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的风俗习惯教案

日本的风俗习惯教案

日本的风俗习惯教案
日本的风俗习惯教案

日本的风俗习惯

日本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与人见面时总要互施鞠躬礼,并互相问候,常说的话是“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日本人在初次见面时非常重视交换名片。初次见面不带名片,被视为失礼或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用点头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看而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去参加谈判或其他活动,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里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对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对不起,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进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后要打电话告诉对方,告诉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日本人设宴时,传统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意义大得多。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不好意思。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首先打开关闭的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概述武装倒幕运动;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二、难点: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社会状况。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导)日本历史上曾借助两次成功的改革,实现了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古代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国学习,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近代日本又借助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由封建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那么,明治维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主要有哪些措施?对日本社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探究。(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新课: (师导)什么是明治维新呢?“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课件显示: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 (教师过渡)日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这次改革的呢?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课件显示) ㈠幕府统治的危机(课件显示) (指导学生粗读教材,了解19世纪中叶日本的基本情况,教师简介幕府和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讲课教师:王林(北京市丰台一中,历史教师) 评析教师:吴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说明: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及功能和地位 本课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历史》第三册第五单元《近代社会的新发展》中的第17 课《俄国和日本的改革》中第二课时有关日本改革的内容。本教材是以单元教学为模式,即围绕单元主题《近代社会的新发展》来进行教学的。在历史课程标准(P23 )中指明从17 世纪上半叶到19 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那么在第四单元《跨入近代社会》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英国资产阶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内容,实际上就是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而第17 课则是着重介绍俄国、日本是如何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与俄国相比,日本的情况更复杂,也更具代表性。首先,日本长久以来一直以中国为师,闭关锁国。在面临外敌破关,殖民地化的大背景下,日本奋起改革,成功的摆脱了西方的殖民控制。成为亚洲唯一一个独立发展的国家。其次,日本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甲午中日战争击败清政府,日俄战争中打跨俄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日本的发展中有对外侵略的成份,但其自身的因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实际上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重要表现,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出现后的“近代社会的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了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责任感,进一步树立改革和发展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对于日本而言,学生已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大化改新,了解了日本民族善于向外学习的特点。那次改革实现了日本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使其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而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同样是日本通过改革实现其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此外,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闭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案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ee7282644.html,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了解我国沿海地区与沿边地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区域差异。 (三)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及人世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基本国情"、“区域差异”、“冲国走向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四部分组成。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既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又站在全球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既注意了与前面内容的衔接和联系,又对知识面进行了拓展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提高要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能;在思想教育方面,应侧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学。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我国显著的地区

差异。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展示。世界政区"挂图,讲述:我们知道中国是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的国家,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人说。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已经醒来了,你认为对吗?对,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走向世界的中国”。 方案②:教师搜集中国申奥成功、加人世贸组织的有关图片,用事实说明: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经济正不断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导人新课。 教材第一部分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教师将“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及居世界首位的资源的数据图表制作成多媒体。教师指导读 图,分两步进行: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1)五种基本地形齐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教师: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 学生: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 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 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史料1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 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2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学案) 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及西方列强的入侵;理解倒幕运动的作用;记住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认识①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改革必须建立在政权巩固的基础之上,推翻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然前提。③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可适当联系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措施影响。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学方法】 导读式自主互助型学习 【教具学具】 1、学案中的图片及阅读材料 2、按教材顺序充分利用其相关图片、引文、表格 【新课导入】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民族,回忆: 1、日本社会学习外国先进制度并实现其第一次转折是? (大化改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学习隋唐) 2、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封建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转折,由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导学过程】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自学阅读教材第153-154页回答:(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回答下面问题。) (1)

(2)看下图:幕府为何成为了众矢之的?(提示学生结合154页楷体字从当时的各个阶级阶级阶层:农民、资产阶级、大名、武士等的处境和与幕府的矛盾上思考) 2、结合小组回答,老师概述: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 德 川 幕 府 的 统 治 社 会 剧 变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 2.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历史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大化改新,以及课堂研讨完成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 2.理性认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导入:海外有仙岛,其名曰蓬莱。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个道士(徐福)被派往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求取仙药。未果,又遇大风,流落在一岛上。大家知道这个岛是哪里吗? 学生:日本。 老师:对,传说中徐福流落的荒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古代日本》。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教学过程: 1.6世纪之前的日本 老师:日本文明的诞生于1——2世纪,繁衍至5世纪的时候初步实现统一,统一的是大和政权。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繁衍生息。阅读课本,了解大和政权的基本概况。 2.大化改新 老师: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南北朝时期的分裂,走向隋唐的大一统,国力强盛,文化辐射四方。受到辐射的日本生产技术等物质文明大大提高。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许多生产水稻生产的新式农具。 老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建立在部民基础之上的大和国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老师:公元643年,日本酝酿了一个多世纪的改革终于开始了。以孝德天皇为首的大和皇族、以中臣镰足为首的中央豪族,在归国留学生的协助下,发动政变,夺取了中央政权,踏上了漫漫的改革之路,史称“大化改新”。 老师:这一场变革是根据中国隋唐制度,那么日本有哪些保留,又有那些创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比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他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启发、比较归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日本。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_德川幕府__统治之下。__天皇__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__幕府将军__手中。德川幕府推行__闭关锁国__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面对__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__,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__中下级武士__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__倒幕运动__。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__明治__”。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3.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__西方__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__明治维新__”。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__废藩置县__,实现__中央集权__;军事上,实行__征兵制__,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__殖产兴业__”为口号,大力发展__近代经济__;社会生活上,提倡“__文明开化__”,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__发展资本主义__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__资本主义强国__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__军国主义__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__对外侵略扩张__的道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明治维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了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消积影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天皇制度下仍保留了大理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探究二以俄国和日本为例,论述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8-4《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01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让学生学会用历史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日本不仅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而且也走向了侵略亚洲邻国的过程。1889年日本制订了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宪法,这部宪法显示了日本政治体制是什么特点?明治维新与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宪法颁布的背景: 明治维新时,农民负担过重,起义不断;中小资产阶级不满政府对大资本家的扶持政策;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自由民权运动”的广泛影响。19世纪80年代初,有20多万人在请愿书、建议书上签名。民权理论家纷纷拟定宪法草案,写入了“政府违背宪法时,日本人民可以不服从它”、“政府蹂躏人民自由权利时,人民可以推翻它”等内容。藩阀惊呼“出现了法国大革命前的情景。”

(藩阀:领导倒幕运动的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以后长期垄断国家主权,他们出身于长州、萨摩等藩,称为藩阀。)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稳定社会局面,制订宪法。 2)宪法特点: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具有军国主义和君主权力的特点。 3)宪法内容:P118—119 ①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什么叫君主立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制度特点?),但“天 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有批准法律、颁布法律效力的“敕令”、任免大臣、召集和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的权力; ②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③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并对议会权力作具体规定; ④设内阁和枢密院; 日本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不同?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议会: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二战的两大元凶。 4)评价: A.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掌握在天皇手中,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 B.宪法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表面上依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D.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近代天皇制度。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富国强兵 提问: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的有利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指出: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西方列强加紧分割世界,在亚洲,中国是其主要目标,日本利用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抓住机遇加紧推行维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随

八年级地理教案-走向世界的中国

走向世界的中国 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学习目标】知道我国正在建 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大工程的路线及目的、意义。知道我国经济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产值低。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简要分析我国的发展策略。【教师活动】复习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把中国划分成四大地理区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已经学过的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找出区域划分的原因。【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脉络,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清晰认识。[导入新课]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区域差异大【教师活动】 归纳铺垫: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不同,发展就会有差异。我们要想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合理地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每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区域发展不同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展 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分布、自然景观图,判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特点。【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方向。【教师活动】西北地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绿洲农业,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已经大规模开采油气。【设计意图】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怎样?西北地区的发展模式能不能照搬到我们家乡来?为什么?我们家乡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自然景观

图等,判读我们家乡的位置、地形、气候、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特点。【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方向。【教师活动】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区域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的根本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想一想:新疆的天然气、甜甜的瓜果没有地方需要,珠三角加工制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销售,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从这个方向看,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区域合作。【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3.区域合作【教师活动】仅仅依靠本区域 的有利条件并不能有效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正如同学们都知道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大工程,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案例分析】西气东输。【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地区的重要意义。【设计意图】要学生明确区域合作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政区图。我们从实例中看到我们的祖国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二、在世界中求发展【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签字仪式。案例分析:展示某型飞机生产网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

部编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优质课教案_11

人教版选修一第八单元 第3课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 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福泽谕吉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附图解)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提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第11课 走向世界的中国 第一节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内容标准】 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本项目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是经济全球化、世界

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然后,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从而进一步体会世界发展的趋势。 第二个层次“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主要讲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三层内容:一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二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三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我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既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又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世界、国家发生的大事有一定的了解,比较关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比较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还存在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上准确的阐述,还要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深入浅出地说明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设计理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附图解)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提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习重点: 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自主学习】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原因: 农民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地主不满,掀起“”;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2.内容: (1)实行,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2)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3)议会分为和。 (4)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对负责。(5)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3.影响: (1)局限:具有浓厚的。 (2)积极: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历史的进步;标志着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是近代亚洲第一部宪法。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 1.表现: (1)经济实力的增强(2)军事实力的增强——现代化的军队。(3)国际地位的提高。2.影响:20世纪初,日本成为国家。踏上侵略扩张之路。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原因: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与其他帝国主义竞争。 2.表现:(1)明治政府成立时,便有对外扩张之心。 (2)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改名为冲绳县。 (3)1876年侵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 (4)1894年,挑起,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割台湾、澎湖列岛并赔两亿两白银给日本。 (5)1900年,,日军出兵人数最多。 (6)1910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