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什么怎么考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断这两条

直线平行或垂直.

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

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

点式及一般式等),了解斜截式与一

次函数的关系.

1.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考查,很少单独命题,

但作为解析几何的基础,复习时要加深理解.

2.对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考查,多与其他知识结合

考查,如2012年浙江T3等.

3.直线方程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且具有以下特点:

(1)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形式多与其他知识结合,以

选择题为主.

(2)主要是涉及直线方程和斜率.

[归纳·知识整合]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一个前提:直线l与x轴相交;

一个基准:取x轴作为基准;

两个方向:x轴正方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

②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③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0,π).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若直线的倾斜角θ不是90°,则斜率k =tan_α

.

②计算公式:若由A (x 1,y 1),B (x 2,y 2)确定的直线不垂直于x 轴,则k =y 2-y 1x 2-x 1.

[探究] 1.直线的倾角θ越大,斜率k 就越大,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这种说法不正确.由k =tan θ????θ≠π2知,当 θ∈????0,π

2时,θ越大,斜率越大且为正;当θ∈????

π2,π时,θ越大,斜率也越大且为负.但综合起来说是错误的.

2.两条直线的斜率与它们平行、垂直的关系

[探究] 2.两条直线l 1,l 2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当一条直线与x 轴平行,另一条与y 轴平行时,两直线垂直,但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 条件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斜率k 与点(x 0,y 0) y -y 0= k (x -x 0) 不含直线x =x 0 斜截式

斜率k 与截距b

y =kx +b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两点式

两点

(x 1,y 1), (x 2,y 2)

y -y 1

y 2-y 1

=x -x 1x 2-x 1 不含直线x =x 1(x 1=x 2)和直线y =y 1(y 1=y 2) 截距式

截距a 与b

x a +y b

=1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Ax +By +C =0(A 2+B 2≠0)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探究] 3.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是否一定可用两点式方程表示? 提示:当x 1=x 2,或y 1=y 2时,由两点式方程知分母此时为零,所以不能用两点式方程表示.

[自测·牛刀小试]

1.(教材习题改编)若直线x =2的倾斜角为α,则α( ) A .等于0

B .等于π

4

C .等于π

2

D .不存在

解析:选C 因为直线x =2垂直于x 轴,故其倾斜角为π

2

.

2.(教材习题改编)过点M (-2,m ),N (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 A .1 B .4 C .1或3

D .1或4

解析:选A 由题意知,4-m

m +2=1,解得m =1.

3.过两点(0,3),(2,1)的直线方程为( ) A .x -y -3=0 B .x +y -3=0 C .x +y +3=0

D .x -y +3=0

解析:选B 直线斜率为3-1

0-2=-1,

其方程为y =-x +3,即x +y -3=0.

4.直线l 的倾斜角为30°,若直线l 1∥l ,则直线l 1的斜率k 1=________;若直线l 2⊥l ,则直线l 2的斜率k 2=__________.

解析:∵l 1∥l 2,∴k l 1=tan 30°=33

. ∵l 2⊥l ,∴k l 2=-1

k l =- 3.

答案:

3

3

- 3 5.已知A (3,5),B (4,7),C (-1,x )三点共线,则x 等于________. 解析:因为k AB =

7-54-3=2,k AC =x -5-1-3

=-x -5

4.

A ,

B ,

C 三点共线,所以k AB =k AC ,即-x -5

4

=2, 解得x =-3. 答案:-3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例1] (1)直线x sin α+y +2=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 B.????0,π4∪????3π

4,π C.???

?0,π4 D.????0,π4∪???

2,π (2)已知两点A (m ,n ),B (n ,m )(m ≠n ),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________;

(3)直线l 过点P (1,0),且与以A (2,1),B (0,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自主解答]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有tan θ=-sin α,其中sin α∈[-1,1].又θ∈[0,π),所以0≤θ ≤π4或3π

4

≤ θ<π.

(2)设直线AB 的倾斜角为θ,斜率为k ,则 k =tan θ=m -n

n -m =-1.

又θ∈[0,π), 所以θ=3π

4.

(3)如右图,∵k AP =1-0

2-1

=1, k BP =

3-0

0-1

=-3, ∴k ∈(-∞,- 3 ]∪[1,+∞).

[答案] (1)B (2)3π

4

(3)(-∞,- 3 ]∪[1,+∞)

若将P (1,0)改为P (-1,0),其他条件不变,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P (-1,0),A (2,1),B (0,3), ∴k P A =

1-02-(-1)=1

3,k PB =3-00-(-1)

= 3.

借助图形可知,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33??????

,.

—————

——————————————

斜率的求法

(1)定义法:若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或α的某种三角函数值,一般根据k =tan α求斜率; (2)公式法:若已知直线上两点A (x 1,y 1),B (x 2,y 2),一般根据斜率公式k =y 2-y 1x 2-x 1(x 1≠x 2

)

求斜率.

1.直线l :x sin 30°+y cos 150°+1=0的斜率是( ) A.3

3

B. 3 C .- 3

D .-

33

解析:选A 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 则k =-sin 30°cos 150°=3

3

.

2.若直线l 与直线y =1,x =7分别交于点P ,Q ,且线段PQ 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 的斜率为( )

A.13 B .-13

C .-32

D.23

解析:选B 设P (x,1),Q (7,y ),则x +7=2,1+y =-2, 解得x =-5,y =-3,从而k l =1-(-3)-5-7=-1

3.

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断及应用

[例2] 若直线ax +2y -6=0与x +(a -1)y +a 2-1=0平行,则a =________. [自主解答] 因为两直线平行, 所以有a (a -1)=2,

即a 2-a -2=0,解得a =2或a =-1. [答案] 2或-1 —————

——————————————

用一般式确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

直线方程 l 1:A 1x +B 1y +C 1=0(A 21+B 21≠0) l 2:A 2x +B 2y +C 2=0(A 22+B 2

2≠0)

l 1与l 2垂直 的充要条件 A 1A 2+B 1B 2=0 l 1与l 2平行 的充分条件 A 1A 2=B 1B 2≠C 1

C 2(A 2B 2C 2

≠0) l 1与l 2相交 的充分条件

A 1A 2≠

B 1

B 2(A 2B 2

≠0)

l 1与l 2重合 的充分条件

A 1A 2=

B 1B 2=

C 1

C 2(A 2B 2C 2

≠0)

3.已知l 1的倾斜角为45°,l 2经过点P (-2,-1),Q (3,m ),若l 1⊥l 2,则实数m =________. 解析:k 1=tan 45°=1,k 2=

m +1

3+2

, ∵l 1⊥l 2,∴k 2=m +1

3+2=-1,解得m =-6.

答案:-6

4.已知过点A (-2,m ),B (m,4)的直线与直线2x +y -1=0平行,则m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k AB =4-m

m +2

=-2, 解得m =-8. 答案:-8

直 线 方 程

[例3] (1)在等腰三角形AOB 中,AO =AB ,点O (0,0),A (1,3),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

A .y -1=3(x -3)

B .y -1=-3(x -3)

C .y -3=3(x -1)

D .y -3=-3(x -1)

(2)直线l 经过点P (3,2)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AB 的面积为12,则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解答] (1)因为AO =AB ,所以直线AB 的斜率与直线AO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所以k AB =-k OA =-3,所以直线AB 的点斜式方程为:y -3=-3(x -1).

(2)法一: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b =1(a >0,b >0).

则有3a +2b =1,且1

2ab =12.

解得a =6,b =4.

所以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6+y

4=1,

即2x +3y -12=0.

法二: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2=k (x -3)(k <0), 令x =0,得y =2-3k >0;

令y =0,得x =3-2

k

>0.

所以S △OAB =12(2-3k )????3-2k =12,解得k =-23,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2=-2

3(x -3),即2x +3y -12=0.

[答案] (1)D (2)2x +3y -12=0 —————

——————————————

求直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形式的直线方程,直接求出方程中系数,写出直线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系数,最后代入求出直线方程.

5.△ABC 的三个顶点为A (-3,0),B (2,1),C (-2,3),求: (1)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2)BC 边上中线AD 所在直线的方程; (3)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的方程.

解:(1)因为直线BC 经过B (2,1)和C (-2,3)两点,由两点式得BC 的方程为y -13-1=x -2

-2-2,

即x +2y -4=0.

(2)设BC 中点D 的坐标(x ,y ),则 x =2-22=0,y =1+32

=2.

BC 边的中线AD 过点A (-3,0),D (0,2)两点,由截距式得AD 所在直线方程为x -3+y 2=

1,即2x -3y +6=0.

(3)BC 的斜率k 1=-1

2,则BC 的垂直平分线DE 的斜率k 2=2,由点斜式得直线DE 的

方程为y -2=2(x -0),即2x -y +2=0.

1个关系——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

(1)任何的直线都存在倾斜角,但并不是任意的直线都存在斜率. (2)直线的倾斜角α和斜率k 之间的对应关系:

α 0° 0°<α<90° 90° 90°<α<180°

k

k >0

不存在

k <0

3个注意点

(1)明确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

点斜式斜截式方程适用于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方程不能表示垂直于x 、y 轴的直线;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在应用时要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形式,在无特殊要求下一般化为一般式.

(2)截距不是距离,距离是非负值,而截距可正可负,可为零,在与截距有关的问题中,要注意讨论截距是否为零.

(3)求直线方程时,若不能断定直线是否具有斜率时,应注意分类讨论,即应对斜率存在与否加以讨论.

易误警示——有关直线方程中“极端”情况的易误点

[典例] (2013·常州模拟)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当截距不为0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x a +y

a

=1,即x +y -a =0. ∵点P (-2,3)在直线l 上,∴-2+3-a =0, ∴a =1,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 当截距为0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kx ,则有 3=-2k ,即k =-3

2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3

2x ,即3x +2y =0.

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3x +2y =0. [答案] x +y -1=0或3x +2y =0 [易误辨析]

1.因忽略截距为“0”的情况,导致求解时漏掉直线方程3x +2y =0而致错,所以可以借助几何法先判断,再求解,避免漏解.

2.在选用直线方程时,常易忽视的情况还有: (1)选用点斜式与斜截式时忽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选用两点式方程时忽视与x 轴垂直的情况及与y 轴垂直的情况. [变式训练]

已知直线l 过(2,1),(m,3)两点,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当m =2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

当m ≠2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13-1=x -2

m -2,

即2x -(m -2)y +m -6=0.

因为m =2时,方程2x -(m -2)y +m -6=0, 即为x =2,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2x -(m -2)y +m -6=0. 答案:2x -(m -2)y +m -6=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13·秦皇岛模拟)直线x +3y +1=0的倾斜角是( ) A.π

6 B.π3 C.2π3

D.5π6

解析:选D 由直线的方程得直线的斜率为k =-33,设倾斜角为α,则tan α=-33

,所以α=5π

6

.

2.已知点A (1,-2),B (m,2),且线段AB 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x +2y -2=0,则实数m 的值是( )

A .-2

B .-7

C .3

D .1

解析:选C 由已知k AB =2,即4

m -1

=2,解得m =3.

3.若直线经过点(1,1),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则这样的直线共有( ) A .4条 B .3条 C .2条

D .1条

解析:选B 作图易得在第一、二、四象限各能围成一个.

4.(2013·银川模拟)已知直线l 1:x +ay +6=0和l 2:(a -2)x +3y +2a =0,则l 1∥l 2的充要条件是a 等于( )

A .3

B .1

C .-1

D .3或-1

解析:选C 由题意知,l 1∥l 2?1a -2=a 3≠62a ,

即a =-1.

5.直线2x -my +1-3m =0,当m 变化时,所有直线都过定点( ) A.????-1

2,3 B.????

12,3 C.???

?1

2,-3 D.???

?-1

2,-3 解析:选D 原方程可化为(2x +1)-m (y +3)=0,令?????

2x +1=0,y +3=0,

解得x =-1

2,y =-

3,故所有直线都过定点???

?-1

2,-3. 6.设a ,b ,c 分别是△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x sin A +ay +c =0与直线bx -y sin B +sin C =0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垂直

D .相交但不垂直

解析:选C 由已知得a ≠0,sin B ≠0,所以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 1=-sin A

a ,k 2=

b sin B ,由正弦定理得k 1·k 2=-sin A a ·b sin B

=-1,所以两条直线垂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7.若直线l 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而α∈????π6,π4∪????

2π3,π,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当α∈????π6,π4时,k =tan α∈????3

3,1; 当α∈????

2π3,π时,k =tan α∈[-3,0). 综上k ∈[-3,0)∪???

?

33,1.

答案:[-3,0)∪??

?

?

33,1

8.已知直线x -ky +1=0与直线y =kx -1平行,则k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若两直线平行,则k =1

k ,解得k =±1.

答案:±1

9.(2013·皖南八校联考)已知直线a 2x +y +2=0与直线bx -(a 2+1)y -1=0互相垂直,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两直线互相垂直,∴a 2b -(a 2+1)=0且a ≠0, ∴a 2b =a 2+1, ∴ab =a 2+1a =a +1a

∴|ab |=????a +1a =|a |+1

|a |≥2(当且仅当a =±1时取等号). 答案: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0.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2m +6=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m 的值: (1)直线l 的斜率为1; (2)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

解:(1)因为直线l 的斜率存在,所以m ≠0,于是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y =-1

m x +2m -6m .

由题意得-1

m

=1,解得m =-1.

(2)法一:令y =0,得x =2m -6.由题意得2m -6=-3,解得m =3

2

.

法二: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x =-my +2m -6.由题意得2m -6=-3,解得m =3

2.

11.已知两点A (-1,2),B (m,3). (1)求直线AB 的方程; (2)已知实数m ∈?

??

?-

33-1,3-1,求直线AB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解:(1)当m =-1时,直线AB 的方程为x =-1, 当m ≠-1时,直线AB 的方程为y -2=1

m +1(x +1).

(2)①当m =-1时,α=π

2.

②当m ≠-1时,m +1∈?

??

?

33,0∪(]0,3, 即k =1m +1∈(-∞,- 3 ]∪????3

3,+∞,

所以α∈????π6,π2∪????π2,2π3.

综合①②知,直线AB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π6,2π3. 12.如图,射线OA ,OB 分别与x 轴正半轴成45°和30°角,过点P (1,0)作直线AB 分别交OA ,OB 于A ,B 两点,当AB 的中点C 恰好落在直线y =1

2

x 上时,求直线AB 的方程.

解:由题意可得k OA =tan 45°=1, k OB =tan(180°-30°)=-

3

3

所以直线l OA :y =x ,l OB :y =-33

x . 设A (m ,m ),B (-3n ,n ), 所以AB 的中点C ?

??

?

?m -3n 2,m +n 2,

由点C 在y =1

2x 上,且A ,P ,B 三点共线得

?????

m +n 2=12·m -3n 2,m -0m -1=n -0-3n -1,

解得m =3,所以A (3, 3). 又P (1,0),所以k AB =k AP =

3

3-1

=3+32.

所以l AB :y =3+3

2

(x -1),

即直线AB 的方程为(3+3)x -2y -3-3=0.

1.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3y =2x +1垂直,则l 的方程是( ) A .3x +2y -1=0 B .3x +2y +7=0 C .2x -3y +5=0

D .2x -3y +8=0

解析:选A 法一:设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3x +2y +C =0,则3×(-1)+2×2+C =0,得C =-1,即l 的方程为3x +2y -1=0.

法二:由题意知,l 的斜率是k =-32,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2=-3

2(x +1),即3x +2y

-1=0.

2.直线l 经过点A (1,2),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

5

B .k >1或k <1

2

C .k >1

5

或k <1

D .k >1

2

或k <-1

解析:选D 设直线的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2=k (x -1),令y =0,得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

k

则-3<1-2k <3,解得k >1

2

或k <-1.

3.已知A (3,0),B (0,4),动点P (x ,y )在线段AB 上移动,则xy 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 解析:∵线段AB 的方程为x 3+y

4

=1(0≤x ≤3),

∴y =4-43x ,代入xy 得xy =-43x 2+4x =-43·

????x -322

+3,∴由二次函数性质知,当x =3

2

时,xy 的最大值等于3. 答案:3

4.已知直线l 过点P (3,2),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如右图所示,求△ABO 的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 的方程.

解:法一:设A (a,0),B (0,b )(a >0,b >0),则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b =

1,

∵l 过点P (3,2),∴3a +2b =1,b =2a

a -3.

从而S △ABO =12a ·b =12a ·2a a -3=a 2

a -3.

故有S △ABO =(a -3)2+6(a -3)+9

a -3

=(a -3)+9

a -3+6

≥2

(a -3)·9

a -3

+6=12,

当且仅当a -3=9

a -3,

即a =6时,(S △ABO )min =12, 此时b =2×6

6-3

=4.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6+y

4=1,

即2x +3y -12=0.

法二:设直线方程为x a +y

b =1(a >0,b >0),

代入P (3,2),得3a +2

b

=1≥2

6ab

, 得ab ≥24,从而S △AOB =1

2

ab ≥12,

当且仅当3a =2b 时,等号成立,此时k =-b a =-2

3,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12=0.

法三:依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2=k (x -3)(k <0), 则有A ????3-2

k ,0,B (0,2-3k ), 则S △AOB =1

2(2-3k )????3-2k =1

2????12+(-9k )+4(-k ) ≥12?

??

???12+2 (-9k )·4(-k ) =1

2(12+12)=12,

当且仅当-9k =

4-k

,即k =-2

3时,等号成立.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12=0.

法四:如右图所示,过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分别为M ,N . 设θ=∠P AM =∠BPN ,

则S △AOB =S △PBN +S 四边形NPMO +S △PMA =12×3×3×tan θ+6+12×2×2×1

tan θ =6+92tan θ+2tan θ

≥6+2

92tan θ·2

tan θ

=12, 当且仅当92tan θ=2

tan θ

即tan θ=23时,S △AOB =12,此时直线l 的斜率为-2

3

,其方程为2x +3y -12=0.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15392522 ∈--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10 ∴x t =-2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 ;②互换x 、y;③注明定义域) () () 如:求函数的反函数f x x x x x ()=+≥---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1 高中数学总复习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 I. 基础知识要点 1. 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2.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 ??=-=+1323 y x y x 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材料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重难点 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两本书。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 2、圆锥曲线: 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理科:选修2—1、2—2、2—3 选修2--1:1、逻辑用语 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 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3、统计: 高考的知识板块 集合与简单逻辑:5分或不考 函数:高考60分:①、指数函数②对数函数③二次函数④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知识点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知识点 【篇一】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 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26.你知道存在的条件吗?(你理解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的概念吗?你知道无穷数列的前项和与所有项的和的不同吗?什么样的无穷等比数列的所有项的和必定存在? 27.数列单调性问题能否等同于对应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数列是特殊函数,但其定义域中的值不是连续的。) 28.应用数学归纳法一要注意步骤齐全,二要注意从到过程中,先假设时成立,再结合一些数学方法用来证明时也成立。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最新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五篇精选

最新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五篇精选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数学知识点,希望大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数学知识点1 1、三类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2、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3、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4、对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不看后悔!清华名师揭秘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 培养兴趣是关键。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自然有动力去钻研。如何培养兴趣呢?

(1)欣赏数学的美感 比如几何图形中的对称、变换前后的不变量、概念的严谨、逻辑的严密…… 通过对旋转变换及其不变量的讨论,我们可以证明反比例函数、“对勾函数”的图象都是双曲线——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集合。 (2)注意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等额本金、等额本息两种不同的还款方式,用数列的知识就可以理解. 学好数学,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啊. (3)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声、光、电多管齐下,老师可以借此把一些知识讲得更具体形象,学生也更容易接受,理解更深。 (4)适当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和文章。 比如:学圆锥曲线的时候,可以看看一些建筑物的外形,它们被平面所截出的曲线往往就是各种圆锥曲线,很多文章对此都有介绍;还有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应用,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 高三数学知识点2 1、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 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 为其高,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一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3.等差中项 如果A=a+b/2,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_.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m+n=p+q, 则am+an=ap+aqm,n,p,q∈N_.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_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5S2n-1=2n-1an. 6若n为偶数,则S偶-S奇=nd/2; 若n为奇数,则S奇-S偶=a中中间项. 注意: 一个推导 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① Sn=an+an-1+…+a1,② ①+②得:Sn=na1+an/2

两个技巧 已知三个或四个数组成等差数列的一类问题,要善于设元. 1若奇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2d,a-d,a,a+d,a+2d,…. 2若偶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3d,a-d,a+d,a+3d,…,其余各项再依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对称设元. 四种方法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n-an-1为同一常数; 2等差中项法:验证2an-1=an+an-2n≥3,n∈N_都成立; 3通项公式法:验证an=pn+q; 4前n项和公式法:验证Sn=An2+Bn. 注:后两种方法只能用来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而不能用来证明等差数列. 二 1.不等式的定义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 有a-b>0?;a-b=0?;a-b<0?. 另外,若b>0,则有>1?;=1?;<1?. 概括为:作差法,作商法,中间量法等. 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c?; 3可加性:a>b?a+cb+c,a>b,c>d?a+cb+d;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 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最新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精品学习高中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各科知识点请关注新查字典数学网高中频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3)德摩根定律: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___________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值是( ) A. 0B. 1C. 2D. 3 a的最大值为3) 16.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人教版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随机抽样 简介 (抽签法、随机样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主要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优点:操作简便易行 缺点:总体过大不易实行 方法 (1)抽签法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抽签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中的个数不多时。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将总体“搅拌均匀”就比较困难,用抽签法产生的样本代表性差的可能性很大) (2)随机数法 随机抽样中,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分层抽样 简介 分层抽样主要特征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使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有明显差异。共同点: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N/M。 定义

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定义 什么是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应用整群抽样时,要求各群有较好的代表性,即群内各单位的差异要大,群间差异要小。 优缺点 整群抽样的优点是实施方便、节省经费; 整群抽样的缺点是往往由于不同群之间的差异较大,由此而引起的抽样误差往往大于简单随机抽样。 实施步骤 先将总体分为i个群,然后从i个群钟随即抽取若干个群,对这些群内所有个体或单 元均进行调查。抽样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分群的标注 二、总体(N)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部分,每个部分为一群。 三、据各样本量,确定应该抽取的群数。 四、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方法,从i群中抽取确定的群数。 例如,调查中学生患近视眼的情况,抽某一个班做统计;进行产品检验;每隔8h抽1h 生产的全部产品进行检验等。 与分层抽样的区别 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差别很大。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函数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 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02. 函数 知识要点 一、本章知识网络结构: F:A →B 二次函数 二、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 设函数 ))((A x x f y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y 的关系,用y 把x 表 示出,得到x=?(y). 若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y),x 在A 中都有唯一

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y)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y) (y ∈C)叫做函数 ))((A x x f y ∈=的反函数,记作)(1y f x -=,习惯上改写成 )(1x f y -=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⑴偶函数:)()(x f x f =- 设(b a ,)为偶函数上一点,则(b a ,-)也是图象上一点. 偶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y 轴对称,例如:12+=x y 在)1,1[-上不是偶函数. ②满足)()(x f x f =-,或0)()(=--x f x f ,若0)(≠x f 时,1) () (=-x f x f . ⑵奇函数:)()(x f x f -=- 设(b a ,)为奇函数上一点,则(b a --,)也是图象上一点. 奇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例如:3x y =在)1,1[-上不是奇函数. ②满足)()(x f x f -=-,或0)()(=+-x f x f ,若0)(≠x f 时, 1) () (-=-x f x f . 3. 对称变换:①y = f (x )) (轴对称 x f y y -=???→? ②y =f (x )) (轴对称 x f y x -=???→? ③y =f (x )) (原点对称x f y --=???→? 4.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在进行讨论. 5. 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值域. 例如:已知函数f (x )= 1+ x x -1的定义域为A ,函数f [f (x )]的定义域是B ,则集合A 与集合B 之间的关系是 . 2 21222121222 22121)()()(b x b x x x x x b x b x x f x f x ++++-=+-+=-) (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知识点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知识点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

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导语】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的学子们都能取得的成绩!【篇一】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

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篇二】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

高考数学直线和圆的方程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六、解析几何(一) 直线和圆 1.直线方程:0=+++=c by ax t kx y 或 2.点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点坐标: (1)点),(00y x A 关于直线方程x y = 的对称点),(n m A '坐标为:0y m =,0x n =; (2) 点),(00y x A 关于直线方程b x y +=的对称点),(n m A '坐标为:b y m -=0,b x n +=0; (3)点),(00y x A 关于直线方程x y -=的对称点),(n m A '坐标为:0y m -=,0x n -=; (4)点),(00y x A 关于直线方程b x y +-=的对称点),(n m A '坐标为:b y m +-=0,b x n +-=0; 3.圆的方程:()()2 2 2 x a y b r -+-=或() 2 2 2 2 040x y Dx Ey F D E F ++++=+->, 无xy 。

4.直线与圆相交: (1)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弦长: 弦长公式:222d r l -=(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该公式只适合于圆的弦长。 若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联立后,化简为:02 =++c bx ax ,其判别式为?,则 弦长公式(万能公式):12l x =-= a k a c a k ? +=--+=2 2214b 1)( 注意:不需要单独把直线和圆的两个交点的坐标求出来来求弦长,只要设出它们的坐标即可, 再利用直线方程和圆的联立方程求解就可达到目标。这是一种“设而不求”的技巧,它可以简化运算,降低思考难度,在解析几何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5.圆的切线方程: (1)点在圆外: 如定点()00,P x y ,圆:()()2 2 2 x a y b r -+-=,[()()2 2 2 00x a y b r -+->] 第一步:设切线l 方程()00y y k x x -=-;第二步:通过d r =,求出k ,从而得到切线方程,这里的切线方程的有两条。特别注意:当k 不存在时,要单独讨论。 (2)点在圆上: 若点P ()00x y ,在圆()()2 2 2 x a y b r -+-=上,利用点法向量式方程求法,则切线方程为: ?=--+--0)(()((0000b y y y a x x x ))()()()()200x a x a y b y b r --+--=。 点在圆上时,过点的切线方程的只有一条。 由(1)(2)分析可知:过一定点求某圆的切线方程,要先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若点P ()00x y ,在圆()()2 2 2x a y b r -+-=外,即()()2 2 200x a y b r -+->, 过点P ()00x y ,的两条切线与圆相交于A 、B 两点,则AB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200))(())((r b y b y a x a x =--+--。 6.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圆1C :2 2 1110x y D x E y F ++++=,圆2C :2 2 2220x y D x E y F ++++=, 则()()()1212120D D x E E y F F -+-+-=为两相交圆公共弦方程。 7.圆的对称问题: (1)圆自身关于直线对称:圆心在这条直线上。 (2)圆C 1关于直线对称的圆C 2:两圆圆心关于直线对称,且半径相等。 (3)圆自身关于点P 对称:点P 就是圆心。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最新版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 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 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 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 用 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