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徐志为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徐志为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徐志为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徐志为

第22卷 第12期 2020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22No. 12

Dec .,2020

摘要: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许多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针刀、针刺、推拿等治疗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文查阅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主要对现代医家、学者运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总结,综述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12- 0205- 04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XU Zhiwei,HAN Jie,YU Shaoyong,XING Shasha,ZHANG Xiaoyun,LIU Hao

(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11,Guangxi,China)Abstract:Knee osteoarthritis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Many scholars have us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such as Chinese medicine,acupotomy,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o treat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and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icac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inly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ern doctors and scholars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knee osteoarthrit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gress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关节疾病,累及全身各大关节,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骨赘形成、软骨下骨改变、滑膜炎症和关节囊增生等。膝关节作为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性关节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中老年患者多见,膝骨性关节炎又称老年性骨关节炎。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通过X线检查,其中有超过50%的人有骨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超过35%的人有相应的临床症状[1]。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多表现为膝部疼痛、肿胀、关节僵直畸形和活动受限,严重者伴功能障碍。由于膝关节本身结构复杂,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中西医治疗方法也各有所长。膝骨性关节炎往往是双侧发病,其手术费用较高,手术远期效果不显著,且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而传统医学在治疗本病时具有简单、有效和廉价等特点,且病人易于接受。因此,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后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1 中医内治疗法

1.1辨证论治

膝骨性关节炎属传统医学中的“痹证”“骨痹”“膝痹”等范畴,其病名最早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内经》有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名曰骨痹”。国家标准《临床诊疗术语》中有关骨痹的概念是:因风寒湿邪久羁,或年老体衰,骨失充养,骨质脆所致。以肢体麻木无力,骨骼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和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膝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复杂,常为多种致病因素综合而致。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症,以肝脾肾气血亏虚为发病之本,风寒湿、血瘀气滞痰凝为标。但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侧重阐述了自己对膝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陈戴荣等[2]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其病机为肝肾亏损,精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则血瘀于脉内,血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秦凯等[3]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肾虚所致的生理性衰退导致筋骨不健,骨髓化源不足,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得不到滋养,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变,进而导致本病的发生。肝阴肝血亏虚,则筋膜失养,或者疏泄太过,木旺乘土,脾失健运,湿浊之邪阻塞膝关节局部经络,阳气不通则表现为膝部疼痛、肿胀、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一系列症状。脾胃运化功能减退,造成水湿内停,久则聚而成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为血之帅,脾虚则气虚,气虚则血行无力而导致血瘀的产生。痰湿和瘀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促进了KOA的发生发展。施杞在继承和总结[4]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徐志为,韩杰,余绍涌,邢沙沙,章晓云,刘昊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S2019070);广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工程”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项目(04B1804804)作者简介:徐志为(1987-),男,天津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

通讯作者:韩杰(1987-),男,广西合浦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骨四肢关节退行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2.046

205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2卷

认为肝肾不足是KOA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因素,痰瘀互结是其发病的病理环节,制定了“痰瘀兼顾、肝肾同治、内损外伤兼顾”的KOA治疗原则。

1.2中医内治用药

中医药治疗本病多以温热补虚为主,以求治病求本之意。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随证加减,多以活血化瘀药物、祛风湿药物、补虚药物为主。李宁等[5]研究发现益肾通痹方与盐酸氨基葡萄糖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益肾通痹方在改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和降低Lequesne指数方面明显优于盐酸氨基葡萄糖(P<0.05)。张堃等[6]给90例痰瘀阻络兼肝肾亏虚型骨性关节炎患者分别服用止痛健骨丸(治疗组)和抗骨质增生丸(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证候总显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显效率为43.3%;治疗组与对照组骨性关节炎总显效率分别为63.3%和13.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止痛健骨丸对关节疼痛开始缓解的时间与消失的时间均优于抗骨质增生丸(P<0.01)。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是骨关节炎的始发因子,有文献报道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和IL-1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7]。张冲等[8]研究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血清及关节液IL-1、TNF-α表达的影响,发现西药组和中药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也能有效抑制IL-1、TNF-α的分泌,延缓软骨退变,促进软骨基质的合成和软骨修复。软骨富有弹性,可以缓冲机械震荡、减小摩擦。现代医学认为,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是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洛佳等[9]发现单味中药也能通过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和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等不同途径改善软骨损伤,如具有补益肝肾功效的鹿茸、牛膝、淫羊藿及川芎、丹参等活血通络类中药。国外更多的研究是对中药机理的研究,将中药抽离中医理论,更多的去关注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而中医则讲究君臣佐使之配伍,以整体观去全面的治疗疾病。杨勇等[10]将膝关节置换术后分为早、中、晚期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治:早期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期予以补中益气加减以健脾和胃,晚期以地黄饮子加减补益肝肾。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膝关节置换术的总有效率60.0%,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药疗法的总有效率高达95.0%,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这也正是中医骨伤优势所在。

2 中医外治疗法

2.1针灸治疗

针灸有着完整的经络体系,通过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起到补益气血、活血止痛和疏经通络等作用,在痛症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曹锐等[11]观察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发现:相比于未刺入皮肤却能给病人一种刺进皮肤的痛觉的安慰针组,针刺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也从侧面证明了经络的存在及作用。王虎等[12]探讨补肾活血通络针灸和传统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显示:补肾活血通络针灸总有效

率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针刺治疗(P<0.05),WOMAC量表各项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这与补肾活血通络针灸法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结合艾灸双侧肾俞、血海,能更有效的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进而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关节活动功能,也说明了针刺与艾灸同用其综合效果更佳。冯雷等[13]研究发现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不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一的中药熏蒸,在降低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减少膝关节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含量、提高股四头肌肌电图传导速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证明温针灸可以有效减轻关节液炎性反应,改善局部组织水肿、粘连,维护膝关节运动相关肌肉生理功能,也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灵枢·官针》云:“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跟温针灸一样,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之功效。有研究证实[14],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在电针的基础上加之火针,其能更加明显的减轻患者的关节僵硬度,改善关节活动能力。针灸经过历史的发展,已形成温针灸、热敏灸、电针、火针及冲击波针刺等众多形式,但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2.2针刀疗法

针刀医学在继承了传统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张力增高,造成关节力平衡失调,使关节内的受力情况发生异常改变,从而导致软骨变性、骨质增生等病理变化。针刀是近现代传统医学随着历史发展而来的产物,它不仅结合了中医“针”和西医“刀”的特点,还能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优势。其不仅有针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作用,而且还具有刀的隔断分离作用,可以缓解软组织之间的粘连、挛缩和松解瘢痕组织。修忠标等[15]采用“五指定位法”选点进行针刀治疗,对照组选取膝周穴位及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针刀和针灸均能有效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P<0.01),但针刀组在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下肢力线及恢复关节间隙等方面明显优于针灸组,在降低关节液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等方面也好于针灸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奎等[16]也发现,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针刀组综合疗效仍优于针灸组(P<0.05)。KOA的特征是关节软骨的广泛降解,在分子水平上表现为Ⅱ型胶原(Col-Ⅱ)的断裂,蛋白多糖的丢失[17]。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又能直接降解Ⅱ型胶原,破坏软骨的骨架结构[18]。有研究证实[19],针刀能够使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水平下降,Ⅱ型胶原酶(collagenase-Ⅱ,COL-Ⅱ)表达水平升高,从而减缓软骨退变,起到治疗作用。其结论在光镜下也得到了证实,针刀组的膝骨性关节炎兔软骨组织损伤减

206

22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轻,且有修复趋势。在临床上,目前绝大部分医生多凭借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小针刀治疗,对针刺部位和针刺深度往往不太确定。这种盲刺容易造成其他软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且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超声可用于观察与分析肌腱、韧带的增厚范围以及滑囊的易发位置,有不少学者[20-22]借助于超声来选择适合的针刺方式部位,依据病变的深度和增生的厚度进行针对性治疗,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针刀对膝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瘢痕、粘连、挛缩进行纵向疏通和横向剥离,解除关节内异常应力,恢复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修复组织结构,从而达到其治疗效果[23]。

2.3推拿手法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能松解膝关节局部软组织粘连,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促进损伤软组织的修复。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骨正筋柔的目的,适当的被动运动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膝骨性关节炎与无菌性滑模炎症存在密切联系,MMP-3、TNF-α和IL-6都可以降解破坏软骨组织。赵丰等[24]发现KOA患者经推拿手法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MMP-3、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李业[25]观察七步推拿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发现其总有效率为98.25%,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度也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内经》素有“肝主筋”“肾主骨”之说,认为骨关节系统疾病其痛虽在筋骨,但其本仍在肝肾。秦宇航等[26]对比了温补肝肾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常规手法与温补肝肾手法都能有效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P<0.05),但温补肝肾手法可弥补常规推拿手法之不足。温补肝肾手法组WOMAC评分低于常规手法组,且积分改善率和前后交叉韧带张力变化明显高于常规手法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膝痹病的发生多与肝、肾、脾三脏有关。有研究表明腹部推拿通过激发冲脉的气血进而调节全身十二经脉之气血和通过按摩腹部脾经之募穴起到滋补后天的作用来有效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7]。

推拿治疗通过力度适中的揉、按、弹、拨等手法使患处组织发热,温度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膝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起到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

2.4中药烫疗

中药烫疗具有温热效应和中药自身功效的双重作用。将具有祛风胜湿、通络除痹、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制成烫疗包,加热后中药的有效成分借助温热之力直接渗透到关节组织病变部位。烫疗包的热度又能使局部皮肤黏膜充血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减轻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力。两者的协同作用还可促进关节积液吸收,有利于无菌性炎症的消除,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齐权律等[28]在对照组艾灸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烫疗包外敷治疗,发现患者的总有效率、满意率和依从性比率均高于对照组。苑井宽[29]将40例早中期KOA患者平均随机分为手法组和中药烫疗组,实验发现两种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在缓解疼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手法治疗组优于中药烫疗治疗组;对于减轻患肢肿胀,中药烫疗治疗组优于手法治疗组。吐尔洪等[30]研究发现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中药烫疗虽然近期疗效并不明显优于单纯的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但治疗后3、6个月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中药烫疗组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膝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黄昆等[31]采用温经通络方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局部热奄包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同外形的染色绵包进行热奄包治疗。相比于无药物的热奄包,温经通络散熨烫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

2.5中药熏洗

患者气血瘀滞、肝脾肾亏损是引起KOA的根本原因,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治则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祛风除湿为要点。中药熏洗疗法是通过温热与中药材的双重作用,发挥散寒止痛、发汗祛邪、通经活络、驱风祛湿的作用,是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32]。胡庆森[33]在KOA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温水熏洗和中药熏洗治疗,3个月后中药熏洗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的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证候积分、关节炎影响指数(Arthritisimpactmea surementscale,AIMS)及IL-1β水平均低于温水熏洗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的对照组(P<0.05),VAS、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赵丰等[24]也研究发现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手法相比单纯的推拿手法能更有效减轻老年KOA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还有研究表明[34],在43 ℃、41 ℃温度下熏洗药分别对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与缓解关节疼痛效果较佳。

2.6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是利用直流电将中药以离子方式通过皮肤导入体内,是将中药及中频按摩集于一体的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加速人体基础代谢,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善骨内微循环,促进炎性介质的吸收,加快损伤的良性修复,起到内病外治之功效。李萌等[35]研究发现,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膝关节镜清理术,并且联合治疗能快速调节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失衡情况,促进细胞正常增殖与分化,减少关节镜带来的相关并发症。穴位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不但能实现治疗的无创性,还能导入体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融合穴位、药物及其电效应于一体,直达病所。曹喜俊[36]将90例KOA患者分为单纯直流电离子导入、单纯电针和电针联合离子导入3组,实验表明:单纯电针和单纯穴位离子导入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肯定。但电针联合离子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治

20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2卷

疗,在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上更为显著。这也为临床应用和科研方向开辟了新的思路。崔镇海等[37]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4级,运用自拟中药方(乳香、没药、丹参、当归)经皮离子导入治疗2个疗程后,其Ⅰ、Ⅱ、Ⅲ级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90.0%和83.3%。中药离子导入法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病灶,较口服药更利于吸收,减少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了对消化系统的刺激。当然,离子导入也有其缺陷,主要表现在药物量消耗比较大,导入机体的药量相应较少,而且不能精确计算导入量,并要有专门仪器,所以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3 结语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将会在2020年倍增,并将成为世界第四大致残性疾病[38]。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中医内治法方药不一,效果参差不齐。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效的优势,但同样需要辨证论治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中药烫疗和中药熏洗常选用具有辛、苦、甘、温等性味的中药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和活血化瘀。故临床上,常内外合治综合应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众多的文献报道尚未明确指出哪一种或哪几种是临床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换而言之,就是至今尚未找到特别有效和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药重视消除患者的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动物实验显示中医药对延缓膝骨性关节炎的进程有良好前景,临床上中医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与方药。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从分子水平探索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持依据和新的思路。相信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并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最终将会为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开辟一个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 1 ] SILVERWOOD V,BLAGOJEVIC-BUCKNALL M,JINKS C,et al. Current evidence on risk factor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in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5,23 ( 4 ):507-515.

[ 2 ] 陈戴荣,郑义雄,陈敏庄. 补肾活血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J ] .陕西中医,2017,

38 ( 11 ):1554-1555.

[ 3 ] 秦凯,文浩. 从“痰、瘀”证型论治膝骨性关节炎[ J ] .中医临床研究,2015,7 ( 2 ):143-144.

[ 4 ] 李宁,王拥军,施杞. 施杞从肝肾论治膝骨性关节炎[ J ] .中医杂志,2013,54 ( 3 ):197-200.

[ 5 ] 李宁,李应福,蒋国鹏,等. 益肾通痹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 ( 4 ):15-17,21.

[ 6 ] 张堃,仇湘中,朱克俭. 止痛健骨方治疗骨性关节炎60例临床研究[ J ]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 ( 2 ):383-385.

[ 7 ] 王磊,董红,孔继昌,等. 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MMP-13和TNF-α水平的变化意义[ J ]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 ( 15 ):98-101.

[ 8 ] 张冲,黄芸,张庆祝,等. 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血清及关节液IL-1、TNF-α表达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2015,35 ( 3 ):355-358.

[ 9 ] 洛佳,关雪峰. 单味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述略[ J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 ( 10 ):1282-1286. [ 10 ] 杨勇,赵良虎,黄金. 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药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J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

22 ( 7 ):837-841.

[ 11 ] 曹锐,杨红玲,何润东. 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 J ] .中医杂志,2016,57 ( 13 ):1133-1136.

[ 12 ] 王虎,陈远青,陈益丹. 补肾活血通络针灸和传统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影响[ J ] .中

国现代医生,2019,57 ( 16 ):123-126.

[ 13 ] 冯雷,侯德才,邰东旭. 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 J ] .针灸临床杂志,2019,35 ( 9 ):20-23. [ 14 ] 王立兴. 火针结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D ] .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 15 ] 修忠标,张春霞,刘洪,等.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3 ( 1 ):15-18. [ 16 ] 孙奎,鲍学梅,宋阳春,等.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J ] .针灸临床杂志,2016,32 ( 10 ):44-47.

[ 17 ] 赵丹慧,姚力,周乙雄,等. Ⅱ型胶原酶联免疫方法的建立及对骨性关节炎研究的应用[ J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

( 1 ):7-9,40.

[ 18 ] NIEBLER S,SCHUBERT T,HUNZIKER EB,et al. Activating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2 epsilon(AP-2ε)-deficient mice

exhibit increas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expression and

progressive osteoarthritis development[ J ] . Arthritis Res Ther,

2015,17 ( 6 ):119.

[ 19 ] 肖红.针刀松解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J ] .上海针灸杂志,2016,

35 ( 11 ):1353-1357.

[ 20 ] 李陆宁,胡国强,高诚超,等.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J ] .中国医药导报,2018,15 ( 33 ):

138-141.

[ 21 ] 阮宜骏,曾振明.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软组织超声影像的前后对比研究[ J ] .中医外治

杂志,2017,26 ( 5 ):6-8.

[ 22 ] 李梦婷.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D ] .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

[ 23 ] 秦谊,李峰,刘清国,等. 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 J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 ( 4 ):397-398.

[ 24 ] 赵丰,李勇涛,宋李华,等. 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洗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及疼痛因子的影响[ J ] .中医药导报,2018,

24 ( 8 ):91-94.

[ 25 ] 李业. 七步推拿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J ] .山东中医杂志,2018,37 ( 8 ):658-661.

[ 26 ] 秦宇航,林法财,王建珠,等. 温补肝肾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J ]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 ( S3 ):386-388. [ 27 ] 王大力. 腹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

32 ( 9 ):4324-4326.

[ 28 ] 齐权律,崔伟,李书振,等. 艾灸合中药外敷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 J ]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 ( 5 ):

92-93.

[ 29 ] 苑井宽. 三步手法与中药烫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 D ]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5.

[ 30 ] 吐尔洪·吐尔逊,陈洪涛.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中药烫疗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 .现代中西医结

合杂志,2017,26 ( 22 ):2490-2492.

[ 31 ] 黄昆,唐箫,覃植荣. 温经通络散熨烫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 .哈尔滨医药,2018,38 ( 1 ):87-88. [ 32 ] 李春娥,董建文,王文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熏洗方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J ] .西部中医药,2015,28 ( 3 ):97-100.

[ 33 ] 胡庆森. 中药熏洗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影响分析[ J ] .中医药临床杂

志,2018,30 ( 6 ):1138-1141.

[ 34 ] 何斌斌,詹晓瑜,蒋子云. 温度对中药局部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J ] .中国医药科学,2018,16 ( 5 ):

62-64.

[ 35 ] 李萌,贾叙锋,周玉,等. 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25 ( 3 ):25-28,32.

[ 36 ] 曹喜俊. 电针联合离子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D ] .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 37 ] 崔镇海,尹宏兵,庄世伟.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J ] .吉林中医药,2015,35 ( 9 ):918-920.

[ 38 ] XING D,XU Y,LIU Q,et al. Osteoarthriti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worldwide populations:grading the 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 J ] .Sci Rep,2016,6:24393.

20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规范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规范 (一)诊断规范 临床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有无局部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与遗传和体质有关,多见于肥胖的老年人。继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局部其他原因基础上继发,包括:(1)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膝内外翻,致关节面结构异常。(2)长期机械性刺激,如某些职业或工种的膝关节反复轻微机械性磨损刺激。(3)损伤如关节内骨折或膝关节半月软骨破裂等。(4)关节疾病使软骨损伤,如关节感染、血友病等。(5)医源性因素,如长期不恰当地使用皮质激素,造成包括膝关节在内的全身性关节的损害。 临床表现: 1、继发于某些疾病:①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膝内外翻,致关节面结构异常。②长期机械性刺激,如某些职业或工种的膝关节反复轻微机械性磨损刺激。③损伤如关节内骨折或膝关节半月软骨破裂等。④关节疾病使软骨损伤,如关节感染、血友病等。⑤医源性因素,如长期不恰当地使用皮质激素,造成包括膝关节在内的全身性关节 2、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上、下楼或从坐位站立时明显。 3、可有“晨僵”或“静息痛”,如有游离体则有关节交锁。 体征: 1、髌骨及关节周围有压痛。 2、有时可触及关节摩擦感。 3、急性发作时,可有膝关节肿胀,股四头肌痉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沉正常,胶乳试验(一),关节滑液为非炎性,淡黄清亮,粘度高,粘蛋白凝块试验好,白细胞一般不超过1000个,以单核细胞为主。 2、骨关节X射线分级: 0 级:正常。 Ⅰ级:轻微,关节间隙狭窄。 Ⅱ级:轻微~~中等,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硬化,肥大性结节,侵蚀。

Ⅲ级:中等,关节间隙狭窄或不规则,软骨下硬化,肥大性结节、侵蚀。 Ⅳ级:中等~~严重,关节间隙狭窄或不规则,软骨下硬化,肥大性结节,轻到中度侵蚀和/ 或囊变,偏位。 Ⅴ级:严重,关节间隙狭窄或不规则,软骨下硬化,肥大性结节,中到重度侵蚀和/ 或囊变,半脱位。 (二)治疗规范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首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其次是阻止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药物作用方式,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包括镇痛剂,非类固醇消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维生素和软骨保护剂等局部用药包括关节表面外用及关节腔内注射用药,前者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乳胶,消炎痛药膏等,后者主要包括关节腔内的注射糖皮质激素及透明质酸盐,常用于关节剧痛或传统止痛药无效时。每周一次,五周为一个疗程。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消除血肿,减轻粘连,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常用的疗法有超短波疗法,低中频电刺激疗法,超声波疗法,脉冲磁疗法及光疗等。 3、运动疗法一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无需卧床休息,一旦出现关节肿胀,则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病变关节局部需短期固定,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4、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可以行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术后可根据病情积极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5、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骨性关节炎的晚期患者,保守及关节镜手术无效,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可以积极人工关节置换。术前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手术前半小时继续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开始下肢正规康复训练,12~24小时皮下注射0.4ML 低分子肝素钙,用7-10天。抗生素应用3~5天,术后14天拆线。 (三)入院医嘱 1 常规医嘱: ①骨科护理常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地诊断与治疗试题

WORD 格式可以任意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OA )的诊断及治疗考试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多选题,每题 3分 30 分) 1、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学病因有( )。 A :年龄 B :性别 C :遗传 D :骨密度 2、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力学病因有 ( ) A 、肥胖 B 、外伤及手术 C 、肌无力 D 、关节畸形 E :关节劳损 3、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 )病变所引起。 A :关节滑膜 B :骨性关节 C :关节软骨 D :关节周围肌肉 4、膝关节X 线片III 级改变的主要表现是:( ) A 、有轻微的骨赘形成 B 、膝关节间隙中度变窄膝关节间隙明显变窄 (≤2mm),伴软骨 下骨硬化 C 、有较多的骨赘形成 D 、有明显的骨赘形成,但没有累及到膝关节间隙 5、能够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破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是( ) AX 线平片 B.CT. C.MRI. D. 关节内造影检查。 6、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微创手术是指:( ) A 关节镜微创技术 B 截骨技术 C 关节置换手术 D 局部穿刺技术。 7、伴有膝关节畸形、屈伸活动明显受限的的骨性关节炎最佳治疗方案是: ( ) A 关节镜微创技术 B 局部封闭止痛 C 关节置换手术 D 保守治疗 8、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最佳治疗方案:( ) A.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 B. 石膏托外固定 C. 膝关节开放手术 D. 局部封闭治疗 9、以下对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 A.建议参与自我管理项目 B.建议使用针灸疗法 C.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5,建议减肥 D.建议使用外侧楔形 鞋垫。E 建议使用注射器灌洗治疗。 10、以下对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描述错误的是( )。 A.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使用物理疗法 B.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按摩治疗。 C.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外翻应力支具 D. 建议使用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 二、判断题(每题 3分30分):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 ) 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都会患病切无法治愈( ) 3、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建议使用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 )。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需要长期服药( ) 5、骨性关节炎的主要体征是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 ) 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不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 7、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推荐口服或局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曲马多( 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在 20~50岁、急性发作,全身症状较轻,持续时间长, 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 ) 9、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特点膝关节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疼痛减轻,然而负 节活动过多时,疼痛又会加重( ) 10、关节结构异常、膝关节内翻与外翻畸形、大骨节病能继发骨性关节炎( 问答题:(每题10分40分)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定义是什么? 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什么? 4、合理使用膝关节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程模板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7月23日 15:00 病例特点: 1、邹桂英,女,74岁,居民。 2、主诉:右膝痛伴活动困难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下蹲站起困难,上下楼梯活 动不利,行走活动及阴雨天症状明显加重,休息后减轻。病程中无发热,无关节红肿及 下肢麻木等症。间断于院外行针刺治疗,症状无缓解。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膝骨 性关节炎”收入院。 病后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二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双膝痛反复发作”病史多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0余年,多 于遇寒遇冷而发,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药物过敏 史不详。 5、体格检查:T36.5℃、P80次/分、R16次/分、BP140/9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形体偏胖,扶入病房,慢性病面容,查体合作。舌淡红苔薄 白脉沉细。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右膝关节无畸形红 肿,肤色、肤温正常,右膝周广泛压痛,以内膝眼为甚,磨髌试验(+),过伸过屈试验 (+),可闻及骨摩擦音,浮髌试验(-),半月板挤压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 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于市汉江医院行右膝关节正侧位片检查示:右膝关节退行性变;骨密度测 定示:重度骨量减少。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右膝痛伴活动困难”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膝痹病”范 畴。老年女患,久病体虚,肝肾精血亏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劳 则气耗伤精,故遇劳更甚。结合舌苔脉象,与“肝肾亏虚”相符。治宜补肝肾,强筋骨。 2、中医鉴别诊断:风湿热痹: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 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 数。与本患者病证不符,可暂不考虑。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の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の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の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

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の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の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 一、概念 骨关节炎是在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作用下,使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正常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及骨赘形成,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限制等表现的一种疾病。 二、骨痹定义 (一)中医没有骨关节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证”“骨痹”畴。骨痹病名首见于《黄帝经》。 (二)《素问·长刺节论》篇:“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指出骨痹的发病部位在骨,临床表现以关节沉重、疼痛为主要特点。 (三)《素问·气穴论》:“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为骨痹……”指出骨痹发病原因为寒邪久羁,气血失调。 (四)骨痹定义:是因气血亏虚,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沉重、僵硬、疼痛,甚则畸形强直、拘挛屈曲 三、骨痹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骨痹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正气亏虚、痰瘀互结。 1. 感受外邪 包括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邪气留滞筋骨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骨痹;或者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导致邪气留滞筋骨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发为骨痹。 2. 正气亏虚 ( 1 )《经》强调“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诸病源候论》:“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由人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指出正气亏虚为痹病发生原因。 ( 2 )《素问·逆调论》“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指出肾虚髓减是骨痹的病因。 3. 痰瘀痹阻 ( 1 )痰的主要生成包括: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生痰湿,外感湿邪,聚而生痰,痰湿停。淤的主要生成包括:痹久入络,血行迟缓,瘀血生。痰瘀形成以后,往往形成一种痰瘀互结的局面,痰瘀阻滞经络,至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凝聚骨节,发为骨痹。

(完整word版)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骨关节炎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由于发病部位、症状、体征的不同,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分为: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1)骨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Kellgren和Lawrence法分5级)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骨关节炎功能分级 Ⅰ级:可作各种活动。 Ⅱ级:中度受限,虽有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Ⅳ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二、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关节肿痛较甚时,根据《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可酌情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 运动康复 参考《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康复治疗应个体化,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变部位及程度选择慢走、水疗、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抬腿训练股四头肌、静蹲训练等合适的康复方法。 中医医疗技术

1.中药离子导入: 以制川乌、制草乌、透骨草、伸筋草等药物为处方,用50°左右白酒浸泡45天制成中药药液,将药液均匀涂抹于纱布衬垫,然后将纱布衬垫置于病变关节,经直流电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治疗患处,1次/日,14天一疗程。 2.针法:根据病情选取最舒适的体位,辨证循经取穴或局部取血海、犊鼻、肾俞等10~20穴,随证施法,留针30分钟,1次/日,14天一疗程。 3.灸法: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体位,选取血海、犊鼻、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随证加减,可使用艾灸盒,每次约5~15分钟,每日一次,14天一疗程。 4.药罐: 用3~5个火罐拔患处,每次留罐10~15min,1次/日,14天一疗程。 5.中药穴位贴敷: 以白芥子、延胡索等药物为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关元、中脘等5~6个穴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药贴于相应穴位,1~2h后取下,1次/日,14天一疗程。 6.针刀治疗:选取病变关节周围压痛点为治疗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择长短、大小相适应的针刀快速进入皮下,先做纵行剥离,再做横向摆动,术毕取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后输液贴覆盖术口48小时。5~7天一次,2次为一疗程。 7.推拿治疗:选择合适体位,先采用轻柔的?、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治疗以舒经通络;然后使用旋转复位扳法、斜扳法、拔伸松动等手法理筋整复;再局部选穴使用一指禅推、按、揉等手法治疗;最后根据病变部位使用拿法或拍法或擦法等不同的结束手法。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8.膏方治疗:骨关节炎常在气候变化或劳累后易复发加重,对活动期病情控制后进入缓解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可采用补益肝肾、益气温阳的膏方作为后续治疗,增强患者体质,控制病情复发。 9.穴位注射治疗:以当归注射液或鹿瓜多肽注射液等药物,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双足三里等2个穴位进行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4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关节炎相关疗效判定标准,结合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拟定。 (一)评价标准 西医疗效评估

2017年(AAOS)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

2017年(AAOS)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 推荐1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建议参与自我管理项目,包括力量训练、低强度有氧运动、神经肌肉训练和参与与国家指南一致的体力活动。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 推荐2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5,建议减肥。推荐等级:中度推荐含义:临床医生应该遵循该项建议,但如果有其他方法符合患者偏好,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3a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不建议使用针灸疗法。推荐等级:虽然我们没有进行有害性分析,但我们仍然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推荐3b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疗法)。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3c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按摩治疗。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 4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外翻应力支具(使膝内侧间室不负重)。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 5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不建议使用外侧楔形鞋垫。推荐等级:中度推荐含义:临床医生应该遵循该项建议,但如果有其他方法符合患者偏好,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 6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不建议使用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推荐等级:虽然我们没有进行有害性分析,但我们仍然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详细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楚向东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根据60岁以上的成人中总计有10%~15%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此病与心血管疾病、创伤并列前3位,每年需手术治疗者达几十万人。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随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结合实际,在祖国医学中积极探讨、寻找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很有意义。目前该病的中医药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针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我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并由此浅谈一点中医治疗本病的策略。 一、病因病机认识 1.肝肾亏虚为本 祖国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是我们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痹症,严格意义上讲应跳出“痹症”的范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因“虚”致病,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而并非风寒湿侵袭。这和一般痹症有着本质的区别。膝骨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非常高。这是因为人进入中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一方面,肝肾亏虚,气血不能化精生髓而充骨养骨,致使骨本身发生退变;另一方面,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易于侵入,留滞经络关节而致气血瘀滞,痰湿夹杂,经脉闭阻,闭阻不通,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或关节积液,久则骨质畸形。所以我们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亏损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 2.瘀血痹阻为标 我们认为瘀血痹阻是是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特征性病机。那么瘀血是怎么来的呢,瘀血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肝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精亏血少,筋脉空虚,同时肾阳虚衰失去温煦推动作用,经脉滞涩,血气运行不畅形成瘀血。2、风寒湿侵袭,寒性凝滞,主收引,寒邪入经,则经脉滞涩,气血不通。

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综述

?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综述 王光辉1,金鸿宾2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由多种因素引起膝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其治疗多以延缓病程发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目的。治疗手段多元化,采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06-8106(2010)01-0007-04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多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是骨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多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必要时手术治疗为原则。本文收集近三年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报道综述如下。 1中医治疗 1.1中药治疗 1.1.1 中医辨证施治内服杨炳等[1]治疗立足于补益肝肾,活血化瘀。药用:当归15g,红花6g,丹参20g,川芎10g,熟地12g,枸杞子10g,牛膝10g,桑寄生10g,山萸肉15g。日1剂,煎取200ml,分两次餐后服,连服6天,休息1天。李西海等[2]治以化痰软坚散结为主,辅以活血化瘀,补益通络。中药处方:制半夏12g,制胆南星12g,川芎9g,当归9g,巴戟天12g,杭白芍9g,苍术6g,羌活6g,独活6g,延胡索6g,黄芪6g,怀牛膝9g,水煎服,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齐立卿等[3]治疗本病考虑筋骨并重,肝肾同治:治肾应以培元固本、生津荣骨为法;治肝应以养血柔肝为法。内服养元柔肝汤:黄芪30g,熟地20g,补骨脂、人参各15g,何首乌、当归各12g,肉苁蓉、骨碎补各10g,柴胡10g,白芍30g,石斛30g,木瓜10g,牛膝 作者单位:1301700天津,天津武清中医院 2天津,天津医院10g,甘草10g。每日1剂,加水煎至300ml,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 1.1.2中药熏洗外敷张文信等[4]采用中药熏洗、热敷以舒筋活络,疏导腠理,温经祛寒,行气活血止痛,且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作用。舒筋活络洗剂主要成分:川乌、草乌、桂枝、桑枝、艾叶、红花、花椒等1剂药倒入3000ml水中加热煮开后,将患膝置于药盆上方熏蒸,待药液(带药渣)冷却到40℃左右时将患部用浸泡入药液的毛巾趁热湿敷30min,2次/天,2周为1疗程。徐俊等[5]将本病按中医辨证分为三型,分别确立了寒湿痹配方(乳香、没药、川乌、独活、秦艽、威灵仙、桂枝、当归、黄芪、防风、土茯苓、食醋,每袋300g)、气血凝滞方(鸡血藤、黄芪、白芍、赤芍、当归、桂枝、苍术、红花、功劳叶、食醋,每袋240g)、痰瘀痹痛方(白芥子、胆南星、半夏、桑技、苏木、川断、丹参、地龙、青皮、当归、甘草、食醋,每袋240g)三方进行中药汽疗辨证施治。将药物放置于中药汽疗药物雾化器中,按预定操作进行,患者进入雾化舱,头部暴露于治疗舱外,关闭舱门,一般控制在39℃~42℃之间,每日1次,每次15~25min,连续治疗5次,休息2天,21天为1个疗程。 1.1.3 中药内服外洗(敷)曹绍雄等[6]认为本病以补益肝肾为本,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为标的治疗法则。内服方药组成:骨碎补15g,杜仲20g,川断20g,牛膝20g,川芎15g,赤芍15g,制马钱子3g,防风10g,细辛10g,白芥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熏洗方药组成:川芎20g,红花20g,赤芍30g,丹参30g,透骨草20g,白芷15g,制川乌15g,制草乌15g,桂枝20g,桑枝30g,加水煎煮外洗,每日熏洗2~3次。均15天为1个疗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防治知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防治知识 发表者:李军244人已读 一、什么是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就是人们常说的膝关节骨质增生、长骨刺等。主要发生在膝、踝、髖等负重关节,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体胖者。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关节软骨,包括磨损、变性、破坏、骨质增生等、 该病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正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膝关节关节炎能造成哪些危害? 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导致关节疼痛,尤其在活动时更明显,尤其在活动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给日常的生活带来不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造成膝关节骨关节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膝关节骨关节炎治致病的因素有多种,常见的原因如下: 1. 年龄因素随年龄增大,关节多年积累劳损,导致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关节软骨缺乏弹性,关节软骨边缘有骨质增生,即老年人的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2. 肥胖因素本病与体重超负荷有关,更年期妇女体重增加可促使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3. 气候因素常居潮湿、寒冷环境的人发病率高。 4. 创伤及炎症有关节内骨折、脱位,半月板、韧带损伤及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易继发骨性关节炎。 5. 关节结构异常膝关节内翻与外翻畸形、大骨节病、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等皆能继发本病。

6. 职业长期的重体力劳动的矿工容易发生膝关节或髖关节骨关节炎,芭蕾舞演员易发生踝关节炎。 四、怎样预防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 平时要注意平衡合理的饮食结构,多食富含钙和胶质的食品,避免超重。日常生活中应多晒太阳、适量运动,随时注意保护关节,避免久坐久站,少穿高跟鞋,少做频繁登高运动,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 五、如何早期发现膝关节骨关节炎? 最早期的表现就是膝关节的疼痛或者僵硬感,早晨、受凉或上下楼时明显,关节还可能有肿胀,甚至积液。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而且阴天、受凉、过度劳累后加重,上下楼困难,双腿发软,应该尽早就诊 X线检查就是拍片子有助于诊断。X片常出现有关节面硬化、骨刺形成、关节间隙狭窄等变化。 六、膝关节骨关节炎该怎样治疗呢? 一旦得了膝关节炎骨关节炎,应尽早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治疗上一是要缓解症状,二是要保护关节的功能。 1、休息:当关节出现疼痛和积液时,应减少运动,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负重、受凉受潮,避免久坐。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减轻体重。 2、功能锻炼以不负重活动为主,可在床上进行下肢屈伸关节和收缩肌肉的锻炼。 3、理疗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痉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常用的理疗方法有湿热敷、热气浴、温泉浴、超激光、超短波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4、应用消炎止痛药,此类药物通过消除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来达到止痛目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常用的口服药有芬迪宁、洛索洛芬、西乐葆等,外用药有扶他软林软膏、骨痛贴膏等 5、中药治疗具有舒筋活血作用的内服或外用的中成药或中草药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6、注射治疗分痛点注射和关节腔内注射两种。若关节周围疼痛明显,可做关节周围肌肉、韧带附着点注射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对早、中期骨关节炎有良好的效果。近些年,疼痛科采用关节腔臭氧冲洗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臭氧(ozone.oxygen,O3)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修复软骨的作用,既是强氧化剂,又是药物,在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表现出很好的疗效和很大的潜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 度。 7、针刀治疗对于病史比较长、局部存在粘连且经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针刀疗法常常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全网发布:2011-06-23 04:33 发表者:李征(访问人次:2724) 1.风寒湿痹证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活动时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或紧或涩。 治法:祛风、散寒、逐湿、补肝肾,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三痹汤、蠲痹汤或防己汤加减。 独活12g 防己12g 秦艽10g 当归15g 白芍10g 川芎9g 生黄芪30g 桂枝10g 苍、白术各12g 云苓15g 细辛9g 威灵仙30g 蜈蚣2条炙甘草6g 加减:上肢痹,羌活、桂枝可加至15~30g;下肢痹,防己、牛膝各用至15g;寒湿甚,加制川乌(或制草乌)15~20g;湿热甚,加黄柏、制南星、土茯苓各15~30g。 2.瘀血痹阻证 症状:痹痛日久,患处刺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屈伸困难,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黯瘀色,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 红花12g 当归12g 五灵脂9g 地龙15g 川芎9g 没药9g 香附9g 羌活9 g 秦艽12g 牛膝15g 甘草6g 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5~20g,去羌活,加独活;痛在腰以上者,去牛膝加姜黄。 3.肝肾不足证 症状: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且反复发作,可伴面白无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苔薄,脉沉弱或沉 数。 治法:滋肝补肾,舒筋活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12g 茯苓15g 山药15g 山茱萸12g 丹皮9g 泽泻9g 当归12g 白芍12g 桑寄 生12g 杜仲12g 补骨脂15g 鸡血藤15g 加减:关节肿甚者,加胆南星15g,蜈蚣3条,全蝎6g;关节沉重感,肌肤麻木者,加苍术、土茯苓各30g;关节急性发作时自觉热感,得凉稍舒者,加羚羊角骨10~15g;关节肌肉萎缩者,重用生黄芪30~45g,蜂房10~15g,靳蛇15g。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要求规范

概述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中医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表1 膝关节OA诊断标准 序 条件 号 1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4 中老年患者(≥40岁) 5 晨僵≤3 min 6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OA X线片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分级 (根据Kellgren and 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

(1)0级:正常。 (2)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似有骨赘, (3)Ⅱ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明显骨赘, (4)Ⅲ级:关节间隙明确变窄、中量骨赘, (5)Ⅳ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大量骨赘、硬化和畸形。 疾病分期 (1)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 线表现:0、I (2)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Ⅱ、Ⅲ级 (3)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Ⅳ级。 辨证论治 早期: (1)风寒湿痹 ①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曲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酸痛以膝踝等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等通经活络,祛湿止痛。肾气不足者可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等温补肾气。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可加芍药、知母等。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黄宪章名老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 与总结

黄宪章名老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整理与总结 李俊1,曾芳月2 (1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科;2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通讯作者,,江苏苏州215000) 关键词:黄宪章,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在(Knee Osteoarthritis, KOA)属于“痹证”、“历节病”等范畴,其发病因素有内因及外因。中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主要有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推拿手法等方面。 黄宪章是广州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国家级着名老中医药大师学术实践技能知识继承工作导师。黄老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和致病机理以及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研究透彻详尽,在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聚集大量临床经验,产生鲜明独特的学术思想。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黄宪章名老中医对岭南地区人群体质特点的认识 黄老对岭南地区地处中国南方,前濒南海,背靠南岭,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其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具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夏天风速小,主要为南至东南风;冬季风速较大,大部分地区主要为北至东北风,地卑雾嶂,山峦重叠,潮湿之气常盛,易生疠毒瘴气,被称为“嶂乡”。《黄帝内经素问》:“南方者……阳之所盛处也……雾露之所聚也……故……民皆致理而赤色……病挛痹”。岭南中部有横行穿过,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大部分地区夏天时间长,冬天时间短,常年不见霜雪。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被称为“炎方”,《素问》“南方生热,热生火”。清代叶天士曰:“粤地潮湿……湿热之乡”。 《黄帝内经》云“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势使然也”岭南人群常年在湿热环境中,故岭南人湿热体质较多。然而,岭南人们喜饮凉茶或冰镇冷饮,久而久之,寒凉之品损伤脾阳,导致脾虚湿盛。随着经济发展,现代人们家中及工作环境空调使用频繁,人们中年“腠理汗出”,在室内常年处于空调环境下,腠理打开,寒邪入侵,寒湿体质人群日益增加。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又“女子……七七虚,太冲脉衰少……男子五八肾气衰……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八八天癸竭……肾脏衰……”中老年人脏腑逐渐衰退,湿热体质之人,由于湿热之邪易耗气伤阴,致阴津亏耗,而形成气阴两虚或肝肾亏虚体质。脾虚湿盛体质之人,由于湿为阴邪,容易阻碍气血运行,亦可损伤人体阳气,转变为脾肾阳虚体质。 综上,岭南人群多湿热体质,长期饮凉茶或处于空调之下者则多为寒湿体质,中老年人则肝肾亏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体质者多见。

中医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3-04-27T10:10:33.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阮竞锋 [导读] 在临床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性疾病,同时也是属于一种退行性的骨关节病。 阮竞锋(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405)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5例患者进行中医内治和外治法,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只有5例未愈,总有效率93.3%。结论:75例患者采用中医疗法确实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快、疗程短等特点,并且也可随着治疗的时间不断延长,其好转率或者总治愈率都会有所提升。 【关键词】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344-02 在临床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性疾病,同时也是属于一种退行性的骨关节病。这种疾病可以导致患者的关节退变至变形,最终导致骨赘、肿痛等形成,使得患者无法负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是以软骨下骨质病变及软骨变性为主,其病因大部分是由于关节面破坏及骨质疏松增生、关节间隙不对称所致力线改变、外伤受损等因素有关。本文将选取来我院采用中医治疗的7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文中共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2例,女43例;患者的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为53.6岁;患者发病的时间最短为l5d,最长的有35年;患者中具体发病原因有:膝关节畸形l1例,有膝关节严重创伤史,包括韧带损伤、骨折等23例,肥胖者16例,无明显诱因有25例;其发病部位:单膝发病者为37例,双膝发病者为38例(其中右膝为42例,左膝为33例)。 1.2 临床诊断对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在本文中的75例患者中均有膝关节疼痛的症状,同时都有在劳累后有加重的现象,而在休息后会有所减轻。在对所以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在患者膝关节的周围都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点,并且其内外膝眼较为明显。通过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检查,其均具有可见性的不同程度骨质退变或增生,其余的实验室检查均显示正常。 2 治疗方法 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需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要引起足够的高度重视。我们在通过对患者的大量调查分析,在采用了中医综合治疗后其疗效显著。 2.1 内治法(中药方剂口服) 中药内服的药方为消刺止痛汤,中药成分:药用的续断、牛膝各20g、枸杞子20g、熟地30g、鸡血藤l5g、黄芪20g、当归20g、地龙10g、川芎15g、威灵仙l5g。患者中关节肿胀者需在药方中加如姜黄、木通、萆薢,以达利水通络之功效;患者骨关节炎由痹久所致肢体拘挛疼痛者需在药方中加入全蝎、蜈蚣,这样可以加强通络止痛之疗效。患者需每日1剂,采用水煎服,并分早、晚各2次服用。 2.2 外治法 2.2.1 采用中药熏洗法运用中药熏洗可选取活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散寒之类的中药组方。例如:地黄、透骨草、牛膝、白芷、雷公藤、鸡血藤、防风、川乌、当归、没药、羌活、红花、乳香、寻骨风、木瓜等。 2.2.2 采用推拿法运用此法可采取屈膝伸筋法、点穴拔筋法、指压弹拨法、扳压摇动法、捏揉推骸法、滚动推压法及放松等手法进行治疗。 2.2.3 疗效判断患者的疗效判断:痊愈,患者的小腿端关节面边缘痛症状或者膝关节膝盖骨疼痛消失,并且听不到关节内因摩擦而引起的咯咯响声,同时在0.5a或5个月病症没有复发者;疗效显效: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且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有较为明显的加强;疗效有效: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迹象,且其关节活动度的与治疗前有较为明显的缓解迹象;无疗效:患者的疼痛或者活动度并没有明显的改观,且在活动强度加大或者寒冷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者。 3 结果 在本文病例患者中,最短的疗程为3周,而最长的疗程为60d,同时按照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对其进行评定,治愈的有59例,占78.7%,好转11例,占14.7%,未愈5例,占6.7%,总有效率93.3%。 4 讨论 4.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本病不仅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骨质增生,还与年龄、损伤、肥胖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国内研究表明,60岁以上患病率达50%,70岁以上将近80%的患者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的进展不仅能累及关节软骨,而且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早期关节软骨发生水肿,软骨胶原纤维松弛,软骨细胞的蛋白多糖和可以降解软骨基质的蛋白酶分泌均增加;晚期蛋白多糖的降解超过其合成,导致其成分含量在软骨中下降,软骨变薄,发生裂隙,出现代偿性修复过程关节面软骨被磨掉,使软骨下骨外露,滑液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囊变软骨下骨的重构和增生。 4.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原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是由于中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血虚则筋失濡养,肾精亏则骨髓生化不足骨失所养,加之外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乘虚而入,瘀痹筋脉,气血不畅,筋脉痹阻,瘀则不通,不通则痛,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日久筋骨失于濡养,筋挛肉萎,骨质增生变形,活动不灵,功能受限。增生、筋肉挛缩和关节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增生刺激关节周围筋肉挛缩,筋肉挛缩加重关节活动障碍。 手法治疗具有调气血阴阳,补益肝肾,疏通经络,化瘀止痛,松解关节黏连,改善膝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介质吸收的作用。股四头肌功能训练可以使股四头肌各个头都能得到锻炼,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同时连续超短波的深度热效应可以消炎,改善膝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介质吸收。减少关节的僵硬,刺激组织的修复,减少肌肉痉挛和疼痛、促使损伤肌肉,软组织和骨的恢复,同样可以放松肌腱。 通过对来院诊治的75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分析,采用中医疗法确实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快、疗程短等特点,并且也可随着治疗的时间不断延长,其好转率或者总治愈率都会有所提升。因此,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