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节序曲》歌词 民族乐器合奏

《春节序曲》歌词 民族乐器合奏

《春节序曲》歌词 民族乐器合奏
《春节序曲》歌词 民族乐器合奏

春节序曲

歌词千寻

学音乐的都是好孩子- 弋洋

词:弋洋

曲:弋洋

是谁每天没日没夜的抢着去练琴是谁每天没黑没白的写着和声题当看着人家恩恩爱爱

搂搂抱抱走在街上

心中突然有动机

是谁每周还上着主课挨着老师批是谁每周六周日还教小孩弹钢琴当别人追求明星死去活来

不要命的时候

我却看是谁作曲

哦要怪就怪贝多芬他太会写钢琴哦要说就说帕格尼尼拉琴太个性哦要恨就恨斯波索宾脑子太聪明哦巴赫每个指头都太过独立是谁的脖子每天都会留下个痕迹

是谁的手指每天都会弹破几层皮

当星星开始闪烁

之刻月亮高高挂起之后

肖邦的夜曲响起

哦要怪就怪帕瓦罗蒂和我有差距

哦要说就说春节序曲光芒照我心

哦要恨就恨门德尔松有钱太任性

哦莫扎特的感情太过细腻

学音乐的都是好孩子

每天都是两点一线宿舍和琴房

学音乐的都是好孩子

晚睡晚起谁和我们比

学音乐的都是好孩子

背井离乡求师学艺漂泊在异地

学音乐的都是好孩子

食堂人多谁和我们比

学音乐的都是好孩子

从小努力没有停息写曲到天明

学音乐的都是好孩子

刻苦练琴谁和我们比

lrc by:珍妮

以上就是关于春节序曲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春节序曲纯音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春节序曲纯音乐 篇一:《春节序曲》 创作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组曲就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5~1956年间。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观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这首乐曲是李焕之所作《春节组曲 》中的第一乐章,做于1955-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给人展现了一幅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春节组曲》包括《序曲》、《情歌》、《盘歌》和《灯会》四个乐章。 篇二: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赏析1.作者;李焕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

学校的音乐活动;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2.作品背景;《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3.思想内容;《春节组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叫做&quo;4.风格特点;引子部分 《春节序曲》赏析1.作者 李焕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1919年出生于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和声学。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1935年后,即开始创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黄花曲》等。 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代表作有《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乐《春节组曲》、筝协奏曲《泪罗江幻想曲》、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等。他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现在已成为我国每年新年音乐会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响乐中经典之作。

(完整版)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一、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l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

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教案 【执教者】:陈旭 【执教年级】:初二年级 【教学内容】:赏析《春节序曲》 【学情分析】:劣势: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期,如学生不习惯自己的身体急速的增高和性征的突然变化,不爱动,害羞或腼腆起来。同时,当下的学生还处在变声期,声音常常沙哑(特别是男同学),这个阶段不太适宜过多或过难的唱歌。 优势:初二年级学生在欣赏较长乐曲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知道从乐曲速度的转化、或是情绪的变化等去划分乐段,同时对国外一些乐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初二年级的优势,我们才能更好的让学生通过拓展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音乐从而更好的把握每个主题旋律的特点。 【分析教材】:《春节序曲》是人教版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欣赏课。乐曲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

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①、学生能哼唱、吹奏B部分主题旋律。 ②、学生能够在听赏中辨识A、B两部分主题旋律。 2、知识目标:①、让学生学会从音乐的基本要素(速度、情绪、节奏、力度等)去赏析音乐作品。 ②通过反复的哼唱、聆听、活动方式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热闹场景,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感情,让学生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哼唱、吹奏B部分主题旋律 ②、辨识A、B两部分主题旋律

2、教学难点: 通过哼唱、聆听、活动方式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教学工具】: PPT、eopn简谱大师、口风琴、微课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微课视频——2016年猴年春晚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喜迎新春的热闹气氛,视频停止,学生回答微课视频中所出现的问题: 1、视频前半部分讲述的是什么? 2、视频后半部分歌舞表演的节目名叫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曲子改编的吗? (设计理念:采用视频导入提问,从视觉、听觉上导入春节课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 A、教师直接简单介绍作品《春节序曲》。

民族乐器教案

民族乐器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民族乐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了解各类乐器的音色特征; 2、认识听赏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重奏; 3、听赏民族乐器演奏,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及音色特征。 教学过程: 一、中国民族乐器简介 1、乐器是人类用来演奏音乐、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全世界的古今乐器达一万多种,中国记载的乐器达千余种。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芋、鼓瑟、弹琴等演奏形式;秦汉时的鼓吹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鼓乐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 2、常见乐器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重奏。 二、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观看民乐合奏《光明行》片段 提问:你认识哪些乐器?你会演奏哪些乐器? 学生举手回答: 三、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拉弦乐器:二胡、京胡、高胡、低胡

弹拨乐器:古筝、琵琶、三弦、柳琴 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箫 打击乐器:锣、鼓、钹 四、中国民族乐器认识(课件显示) 分类认识各种乐器,听辨乐器音色特征(图片与音乐一一显示) 五、民族乐器演奏 要求:了解乐器的演奏形式,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特征。作品欣赏:1、二胡齐奏《战马奔腾》 感受音乐的热烈与激昂,体会二胡的表现力和音色。 2、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 感受音乐欢快热闹的场面,听辨竹笛的音色与表现力。 3、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体会音乐的深刻内涵,听辨琵琶的音色。 4、古筝独奏《战台风》 感受听辨古筝的音色与表现力,感受工人与台风搏斗的情景。 5、打击乐合奏《迎春锣鼓》 感受热闹欢快的锣鼓乐及锣鼓丰富的表现力。 六、学生互动 1、学生交流讨论对中国乐器民族乐器的认识体会。 2、听辨练习:播放乐器演奏音乐,让学生找出对应的乐器名称。 音乐01 音乐02 音乐03 音乐04 音乐05 二胡 古筝

民族乐器与西洋音乐形式结合的音色问题分析研究

民族乐器与西洋音乐形式结合的音色问题分析 研究 沈佶

当下,西方艺术依然占据着世界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因而当中国人接受西方音乐教育的同时,保护自身民族性的音乐元素就显得更为重要且更加有意义。无论是在流行音乐或者电影配乐中,还是传统的音乐艺术作品,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形式的结合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一个相当热门和迫切的课题。然而由于中国与西方乐器音色的显著差异,为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结合创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本文仅抛砖引玉,尝试通过科学的论证去分析中西乐器间的差异以及合理的中西音乐结合创作技巧。文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导致中西乐器合奏效果不良的几种原因;第二部分是通过一些具体的音乐进行举例说明;第三部分则是得出几种可行的方法或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西乐器搭配的问题;第四部分延伸问题,论述中西美学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民族乐器中西乐器创作

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差异 1.1中国与西方音乐律制 1.2中国乐器音色特点 1.3中国乐器的演奏法 1.4小结 第二章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作品分析 2.1 二胡协奏曲《夜深沉》 2.2 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 2.3 小结 第三章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方法与技巧 3.1 选择合适的乐器 3.2 选择合适的演奏法 3.3 选择合适的编配技巧 第四章中西美学文化差异 总结 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尚可追溯至公元前8千年,一孔韻的诞生开创了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民族五声调式。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音乐根据阶级划分为宫廷的雅乐、讲究静远淡虚的文人音乐以及广泛大量的民间世俗音乐,在朝代更替的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疆域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保持自身核心价值的前提下,不断发展保存到今天。 在西方,自从中世纪以来,宗教音乐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经过了17世纪教堂音乐、宫廷音乐和剧院音乐三足鼎立的时期,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社会才出现了近代音乐会体制的形成,使艺术家得到了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解放,由此实现了西方音乐地位的自律。 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文化价值的根本差异,中西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语汇。以节拍而言,中国人讲究以意会神,天人合一,在演奏中,音符的律动是随当时的心境而生,没有固定的节奏和句法;而西方人受到古希腊逻辑学的影响,讲究严谨的句法和规范,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节拍这个概念就诞生了。也正因为如此,中西方乐器特点的差异会显得相当巨大。 但并不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巨大就不能将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中国人讲究天下大同,包容万物。事实证明,许多充满想象力的音乐家懂得如何避开中西音乐间语汇构成矛盾之处,而将这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结合西方的严谨的逻辑判断,反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中国人感性的思维,使中外不同文化的群体都能够接受。 可惜的是,国内在中西音乐结合的理论体系形成上依然不完整,而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当今这个市场化的社会却显得尤为迫切。如何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从本质上解读中西音乐差异,成为如今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碰撞的一大主要矛盾。就此问题,本文将从中国民族乐器三个较为主要的特点,即律制、音色与演奏法入手,运用归纳、对比等手段步步递进、层层深入地探讨中西乐器结合的可能性以及方法。

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知识分享

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 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四大类。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典型乐器:笙、葫芦丝、笛、埙、箫等。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气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笙、巴乌等。 笛 传统的笛子为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一个吹孔和一个笛膜孔。笛子的种类很多,主要是筒音(最低音)为a1(实际音)的曲笛和筒音为d2(实际音)的梆笛。笛子均采用低八度记谱,梆笛比曲笛高四度。曲笛常用的指法是筒音为徵,其次为商和为宫,梆笛常用的指法是筒音为宫,其次为徵。 笛子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发音嘹亮,表现力丰富,是一种应用普遍、深受欢迎的乐器。 箫 箫又叫洞箫,直吹,六个音孔,没有膜孔。传说源于西汉西羌,所以又叫羌笛,当时只有四个音孔。最常见的箫筒音为d1,按实际音记谱,筒音作为徵音,称G调箫。箫的音量很小,强弱幅度也不大,音色恬静、甘美、柔和、深沉,穿透力强,常用中音区,低音区微弱而有特色。

笙 笙,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流传至今,为多管乐器,由簧片振动引起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传统的笙为十三簧和十四簧,近代有所改进,普遍使用十七簧和二十一簧以上的笙,式样极多,音位排列、音域、演奏手法各有不同。 笙的音色甜美、柔润,比二胡明亮,比笛子柔美,还能方便地吹奏和音。因此除了用作独奏乐器外,还经常在乐队中充当各种音色融合的作用。 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

春节序曲的教案

节日欢歌 ——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教学内容: 1、听,聆听歌曲《好日子》。 2、赏,《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 品的情绪、调式等。 3、演,学生通过体验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节日 的喜庆气氛。 教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下学期音乐第八单元第三课《春节序曲》 教学分析:这首乐曲选取反映节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 音乐的兴趣;(2)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初步认识三段体。 (3)了解掌握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从而培养从音乐表现入手, 赏析音乐作品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 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 情。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节日欢歌的风格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具有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 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2、导出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二、名曲欣赏: 1、欣赏全曲,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吗?(播放《春节序曲》MTV)。 2、分段欣赏:再次欣赏乐曲,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听听全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哼唱引子部分主旋律。 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音乐教师招考判断题分析

判断题1.“古典主音乐”特指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3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的经典作品与风格。(×) 2.《春天来了》和《在希望的田野上》都是女声独唱歌曲。(√) 3.《哦,林中那间小屋》的曲式结构为A+B+结束句。(√) 4.最早的电子琴制于1906年,重20吨。(×) 5.《无锡景》《杨柳青》《丰收之歌》都是江苏民歌。(×) 6.丝竹音乐主要乐种有“江南丝竹”和“广州音乐”等。(×) 7.《二泉映月》是一首非标题性音乐。(√) 8.《垄上行》是一首香港校园歌曲,由张明敏首唱。(×) 9.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10.唢呐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地区,金、元时才传入中国,现成为我国民间吹打乐的主要乐器。(√) 11.澳大利亚有着举世闻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 12.丝竹音乐中一般不用唢呐和音响强烈的打击乐器。(√) 1.《大夏》是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解析】《大夏》是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但其内容歌颂的是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二度转位后是大九度。(×)【解析】大二度转位后是小七度。 3.歌曲《青年参军》是一首宫调式的歌曲。( ) 4.教坊和梨园是宋代的音乐机构。(×)【解析】教坊和梨园是唐代的音乐机构。 5.秦腔的领奏乐器是高胡。(×)【解析】秦腔的领奏乐器是板胡。 6.“平沙落雁”是汉代时期富有代表性的一支优秀琴曲。(×)【解析】“平沙落雁”是明清时期富有代表性的一支优秀琴曲。 7.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悲剧《窦娥冤》的作者。( ) 8.《二泉映月》是民族音乐家华颜钧的作品。( ) 9.《赫哲人的春天》是箫独奏曲。(×)【解析】《赫哲人的春天》是筝独奏曲。 10.《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伴奏下跳着优美的圆舞曲。( ) 1.《告别》是《长征组歌》曲二. ( × ) 2.《埃格蒙特序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 √ ). 3.《松花江上》是解放以后的作品( × ). 4.《霓裳羽衣曲》是埙与乐队演奏的.( √ ). 5. 《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是舞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 ). 1、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有巴赫、亨德尔、贝多芬、海顿、莫扎特。(√) 2、黄梅戏是因安徽的黄山而得名。(×)因主要曲调由黄梅传入而得名。 3、《拉德茨基进行曲》是"圆舞曲之王"的作品。(×)老约翰·施特劳斯 4、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是奥地利作曲家。(×)波兰 5、歌曲《鳟鱼》是被誉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的作品。(√) 1、《大进行曲》是舞剧《阿依达》选曲。(×) 2、《纺织姑娘》是朝鲜歌曲。(√) 3、歌曲《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4、《凤凰展翅》是唢呐演奏的。(×)笙独奏 5、歌曲《青年参军》是一首宫调式的歌曲。(√0 6、《蝶恋花答李淑一》属于京韵大鼓。(×) 7、《月光奏鸣曲》的作曲是莫扎特。(×)贝多芬

春节序曲 欣赏教案

课程名称欣赏《春节序曲》引子(旋律片段一) 教师名称: 教学时间:2011年5月23日 教学内容:看视频听旋律识别乐器;跟伴奏唱《春节序曲》的引子部分;教学秧歌手绢舞的基本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引子部分(旋律片段一),能结合自己过春节时的生活场景感受乐曲热烈欢腾、搞个换物的喜庆气氛; (2)了解管弦乐队中集中乐器的音色,能哼唱并记住乐曲主题,并在参与欣赏中表达对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 (3)在教学秧歌手绢舞的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表现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a聆听乐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理解其音乐; b提高学生对乐器的认知与其音色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a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b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电脑音箱手绢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3分钟)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春节的由来? 学生抢答 师: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为了成功驱赶年兽,大家除了放鞭炮,还会怎样庆祝呢? 学生抢答:贴窗花,对对子,看灯展,猜灯谜,唱歌,跳舞等。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各族人民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比如: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迎新、迎新接福、祈求丰年等。 各地还有不同的庆贺活动,比如广东舞狮、做大戏、武术表演、运动竞赛等,而陕北人民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就是扭大秧歌舞。 这一节,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作曲家李焕之是如何将自己在陕北体验到的春节生活情境用音乐表达出来的。今天咱们主要来欣赏一下《春节序曲》的引子部分,也就是咱们教材上的旋律片段一。大家可以看教材31页。

春节序曲

作品简介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内容概括 《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3] 秧歌简介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 作品鉴赏编辑 概况 《春节序曲》作为《春节组曲》的序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将西方的一种趋势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是一种精妙的构思。 引子 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C大调),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

小学音乐试题1

小学音乐试题1 一、选择题 1、《命运交响曲》是(C )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2、《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 D )乐章。 A 、一B、二C、六D、七 3、下列不属于四大名旦的是(C )。 A、尚小云 B、荀慧生 C、周信芳 D、程砚秋 4、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A )。 A、《碣石调-幽兰》 B、《广陵散》 C、《高山流水》 D、《梅花三弄》 5、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C )类。 A、小调 B、号子 C、山歌 6、下列属于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B) A、大浪淘沙 B、听松 C、病中吟 D、空山鸟语 7、《音乐之声》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剧情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与退役军官及其儿女之间的故事。这是一部(C)的音乐故事片。 A、英国 B、奥地利 C、美国 D、俄国 8、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C)。 A、悲怆交响曲B、1812序曲C、悲怆奏鸣曲D、《六月》船歌 9、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是作曲家(B)的不朽之作。 A、斯美塔那 B、德沃夏克 C、柴科夫斯基 10、《苏尔维格之歌》,是著名诗剧《培尔金特》中女主人公在茅屋前纺纱时演唱的一首歌。作者是(A)。 A、格里格 B、拉威尔 C、舒伯特 11、胡笳是一种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吹管乐器,源于(A)时期。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12、比才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是(B),它代表着法国喜歌剧的最高成就。 A、《茶花女》 B、《卡门》 C、《魔笛》 D、《唐璜》 13、《胡桃夹子》的作者是(A) A、柴可夫斯基 B、舒曼 C、斯特拉文斯基 D、海顿 14、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属于哪种体裁?(D) A、舞剧 B、交响曲 C、协奏曲 D、圆舞曲 15、长笛属于(A)。 A、木管乐器 B、铜管乐器 C、弹拨乐器 D、打击乐器 16、《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B)。 A、理查?施特劳斯 B、约翰?施特劳斯 C、柴可夫斯基 D、舒伯特 17.下列乐器属于弹拨乐器的是(A)。 A、中阮 B、中胡 C、高胡 D、板胡 18、《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作者是(C)。 A、巴赫 B、贝多芬 C、莫扎特 D、李斯特 19、清唱剧《长恨歌》是(C)创作的。 A、萧友梅 B、王光祈 C、黄自 D、青主 20、下面哪条不是音乐课程的价值:(C) A.审美体验价值B.创造性发展价值 C.兴趣爱好价值D.文化传承价值 二、填空题 1、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乐器名称大全之民族乐器

乐器名称大全之民族乐器 吹奏乐器:唢呐管子笙喉管埙巴乌芦笙侗笛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海笛双管抱笙排笙、葫芦丝、萨克斯 弹奏乐器:琵琶月琴阮柳琴扬琴冬不拉三弦独弦琴筝(古筝和转调筝)、七弦琴(古琴)、扎木聂、热瓦普、弹布尔 拉奏乐器:二胡椰胡高胡大胡京胡坠胡板胡二弦中胡马头琴革胡马骨胡 四胡艾捷克打击乐器大鼓缸鼓小鼓云锣大锣大钹小锣小钹铜鼓板鼓朝鲜族长 鼓梆子排鼓木鱼象脚鼓梆、铃、定音缸鼓、堂鼓(大鼓)、碰铃、达卜(手鼓) 乐器名称大全之西洋乐器 木管乐器:长笛 (flute) 短笛 (piccolo) 大管 (bassoon) 双簧管 (oboe) 小单簧管(降e clarinet) 单簧管 (clarinet) 低音单簧管 (bass clarinet) 英国管 (english horn) 低音大管 (double bassoon) 铜管乐器:圆号 (horn) 小号 (trumpet) 次中音号 (tenor saxhorn) 长号(trombone) 小低音号 (baritone saxhorn) 大号 (tuba) 低音长号 (bass trombone) 打击乐器定音鼓 (kettle drums) 架子鼓小军鼓 (side drum) 铃鼓 (tambourine) 大鼓(bass drum) 木琴 (xylophone) 三角铁 (triangle) 钟琴 (glckenspiel) 钹 (cymbals) 排钟 (bells) 响板 (castanets) 沙槌拨弦乐器竖琴 (harp) 吉他 (guitar) 键盘乐器 钢琴 (piano) 手风琴 (accordion) 钢片琴 (celesta)弓弦乐器小提琴 (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 (cello) 低音提琴 (double bass)

春节序曲第二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春节序曲第二段 篇一:最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春节序 曲》.doc(2).doc 29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这首音乐作品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听音练习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及中国人民在欢度春节时的载歌载舞场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聆听音乐,做音乐练习,培养学生听音乐鉴赏音乐的习惯。 (2)让学生充分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体验乐曲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大胆想象。 (3)充分了解《春节序曲》中音乐基本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基本知识,有感情的演唱第二段抒情主题。 教学重点: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

热烈的情绪。教学方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手绢、扇子等道具。教学过程: 一、进行听音练习。让学生聆听三个音乐片段,(这三 个片段分别是第一段的主题一、主题二和第二段的主题)分辨他们力度、速度及情绪的变化。二、处理作品: 1、对照乐谱先将前两段的主题进行一下分析。聆听音 乐感受片段一(主题一)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跟着片段一做律动,并能用锣鼓表现出来。片段二(主题二)感受欢快、活泼富有秧歌节奏的音调并模唱,在音乐中舞蹈,在秧歌中体验主题欢快活泼的情绪,在音乐中体验秧歌的魅力。片段三(第二段主题)在力度速度情绪方面方面怎样?(力度变弱了,速度也变慢了,情绪是抒情的) 2、初步聆听:老师将这三个片段编织成一个音乐作品,让同学们来欣赏。播放《春节序曲》,让学生初步聆听全曲,听听全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3、分段聆听:聆听引子:音乐的力度、速度特点如何?情绪如何? 第一部分:聆听第一段让学生找出熟悉的音乐,就是开始听到的片段一与片段二,分别是第一段的主题一与主题二,这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主题共同构成了热烈欢快的第一段,生动描绘出人们在欢度春节时热烈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

春节序曲作者

春节序曲作者 篇一:《春节序曲》 创作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组曲就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5~1956年间。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观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这首乐曲是李焕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做于1955-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给人展现了一幅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春节组曲》包括《序曲》、《情歌》、《盘歌》和《灯会》四个乐章。 篇二:春节序曲 篇三: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赏析1.作者;李焕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2.作品背景;《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3.思想内容;《春节组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叫做&quo;4.风格特点;引子部分

《春节序曲》赏析1.作者 李焕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1919年出生于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和声学。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1935年后,即开始创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黄花曲》等。 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代表作有《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乐《春节组曲》、筝协奏曲《泪罗江幻想曲》、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等。他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现在已成为我国每年新年音乐会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响乐中经典之作。 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他指挥北京青年业余合唱队的演出获得金质奖章。他的音乐理论著作有:《作曲教程》、《怎样学习作曲》、《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数论》、《论作曲的艺术》等。 2.作品背景 《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

《春节序曲》教案教学提纲

《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内容: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 教材简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让学生在综合感受西洋乐器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帮助学生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难点: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锣鼓、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演示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1.师指画面问: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出课题《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一上课,便以热闹的场面、欢快的音乐展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情景,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愉快的春节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从而也激起了学生欣赏乐曲的热情。) 3.简介管弦乐。

4.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乐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乐。) [注:在上述环节中,录像画面一直演示,乐曲一直轻声播放。]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 二、整体欣赏,划分段落。 1.学唱主题音乐。 2.整体欣赏,想想:(1)乐曲情绪的变化线?速度变化线?节奏变化线?(2)想想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欣赏时,生边和师随音乐哼唱主题] 3.听后回答:(1)乐曲情绪线、速度线、节奏线? (2)乐曲分几部分?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变化线使学生分段有了依据,不是单单凭感觉分段,从而降底了分段的难度。) 4.找一找,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几条? (设计意图: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学生真正从理性上来认识各部分音乐。)三、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提问:乐曲一开始所表现是怎样的场面? 2.欣赏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赏,分别用a. b.c.表示。) (1)欣赏a: 1)听前提问:乐句 在演奏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两句在演奏时,仿佛两个人在干什么? 3)绘了怎样的场面? 4)分两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 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新春的欢快与喜悦,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分析: 《春节序曲》这一课选自花城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音乐课本下册第三单元“在喜庆的日子里”一课题内容,是李焕之创作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具有浓郁民族音乐特色的西洋管弦乐曲。这部管弦乐曲的节奏热烈明快、旋律朴素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十分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愉悦情绪。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充分感受乐曲形象及艺术情感。 难点:乐曲中不同节奏、节拍、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场面。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自制的打击乐器、彩纸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让学生聆听欢快的旋律进入教室,音乐停止,教师问:唱的什么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这一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2、让学生谈谈自己过年的生活情景。 3、播放年画、窗花、秧歌等节日幻灯片,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设置的情景中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用年画、窗花等方式营造春节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喜庆的情景之中。] (二)初听音乐,获得感知。(约7分钟) 1、学生完整感受《春节序曲》大屏幕播放全曲 教师播放视频并提问: a、屏幕中出现哪些乐器?他们的基本座次是怎样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春之声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春之声 〔课题〕: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课型〕:欣赏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部分民族乐器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课标解读〕: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对乐器和人声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感知乐曲的结构,能够简单的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春节序曲》作为一首管弦乐合奏,教材中介绍了AB段主题和引子的旋律,课程要求背唱B段旋律,要注意体现该段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民族管弦乐作品了解极少,对这类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所以教师要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2、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3、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于农村,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怀。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主题旋律的哼唱、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提高欣赏水平。 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并试图背唱B段主题,能在听赏中辨识各段主题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教学重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哼唱背唱主题旋律,感受和理解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能随曲律动,编创动作。 〔教学方法〕: 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视唱、讨论、表现、”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提问:新年刚过你是否还能想起今年春晚开场的第一个节目? 生:......... 师: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或者记不清楚了请看羊年春晚《四世同堂合家欢》这个视频。你是否在歌曲中听到熟悉的旋律?旋律出自哪个乐曲? 生:春节序曲。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春晚中的节目,唤起学生回忆,导入自然贴切有时效性。 二、乐曲赏析: 1、欣赏全曲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三个问题:(播放《春节序曲》) ①乐曲演奏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生答:锣鼓、唢呐、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小号、英国管、小提琴等。

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春节序曲》,在喜庆的氛围中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对收集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民俗风情的歌(乐)曲走进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音乐天地有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春节序曲》,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熟悉主题旋律。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 聆听歌曲 作者介绍:李焕之(1919—2000),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生于香港。他从小喜欢音乐,中学时代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合唱班、铜管乐队,并对诗歌、文学等新文艺颇感兴趣。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歌曲《社会主义好》、《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外,主要有管弦乐曲《春节组曲》,第一交响曲《英雄海岛》等。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李焕之也有很深的造诣。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 想想:你能用线条来表现一下乐曲的结构吗? (1)乐曲的整体情绪是什么?

(2)乐曲分几部分? 引子 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C大调),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 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节序曲》是作曲家李焕之“洋为中用”创作的典范,因为它是运用中国民间音调,采用西洋作曲技法创作,并且用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说明音乐是无国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间音乐是我们的“根基”和“源泉”。我们应该热爱她、发展她,使她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而永久不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