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提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知识体系整理【新人教】

复习提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知识体系整理【新人教】

复习提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知识体系整理【新人教】
复习提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知识体系整理【新人教】

2010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牛耕和铁农具:出现:春秋战国西汉:赵过推广二牛抬杠的耦犁

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古代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有了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汉代:丝织业技艺高超。长安设东西织室(丝绸之路将汉代丝织品传到欧洲,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唐朝:丝织技术提高,吸收波斯织法和风格宋代: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代:丝织业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出现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杭州、南京,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代表

(2)冶炼业:①青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②冶铁业:春秋晚期:中国最早人工冶铁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南北朝:灌钢法

(3)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唐代: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五大名窑出现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明最好)、彩瓷(明)、珐琅彩(清)。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宋代:打破市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市坊界限被打破,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2.主要的商业城市

(1)主要商业城市:

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

南方:“扬一益二”(即扬州和成都)

3.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中后期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特征:“机户”“机工”雇佣关系

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①出现时间:战国商鞅变法中,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

②基本含义:重视农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

③影响:封建社会初期,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

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

(2)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①概况:明朝初期,明太祖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下令实行“海禁”。禁止民间海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对外贸易。

清朝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抗清斗争,厉行海禁,“无许片帆出海”。

乾隆年间,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广州一口通商;并规定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对外贸易。

②含义:严格限制中外交流。

③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主要企业: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根)(2)外商企业刺激。(3)洋务派诱导。

3.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a、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b、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内因)

(2)概况:a、民族资本总额增加b、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c、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背景(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作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主要原因)

(2)“短暂春天”时间:一战期间

(3)概况: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纺织业中心:由上海变为上海、天津、武汉三大中心。

著名的实业家有:张謇(南通大生纱厂)、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无锡面粉厂)

(4)结果: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7年抗战前夕)

(1)原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如: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概况: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1935—1936年创历史最高记录

3.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1)抗战时期:(1937~1945年)

状况: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日本的经济掠夺国统区:官僚资本压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被吞并)

(2)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概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原因: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使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

专题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在中曲折发展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

(2)过程:a.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新形势

(2)主要内容:①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表现: 1958年“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刮“共产风”,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结果: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困难(1959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2)失误原因:中共“左”倾错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又急于求成。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实事求是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2)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正

三、经济体制改革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农村改革先锋:安徽凤阳,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广汉,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促进了城市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内容:管理体制上: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广东省)和厦门(福建省境内);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开放连云港、南通、上海等14个海港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成为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时间:1992年10月

(2)内容: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 十四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93年

(2)内容: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

(2)内容: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b.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西装传入中国;辛亥革命以后,“断发易服”,中山装流行。

2.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

时间:辛亥革命以后意义: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都具有反封建色彩。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近代轮船业的诞生: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

(2)近代铁路的诞生: 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最早在中国修筑铁路(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19世纪80年代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中国有线电报开端: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限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装置无线电台

(2)电话传入中国:19世纪80年代年 1875年,上海开通第一部电话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2)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

(3)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4)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电影事业: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05年,《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国际获奖影片:《渔光曲》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2)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

3.大众传媒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1)近代报刊、广播和影视三大传媒传递了时事信息,促进科知识普及,开阔人们视野。

(2)当代互联网(第四媒介)的开通,使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1)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1487~1488年,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为开辟通向东方的航路打下基础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到印度航路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海上马车夫”: 17世纪,荷兰造船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垄断了世界航运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2)荷兰在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成为纽约的起源。

2.英国:殖民争夺的三场战争

(1)英西战争: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2)英荷战争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指向荷兰。

结果: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

(3)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在印度优势,(18世纪)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3.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三、两次工业革命

3.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新增加内容)

4.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 18世纪时,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殖民扩张为英国带来巨额财富,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提供原材料和自由劳动力,手工工场日益兴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

(1)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后来,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内燃机创制和应用,出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4)电气时代到来,推动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发展,人造纤维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形成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含义: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企业间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产生—垄断组织产生

4.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商品生产增多,国际贸易增加,为了开拓市场、抢占原料产地,英国等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

(3)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生产空前发展,更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3)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和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缩短了世界各地距离,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小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推动

重要条件:交通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工业革命,新交通工具轮船/火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电讯发明:电话、无线电报

主要手段:殖民扩张、国际贸易。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一、罗斯福新政

(1)标志: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巨大,影响了世界局势。

(3)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严重过剩,产销矛盾空前尖锐。

(4)影响:

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工人罢工、德国法西斯势力、日本军国主义趁机扩大影响)

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经济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②罗斯福决定扭转危局。

(2)时间:1933年开始。

(3)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主要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等;

②工业: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心)

③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社会福利: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取得一定成功,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70年代初,出现“滞涨”现象,各国立即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3.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过程:成功实践: 20世纪30年代发展完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缩小规模: 20世纪八十年代

目的: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措施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评价:它在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但是,它又会导致政府开支的扩大,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③商品:取消商品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

2.新经济政策(1921年)

(1)原因: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②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①农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以租让方式经营一些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油田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品: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3)作用: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政治形势的稳定。

列宁在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斯大林模式”

②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用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排斥货币、市场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

设中的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取消农产品的交售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

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

内容:(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所有制结构。

不足: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结果: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2)时间、创始国:1944年,美、苏、中、法等44国

(3)内容: 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b.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4)特点: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了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它在成立初期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又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这两个国际组织总部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拥有占总投票权五分之一以上的投票权,从而拥有最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1)倡议国、签订概况:美国倡议,1947年,美英法中等23国签订。

(2)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3)作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不利)。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的建立:

背景:随着经济发展,欧洲一体化出现;1967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走向联合。

建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标志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元诞生;2002年正式流通

(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正式诞生: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参加国:美、加、墨

意义: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对美、加、墨三国经济都起着积极作用;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广,最终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区。

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

(1)倡议者:1989年澳大利亚

(2)成立时间: 1989年

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3)中国与APEC: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

(1)前身: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2)世界贸易组织(WTO)

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目的: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世贸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1)它表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它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3)世贸组织的一些规定,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有重要意义;

(4)世贸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3.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

(1)努力: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非法占据其席位;

自1986年起,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为“复关”和入世行了十多年的努力;1995年中国复关谈判转为入世的谈判。

(2)正式批准加入:2001年11月,多哈会议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存在问题:

①加剧全球竞争中利益的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因资金、债务、技术等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对策:

①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既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又要注意经济安全)

②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做好环境保护。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 2 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 =)3 1 下下 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D C B A α L A · α 222r rl S ππ+=

第12课时第一单元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 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n):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 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体系整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平面 1、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3个公理” 公理内容图形符号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 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 内 A∈l,B∈l,且A∈ α,B∈α ?l?α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 只有一个平面 A,B,C三点不共 线?存在唯一的α, 使A,B,C∈α 推论:①一条直线和其外一点可确定一个平面 ②两条相交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③两条平行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 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 该点的公共直线 P∈α,P∈β ?α∩β=l,且P∈l 二、空间中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3种关系”)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特点 共面相交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的画法 1.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锐角(或直角)】00<θ≤900 2.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 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 直线a在平面α外 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无数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 符号表示a?αa∩α=A a∥α 图形表示 3.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图示表示法公共点个数 两平面平行α∥β没有公共点 两平面相交α∩β=l 有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 上)

三、平行(3种)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 ??? ?a ∥α a ?βα∩β= b ?a ∥b ? ??? ? a ?α b ?αa ∥b ?a ∥α β ααα ββ //////?????? ???? =???b a p b a b a ? ??? ?α∥β α∩γ=a β∩γ=b ?a ∥b αββα////a a ?? ?? ? β αααββ //////??? ? ? ??? ? ? ? ??? =???=???m b n a Q n m n m p b a b a ? ??? ?a ⊥αb ⊥α?a ∥b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 两直线平行 βαβα//?? ?? ⊥⊥l l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的两平面平行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1、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技术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的功能。 发展人:技术促进了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性质有: ①目的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 进行的改造。(例:助听器的发明) ②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例: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③综合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④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但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用于胎儿鉴别)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核技术(可以用于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但也会产生太空垃圾) 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可能会产生负作用) ⑤专利性: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科学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莫尔斯发明电报、纳米技术等。 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 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4、专利的申请和获得: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抛体运动知识要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一个恒量、且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基本公式:、、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当v0=0、a=g(自由落体运动),有 v t=gt 、、、。 当V0竖直向上、a= -g(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1)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是g,方向竖直向下,全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时间:t总= 2V0/g=2t上=2 t下 (4)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对抛出点):H=v02/2g (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6)*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7)*用全程法分析求解时: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S>0表示此时刻质 点的位置在抛出点的上方;S<0表示质点位置在抛出点的下方。v t >0表示方向向上;v t <0表示方向向下。在最高点a=-gv=0。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一般来说,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运动,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运动。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的。 2.由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______量,它们的合成和分解都按照_________法则。 三、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____________方向,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必具有_________。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 四、平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0): 1.特征: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加速度____________。是一种。。。 2.性质和规律: 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X=v0、x=v0t。 竖直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y=gt=、y=gt2/2=。 合速度:V=,合位移S=。 3.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由决定,与无关。

高中地理湘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汇编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发光)、星云(发光)、行星、卫星、流星、彗 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而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如下 3.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②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 ③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 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左右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②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3.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 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小) 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 4.各层的太阳活动: 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 断;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④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重要) 地球的能量,根据成因分为直接间接的太阳能(太阳能、风能、煤炭、石油等);地球内部的化学能(地热等);天体引力能(潮汐能)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3)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I总复习必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 亿光年。 2.天体: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如下图: 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和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轨道的近圆性、轨道面的共面性。 6.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段分紫外光、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①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日冕太阳风产生极光 色球耀斑①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②产生“磁暴”现象。 里光球黑子影响气候 1.3 地球的运动 比较项 目 自转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为150/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1)产生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晨线(黑夜进入白天,对应日出)、昏线(白天进入黑夜,对应日落)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产生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经线地方时±经度差/15(左减右加)注意画数轴解决 区时的计算: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几个小时,左减右加。若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为两个时区序号之差。若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差为时区序号之和。注意画数轴解决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右向左跨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左向右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3)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三、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o26′。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 四、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 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2) 北半球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赤道上的点任何时候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 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度,白天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小于0。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叫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此日全 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当有太阳直射的时候)。

详细版2018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2018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必修一】 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并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 ∩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n a a a ,...,,21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有2n –2个. 2、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y f x -=,y x ,互换,写出)(1 x f y -=的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y=x 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0≥;③指数的真数属于R 、对数的真数0>. 4、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5、奇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0x =在其定义域内,则(0)0f =); 偶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6、指数幂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 ①r s r s a a a +?=;②()r s rs a a =;③()(0,0,,)r r r ab a b a b r s Q =>>∈。 (3)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对数函数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log (0,1)a y x a a =>≠叫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真相同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3)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 0 , a ≠ 1 , M > 0 , N > 0,那么: ①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③)(log log R n M n M a n a ∈=。 (4)换底公式:)0,10,10(log log log >≠>≠>= b c c a a a b b c c a 且且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物理组 主备教师:夏春青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曲线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曲线运动中的两种特殊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圆周运动,进而学习向心加速度并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向心力,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曲线运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学内容 1.曲线运动及速度的方向; 2.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3.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5.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6.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7.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8.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9.理解各参量之间的关系;10.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1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存在加速度。1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所以叫做向心加速度;1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1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15.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 16.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要点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涉及的公式: 船 v d t = m in , θsin d x =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 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 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模型三:间接位移x 最短: § 一、抛体运动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 水==θcos min , θ sin 船v d t = ,水 船v v = θ cos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 22r rl S ππ+= D C B A α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加习题有答案

<政治生活>2 必修思想政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②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5.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略 P7) 6.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2)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是什么?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力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力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 .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 4.太阳系(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 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和地球(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和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和地震有关联。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亿光年) (1250多亿个) (2000多亿个) (地球和月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