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数学》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用数学》教学设计

冯晓菲

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

力。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

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4、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

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

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

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减法应用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在今后做应用题时,要看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能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四、完成作业:

练习册

数学(心得)之巧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论文之巧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一、以题引思——每一道数学题都可能是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 案例——有一次,我解了这样一道题:妈妈要买5kg大米,但没有秤,她只有能装12kg和7kg的两个桶,你有什么办法?如果要买10kg可以怎么买?用12kg和7kg 的桶可以买多少不同斤两的米呢? 我的解答——第一问:12-7=5(kg),答(略) 第二问:(12-7)*2=10(kg),答(略) 第三问:除了可以买5kg、10kg的米,还可以买12kg, 12+7=19(kg),12*2=24(kg)或12*3=36(kg)……,7*2=14(kg)或7*3=21(kg)……,(12+7)*2=38(kg)或(12+7)*3=57(kg)……,(12-7)*3=15(kg)…… 我的发现:没有用秤称,照样能够量出米的很多不同重量,妈妈启发:“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我欣喜的说:“是的,我们可以用尺子测量桌子,还可以用绳子、手、铅笔盒、图本好多东西来测量桌子的。”于是我和妈妈讨论,找到了不少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东西,有体积标注的密封盒,标有ml的饮料瓶…… 二、借题推思——每一个生活问题都能变成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因为还没有学过体积的知识,我和妈妈就拿出我夏天玩水用的不同ml标注的饮料瓶、罐,这些瓶瓶罐罐有500ml的,有250ml的,有220ml的,有300ml的,有120ml的,还有100ml的,那么多的不同的ml种类,不是也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关于生活当中液体刻度问题吗?于是我们各自给对方出题,用这些饮料瓶、罐来做起了解题游戏: 文:我要称200ml的水,只有500ml和100ml的容器,可以怎么做? 妈:500-100*3=200(ml),答(略)。 妈:我要称80ml的油,可以用上面的哪两个饮料瓶帮忙?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百度搜索的一些实用技巧

百度搜索的一些实用技巧 谷歌虽然强大,但在我们这里却不是很实用,既然手边已经有百度,何必舍近求远,先学好百度搜索吧!另文章来源于百度百科,特意摘出来方便学习。 语法查询 1. 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网页标题中——intitle:标题 2. 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site:站名 3. 把搜索范围限定在url链接中——inurl:链接 4. 精确匹配——双引号" "和书名号<<>> 5. 要求搜索结果中同时包含或不含特定查询词——“+”、“-”(减) 6. 专业文档搜索——filetype:文档格式 百度搜索 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网页标题中——intitle网页标题通常是对网页内容提纲挈领式的归纳。 把查询内容范围限定在网页标题中,有时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使用的方式,是把查询内容中,特别关键的部分,用“intitle:”领起来。例如,找林青霞的写真,就可以这样查询:写真intitle:林青霞注意,intitle:和后面的关键词之间,不要有空格。 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site有时候,您如果知道某个站点中有自己需要找的东西,就可以把搜索范围限定在这个站点中,提高查询效率。使用的方式,是在查询内容的后面,加上“site:站点域名”。例如,天空网下载软件不错,就可以这样查询:msn site:skycn com注意,“site:”后面跟的站点域名,不要带“http://”;另外,site:和站点名之间,不要带空格。 把搜索范围限定在url链接中——inurl网页url中的某些信息,常常有某种有价值的含义。于是,您如果对搜索结果的url做某种限定,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实现的方式,是用“inurl:”,后跟需要在url中出现的关键词。例如,找关于photoshop的使用技巧,可以这样查询:photoshop inurl:jiqiao上面这个查询串中的“photoshop”,是可以出现在网页的任何位置,而“jiqiao”则必须出现在网页url 中。注意,inurl:语法和后面所跟的关键词,不要有空格。 精确匹配——双引号和书名号如果输入的查询词很长,百度在经过分析后,给出的搜索结果中的查询词,可能是拆分的。如果您对这种情况不满意,可以尝试让百度不拆分查询词。给查询词加上双引号,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例如,搜索上海科技大学,如果不加双引号,搜索结果被拆分,效果不是很好,但加上双引号后,“上海科技大学”,获得的结果就全是符合要求的了。书名号是百度独有的一个特殊查询语法。在其他搜索引擎中,书名号会被忽略,而在百度,中文书名号是可被查询的。加上书名号的查询词,有两层特殊功能,一是书名号会出现在搜

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试析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须更加精确化和定量化,尤其是在计算机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的今天,数学更加深入得渗透到各种科学技术领域。马克思说过:“只有充分应用了数学的科学才是完美的”。数学建模正是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数学方法、一种思维形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企业该上什么项目?一个投资商如何投资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在战争尚未消灭的今天,武器的发展方向是大而多还是少而精?人口众多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如何制定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所有这些问题都需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论证,为投资者提供理论依据。 一、关于数学建模的注解 (一)数学教育的弊端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个较为突出的弊端是“忽视数学的应用”。虽然我们在课上总是听到老师谈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但我们还只是周旋于纯数学的概念和推理之中,只重理论,不求实用,只管解题,不讲思想,其结果就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考试门门优秀,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吧。究其原因是没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正因为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到处都有用,毕业以后总有用,学好理论自然有用,因此不必教应用。”“考试不考应用,当然不必教应用。”……从而使原本生动活泼的数学问题变成枯燥乏味的解题程式,使很多人讨厌、畏惧数学。 面对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端,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强调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怎样才能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呢?数学建模就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一座桥梁。有些人把数学建模看得高深莫测,甚至有还人把“数学建模”误认为是“航模、造船”,其实我们早就已经接触过数学建模,大家一定都记得我们在小学阶段做过很多应用题,实际上那些就是简单的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确切含义尚无定论,但专家们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归纳、简化,确定变量与参数,并应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合理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与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求解数学模型;同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解释、讨论,并对该模型进行修正、改进和推广,使之规范化,并展示其实际应用的前景。简而言之,数学建模就是以现实为背景,以数学科学理论为依托,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事实上,任何数学概念、命题、定理、结构都是数学模型。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研究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发明了微积分,并以此为工具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便是科学发展史上成功的数学建模范例。 (二)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是理论分析的方法,即根据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分析因果关系,在适当的假设下用数学工具去描述其数量特征。它的主要步骤有:第一步,了解问题,明确目的。在建模前要对实际问题的背景有深刻的了解,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和要求,并按要求收集必要的数据。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技巧一一海南文化古迹 昌江中学林凤龙 所属科目:网络技术应用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任务引导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在网上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然后 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在网上搜索有关海南文化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填表,达到即让学生熟悉搜索的技巧又能了解家乡的悠久文化的目的 重点难点:搜索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由同学们大部分都喜欢听歌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谁的歌曲?

配套K12教育资料

问同学们得到歌曲的途径有那些? 引入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歌曲 通过这些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t —- 演示 通过电脑加投影仪向同学们演示上网搜索的基本技巧:提出搜索引擎的概念 百度、google、搜狐等 提出关键字的概念 例如:周杰伦、P3等 提出下载、另存为、复制、粘贴等基本技巧 学生听讲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机,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掌握搜索的基本技巧 布置新任务 教师布置新的任务: 引入: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学们知道我们海南什么全国闻名吗? 提问,得出“汉文化”

提问同学们知道海南那些汉文化的古迹? 引入新任务:下面大家就通过搜索来获取有关海南文化古迹的知识并完成桌面上的表格。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出要求 每5人1组,合作完成搜索任务并填表。 注意搜索引擎和关键字 语言简明扼要。 完成后进行提交评比,由全班12组评出前3名表扬 学生合作学习 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搜索并完成表格 评比表扬 向全班公示表格,评出前三名进行表扬 激发学生荣誉感 总结 教师总结全课: 搜索引擎 关键字 下载浏览方法

巧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范文

巧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一、以题引思——每一道数学题都可能是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 案例——有一次,我解了这样一道题:妈妈要买5kg大米,但没有秤,她只有能装12kg和7kg的两个桶,你有什么办法?如果要买10kg可以怎么买?用12kg和7kg的桶可以买多少不同斤两的米呢? 我的解答——第一问:12-7=5(kg),答(略) 第二问:(12-7)*2=10(kg),答(略) 第三问:除了可以买5kg、10kg的米,还可以买12kg,12+7=19(kg),12*2=24(kg)或12*3=36(kg)……,7*2=14(kg)或7*3=21(kg)……,(12+7)*2=38(kg)或(12+7)*3=57(kg)……,(12-7)*3=15(kg)…… 我的发现:没有用秤称,照样能够量出米的很多不同重量,妈妈启发:“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我欣喜的说:“是的,我们可以用尺子测量桌子,还可以用绳子、手、铅笔盒、图本好多东西来测量桌子的。”于是我和妈妈讨论,找到了不少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东西,有体积标注的密封盒,标有ml的饮料瓶…… 二、借题推思——每一个生活问题都能变成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因为还没有学过体积的知识,我和妈妈就拿出我夏天玩水用的不同ml标注的饮料瓶、罐,这些瓶瓶罐罐有500ml的,有250ml的,有220ml的,有300ml 的,有120ml的,还有100ml的,那么多的不同的ml种类,不是也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关于生活当中液体刻度问题吗?于是我们各自给对方出题,用这些饮料瓶、罐来做起了解题游戏: 文:我要称200ml的水,只有500ml和100ml的容器,可以怎么做? 妈:500-100*3=200(ml),答(略)。 妈:我要称80ml的油,可以用上面的哪两个饮料瓶帮忙? 文:300-220=80(ml),答(略)。 文:我要称30ml的有,可以用上面哪两个饮料瓶帮忙? 妈:250-220=30(ml),答(略)。 妈:用250ml,220ml,100ml可以称出哪些不同容量的饮料呢? 文:250ml,220ml,100ml,250+220+100=570(ml),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搜索技巧教案

《搜索技巧》教学设计 孙芳泗水实验中学 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 搜索技巧 课时: 1课时 年级: 高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后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前半部分内容——《搜索引擎》的深化,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掌握切实有效的搜索技巧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通过对几个实例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具备的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上网经历和经验,对学习搜索引擎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但只能使用简单的搜索方法,对于一些逻辑命令、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方法还不能系统的应用,缺乏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因此,在原有的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并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网络信息搜索水平,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和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搜索技巧:如:关键词的提炼、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等。 ②能够灵活运用搜索技巧搜索各种信息。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和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对比,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利用搜索引擎有效获取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②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关键词的提炼、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 教学难点:逻辑命令的使用;灵活运用搜索技巧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策略: 搜索技巧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教材中仅列出了搜索技巧的相关要点,没有具有的实际详例,因此,依据课本中所提到的搜索方法,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理解搜索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适当的拓展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搜索方法,从而使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地认识不同搜索技巧的不同效果,并在对比中,突出技巧的灵活与多样,体现“搜索”的思想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提出问题:往有哪些国家举办过世博会?世博会是怎么来的?引出搜索引擎的使用,并进一步引出如何选择关键词。 【教学设想】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提出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导入中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做准备,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环节二:探究搜索技巧 (一)关键词的提炼: 1、针对导入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选择什么的关键词才能搜索到我们要找的内容。 2、根据所回答的几种答案,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不同的关键词所产生的搜索结果。 3、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并指导、点拔,并提示学生尝试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4、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做进一步的讲解。并强调选择准确、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对提高信

巧用数学知识解生活问题

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学数学论文 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文/彭秀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说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会计算几道题或者是掌握一些解题方法,而是还应该能够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呢?课堂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出上几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而且有时显得牵强附会,学生也不能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时间久了,学生没了新鲜感,自然而然的就不再有兴趣了。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但是数学又应该高于生活。因此我尝试着在学生中开展了这样一项小小的竞赛活动: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生活,然后把自己的观察、收获、发现等等用文字写下来,写“数学作文”,比一比谁的眼光准、细、新。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我设计的这个小小的竞赛活动无疑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让他们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农村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有限,知识面比较狭隘,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所以当他们乍一听到老师布置的活动任务时,都不禁皱起了小眉头,这可怎么写呀?比写一篇大作文可难多了!他们的小脸上挂满了大大的问号。第二天,我居

然收到了几篇小小的“作品”: “作品”一:我们学校三年级有男生106人,女生103人,所以我们学校三年级总共有学生209人。 当我把这则小作品读给同学们听时,很多学生都不以为然地笑了,教室内沸腾了:“这么简单谁不会写呀!”“这哪是什么文章啊!分明只有三句话!”“嘘……”我却示意大家静静地听一听小作者的创作过程,写这三句话的小男生略显拘谨,我则鼓励他大胆的说出想法,他才红着脸吞吞吐吐地介绍了写这三句话的过程:我先去三年级五个班依次了解了每个班男、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并做了记录,再算出三年级男、女生总共各有多少人,最后相加得出三年级的总人数。听完这番话,我分明已看到不少学生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我适时地表扬了这名学生,毕竟他经历了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最后又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的过程,虽是简短的三句话,但经历的过程是复杂的,必需亲自去调查、了解,三句话中透出了浓浓的数学味,他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作品”二: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去苏果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7角钱,还买了2枝铅笔,3角钱一枝,还买了一本笔记本,单价3.5元。买完这些后我和妈妈就回家了,我算了一下一共是12元8角。 我读完这则时,教室里又一次炸开了锅,“买东西,这么简单,谁不会呀!”“不就是付钱嘛,真弱智!”……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响,我显得有点束手无策,灵机一动,我向学生说起了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1+2”再简单不过了,可谁能想到其中的奥妙呢?听了我的一席话,教室里安静了许多。“你能找出这几句话中运用了我们所学的哪些数学知识吗?”我不失时机地抛出这个问题,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单价×数量=总价”“元和角两个单位之间的换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用数学(加法)

用数学(加法) 【教材】:新人教版数学第一册46页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本课是解决问题教学的起始课,学习解决以图画和符号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实际问题,是第一次借助问号形式向学生明确提出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启蒙课。教材借助问号形式向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问题”,在学生用加法意义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怎样解答数学问题”,初步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通过“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小问题感受解决问题中从提取数学信息、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和检查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发展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得能力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意义,掌握7以内加减法口算,以及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加法意义本能的理解,家长有意无意的熏陶,但缺少问题意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有两个困难:(1)准确表达问号的题意比较困难,学生不习惯根据图意提问题,而是把所有的信息提出来,如,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兔,一共是6只小兔。(2)是符号语言与予以表达没有建立一起一一对应:学生不理解什么是问题,什么是提问题,不能准确地把大括号、问号用文字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是学生明白大括号、问号的意义,渗透问题意识,并能够联系加、减法含义正确列式计算;初步形成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图片获取数学信息、思考解决方法、进一步检查、解答的过程,是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数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初中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是海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在因特上浏览信息》中的一个知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打开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这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主要以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为背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真正学会使用关键字查找信息,并学以致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因特网的作用和如何打开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但缺少主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部分学生知道百度和谷歌网站,也偶尔进行搜索;但很少学生能使其与搜索引擎联系起来,更不清楚如何运用简单的搜索技巧让自己的搜索速度加快,准确率更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及常用的搜索引擎;

2、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二)、过程与方法:以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为切入点,以三个任务铺开,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和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树立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难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五、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七、教学教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用数学解决问题》

《用数学解决问题》 一、教案背景 1、背景介绍: 《用数学解决问题》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课时学习的内容,本课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展。这节课就是要帮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中学习,使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 3、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 4、教学课时:1课时 5、教师课前准备:例三主题图的课件 二、教学课题:《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课时《用数学》 2、教材简析: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即教材编排的特点,本课的设计力求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看,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在选择导入时,应以有趣的情境导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经历了一学期的习惯培养,基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但是这节课的内容有小组合作与交流,所以还要注重学生倾听的好习惯,用问题与不同的方法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对口算方法基本掌握的基础上。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根据新课程 但是有个别的同学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是很牢的话,那就得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展示,使他们从展示的这些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计算。不过学生能通过主题图找到有关各种游戏的数学信息,但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是欠缺的,尤其是能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应用,学生能熟练掌握20以内退们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并能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数学思想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中发现、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由学生自己收集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会叙述2个数学信息和1个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一年级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来看,应以有趣的情境导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学生倾听的好习惯,用问题与不同的方法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过程:

《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搜索引擎》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信息技术 教学课题:《搜索引擎》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602 授课环境:机房,联网。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总结搜索经验 教材分析 1、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和技巧,为下一节课《文件的下载》进行基础的铺垫。 2、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一些学习等等的资料。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搜索引擎有一定的了解和简单的使用。 2、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对搜素引擎更深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搜索引擎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容易查找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来查找需要的资料和软件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学生查找健康、有益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多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专业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 行为 设计意 图

1、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徐路同学是在“中华民 俗文化”网络协会的会员,他正在写一 篇关于“东巴文化”的研究报告,但是 报告中需要引用一幅关于纳西人宗教信 仰的图片,可是他在网上花了很长时间 就是找不到。怎么办?(请前后两桌四 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为进行讨论(以下 讨论小组安排同)。 提问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可以用 “百度”搜索等工具进行查找 进行了激 烈的讨论。随 意抽选5个小 组到讲台写出 所在小组的讨 论结果。 吸引学生注 意力,提高学 生学习搜索 引擎的兴趣, 引出课题《搜 索引擎》 2、搜索引擎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搜索引擎室 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它 可以划分为两个引擎。 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 派出代表举例 说明有什么样 的搜索引擎 让学 生回想平时 搜索资料的 操作,从而更 深一步了解 搜素引擎。让 学生体会到 协作学习的 意义。 (1)全文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 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继续 观看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中学趣味数学-巧用数学看现实_题型归纳

中学趣味数学:巧用数学看现实_题型归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经济化,合理化.但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在数学活动组里,我就遇到了这样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厦实行有奖销售:特等奖10000元1名,一等奖1000元2名,二等奖100元10名,三等奖5元200名,乙商厦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请你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厦提供给销费者的实惠大? 面对问题我们并不能一目了然。于是我们首先作了一个随机调查。把全组的16名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8人愿意去甲家,6人喜欢去乙家,还有两人则认为去两家都可以。调查结果表明: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人,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在实际问题中,甲商厚每组设奖销售的营业额和参加抽奖的人数都没有限制。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有几种答案。 一、苦甲商厦确定每组设奖,当参加人数较少时,少于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们会认为获奖机率较大,则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顾客。 二、若甲商厦的每组营业额较多时,它给顾客的优惠幅度就相应的小。因为甲商厦提供的优惠金额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14000)。假设两商厦提供的优惠都是14000元,则可求乙商厦的营业额为280000元(14000 5%=280000)。 所以由此可得: (l)当两商厦的营业额都为280000元时,两家商厦所提供的优惠同样多。 (2)当两商厦的营业额都不足280000元时,乙商厦的优惠则小于14000元,所以这时甲商厦提供的优惠仍是14000元,优惠较大。 (3)当两家的营业额都超过280000元时,乙商厦的优惠则大于14000元,而甲商厦的优惠仍保持14000元时,乙商厦所提供的实惠大。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有两家液化气站,已知每瓶液化气的质和量相同,开始定的价也相同。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两站分别推出优惠政策。甲站的办法是实行七五折错售,乙站的办法是对客户自第二次换气以后以7折销售。两站的优惠期限都是一年。你作为用户,应该选哪家好? 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有很大相同之处。只要通过你所需要的罐数来分析讨论,这样,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网上搜索超级技巧

网上搜索超级技巧 1.使用逻辑词辅助查找 比较大的搜索引擎都支持使用逻辑词进行更复杂的搜索界定,常用的有:AND(和)、 OR(或)、NOT(否,有些是AND NOT)及NEAR(两个单词的靠近程度),恰当应用它们可以使结果非常精确,另外,也可以使用括号将搜索词分别组合, 2.有针对性地选择搜索引擎 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得到的结果常常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的设计目的和发展走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比如: 购物客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是专用于网上购物的搜索引擎,能够进行价格等多种因素的比较;而Liszt(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则是针对邮递列表、IRC等的搜索引擎。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 和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是综合搜索。 3.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找 如果查找的是一个词组或多个汉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们用双引号括起来,这样得到的结果最少、最精确。例如在搜索引擎的Search(查询)框中输入"search engine",这会比输入search engine得到更少、更好的结果。如果按上述方法查不到任何结果,可以去掉双引号试试。 4.使用加减号限定查找 很多搜索引擎都支持在搜索词前冠以加号(+)限定搜索结果中必须包含的词汇,用减号(-)限定搜索结果不能包含的词汇。 5.逐步细化法 按照搜索引擎的分类一层一层地点击下去,这对一些关键字不太确定的资料查询十分有效。Yahoo把网上的各种资料归类整理,分得很细,有休闲与运动、娱乐、健康与医药、艺术与人文等很多类别,而且有每一大类的链接进入后分成很多小类,一层一层地进入链接,分类也就越来越细,离你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由于都是链接形式,所以使用起来又方便又简单,不用我多说了吧。 6.根据要求选择查询方法 如果需要快速找到一些相关性比较大的信息,可以使用目录式搜索引擎的查找功能,如使用Yahoo(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如果想得到某一方面比较系统的资源信息,可以使用目录一级一级地进行查找。如果要找的信息比较冷门,应该用比较大的全文搜索引擎查找,如Altavista(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或Hotbot(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 7.注意细节 在Internet上进行查询时如果能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常常能增加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如许多搜索引擎都区分字母的大小写,因此,如果您正在搜索人名或地名等关键词,应该正确使用它们的大小写字母形式。 8.利用搜索引擎的特性进行查找 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一些专用的特性,应用它们可以使查询事半功倍,比如:若想知道某个新闻组上最近一段时间发表的文章,可以在Dejanews的查找框中输入"~g 组名",例如"~g 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ng.java.programmer"。 9.使用多元搜索引擎 多元搜索引擎是一种只需输入一次关键词就可以对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的搜索代理网站,如Searchspaniel(https://www.doczj.com/doc/ee1939868.html,/)就可以同时对200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 10.利用选项界定查询 目前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开始提供更多的查询选项,利用这些选项人们可以轻松地构造比较复杂的搜索模式,进行更为精确的查询,并且能更好地控制查询结果的显示。

用数学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 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与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 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森林里来了一群小动物,想一起去看看吗?小动物们遇到了麻烦,想让我们同学用数学知识帮助它们解决问题,你们愿意吗?让我们一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板书:用数学) 二、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会用6和7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任务:小兔图 ?只 先让我们瞧一瞧小兔子遇到了什么问题。 问1: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可以从图中得出什么信息? 问2:说的非常好,谁也会像他这样介绍小兔子? 问3:你会这样介绍小兔子了吗?说给边上小朋友听一听。 问4:那么根据刚才的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问5: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看来大家都开动我们的小脑筋了。“一共有多少只?”也可以用表示。下次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大括号,中间带“?”就是在问我们 “一共有多少只?”。 像这幅图这里有个大括号,中间带问号,就是在问我们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 2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问6: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这幅图的信息并且提出问题? 问7:同学只用了三句话就把这幅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让我们一起为这位同学鼓掌。 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说一说? 问8: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再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