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郑州轻工业学院成人教育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完成时间

目录

中文摘要……………………………………………………………………………………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第二章阐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特点………………………第二节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的规律……………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第四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存在的不足……………第三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结束语…………………………………………………………………………………………参考文献………………………………………………………………………………………

摘要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中国巨大的市场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此世界经济背景下,我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以及目的和不足。在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和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策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更利于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加速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让中国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饰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生产力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巨大的市场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体制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位置。

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将改革的步伐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在1992年,中共十二大,解决了计划和市场的讨论后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实现的前提。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论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第二章、阐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以及目的和不足,以使我们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时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特点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根本的区别,前者起基础性作用,即主要调节者作用;后者则不起作用或只起很小的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说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主要调节者;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中,价值规律不起调节作用,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

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支配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是价值规律,也就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供过于求时上涨,供不应求时下跌,各个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决定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从而维系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平衡。

二、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由市场机制调节的,而是有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这样。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是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

国宏观调控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在经济稳定条件下,市场信号比较稳定、准确,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可以较好地发挥,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较快发展。

第二节、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的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规律就是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关系的最本质的联系,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质和基本特点,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全过程。

首先,我们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邓小平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新的科学论断,不仅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也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和实现其目的的途径的统一。计划经济由于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次,从市场经济的本质来看。就其本质而言,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决策者自由选择、自我积累、自由发展和自负盈亏的经济。无论什么模式的市场经济,特别是那些经济绩效比较优良而市场发育比较充分的市场经济,经济活动的首要原则是市场主体选择和决定自由。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投资的方向和规模,买卖的数量,以及消费的方式,都由经济当事人自己决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人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中国市场经济的存在根据或真正合理性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广大民众的独立经济利益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主经济活动,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是经济社会效率不断提高的内在原因。民本经济的充分发展,广大民众正当、清白、努力赚钱发财,不断追求更富裕、更文明的生活,并因此而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才智和创造力的活动即构成中国经济繁荣和现代化的最深厚的源泉,不断赋予社会经济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没有民本经济的发展,争取和实现现代化的努力就不能成功。

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不断提高和满足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

生产与消费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生产决定着消费,而消费有对生产起着促进作用。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只有生产出产品,消费才有对象。然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只有不断地调整生产结构才能不断地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结构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的目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和满足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和其他社会的再生产一样,也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即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再生产,不仅劳动者消耗的劳动力能重新再生产出来,而且随着广大劳动者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劳动就业的机会日益增多,劳动者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再生产不断发展,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会越来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就会越来越进步和发展。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实质。

由此可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和满足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四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存在的不足

一、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欠缺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政府拥有的资源过多,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审批过多,有些靠市场机制能优化资源配置的,政府却采用计划经济办法,因而带来浪费和损失。有时还因政府对市场进行垄断和封锁,而影响公平竞争的开展,造成市场信号失真。因此,我们要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就是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不再充当资源配置的主角、左右市场的主角,不去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要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让企业主要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地作出生产经营决策。

二、政府职能转换,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仍未完全到位。有的原来行政主管部门转为行政性公司,翻牌公司,仍然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使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只要是国有股一股独大,政企就很难分开,因为国有控股公司实际上成为股份公司的“婆婆”,而控股公司往往就是前面所说的行政性公司,翻牌公司。这就使股份公司表面上改了制,但并未做到政企分开,仍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还有政府部门,特别是不少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企业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非国有的,往往“爱护有加”,不但通过封锁市场为本地企业产品打开销路,排斥外地产品,而且从立项、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包括违法违纪地为本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方便条件,如2004年江苏省出现的“铁本事件”便是例证。一个只有3亿元资本金的民营小钢铁企业主,一下子要建投资100多亿元的年产8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不申报立项,不经环保部门审核,违规侵占农地2000多亩,没有当地政府大力帮忙,是不可想像的事。再有,本地企业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或债务缠身时,地方政府又会站出来,充当保护伞,向中央政府求情,向中央部门要钱或请求贷款解救,相当于为企业负无限责任。这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是政府职能的严重错位,也是企业尚未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的表现。

三、依法规范市场经济活动有待加强。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中外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只有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比较有效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减轻因其自发调节带来的种种消极作用。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实行公平竞争,以提高效率。这就必须对如何竞争进行规范,形成有效的竞争规则或游戏规则。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

第三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

置效率。从人类社会出现时起,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就面临着两大经济问题即资源稀缺和经济效率问题,也就是资源配置和动力问题。市场经济正是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这两大经济问题而确立的一组机制。具体来说,市场经济具有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和使人的经济行为达到效用极大化的功能。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能够促进社会技术进步,节约社会资源和劳动消耗;调节社会资源和劳动时间在产业部门间进行分配;促进人们勤奋劳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近代人类创造的最有价值的软件系统。在这个软件系统的推动下,去创造各种先进技术,并使硬件系统大有用武之地。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只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舍此别无他途。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的正常运行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市场机制能否有效地运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中竞争、价格、供求等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联系和作用。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竞争过程中市场价格变动与市场供求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它主要作用于商品劳务市场。它是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机制。信贷利率机制是竞争过程中利息率变动与信贷资金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支配金融市场的机制。利息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信贷资本随利息率高低差别的变动自发地在各部门和各地区流动,从而调节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工资机制是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它是劳动力市场的协调机制。竞争机制是指竞争同供求、价格变动、资本流动之间的有机联系。竞争机制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同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以及供求机制紧密结合,才能共同发挥作用。只有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才能使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走共同富裕之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仅体现在收入分配的制度中,也体现在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就是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关系,没有蛋糕的生产就谈不上蛋糕的分配,没有生产的

发展就无法谈及缩小分配的差距。因此,考虑分配问题的着眼点首先应该是如何生产蛋糕,而不是如何分配蛋糕。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在生产蛋糕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为了把蛋糕做大,就必须有一种激励机制,把对生产蛋糕的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对生产蛋糕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把蛋糕做大,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由此看来,效率是实现公平的起点和终点,效率越高,公平的实现水平就越高;公平是效率实现的保证,有了公平,要素所有者才有作出更大贡献的积极性,从而效率就会越高。没有公平的效率,效率不能持久;没有效率的公平,公平也不能持久。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辩证法。

第四,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不能只见物而不见人,只讲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解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弄清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主体又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正是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针对资本主义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以牺牲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针对资本主义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以牺牲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是物对人的统治、人仅仅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人成为物的奴隶的现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强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非人道的社会弊端,希望建立以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服务。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我国必将坚持此体制更好的发展本国经济,立足于世界的经济舞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3〕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曹新:.社会科学辑刊〔J〕2005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