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无理数(1)》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1)》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1)》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1)》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1)》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7-12-29T10:13:43.67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0期作者:刘鹏

[导读] 本课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分校刘鹏

一、教材分析

《认识无理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共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从实际背景中发现“非有理数”,从形数两方面感受这样的数的广泛性;第2课时由前一课时的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继续研究这些数的小数表示,在与有理数小数表示的对比中,体会不可表示成整数比的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等价性,明确无理数的定义,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本课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二、学情分析

通过“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明白了什么是勾股数,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三、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导入法引入新课,用探究分析法展开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法: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从形数两方面让学生感受“非有理数”广泛存在,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积累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

4.通过了解数学史话,让学生感悟追求真理的人生价值观.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非有理数”广泛存在,会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难点:判断一个数不是有理数的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从数学发展史切入,复习有理数的概念;

2.再从数学史话的故事,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3.导入本节的学习,板书课题.

导语:在数学发展史上,产生过第一次数的危机,正整数、正分数和零不够用了,从而引入了负数,数系扩充到有理数.现在请同学们回忆,有理数包含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有理数的分类).随着历史的发展,又产生了第二次数的危机,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段故事: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个观点:“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有理数去描述.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的一个弟子希伯索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他的老师,毕达哥拉斯因为这个发现动摇了自己的权威观点而恐慌,非常恼怒,不仅封锁消息,而且还残害希伯索斯,最终将他投入大海,希伯索斯为发现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证明了希伯索斯的发现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的长究竟是什么数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第二章“实数”的学习(展示章前页的图片),请同学们朗读章前页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胸怀学习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无理数”(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

环节1:拼一拼

如图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能得到一个大正方形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拼图,并与同伴交流.各小组完成后,由代表到讲台用电子白板展示,三种拼法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