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第三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应对

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必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人际交往及新的社会角色。但是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出现不适应现象。

(一)大学新生适应中遇到的问题

1.生活环境不适应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在上大学前,许多学生的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

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期望落差太大而致的不适应。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学习不适应

一是学习心态不适应。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经常体会到优越感。进了大学后,发现“山外青山楼外楼”,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和优越感。

二是学习目标不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而易产生失落感。

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部分新生常感到难以适应。

3.人际关系不适应

首先表现为相形之下的自卑感。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生,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后,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产生自卑心理。

其次表现为爱的缺失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初次远离家乡、远离朋友和亲人,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情形下过着独立的大学生活,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失落状态,有深层的挫折感。另外还有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但很难把握学习、友谊、爱情的关系和分寸,因而出现不适应心理。

4.自我认识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进入大学之后彼此陌生,受青春期“闭锁性”心理的影响,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为谨慎。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大学新生会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知音难觅”,产生了压抑、孤寂和抑郁心理。另外,对他人和社会的片面评价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少数学生往往由于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了一些社会阴暗面,便偏激地认为社会一团漆黑,甚至将社会上一些美好的现象也认为是虚伪的,产生愤世嫉俗的情绪。

(二)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

适应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回避两种方法,积极的适应会促进个体的发展,而消极的逃避会阻碍个体的发展甚而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应有正确的调适方法。

1.学会生活

第一,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来到了大学后,虽然现实与理想有差距,但要学会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

第二,主动适应并尽快掌握新生活的技能。一个人独立的标志就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掌握生活的技能。新生应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学会处理同寝室、同班、同年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等。

第三,正确运用心理调适策略。个体心理调适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应该学会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如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直面挫折、处理好心理落差、选准参照系、行为补偿法等。

2.学会学习

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自主和能动意识,变中学时代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成就欲望。

其次要更新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

最后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自己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要有计划性,要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好,克服随意性;要有规律性,要注意掌握学习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要进行合作学习,能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的关系,促使自己身心得到最大的发展。

3.学会交往

首先要掌握交往之道。大学生不能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来要求其他人;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要学会宽容与理解他人,常作自我批评和换位思考;要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在承认与别人有差距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自信心。

其次要学会和异性进行自然的交往,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的关系。

4.学会做人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或潜力,树立自信心。

其次要学会从参照对象的多少和参照面的角度设置参照系。

最后,要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水平,在平等的交往中达到互补。

二、学习问题及应对

(一)学习动机不当

1.学习动机不当的主要表现。

学习动机不当包括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动机过强,这二者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效能感。

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而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学习动机过强的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奖励动机过强,学习强度过大。

例一:我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到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我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去上网聊天打游戏,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例二:我今年已经大三了,一直优秀的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严传身教下,我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和托福考试,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三年级入党,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昄依;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不同的是前者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后来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

2.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

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有: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

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有: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过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因而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为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

3.学习动机不当的自我调节

学习动机不足的自我调整。一是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二是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三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

会价值。

学习动机过强的自我调节。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二是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三是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

(二)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具有指向性、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是人类学习的前提,没有注意,就没有大学生的学习。

注意力不集中的自我调节:首先是学会注意力转移,遇到生活应激事件与挫折,能够尽快从中解脱出来;其次适当强化学习动机,保持适当的学习压力与学习焦虑,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再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保持旺盛的精力;四是选择理想的学习环境,减少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自我监控。

(三)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及其表现。考试焦虑是一种严重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由于求胜心切,加重了心理负担,求胜动机在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兴奋中心,致使其附近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这会破坏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了对知识的调动与提取,而记忆的暂时中断往往会加重焦虑情绪,从而加深考生对考试成绩得失的忧虑。

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一是情绪上表现出担忧、焦虑、烦躁不安;二是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三是行为上表现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四是身体上表现为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

2.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试本身,如考试的重要性、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重要的考试,二是学生的学业期望。一般而言,学业期望越高的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学业成绩,因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那些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满足于六十分,一般不会产生考试焦虑;而当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面临学业失败时,也可能会激发其考试焦虑。三是知识掌握程度。我们经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考试的难易是相对的,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平时学习不努力,临阵磨枪,面对考题,感到任务太难,便产生考试焦虑。四是考试压力的传递。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考试焦虑。五是个性气质特点。敏感、易焦虑、过于内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考试焦虑。六是考试经验。大学生多数在中学时代都有考试成功的经验,而进入大学后,偶然的考试失败会加剧这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将过去考试成功归于题目容易、运气好,而将大学的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紧张焦虑。

3.考试焦虑的调节

充分的复习准备: 80%的人考试焦虑是由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牢固掌握知识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正确评价自我,确立恰当的学业期望,培养自信心。正确对待考试结果,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过于担心、焦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学会放松。放松有许多方法,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

第一步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

第二步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吐出来;

第三步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放松的顺序:脚、双腿、背部、颈、手心。

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对一些敏感、焦虑、抗挫折能力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提高考试技巧,有效地化解外来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四)学习方法不当

1.学习方法问题主要要有:

学习没有计划性。

学习不求甚解。

学习过程中不会利用图书馆

2.学习方法调整

首先学习要把握住几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具体说来,这些方法主要有:制订科学的学习规划和计划;讲究读书的方法和艺术;做时间的主人,充分利用时间。

三、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自我中心。一些大学生希望周围的人以他为中心,服从于他。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和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感体验。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大多较为敏感,缺乏自信,他们处事过分谨慎,为减少挫折,尽力避开人群,因而丧失许多发展机会。还有一部分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表现为凡事对自己要求很高,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完美,以免于遭到他人的耻笑,常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来掩饰自己自卑而脆弱的心理,这使他们将自己的社交圈子限制得非常狭小。

恐惧心理。有些大学生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于手足无措,

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导致社交恐惧症。由于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上虚拟的社交活动以对抗日益增大的精神紧张情绪,而忽略了真实的人际社会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会技巧。

孤僻心理。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有孤僻心理的大学生总是不愿和他人交谈,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时间长了以后,他们就会出现寡言少语、感情冷淡、不善交际等表现。

嫉妒心理。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每个大学生都有要求成功的欲望,有超过别人的冲动。一些大学生对超过自己的同学不服气,对自己的境遇不甘心,但又无能为力,于是时常不加分析地批判、抵制、对抗他人的言行,甚至打击别人,报复别人,以此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别,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而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厌恶,使交往变得困难。

猜疑心理。猜疑心是在交往中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对他人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对别人总是持不信任的态度,不肯讲真话,戴着假面具与人交往。一些人由怀疑他人到怀疑自己,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和被动,人际交往陷入困境。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1.发现优点

花点时间来发掘自己的优点,如:个人专长所在,自已做过什么有建设性的事,过去什么人如何称赞过自己等等。从而增强自信,消除交往中的自卑心理。

2.换位思考

人际关系出现不和谐后,双方心情都比较失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多考虑一下他人的感受,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相信你会继续收获真诚的友谊!

3.学会微笑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不经意间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让一颗落魄、孤独的心找到归宿,让一份灰暗的心情找到阳光。不要吝啬你的微笑,舒展开你的笑容吧!

4.心怀感激

充满感激的信念就如同肌肉,你使用的越多,它越是强健有力,牢记朋友对你的帮助,心怀感激地对待每一个人,心怀感激地帮助你的朋友,让感激之情感染你周围的人。

5.完善自己

优秀的人往往更受人欢迎,不断地完善自己,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用你的人格魅力吸引大家,相信大家会更喜欢你的。

四、恋爱问题及应对

(一)单相思

1.单相思的表现

单相思是一种心理失去控制的情感表现,青春期男女在相遇时由于对方容貌、才华、品德行为、经济社会条件等产生爱慕,于是自己有意单方面的点燃爱情之火,纺织情网,把对方的举止当是对自己有意求爱的信号,一旦发现对方无此情,往往心理蒙受失恋的痛苦。单相思最大的心理误区是把心目中暗恋的人过于美化,看成十全十美。

例:某大学生性格内向,不愿表白,暗恋上一位女同学,每天都定时坐在校园内的花坛旁,手拿着书却无心看书,因为他知道这个女同学每天从这里经过去食堂吃饭,每当这个女学从他身边经过,看到她飘柔的长发就非常欣喜,然后心理编织出同该女同学恋爱的梦,在花坛一坐2年多。

2.调整方法

自己熄灭自己点燃的情火。客观评价对方,摘掉对方头上的光环,寻找对方的缺点。客观评价自己,暗示自己:“"我比对方有优势,她不一定是最好的。”相信自己有能力,提高自信心。

找合适的机会向暗恋的人表示自己的感情,如果对方有意可以继续相处,如果遭到拒绝可以积极进行自我暗示:“我虽然遭拒绝,并不证明我不行,我的勇气可嘉,肯定有更好的知已等着我。”

忘掉自己编织的情网,长痛不如短痛,爱与被爱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力,不要穷追不舍。

广泛与同学建立新的真正友谊,在新的友谊中寻找朋友。

取代转移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兴趣、爱好方面,如画画、打球、唱歌等。

(二)失恋

1.失恋的表现失恋是恋爱过程中断,在客观上表现为相爱的双方分离,在主观上表现为失恋者体验到悲伤、忧郁、失望等消极情绪及心理痛苦和压力。恋爱的过程是两个人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当一方提出终断恋爱关系时,另一方就会失恋。世界上有恋爱就会有失恋。

2.调整方法

矫正认识,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到每一个未婚青年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也有接受爱情和拒绝爱情的权力,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从痛苦中崛起,善于升华为用事业成功体现生命价值,最终肯定能获得真正的爱情。恋爱受挫折是常有的事。爱是双方的决不能强求。

摘掉对方头上的光环。热恋时常常看到对方头上的光环,一旦失恋多找对方的缺点。找到自己对对方厌恶的地方,觉得没有可留恋的,以此调整不平衡的心态。

找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提高自信心,相信会找到更好的意中人。

尽快忘掉这次恋爱的经历,淡化曾经发生的事,保持冷静理智。找亲朋好友或心理医生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情绪,达到心理减压。

(三)恋爱从众心理

1.恋爱从众心理。有的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不是认为自己恋爱条件已成熟,而是缺少自主性,看到其他同学谈恋爱自己不甘示弱也得效访,无论结果如何,先抓一个再说,其结果是不负责任,不严肃,也是危险的。

2.调整方法

矫正认识,充分认识恋爱从众心理是不正常甚至是有害的,一个人什么时间谈恋爱没能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如果盲目选择对象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消除虚荣心、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把握和驾驭自已的能力。

五、网络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是指因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其表现症状为: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随后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不上网则精神低落、疲乏无力、外表憔悴、茫然失措,只有上网后精神才能恢复正常。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感情上自我迷失、角色上自我混淆、道德上自我失范、心理上自我脆弱、交往上自我失落。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五类:网络恐惧、网络依恋、网络孤独、网络自我迷失与自我认同混乱、网络成瘾综合症。

为了避免网络心理障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对网络有正确的认知,网络世界既是一个充满自由开放平等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着诱惑与陷阱的危险之地,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合理应用它,要尽量远离那些不健康的网上信息或刺激性强的网上游戏,不要存侥幸心理,自认为自制力极强,“以身试网”,否则很可能会被“一网打尽”。

其次,要自律和自我管理,要制定良好的时间计划习惯,在正常使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之外,控制自己为了其它目的而使用网络的时间。

再者,不要将网络作为缓解精神压力或焦虑的工具,尤其是不能把网络当作精神寄托。在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最后,要积极寻求家庭或朋友或专业的帮助,请他们监督上网行为。同时可以参加一些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借助专业的帮助,防止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一、大学生新生容易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 1.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怕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忧虑症、神经衰弱等,从而严重地影响大学新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冷漠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在生活中,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以来保护自己。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狂妄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 4、自卑自卑表现为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会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二、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方面的不同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2.环境的不同在中学,为迎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家长代劳,加上独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体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如某高校一名数学系新生在中学是老师宠爱、同学羡慕的数学尖子,升入大学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试中未能及格,自信心顿然坍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跳楼身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危机: 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 2、心理治疗: 是指以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一、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与同学、老师或其他成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对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及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变化有适应能力; 二、健全的个性:开朗、待人坦诚、意志坚强、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三、情感和情绪稳定协调: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热爱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 四、智力正常:能胜任学习与工作任务,从事正常的生活和活动,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一般智力商数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都属于此列; 五、行为协调:儿童的行为能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并与儿童的年龄及角色身分相称; 六、适度的反应能力:对于周围环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作出适度的反应,遇到突发事件时,在紧急状态下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采取和年龄相适应的解救措施,而不是退缩、逃避现实; 七、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 八、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九、注意力集中; 十、完好的感知能力十、完好的感知能力 2、简述心理健康的表现。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而愉快 3.意志健全 4.统一协调的行为 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6.行为反应适度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三、论述题 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辅导者或教育者与来访的当事人或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帕特森曾写道: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际关系,请注意,我不是说咨询或治疗涉及人际关系,我是说它就是一种人际关系。辅导者与来访求助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更是决定咨询与辅导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建立良好关系过程中,咨询与辅导人员的态度和相应技术起着主导作用。罗杰斯认为,基本条件是共情、尊重和真诚,除此之外,还有具体化、即时性、对峙等。 一、共情 又叫共感、同感、移情、同理心等等。所谓共情,罗杰斯认为就是能体会当事人之内心秘密世界,仿佛身临其境。通俗说,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当事人境况的心领神会。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就是共情的形象说法。共情包含同情的成分,但又不是同情,同情不一定会有对对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共情不仅有同情,更有理解。也就是说,在咨询与辅导过程中,辅导员不但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同时还要将这种对这些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准确地传达给双方。由于共情,来访求助者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使辅导员了解来访者更多的情况。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办法 一、大学生新生容易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 1.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怕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忧虑症、神经衰弱等,从而严重地影响大 2.冷漠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在生活中,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以来保护自己。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 3.狂妄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 4、自卑自卑表现为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会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 1.学习方面的不同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

2.环境的不同在中学,为迎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 3.人际交往的不同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大学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 4.恋爱方面的不同有些刚入学的大学生为寻求安慰、摆脱空虚和寂默,也有的为满足一种虚荣心,开始寻找异性。他们不知道接触到什么程度合适,有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伤害了对方,反过来也伤害了自己。异性的接触,易形成失恋、暗恋等现象,严重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三、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调适建议 调节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营造温馨氛围,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入学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告知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建立并指导一个有凝聚力班委和团支委,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帮学生熟悉校园环境,让同学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让新生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新环境。 2.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中、近期目标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而一个人心理上能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就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如:一门功课两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个人原定目标为90分,他便有可能产生挫折感,而另一个人原定目标为70分,他便没有挫折感。因此,帮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9级4班1044409122 马丹 [摘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虽然生理、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处于从被动生活到主动生活过渡的状态,且大学是个微型社会,人际关系比中学复 杂,加之面临毕业后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心理困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就会造成各种 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发现其 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寻求恰切有效地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应对策略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更要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常见发生问题及发生概率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1]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笔者将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这类病症主要出现在新生群体中,多出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2020050410421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 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 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 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 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 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 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 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 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 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 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 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 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 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 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 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 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面对和解决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前言 中学阶段,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着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 二、常见问题分类 在这个时期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解决方法: 1、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训练。 2、克服学习惰性。 3、动之以情,增加"感情投资"。 4、增强心理相容,心理协调程度。 5、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 6、加强课外辅导。 7、增强鼓励、期望和热情的期待、关心。

8、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遵守纪律,克服困难的意志培训。学生的潜能和其他优势,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继续努力的决心,启动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促使其彻底转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父母不和或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父母关系不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解决方法: 1、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于攻击性学生,家长和教师特别要提供和谐环境,以避免争执、冲突等不协调关系的存在。 2、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矫治等方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如果两个学生打架,就可以让他们用互换角色的方法在小组或全班面前讨论,以了解每个问题争执的两面及其处理技巧,然后集体讨论。 3、锻炼学生对挫折的忍受性。攻击型学生多容易冲动,碰到挫折、遇到不满无法忍耐。增强对挫折的忍受性可减少冲动行为。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006.12.13,13:41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他们基本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认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强,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时,会感到烦燥焦虑,忧郁苦闷、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产生心理问题。 我主要分6点来说一下: 1、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①自傲。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炫耀自己、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挑三捡四,盛气凌人。好象自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别人全是缺点没优点。例如:一位男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是干部子弟,所以很自得、自傲,但在追求一女生时却被拒绝,这使他遭到沉痛的打击,终日深思不得其解,造成精神分裂症。 ②自卑。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形成这种软弱无力的心理品质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绩不好,能力差、失恋、社会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 例如:一女生因个子矮小,被同学取笑为"根号2"(根号2等于1.44)。从而产生严重和自卑心理,别人小声说话,她就认为是在议论她矮。长时期的心理压力,使她丧失了生活的自信心,萌生出家当尼姑的想法,后经老师、同学的劝导,没能出家,但又想自杀。 ③虚荣。虚荣是指追求虚假荣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人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追求,因而常常不择手段地去猎取荣誉。这种人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嫉妒任何比自己强的人,把别人取的荣誉视为对自己的竞争。因此这种人总是使自身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例如: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强的争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哺哺自语,出现异常行为。 2、情绪障碍: 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或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就会造成情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适措施,就可能引发出严重的后果。 ①烦恼。烦闷苦恼的事人人都有,失恋、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和、经济拮据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烦恼的内容。烦恼都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现实内容的。例如:一男生因同宿舍同学睡觉时打呼噜,经常彻夜不眠,上课时昏昏沉沉,学习成绩下降,为此非常烦恼。对于烦恼,重要的不是烦恼本身,而是能否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2013-12期末考试(试卷号7170)

复习题精选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C )。 A、情绪 B、需要 C、想象 D、兴趣 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D )。 A、艾宾浩斯 B、韦伯 C、马斯洛 D、冯特 4、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是(B)。 A、普通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人格心理学 5、古希腊哲学家(A ),公元前三百多年就写出了古代的心理学《灵魂论》。 A、亚里士多德 B、韦伯 C、马斯洛 D、冯特 6、听觉中枢在(B )。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D、顶叶 7、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是(B )。 A、反射系统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8、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B )。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 9、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10、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 A、感觉阈限 B、差别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感受性 11、明适应和(A)是视觉的两种适应现象。 A、暗适应 B、光适应 C、色适应 D、闪光适应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C )。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 13、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的知觉特性是(A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恒常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选择性 14、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是( B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性 15、( A)是知觉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必要工具。 A、词 B、句 C、语言 D、概念 16、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D )。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7、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 C )。 A、意识识记 B、机械识识记 C、有意识识记 D、不随意识记 18、人脑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 B )。 A、感觉记忆 B、形象记忆 C、记忆表象 D、想象记忆

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一种对自己某种行为后果或境遇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感到失望的一种消极心态。其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 (1)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这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影响新生情绪的消极心理。自认为未考好或志愿未填好,产生对高考结果的不满意,上此学校是一种无奈,是抱着权宜之计上学。带着沮丧、遗憾、无奈等复杂情绪入学,也在考虑退学或转系的意念,更谈不上学习的目标与动力了。由于对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导致对前途的茫然、失望,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 (2)所上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由于入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把大学生活想象的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另外对所上学校优势的不了解,入学后却发现或感到并非完全如此,现实的生活与想象中的差距也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往往是从校园环境等表现现象得出结论。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1.2 放松心理:过份放松与放任 高中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体验是学子们终生难忘的“黑色的六月”。经过三年超负荷的拼搏,使身心能量过度透支,入学后也难恢复。再加上老师、家长和朋友为了激励他们考上大学,运用“大学就是天堂”手段,使很多新生产生“进大学等于享受”。整天沉湎于交朋友,认老乡,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等活动中。 1.3 茫然心理 由目标缺乏所致,故也可称之为“目标缺乏症”。因为目标具有动力、导向和激励作用,中学阶段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高效、专注、充实的,个体的潜能被最大限度挖掘。考入大学后实现了目标,如不及时建构新的目标,就会导致目标丧失。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动机缺乏,意志减退,导致行为懒散。 1.4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由于比较自己与别人某一(些)方面进而产生己不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评价偏低。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类,如学校、成绩、能力、出生、外貌、气质、经济、社会地位、所在环境等。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段对未来的向往,进入高校学习也许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加上一种新的竞争压力使不少学生产生心理失衡,转向自卑。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因为学习的优势的丧失、家庭经济的贫困、缺乏文体特长、人际交往障碍或身材相貌缺陷等方面原因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1.5 人际交往障碍 最主要的是与同学交往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渐趋成熟,独立意识增强。如果同学们对这种变化缺乏了解,处理不当,往往会使自己的性格趋于偏激,难以控制。与同学无法交朋友,生活习惯的格格不入,人际矛盾。个人原因常常与自我中心、个性不良、人际交流技巧缺陷等有关。 1.6 学习方法不适应 大学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显著的差别,在高中,老师多实行课堂教学,大家也早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大学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实习、社会调查、学术演讲、社会实践、以及公益服务更多方面。但是很多同学认识不到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脱离课堂是浪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第三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应对 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必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人际交往及新的社会角色。但是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出现不适应现象。 (一)大学新生适应中遇到的问题 1.生活环境不适应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在上大学前,许多学生的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 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期望落差太大而致的不适应。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学习不适应 一是学习心态不适应。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经常体会到优越感。进了大学后,发现“山外青山楼外楼”,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和优越感。 二是学习目标不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而易产生失落感。 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部分新生常感到难以适应。 3.人际关系不适应 首先表现为相形之下的自卑感。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生,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后,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产生自卑心理。 其次表现为爱的缺失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初次远离家乡、远离朋友和亲人,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情形下过着独立的大学生活,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失落状态,有深层的挫折感。另外还有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但很难把握学习、友谊、爱情的关系和分寸,因而出现不适应心理。 4.自我认识不适应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作业1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打×。) 1、性格无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二、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适应: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4、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5、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6、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半特性的反应形式是推理思维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的基本单位。 7、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而“驱力”是来源于这种生物需要的唤醒状态。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组织性: 包括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

2、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方向恒常性; 3、知觉惯性(定势)。 2、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1、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 2、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或单位 3、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4、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3、简述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根据产生学习的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8类,顺次排成一个层级。包括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多样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4、简述语言的功能。 语言是我们沟通的工具,之所以语言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沟通交流语言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发表见解等。 5、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四、论述题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生理需求 第二:安全需求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练习题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练习题 一、问答题 1、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什么? 答:心理健康的表现是: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良好的社会功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劳动实践。 2、心理危机典型的个人心态特点是什么? 答:心理危机典型的个人心态特点是: 遭遇重大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 患者出现一些不适,但都构不成精神病的程度,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 依靠个人的能力无法应付或适应; 产生极大的心理痛苦。 3、心理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的等级划分? 答:心理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的等级划分是: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4、心理疾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心理疾病的特点是:强烈的心理反应;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社会功能损害大;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 5、心理和谐的表现是什么? 答:心理和谐的表现是: 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调统一;

表现为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 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 6、什么是幸福?、 答:什么是幸福:在心理学中,用主观幸福感来表示人的幸福程度和生活质量,它是个人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 主观幸福感是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在物质条件很优越的时候可能有主观幸福感,在物质条件一般甚至很差的时候仍可能有主观幸福感。 二、简答题 1、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答:(1)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2)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 (3)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4)保持心理宁静; (5)适当变换环境;(6)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2、青少心理保健包括什么? 答:科学认识性心理保健;学习人际交往;融洽与父母师长的关系;处理好异性关系;正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丰富业余生活。 3、如何预防青春期综合征? 答:科学用脑,劳逸结合;睡前练习“静养”,放松身心,帮助睡眠;注重课间活动;努力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有意识地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如何应对心理危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