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5

管理心理学5

管理心理学5
管理心理学5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5小题,每小题1分,共55分)

1.压力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最基本和最可行的层次是< >

A 社会

B 组织

C 家庭

D 个体

2.“人群关系理论”的管理理论提出者是< >

A 马斯洛

B 梅奥

C 勒温

D 冯特

3.管理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

A 1954年马斯洛出版《动机与个性》

B 1933年梅奥出版《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C 1958年莱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

D 1957年麦克雷戈发表《企业的人性方面》

4.社会比较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

A 德鲁克

B 亚当斯

C 班杜拉

D 华生

5.心理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 >

A 科学性

B 内在性

C 理论的多元性与互补性

D 文化性

6.David Mcclelland倡导的是成就动机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 >

A 成就需要

B 权力需要

C 情谊需要

D 关系需要

7.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是< >

A 决定性

B 影响性

C 基础性

D 无作用

8.人性认定在管理活动中的表现< >

A 影响组织结构

B 决定管理制度

C 决定管理方法

D 强调人的自我成长

9.麦克雷戈提出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其中Y理论是对什么人性假设的概括< >

A 经济人

B 复杂人

C 社会人

D 自我实现的人

10.科学研究很注重研究的伦理规范。这里的伦理规范是指< >

A 研究不能违反法律

B 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

C 防止身体和心理伤害

D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11.在情境化心理影响中,感染是指< >

A 人在特定环境下,受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信息的影响,而变得和别人一样。

B 一种自然的群体影响的方式。认识不断通过模仿别人而提高生存本领的。我们看到别人这样做,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也可以做,这和自我有效性有关的。

C 情绪调动时候的表现。我们看到一个人很伤心,我们自己也会感觉到不好受,这是我们的心里受到它的影响。

D 是人在群体中时会产生免责的感觉,此即为法不责众或自我感到可以不负责。在群体情境化条件之下,个体会放弃自己的个人行为责任,而产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12.景怀斌的压力自我管理的模型图中,SPA是指< >

A 对待压力的态度

B 压力的自我分析

C 自主性

D 策略化自我控制

13.文化可分为哪三个层次< >

A 物质

B 制度

C 社会心理

D 民俗

14.最早把心理学引入生产领域的是< >

A 泰勒

B 闵斯特伯格

C 麦格雷戈

D 莱维特

15.大五人格在管理心理学应用广泛,其中“开放性”表现在< >

A 想象性、情感丰富性、智慧性等方面

B 信任性、谦虚性、移情性等方面

C 胜任工作性、公正性、成就性等方面

D 活跃性、热情性、乐观性等方面

16.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自我实现需要

D 尊重需要

17.个体心理与管理关系的表现有< >

A 人因工程

B 情感管理

C 激励管理

D 员工选拔

18.儒家的管理模式是< >

A 参与管理

B 科学管理

C 权变管理

D 德治管理

19.管理心理学内容纷繁众多,从学理上看,我们将其概括为1+2+4维度。其中1是指< >

A 领导的视野

B 人性估计

C 个人的视野

D 文化心理

20.心理学常用的三种研究方法是< >

A 访谈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问卷调查法

21.管理心理学的定义是< >

A 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B 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

C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组织效率,保证组织良性发展的心理学分支的科学。

D 研究文化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包括文化与心理、文化与性格、文化与行为、文化与社会化等等之间的联系的科学。

22.詹姆斯提出了团体迷思模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团体迷思八项表现形式的是< >

A 无懈可击之错觉

B 命令式领导

C 对异议者施加压力

D 对外偏见

23.霍夫斯泰德提出测量文化的四维理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

A 权利距离

B 公共私人空间

C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D 男性度

24.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吉特?霍夫斯泰德于1980年发表了《动机、领导和组织:美国的理论

可以再国外应用吗?》一文,提出测量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

A 权力距离

B 不确定性避免

C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D 男性度

25.Alderfer提出ERG理论。其中E代表< >

A 关系

B 成长

C 生存

D 经济

26. 一组人采用开会的形式,通过互相启发,把与会人员对问题的主要看法聚集起来去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

A 缺点列举法

B 形态分析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统摄法

27..以公共管理部门为主,是基于国家立法之上,进行社会管理的组织是指"< >

A 政府部门

B 社会团体联合会

C 企业界的私部门

D 非营利部门

28.主要是私人性的,以利益为追求目标的组织是"< >

A 政府部门

B 社会团体联合会

C 企业界的私部门

D 非营利部门

29..不以营利为目的,通常支持或处理个人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的组织是"< >

A 政府部门

B 社会团体联合会

C 企业界的私部门

D 非营利部门

30.沟通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按信息的传达方式可分为< >

A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B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C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D 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E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31.从心理学角度看,组织与心理有双向的多方面关系。下列对于这种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员工的心理决定了组织理念

B 组织决定着员工的工作心理

C 员工心理影响着组织气氛

D 组织理念、组织制度与员工心理,决定了组织文化

32.从管理技术角度理解危机和应对危机,这属于< >

A 危机管理技术学派

B 危机管理过程学派

C 危机管理职能学派

D 危机管理动力学派

33.关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战略管理

B 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C 可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D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34.关于潜规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B 潜规则的坏处是让正式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C 潜规则不利于组织理性发展

D 潜规则利于组织理性发展

35.关于通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有同情才有通情

B 通情是同情的基础

C 通情是个体亲社会行为和取向的前提和必然伴随物

D 通情以自己体验到的他人的心理状况为依据

36.关于组织改革的程序说法错误的是< >

A 真正的改革,它对问题的认识是需要基于理性的方法来确认的

B 制定方案时需要压制意见领袖的发言权

C 正确的舆论引导能消除人们对改革的抵触

D 反馈非常重要,对评估后发现的问题,进行回馈和矫正

37.冲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冲突时另一种形式的沟通,以一种对抗的形式表现出来

B 冲突解决虽有情绪化的表达,但在控制之中

C 适当的冲突对组织来说是有利的

D 要压制一切形式的冲突,这样才能使组织更和谐

38.在Hereditary Genius一书中,对领导品质有两个基本的,后来常被引用的定义有两个,分别是< >

A 领导的品质是遗传的

B 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即领导

C 领导者的品质主要是其管理人的能力

D 领导是那些他们的决策改变历史进程的非凡的个体的独特品质

39.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改变的三时期理论,在解冻期的做法是< >

A 把接受改变的个人从所习惯的社会关系中隔离

B 消除现有的社会支持

C 贬低旧的经验,赞扬新的知识

D 愿意改变的应给予奖赏,不愿意改变的应给予处罚

40..组织政治行为有< >三个特点。

A 组织政治行为是实施社会影响的手段

B 组织政治行为可以解决一切冲突

C 组织政治行为至少涉及有明显或潜在利益冲突的对方

D 组织政治行为用来提高或保护自我利益

41.态度的结构由()、认识和行动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组成

A 感情

B 心理

C 判断

D 评价

42.关于“忠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以他人遇到的问题或表现的行为为开始,体验他人,认知他人

B 产生于中国文化

C 主张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人际认知的结果不具有强制性

D 从他人体验把握他人,具有情感体验性

43.关于组织改革的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正的改革,它对问题的认识是需要基于理性的方法来确认的

B 制定方案时需要压制意见领袖的发言权

C 正确的舆论引导能消除人们对改革的抵触

D 反馈非常重要,对评估后发现的问题,进行回馈和矫正

44.关于虚拟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快速获取处于全球各处的资源,缩短“从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

B 实质联系很紧密

C 责任的约束很强,成员有很强的归属感

D 可避免环境的剧烈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

45.古典设计学派的最大的贡献是< >

A 催生了大批学者

B 提出了许多组织管理的重要概念

C 引发后来的学者探讨对团体中人以及行为的研究

D 阐述了组织结构的形态

46.对于换框理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人的行为是意义性的,意义由价值观念决定。

B 真实由事实组成,但对各种真实的描绘因人不同。

C 框架社会事件涉及主观认知,因而必然造成偏见。

D 要改变人的认识,没有必要改变人的解释框架方式。

47.管理者的管理素养很重要,应注意的是< >

A 具有管理意识

B 职业责任与职业素养

C 想做事与能做事

D 专业管理与经验管理

E 管理学与心理学视野

48.马特勒(2002)提出的危机公关模型首次将公关危机信息沟通作为理论变量引入公共危机管理,该模型解释并预测了公关危机能够被很好管理的原因。这属于< >

A 危机管理技术学派

B 危机管理过程学派

C 危机管理职能学派

D 危机管理动力学派

49.权变理论的最终目标是< >

A 提出最适合与具体情景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B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C 提高领导者素质

D 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50.“我向性”的含义是< >

A 绝对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是理智的

B “我向性”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人的自私

C 人的思维习惯都是以我向性为主,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D 解决冲突时应增强我向性,这样才有利于冲突解决

51.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理解错误的是< >

A 该理论认为组织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高潮和低潮不明显

B 该理论用动态的观点,把企业年龄、规模、成长速度等因素作为划分依据

C 该理论认为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危机

D 该理论认为管理者所需要重视的问题应随着企业生命循环阶段而变化

52.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有以下功能< >

A 外化

B 内化

C 中介

D 认知过程

53.权力的来源很多。其中领导通过控制资源,体现权力,这属于< >

A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B 组织性权力

C 资源性权力

D 政策性权力

54.权变理论的核心是< >

A 完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B 权衡与变通

C 寻找最佳适应方案

D 发掘领导者的权力使用规律

55.管理心理学涉及众多问题,但大致可分为1+2+4维度来概括。其中1代表答案< >

A 员工的视野

B 领导的视野

C 政府的视野

D 企业的视野

*******************************************************************************答案:

1.D 个体

2.B 梅奥

3.C 1958年莱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

4.B 亚当斯

5.ABCD

6.ABC

7.C 基础性

8.ABC

9.D 自我实现的人

10.ABCD

11.C 情绪调动时候的表现。我们看到一个人很伤心,我们自己也会感觉到不好受,这是我们的心里受到它的影响。

12.A 对待压力的态度

13.ABC

14.B 闵斯特伯格

15.A 想象性、情感丰富性、智慧性等方面

16.A

17.ABCD

18.D 德治管理

19.A 领导的视野

20.B C D

21.C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组织效率,保证组织良性发展的心理学分支的科学。

22.B 命令式领导

23.B 公共私人空间

24.A B C D

25.C 生存

*******************************************************************************

26.C 头脑风暴法

27.A 政府部门

28.C 企业界的私部门

29.D 非营利部门

30.D 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31.A 员工的心理决定了组织理念

32.A 危机管理技术学派

33.ABCD

34.D 潜规则利于组织理性发展

35.C

36.B 制定方案时需要压制意见领袖的发言权

37.D 要压制一切形式的冲突,这样才能使组织更和谐

38.A D

39.A B C D

40.A C D

41.A 感情

42.A C D

43.A C D

44.A D

45.D 阐述了组织结构的形态

46.D 要改变人的认识,没有必要改变人的解释框架方式

47.A B C D E

48.D 危机管理动力学派

49.A 提出最适合与具体情景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

50.C 人的思维习惯都是以我向性为主,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51.A 该理论认为组织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高潮和低潮不明显

52.A B C D

53.C 资源性权力

54.B 权衡与变通

55.B 领导的视野

******************************************************************************

********************************** -THE END- *********************************

管理心理学作业教学文案

本案例主要涉及到激励理论当中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该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 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感到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公平是激励的动力。 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这种理论的心理学依据,就是人的知觉对于人的动机的影响关系很大。该理论指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所失本身,而且还关心与别人所得所失的关系。他们是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时,就会心理平静,认为公平合理心情舒畅。比别人高则令其兴奋,是最有效的激励,但有时过高会带来心虚,不安全感激增。低于别人时产生不安全感,心理不平静,甚至满腹怨气,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等。因此分配合理性常是激发人在组织中工作动机的因素和动力。 ②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 Qp/Ip=Qo/Io 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③不公平的心理行为。 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个体为了消除不安,一般会出现以下一些行为措施: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心理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以消除不安;更换对比对象,以获得主观的公平;采取一定行为,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得失状况;发泄怨气,制造矛盾;暂时忍耐或逃避。 公平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第一,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自己的或他人的投入和

2020年电大考试《管理心理学》综合考试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A ) A.莱维特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B ) 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D.科学管理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D ) A.冯特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勒温 5.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C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 6.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C ) A.莱维持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泰勒 7.“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A )。 A.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D.恒常性 8.“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C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9.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D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10.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哪种自我认知方式?(A ) A.他人评价B.社会比较C.内省 D .自我显示 11.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C ) A.知觉者B.知觉对象C.知觉情境D.知觉态度 12.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B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13.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D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 D .抑郁质 1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 D .抑制型 1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D ) A.艾森克B.荣格C.霍兰德 D .卡特尔 16.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A )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17. 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B )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管理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简述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答:管理心理学是有关情境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 2.知觉过程出现的偏差及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知觉注意阶段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知觉不够准确。管理人员由于管理工作繁忙而难于全面注意和感知各种情况及存在问题,造成偏差。②信息的代表性低。注意的时间和方式会影响信息的代表性。如果管理人员只在特定时间到车间巡视,或者只在问题发生以后出现在现场,所注意决不能的情况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③忽视非期望信息。管理人员往往在信息注意阶段忽视与自己期望不一致或与自身价值取向相矛盾的信息,从而造成注意偏差。知觉组织阶段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是在组织阶段对信息过分简化。这是出于知觉者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和现有图式不完成所造成的。在知觉解释阶段,知觉者把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投射”到对他人特征的解释中,造成知觉偏差。在知觉判断阶段,出于人的认知判断的有限理性会发生多种差误,例如“损失反转偏差”“可取率偏差”“基准偏差”“承诺升级偏差”等。 3.代表性启发式常见认知偏差有哪些?

答:在代表性启发式下,人们通常会借鉴要判断事情本身或是同类事情以前出现的结果,这种推理成为代表性启发。这个认知偏差包括以下六种常见情况。①忽视结果的先验概率。②忽视样本的大小不一。 ③对机遇的误解。④忽视可预测性。⑤效度错觉。⑥忽视回归效应。4.目前,有关管理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自我学习能力。②团队管理胜任力。③基于管理胜任力的薪酬体系。 5.简述Festinger的“认知失调论”? 答:认知失调的基本要义为,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必须表示自身的态度时,个体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新的理解)与旧认知(旧的信念)相互冲突的状况,为了消除此种因为不一致而带来紧张的不适感,个体在心理上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试,其一为对于新认知予以否认;另一为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借以彻底取代旧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19.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管理心理学题库汇总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对象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 3.工业心理学包括。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 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A.自然 B.社会 C.中间 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A.生物人与社会人 B.积极与消极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A.消费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A.团体环境 B.个人环境 C.组织环境 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际关系学 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激励 B.人际关系 C.结构 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泰勒制、例外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韦伯的官僚模式、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管理科学学派、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中国古代人性观、韩非的“法、术、势”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 4.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是国,夏尔·迪潘(Charles Dupin)是国。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他从年至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

管理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 的难易度和(A ) A. 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中的( C ) A. 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 研究方法中的 ( B ) A. 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C ) A. 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 是( C ) A. 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 理论是( C ) A. 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 的( C ) A. 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 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 论是( B ) A. 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 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 A. 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 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 是( C ) A. 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 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B ) A. 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 A. 一致性改变 B. 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 和( A ) A. 组织形式 B. 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D) A. 对发展的需要 B. 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 罚和( C ) A. 奖励 B. 倒退 C.消 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 称为( A) A. 假设群体 B. 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 是( A ) A. 小型群体 B. 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A )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等教育201 年第学期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姓名年级层次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 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 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 2、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A.电器实验 B.梅奥实验 C.霍桑实验 D.系列实验 3、按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理论,最不适宜做会计的是()类型人。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人类行为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方面。 A动机 B 活动目的 C 目的与动机的区别D目标选拔的标准 5、按照沟通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B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C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D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6、人际关系的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可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和分离型。 A交往关系大小B人际交往需要不同 C 交往双方的相互关系状况D交往动机 7、领导者的任职素质是指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条件,总的来说就是对某个领导岗位的德才要求,下列不属于才的方面的是()。 A政治思想作风品质B基本的知识素养C良好的人际关系D身体素质 8、考察领导干部的方法很多,()是指那些对组织目标产生重大积极或消极影响的行为。 A 情境模拟法 B 360度测评法 C 关键事件法 D 目标考核法 9、关于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中,()是指个人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行为表现拘谨,反应效果下降的现象。 A从众行为倾向B社会标准化倾向C社会顾虑倾向D社会助长作用 10、()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支配别人,自信而精力旺盛,有冒险精神”。 A社交型B传统型C企业型D艺术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及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 3 双因素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提出的,这两个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4 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及理论,被誉为。 三、判断题(请在各题中作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上“√”,若错误则打上“×”。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管理心理学是自然性和社会性交叉以自然性为主的一门带理论性的应用心理学。() 2、知觉的恒常性消失,人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失去确定性。() 3、对角色行为标准的不同认知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采取不同的角色行为。() 4、能力和知识技能只有区别而不会有联系。() 5、气质是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6、在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

管理心理学_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 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完整版

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V1.谈话法和问卷法应属于()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满分:2分 2.“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这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称为()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逃避作用 满分:2分 3.内聚力高的工作群体,工作效率() A.必然高 B.必然低 C.可能高也可能低 D.以上都不是 满分:2分 4.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都属于()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个性心理特征 满分:2分 5.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满分:2分 6.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他的() A.能力和工作难度 B.能力和激励水平 C.性格和机遇 D.价值观与态度 满分:2分 7.根据领导方格理论,管理绩效最好的领导风格是()。 A.9.1型 B.1.9型 C.9.9型 D.1.1型 满分:2分 8.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的表现。 A.合理化作用

B.投射作用 C.压抑作用 D.逃避作用 满分:2分 9.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于那项任务的积极性会() A.很高 B.很低 C.可能高也可能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满分:2分 10.根据需要型的激励理论原理,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的需要,()才能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A.干方百计地满足人的一切需要 B.干方百计地满足人迫切需要 C.干方百计地满足人的合理需要 D.干方百计地满足人的合理而迫切的需要 满分:2分 11.某人与多年相识的女友分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 A.攻击 B.升华 C.冷漠 D.退化 满分:2分 12.在知觉过程中,人们趋向于对容易说出例子的事物给予高判断,即所谓() A.易获得性偏差 B.基础比例偏差 C.社会刻板印象 D.心理定势 满分:2分 13.人的动机、兴趣、信念等都是需要的() A.表现 B.内容 C.来源 D.诱因 满分:2分 14.在人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影响的是()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态度 满分:2分 15.首先提出"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马基亚维里 B.薛恩

管理心理学试卷A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基础A卷 、单向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 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测验法 3. 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 、个案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 4.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 A、早期管理理论 B 、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 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A、人性管理理论 B 、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 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A、参照群体 B、实属群众 C、非正式群体 D、正式群体 7.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 A、暗示 B 、服从 C 、模仿 D 、从众 8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任务分工的团体叫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团体 C、指挥团体 D、利益团体 9、一般来说,一个群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往往 A、适中 B 、越大 C 、越小 D 、两者没有关系 10、“酸葡萄理论”属于下列哪种自我防卫方式 A、合理化 B 、压抑 C 、升华 D 、替代 11、人为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 A、访谈法 B、冋卷法 C、实验法 D、测试法 12、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是性格的 A、意志特征 B、情绪特征 C、态度特征 D、理智特征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及答案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B.领导C.协调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B.可靠度C.效度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C )2-77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5.法国着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B.商业C.管理D.财务 6.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B.感觉C.印象D.归因 8.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 D )3-88 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3-93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 B )4-101 A.70以下B.70~79C.80~120 D.120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9046)《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46)《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填空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包括(),(),()和();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 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及(); 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和();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和() 5、动机的特性包括(),(),()和() 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和()。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和()。 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和()。 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及()。 参考答案: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具体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霍桑实验); 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以及(投射法); 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本能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5、动机的特性包括(支配性),(维持性),(自我调节性)和(内隐性); 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正强性)、(负强性);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 易度和(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 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 学研究方法中的( B)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B ) A.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 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C)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A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管理心理学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作业 1.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 B.梅奥 C.闵斯脱博格 D.勒温 2.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B) A.行为心理 B.组织心理 C.个体心理 D.群体心理 3.勒温创立的群体动力理论被称为(A) A.“场”理论 B.“人群关系”理论 C.“需要”理论 D.“人—机”理论 4.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主要代表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管理 理论是(A)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5.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是(B) A.动力作用 B.标准作用 C.调节作用 D.定向作用 6.我们把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称为(A)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心理 7.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A) A.认知要素 B.评价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向要素

8.在有关个性的理论中,由弗洛伊德及其学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是(C) A.社会学习论 B.个性类型论 C.心理分析论 D.特质论 9.有人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愉快欢乐之中,有人经常处于精神 萎靡、抑郁消沉、闷闷不乐之中,这是性格的(D) A.意志特征 B.态度特征 C.理智特征 D.情绪特征 10.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并在见到某个年轻人 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B) A.第一印象效应 B.定型效应 C.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11.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是指(B) A.自我知觉 B.自我管理 C.自我感觉 D.自我意识 12.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是 指(C) A.性格 B.气质 C.态度 D.动机 13.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中的三阶段是指(B) A.失调、协调、和谐 B.服从、同化、内化 C.不一致、基本一致、一致 D.失调、学习、协调 14.从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对激励问题加以研究的激励理论是

17春北语管理心理学作业

17春《管理心理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 每题4分, 共20道小题, 总分值80分 ) 1..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B)(4分)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 C. 参照群体 D. 实属群众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挫折行为表现的是(D)(4分) A. 攻击性行为 B. 退化性行为 C. 妥协性行为 D. 主观性行为 3.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核心是( B)(4分) A. 认知要素和评价要素 B. 评价要素和情感要素 C. 认知要素和情感要素 D. 情感要素和意向要素 4.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是性格的(C )(4分) A. 意志特征 B. 情绪特征 C. 态度特征 D. 理智特征 5.传递信息的媒介物被称为(A )(4分) A. 通道 B. 载体 C. 信息源 D. 信息工具 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挫折的行为表现的是( D )(4分) A. 攻击性行为 B. 退化性行为 C. 妥协性行为 D. 主观性行为 7.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并在见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B ) (4分) A. 第一印象效应 B. 定型效应 C.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 D. 晕轮效应 8.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被称为(C )(4分) A. 性格 B. 气质 C. 态度 D. 动机 9.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C)(4分) A. 思维方式 B. 语言习惯 C. 行为方式 10.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为根据,与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群体称为(B)(4分) A. 积极型 B. 中间型 C. 消极型 D. 破坏型 11.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C)(4分)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情感过程 D. 反映过程12.作为群体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群体内的成员应具有共同的(B)(4分) A. 信念和兴趣 B. 信念和群体意识 C. 价值观念和性格 D. 利害关系和生活方式 13.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另一个是(C )(4分) A. 使组织得到发展 B. 有效地行使组织职能 C. 改变成员的行为 D. 增加经济效益 14.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B)(4分) A. 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 B. 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C. 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 D. 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 15.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A)的主要内容(4分) A. 领导职能 B. 工作任务 C. 领导责任 16.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是(B )(4分) A. 需要 B. 动机 C. 兴趣 D. 信念 17.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B )(4分) A.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18.美国管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D)(4分) A. 需要层次论 B. 成就需要理论 C. 期望理论 D. 双因素理论

管理心理学作业

管理心理学作业 一、霍桑实验和斯坎伦计划的重要意义. 答: 霍桑实验:是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霍桑实验分为四阶段: 1照明实验;2福利实验;3访谈实验;4群体实验。实验结论有:1、社会人理论;2、士气理论;3、非正式群体理论;4、人际关系型领导者理论 霍桑实验的意义在于它是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推翻了从泰勒以来人们把人看成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霍桑实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步闻名于世,使其成为行为科学的先驱,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斯坎伦计划是指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曼斯菲尔德钢铁厂的工会主席约瑟夫。斯坎伦提出了一项劳资协作计划。该计划指出,如果雇主能够将因大萧条而倒闭的工厂重新开张,工会就同工厂一同努力降低成本。40年代中期,斯坎伦又提出了一种以工资总额与销售总额的比例数来衡量工资绩效的办法。60余年来,斯坎伦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种经典模式。 斯坎伦计划从人事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就是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评价准则、作风、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假定人是推动变革或防抗改革的主要力量。贯穿于这种方法中的一条线是组织成员之间的权力再分配。这种权力的再分配可以通过鼓励下级人员独立决策和开辟沟通意见的渠道来实现。 斯坎伦计划包括下列5个基本要素:合作理念、认知、技能、融合系统和分享利润构成等。其核心是设计一个促进合作、参与和利润分享的新型的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系统。 斯坎伦计划既可以用于企业,也可以用于某个部门,比较适用的部门是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特别是成本控制领先的行业,公司所有员工,从经理到工人,从主管人员到办事人员都参与提出节约成本、改进生产和管理的方法,而员工随着参与决策程度的提高,抱怨情绪也相应减少,对组织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 性、目标的难易度和(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 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 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 理论是( 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 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 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B ) A.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 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