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微电影发展史.doc

浅析微电影发展史.doc

浅析微电影发展史.doc
浅析微电影发展史.doc

浅析微电影发展史

一、微电影的经济特性

如果说被称为微电影雏形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作者的自娱之作,那么有着中国第一部正式微电影之称的《一触即发》,则暗示了微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烙上了经济的属性,微电影的艺术价值需要依托其商品属性而呈现。

最新《 2013 年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 2013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4. 64 亿,相当于 2012 年全年城市影院的观影人数,而网络视频用户在 2012 年年底己经达到 3. 72 亿,这使得‘微电影’的‘钱景’十分可观。

据估算,未来五年内,微电影产业数值可达百亿元以上” ,这意味着越来越

多的商业资本将融入微电影市场,推进微电影产业的多样化。该报告的总撰稿人刘军表示 : “我们的时代己进入视觉影像传播的时代,微电影正在成为一种蔚为壮

观的文化创作运动,它在几年内迅速崛起,被普遍认为是通往未来工业电影的必经之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链中逐渐成熟的产业类型,我们需要对微电影的

经济属性有更加明晰地认识,笔者将分别从微电影的生产特性: 网络媒介生产与传播的统一 ; 微电影的消费特性 : 审美经济产业形态下的文化消费,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 微电影的生产特性 : 网络媒介生产与传播的统一微电影的生产特性是

由其传播载体网络的特殊性决定的。

影院电影的生产和消费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作为生产者的专业电影团队进行影片的摄制,其产品终端的表现形式是电影拷贝、 DvD光盘压制或是电影衍生品,这些产品一旦进入影院发行,票房就会成为衡量一部作品的市场标准。与影院电影不同,微电影终端的产品是数字影像文件,电脑、手机、其他电子产品用户通

过网络的方式进行文化消费,其衡量标准多是参考视频网站的点击量,评论、转发或是收藏的次数。网络在微电影的生产和传播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的价值日益显现出来。以太网的发明人鲍

勃·麦特卡夫告诉我们 : “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 N 个联接能创造 N2 的效益”。麦特卡夫定律使网络爆炸性的影响力得到充分而形象的

揭示,如今,微电影的播出、传播平台视频网站、微博、博客等都是此定律的最

佳证明。

可见,网络是微电影消费地虚拟市场,它把电影业分工明确地制作、发行、放映合为一体,在网络的集体观看环境下,实现了微电影产业发展所需求的大量消费,使得微电影这种新奇的电影形态能够以一种集体消费、信息共享的形式快速传播,创造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制造微电影的收视奇观,对于正处于盈利摸索阶段的微电影产业来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微电影的文化创意

约翰·费瑟斯通说 : “在广告和消费文化中,某些可进行反复无穷地修改、

组合的主题不断重现 : 青春、美貌、活力、健康、运动、自由、浪漫、异域风情、

奢华、快乐、趣味等。然而不论种种意象允许什么,消费文化要求身在其中的接

受者能够清醒、活力四射、精明、冷静,以最佳状态去生活一一生活不给那些根

深蒂固的,习以为常的或单调乏味的一切留有一席之地。”①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个人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现实条件下,为了保持和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文化产品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意性,也即是在互联网这个消费者充分具有选择权的

环境下,内容为王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要素。

作为审美经济视野下的文化产品,微电影吸引观众眼球的仍然是其独特新颖

的创意,这种创意元素将文化资源和人工智能有效地整合起来,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早在十年之前,由宝马公司推出,被看作微电影雏形的“ the hire ”系列短片对“内容为王”进行了完美的阐释。该系列短片把内容创意、娱乐价值放在首位,商业诉求退居其次,让观众在精彩创意内容地吸引之下接受宝马的品牌精神。中国版由凯迪拉克出品的《老男孩》的成功,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审美经济领域最需要开发的就是创造性元素,而最有价值的产品就是启发人的想象。微电影,作为一种梦想产业,在内容创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点 : 一是,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 二是微时代独特的视听语言 ; 三是高概念炒作中的创意诉求。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对热门的微电影文化现象作出了多方面的考量。作为审美经济推动下产生的文化现象,微电影不仅是一种时尚的休闲文化消费,或者民间草根文化的情感表意实践,更是审美经济视野下,我们所处时代的消费逻辑和

时代深处的文化逻辑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电影艺术特质的一种新的发展,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边界,开启了电影业平民化影像的新时代。这种新的发展,改变了作品阐释的话语垄断,让人们自由的选取契合自身需要的审美消费内容,从而增强了消费时代作品的“文化符号”价值意义,对我国传统的文化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它意味着传统的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微电影的方式进入了文化创意的渠道,以此获得了经济发展的长久动力。在审美经济氛围越来越浓郁的现实背景之下,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了一种自觉的、审美的追求,这不仅是潜在的经济增长的助推力,还为微电影的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虽然当前微电影方兴未艾,微电影广告、明星微电影等都是微电影发展的有益尝试,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时长短,不易被大银幕所接受 ; 商业模式不成熟,制约其产业化发展 ; 植入广告泛滥,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等。正因为如此,微电影需

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求得新的发展,在坚守民族本土文化本性的同时,找到一种更适合微电影的叙事形式和表意方法 ; 在汲取传统电影美学精髓的同时,不断完善

自身美学属性的建构 ; 在坚持创意理念先行的同时,把握鲜明的时代诉求、文化价

值观 ; 在立足审美经济特性的同时,找到产业化发展的新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

让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不至于随波逐流,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