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WORD格式可编辑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8月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南北贸易 2、外部 3、产业内 4、历史或偶然 5、产品生命周期 6、收入水平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

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11、自由贸易政策 12、《综合贸易法》 13、进口替代政策 14、出口替代政策 15、规模经济16、最优关税 17、知识产权保护 18、大低 19、先发优势

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2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2、劳动密集型 23、战略性贸易理论 24、竞争效率 25、政府干预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WORD格式可编辑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D

四、问答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是怎么发生的?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之间的区别有:(一)

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

以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

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

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三)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

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

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

易的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有:

(一)

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二)

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同类

产品因产品差别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相互出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场。这样,就使研制新产品的费用和设备投资分摊在更多的产品上,可以节约研发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

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

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

(四)

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根据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出口那些技术先进的新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技术比较成熟的工业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五)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

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一)

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6.C

7.C

8.A

9.A 10.D 11.D 12.D 13.B 14.D 15.B 16.C 17.C 18.A 19.A 20.D 21.D 22.D 23.A 24.B 25.B 26.D 27.B 28.C 29.C 30.A WORD格式可编辑

效率的原因,他认为产业聚集的效率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厂商的集中能促进专业化设备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第二,厂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余劳动力市场的共享。第三,厂商的地理集中有助于知识外溢。

(二)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

(三)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集中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和共享商业中心的便利;可以降低

消费者的寻找成本,刺激行业总需求。

(四)

新增长理论认为,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行业学习曲线表现出来:随着行业整体知

识和技术的不断积累,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有助于行业中各个厂商生产成本的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有动态收益递增的特征,行业的历史累积产出越大,则行业中各厂商的产品单位成本也就越低。总之,当一个行业的厂商大量在一个地区聚集时,尽管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规模不大,但行业规模扩大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能够降低该行业中各个企业的成本。

3、为什么一些国家擅长于一些行业,而另外一些国家擅长于另外一些行业?为什么美国既

出口汽车又进口汽车?答:一个国家最初的比较优势、产业选择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可能与它本国的技术知识和资源配置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历史的或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最初的产业结构一旦形成之后,外部规模经济使得一国在这些产业中的生产率比别国提高的更快,会使该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这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擅长于一些行业,而另外一些国家擅长于另外一些行业。

美国既出口汽车又进口汽车属于产业内贸易,参考第一题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4、解释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差异产品的贸易如何

使所有国家的福利增加。

答:如图所示,我们先看贸易前。假定本国在封闭条件下国内的市场规模是既定的,垄断竞

争行业中的厂商数量越多,每个厂商的产量就越少,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平均成本就越高,因此行业成本曲线CC1线向右上方倾斜;与此同时,厂商数量越多,相似而又有差异的产品种类就越多,竞争就愈激烈,行业价格就越低,因此行业价格线PP 线向右下方倾斜,行业中均衡的厂商数量为N1,均衡价格为P1。因此,在封闭条件下,每个国家的市场规模都较小,在行业内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每个国家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商数量有限,这

些厂商向市场提供有限的几种差异化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较少。

再看贸易后。如果本国和外国相互开放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行业产品的销售量扩大,行业成本曲线由CC1下移至CC2,厂商数量增加至N2,均衡价格下降至P2,本国可以更廉价地同时出口和进口更多的差异化产品。因此,在开放条件下,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导致两个国家原有的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生产更多的差异化产品。每个国家都可以向其它国家出口或进口差异化产品,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差异化产品大大增加,产品价格也降低了,因此每个国家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都提高了。

5、试用重叠需求理论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品部门的产业内贸易。

答:林德(Staffan B?Linder)的重叠需求理论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会较少。

重叠需求理论可以解释在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品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工业品的价格和品质差异比较明显,其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之间对工业品的重叠需求范围较大,因此工业品的贸易主要发生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6、简要说明技术差距论和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内容。

答: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新产

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生产,其他国家的需求会先于模仿产品而出现,由于模仿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时间差距,在这一段时间内创新国就可以向模仿国出口新产品。当其它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以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模仿国的规模经济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创新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导致创新国的出口下降,甚至最后创新国可能从模仿国廉价进口该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一般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并且获得广泛认可,它就变得标准化了,然后可以使用不熟练的劳动力大规模生产该产品,产品的生产就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不发达国家,这一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发达国家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会发生变化。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

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在各国之间转移。

7、运用技术内生理论解释技术外溢对贸易模式可能造成的影响。

答: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各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和Y。在两国没有贸易

时,各国的生产是由国内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决定的,本国有生产X的比较优势,外国则有生产Y的比较优势。

技术外溢会有可能导致不同结果:

一种情况是,本国原有生产商品X的比较优势,但外国生产X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本国引进了外国生产商品X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率。这种结果发挥了本国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本国的长期增长。另外,商品X本来就是外国相对劣势,在两国实行分工和贸易后便不再生产。本国多生产X可以使外国的进口价格下降,也有利于外国。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外国生产商品Y的技术比本国先进,本国从外国学到这种技术并用此来改进发展其本来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Y。对本国来说,这种技术引进的结果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但对外国来说则是一种威胁和竞争。如果本国生产Y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的资源,对本国的长期发展也不一定有利。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

8、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战略性贸易论有哪些局限性?答: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1)在国内充分就业时,如果扩大出口,就应相应地增加进口,以避免出现因过渡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或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时才能实现。

(3)虽然贸易顺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和扩大就业,但如果为了追求顺差而不加节制地实行“奖出限入”政策,会导致关税、非关税壁垒盛行,发生各种贸易战,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性贸易论的局限性:

(1)它未就政府的贸易干预和补贴给出任何通用的解决方法;

(2)它的实现有赖于一系列严格苛刻的限制条件。除了产业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这两个条件外,还要求政府必须有齐全准确的信息、接受补贴的企业必须给予配合、市场需求旺盛且目标市场不会诱使新厂商加入、其他国家不会采取报复措施等等。

(3)它采取进攻性的保护措施,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加以曲解和滥用的口实,恶化全球贸易环境。

9、简述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10、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有哪些?答: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主要有:

(一)

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扭曲增进社会净福利;(二)

自由贸易的收益主要来自竞争带来的效率改进;

(三)

自由贸易的竞争效率还体现在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学习、模仿和革新的机会;

(四)

为了防止政府的贸易政策为利益集团所控制,在没有最优选择的情况下,自由贸易

政策是次优选择。

11、请尝试用供给需求模型解释进口大国设置最优关税的福利效应。答:某种商品的进口大国设置一定程度的关税会使贸易

条件向有利于本国不利于外国的方向转化,使国内实际收入最大化,这种程度关税也叫最优关税。如图: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它主要取决于贸易条件效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的对比。净福利=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税收收入,也就是图4.2(a)的a-(a+b+c+d)+(c+e)=e-(b+d)。当e >b+d时,征收关税能使该大国的福利增加,当e<b+d时,征税会使该国福利减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