更适用于表示光线不足的情况。
例句:窗外的昏暗光线照亮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