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刖言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 个/m3,在土壤中达1〜500x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W3个/ml。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事实说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能力来适应环境。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抱形式悬浮于空气中,1g 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11m 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11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因此,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个以上。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 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min,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min。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

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

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种元素循环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例如空气中的大量氮气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的需要,而植物又为人类和动物所利用。因此,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而人类和动物也将无法生存。

另一方面,由极少数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发病快、死亡率高、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

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1.细菌(原核单细胞生物)

细菌按形状可分为:球菌(0.5〜2|i m)、杆菌(长1〜5|i m,宽0.3〜1|i m)和螺形菌(大小与杆菌相似)。

按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表面含较多的磷壁酸,会产生外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表面多含脂蛋白和脂多糖,会产生内毒素(即热原),如大肠杆菌。

细菌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等特殊结构。

细菌一般为无性繁殖,以二分法繁殖,几十分钟或1~2小时分裂一次。

资料:关于芽孢

在温度逐渐降低或营养缺乏时,芽胞杆菌属(如炭疽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如破伤风杆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体,称为芽胞。芽胞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并非细菌的繁殖体,当环境适宜时,可恢复生长繁殖。

芽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要注意防止污染。芽胞的抵抗力强,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用一般的方法不易将其杀死。有的芽胞可耐100℃ 沸水煮沸数小时。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往往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2.霉菌(丝状真菌的通称,真核多细胞生物)

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在培养基上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霉菌细胞呈狭长的管状,称为菌丝。菌丝直径比细菌、放线菌大,约2〜1011m。菌丝分枝连接,交错集合在一起的总体称为菌丝体。

霉菌大多数是多细胞微生物,菌丝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组成。细胞壁很薄,往往在表面产生色素,使菌落出现各种颜色。

霉菌靠抱子繁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

有些真菌可用酿酒造酱,或用于发酵生产柠檬酸、葡萄糖酸、酶、抗生素(如青霉素、头抱菌素);少数真菌能引起各种真菌病。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有毒。

3.酵母菌(真核单细胞生物,属真菌)

酵母菌以单细胞存在,呈圆形、卵圆形和香肠形,比细菌大,细胞长5〜30i m,宽1〜5i m。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等。

酵母菌的增殖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有三种方式:芽殖、裂殖、抱子生殖。

酵母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用于酿酒,生产单细胞蛋白、B族维生素、核酸、辅酶A、细胞色素C等。一般对人体无害。

4.放线菌(原核单细胞生物)

放线菌有生长发育良好的菌丝体,呈分枝状,菌丝宽为0.2〜1.2i m,革兰氏阳性。其内部构造与细菌相似,无完整的细胞核。菌落常呈幅射状,因此称放线菌。

繁殖方式为无性抱子繁殖。最适pH6.7〜7.5,温度25〜30℃。

放线菌可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和酶类,少数可引起人畜放线菌病。

5.病毒

病毒是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在所有其它生物中都有病毒寄居。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大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体积微小,最大直径300nm (如牛痘病毒),最小直径20nm (如口蹄疫病毒),绝大多数在150nm以下,能通过细菌滤器,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见,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至数万倍才能看见。形态多呈球形,少数为杆状或砖形。噬菌体(细菌病毒)有呈蝌蚪状的。

肮病毒于1982年发现,它很特殊,与一般病毒不同,是一种异常蛋白质,不含有核酸。与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及人克雅氏病关系密切。其复制方式不明。

四.微生物的营养

1.水分:水占细胞浆的70%〜90%,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含水的环境中微生物才能存活。但也有人发现在无水碳氢化合物中微生物可长期存活。

2.碳源:碳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有些微生物的碳源必须来自有机碳化合物如糖、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同时利用其化学能),属异养型;有些微生物不需有机碳化合物,

以CO2为碳源,属自养型(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

3.氮源: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4.无机盐类:细菌所需无机盐包括磷、硫、镁、铁、钾、钠、钙、氯、镒、锌、钻、铜等。其中磷、硫、镁、钾、钠、铁需要量较多,其他只需微量。

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嘌吟和嘧啶等。

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 .营养物

2. pH值: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值,大多数细菌最适pH为6.8〜7.4,但一般有较大的容忍度,在4-9也可存活和生长,少数细菌能在极端pH值范围内生长。真菌适于pH 值3-6的微酸性环境,但在2-10也可生长。

3.温度:微生物适于生长繁殖要有适宜的温度,当超过其最低或最高可耐受的温度时,即停止生长或死亡。一般细菌最适温度为30〜40℃,真菌为20〜30℃。

4.氧气:大多数细菌和所有霉菌都是需氧菌(在有氧环境中才能生长),少数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有些细菌和酵母菌是兼性需氧厌氧的,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

5.渗透压:微生物细胞膜和所有生物膜一样是一种半透膜,可让水自由通过,对溶质则有选择性。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微生物能存活在低渗透压的水中。而在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盐溶液或糖溶液、40%甘油)中,细胞会脱水并停止生长繁殖。但也有一些专性耐高盐细菌只有在高盐(10〜15%)条件下才生长。

6.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表面张力,它是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之一。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菌群可很好地在表面活性剂包围的介质中生长,而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表面张力低时(0.05N/m)不能很好生长。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很多有机体有毒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很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几乎没有毒性,并可成为某些微生物的营养物。

六.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实验技术中最基本的操作,从事药品生产和检验的人员都应当了解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及其意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危害患者安全。

1.概念

无菌——不存在活的生物(GMP指南)。

“无菌”从定义上来说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遗憾的是,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药品的绝对无菌即做不到,也无法加以证实。然而,无菌制剂的安全性要求人们设定无菌的

相对标准。

FDA、欧洲制药工业界曾将百万分之一微生物污染率作为灭菌产品“无菌”的相对标准,它和蒸汽灭菌后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 (即产品的无菌保证值为6),系同一标准的

不同表示法。这一标准于1980起收录于USP XX中,如今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

灭菌一一使达到无菌状态的方法(GMP指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GB)。通常是指杀灭或除去全部活的微生物(包括繁殖体和芽抱)

消毒一一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GB)。通常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但不能破坏其芽抱。所以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

无菌制剂——不存在活的微生物的制剂(GMP指南)。

非无菌制剂一一所含活的微生物量符合卫生学标准的制剂(GMP指南)。

2.常用消毒剂

3.常用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常见的有火焰、烧灼、干烤和红外线灭菌等。

①火焰、烧灼:通常用于实验室无菌操作中金属或其它耐火材料制成的器具的灭菌。

②干烤和红外线:利用干热空气或热辐射进行灭菌。一般135〜145℃需3〜5h, 160〜170℃ 需2h以上,170〜180℃需1h以上,180〜200℃需0.5〜1h。除热原则需250℃30min,或200℃ 45min, 180℃2h。

空气传热慢,穿透力不强,故干热灭菌时间长。干热灭菌时烤箱内装入物品应留有空隙,以利空气流动,否则使箱内温度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2)湿热灭菌法通过热蒸汽或沸水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湿热穿透力强,灭

菌效果较干热好。

①煮沸或流通蒸汽灭菌:常压下沸水和蒸汽的温度是100℃, 一般处理30〜6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完全杀灭芽抱。此法适用于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

②低温间隙灭菌(巴斯德灭菌法):将物品先用60〜80℃加热(或煮沸)1h,然后置20〜25℃ 保存24h (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抱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或高温下易变质的物品,但很费时。

③高压蒸汽灭菌(热压灭菌法):超过一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反之亦然。

高压蒸汽灭菌就是通过加压提高蒸汽温度,灭菌效果最好。它简便、经济、可靠、无毒,是

最可靠、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法。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常用条件为:

115.5 ℃30min

121.5℃20min

126.5℃15min

注意事项:

a.必须完全排出灭菌器内的空气。否则会影响灭菌器内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b.注意被灭菌物品的温度。灭菌器内温度与被灭菌物品的温度一般是一致的,但在蒸汽输入过快时,后者可能低于前者,所以升温时要有一定的预热时间。另外,降温过快易引起玻璃炸裂。因此,对于一种灭菌产品,应制定一固定的灭菌曲线(象冻干曲线一样)。

c.定期检查灭菌器内温度的准确性。

3)化学灭菌法利用化学试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灭菌剂为环氧乙烷(又称氧化乙烯)。环氧乙烷是广谱杀菌剂,能杀灭细菌、芽抱和多种病毒,还能杀死昆虫及虫卵。但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有毒(有致变异性),用于药品方面极有限,多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等灭菌。(不能用于橡胶和乳胶手套,能将其溶解。)

4)滤过除菌法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除去对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的方法。过滤法一般只能除菌,不能除去支原体和病毒。

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0.22|i m。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相同规格的滤膜质量并不一致,为了保证除菌效果,在使用前后应检查滤器的完好性(如压力维持试验或起泡点试验)。

一个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根据品种验证后确定,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

5)辐射灭菌法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波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一种是电离辐射,如可引起被照射物电离的X射线、Y射线。

①紫外线:紫外光波长在136〜390nm之间,其中260nm左右能破坏核酸,杀菌作用最强。另外,空气中的氧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微量转变为臭氧共同起杀菌作用。紫外线消毒的效果

与光源的功率、光源与被照射物的距离、照射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我国规定紫外

灯照射强度在距离1m处不低于70|i W/cm2 (以紫外线测强仪测定)。在操作面上要求强度达

40g W/cm2以上。一般每10m2装30W灯管1支,工作前开30~60min。

紫外灯的输出功率随使用时间增加而降低。国产紫外灯的平均寿命(点到70%额定功率

的时间)一般为2000h,超过平均寿命时,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必须更换。

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弱,不能穿透一般包装材料,如玻璃、塑料薄膜、纸等。玻璃能强烈

吸收小于350nm的紫外线,石英玻璃能吸收小于200nm的紫外线。因此,它主要用于空气和

物体表面消毒,特制的紫外灯装置也可用于水的消毒。

紫外线对眼、皮肤有损坏,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眼、鼻腔有刺激,臭氧过多时使人

头晕、胸闷、血压下降。

②红外线:通过加热碳化硅板产生的辐射热能,由空气传导加热灭菌。如红外线烤箱,温度可达180c左右。热效应特点是由表及里。

③微波:微波灭菌主要是因其热效应。微波加热升温快,温度高且均匀,杀菌作用强。热效应特点是由里及表。不同性质的物品吸收微波的能力不同,其热效应和消毒效果也不同。

微波有一定穿透力,但不强。微波对人体有害,要注意防护。

④60Co灭菌:放射性同位素60Co (或137CS)衰变时可放射出Y射线,Y射线的能量高、穿透力强,可使细胞内各种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细菌损伤或死亡。

经60Co辐射灭菌的物品温度升高很少,一般仅约5℃,故又称“冷灭菌”。

60Co辐射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是辐射的直接作用。Y射线对人体细胞同样有害;二是经过辐射的食品、药品的安全性。1984年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实验室用辐射处理的鸡肉喂饲小鼠,发现患睾丸肿瘤增加,包括加重癌病损害。因此60Co辐射用于食品和药品都应经过安全试验,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价,高剂量的辐射药品更应慎重。

美国药典(?版)规定25kGy为有效灭菌剂量。1997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60Co中药灭菌标准,该标准限国内流通中药可用60Co辐照灭菌,规定了允许辐照的药材和中成药的品种和剂量。

中药辐照最大吸收剂量标准:

散剂3kGy

片剂3kGy

丸剂5kGy

中药原料粉6kGy

附录:

注:①我国GMP1998附录规定:“洁净室(区)在静态条件下检测的尘埃粒子数、浮游菌数或沉降菌必须符合规定,应定期监控动态条件下的洁净状况。”因此,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的测定要求为静态测试,动态监控。对尘粒和微生物中的两项测定指标,至少各测一项。

②空气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室,室内大于等于511m尘粒的计数,应进行多次采样,当某一测试值多次出现时,该值方可认可。

③测试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注:

#:包括有乳糖、药用炭、淀粉、葡萄糖、糊精。

%:XX胶囊属中药制剂,含胎盘粉,按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还不得检出沙门菌。*:XX霜属中药制剂,用于创伤、烧伤,故要求细菌总数W100个/g、霉菌数W10个/g。

说明:

一:表示每1g或每1ml不得检出。

微生物培训心得体会4篇

微生物培训心得体会4篇 微生物培训心得体会1 一通过学习,了解到水中所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所以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含病原菌、通过水传播的疾病有痢疾、伤寒、霍乱、肝炎和急性肠胃炎等,这些将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原水经过净化消毒后,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群指数如果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病原菌被杀灭,普通细菌也明显减少,因此水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杆菌群的测定是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给水净化效果的指标之一。 二水中细菌的检测方法 1 细菌总数(平皿计数法):水样在营养琼脂上在有氧条件下37℃培养48小时后,所得1mL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 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约15mL已融化并冷却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匀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 ,置于36±1℃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进行菌落计数,此即为水样1mL中的菌落总数。 2 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 2.1 多管发酵法:总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取10mL

水样接种到10mL双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取1mL水样注入到9mL 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到10mL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每一稀释度接种5管,将各种管置36±1℃培养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乳糖蛋白胨培养管都不产气产酸,则可报告为总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酸产气者,将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于36±1℃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观察菌落形态,挑取符合特征的菌落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证实实验。 2.2 滤膜法:总大肠菌落滤膜法是指用孔径为0~4.5um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将滤膜贴在掺加乳糖的选择性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能形成特征性菌落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以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方法。 用无菌镊子夹取灭菌滤膜边缘部分,将粗糙面朝上贴放在已灭菌的滤床上,固定好滤器,将100mL水样注入滤器中,打开滤器阀门,在-5.07*104Pa下抽滤,水样抽滤完后再抽气约5秒,关上滤器阀门,取下滤器,用灭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部分,移放在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滤膜截面细菌面向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两者间不得留有气泡,然后将平皿倒置,放入37℃恒温箱内培养24±2小时,挑取符合特征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3酶底物法:总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是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细菌群组,该细菌群组能分解色原底物释放出色原体是培养基呈现颜色变化,以此来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所学内容的小结,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细菌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人员卫生和微生物 基础知识培训 一、第二十九条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一、第二十条 ?凡在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包括清洁工和设备维修工)应当定期培训,使无菌医疗器械的操作符合要求。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卫生和微生物方面的基础知识。未受培训的外部人员(如外部施工人员或维修人员)在生产期间需进入洁净区时,应当对他们进行特别详细的指导和监督 法规要求 ?第三十条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人员应当正确理解相关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 法规要求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对人员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医疗器械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法规要求 ?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医疗器械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医疗器械的生产。 法规要求 ?体表伤口 ?患有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空气传播)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接触传播) 法规要求 ?其他可能污染医疗器械疾病: 皮癣、真菌感染的皮肤病等 法规要求 ?第三十三条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 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 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法规要求 ?第三十五条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一、人员卫生 ?人体是一个永不休止的污染媒介。 ?人是药厂中最不清洁的成份,是最大的污染源。?人类是第一的(主要)污染源。 ?人们每24小时就会脱落皮肤表面上最外层的皮细胞。这等于每天高达109(1000,000,000)=10亿个细胞的数量。 人带来的污染来源 ?人的头发和皮肤 ?液滴 ?衣着 ?化妆品和珠宝手饰 ?人的操作 (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当的操作所引起的混杂和误差)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人体内外表面 广泛存在微生物 未洗的手清水漂洗的手 洗净的手洗净的手 (用皂液) (用消毒剂)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 ?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解决方法 ?人的头发和皮肤 清洗、包裹 法规要求:附录第二十四条 ?正确穿戴洁净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口罩要罩住口鼻;洁净鞋应能遮盖住全脚。并定期按规定清洗。离开洁净室,必须脱掉洁净服装。 更衣 头发应完全包在帽子内 填写批记录后,手套应消毒 微生物的概念 ?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微生物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霉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知识培训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生物群体的总称,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酵母菌等,它们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的体积小,但是表面积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代谢速率非常快,因此可以快速地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 3、适应性强: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 4、种类多、分布广: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分布范围广泛,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三、微生物的作用 1、促进生物降解:微生物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为生态系

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2、参与物质循环:微生物参与了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过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促进营养物质转化:微生物能够将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4、产生抗生素和药物: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和药物等物质,对于治疗人类疾病和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微生物的分类和应用 1、细菌:细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肠道中的细菌可以促进消化和免疫系统的健康。 2、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它们主要感染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和传播。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疾病。 3、真菌: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细胞核等结构。它们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酵母菌可以用于制作面包和酒类等食品。 4、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菌界的一种。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酵母菌可以用于制作面包和酒类等食品。 5、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一种。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放线菌可以用于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降解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6、藻类:藻类是一种真核生物,属于植物界的一种。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藻类可以用于生产氧气和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等。 7、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包括变形虫、草履虫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原生动物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8、微生物肥料和饲料:微生物肥料和饲料是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新型肥料和饲料。它们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动物健康,提高产量和品质等。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是在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确保医疗卫 生安全的基石。为了提高从业人员对无菌技术的理解和操作水平,以 下是一份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的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无菌技术概述 1. 无菌概念:介绍无菌技术的定义和意义,解释什么是“无菌状态”,以及为什么无菌手术/操作对于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无菌区域设置 1. 无菌区域的要求:详细描述无菌区域的设置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 2. 空气微生物质量控制:解释如何正确使用无菌罩、洁净室等设备,以及如何监测和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质量。 第三部分:个人防护 1. 人员要求:介绍从业人员的穿戴要求,比如穿戴手套、口罩、无 菌服等。 2. 手部卫生:详细说明手部卫生的步骤,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使 用消毒剂。 3. 无菌手术操作:指导从业人员在无菌手术操作中的正确姿势和方法,比如怎么正确戴手套、处理无菌物品等。

第四部分:物品处理 1. 物品消毒:介绍物品消毒的方法和流程,例如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化学消毒剂等。 2. 物品包装:指导如何正确包装无菌物品,包括使用无菌包装材料、密封方法等。 第五部分: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1. 无菌产品选择: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无菌产品,以及如何检查无 菌产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 无菌操作流程:详细描述无菌操作的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操作 顺序、无菌区域的进入和退出等。 第六部分:事故处理和质量控制 1. 事故处理:指导从业人员如何应对无菌操作中的意外事故,比如 污染、破坏等。 2. 质量控制:介绍如何进行无菌操作的质量控制,包括如何定期检 测和验证无菌区域和设备的有效性。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培训,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菌基础 知识,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从而确保医疗卫生安全和病人的福祉。无菌基础知识的培训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应该向从业人员提 供全面的无菌培训计划,以确保无菌技术的正确应用和实施。

微生物及卫生知识培训

微生物及卫生知识培训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二、微生物学概述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各类微小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枝原体、衣原体、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的形态、生理、生物化学、分类和生态的科学。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刻有“酒”字。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列有谷物制曲,酿酒、制酱、造醋和腌菜等方法。 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公园六世纪的《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在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中叶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并发现了许多微生物。 一大批研究者在19世纪下半叶推动了微生物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其中贡献最突出的有巴斯德、科赫、贝耶林克和维诺格拉德斯基。 微生物学的一套基本技术在19世纪后期均已完善,包括显微术、灭菌方法、加压灭菌器(Chamberland,1884)、纯培养技术、革兰氏染色法(Gram,1884)、培养皿(Petri,1887)和琼脂作凝固剂等。 20世纪上半叶微生物学事业欣欣向荣。微生物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即应用微生物学和基础微生物学。在应用方面,对人类疾病和躯体防御机能的研究,促进了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青霉素的发现(贝mmn9,1929)和瓦克斯曼(Waksman)对土壤中放线菌的研究成果导致了抗生素科学的出现,这是工业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环境微生物学在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微生物学和兽医微生物学等也成为重要的应用学科。应用成果不断涌现,促进了基础研究的深入,于是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分类系统在20世纪初中叶出现了,对细胞化学结构和酶及其功能的研究发展了微生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研究导致了微生物遗传学的诞生。微生物生态学在20世纪60年代也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的研究迅速发展,分子微生物学应运而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较突出的有,生物多样性、进化、三原界学说;细菌染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一、概念及分类 2.1.3过滤灭菌:使用滤过的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 1、概念:属一种机械除菌的方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通常 1.1.1微生物:一个形体细小、结构简单、数目繁多的群体,是用于溶液、水、气体。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 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紫外线灭菌法,适用于物体表面、无菌室的表面及水的 1.1.2消毒:指破坏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过程,但消毒过灭菌。紫外灯管的寿命约2000小时。 程一般对微生物孢子无效,消毒不需要杀体系中所有 2.2化学方法灭菌:常见的方法有环氧乙烷、臭氧、消毒剂灭菌。 微生物,只需要达到预定的处理要求,一般需要将体 2.2.1环氧乙烷灭菌法 系中的致病和条件致病的微生物除去或使之丧失活性。 2.2.1.1概念:环氧乙烷灭菌法是利用乙烷气体进行杀菌的方法。 它是一种传统的灭菌方法,应用广泛,适用于不耐热的样 1.1.3 灭菌:指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待处理体系中所有微品、工衣、容器具、设施设备的灭菌。 生物包括微生物的孢子等生态形式都完全除去或使之丧 2.2.1.2主要影响因素a..温度;b.湿度c.气体浓度d.灭菌时间。 失活性的过程,杀灭效果以杀灭芽孢为准。 2.2.1.3注意事项 1.2分类 a.安全性: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物质,明火可以引起燃烧, 1.2.1按种属分:病毒、细菌、真菌。同时由于气体分解还可能引起爆炸。 1.2.2按革兰氏染色反应分:阳性菌、阴性菌。 b.残留问题:环氧乙烷在高浓度时有刺激性臭味和毒性,,但属 1.2.3按对氧气的需求分:需氧菌、厌氧菌。通常所讲的菌检中度毒性一般可以很快挥发,不会在系统内表面残留余毒。 指检验体系中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及大肠埃希菌(大 2.2.1.4环氧乙烷混合气体的成分, 肠杆菌)。环氧乙烷:二氧化碳=10~20%:80~90%. 2.灭菌的方法:分物理法、化学法。 2.2.2臭氧灭菌法 2.1物理法灭菌:常见的如加热、辐射、过滤。 2.2.2.1概念:臭氧灭菌法是利用臭氧气体来杀菌的方法。由于臭氧2.1.1加热法灭菌有分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灭菌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被称作无污染消毒剂),近年来2.1.1.1干热灭菌:在干燥的条件下通过高温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臭氧灭菌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对种种细菌有极强的杀灭能 。它适用于能耐受较高温度却不易被蒸汽穿透,或者易力,适用于各种物体的灭菌,特别是空间的灭菌。 被湿热破坏的物品。如在180℃下用干燥箱灭菌。 2.2.2.2灭菌机理:生产臭氧的原料主要是电能和空气,通过臭氧发2.1.1.2湿热灭菌:在饱和蒸汽或沸水或流通蒸汽条件下杀灭微生器来获得。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分解 生物的方法。如用高压锅灭菌。成氧和单个氧原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强烈的2.1.2辐射灭菌:以放射性同位素60Co137Cs放射的λ射线杀菌的氧化作用,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升温,因此适用于耐热的物品。如 2.2.2.3注意事项:臭氧灭菌的效果跟臭氧浓度、灭菌时间有直接辐照面膜就是用此方法。

微生物培训内容

微生物培训内容(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微生物培训内容 一、微生物(Microbiology)基础知识: 1、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2、与食品工业有关的微生物种类: ①细菌(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②酵母菌(酵母属、假丝酵母属等); ③霉菌(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等); ④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 ⑤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活,不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生活特性是寄生性的,必须在活的组织细胞内方能生长。病毒分为噬菌体,植物病毒及动物病毒)。 3、微生物的特点: ①分布广、种类多。 ②生长旺、繁殖快(20-30min)。 ③适应性强、易变异。 ④易培养、转化快。 4、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可出现四个不同阶段: ①缓慢生长期(缓慢期) ②对数生长期(对数期) ③平衡生长期(稳定期) ④衰亡期 二、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及其污染途径: 1、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 ⑴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含微生物最多的场所, 1克表层泥土可含有微生物107-109个。

⑵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室内被污染严重的空气,每立方米可含有微生物高达106个以上。 一般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空气中,每立方米含有微生物的数量为102-104个。 ⑶来自水中的微生物 ①淡水中的微生物:(江、河、湖等淡水中所存在的微生物) ②海水中的微生物: ⑷来自人及动植物的微生物人及动植物的体表,因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就会受至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健康的人体和动物的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均有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存在 2、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⑴通过水而污染;各种天然水源,包括地下水(井水及泉水)和地上水(湖水、河水、江水跟海水等),不仅是重要的污染源,并且也是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 ⑵通过空气而污染; ⑶通过人及动物而污染(人的手、鼠、蟑螂); ⑷通过用具及杂物而污染(如原料的包装物品、运输工具、 生产加工设备和成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等); 三、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的三点: 1、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定义 是指人体因吃了含有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的食物,或者吃了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①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为:鱼、肉、禽、蛋和乳等食品,其中以肉类占多数。)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适宜于葡萄球菌繁殖和产生肠毒素的食品主要为乳制品, 腌制肉、鸡蛋和含有淀粉的食品等); ③病原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病原性大肠杆菌,是人畜的肠道细菌,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刖言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 个/m3,在土壤中达1〜500x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W3个/ml。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事实说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能力来适应环境。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抱形式悬浮于空气中,1g 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11m 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11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因此,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个以上。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 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min,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min。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 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 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微生物技能培训内容

微生物技能培训内容 微生物技能培训是一种针对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技 术的培训。它旨在培养学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在 微生物实验和生物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 在微生物技能培训中的内容: 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可能从微生物的起源、分类和形 态结构开始,了解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理特性和代谢功能等 基础知识。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群落和微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微生物实验室技术:培训可能包括常见的微生物实验室技术,如无菌技术、培养基制备和菌株保存等。学员可能会学习 培养和分离微生物菌株,并了解不同培养方法和菌株保藏的原 理和技术。 3.微生物检测方法:培训可能介绍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与技术,如菌落计数、涂布法和PCR等。学员可能会学习如何选择适当 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操作和解读实验结果。 4.微生物实验的安全与质量控制:培训可能强调微生物实验 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学员可能会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如手部卫生、废物处理和实验室环境消毒等。同时,学员可能 会了解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进行实验过程的质量控 制和结果的解读。

5.微生物生物工程应用:培训可能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学员可能会了解微生物在药物制备、生物燃料、环境修复等方面的作用,并学习相关技术和方法。 6.进阶技术与新技术的应用:培训可能涵盖一些进阶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技术。学员可能会学习如何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如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和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技能培训的具体内容会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学员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以上列举的内容仅为参考,实际培训内容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针对不同领域和应用,微生物技能培训还可以进一步深化特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培训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培训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其中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传染性,因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实验室人员需要了解并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标识和各种警示标识的含义。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包括防护设施标识、应急设施标识、禁止标识、提醒标识等。这些标识的存在是为了提醒实验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必要时还可以提供紧急避险的指引。 其次,实验室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循实验室的进入和离开规定。实验室的进入和离开是受严格控制的,只有经过相关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才能够进入实验室,并且要确保离开实验室后没有潜在的危险。这就要求实验室人员在进出实验室时必须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戴好手套和口罩等。 再次,实验室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包括实验中使用的微生物种类、操作步骤、培养基制备、培养箱和设备的使用等。在实验操作时,实验室人员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微生物不会泄漏或交叉污染,防止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此外,实验室人员还需了解和遵守废弃物处理规范。微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培养基、培养物、试剂等。这些废弃物可能存在着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在处理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置。废弃物处理的不当会给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所以实验室人员要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置。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实验室人员才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和技能,从而在工作中做到安全防护。

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人类的健康还是对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保障人员健康与卫生,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成为必要的培训内容。本文将基于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介绍培训所需的内容。 一、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组成。这些微生物无法肉眼可见,只能借助显微镜等仪器观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空气、土壤、水、食物等各种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二、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1. 细菌:单细胞生物,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细菌有各种形状,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有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参与人体的代谢和消化过程;而另一些细菌会导致疾病,如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 真菌:多细胞生物,常见的有酵母菌和霉菌。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并在适宜的环境下形成菌丝体。真菌不仅可以分解有机物,还可以导致人类皮肤感染、过敏反应等疾病。 3. 病毒:非细胞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病毒不能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繁殖。病毒对人类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如流感和艾滋病等。

4. 寄生虫:多细胞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进行繁殖。常见的寄 生虫有蛔虫、钩虫等,它们可以通过水或食物传播,导致人类的消化 道疾病。 三、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了解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对于进行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微生物可以通 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传播等方式传播到其他人体 表面、黏膜或体内,导致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1. 空气传播: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尘或飘浮的微生物颗粒传播。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微粒悬浮传播给其他人。 2. 飞沫传播:微生物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以飞沫的形式传 播给其他人。例如,麻疹和肺结核等疾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3. 接触传播: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传播给 其他人。例如,通过握手、亲吻等方式接触感染者可能导致传染性腮 腺炎的传播。 4. 食物传播:微生物可以通过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引发胃肠道感染。常见的食物传播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四、个人卫生与微生物防护 个人卫生和微生物防护是预防微生物感染的基本措施,而合理的个 人卫生行为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的传播和传染风险。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培训试题 车间: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四分,共60分) 1、微生物的三种类型:(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非细胞)型微生物。 2、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应按GMP要求不断进行各项微生物卫生学监测。例如:对洁净室空气中的(浮游菌)、(沉降菌)的监测;对无菌设备清洁(灭菌)的验证;对非无菌药品进行细菌和活菌数(测定)和病原菌的限制性检查等。 3、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个体小)、胃口大;(繁殖速)、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 4、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直接照射(1m远)1〜2min,可使皮肤产生红斑,对眼睛直射30s可产生刺激症状,剂量再增大引起紫外线眼炎。因此,应避免(直接)照射或眼睛(直视)。

5、包装材料,特别是内包装材料,若处理不当,在药品(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引起污染,造成严重后果。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10分) 1、药品生产企业在招收新职工时,除后勤人员外从事一线药品生产的新职工需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要确保新进厂的职工不患有急性或慢性传染病。(X) 2、建立生产人员健康档案: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职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便于检查、了解、追踪个人健康好坏的状况。(J) 3、空气中微生物是药品生产中引起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必须做好空气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J) 4、凡是微生物对人都是有害的。(X) 5、原辅料的处理方法因药物类型而异,许多原辅料需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植物药材可用晾晒、烘烤方法使之充分干燥,以减少微 生物繁殖。(J)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关于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说法错误的是(D) A勤洗手、勤剪指甲、定期洗澡、勤理发 B勤换衣服、勤洗工作服 C在生产区内做到三个严禁:禁止吃东西、禁止吸烟、禁止大声喧哗 D在洁净区工作时如需帮忙,可以高声呼喊旁人来帮忙。 2、人员卫生净化要求有错误的是(A) A 口罩:常用的口罩由4-6层纱布制成。带口罩一定要遮住口、鼻; 不能带潮湿的口罩;使用不能超过4h;可正反两面使用。 B工作服的净化:工作服的使用,可沉积吸附大量微生物和不清洁物,衣服本身也会散发纤维屑, 故应经常清洁、灭菌。 C手的净化:手是交叉污染的媒介,要教育生产人员警惕对产品的

微生物洁净区基础知识及无菌保证知识培训试卷与答案

微生物、洁净区基础知识及无菌保证知识培训试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1、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2、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3、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4、常见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 5、微生物的五大特点:小 ,多 ,快 ,强 ,广 ; 6、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为:空气、水、表面、人 ; 二、单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 A、个体微小 B、个体庞大 C、结构复杂 D、结构简单 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A、无菌 B、热原 C 细菌内毒 D 微生物限度 3、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0值应大于 __8__分钟,流通蒸汽灭菌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 A、6 B、12 C、10 D、8 4、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

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A、最终灭菌产品 B、非最终灭菌产品 C、辅助灭菌产品 5、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具有强致热效应的脂多糖类物质; A、霉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革兰氏阴性 D酵母菌 6、A级洁净区静态环境下≥μm悬浮粒子的最大允许数/立方米为20 A、 20 B、200 C、290 D、29 7、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 A、 5 B、10 C、15 D、20 8、2010版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测限度为:为每1ml中含内毒素量应小于; A、 B、 C、 D、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洁净区防止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ABCD A、合理布置空间面积 B、提高设备水平 C、分设空调净化系统 D、严格控制人流物流 2、洁净区气流组织形式中单向流的特点: ACDE A、空气流线呈平行 B、具有不规则运动轨迹 C、类似活塞作用 D、各流线间的尘粒不易相互扩散 E、达到净化程度高 3、药品污染热原的途径生产过程:ABCDF A、注射溶媒 B、容器和设备、管道、滤器 C、原辅料 D、制造过程及生产环境 E、输液器带入 F、由于包装不严密产生热原

微生物检测及消毒灭菌技术培训资料

微生物检测及消毒灭菌技术 一、配制培养基: 1、灭菌时严格按照规定加热、加压,切忌时间过长压力过高,否则会造成营养成分的破坏。 2、切忌使用铜锅、铁锅配制培养基。 3、培养基不能二次高压灭菌。 4、划线用培养基可放入冰箱或培养箱除去水分。 二、无菌操作: 1、进入无菌室之前先进行空气消毒,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以前,必须于缓冲间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 2、动作要轻,尽量减少走动,以免搅动空气。 3、操作要靠近酒精灯火焰区,使用吸管要用吸耳球。 4、接种环/接种针用前用后进行火焰灭菌。 5、工作结束作好终末消毒,所有培养物均应高压灭菌后再扔掉,以免污染环境。 三、消毒、灭菌相关知识: 1、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通常用于实验室检测环境、人员手部等,灭菌通常用于检测用具、检测试剂等。 (1)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2、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 (1)物理消毒灭菌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线消毒 干热灭菌:①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②干烤法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湿热灭菌:①煮沸法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灭芽胞。在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技术是现代生物制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培训内容应涵盖无菌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 一、无菌技术的基础知识 1. 无菌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无菌技术的定义、作用以及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重要性。 2.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3. 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介绍微生物污染的可能途径,例如空气、人员、器具、原料等,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污染源。 4. 无菌室与洁净室的区别:详细介绍无菌室和洁净室的定义、要求和区别,以及无菌室的布局和设备。 5. 常用的无菌操作工具和试剂:介绍常用的无菌操作工具和试剂,如培养基、平板、试管、量筒、器械等,并讲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存方法。 二、无菌操作规范 1. 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详细介绍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包括洗手消毒、穿戴无菌衣物、准备操作区域等。

2. 无菌操作的步骤:介绍无菌操作的具体步骤,包括打开无菌室、准备培养基和器械、进行接种和传递、密封和保存等。 3.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讲解无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不触碰无菌区域、避免污染、避光保存等。 4. 无菌操作中的常见失误和解决方法:列举无菌操作中常见的失误和解决方法,如操作不规范导致污染和不良结果,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 三、无菌操作技能 1.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介绍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仪器,如空气采样器、微生物分析仪等。 2. 无菌室内表面消毒技术:讲解无菌室内表面消毒的常用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如紫外线消毒、酒精消毒等。 3. 器械消毒和灭菌技术:介绍器械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和设备,如高温高压灭菌器、化学灭菌剂等。 4. 灭菌指示剂和方法验证:讲解灭菌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以及灭菌方法的验证和监测。 通过以上的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工作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提高无菌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地保证生物制药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微生物培训内容

药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内容目录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二. 微生物的分类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二. 真菌 三. 病毒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 第四章 GMP与微生物 一.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的生态学分布 二. 微生物污染导致药物变质的因素 三.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原则 四. 药品生产人员卫生注意事项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一、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培训 (一)、微生物是什么? (微生物基础) (二)、为什么要控制微生物?(危害) (三)、怎样控制微生物? 1、微生物的定义 , 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 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点 ,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 2.1 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 2.2 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 殖一代) , 2.3 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 壤等。 , 2.4 个体小:小于0.1mm。肉眼不可见。 , 2.5 适应性强,易变异 , 2.6 代谢强,转化快

3、常见的微生物图片 葡萄球菌酵母菌芽痕 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 分裂的大肠杆菌黑曲霉黑曲霉弧状菌

脚气真菌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链球菌

面包酵母啤酒酵母球菌沙门氏菌

3、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4、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土壤、水、空气、人和动植物 (1)土壤中的微生物: ,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 , 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 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 , 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 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 , 温度变化不大(10-25?) 。 ,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 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表层受日光照射和干燥的影响,不利于其生存, 所以细菌数量少,离地面10-20厘米土层微生物最多.土层越深,菌数越

微生物检验员培训资料

一. 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基础知识 1.培养基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二)消毒与灭菌知识 5.2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三)洁净室行为规范 (四)实验室安全知识 二. 基本操作 (一)培养基配制、灭菌、使用和保藏 1.配制 1.1 按照培养基瓶签所示,准确称量一定培养基干粉于合适的容器,加纯化

水溶解。 1.2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 1.3 如需分装,应先加热搅拌,待培养基完全溶解并均一后进行。分装时注 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污染。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 度的1/4左右为宜。固体分装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 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 半为宜。 1.4 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 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 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 2.灭菌 2.1 按照培养基瓶签所示的灭菌条件(温度和时间)对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 高压灭菌。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在2小时内进行灭菌。 3.保藏和使用 3.1 液体培养基管 置专用不锈钢筒内,2~25℃避光保存,3周内使用。在不锈钢筒贴标 签,标明培养基名称、培养基配制日期、高压灭菌编号等信息。不同批 次培养基不得置于同一不锈钢筒内。 3.2 平板和接触皿 置专用不锈钢筒,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日期、培养基的灭菌编号,用 保鲜膜密封筒口后,2~25℃避光保存,3周内使用。不同批次平板和接 触皿不得置于同一容器内。 3.3 培养基使用之前应预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 营养琼脂培养基:25-35℃,预培养3天。 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25-35℃,预培养2天。 虎红琼脂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预培养3天。 (二)消毒剂配制和使用 1.0.1%新洁尔灭溶液的配制和使用 1.1基准处方:5%新洁尔灭溶液20ml +注射用水980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