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文化贸易

国际文化贸易

国际文化贸易
国际文化贸易

国际文化贸易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国际文化贸易

第一章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

1、国际文化贸易:是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是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与输出的贸易方式,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际文化贸易的特点: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贸易保护方式具有隐蔽性、贸易自由化的例外性、贸易约束条例的相对灵活性、与其他产业的强烈交融性。

3、由美国哈佛大学着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

4、电影配额制度:即义务上映制度,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电影,强制规定每个影院的每个厅都必须上映满146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新的配额制已经改成73天。

5、美国六大电影公司:索尼影业Sony、福克斯20thCenturyFox、迪斯尼Disney、华纳WarnerBros、派拉蒙Paramount、环球Universal

6、台湾电影辅导金制度:是指由政府直接出钱资助本土片的制作。1990年,台湾总管新闻与影视的行政新闻局设立了电影辅导金,以资助台湾本土电影的发展。目前,辅导金的资助金额以片为单位,分为旗舰组,一般组和新人组。

侯孝贤

7、法国三位一体电影保护制度:对本国电影放映实行配额制度,对外来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征收高额税收费用,对本国电影实行补贴。

8、传统的贸易保护方式:关税

9、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

第二章国际文化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1.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2.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的开放服务市场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坚持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纳入自由贸易范畴,引起法国的反对。法国首次提出了文化例外的主张。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文化多样性的原则:(1)文化创造具有特殊性,文化产品不是一般意义的商品(2)所有的文化享有同等尊严,享有通过表达和传播得到表现的权利(3)每个国家有权自主的决定文化政策,有权通过必要的公共政策,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和语言遗产(4)文化多样性既体现为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也体现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开放。

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第三章文化贸易与国际竞争

1.美国学者彼得.伯杰概括了文化全球化的四种载体,一是被称为达沃斯文化的国际商业精英群体、二是被称为学院俱乐部文化的国际知识精英群众、三是麦当劳世界文化、四是福音派新教或任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2.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几种力量:(1)国家化的政策保护(2)本土化的自我意识(3)个体化的自由选择

3.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美国一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第一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

4.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从文化层面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它的力量来源是基于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5.中国该如何发展软实力?

(1)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性。

(2)文化发展走产业化之路。

(3)“软实力”与“硬实力”和谐互动发展,共同增强国家竞争力。

6.国际文化竞争要素:国家政策比较、人力资源比较、资金实力比较、技术实力比较、竞争能力比较。

年,以时代华纳合并为标志,美国开始实施对各类传媒的非管制化政策。第四章国际文化贸易的市场环境

1.国际影视市场环境要素: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

2.文化作品的意义结构:(1)作者赋予本文的意义,用A(author)表示(2)接受者解读的意义,用R(reader)表示。

第五章主要国家文化贸易政策

1.美国的文化政策:对内放松管制、对外文化扩张。

2.美国靠法律的完善来发展文化贸易。

3.美国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其民主,人权,自由,法制观念和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文化输出的一种有效工具

5.法国对不同文化产业的保护和扶持措施:

(1)电影产业:电影产业资助账户

(2)舞蹈团体:团队补贴和案头补贴

(3)文化遗产:遗产普查与遗产日

法国文化部于2002年制定了一项新的措施:对舞蹈案头工作给与资金上的扶持这也可以看做是对“实验创作”的补贴。

7、《无国界的电视》要求欧洲的电视台必须为欧洲的作品保留绝大部分的播放时间。

8、二元文化:是指加拿大同时存在与英语密切联系的文化和与法语密切联系的文化。二元文化的倡导者主张两种文化在统一的制度下都应得到适当的体现,两个民族的成员都有机会保留和传播自己的文化。

9、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政策。

第六章中国对外文化贸易

1.对外文化内容贸易逆差的原因:(1)文化产品及服务原创性不够,缺乏创意(2)文化产业链延伸不充分,附加值低(3)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差异导致文化折扣的产生(4)政府管制缺乏弹性,文化政策不稳定

2.为什么缺乏创意不敢、不愿、不能

3.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四大关键:

(1)保护知识产权,创作和研发既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又为国际文化市场所欢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产品。

(2)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开发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务质量高的三高产品

(3)建立一整套经常调整的重在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法律和政策,以体制创新来积累竞争优势。(4)强化政府的引导性角色,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完善配套设施,拓宽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

4,2011年昆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七章国际电影与电视节目贸易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美国电影逐渐取代法国、英国、德国等电影大国,形成国际化的电影市场。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法国和美国政府达成了一项10亿美元的贷款协

议。协议的附加条款使法国重新走向好莱坞开发其电影市场。

4.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站前在中国放映的外国电影以法国片为主,站后由美国片取而代之。

5.国际电视节目交易市场:

法国嘎纳电视节(MIP-TV)、美国全国电视节目展(NATPE)、法国嘎纳“电视、音像、有线电视和卫星”国际电视节(MIPCOM)

6.中国四大电视节目交易市场:

上海电视节、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四川电视节、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

7、在抵制美国电影上,韩国是怎么做的?

第八章国际演出与会展贸易

1.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

2.国际演出市场:美国,英国,日本(三巨头),澳大利亚

3.中国演出团体的海外演出在节目类型上比较单一,主要以杂耍等动作类为主

4.亚洲会展经济发达的地区:日本,新加坡,香港

5.国际会展业特点:高收入、高投入、重服务、重管理

第九章国际图书版权贸易

1、1709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版权法》,又称《安娜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版权的法律。

出版业比较强的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比较弱的国家:韩国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国际文化贸易导论

国际文化贸易导论 名词解释 1、▲ATA单证册制度:是一种可以简化通关手续、节约通关费用和时间、降低持证人临时进出口货物风险,并且可以在一年内重复使用的被国际社会称为临时进出口货物的护照,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海关文件。 2、▲国际文化经纪人:指在国际文化市场中,以本国文化为立足点,以提升本国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为目标,为国家间文化产品流通的双方提供信息、促成交易而收取佣金等报酬的经营主体。 第一章国际文化竞争与国际文化贸易(填空) 一、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重要意义 (文化生产和贸易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能够加快国民财富积累,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向其他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附加值,为其他产业的外贸出口打开广阔的道路,提升国家文化形象,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1、文化贸易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 2、文化贸易对经济发展具有整体带动作用,文化经济表现出一种“整体效应”,它不仅仅是诸多经济功能中的一种,还是经济的发源地、经济的框架和经济的结构,文化经济的整体性效应解决了大型购物中心所暴露出的问题,妥善地解决了保护旧城风貌,传承城市文脉,同时增强旧城经济与文化活力,应对交通与土地压力等 一系列问题,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贸易第一个方面的作用) 3、文化生产以文化创造性活动为中心,层层扩散,形成文化产业生产体系 4、文化产业的生产链:内容的创意、生产输入、再生产、交易 5、文化产品和文化贸易的“火车头”作用包括两个层面:(1)从某一产业领域来说,文化产品本身所带动的是后期相关收入,是整个相关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2)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对外贸易战略来说,它甚至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6、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具有一般商品和特殊商品的双重属性,使得文化贸易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该国的文化形象,加强其他国家对该国文化的亲近感 和认同感(文化贸易的第二个方面的作用) 7、由于文化亲近感和文化认同感,文化贸易会形成巨大的整合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一个国家其他非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从而对增强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起 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贸易的第三个方面的作用) 8、发展国际文化贸易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出口结构 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本身的情况来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还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现象,大力发展文化贸易,改变文化贸易中的严重逆差现状,进而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第二章国际文化贸易的学科定位与 特点 1、阿多诺的’文化批判“理论 2、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3、文化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文化交换活动 3、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商品性和艺术性。 4、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间:1994年4月,基本精神是自由贸易,即消除关税和商品进口配额 5、人类五大文明:克里特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哈拉巴文明、中国黄河流域文明 6传播媒介的五个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手抄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媒介传播阶段、网络媒介传播阶段7、文化帝国主义:在反对“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诞生的,“新帝国主义”指的是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的背景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以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治为主,转向以经济和文化为主8、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 (1)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进行扩张 (2)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 (3)这种文化扩张主要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实现的第三章国际文化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国际版权贸易的发展历史 一、国际版权贸易的产生源于:a.社会经济尤其是印刷技术与音像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b.国际版权保护立法进程的发展 2、英国是版权制度确立最早的国家,1709年,英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版权贸易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知识经济的兴起第二节媒介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历史 一、报纸、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 1830年,英国出现了每份只卖一便士的“便士报”,标志着大众传播的真正兴起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探讨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探讨 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逐渐成为活跃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分析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依据。 标签:文化;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差异性;互补性 1 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文化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上;人类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上,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等;文化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通过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来表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情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的两大特征。①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生成并发展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差异文化。②文化的时代性。任何文化都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正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造的文化差异为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契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 自从国与国开展贸易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贸易理论。其中,比较优势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自从诞生之日起,“比较优势”始终是理论发展的线索。究其原因,“比较优势”,这四个字本身就蕴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核,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比较”,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层面进行的对比。有了差异性或独特性,客体之间才有可比之处。二是“优势”,其核心在于“优”字。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正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才使得交换成为必然,对外贸易得以产生。 3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和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开放现状

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开放现状 现状概述 2003年至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从60.9亿美元攀升至274.1亿美元,年均增长16.2%;文化服务进出口从10.5亿美元增长到95.6亿美元,年均增长24.7%。同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偏低,核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贸易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 相关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政治经济利益和产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文化贸易政策随着我国文化贸易的实际和我国的文化贸易战略目标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整体特征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2003年9月文化部颁布的《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2006年8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 2009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规定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2012年4月,商务部、中宣部等十部门共同修订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对文化产业的新闻出版类、广播影视类、文化艺术类、综合类的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 2014年3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意见》是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验总结,是新

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架构设计

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架构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依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和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笔者所在高校的“国际文化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围绕“国际化”“高层次”和“应用型”定位,具体探讨了高校对此类人才培养架构设计的理念、原则、指标和方法,以及社会架构设计的面上指标方法,并依此拟定了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框架结构表。 关键词:国际文化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架构设计 一、“国际文化贸易应用型人才”解析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新生的一个专业,该专业的生长如“国际文化贸易”本身一样,活跃而具潜力。“国际文化贸易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经济学专业知识,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熟练运用一门或多门外语,掌握国际文化贸易规则,熟悉国际文化市场发展动态,能够独立进行或参与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人才培养定位于“国际化”、“应用型”。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以适应国际化需求为直接目标,其中“国际化”指“面向世界”,“应用型”内涵“高层次”,特指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研究型人才”,又区别于“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显著特色是以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面向行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架构设计原则与技术考虑 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架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直接相关,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体现用人单位对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普遍性选拔标准。通过对用人单位人才标准的调研和校内外相近专业近年学生就业情况的观察研究。拟定以下架构设计原则和技术考虑: 1架构设计基本原则 (1)人才架构设计方式的主客观分类。架构设计从主客体关系的差异可分为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e17047441.html,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 作者:张晔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1期 【摘要】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产品传递文化内容的进出口 行为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体系的总称。文章通过对我国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的梳理来进一步发现文化贸易在宏观指导方面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文化贸易政策综述 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涉及到政策学、文化学、国际贸易学、文化安全等多维视角。从国内现有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相关研究来看,1996年就已出现“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命题,但有关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命题的研究却是从2009年开始,而且以“文化贸易政策”研究为标题的论文在中国期刊网里仅有两篇,且主要是从如何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研究的。而以“文化产业走出去”为标题的研究相对于“文化贸易引进来”的研究较多;著作方面也还是停留在文化政策学、国际文化贸易以及对外贸易政策领域的研究。我国现有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及其执行状况是怎样的?面对文化贸易逆差我国的文化贸易政策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完善与优化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被研究解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国文化贸易政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价值,本文就文化贸易政策现有研究做一梳理。 一、文化贸易视野中的文化贸易政策研究 1、政策优化的必要性:文化贸易快速发展 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文化贸易政策管理与优化提供缘由。虽然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势头较猛,但我国文化贸易近年来一直处于严重逆差的状态,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我国的文化贸易政策进行研究与反思。 目前我国对文化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文化贸易定义和范围、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对策。关于文化贸易研究,已有的研究中较为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文化互动》(罗能生2006)、《国际文化贸易系列丛书》(李怀亮2007)、《国际文化贸易》(胡晓明2009)等。罗能生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文化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對国际文化贸易的特点、国际文化贸易的竞争与冲突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还提出全球化下我国对外经贸的文化战略。李怀亮运用纵向和横向相交叉的方式,对文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在分析全球文化贸易总体格局的基础之上分别阐述各个产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沿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还分析了各个产业的经典案例。胡晓明对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国际文化贸易历史与现状、国际文化贸易政策、国际影视节目贸易、国际演出贸易、国际图书版权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09075116 方强 摘要:自中国成功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愈加频繁,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位重要成员,成功地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贸易技术合作和投资的热点。在这种大规模的跨国经济活动中,随着贸易往来的愈演愈烈,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慢慢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引领读者了解这种差异对国际贸易日益信息化健全化的影响。 Abstract: since China's successful to jo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ince, our countr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communication increasingly frequent,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economy one of the important members, successfully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become the world trade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investment hot spots. In this large trans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y, trade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com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ll aspec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lead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creasingly.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中国在文化贸易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文化贸易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六大以来文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期的中国文化贸易克服了历史起点较低、人们的贸易观念存在分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文化体制改革难度较大等困难,不断开拓,成效显著。 1.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2.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为新的跨越夯实了物质基础 (1)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较高水平,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大幅度攀升(见图一)。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5%,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2)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增速明显高于GDP与部分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 近年文化产业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不仅高于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而且还高于同为朝阳产业的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速度(见表一)。 (3)文化产业有力促进了就业增长和税收增加 2001年我国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人员总数为145万多人,到2008年这一数字已变为1200万人(不完全统计)。文化产业也促进了税收增长,仅2005年我国文化产业贡献的利税就已达500多亿元(1998年为7.9亿元)。 (4)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国际文化市场份额显著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 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了新的条件: 1.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文化产业社会投资增加 2.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强

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作者:————————————————————————————————日期: 2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摘要: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本文通过认识文化的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贸易,推进国际化贸易的进程。 关键词:贸易活动文化差异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层面即政治、法律、艺术、哲学等方面。充分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国际贸易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2 文化差异的体现方面 2.1语言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英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整合资源打造平台加快版权贸易发展 【提要】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使版权贸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入WTO、建设文化大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等因素对于我省的版权贸易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东出版集团如何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构建专业分工与综合服务相结合的版权贸易服务新平台,加快版权贸易发展,值得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版权贸易整合资源加快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相关承诺的逐步兑现,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充分发挥我省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缘优势、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人缘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出版业的合作与竞争,是我们广东省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出版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版权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输出版权业务前景看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东出版集团应抓住机遇,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构建由各出版社专业分工,由出版进出口公司负责提供综合服务的版权贸易服务新平台,推动和加快版权贸易业务的快速发展。 一、广东出版集团版权贸易简况 版权贸易是我国出版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的一项业务,版权贸易通常是指通过作品的版权许可或转让而获取相应经济收入的交易活动,属于许可证贸易范畴内的一种基于版权的经济权利的许可或转让过程中发生的贸易

行为。广东出版集团是国内较早开展版权业务的单位,从2003年至2005年,广东出版集团下属的八家出版社就引进版权一百多种,输出版权七十多种。在2006年的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广东出版集团输出版权97项,引进版权67项,首次实现了图书版权贸易的顺差。2006年10月,在第58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出版集团输出版权133项,引进版权122项,其中:输出版权占中国展团1364项的9.75%。 广东出版业有着毗邻港澳及东南亚的地理优势,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进行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努力实践和大胆探索。2004年,广东出版集团在香港投资建立了香港单体面积最大的书城——香港新华书城,主动参与香港政府标书竞投。另外,还与新加坡最大的出版商——大众控股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广东出版集团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得以进入新加坡大众控股公司在世界各地的营销渠道,进一步开拓海外出版市场。 二、广东出版集团加强版权贸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广东出版集团虽然在版权贸易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业务规模不够大、业务种类不够全、发展速度不够快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版权贸易工作,也完全有条件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加快版权贸易的发展。 1.加强版权贸易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外版权合作与贸易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工作中比重日益加大,版权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重要性开始突显。为了推动

1浅析国际贸易中文化因素冲突的表现

浅析国际贸易中文化因素冲突的表现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没有使全球文化向一体化发展,而是朝着各自特色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贸易要求,也相应的出现了冲突,在国际贸易中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因素的冲突、思维方式因素的冲突和行为规范因素的冲突。 【关键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经济运行、国际贸易交往时,文化与经济日益被连结在一起,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成了国际化的一个突出迹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尤其是意识形态层面即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哲学、宗教等方面。然而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没有使全球文化向一体化发展,而是朝着各自特色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贸易要求,也因文化差异产生了文化冲突。一方面,经济一体化打破了各种地域文化间彼此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大众文化层面日益趋同;另一方面,经济一体化加剧了文化在深层的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使得全球价值观与本国价值观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与法律、合法与不合法等文化因素的冲突。在国际贸易中,文化的冲突会产生贸易壁垒和摩擦,使得贸易受文化因素的影响也越发地突显,世界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因素所产生的各国文化之间的冲突正是全球经济贸易的必然结果和具体体现,使得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各国文化多元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的一对矛盾。 一、价值观念因素的冲突 各国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各自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明演绎下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特别是在现实制度的影响下使得人们在贸易活动中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去左右对方的行为,或是直接忽视对方的价值观和信仰的重要性,这势必会影响到贸易双方的合作,形成贸易中常出现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从宏观上来说,价值观念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经济贸易与意识形态、贸易规则中公平与效率的冲突等方面。一方面,欧美经济强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文化科技上都占据强势地位和优势。这些有利的内部条件使得它在政治民主化、人权保障、市场经济制度等方面简化成一套意识形态教条,并把其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人为地制造经济贸易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另一方面,由于价值取向和文化需求的不同,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制定时,发达国家体现的是要求对人权标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质检标准等严格措施,推行人文贸易;发展中国家体现的是要求摆脱贫困和谋求发展,实行差别与特殊差别待遇,推行农产品和服装等领域的自由贸易。由于这些相互对抗的深层次价值观念势必会造成贸易规则中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观冲突问题,因而使得在每次贸易谈判中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谈判效率极为低下。

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区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区别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国际贸易狭义的概念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而广义的概念还包括现代发展起来的、除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外的新的贸易活动,如承包劳务、卫星传送和传播等。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一个年轻的协议,其第一轮承诺与其说是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还不如说是仅仅在不加剧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而且,这种承诺的效力与内涵对于不同的成员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但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仍然在限制贸易问题上的民族主义倾向以及放弃对市场准入进行审批等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透明度:各成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彼此及时通知针对服务贸易采取的所有相关举措,包括安排即时出版物、对查询设备的维护及公平的司法评论等。 最惠国待遇(MFN):无论是否WTO 成员,服务贸易总协定成员国都必须 立即并无条件地彼此给与最惠国待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 人类的各种各样机会中的文化状况,在其可能按一般原理加以研究的范围内,是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规律的课题。 他对文化的描述成为一个里程碑,为文化的研究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此后中西学者开始对文化的内涵及其涵盖范围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他们对于文化的阐述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2)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 (3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 (4)人类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文化现实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5)化差异。 由于文化现实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所以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着差异。 人们对文化范畴的理解和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角度越来越多,并各有各的侧重点——社会学家注重各民族的文化遗产,社会学家关心人们的文化行为,人类学家则着眼于不同的群体在精神与习俗上的差异。

2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1 文化差异性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比较优势”一词本身包含两个内容。 一是“比较”。 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 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方面进行的对比。 有差异性或独特性才有可比之处。 “优势”的核心在于“优”字。 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 如果从二维层面更为深入地对其加以解释,“比较”包含了横向差异性和纵向相对性。 横向差异性从静态的角度寻找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 它是某一时点上的对比。 资源禀赋论中所说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存量上的差异等都属于横向差异。 而纵向相对性则是从动态的角度出发,以一国资源禀赋存量可变为前提,比较本国在不同时期所具备的比较优势。 因为差异的存在,才有了交换的需要。 按照比较优势在二维层面上进行分析:从第一个层面看,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国际文化贸易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中国文化产业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2) 1 近年中国文化贸易产业贸易现状及特点 (3) 1.1 中国文化贸易产业现状 (3) 1.2 中国文化产业贸易的发展特点 (4) 1.2.1是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 (4) 1.2.2我国进出口文化产业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5) 2 中国文化产业贸易进出口不平衡,存在逆差 (5) 2.1 我国文化产业贸易自身存在缺陷,文化贸易体制与国际脱轨 (5) 2.2 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 (5) 2.3 文化产业贸易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发展文化贸易的企业整体实力弱,观念滞后 (5) 3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的对策 (6) 3.1 加强政府推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融合,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6) 3.2 发展文化贸易企业必须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加速经营性文化的产业化进程,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6) 3.3 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支持机制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中国文化产业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化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有所改变。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未来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贸易也是推进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韩国文化部长说过让全世界肃然起敬的三句话:“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的世纪:21世纪是文化创造新世界的世纪。”在世界未来发展中,言之无文,必将行而不远。目前,我国许多文化产业自身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够高、对外对内开发度小、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企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不大不强、专业人才缺乏、传统束缚依然较大等一系列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文化产业贸易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world economic landscape has changed.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new growth point of nation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economy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rade industry and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them, the south Korean culture minister said that let the whole world awestruck by three words: "in the 19th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military conquering the world; the 20th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economic to conquer the world: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culture to create new world." In the future developing of the world, it's not, will not far from the line. At present, many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own existence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technical content is high enough, foreign domestic development degree is small, the market access threshold is higher, the enterprise scale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not strong,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ditional constraints such as a series of problems still have large, this is large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rade in our country, the serious influence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cultural trade

中国影视服务贸易

浅析中国文化服务贸易中影视产业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不仅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而且使文化交流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国际贸易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文化产业成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的新领域。各国文化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不仅关系到本国的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本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目前各国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以影视产业为例分析中国影视产业自入世取得的成就和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随着入世协议的签署,中国电影业必将迎接来自世界电影产业的竞争和挑战。在此情势下,如何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业内关注的重大课题。本论文依据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体系,通过对世界一些国家电影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剖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目前的竞争力状况,并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分析框架下,提出打造中国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中外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影视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增大,文化产业的产值已成为评价一国或一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以创意、娱乐和文化内涵作为产品增值的根本,具有重创新、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性、形式各异、文化多样性等特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到2007年底,全国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达4512个,艺术表演场所2070个,演出经纪机构1024个,文化娱乐场所82174家,艺术品经营机构1112家,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87137家,网吧13万多家,其他文化经营单位11783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7月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广电蓝皮书)出版发布会,发布2013年广电蓝皮书对2012年全国广播影视发展的新进展新亮点以及2013年发展总体趋向的最新研究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电视节目和服务出口共约4.95亿美元,其中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综艺专题等电视节目出口7455万美元,影视服务出口4.2亿美元。全年共有31家制片单位的75部国产影片(199部次)销售到海外8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与销售收入共10.63亿元。中国在国内举办了45次境外电影展,展映境外影片448部次;在境外4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共举办了118次中国电影展映活动,展映国产影片614部次。 二:发展中的问题: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政府在影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有待完善。纵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创意发达国家,政府为企业发展不仅提供园区规划,还提供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国际化、引导创意产品消费等多种扶持措施,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导,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长期存在逆差。通过与美国等世界影视贸易大国进行对比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对外贸易方面,却远远落后于。2006年,根据文化部出具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文化贸易的进出口比例大约是10:1,存在着巨大逆差。以中美两国间的影视贸易进出口对比为例,截止到2013年,中国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美国影片占到40%到50%;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的外国影片4000余部,40%以上是美国的;在电影院放映的211部影片,53%是美国片;5年当中以分账方式进口的影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国际文化贸易”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9年新增专业。该专业是在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文化贸易方向)本科学生的基础上,依托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努力,获得教育部批准新开设的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为020117S)。 该专业的定位是,联合全校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涉外型高校外语特色及专业特色的优势,实践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能够从事文化贸易实践的国际化、应用型的创新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在学习国际经济、贸易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文化贸易规则、惯例、政策以及相关法规,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及运行机制,掌握文化投融资、文化市场营销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宽广知识面、扎实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从事国际文化贸易实践的国际化、应用型的创新性专门人才,以满足中外资企业、相关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对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领域高素质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培养要求 1、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国际文化贸易的基本理论。 3、熟悉通行的国际文化贸易规则、惯例、政策以及相关法规。 4、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及运行机制。 5、掌握文化投融资、文化市场营销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熟练地运用外语从事有关文化经济贸易活动。 四、学制 全日制大学本科四年。

五、毕业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标准,符合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要求,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评定合格,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办法(暂行)》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以及相邻学科 主干学科:国际文化贸易 相邻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七、核心与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贸易实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 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等。 特色课程:跨国文化投融资、国际文化市场营销、文化统计与分析、国别文化研究、媒介文化、文化经纪概论、当代文化贸易热点等。 本专业部分课程采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 八、考核 所有课程均以百分制评定成绩,总成绩60分为及格,及格以上取得该门课程学分。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讨论、测验、作业、论文等)、期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含期中成绩)所占比例为4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60%。 九、课程类别与学分标准 必修课占学分总数的70%,选修课占学分总数的30%。下表数据为学生所需达到的学分要求,括号内为英语课程学时学分。 十、实践创新教育 1、社会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至少4周(或者68小时)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学分数为2学分。

2020年文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内容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内容 1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文化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上;人类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上,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等;文化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通过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来表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情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的两大特征。①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生成并发展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差异文化。②文化的时代性。任何文化都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正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造的文化差异为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契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 自从国与国开展贸易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贸易理论。其中,比较优势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自从诞生之日起,“比较优势”始终是理论发展的线索。究其原因,“比较优势”,这四个字本身就蕴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核,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比较”,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层面进行的对比。有了差异性或独特性,客体之间才有可比之处。二是“优势”,其核心在于“优”字。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正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才使得交换成为必然,对外贸易得以产生。 3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 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 域和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1)在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领域,文化商品一直是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早在西汉时期,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中国被运往地中海沿岸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文化产品更是铺天盖地。在追逐降低产品成本的竞赛已经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普遍地在商品中加入文化的因素,以获取新的超值。 (2)在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文化包含的附加值更高。例如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文学,戏剧,电影,音乐以及收藏和展览等,其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还有旅游服务,作为一项集观光、餐饮、住宿以及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就是吸引国际消费者的重要条件。 4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思考及启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