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洄游:某些鱼类或海兽等水生动物在一生活动中,由于环境影响或生理习性,在一定的时期从原栖息地集群游到另一个水域中去生活,经过一段时间,或经过一定的发育阶段,又沿原路线游回到原栖息地生活,这种集群的定期、定向有规律性的移动,称为洄游。一般可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季节洄游。

£适应辐射:原始同一物种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成形态结构不同的种类的过程叫适应辐射。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除前端的二节和最末一节,其余各节形态基本相同,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称为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高等无脊椎动物,身体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并形成体躯,内脏器官集中于一定的体节内,这种分节现象特征称为异律分节。

£外套膜:为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摺向下伸展而成的片状构造称为外套膜,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构成,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真体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形成广阔的体腔,这种体腔在体壁和消化管壁上都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这种体腔无论在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上都比原体腔出现的迟,又称为次生体腔

£逆行变态:在幼年向成年发育时,经变态后失去一些重要器官,使躯体变得更简单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

£外骨骼:节肢动物的含几丁质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

£咽式呼吸:两栖类的呼吸运动主要是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

£双重呼吸:鸟类除具有肺外,并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主要的气囊有9个,它们一直伸展到内脏间、肌肉间和骨的空腔中。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

£多态现象:群体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员,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生物发生律:生物在个体发育系统总是在简单而迅速的重演,成生物发生律。

£拟态现象: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外形、色彩,甚至行为上模仿另一种生物或非生物体,而使自己得到好处的现象。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

£孤雌生殖(轮虫动物): 常见的雌体称为非需精雌体,具有双倍染色体(2n),不经受精就能繁殖后代。在外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刺激下,非需精雌体的卵母细胞发生突变,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需精雌体和雄体。它们均为单倍体(n)。交配受精后形成休眠卵,以抵抗不良的环境。当环境条件有利时,即孵化出非需精雌体,继续进行孤雌生殖。

£世代交替(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有两种体形,一为水螅型,一为水母型,无性和有性两种生殖方式常交互出现,形成世代交替。

£伸缩泡是原生动物的一种收缩和扩张可周期的交替的进行从而调节渗透压的液泡。£疣足:多毛纲的运动器官,是体壁的向外突起,中空,与体壁相通。

£皮肤肌肉囊 :由于中胚层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circular muscle)、

纵斜.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它增强了体壁的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鳞式:硬骨鱼的鳞片通常根据其数目、大小、排列形状来鉴定鱼种,记载鳞片数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个带分数式来表示,称为鳞式。

£间接发育:又称变态发育,胚胎发育中有明显变态的幼虫期,因为幼虫与成虫的形态不完全相同,幼虫需经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如蛾、蝶等;不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幼虫、成虫3个发育阶.

£脊索:消化道和神经管间的一条棒状脊索,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结缔组织鞘,韧而有弹性, 具支持功能。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以后或终生保留,或退化并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

£水管系统:无脊椎动物中的棘皮动物所特有的一个系统,由体腔的一部分形成,内含和体液相似的液体。当海水由水管系统:筛板的小孔流进,经石管,入围口的环管,再流入5条辐管,最后流入管足,使管足膨胀,便于行走。因此,水管系统又称“步管系统”。此外,也有呼吸和感觉功能。

£动物区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形成的动物整体,也就是有关地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现今生态条件西所生存的动物群。:

£弧胸型肩带:无尾两栖类肩带与胸骨的组合类型之一。主要特征是左右上乌喙骨形大呈弓形,在腹中线上不相连而彼此重叠,肩带可通过上乌喙骨在腹面左右交错活动,这种肩带称弧胸型肩带。例如蟾蜍。

£生物多样性就是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闭管式循环:闭管式循环系统: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此类形式的循环就叫闭管式循环系统。

£包囊:有些原生动物遇到干旱或寒冷环境时,身体外围能分泌一种蛋白质的膜,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以抵抗恶略环境。

£试述无脊椎动物各门的主要特征。

1、原生动物:

细胞微小,有单个细胞构成,分化出不同的细胞器,以完成胜利功能

气体交换靠细胞膜的等渗完成

运动器官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伸缩泡调节水分

有自养,异样和营腐生。

分鞭毛纲,肉足纲,变形纲和孢子纲

2、海绵动物:

辐射对称或不对称,两层细胞和中胶层构成。

有营固着生活,发育中有逆转现象。

没有细胞分化,有领细胞,细胞内消化。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没有神经系统

3、腔肠动物:

两侧对称和辐射对称,两层细胞。营固着生活

有营固着生活的水螅性和营漂流生活的水母型

细胞有分化,有简单的器官和组织,有消化腔,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同时进行网状神经系统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浮浪幼虫时期

生活史有多态现象

4、扁形动物:

体背扁平,出现中胚层,有皮肤肌肉囊,体壁和肠道之间有实质填充

梯形神经系统,有神经中枢,多种耳突和眼点等多种感觉器官。

排泄器官为原肾型,有口无肛。无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异体受精,

有3纲,涡虫纲自由生活,绦虫纲消化系统退化,吸虫纲完全退化

绦虫和吸虫多寄生,对人畜有害。

5、原腔动物

细线型,假体腔三胚层,体壁和肠道之间充满体液

筒状神经系统,有围咽神经。体表有发达的角质膜。

完整的消化系统,有口有肛。

异体受精,也是原肾型的,无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螺旋卵裂,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

多为寄生,对人畜生有害。

6.软体动物:

能在陆地生活,两侧对称或不对称,三胚层,真体腔,

原口动物,腮呼吸,后肾排泄,开管式循环,

身体由头胸足构成,有外套膜和外壳,

神经系统集中分为,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

有担轮幼虫,勾介幼虫,和面盘幼虫

7.环节动物:

两侧对称,同律分节。三胚层,真体腔。

闭管式循环,后肾型

运动器官刚毛或疣足。

索式神经,

分3纲,寡毛纲,多毛纲,蛭纲,其中蛭纲有血窦海洋中生活的环节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

8.节肢动物门:

异律分节,躯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附肢可形成足,口器、触角等,

混合血腔,开管循环,

呼吸系统有腮,器官,书肺和书腮。

排泄系统有壳腺,绿腺和基节腺。陆生的是马氏管

体壁有几丁质外壳可支撑和保护。

9.棘皮动物:

辐射对称,多5辐射。螺旋卵列。真体腔,肠腔发形成中胚层。后口

具内骨骼,次生体腔发达,有水管系统

有内外下三个神经系统,有围血系统,具内骨骼。

£试述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神经系统的演化。

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有纤维系统联系纤毛,有感觉传递作用;眼点(感光);

多孔动物无神经系统,借原生质来传递刺激,反应迟钝;

腔肠动物有散漫神经系统,如水螅的神经系统成网状;触手囊(内有平衡石),囊上有眼点:平衡、感觉作用;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为梯形;涡虫有耳突:嗅觉、触觉作用;

线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成筒形;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成链状;眼(多毛累)、感觉细胞

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共三对神经节和其间的神经索相连;

棘皮动物由下、内、外三个环系统组成,不形成集中的脑,并与上皮还没有分开,是一类特殊的现象。

£无脊椎动物中,原肾管与后肾管主要区别在哪里?

1.后肾管两端开口,肾口一端是漏斗状的收集结构,肾孔一端通往体外,原肾管是一端由焰细胞封闭的盲管。

2.后肾管是由上皮细胞围成的。而原肾管是胞内管。

3.后肾管开始从血液中接受代谢废物,使进入管内的体腔液代谢废物浓度大大升高,加之重吸收作用的出现,肾管中的液体与体腔液很不相同,就此可称为尿。原肾管是利用渗透作用集得液体,效率低。

£简述软体动物贝壳的来源及结构

贝壳的结构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一层为角质层,很薄,透明,有光泽,由壳基质构成,不受酸碱的侵蚀,可保护贝壳。

中间一层为壳层,又称棱柱层,占贝壳的大部分,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

最内一层为壳底(hypostracum),即珍珠质层(pearl layer),富光泽,由叶状霰石构成。外层和中层为外套膜边缘分泌形成,可随动物的生长逐渐加大,但不增厚;内层为整个套膜分泌而成,可随动物的生长而增加厚度。

£两侧对称,三胚层是在哪类动物最早出现的,有何进步意义?

两侧对称使之有上下左右,前后背腹只分,使之运动更加灵活,对某些部位更加保护,另外运动向前是身体总是前一端先接触新的环境,使神经感觉器官向前集中,是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简述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体排泄系统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1。细胞排泄: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没有排泄器官,多以体表进行排泄。

2. 原肾管: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以外胚层形成的原肾管进行排泄。

3. 后肾管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后肾管

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肾脏。软体动物有结构相当复杂的肾,其上半部分呈海绵状,富含血管;而后半部构成排泄管。肾口开口于围心腔,具纤毛,可收集体腔中的废物。此外还有围心腔腺(凯氏器)辅助排泄。

节肢动物排泄有颚腺、绿腺、肾管、马氏官。

排泄质交换,同时也可从肾口收集体腔内的代谢废物。

以蟹为代表的甲壳动物具有[触角绿腺],是位于头部的肾小囊,浸泡在血淋巴液中。它可以从血淋巴液中滤出代谢废物,经膀胱和排泄管后从触角基部小孔排出[7]。蛛形纲的基节腺、半索动物的肾脉球、须腕动物的体腔管均与后肾管同源[5]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后肾管开始从血液中接受排泄物,使进入管内的体腔液代谢废物浓度大

大升高,加之重吸收作用的出现,肾管中的液体与体腔液很不相同,就此可称为尿

4. 马氏管马氏管是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排泄器官。马氏管是由肠管上皮突出衍生形成的细小盲管,但来源不一定,如蛛形纲的马氏管起源内胚层,而昆虫纲由起源外胚层的后肠上皮形成[4]。马氏管盲端浸泡在动物体的血窦中,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渗入马氏管,经高度浓缩后随粪便经后肠、肛门排出。

棘皮动物是管足、皮鳃、肛门,无单独排泄器官。

棘皮动物海星纲的肠盲囊也有排泄作用

除以上所述的四大类排泄器官外,无脊椎动物还具有形式多样的辅助排泄机制,如涡虫纲无肠目的中央吞咽细胞团,环节动物的黄色细胞等仅为辅助作用。

£疟原虫是重要的人体寄生原虫,简述其生活史。

在按蚊体内:配子结合--动合子--卵囊---子孢子--人---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环状体---裂殖体---裂殖子---配子--

£下列动物哪些无体腔?哪些有体腔?有体腔的属于何种体腔?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涡虫;蛔虫;蚯蚓;虾)

涡虫为真正的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

节肢动物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

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

围心腔壁消失,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作血体腔。

£试述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系统演化。

1.环节动物的起源有2个学说:

1。认为起源于扁形动物涡虫纲。根据某些环节动物的成虫和担轮幼虫都具有管细胞的原肾管,与扁形动物的由焰细胞构成的原肾管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环节动物多毛类个体发生中卵裂为螺旋式,这与涡虫纲的多肠目相同;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与扁形动物涡虫纲的牟勒氏幼虫在形态上相似;涡虫纲三肠类某些涡虫的肠、神经、生殖腺等均显有原始分节现象。

2。认为起源于似担轮幼虫式的假想祖先担轮动物。是根据环节动物多毛类在个体发生中具有担轮幼虫,而且这种假想的担轮幼虫与轮虫动物门的一种球轮虫非常相似。

1.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系统发生中有共同的起源。软体动物的海产种类个体发生中为螺旋型卵裂,且具有担轮幼虫,排泄器官为后肾管,这些特点与环节动物尤其是多毛类相似。

2.软体动物各纲之间的亲缘关系:单板纲、无板纲和多板纲原始。这几类的次生体腔发达,近似梯形神经系统;有的如虫形无壳,许多器官(如鳃、肾、外壳等)有分节排列现象。这些原始性的存在,说明它们最接近软体动物的原始祖先,各自独立发展一支。头足纲为一古老的类群。起源早、化石多;由于头足类既有原始特征,又有高度进化特征,推测它们可能是很早分出的一支,沿着更为活跃的生活方式发展的一支独立的分支。其它3纲动物是由共同的祖先原始腹足类演化而来,原始腹足类与多板纲相似,沿着较不活泼的生活方式演化。

节肢动物是原口动物进化发展的顶点,形态学及胚胎学上的证据都认为它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动物的祖先。节肢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认为海栖的原有爪类是节肢动物的祖先,由此分别朝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一是:有爪纲多足纲昆虫纲,显示了动物由海栖朝陆栖的发展。

由节肢动物远祖演化的另一个方向是:三叶虫纲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

£简述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体腔的演化。

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鱼类如何调节和维持体液的渗透压的平衡?

淡水鱼借多肾小球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将尿中盐重新吸收回血液。

海鱼除了从食物获取水,吞海水再由鳃上的排盐器排盐。海洋鱼肾小体数量比淡水鱼类少得多甚至完全消失,以此节缩泌尿量和水分消耗的目的。

软骨鱼类血液中因含2%左右的尿素而浓度高于海水,保持体内水和盐分动态平衡,

£鱼类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

鱼鳞分3种,即骨鳞、盾鳞和硬鳞,分别被覆于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及硬鳞鱼类的体表。

鱼鳍分2种,即奇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和偶鳍(胸鳍和腹鳍)。

鱼尾分3种,即正尾和歪尾,原尾。

£两栖类的皮肤是如何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a 裸露轻微角质化,防水分蒸发,

b 表皮衍生多细胞腺体和色素细胞。分泌粘液皮肤保持湿润,对保护皮肤并使皮肤参与呼吸重要意义。

c 色素细胞决定动物的体色,使体色随环境改变,保护和参与生理调节

£何谓羊膜动物,包括哪些类型动物?羊膜卵的出现有何进化意义?

是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2 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2)体内受精,受精伤害可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

3)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

总结的动物学分析

动物学:基础学科,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一、绪论 1、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该系统反映纵向的三个主要的生物进化的阶段(原核、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横的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个方向:植物、真菌和动物。 2、六界系统:非细胞总界(病毒界)、原核总界(细菌界和蓝藻界)、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3、动物学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4、分类等级:界:Kingdon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5、双名法:这一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 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种名 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 6、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双名法 7、亚种:是指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群体,但仍属于种的范围,不同亚种之间可以繁殖。三名法 8、品种: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分类单元称为品种。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1、四大组织:上皮(被覆、腺、感觉)、结缔(疏松、致密、脂肪、软骨、骨)、肌肉、神经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系统: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三、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 1、主要特征: 1)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聚集而成 2)缺乏组织和器官 3)原生动物的功能分化是靠细胞器完成 4)包囊形成很普遍 5)除包囊外,均生活在含水或潮湿的环境中。 2、分四个纲: 鞭毛纲(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间日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 3、利什曼原虫:黑热病,生活史(有鞭毛时在白蛉子寄住体内,无鞭毛时在脊椎动物体内) 4、痢疾内变形虫:生活过程分为三型(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 5、间日疟原虫:打摆子或者发疟子,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按蚊体内 6、眼虫的主要特征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 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

分支学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 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 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 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动物生物学考试复习指导资料

复习题-1 1.细胞的化学组成? 所有的细胞都是由水、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盐类和各种微量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1)没有细胞核、核膜、核仁,仅见核区,核区内为分散的DNA分子,不形成染色体;(2)仅有分散的核糖体,没有内质网、质体等细胞器;(3)增殖以无丝分裂为主,以几何级数增殖,RNA转录与蛋白质翻译几乎同步进行,这是原核与真核生物的最主要的差别。 真核细胞结构复杂,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丝、微管等细胞器,细胞核有明显的核仁、核膜。 3.细胞周期(cell cycle):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过程。 4.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可分为三种类型:无丝分裂(amitosis),有丝分裂(mitosis),减数分裂(meiosis)。 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6.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s):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是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分化而形成特定的连接,称为细胞连接。 7.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有桥粒,紧密连接和间隙连接三种方式。 8.根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将动物的组织分为4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8.组织(tissue):多细胞动物中的体细胞开始有了分化,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形成一定的结构,担负一定的功能,称为组织(tissue) 复习题-2 1.完全卵裂(total cleavage):在分裂时,受精卵分裂为完全分离的单个细胞。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2.不完全卵裂(partial cleavage) :受精卵分裂不彻底,即子细胞不完全分离。卵裂在不含卵黄的部分进行,见于多黄卵。包括盘裂和表裂。3.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经历几个阶段? 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一般经历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几个阶段。 4.动物中胚层的形成及意义? 中胚层的形成和体腔的出现有两种方式: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如原口动物;体腔囊法;肠体腔法,如后口动物。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7313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BasicalbiologyexperimentA2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壹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壹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壹个既和理论课有壹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

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壹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和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制 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和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3、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的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4、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4类组织玻片标本。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双筒光学显微镜,无菌牙签,解剖器材,玻片,注射器,染色缸,蛙,蝗虫 7%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1M碘液或0.1%亚甲基蓝,1%硝酸银,甲醇,姬母萨染液。 实验二原生动物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原生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一、名词解释 物种:互相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生物发生律: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的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的营养物输送到全身。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的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和电刺激。 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一个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伸缩泡:原生动物体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后口动物:有的动物胚胎发育的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真正的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体的口。 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的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和心室的分化。 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的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 肾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 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如海鞘的变态。 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和指(趾)骨,其中后两者的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 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他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被消化和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双重调节:鸟类的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的屈度,还能改变晶体的屈度。 胸廓:由胸椎、胸骨和肋骨围成,除保护脏为,增强了肺呼吸的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的发达相适应。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的,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 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节。 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的支架。 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的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的卵壳。 后肾管:具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的排泄器官称为肾管或后肾管。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1绪论 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 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 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

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 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 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 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 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

动物生物学 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的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 ?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的现象; ?具特殊的水沟系统;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通常具有钙质、硅质或角质的骨骼; ?没有消化腔,只行细胞内消化; ?没有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是局部独立的,由星芒状细胞传导)。 ?仍保留了领鞭毛细胞。 海绵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身体由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没有神经系统。 ?特殊性

?两层细胞 ?体表具小孔 ?孔细胞 ?发达的骨针或海绵丝 ?水沟系★ ?胚胎逆转现象★ ?受精方式、反转现象 ?原始性 ?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两层细胞 ?领细胞 ?无明确的组织分化 ?被动滤食 ?细胞内消化(无消化腔) ?无神经系统 ?全部水生固着(海产为主) 皮层:扁平细胞——调节表面积,保护身体 孔细胞与进水小孔——进水 中胶层:变形细胞——消化、贮存、运送营养、 形成生殖细胞、骨针。胃层:领细胞——其鞭毛摆动形成水流, 吞噬食物,初步消化

海绵动物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胚胎逆转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明显地动物极小胚泡内陷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完全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胚胎逆转。 水沟系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的小节 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身体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形式;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只有一个开口消化循环腔,行胞外消化与胞内消化;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海洋中的种类一般有浮浪幼虫期。 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2、两胚层 3、消化循环腔(但有口无肛门) 原始皮肌细胞 特殊刺细胞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

《动物生物学》习题库 …………………………………………………………………………… 第一章绪论 一、试题: 1.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2.填空。 动物生物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描述性动物现阶段、实验动物学阶段、分子动物现阶段、现代动物现阶段。 3.选择。 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C ) 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B实验动物学阶段 C细胞生物学阶段 D现代生物学阶段 4.何谓动物生物学?其性质和任务是什么?(问答)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性质: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之一。 任务: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动物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如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及资源保护等。 5.动物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有何新趋势?(论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及其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宏观和微观生物学的相互交叉,使生命科学产生了许多分支新学科,如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分子系统地理学等。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物种保护和生物灾害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章动物生物学基本原理 1.名词解释。 1).真体腔: 即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2).假体腔: 又称原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成体的体腔,位于线虫等动无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 3).组织: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般而言个体发育来源相同、形态相似、机能相关的细胞群和有关的细胞间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执行一定功能的组织。 4).器官: 是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5).系统: 是由机能上密切联系的若干个器官共同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6).顶体反应: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动物生物学得总结 一、名词解释 物种:互相繁殖得自然群体,与其她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得生态位。 生物发生律:动物得个体发育就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得重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得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得营养物输送到全身。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得中空得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得多毛类。 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得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与电刺激。 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得文字所组成。前一个就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就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得结构,其作用就是调节机体水分与渗透压平衡。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得表皮与中胚层形成得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得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得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得组织与器官,囊内得真体腔与囊外得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后口动物:有得动物胚胎发育得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得开口,发育为真正得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得胚孔成为后来成体得口。 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得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与心室得分化。 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与鼻腔得以分隔。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得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 肾单位:由肾小管与肾小体组成。 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得变态,如海鞘得变态。 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与指(趾)骨,其中后两者得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 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得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得有机物质。 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糖类。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她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内被消化与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双重调节:鸟类得眼球得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得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得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得屈度,还能改变晶体得屈度。 胸廓:由胸椎、胸骨与肋骨围成,除保护内脏为,增强了肺呼吸得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得发达相适应。 外套膜:就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得,对其生理活动与生活有重要作用。 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得体节愈合形成不同得体节。 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她部分得体节基本相同。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得现象。 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与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得支架。 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得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得卵壳。 后肾管:具有真体腔得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得排泄器官称为肾

动物生物学复习卷A【含答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专业必修课《动物生物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老师: 专业学号:姓名:考试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2分,共12分) 1.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称为排泄。(—) 2.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3.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 4.首次出现完整的消化管的动物是环节动物。(—) 5.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 6.原生动物身体的运动方式为鞭毛或纤毛的摆动。(+)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8分) 1、伸缩泡 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2、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3、疣足 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4、外套膜 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5、双名法 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

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6、孢子生殖 进入终未宿主的孢子虫发育至卵囊后,核和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先形成多个孢子母细胞,每个孢子母细胞形成许多孢子,一个孢子又可形成许多子孢子,最后可形成成千上万个子孢子。这就是孢子虫所特有的孢子生殖方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 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 D.尾蚴 2.水管系统为(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 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 A多孔动物 B腔肠动物 C轮虫动物 D线虫动物 4.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C )。 A 浮浪幼虫 B 牟勒氏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钩介幼虫 5.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 的( C )。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 6.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C )。 A 钉螺 B 沼螺 C 按蚊 D 伊蚊 7、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C )。 A 身体末端 B 身体腹面 C 内鳃瓣的鳃上腔 D 口附近

动物学实验教案(课堂讲解)

《普通动物学》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课的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实验室规则 (一)学生应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二)实验用的一切工具,在使用前应核对清楚,实验后清洗干净,查点清楚,原样放回。 (三)观察及绘图务求精细准确,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四)每次的实验报告应在教师指定时间内完成。 (五)实验结束,于离开实验室前,应清理好自己的实验桌,要轮流打扫实验室,保持整洁。 (六)爱护实验室的一切物品,避免损坏或浪费。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教师报告。 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 (一)每次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把必需的实验用品带到实验室。 (二)实验开始时应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三)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和工具。 (四)严格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工作。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每个学生在实验工作中要做到尽量不依赖别人。 (五)在生物学实验中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但绘图并不是实验的唯一目的,它只是观察的记录。观察若不精确,绘图也不可能精确。一般绘图的时间应占实验时间的一小半左右。大部分时间应当用于实验观察和解剖。 四、绘图注意事项 (一)绘制科学的图应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地观察标本。 (二)只在纸的一面绘图,铅笔应经常保持尖锐,纸面力求整洁。 (三)绘图的大小应适宜,图的各部分结构必须按要求表示清楚。一般较大的图每页绘一个,同一类的小图可以在一张纸上绘数个,但应在纸上适当安排,预留注解的空地。 (四)绘图时先把标本放在一个适宜的位置,能方便展现出图中要求表示的各部分。先测量或估量一下标本的大小、长短,按照应放大或缩小的倍数用铅笔先轻轻描在纸上。 (五)先用软铅笔(HB)把整体轮廓及主要部分轻轻画出,如标本是两侧对称,则应先画一条线垂直经过图的正中,这样就很容易把两部分画得相称。 (六)根据草图添绘各部分的详细结构,最后用硬铅笔(2H或3H)以清晰的笔画绘出全图,点线不要重复描绘。 (七)绘图纸上所有的字都必须用硬铅笔以楷书写出。图上的注字应横写,并且最好在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报考动物学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XX大学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生理的一般原理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细胞电信号传递的功能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四章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与味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与血液循环 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生理

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 第九章排泄系统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角度认识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机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医学和应用动物学领域的一般生产实践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 20%

动物生物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共 25 分) 1.动物的组织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和。2.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和生殖。 3.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从受精卵开始,经过、 、、、阶段。 4.是海绵动物适应水中固着所特有的结构,其基本类型为三 种:、和 . 5.海蜇属于门纲. 6.猪带绦虫属于门纲,它的消化系统, 通过直接吸收食物,其成虫寄生在体内,幼虫寄生在 体内。 7.动物具有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称为,扁形动物为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为神经系统。 8.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体分、、和,体一般具贝壳,出现了器官,循环系统多为,排泄器官为,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幼虫。 9.蛛形纲的主要特征是:体分和或和完全愈合成一体,无触角,部有6对附肢,其中步足,呼吸器官为 和。 10.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和三部分,各部分的主要生理功能分别是、、。 二、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哪类原生动物对研究多细胞动物起源问题有重要意义?【】 A、纤毛虫 B、团藻虫 C、孢子虫 D、鞭毛虫 2.草履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A 纵二分裂 B 横二分裂 C 裂体生殖 D 出芽生殖 3、水螅的生殖腺来源于【】 A 外胚层 B 内胚层 C 中胶层 D 中胚层 4、俗称“米猪肉”所寄生的猪带绦虫的幼虫是【】 A 毛蚴 B 胞蚴 C 雷蚴 D 囊尾蚴 5、沙蚕的神经系统属于【】 A 网状神经 B 梯状神经 C 链状神经 D 背神经管 6、吸血蚂蟥一次可吸很多血液供数月消化是因为它具有发达的【】 A 胃 B 肠 C 咽 D 嗉囊 7、珍珠是蚌体的哪一部分形成的?【】 A 外套腔 B 鳃上腔 C 外套膜与蚌壳间 D 围心腔

教案1(第5讲 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

厦门大学 生命科学导论 课程教案 第5讲 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 主讲:陈小麟教授 教学目的 掌握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动物社会及其维持机制, 掌握繁殖行为的社会生物学理论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 了解社会生物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社会生物学基本理论,学会用社会生物学基本理论综合分析某些社会行为。 授课对象 理、工非生物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分别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设 主要授课内容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动物社会及其维持机制 繁殖对策 掌握人类社会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重点和难点 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相似性及本质区别 教学方式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PPT)+VCD片段播放。 播放影片片段内容:动物的性选择。 请同学在看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动物的求偶方式(通讯)包括哪几种? 通讯有何生物学意义? 行为能否作为动物物种的鉴别特征? 为什么鸭科鸟类的雄性个体羽色鲜艳,而雌性个体的羽色却较暗淡? 教学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1.绪论

z动物行为学(biology of animal behavior)定义:对动物行为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门科学。 z发展历史:1973年,廷伯根(Tinbergen,N.)、劳伦兹(Lorenz,K.Z.)和符瑞西(Frish,K.V.)三位行为学研究学者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行 为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z现状:动物行为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的一个活跃的分支学科,正在为解决一些生物学的疑难问题作出积极的贡献。 2.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 z动物行为(anima1 behavior) [VCD片段] z信号刺激(signal stimulus) z行为的引发机制(releasing mechanism,RM) z固定动作模式(fixed-action pattern) 3.定型行为(stereotypic behavior) 定义:具有固定动作模式的行为。 特点: 4.学习行为(learning behavior)及主要类型  定义:是动物由经验得来、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  特点: 5.动物社会及其维持机制 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ur) 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 社会群体(society) 社会动物(social animal)的特征 通讯(commucation) 通讯的作用:1. 报警;2. 告知食物位置;3. 求偶和交配信号;4. 亲子联系等。 优势等级(dominance hierarchy) 利它行为(altruism) 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一个基因如果有利于其亲属的存活或繁殖,那么,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该基因在基因库中的频率就会得到保留或增加。 领域行为(territoriality):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性,是指有关领域地的保卫行为。 领域(territory):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有选择地占领一定的空间范围,排斥其它同种个体的进入。被占领的这一空间称为领域。 领域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6.动物的繁殖对策

实习报告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习要求学会并掌握潮间带动物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特征,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对其进行初步分类(即高级分类阶元门、纲的分类)。掌握动物分类学知识,对常见动物标本作进一步分类,并能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掌握动物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浸泡法,剥制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实验技巧。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二、实习时间、地点 校内、外实习,采集标本的地方是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鉴定标本在兴海楼3楼。此教学实习在2011年6月20日—24日,另外时间要求与大潮涨潮时相符,才能顺利完成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实习时间为一周。 三实习内容 1、海洋环境的介绍:主要讲解潮间带的环境情况,动物的分布特点,湛江沿海潮间带主要经济类群,其养殖现状。了解潮汐活动的一般规律。 2、实习方法介绍和固定药品的配制方法。 3、潮间带不同动物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观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要求学生最少采集7—8个门的动物种类。 4、标本的具体处理技巧和分类。 四、实习工具药品 水桶大塑料瓶花铲锄头铁钩 烧杯玻璃缸量筒镊子 甲醛 五、参考书目 1、《动物学野外实习教程》 2、《广东的海贝1-5》

3、《贝壳图鉴》 4、《中国经济动物海产软体动物》 六、动物分类 1、 名称:海笔 详细分类: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海鳃目 形态:基部没有珊瑚虫体,中间柄部可竖起支撑整个躯体,柄部末端形如水梨,可钻入底层,躯体由一节节叶面状的珊瑚虫体所组成,宛如鸟类羽毛状一般,整个躯体由钙质的针骨所构成,因此可以持续膨胀或萎缩,最长可达30-40公分。生长环境:喜欢独自生长在沙质或土质的底层。 实际采集地点情况:泥滩上 2、 名称:海葵 详细分类: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海葵目 形态:广布于海洋中,一般为单体,无骨骼,富肉质,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口盘中央为口,周围有触手,少的仅十几个,多的达千个以上,如珊瑚礁上的大海葵。触手一般都按6和6的倍数排成多环,彼此互生;内环先生较大,外环后生较小。触手上布满刺细胞,用做御敌和捕食。大多数海葵的基盘用于固着,有时也能作缓慢移动。少数无基盘,埋栖于泥沙质海底,有的海葵能以触手在水中游泳。 生长环境:埋栖于泥沙质海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