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专业-各章内容

物理化学专业-各章内容

物理化学专业-各章内容
物理化学专业-各章内容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参考答案 第一章气体 一、思考题 1. 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 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 答:不一定相等。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当左球的温度为273 K,右球的温度为293 K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试问: (1)若将左球温度升高10 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2)若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答:(1)左球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汞滴仍向右边移动。因为左边起始温度低,升高10 K所占比例比右边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比右边大。 4. 在大气压力下,将沸腾的开水迅速倒入保温瓶中,达保温瓶容积的左右,迅速盖上软木塞,防止保温瓶漏气,并迅速放开手。请估计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软木塞会崩出。这是因为保温瓶中的剩余气体被热水加热后膨胀,当与迅速蒸发的水汽的压力加在一起,大于外面压力时,就会使软木塞崩出。如果软木塞盖得太紧,甚至会使保温瓶爆炸。防止的方法是灌开水时不要太快,且要将保温瓶灌满。 5. 当某个纯物质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不断升高平衡温度,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 答:升高平衡温度,纯物的饱和蒸汽压也升高。但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小,热膨胀仍占主要地位,所以液体的摩尔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蒸汽易被压缩,当饱和蒸汽压变大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变小。随着平衡温度的不断升高,气体与液体的摩尔体积逐渐接近。当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液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时,这时的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6. Dalton分压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Amagat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是什么 答:实际气体混合物(压力不太高)和理想气体混合物。与混合气体有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力下才能使用,原则是适用理想气体混合物。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物理化学C》考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物理化学C》考试大纲物理化学C 一、考试性质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二、考试目标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热力学概论,热和功,热力学可逆过程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函数,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实际气体,热化学,赫斯定律及热效应的计算,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熵变的计算,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方向和平衡条件,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值。 (三)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 溶液及其组成的表示法,多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稀溶液的依数性,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耳公式,非理想溶液,分配定律。 (四)相平衡 相律,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热力学对单组分体系的应用,单组分体系的相图,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 (五)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化学反应亲和势,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平衡常数的表示式,复相化学平衡,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近似计算。 (六)电化学 法拉第定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离子迁移数、电导,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可逆电池电动势、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剖析

2013年以来,815物理化学A(以下简称物化)成为了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考研所有专业的必考科目。因此不论报考海大化院的什么专业,815物理化学A是重中之重!下面结合相关考研政策和出题变化,以及个人以往的备考经验, 简单介绍下相关备考经验。 1 重要变化 主要有3点,在考试科目安排方面,化工方面专业的考查科目由原来的816物理化学B换成了815物理化学A,815物理化学A成为了海大化院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在指导方式方面,由原来的公布参考教材变成了考试大纲;而在具体的出题范围方面,则增加了实验部分20分,其中选择题和实验论述题各10分。 2 备考资料 真题考点分析和考纲、真题(包括答案)、教材及其课后习题、教材课件、其它教辅、习题等详细的专业课备考资料及其复习方法在博文《2014考研专业课5大备考资料及其使用方法—以中国海洋大学分析化学(海洋化学)考研为例》 里面已经详细说明了,就不赘述了。 真题、考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不必多说。在这儿就指定教材这一块儿做一个详细说明。最经典的教材教辅组合如下: 前两本书是学校原来在招生专业目录里的指定教材,是整个考研复习(特别是基础复习阶段)的核心,最后一本书中有许多考研原题,是物理化学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在很多文章里面都反复强调过,一定要重视!

3 考点分析 考纲里面的考点我就不赘述了,大家自己去研招网下载了看看就知道。考纲的缺点在于其中只有逐个罗列的知识点,往往覆盖面较宽泛,令考生难以把握主次,很难仅通过考纲来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精力。所以,在此我简单介绍一下物化历年真题中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比重。下面的分数是通过将历年真题(2000-2012)中相应题目的对应分值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到的,大家也可以自 己试着统计看看。 其中A气体、热力学部分(教材第1、2、3章)考察40分左右;B溶液部分(教材第4章)考察20分左右;C平衡部分(教材5、6章,包括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考察23分左右;D电化学部分(教材第8、9、10章)考察32分左右;E动力学部分(教材11、12章)考察26分左右;F其他包括统计热力学(2-4分,第7章)、表面物理化学、胶体等部分(10-20分,第13、14章)。 在统计过程中,除了知道各部分的分数比重之外,每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也会一目了然,因此,强烈推荐考生们能花个1-2天左右的时间好好分析统计一下真题(或者直接找份物化的真题考点分析看看),对于快速锁定考点、高效备考,有莫大 的好处! 4 复习策略 815物理化学A的复习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方法如下: 4.1 基础阶段 一般考生在复习之前都有一定的物化基础,因此建议在复习之前就对真题进行统计分析。本阶段在初步分析了真题之后,进行教材的第一遍系统复习,以教材和《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为主,首先打开课本目录,明确重要章节之后,以章为单位,先看教材,边看边做笔记(最好用逻辑图的方式),如果有课件也可以结合相应章节的课件进一步梳理知识点,便于考生更好理解教材、把握复习要点;看完教材后做本章的习题巩固,做题过程中有生疏的知识点可返回看教材;小循环滚动复习,逐渐由点到面,在扫清考纲要求知识点的同时逐步形成知识框架。 4.2 强化阶段 第一遍以课本为主线,而第二遍则以习题为根本。强化阶段以习题为主,该阶段前期复习教材时,也可以以章为单位(或者以知识模块为单位,如物化中分热力学、溶液、平衡、动力学等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相应章节),迅速看完课本后重点重复做课后习题,多做几遍,在做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每道题目考查的知识 点和解题步骤,最好能说出个123来。 该阶段后期,教材已经复习完了(2-3遍),对整体知识较为熟悉,且形成整体知识框架,可以开始做真题(按照2013-2000年的顺序来做,真题年份越近越具有参考价值),多做几遍,越多越好,熟悉真题的知识点和考查方式。做真题的时候同样需要善于总结,熟悉每道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步骤,揣摩出题意图。 4.3 完善阶段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 1.反应为一级气相反应,320 oC时 。问在320 oC加热90 min的分解分数为若干?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的分解分数为11.2% 2.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0 min。求1h后剩余A的分数。 解:同上题, 答:还剩余A 1.56%。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反应掉50%需时19.4 min。

4. 25 oC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 的动力学数据如下(蔗糖的初始浓度c0为1.0023 mol·dm-3,时刻t的浓度为c) 使用作图法证明此反应为一级反应。求算速率常数及半衰期;问蔗糖转化95%需时若干? 解:数据标为 利用Powell-plot method判断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拟合公式 蔗糖转化95%需时 5. N -氯代乙酰苯胺异构化为乙酰对氯苯胺 为一级反应。反应进程由加KI溶液,并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来测定。KI只与A反应。数据如下: 计算速率常数,以表示之。。 解:反应方程如下

根据反应式,N -氯代乙酰苯胺的物质的量应为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 作图 。

6.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 解:转化率定义为,对于一级反应, 对于二级反应, 7.偶氮甲烷分解反应 为一级反应。287 oC时,一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力为21.332 kPa,1000 s后总压为22.732 kPa,求。 解:设在t时刻的分压为p, 1000 s后,对密闭容器中的气相反应,可以用分压表示组成: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1、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热力学上不能发生的过程,现实中肯定不发生。 2、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3、*热力学:研究过程的可能性;动力学:研究过程的现实性。 4、*热力学不考虑时间因素,所以热力学上可以发生的过程只是现实可能发生的过程,不是必然发生的。比如一个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尽管为负,但由于反应阻力很大,有可能实际上并不发生,因而必须研究动力学问题,即过程发生的速度问题。 11.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定义: R→P 2、反应进度(extent of reaction ): 对某化学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B B 0B ν=∑ 转化速率定义为: B B d 1d d d n t t ξξν? = = 3、反应速率: d 1d V t ξ = v B B 1d d c t ν=(恒容) 4、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时间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d /d c t =v 5、基元反应简称元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 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6、*反应机理:表示一个反应是由那些基元反应组成的,又称反应历程。 7、如果一个化学计量式代表了若干个基元反应的总结果,那这种反应称为总包反应或总反应。 8、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9、在基元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分子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可区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10、*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 11、反应速率: ???=- =B A B A A A n n c kc dt dc v nA 、nB 是反应组分A 、B 的分级数,而n= nA + nB +……是反应的总级数, k 是反应速率常数,反应速率系数。 12、反应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molXm -3)1-n X s -1,与反应级数有关。物理意义是当反应物的浓度均为单位浓度时 k 等于反应速率。 13、在速率方程中,若某一物质的浓度远远大于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出现在速率方程中的催化剂浓度项,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认为没有变化,可并入速率系数项,这时反应总级数可相应下降,下降后的级数称为准级数反应。 ''(1) [A][B] [A][B] [B] ( [A]) r k r k k k =>>==准一级反应 §11.2 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1、*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常见的零级反应有表面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A → P v A = k 2、★考,计算。半衰期: A A,0 A,0A 0 A d d c t c c k c kt c t -==? ? A A,0A,012 1 22c c c t k == ★考反应物反应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用t1/2表示。 3、★考填空。零级反应的特点 (1)速率系数k 的单位为[浓度][时间]-1

海洋物理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洋物理化学”是海洋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海洋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并可指导海洋化学的应用与实践,对海洋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框架搭建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内容包括液态水的结构、海水状态方程式、海水热力学基础、离子水化作用、离子-离子相互作、海水中的离子平衡、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Pitzer理论在海水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和海洋中的界面化学作用等,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海洋化学过程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理论性强,属于海洋化学学科的理论核心,需要在海洋化学其他课程已经开设的基础上设立。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前期课程,并已经对海洋化学学科有了基本知识积累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该课程。 2.设计思路: 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例如:海水的组成、海水中物质的分布,存在形式和迁移变化规律,水体和大气的作用,海洋沉积物和间隙水的化学,河口化学,海洋中各种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环境因子与海洋化学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对于海洋经济的 - 1 -

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海洋科学相关领域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海洋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海洋物理化学就是海洋 化学的理论核心,它应用物理化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化学问题和生 物地球化学过程。物理化学的研究范畴很广泛,但其在海洋体系中的应用,目前还受 到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该课程鉴于目前海洋物理化学的研究深度, 重点讨论海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水体系的物理化学问题,即海水的物理化学, 对于涉及到海洋体系的其它一些重要的界面,如海洋——陆地界面,海洋——大气界 面,海洋——悬浮颗粒物界面,海洋——生物界面等,在本书中只做简单介绍。借助 于基本理论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兴趣。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海洋学、海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I、化学 海洋学等。本课程是以上课程在海洋化学中的理论综合,也是以上基础课程的理论提升,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海洋物理化学跟以上所有课程一起,组成了海 洋化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构架。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些海洋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并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这些基本理论应用到海洋化学的研究中去,能够解释一些海洋化学现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利用已有文献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善于总结并敢于课堂展示。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对海洋化学理论体系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海洋物理化学课程内容; (2)提高海洋化学理论化水平,将课堂内容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发现并总结海洋化学理论体系最新的进展,并可以用理论解 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小组研究(包括问题提出、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归纳总 - 1 -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摘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U Q W ?=+ d U Q W δδ=+ 适用条件:封闭系统的任何热力学过程 说明:1、amb W p dV W '=-+? 2、U 是状态函数,是广度量 W 、Q 是途径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常用公式及基础公式 2、基础公式 热容 C p .m =a+bT+cT 2 (附录八) ● 液固系统----Cp.m=Cv.m ● 理想气体----Cp.m-Cv.m=R ● 单原子: Cp.m=5R/2 ● 双原子: Cp.m=7R/2 ● Cp.m / Cv.m=γ 理想气体 ? 状态方程 pV=nRT

? 过程方程 恒温:1122p V p V = ? 恒压: 1122//V T V T = ? 恒容: 1122/ / p T p T = ? 绝热可逆: 1122 p V p V γγ= 111122 T p T p γγγγ--= 1111 22 TV T V γ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可逆相变化与不可逆相变化过程 1、 可逆相变化 Q p =n Δ 相变 H m W = -p ΔV 无气体存在: W = 0 有气体相,只需考虑气体,且视为理想气体 ΔU = n Δ 相变 H m - p ΔV 2、相变焓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 Δ 冷凝H m (T) = -Δ蒸发H m (T) Δ凝固H m (T) = -Δ熔化H m (T) Δ 凝华 H m (T) = -Δ 升华 H m (T) (有关手册提供的通常为可逆相变焓) 3、不可逆相变化 Δ 相变 H m (T 2) = Δ 相变 H m (T 1) +∫Σ(νB C p.m )dT 解题要点: 1.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2.过程设计,必须包含能获得摩尔相变焓的可逆相变化步骤; 3.除可逆相变化,其余步骤均为简单变化计算. 4.逐步计算后加和。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基础数据 标准摩尔生成焓 Δf H θm,B (T) (附录九) 标准摩尔燃烧焓 Δc H θ m.B (T)(附录十) 2、基本公式 ?反应进度 ξ=△ξ= △n B /νB = (n B -n B.0) /νB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m.B (T)= ΣνB Δf H θ m.B (T)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 m.B (T)=-Σ νB Δc H θ m.B (T) (摩尔焓---- ξ=1时的相应焓值)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 Q p =Δr H Q v =Δr U Δr H =Δr U + RT ΣνB (g) ?Kirchhoff 公式 微分式 d Δr H θ m (T) / dT=Δr C p.m 积分式 Δr H θm (T 2) = Δr H θ m (T 1)+∫Σ(νB C p.m )dT 本章课后作业: 教材p.91-96(3、4、10、11、16、17、38、20、23、24、28、30、33、34)

物理化学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选择题 1. 反应 A →产物 为一级反应,2B → 产物 为二级反应,t 1(A) 和 t 1(B) 分别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 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t = 2t 12(A) 和 t = 2t 12 (B) 时,A ,B 物质的浓 度 c A ,c B 的大小关系为: ( ) (A) c A > c B (B) c A = c B (C) c A < c B (D) 两者无一定关系 2. 在反应 A k 1B k 2C ,A k 3 D 中,活化能 E 1> E 2> E 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3. 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 E 2> 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则: (A)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B)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C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D) 21d d d d k k T T > 4. 400 K 时,某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k p = 10-3(kPa)-1·s -1,如速率常数用 k C 表示,则 k C 应为: ( ) (A) 3.326 (mol ·dm -3)-1·s -1 (B) 3.0×10-4 (mol ·dm -3)-1·s -1 (C) 3326 (mol ·dm -3)-1·s -1 (D) 3.0×10-7 (mol ·dm -3)-1·s -1 5. 如果臭氧 (O 3) 分解反应 2O 3→ 3O 2的反应机理是: O 3→ O + O 2 (1) O + O 3→ 2O 2 2) 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 3而言可能是: (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5 级反应 6. 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k 1B ,A k 2C ,下列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 ) (A) k 总= k 1+ k 2 (B) k 1/k 2= [B]/[C] (C) E 总= E 1+ E 2 (D) t 1= 0.693/(k 1+ k 2) 7. 某反应物反应掉 7/8 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 1/2 所需时间的 3 倍,则该反 应的级数是:( ) (A) 零级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8. 某气相 1-1 级平行反应 M k 1R ;M k 2S ,其指前因子 A 1= A 2,活化能 E 1≠E 2,但均与温度无关,现测得 298 K 时 ,k 1/ k 2= 100,则 754 K 时 k 1/k 2为: ( ) (A) 2500 (B) 2.5 (C) 6.2 (D) 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 9. 下表列出反应 A + B → C 的初始浓度和初速: 初 始 浓 度 /mol ·dm -3 初 速 /mol ·dm -3·s -1 c A,0 c B,0 1.0 1.0 0.15 2.0 1.0 0.30 3.0 1.0 0.45 1.0 2.0 0.15 1.0 3.0 0.15 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 (A) r = k c B (B) r = k c A c B (C) r = k c A (c B )2 (D) r = k c A 10. 某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 为 4.62×10-2 min -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化学2005—2006年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化学2005—2006年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当接触角时θ_________90O,固体不为液体所润湿。(填>,< 或=) 2、?P1和?P2分别代表平面液体和凹面液体下的附加压力,则?P1______?P2。(填>,< 或=) 3、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I)m·n I-·(n-x) ·K+]x-·x K+ 4、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_______气体______。 5、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H3PO4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溶液中H3PO4的活度a B为:_____ 27m4γ±4 _______。 6、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 ×10-2、 2.451 ×10-2、2.598 ×10-2 S·m2·mol-1,则NH4OH的Λ∝为:________2.684 ×10-2________。 7、25℃时,反应2H2S + SO2 = 3S↓+ 2H2O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为 _______3.25 ×101-11_________。(已知25℃时,E (S/H2S) = 0.14 V, E (SO2/S) = 0.45V) 8、可逆电池必须同时满足的2个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_____1、3________。 4、等量的0.05 mol·kg-1的LaCl3水溶液及0.05 mol·kg-1的NaCl水溶液混合后,溶液的离子强度I = _________ 0.175 mol·kg-1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分) 1、已知反应H2 ( g ) + ?O2 ( g ) =H2O ( l ) 的Δr G m = -237.19 kJ·mol-1,则在25℃时极稀硫酸的分解电

物理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第一章:气体 1、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及分压力、分体积等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及原因,了解压缩因子Z 的定义及数值大小的意义,熟悉范德华方程(理想气体基础上引入压力、体积修正项)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章:热力学第三定律 1、系统性质(广度、强度性质) 2、状态函数特性(如: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及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等) 3、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W (Q 、W 取号的规定及各种过程对应计算) 4、恒容热、恒压热及之间的关系式,能进行简单计算,掌握焓的定义式,会应用赫斯定律 5、掌握各种不同过程的热力学函数计算(单纯PVT 变化时自由膨胀、等温、等压、等容及绝热可逆或不可逆等过程的U 、H 、A 、G 、S 等函变以及正常、非正常相变过程焓变、吉布斯函变和熵变计算(状态函数法) 6、理解理想气体的一些性质(如U 、H 仅为温度函数、Cp 与Cv 的差值及单原子、双原子理想气体的C V ,m 和绝热可逆过程过程方程式等)、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等焓过程,了解焦-汤系数等) 7、反应进度 8、如何由标准摩尔生成焓、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以及相关规定 9、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10、自发过程及其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描述 11、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热机效率;熵的定义式及克劳修斯不等式 12、判断过程可逆性及自发变化方向的各种判据 13、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根据规定熵、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变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对应函数的变化值 14、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及麦克斯韦关系式的应用(应用于各函数间的相互计算以及一些证明),了解各函数特征变量 15、了解Clapeyron 方程,掌握Clausius-Clapeyron 方程各种形式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1、 熟悉偏摩尔量、化学势表示,了解偏摩尔量加和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公式,掌握相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 2、 了解各种不同情况化学势的表达式,假想标准态等概念 3、 掌握稀溶液中两个经验定律:拉乌尔、亨利定律表达式及简单计算 4、 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 5、了解依数性的一些结论 第五章:化学平衡 1、会表示任意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其它各种平衡常数,并能相互换算 2、熟悉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并能应用其判断反应方向 3、掌握范特霍夫方程各种形式并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温度、压力等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相关结论 5、掌握使用标准平衡常数定义式以及热力学相关公式进算平衡组成的计算。 第六章:相平衡(相图分析) 1、掌握相律的形式并会计算其中各个量 2、杠杆规则、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负偏差,从而相图上出现最高、最低点、恒沸混合物、蒸馏或精馏基本原理等(完全互溶双液系) 4、、能看懂相图并会使用相律分析相图,并绘制步冷曲线(如较复杂的低共熔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系统及固态部分互溶的二组分相图) pV nRT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 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答:反应掉50%需时19.4 min。 6.偶氮甲烷分解反应 为一级反应。287 oC时,一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力为21.332 kPa,1000 s后总压为22.732 kPa,求。 解:设在t时刻的分压为p, 1000 s后,对密闭容器中的气相反应,可以用分压表示组成:

8. 某一级反应,初始速率为,1 h 后速率为 。求 和初始浓度 。 解: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 11.某二级反应 ,两种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皆为,经10 min 后反应掉25 %,求 。 解:由于A 和B 的计量系数和初始浓度相同,因此在反应过程中, 令,由速率方程的积分式的 18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22g HBr g Br g H →+符合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即在某温度下,当31.02 2 -?==dm mol c c Br H 及322 2 -?==dm mol c c Br H 时,反应速率 为v ,其他不同浓度时的速率如下表所示。

求反应的分级数。 解:从题目所给数据中可以看出,此题应该结合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来考虑。按图所给的式子 [] [] [][]3 2 1 22n n n HBr Br H k dt HBr d = 得知,在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是取决于[]1 2n H ,[]2 2n Br 及[]3 n HBr 的,如这三者中任 何一个浓度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反应速率,而影响的倍数则取决于n 。利用表中速率数据便能求出321,n n n 及。 [] v dm mol dm mol dm mol k dt HBr d n n n =???=---3 2 1) 2() 1.0()1.0(3 3 3 (1) [] v dm mol dm mol dm mol k dt HBr d n n n 8) 2()4.0()1.0(3 213 3 3 =???=--- (2) [] v dm mol dm mol dm mol k dt HBr d n n n 16) 2()4.0()2.0(3 213 3 3 =???=--- (3) [] v dm mol dm mol dm mol k dt HBr d n n n 88.1) 3()2.0()1.0(3 213 3 3 =???=--- (4) 将(1)除以(2)得 8 14.01.02 33 = ??? ? ? ???--n dm mol dm mol 得到 5.12=n 同理可得11=n ,13-=n

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612生物化学A考研模拟题

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科目代码科目代码 612 612 612 科目名称科目名称科目名称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A A 来源来源::文硕考研文硕考研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答题纸上答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一蛋白质水解产物在pH6用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时,第一个被洗脱下来的氨 基酸是 A. Val(pI 为5.96) B. Lys(pI 为9.74) C. Asp(pI 为2.77) D. Arg (pI 为10.76) 2、SDS 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是根据各种蛋白质 A.pI 的差异 B.分子大小的差异 C.分子极性的差异 D.溶解度的差异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酶的比活力是指 A. 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 B. 每毫克蛋白的酶活 力单位数 C. 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 D. 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 E. 一种酶与另一种酶的活力比 4、下列关于双链DNA 碱基含量关系,哪一个是错误的 A.A=T,G=C B.A+T=G+C C.A+G=C+T D.A+C=G+T 5、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 A.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B.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C.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 酶合成ATP 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E.ATP 酶可以使膜外侧H+返回膜内侧 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碘乙酸及氟化物可抑制其对糖的氧化 B.6-磷酸葡萄糖脱氢的受体是NADP+ C.转酮醇酶需要TPP 作为辅酶 D.在植物体中,该反应与光合作用碳代谢相 E.核糖-5-磷酸是联系糖代谢和核酸代谢的关键分子 7、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苯丙氨酸 D.CO2 E.一碳单位 8、在E.coli 细胞中DNA 聚合酶Ⅰ的作用主要是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77421

110112班期末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预祝大家物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孔祥鑫 2012年5月27日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1.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是指状态所持有的、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也称为状态性质或状态变量.系统有确定的状态,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系统始、终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改变为定值;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状态函数亦恢复到原值。 2.热力学平衡态 在指定外界条件下,无论系统与环境是否完全隔离,系统各个相的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平衡须同时满足平衡(△T=0)、力平衡(△p=0)、相平衡(△μ=0)和化学平衡(△G=0)4个条件。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U=Q+W 或dU=ΔQ+δW=δQ-p amb dV+δW`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做功为负。式中p amb为环境的压力,W`为非体积功。上式适用于封闭系统的一切过

程。 2.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 系统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和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其定义式为: δW=—p amb dV (1)气体向真空膨胀时体积功所的计算 W=0 (2)恒外压过程体积功 W=p amb(V1—V2)=—p amb△V 对于理想气体恒压变温过程 W=-p△V=—nR△T (3)可逆过程体积功 W r=?2 1p V V dV (4)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体积功 W r=?2 1p V V dV=—nRTln(V1/V2)=—nRTln(p1/p2)(5)可逆相变体积功 W=—pdV 三、恒热容、恒压热,焓 1。焓的定义式 H def U + p V 2.焓变

物理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气体的pVT关系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R=8.314472Pa·m3·mol·K-1) 根据V m=V/n,n=n/M可得 pV m=RT pV m=(m/M)RT 根据ρ=m/V和理想气态方程可以求出气体的ρ、V、T、n、M、ρ各种性质。 ρ=pM/RT、M=ρRT/p=RTM/Pv、m=Pvm/RT、n=Pv/RT 二、理想气体模型 (一)、分子间作用力:两个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势能与距离r的6次方成反比,相互排 除势能与距离r的12次方成反比。 (二)、理想气体的微观上的两个特征 1、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2、分子本身不占体积。 (三)、在任何温度和压力下均符合理想气体模型或服从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图一:兰纳德-琼斯势能曲线示意图 (四)、摩尔气体常数 当压力趋于零的极限条件下,各种气体pVT均服从pV m=RT的定量关系,R是一个对 各种气体都适用的常数。R=8.314472Pa·m3·mol·K-1 三、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一)、范德华方程 (p+a/V2m)(V m-b)=RT 将V m=V/n带入可得(p+n2a/V2)(V-nb)=nRT a只与气体的种类有关,与温度条件无关。(a/V m2)又称为内压力说明了分子间相 互吸引力对压力的影响反比于分子间距离r的6次方。一般分子间作用力越大,a越大。 a的单位是Pa·m6·mol-2 b应该与气体的温度有关。b是体积修正项,表示每摩尔真实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体 积儿时分子自由活动空间减少的数值。b的单位是m3·mol-1。 范德华认为真实气体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气体的压强比理想气体小即 p=(p理+a/V2m),体积在考虑了分子本身占有的体积b之后自由活动空间应该是(V m-b)。 范德华方程是一种被简化了的真实气体的数学模型,在任何温度、压力条件下均符 合范德华方程的气体叫范德华气体 (二)、维里方程 pV m=RT(1+Bp2+Cp3+Dp4+……) 维里方程是纯经验方程,当压力p→0,摩尔体积V m→0时,维里方程还原为理想气 态方程。在计算精度不高时,只用到维里方程的第二项。 四、临界参数 每种液体都存在一个特殊的温度,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气 体液化。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临界温度T c时的饱和蒸汽压称为临界压力,用p c表 示。临界压力是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 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用V m,c表示。物质处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下的状 态称为临界状态。此时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及其他性质完全相同,相界面消失。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00-09真题及答案

2007年 一、填空 1、维生素A是()类化合物,维生素C是()类化合物,维生素D是()类化合物 2、生物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产生,还原力主要是由()途径产生。 3、肽和蛋白质的特征颜色反应是() 4、精氨酸的PK1(COOH)=2.17,PK2(NH3)=9.04,PK3(胍基)=12.8,则PI=() 5、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是由()S亚基和()S亚基组成 6、肌肉细胞中()和()两种蛋白质承担收缩和运动的功能 7、Pauling提出的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每圈由()个氨基酸组成,螺距是()。维系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除此之外,蛋白质二级结构还有2中基本类型是()和() 8、激酶是一种催化()反应的酶 9、黄胺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微生物的()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发挥其抑菌的作用 10、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两种 11、肌体将非糖的小分子物质合成糖的过程称为() 12、真核细胞中,细胞的Na+离子浓度比细胞外(),K+离子浓度比细胞外() 13、一分子葡萄糖在肝脏完全氧化产生()分子A TP,一分之软脂酸完全氧化产生()分子A TP 14、PCR扩增DNA的反应体系中除了DNA模板,四中dNTP外,还应加入()和() 15、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 , Western blot分别对()、()、()的印记转移技术 三、选择题 1、α螺旋遇到()氨基酸时会中断 2、为了将核糖核酸酶充分变性,除了使用巯基乙醇外还应使用() 3、在接近中性PH的条件下,下列那种氨基酸具有最大的酸碱缓冲当量() A Lys()() B Glu()() C Arg()() D His 4、蛋白质可被碱水解,该反应可用来定量蛋白质中的() 5、生理状态下,血红蛋白与氧可逆结合的铁处于()价 6、丝氨酸蛋白酶包括() 7、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蛋白质时() A分子量大的先被洗脱()() B 分子量小的先被洗脱 C 与树脂带同种电荷的先被洗脱()() D 与树脂带不同电荷的先被洗脱 8、常用于多肽链N末端测定的试剂是() 9、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 10、染色体DNA主要采取()构型 11、蛋白质是在()合成的 12、酶的比活力表征酶的() A纯度() B 量()C 催化能力()()D 蛋白量 13、凝血因子的合成依赖于维生素() 14、要把膜蛋白完整的从膜上解离下来,可以使用() 15、生物分解途径中()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辅酶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 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 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1.2 气柜内贮有121.6 kPa,27℃的氯乙烯(C2H3Cl)气体300 m3,若以每小时90 kg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假设气柜内所贮存的气体可全部送往使用车间。 1.3 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解:将甲烷(M w=16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 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 w/RT =101.325?16/8.314?273.15(kg/m3) =0.714 kg/m3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若改充以25℃,13.33 kPa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水的密度1g·cm3计算。 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 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 M w= mRT/ PV=(25.0163-25.0000)?8.314?300.15/(13330?100?10-6) M w =30.51(g/mol)

1.5 两个容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1.6 0℃时氯甲烷(CH 3Cl )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试作p p -ρ 图,用外推法求 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12 21ln ln p p nRT V V nRT W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 1 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 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298(B H H m f B m r θθ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