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doc

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doc

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葛世斌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1期

[摘要]面对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加强数学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和经济实用型人才。数学教学要求“多模式,多层次”互动式教学,培养各类专职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服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学观念

[作者简介]葛世斌(1964- ),男,陕西武功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研究。(陕西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7-008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培养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势必将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逐年扩大,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趋于实用、更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科学、更合理、更灵活,这对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教学要能及时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但现实的情况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的扩大致使教师数量不足,现有教师高负荷工作,很少有时间研究教法。教学内容与各专业体系脱节,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教材中数学经典内容较多,现代内容较少;连续型内容较多,离散型内容较少。各高职院校重科研、重成果、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但会制约各专业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会对数学基础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成为数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现代教育观念新动向

现代教育观念的改变可以从美国高校教育看出一些动向。美国一些大学开设诸如商业管理、人际交往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跨学科课程,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多才多艺的工程师、园艺师、精算师、高级金融理财专家等。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必须改变。数学课程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21世纪的大学生应具备如下的数学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与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靠近,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师、园艺师、精算师和金融理财专家。

二、紧密联系数学教育实际,努力追踪现代数学教育新动态

纵观当今国内各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学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丰富,多数包罗万象,唯恐挂一漏万,但专业针对性不强,重理论轻应用,不灵活,不实用。笔者认为,根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类别,高职文科学生主要是了解数学发展的动向、数学研究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大学生,为日后成为社会栋梁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高职理科学生主要是系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数学思想,使之成为数学知识全面、理论性强的理科优秀大学生,为他以后从事数学教学、转向工科或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高职工科学生主要是掌握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研究和解决本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优秀的工科毕业生,为以后成为优秀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数学教育理论的研究,跟踪国内外数学教育的新动态,更新我们的观念,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培养出紧跟时代步伐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而努力。

三、采用“多模式、多层次”互动式教学,改革高职数学教学方式

全国高等学校工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中指出:“面上教学仍以确保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基本要求,改革要小范围大幅度,改革试点应解放思想,迈开步伐,加快进程。经校系批准立项的改革试点,可以不受教学基本要求的约束,可以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测试,对其教学质量的考核也应相应改革,全面地进行评价。”针对高职院校专业庞杂、门类繁多、学生人数多、数学基础良莠不齐的特点,笔者认为应采用“多模式、多层次”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数学内容。要提倡不同程度、不同风格、不同教学模式的改革试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主要做法有:

1.理工科高职大专班。这类教学班的特点是:社会热门专业,学生数学基础好,基本功扎实,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较强。按照当前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结合理工科专业的特点,对传统的数学内容进行适度的删减,删除那些理论性特强,学生认为抽象难懂的内容(数学专业班保留部分系统性内容,以使数学体系完整)和与本专业联系不大的内容;增加部分实用性强,直接能为专业解决问题的内容;增加部分离散性的数学内容,以满足部分特殊专业的特殊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运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不固守以往的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这种演绎推理的传统讲法,采用互动式,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进行分析、类比、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使学生在参与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文科高职大专班。这类班级的特点是:占学生总数的多数,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弱,所学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一般。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这类教学班采用国家统一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提倡广识博学、拓宽知识面,尽可能从直观出发,由浅入深,精讲多练,教师多讲些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实际例题,学生边听边练、边动脑边动手,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 一、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1];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高职学院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高职学院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2]。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但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高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围绕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谈了几点个人认识和设想。认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是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探索过程,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本文的观点与讨论,对加强数学课程的教学管理及其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had talked about a few personal knowledge and ideas,that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s,instruction on how to reform,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And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is necessary,is to adapt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it is also the basic meas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his paper point of view and discussion,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so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higher mathematics,teaching reform,teaching Quality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各高校都把握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招生专业,迅速扩大本科生招生数量,使学校本科教学规模快速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时刻,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变化。当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对保障教学条件,保证教学质量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的时候,2001年教育部就出台了4号文件,对解决本科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了要求。到2002年全国的毛入学率达到了15%,形成了“大众化教育”规模的时候,如何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此200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强调抓好本科教学质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浙江省教育厅也发文(浙教高教[2005]99号)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1号文件精神,提出加强浙江省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与指导意见。2007年教育部又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研究项目,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和研究,希望以此推动和加强本科教学质量,这说明国家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和担忧。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说,如何保证和怎样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我们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为此本文就我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我们的教学过程,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来讨论,分析和探索确实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与途径。 二、高等数学课程的作用 高等数学是培养数学思想,掌握数学工具的最基本的基础课程,也是理、工、

加强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加强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逐渐不合时宜。只有进行相应的数学教学改革才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升自我素质。本文以我国的高校数学改革的意义为切入点,并就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高校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标签:高校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尤其是许多理工类的学科均需要数学的辅助。除此之外,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数学更是可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锻炼思维。而在当今新时代的高校中,数学教学不仅仅需要老师的传统课堂讲授,更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因此,关于高校数学教学的改革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加强学习引导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是高效数学老师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而进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例如说在一个章节的开始阶段,通过对数学教学的改革,可以让教学导入更加合理化、立体化,更加符合现代高校学生的口味。进而使得学生在教学开始阶段投入更多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数学教学改革也可以让数学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更加科学合理,符合设立高校数学课程的初衷。 2.明确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讲授、板书等对学生据能够产生示范作用,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教师的示范作用明确地凸现出来。因此对高校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师本身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明确效果。特别是在课程内容中含义较为混淆、模糊,或者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良好的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进一步解读信息,并理解概念,掌握方法。 3.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情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学生均认为数学是一门较为难学的学科,让很多人头痛,更不用说对该门学科产生喜爱之情。而在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数学教学也就难以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便是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数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感情。例如,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数学的源远流长与无穷魅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难题,可以让学生获得非常强的成就感,并进一步在其日常生活中树立起信心,获得坚强的意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数学是学科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并“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本文就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

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这就要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内容摘要]作为职教的老师都知道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和新的要求。然而,怎样对课堂教学改革、度和量又是多少;怎样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为人处事的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待我们及时加以解决。为此,教师除具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基本素养外,还应该增加自我素质的培养,学生老师关系的再思考以及教学的及时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为人处事、误区、反思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该说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几乎每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但实施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和这些理念相矛盾实际情况,这时不禁有些茫然;有些困惑;有些误解;是不是还是应该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必须进行课堂教学上的反思,及时小结,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相信终究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课堂上只要有了“问题讨论”、“小组合作”就是改革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是作为纯粹的而且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为此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如果在具体操作中不顾教学实际,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话,这就会容易走入误区,歪曲新课程的理念。记得我在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首先我把一个班级划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回家预习下一次课要上的内容,等上课的时候,我从每个小组中抽一个学生上台说课十分钟,另外小组打分,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刚才说课时出现的问题和差错进行讲解。本想这样的话,对于同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学五至六遍。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演讲水平。没想到的是学生在说课的时候,只是照着课本上的黑体字念了一遍。而且还为分数的高低争执。

用数学建模教育活动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用数学建模教育活动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对数学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建模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等等,有助于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氛围,进入学习数学该有的数学思想,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带入学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构建教学思想,以及引导学生怎么去学习数学。本篇文章根据数学建模的思想,具体阐述数学建模的优点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数学建模来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标签:数学建模教育活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那么什么叫做数学建模呢?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一是联系学生的脑力严谨性,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学数学的人一般做事很严谨,他也是塑造人的一门学科。其实就是学习数学应该应与于实际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到才是具有显性价值的,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们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呢?这就需要用到数学建模,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数学建模就是教师们所举出的生活中的例子,具有代表性,能够让同学们清楚的意识到,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这样去思考,可以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所以数学建模这一思想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不仅可以学知识,还懂的如何用运用到生活中。 一、数学建模教育活动对学生有哪些重要影响 1.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作用 为什么高校教师都特别喜欢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是用来给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数学建模的教育方法也是适合培养人才的方法。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他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必要因素,所以我国高校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对于数学建模来说,它的创新性也是随处可见的,数学建模中所采取的数学模型都是基本模版的例子,他并没有很复杂,所以说他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也比较简单,但是那个模型都是不固定的,没有固定的解题方法,就是对于类似的问题,也没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所以学生们可以通过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新的解题思路来开阔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路程是课本上的知识所教不会的,这是他们的宝贵财富,二是思考也是创新的根本,自由的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識,而从中所获得的成就感更是宝贵财富。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予积极的评价,慢慢的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这将是数学建模的极大意义所在。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人一般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愿意去学习,或者是对有价值的东西感兴趣,因为有利用价值,才会去学习。而怎么样才能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

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类专业(我校有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计与计算科学)的培养方案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这三门课是大一、大二年级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常称为“老三基”),其中以数学分析尤为重要。不仅因为它历时最长,其教学过程贯穿三个学期,还因为它是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如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概率统计等)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数学分析课程具有内容经典、体系完整、理论推理严密等特点,所体现的分析思想、逻辑推理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在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中起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经典,几十年来基本不变;内容过于抽象化、理论化,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学生学了一两个学期了还没入门,甚至到了毕业季还在重修数学分析的学生也不少见。 教学方式陈旧,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教师只管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数学分析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理论推理的严密性是保住了,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却无法保证。 教学手段基本都是采用“黑板+粉笔”的方式,教师忙于板书,抄定义抄定理抄例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生埋头记笔记,课后还得花大量时间消化。 由于数学分析课程的理论性强、趣味性差、辩证分析多、定理证明多、实际应用较少、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高。另外,学生由于刚从中学升上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对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的要求还不习惯,特别是极限的精确定义“ε-δ语言”的引进,让学生无所适从,即使课堂上听懂了习题也常常不知从何下手,容易产生挫败感,会影响到学习的耐性和毅力,一旦形成定式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我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加强了通识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而且每学期的学时数从18调整为16,课程量增加了,这样每门课程的课时也就相对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数学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怎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八大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的落实离不开课堂教学,为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和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合理创设情境,深入浅出 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有效奖励,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面对新课程,设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孤立地以学生考试成绩高低评价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会产生高分低能的情况。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充满创造性的课堂 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会昌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初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正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的职业高中办好、办精、办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操作流程) 此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布置预习任务 至少提前一天给学生划定各组预习任务,全组学生先各自完成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得出最佳答案,完成老师指定预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导入(1—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自学:布置本课任务,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5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或小组)上台展示,每组展示完成要让其它组点评和补充(25—30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6)教师精讲点拨(3—5分钟); (7)课堂巩固训练(3—5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8)教学小结提升;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备课做到四问: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研究(doc 7页)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的探讨 傅平董丽花 摘要:分析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就课程体系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一次大胆改革创新,它是由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与社会力量采用新机制、新模式联合举办的,以开展普通本三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随着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的六个独立要求,各独立学院逐步从母体分离自主办学。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同时,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经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既能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但是,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架构、设计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这里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简单化。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只是简单的降低各项要求,从而影响学生培养质量;二是类同化。把对本一、本二的教学体系,尤其是母体高校的照搬到独立学院的学生上,没有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终也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笔者结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教学实践,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的架构提出几点看法,以供探讨。 1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突出问题 1.1 缺乏独立且完善的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新生产物,目前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但大多数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还不是很长,各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成熟,在教学、

管理等方面大都会借鉴甚至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在发展初期,一般都会照搬母体高校一致的课程体系。这和独立学院的“独立”极不协调,更不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些问题或矛盾在所难免。举例来说,由于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学生本身的差距,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难以完成与母体学校一致的教学内容,于是往往采取简单的删减课程内容,生硬的拼接教学体系等方法,以应付教学常规的需要。很明显,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基础课程的科学性、基础性与严密性,结果是学生基础课程学得不扎实,真的要用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会应用,也给后继的专业课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同时,又因为缺乏针对独立学院各专业教学而编写的合适教材,独立学院大都采用和母体高校一致的教材。这样做不仅限制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得一些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更增加了畏惧和排斥的心理。 1.2 教学内容和体系一成不变 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和理论的严密性,这不仅不能适应适应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超出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教学工作者们对数理课程的教学做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尝试。但陈旧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至今没有根本的改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经典较多、现代不足,分析推导较多、数值计算较不足,运算技巧较多、数学思想不足。目前,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一般也只是对教学内容机械性的删减和增加,即删去一些较为复杂、难懂的内容,增加一些习题的练习。比如,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一些定理的证明都被删去不讲,只教给学生定理结论和其简单应用,这样做看似降低了学习难度,实际上治标不治本,反而使学生陷入模仿和死记的深渊,更本谈不上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数学的思维方法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2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如前所述,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不够独立、不够完善,也没有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满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对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构建的原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2.1 坚持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原则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教育,具体到高等数学课程,则是以培养

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数学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进入到21世纪,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应用普及,数学作为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的各个基础领域,凸显出数学的重要程度,所以,很多的高校教育都把高校数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应用之普及,致使很多专业都把高等数学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高等数学的教育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很多同学并没有形成数学思想,对于问题的解题方法也不是很清楚思路,不会把从数学中学到的知识切实应用到生活中。导致高校数学教育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及其复杂的科学,短时间内难以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就是高校数学教育方法存在问题。所以需要对高校数学教育尽快做出改革。 【关键词】高校数学改革学科建设 一.高校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 (1)当前我国高校数学教育中主要存在教材内容编写问题和教学方式上的问题。由于现在高校数学教育使用的教材比较死板和传统,没有现代数学的理念,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无法理解现代数学的理念。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一

比较枯燥,传统,学生提不起兴趣去学习高等数学。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特别强,而学生的思想普遍是形象的,发散的。 (2)高校数学教育作为基础学科教育,数学教师大多隶属于基础教育系,直接导致数学教师不了解各个不同的专业对于高数的需求在哪些方面,需要将哪一部分的数学教育作为重点。教师的科研教学活动,课程建设也没有围绕着不同专业展开,与其他专业交流少,使得教授的数学知识很难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 (3)高校数学所使用的教材结构非常的系统,抽象不容易理解。缺少指向性,实用性,只是注重数学理论问题分析,训练解题方法,几乎没有内容涉及数学应用,让学生学习数学建模思想,了解数学模型,只是应用在物理和几何方面,有这自身的局限性,不能体现出现代数学教育的特性,以及把数学真正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之中,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热情。 (4)高校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着问题,高校数学教育教师几乎都是毕业于数学专业,对于本专业知识的讲解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上自身了解都很缺少,更无法教授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高校数学的教学模式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坐在教室听讲,形式非常单一,缺乏

浅析《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浅析《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数学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该专业学生学习数学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和扎实的基础。在国内高校其他专业开设《数学分析》课程的大多数为一些理工类专业,如计算机和物理学专业。随着当今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数学科学对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起着愈益突出的促进作用。在国内,经济学专业开设《数学分析》课程的高校为数不多,这主要是考虑到专业的需求、生源以及课程学习难度大等诸多问题。经济学专业开设《数学分析》课程主要目的,一是增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加强对学生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学问题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数学分析使学生更深了解微积分基本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对经济学课程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二是近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历史所证实,数学对研究经济科学具有主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渗透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了诸多重大问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看出)。三是数学自身方面的特点与经济方法论相结合,使得经济研究更加精密准确,实用性更强。《数学分析》课程内容多、难,学时较长,学生学起来要比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微积分》课程困难很多。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数学分析》教材中几乎都是偏向理工科专业的,还没有适合经济学专业的《数学分析》教材。因此,经济学专业开设《数学分析》这门课程,无论从教师教还是学生都面临很多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有必要对《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一些改革探索。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积极性,减少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方面的难度。其次,结合各校实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 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 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总结是课堂教学 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 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 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总结是课 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结尾的总结呢? 一、画龙点睛概括性总结 这是一种常用的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 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 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 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二、融为一体--串联性总结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注意将知识概括、总结,还要不失时机地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系统中,形成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 三、妙趣横生--趣味性总结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 四、埋下伏笔--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发情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 五、循循善诱--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数学课的总结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方法。有时可在讲授结束时,出几道紧扣讲课内容,答案简明的题目让学生自解,这种"检验性总结",能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另外,以上几种总结的方法也不是孤立地单独去使用,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总之,数学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数学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析《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e17134171.html, 浅析《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改革 作者:郝丽娜纪跃芝刘庆怀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继而详尽阐述了在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改革措施,为《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科学精神;隐性教育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要推动《数学分析》“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1,2]。数学分析既是初等数学的延伸与升华,又是现代数学理论的基础,课程中蕴涵的逼近思想、极限理论、逻辑原则、建模技巧等对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数学分析教学,主要还是立足于培养数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这就决定了数学分析研究的主体是经过抽象后的对象,包括抽象化、逻辑推理、最优分析、符号运算等。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除体现了课程严格的逻辑体系外,也反映了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吸收和采用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与先进的处理方法,然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情怀以及数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的传播与渗透。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与哲学思想的培养研究是必要且紧迫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本质是对世界的认识,而认识世界是我们的目的,所有的学科,包括数学,都是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使用的工具。数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诸如对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现象与本质、相对与绝对等,众多生动实例说明了哲学家是如此重视数学,而数学又始终在影响着哲学。科学精神其核心内涵是独立思考、嚴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构建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数学分析》课程内容体系[3]。授课有情怀,勿忘播 撒信仰。专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遗忘、会过时,而德育是解决人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是人内心的航标灯。因此,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要扭转重教学、轻育人的状况,要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科学精神和自信心,有效开展励志教育,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分析》课程进行思政改革。 1.解剖数学中的哲学思想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数学分析课程知识体系框架恰好体现了这一点。数学分析中许多概念、定义、定理的证明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等规律,数学范畴的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直线与曲线、连续与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板桥初级中学张彦龙 高效课堂的试点推广,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在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创设活跃有趣的情境是一堂课有效进行的前提。它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探究的兴趣,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讲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亏问题》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的。这样既紧扣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案例《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亏问题》 师:大家经常去商店买东西,有没有想过,人家为什么开商店呢? 生:为了赚钱。 师: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呢? 生:低价进货,然后加一部分钱后再卖出。

师:他们赚得是那些钱呢? 生:是进价和卖价之间的差价。 师:差价怎么算呢? 生:卖价减去进价。 师:差价又叫利润,所以利润=售价-进价。老师有个朋友正在做生意,今天我们就先办他算算他的盈亏情况。 ...... 〔案例分析〕导课是一门艺术,导课的成功与否,有时候关系这一堂课的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因此,创设活跃有趣的情境就显得特别重要。课堂情境创设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就高,兴趣就大,课堂讨论、探究就会更深入,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反之,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导课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活跃有趣的情境也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案例里,通过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走进了特定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高效课堂的“高效”,就是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最高的教学效率。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教学要讲求效率,讲求效果。面对高效课堂的改革,教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0-07-13T17:04:18.62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3月第3期作者:朱新力 [导读] 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成人中专教师,河南商丘 476005) 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 03-027-02 摘要: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教师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 一、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中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只注意“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人或事;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职学校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中职学校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对中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即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而言之,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中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三、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 (一)从深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中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个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