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资料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资料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资料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资料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资料

整理修改:池金泉第一讲绪论

A 环境的概念1一. 环境的概念哲学上,环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环境科学领域,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是一个整体,它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某一主体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机整体主体和环境,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都是变化发展的

B现代环境保护的肇始上世纪60年代,不存在“环境保护”名词

“寂静的春天” 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 环保运动里程碑,公认的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环境保护署于1970年成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所唤起的意识和关怀。杀虫剂管制和食品安全调查机构都从农业部移到新的机构。从1962年,国会号召确立杀虫剂检验。

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促使联合国于19 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而后全面禁止了DDT 的生产和使用。

C康菲石油渤海溢油事件对环境的影响

康菲石油是全球著名的国际一体化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加工和营销,以及化工和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全美最大能源公司之一和第一大炼油企业

2011年6月4日、8日和17日,蓬莱19-3油田B、C两个平台分别出现溢油事故。

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沿岸长约4公里岸段发现少量零星油污颗粒,直径1至3厘米,呈不均匀带状分布;河北京唐港浅水湾浴场西侧长约300米岸段发现零星、已风化油污颗粒,直径1至4厘米。经鉴定,油污来自蓬莱19-3油田。

溢油单日最大分布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达到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2008版《公益安全事故报告指南》国际标准,海上泄漏7桶(1吨)以上的原油就称为严重污染事故,康菲石油此次泄漏1500(后增至3200,10漏油点)桶原油事故应属最严重级别。

溢油污染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和西北部海域,造成劣四类海水面积840平方公里,对油田以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损害。

渤海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域,海水交换程度较低,环境污染程度会比开放性海域要严重。此次溢油事故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对环境敏感区(滨海旅游度假区,养殖区和保护区)的海水带来异常。

国家行政罚款20万;海洋局不排除将代表国家对康菲公司进行生态索赔,由此金额可能将超过20万元

最终结局会不会像2010年大连漏油事故一样,不了了之。大连漏油事故溢油量超万吨,创下了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但最终的损害评估和赔偿,都成了没影的事。

康菲及中海油为漏油埋单16.83亿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计支付16.83亿元人民币,

康菲公司出资10.9亿元人民币,赔偿本次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失;

中国海油和康菲公司分别出资4.8亿元人民币和1.13亿元人民币,承担保护渤海环境的社会责任。

受害渔民没有得到赔偿,代理律师的维权行动举步维艰

D 环境要素1三.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也叫环境基质。水、大气、生物、土壤和阳光等基本要素,再由它们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后者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2服从最小限制律具有等值性

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和环境诸要素间相互联系、互相依赖

E木乃伊月饼-食品添加剂

海口发现“木乃伊”月饼,存放两年未生霉变,呈金黄色,无霉变迹象

重庆发现月饼八年不腐成“木乃伊月饼” 某酒店鱼翅冬蓉月饼,拆开胶袋包装后(2003年9月),发现饼皮金黄饱满,花纹清晰精緻,轻触时手感鬆软,令人食指大动。再用小刀切开,发现月饼内部并无发霉腐败的跡象,但有股刺鼻酸味。

网民讥讽“我国的防腐技术世间罕见!”

月饼保质期长短由商家“自订”,目前一般行内共识為两个月。

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禁止27种添加剂,与月饼生产相关的甜味剂,化工合成色素和漂白剂均在禁令行列

新制月饼少了增白剂,酥皮月饼不像原来那样雪白,稍微有些淡黄色。少了色素的馅料也不如往年那样色彩鲜艳,像莲蓉馅可能还有肉眼可见的小黑点(莲子天然成分)

大润发超市自制月饼保质期只有7天,台东利群超市某种酥皮月饼保质期是30天,茶月饼保质期为45天

月饼卖相不如去年那么“漂亮”了:今年酥皮月饼的饼皮没有往年的白,一些月饼的馅料也不如往年鲜艳,绿莹莹、金灿灿的馅料不再多见

一些超市切开的月饼中,馅料的色彩更加柔和

F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一种可以侵入人体内部、具有类似荷尔蒙作用、能危害人体正常荷尔蒙分泌的化学物质。它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生殖器官出现异常,促使生物体的生殖能力下降,已成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天敌。

70余种环境荷尔蒙的物质包括二恶英、PCB、除草剂和杀虫剂中被广泛使用的剧毒物质DDT、塑料制品原材料双酚A

《失去的未来》和《走向雌化的自然》警告了人们环境荷尔蒙的存在。

“雄鱼变雌鱼、雌性北极熊长出了雄性器官、一个青蛙三条腿或六条腿……

挪威某岛上3000多只北极熊中,至少有1.2%的熊是两性熊,雌性北极熊长出了不完整的雄性生殖器官。

外因性内分泌干扰物质:洗涤剂、苯、甲醛等有机溶剂、植物蔬菜的生长剂、食品添加剂、塑料制品等

长期食用被化学制剂污染的食物,是引起男性生育能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专家发现,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和睾丸缩小与DEHP塑化剂、辛基苯酚、丁基苯甲基酞酸酯等有关,它们广泛用于制造食品的包装及添加剂中

作为饮料和食物进入人体,经过人体浓缩和长期蓄积作用,与体内雌激素受体结合,使激素信息无法传递,细胞活动因信号中断而产生紊乱,干扰体内正常激素的分泌导致各种生殖健康疾病。

它们具有雌激素作用,可抑制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的形成,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甚至不

环境激素几乎无处不在,要彻底杜绝其污染不太可能,只能减少吸收

1. 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2.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布袋。

3. 选用大瓶、大袋包装的食品。

4. 不用不合格的塑料奶瓶。

5. 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

6. 不用聚氯乙烯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

7.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8. 少用室内杀虫剂。

9. 简化房屋装修。10. 回收废旧电池。

11.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12. 避免食用近海鱼。

13. 消费肉类要适度。14. 多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

G 环境结构与环境系统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称为环境结构,它具有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等特点。圈层性:地球环境呈同心圆状,4圈地带性:太阳辐射差异导致纬线平行节律性:昼夜、四季、生物活动等级性:食物摄取差异,导致生物群落具有阶梯状的等级性分布稳定性和变异性:相对稳定性、永久变异性、有限调节能力

3环境系统。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物质由于成分不同和自由能的差异,在太阳能和地壳内部放射能的作用下,进行永恒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开放的系统,其稳定性取决于物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容量。容量大、调节能力强,系统愈稳定。

环境系统类型:全球性、局部性,如海岛、城市;全球系统由大气海洋、大气海洋岩石、大气生物、土壤植物等组成5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区别: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后者侧重于生物彼此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H环境问题及其产生与发展,当前人们面对的重大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2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人类出现~产业革命)美索不达米亚、黄河流域局部的近代城市环境问题(工业革命~八十年代)八大公害(public nuisance events)事件当代环境问题阶段(1984-)全球性、复合型、持久型3

I技术文明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人类文明发展与技术革命的产物文明是环境的产物,带着环境的烙印,文明又常常破坏自身存在的基础---环境古文明产生的发源地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为早期人类的生存繁衍、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2文明类型的环境烙印文明明显地带着所在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烙印3文明与环境关系的演变早期文明对自然的崇拜技术文明对自然的征服文明与自然协调的探索

J八大公害事件的成因1 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比利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美国)伦敦烟雾事件(英国)痛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

K文明消失的原因与教训1西亚文明的消失玛雅文明的背影中国西部的文明遗迹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2 过量的采伐和放牧毁坏了森林和草地,造成水土流失持续的种植和不断地灌溉消耗了土壤肥力毁灭原因:外族征服、内战、原始农业的失败、人口过载

异族入侵和社会动乱导致南方经济文化地位上升基础脆弱,长期超负荷垦殖,生存环境和供养能力衰退,人口南移寻找新的生存地域是历史必然3殷鉴不远,反思文明的历史,当代文明社会应该懂得约束自己,不悖天道。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不可避免的冲击环境,但只要自然的宽容不被击破,文明仍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L 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

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的科学。宏观层面,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探寻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协调的规律;微观层面,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蓄积的过程以及其运动规律,对生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3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 有关学科分别探索2. 环境科学的出现

环境科学发展的两个里程碑1.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2.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5环境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只有一个地球”,汇集学术观点和环境问题认识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论述环境与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具体和现实的行动建议3.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M环境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

N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13月21日: 世界林业日1971年创立3月22日: 世界水日1993年创立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1960年创立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1970年创立5月21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年创立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1989年创立6月5日: 世界环境日1972年创立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4年创立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1990年创立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95年创立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1979年创立危险废弃物的跨境转移所签订的公约巴塞尔公约城市热岛效应2010年中国环境公告

O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起步阶段开拓阶段发展阶段1979年9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予以颁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的轨道。在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环境保护的内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食物污染防土壤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海洋污染与防治矿产、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P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以上。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同的热力环流。

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这些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热容量低,热传导率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Q 2013年中国环境公告略

第二讲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A大气圈各个圈层的特点及从下到上的圈层顺序1按温度垂直变化的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同温层:在平流层下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臭氧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层中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空气比下层稀薄得多且干燥,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大气透明度好,很难出现云、雨等天气现象。

中间层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又称为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暖层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粒子,故称为电离层。散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

B 大气的组成富营养化1干洁空气2水汽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地球上的水面和其他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大气中水汽所占的体积比的变化范围在0~4%之间,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3固体杂质和大气污染物烟粒、尘埃、盐粒;灰尘煤烟、水泥、金属粉尘、SO2、CO等有害气体

C水圈及其构成1在水圈中,水的大部分是以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地面上聚集在一起的,构成各种水体。通常情况下,一个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此时我们也称其为水环境。可利用的淡水总量不足世界总贮水量的1%

D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生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为浮游藻类的异常增殖,形成“赤潮”。影响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有:营养因子:N、P的含量环境因子富营养化水华母亲水窖

E 臭氧层空洞1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臭氧吸收对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臭氧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一种组分,有毒害作用3氯原子自由基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反应,就象一辆辆“运”臭氧的车子,不断地来回搬运臭氧,臭氧在不断减少,而氯原子却不见消耗。一个氯原子自由基能够消耗十万个臭氧分子。

微量的含氯化合物进入平流层,都会造成臭氧层的巨大损耗

F 土壤矿物质1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及水分和空气等的混合体。2原生矿物是各种岩石受不同程度物理风化的碎屑物,其未改变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

种类包括:硅酸岩和铝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和磷酸盐类,及某些特别稳定的矿物(石英、石膏、方解石等)次生矿物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而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与结构已发生了变化。种类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矿物等

G生物多样性1 3多样性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

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5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物种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系的多样化和健康状态,即指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6对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包括:(1) 生境交替(2) 过度收捕(3) 化学污染(4) 气候变化(5) 引进物种(6) 人口增长

H 生物圈定义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2同时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阳光水适宜的温度营养成分

I生物圈的稳态方式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能量角度,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物质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能够自给自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形成的三极结构,构建物质循环的完整回路。? 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会使植物加强光合作用,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一种生物绝灭后,相同作用的其他生物就会取代它的位置;某种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时,有关植物种群和天敌种群的数量也随之变化,从而使这种动物种群的数量得到控制。? 生物圈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J 模拟生物圈-----生物圈2号1生物圈2号(Biosphere 2)是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建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美国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艾伦发起,与几家财团联手出资,委托空间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承建,历时8年,耗资1.5亿美元。2目的:研究人类及多种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密封且与外界隔绝的人造系统中,是否可以经由系统内的空气、

水、营养物的循环与重复使用下而能够健康、快乐的生存下来。结果: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生物圈2号内的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结论:经广泛讨论,确认“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未达到原先设计者的预定目标,这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

“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

第三讲生态系统

A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1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2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动态系统)

B 生态系统的结构(1形态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主要形式为食物链(Food Chain)

C生态金字塔的三种类型(生态金字塔分为三种类型1 数量金字塔——以单位面积上各营养级的个体数量表示 2 生物量金字塔——以单位面积上各营养级的总生物量或重量表示能量金字塔——以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表示。能量金字塔最能保持金字塔形3 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4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在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中传递,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5能量十分之一定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内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的效率平均为10%左右。6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形成的三极结构连通生物圈物质循环的回路。7 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圈层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8水循环是所有物质进行循环的必要条件。9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与生成速度保持平衡,大致相等。.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开采化石燃料,极大地加快了二氧化碳的生成速度,打破了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长,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10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磷的来源是磷酸盐岩石和沉积物以及鸟粪层和动物化石经风化和淋溶作用进入河流,输入海洋并沉积于海底,地质活动使它们暴露于水面,再次参加循环单向流动(自然过程需要1万年) 人类影响---水体富营养化11信息传递: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生态系统的功能1当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彼此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2相对的、动态的。3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自动调节能力结构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功能的完整性运转越合理,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4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⑴自然因素⑵人为因素人祸大于天灾过度索取和废弃物排放5生态失衡的主要体现(1. 土壤退化(荒漠化频率加快、盐碱化蔓延、湿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生物物种消失和生存环境减少)3. 森林锐减 4. 草场严重退化5. 大气环境污染 6. 水体环境污染)

E能量流动过程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草食动物吞食绿色植物,肉食动物又食用草食动物,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再被微生物所分解。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在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中传递,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

6CO2+12H2O=C6H12O6+6H2O+6O2+能量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内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的效率平均为10%左右。

F物质循环---各个循环特点1水循环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

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圈层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是所有物质进行循环的必要条件2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与生成速度保持平衡,大致相等。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开采化石燃料,极大地加快了二氧化碳的生成速度,打破了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长,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3Phosphorus Cycle(磷循环) 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磷的来源是磷酸盐岩石和沉积物以及鸟粪层和动物化石经风化和淋溶作用进入河流,输入海洋并沉积于海底,地质活动使它们暴露于水面,再次参加循环

单向流动(自然过程需要1万年)

人类影响---水体富营养化

4硫循环有一个长期的沉积阶段和一个较短的气体型循环阶段

G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

H生态平衡当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彼此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自动调节能力

结构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功能的完整性

运转越合理,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异常气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沙尘暴

⑵人为因素:农牧活动、工程建设、城市发展、污染物排放、物种改变、森林火灾

生态失衡的体现1. 土壤退化(荒漠化频率加快、盐碱化蔓延、湿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生物物种消失和生存环境减少)

3. 森林锐减

4. 草场严重退化

5. 大气环境污染

6. 水体环境污染

I食物链,食物网

第四讲人口

A世界人口数量的发展及其两个转折点: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在世界人口发展历程中,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是两个转折点。1世界人口的发展: 人口增长历史折射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过程。2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人口发展特点一、人口密度极低二、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三、分布相对集中四、不断随食物来源而迁移3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发展特点:一、支持更高的人口密度二、寿命增加,死亡率下降三、人口分散四、居所相对稳定4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在工业化早期的一个短时期内,欧洲一些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一度上升二、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三、人口增长分化从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

发达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趋于下降,而发展中地区在后期死亡率才开始下降,出生率却居高不下

B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增长速度快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城市人口膨胀

C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落后,人类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低

D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1世界人口数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人类诞生-工业革命以前)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工业革命以后-)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12世界人口的发展:人口增长历史折射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1人口: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2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人口自然变动——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变动的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人口机械变动——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变化的结果是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发生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改变;人口社会变动——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D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各个阶段11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庞大,总量增长迅速;人口增长率波动,变化幅度剧烈;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出现老年化趋势;农村人口比重大,但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分布不均匀,东西部差异很大;男女性别比偏高;人口素质有所好转,但整体水平不高。

E人口环境容量1人口问题是与环境问题有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口增殖应保持在适当比例内2人口容量或人口承载量,一般理解为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所以有时又称之为人口最大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力。人口环境容量不是生物学上的最高人口数,而是指在一定生活水平下能供养的最高人口数,它随所规定的生活水平的标准而异。 3 人口控制的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水平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环境保护4控制人口,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 有计划的迁移人口提高人口环境意识正确引导人口消费,保护资源和环境

F中国七十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第一个高峰阶段(1949-1957);人口发展低谷期(1958-1961);第二次高峰阶段(1962-1973);人口发展下降期(1973-)

第五讲资源与环境

A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分类1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要素),即人类从自然条件中经过特定形式汲取利用于生存、生活、生产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3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4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原生性自然资源(续发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又称无限资源,恒定性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非续发性自然资源、耗竭性资源,又称有限资源)有限性: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性:指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整体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B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C我国主要资源利用现状1能源丰富而人均量少,且浪费现象严重;能源构成以煤为主;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

D湿地及其重要性1根据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的规定,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红树林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2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 湿地为“地球之肾”,森林为“地球之肺”?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有水稻田、水库、池塘?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生态功能:物质生产;大气组分调节;水分调节;净化;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控局部小气候西3中国湿地的基本情况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区域差异显著拥有特有的青藏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E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 4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证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为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提供基地。4保护主要对象,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 保护区性质,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 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示其生态、社会和经①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②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③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④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⑤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⑥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济效益6

F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1 中国人口众多,保护区不能像有些国家采用原封不动、任其自然发展的纯保护方式采取保护、科研教育、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保护对象的前提下,和旅游业相结合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内部大多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3个部分2四个显著特点(1、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3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3%、15%、10%、25%、32.3%、14.3%和32.3%,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继续下降或恶化人口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与全国性耕地资源不足和退化问题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 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粮食250多万吨。水资源持续利用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中国应对政策“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 的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挖掘资源潜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坚持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的道路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必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使资源开发、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5 包含三层含义:公平性,包括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可持续性环境资源与发展的一致性6自然资源可持续利

用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对可再生资源实行合理规范、持续利用原则对不可再生资源实行节约、限制和综合利用原则对恒定性资源实行鼓励、支持利用原则

第六讲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A化学污染物的定义及举例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生态破坏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也就是外界的压力和冲击超过了系统的忍耐力或“阈值”,导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主要大气污染物、分类及其来源1大气污染的含义:

进入大气中的化学物质(如烟尘、CO、CO2、SO2、NOx、硫氢化合物等各类无机物和有机物)、能量(如光、声、磁、热等)和微生物(如病菌、病毒等)超过了大气环境容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C酸雨及其危害,我国酸雨的分布:1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降尘、飘尘SO2、H2S、亚硫酸及硫酸(盐)微粒CO、CO2NO、NO2,N2O、N2O3、N2O4、N2O5烷烃、烯烃和芳烃2现行大气质量评价体系: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入肺颗粒物,导致灰霾天气和富含有毒物质) 3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D臭氧层变薄对健康的危害1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削弱免疫功能影响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系统,导致粮食减产,破坏海洋食物链加速材料老化

E温室效应及后果温室气体1全球海平面上升44厘米后, 2080年受影响的人群数量

2

F光化学烟雾1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石油和煤燃烧的废气、及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等,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影响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

G水体污染的含义,水质指标及含义水体污染的含义: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超过水体对该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引起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21) 物理自净(2) 化学自净(3) 生物自净3水质指标的分类:物理性水质指标:感官物理性状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其他物理性状指标: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电导率等。化学性水质指标:

一般化学性水质指标: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等;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等;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溶解氧、化学好氧量、生化好氧量。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菌等。放射性指标:总α、总β、铀、镭、钍等放射性元素含量。

H化学好氧量及生化好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所含的污染物)所消耗的氧的毫克数来表示(mg/L),简称生化需氧量(BOD)。BOD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质越多。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所消耗的氧的毫克数来表示(mg/L)。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重。

I氮磷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具有3个基本特征:(1) 富含氮、磷等营养的物质源源不断地在水体中富集;(2) 在水体的水生生物群落中,生产者远远超过消费者和分解者时,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的明显的不平衡。(3) 营养物质不断向水体底层富集,形成一个富含营养物质的沉积层。

J水体自净1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指受污染的各种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下,水中

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的过程。水体自净作用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范围的水域以及适当的水文条件,另外还决定于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排放方式等。包括: (1) 物理自净(2) 化学自净(3) 生物自净

K中国污水处理分级及主要处理方法1污水一级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废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的处理方法。常用方法有: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和预曝气法。污水二级处理:污水通过一级处理后,再加处理,用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主要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三级处理:又称污水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包括除磷、除氮、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溶解性无机物的去除、病毒去除等。一级处理(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法为主体工艺,尤以活性污泥法应用最广三级处理(高级处理、深度处理)

L土壤污染的特点1土壤污染的特点:(1) 隐蔽性和潜伏性2)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M土壤污染的类型1按土壤污染源和污染途径(1) 水质污染型(2) 大气污染型(3) 固体废物污染型(4) 农业污染型(5) 综合污染型按土壤污染物的属性(1) 化学型(有机、无机污染)(2) 放射性污染型(3) 生物污染型

N物理污染物的定义及举例物理污染,指的就是和化学物质无关的污染,包括光、声、电、热、辐射等方面. 例如陈设、家具、照明、色彩等,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O物理污染类型2 1.噪声污染2.电磁污染3.光污染4.热污染5.放射性污染

P 生物污染物的定义及举例1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危害人类健康的这种污染现象。由病原微生物、霉菌、寄生虫以及某些有害生物过量生长引起的各种环境单元质量下降或失去利用价值的现象。

Q物理、化学及生物污染的联系与区别1 . 实物形式: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 2. 能量形式:物理污染

第七讲环境重塑社会

A可持续发展战略3 对传统模式的反思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内涵可持续发展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内涵 强调发展主题坚持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社会全面进步环境与发展整体性

C 循环经济、绿色技术1绿色政治绿色意识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产品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绿色技术绿色经济绿色意识:包括生态意识和绿色需求意识生产有生态意识,消费应该适度清洁生产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3绿色技术:应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绿色市场:绿色贸易、绿色标志产品绿色技术的特点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群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不断发展相对概念和高新技术的相容环保产业的概念和意义

D 清洁生产-历史必然性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现状3清洁生产概念

将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本质上讲,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工业生态学清洁生产审计废物在哪里产生?→污染源(物)清单为什么会产生废物?→ 废物产生原因分析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 方案产生和实施

E清洁生产- 微观措施实施产品绿色设计实施生产全过程控制实施材料优化管理

F绿色经济概念与构成要素绿色经济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形式,是传统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绿色经济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Jacobs和Postel等人将生产基本要素的定义为:

1. 人类资本(human capital):强调“人力”的健康、智识、技艺及动机(motivation)

2. 将土地成本扩充成为生态资本(ecological capital)或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

3. 人造资本(man-made capital)保持不变或称制造资本(manufactured capital)

4. 社会组织资本(SOC),指的是地方小区、商业团体、工会乃至国家的法律、政治组织,到国际的环保条约(如海洋法、蒙特利尔公约)等, 不仅是个人的总和,还衍生出其独特的习惯、规范、情操、传统、程序、记忆与文化,培养出相异的效率、活力、动机及创造力,投身于人类福祉的创造。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

G 主要国家绿色经济政策在欧洲地区,英、德、法三国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导力量

英国的绿色经济主要体现在绿色能源、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制造三个方面德国重点发展生态工业法国重点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美洲地区,美国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突破口,巴西的生物能源发展位居世界前列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巴西目前在生物燃料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亚洲地区,日、韩发展绿色经济政策积极有力日本高度重视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

韩国依靠“低碳绿色增长”振兴经济在非洲地区,许多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注重开发清洁能源是非洲国家努力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青睐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重点

第二章 1.大气的结构组成?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一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来源: 天然污染物:1.火山喷发2.森林火灾3.自然尘4.森林植物释放5.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物: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3.交通运输过程排放4.农业活动排放 3.什么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硫氧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4.碳的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有机化合物7.卤素化合物8.其它放射性物质和臭氧。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5.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1.烟尘控制技术 2.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水循环,其成因是什么?水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包括阶段:蒸发,输送,凝结,降落,渗流,径流。 2.请用文字和公式的形式表达水量平衡的概念? 通过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渗流,及径流,地球上的水不断循环往复在全球范围内蒸发与降水总量是平衡的。 +△w= 收入-支出 3.天然水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有哪些?什么叫溶解氧?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1.溶解气体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 2.主要离子:Cl-、SO42-、HCO3-、CO32-、Ca2+、Mg2+、Na+、K+。 3.生物生成物质生源物质在水中以离子或胶体的形式存在,NH4+、NO3-、NO2- 、PO43-、HPO42-、H2PO4-。 4.胶体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5.微量元素 6.固体悬浮物质。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 4.试分析影响河水,湖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 河水:1.受河流集水面积内被侵蚀的岩石性质影响,2.受河流的流动过程中补给水源成分影响。3.受流域面积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影响。4.受生物活动影响。 5.什么叫水体污染?什么叫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其自净化机制是什么? 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广义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定义是指水体中的氧化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物理过程)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过程。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范围

1、简要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地点和污染物。(P9)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30、12 (2)多诺拉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48、10 (3)伦敦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52、12 (4)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光化学烟雾;5-11月 (5)水俣事件:污染物——甲基苯;1953开始发现 (6)富山事件(骨痛病):污染物——镉;1931——1972、3 (7)四日事件:污染物——SO2、煤尘及重金属粉尘;1970年 (8)米糠油事件:污染物——多氯联苯;1968年 2、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P11)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等 3、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P14) 研究对象——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主要任务——(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基础)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心)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长远目标)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4、了解近几年世界环境日(6.5)的主题及意义。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意义: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意义: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意义:旨在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 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2和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 2、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 ③伦敦烟雾事件: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 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

⑤水俣事件:甲基汞 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⑦四日哮喘事件:2、煤尘重金属粉尘 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 第三章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 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

0-4%以下 不定组分: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 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2、、、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最新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4、TOC 总有机碳 5、TOD 总需氧量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4、监测水质好坏的指标有哪三大类?举例说明并简要说明各类中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5、水体污染物主要有哪三大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污染物?举例说明(6分)。 2、天然水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哪几类?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H4的含量一般为2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D ) A、太阳能 B、风 能 C、地热 能 D、核能 2、以下何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 D )

新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 本文章很长,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44)环境科学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51)地球科学概

论 (844)环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851)地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 1、舒良树《普通地质学》 2、《地球科学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柳成志、冀国盛、许延浪著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0.93%)、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优选.)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 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即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 (1)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8大公害中有几个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影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水体污染导致农作物死亡)的现象。 (2)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量下降。 (3)环境干扰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处于原有状态时,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基本化学组成和能量分布状况 环境容量 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已被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能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污染源 污染源: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 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1)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 2)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 隐蔽性 危害性 移动性 加速性 可变性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性、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生态环境集中分布、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多灾区与国家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

03164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参考书:《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修订版,刘培桐编著。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课程代号03163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题型单选题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合计每题分值 1 1 2 3 5 10 ※题数20 10 5 5 5 2 47 合计分值20 10 10 15 25 20 100 2.试卷按识记、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中所占 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掌握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 同难易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容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章次内容平均分值 第1章绪论10 第2章自然环境 6 第3章人工环境7 第4章人类活动与环境8 第5章全球环境变化10 第6章环境伦理10 第7章环境地学7 第8章环境生态 4 第12章环境监测 5 第13章环境评价 4 第14章环境规划 4 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 4

第16章环境政策与法规 3 第17章流域环境管理 3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 3 第19章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 4 第20章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 4 第21章环境教育 4 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章次重点难点 第1章环境,环境的特性无难点 第2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大地女神(Gaia)假说第3章各种人工环境的特点城市环境功能理解 第4章资源危机,环境问题实质,生态平衡,生态破坏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关 系 第5章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视听系统退化,环 境安全 环境变化的机理第6章环境伦理观的演变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几种发展模式 第7章人类-地球复合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人文干扰影响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第8章生态系统的特性、演替,干扰的种类及影响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第12章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指标环境监测技术愈发案第13章环境评价的原则、方法评价的程序 第14章环境规划的原则、内容和作用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类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无难点 第16章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作用,环境标准无难点 第17章流域环境问题,流域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方法无难点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特性及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无难点 第19章工业环境污染的特点及防治,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 区 第20章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管理,生态农业, 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无难点 第21章环境教育的意义和目标,环境素质与环境行为无难点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 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 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 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 7、旱灾,地震等( B )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 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BOD 表示( A )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 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 A.氧 B.碳 C.氮 D.磷 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 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 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 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 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 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 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 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概论》科目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石河子大学研究生环境化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重要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考生掌握环境学科中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全球环境状况及环境变化规律;了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一般规律;了解污染物控制、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技术方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环境科学概论》考试为笔试。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掌握环境要素及其性质;掌握当前全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理解环境的分类。 (二)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掌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当前采取的实施措施;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 (三)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污染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逆温层、大气稳定度;掌握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与危害;掌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概念及主要措施;理解SO2和NOX的治理技术;理解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四)掌握主要的水质指标及主要的水污染物和水污染源;掌握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水体富营养化;掌握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管理;理解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机制。 (五)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环保中的作用;掌握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的危害;掌握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理解农药在土壤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试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2. 原生环境 3. 次生环境 4. 最差限制律 二、思考题 1. 环境要素的重要属性 2. 环境结构的主要特点 3. 环境系统的特点 3. 环境要素、环境结构、环境系统的关系 4. 环境问题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5.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6. 环境科学研究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大气边界层 2.大气污染 3.大气污染物 4.一次污染物 5.二次污染物 6.总悬浮物(TSP) 7.可吸入颗粒物(PM10) 8.还原型大气污染 9.氧化型大气污染10. 光化学烟雾11 有效源高 二、思考题 1.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化学转 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 3.气温递减率与绝热递减率的区别 4.逆温形成过程 5.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6.大气扩散模式 7.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8.烟气控制技术 9.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矿化度 2.水体富营养化 3.一级污水处理 4.二级污水处理 5.赤潮水华 6.COD 7.BOD 8.TOC 9.PCB 10.PAH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地球上的水是一种既丰富又紧缺的资源? 2.天然水的组成及影响天然水成分的因素是哪些? 3..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 4.水体污染定义及污染水质指标。 5.水体污染源及特点。 6.水体中的污染物及特点。

7.需氧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8.植物营养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9.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0.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1. 水污染防治工程 12.水污染防治对策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盐基饱和度 2. 土壤背景值 3. 土壤环境容量 4. 土壤净化 5.土壤碱化度 6.半衰期 7.残留量8活性酸度9潜性酸度 二、思考题 l.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分别说明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2.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3.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4.什么是盐基饱和度?它对土壤性质有何影响? 5.试分别分析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6、土壤中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哪些?了解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几个范围值。 7.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8、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9、土壤中化学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其降解方式有哪些? 10、常见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有哪些?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弃物 2.危险废物 二、思考题 1.简述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2.简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利用原则 3.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处理方法 4.简述固体废物资源化原则 5. 比较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的优缺点。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噪声污染, 2.分贝, 3.放射污染, 4.电磁污染, 5.光污染, 6.热污染 二、思考题 1噪声污染特点 2.噪声污染控制 3.电磁污染对人体危害机理

暨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暨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学概论》(考试代码:815)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人口、能源、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熟悉全球环境现状、突出问题及原因,能合理预测全球环境发展趋势;对环境研究工作具备清晰的思路,能提出合理的方法。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查内容及范围 第1章绪论 1.1 环境 1.2 环境问题 1.3 环境科学 1.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2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1 自然资源概述 2.2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4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5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3章生态学基础 3.1 生态学 3.2 生态系统 3.3 生态平衡 3.4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4章能源与清洁能源 4.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 4.2 我国能源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4.3 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4 清洁能源 4.5 能源发展战略及其趋势

第5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5.1 大气污染概述 5.2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5.3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第6章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6.1 水体污染概述 6.2 水体自净 6.3 水体污染综合防治 第7章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7.1 固体废物概述 7.2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7.3 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第8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8.1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8.2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8.3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8.4 热污染及其防治 8.5 光污染及其防治 第9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 9.1 土壤污染概述 9.2 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 9.3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10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10.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10.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 10.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 第11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11.1 环境监测 11.2 环境质量评价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约占20%) 简答题(约占35%) 填空题(约占20%) 论述及应用题(约占25%) 五、主要参考书目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曲向荣编著,科学出版社,2015 《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概论 1.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不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①探索全球围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每年5-11月 水俣事件1953年开始发现富山事件(骨痛病)1931年发现直至1972年3月 四月事件1970年米糠油事件1968年 3.大气结构 ①对流层特点:一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方向上有强烈的对流,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 ②平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小,气温趋于稳定。在平流层中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 ③中间层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④热成层由于太阳和宇宙射线的作用,该层大气部分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其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

粒子,故称电离层 ⑤散逸层空气受地心引力小 4.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O x 6.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从污染源排放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扩散、运输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在污染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空气原有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二次污染源。这一反应过程称为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 7.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着吸光物质,可在大气中引起化学反应。这时。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8.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们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9.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链式反应组成的,是以NO2光解生成O的反应引发,导致了臭氧的生成。由于碳氢化合物的存在,促使NO向NO2的快速转化,在此转化中自由基(特别是HO.基)起了重要作用。致使不需要消耗臭氧而能使大气中的NO转化成NO2,NO2又能继续光解产生臭氧。同时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又继续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更多的自由基,如此继续不断地进行链式反应,直到NO或碳氢化合物消失为止。所产生的醛类、O3、PAN等二次污染物最终产物。 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The ba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16学时 学分:1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教材:《环境学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王岩,陈宜主编)。 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环境学概论》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1.课堂教学 要求讲授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条理性,应紧密结合现实内容。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2.自学安排 要求参阅与环境有关的国内外论文杂志及报刊,及时了解世界环境问题新动态,应注意与本专业的环境问题有关的文章并作笔记。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计划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表1 《环境科学概论》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程内容课内学时 1.绪论 2 8.全球环境问题 2 2.大气环境8 9.人口与环境 2 3.水体环境8 10.能源与环境 2 4.土壤环境 6 11.资源与环境 2 5.固体废物与环境 2 12.持续发展与环境 2 6.环境质量评价 4 7.环境规划 4 合计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