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四院)、(附属延安医院)、(附属甘美医院)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Ⅰ

总学时:32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学分: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

课考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

网络课程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Ⅰ》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通过《急诊医学Ⅰ》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 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 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 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

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

1. 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 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3. 掌握气道开放、静脉开放基本操作技术及呼吸机的基本使用。

4. 掌握常用急诊操作技术:洗胃、导尿、胸穿、腹穿、心包穿刺、颈托的使用。

(三)掌握各类急症的抢救流程与治疗原则,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加强本科学生的“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急救医学Ⅰ》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 见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所需要的急救医学基础为主,力求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所涉及的急救医学临床思路及基本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创性。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为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在部分章节后面提供了一些急救新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阅读材料。

第一篇急救医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急救医学的概念。

二、熟悉:

1. 急救医学形成的基础。

2. 急救医学的临床特点。

三、了解:

[

1. 急救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2. 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3. 急救医学的未来展望。

4. 急救护理。

5. 院前急救护理。

6. 医院急救护理。

7. ICU病房的护理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急救医学、急救护理。(自主学习)

~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急救医学的概念。

2. 急救医学形成的基础。

3.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必要性。(自主学习)

4.急救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自主学习)

5. 急救医学的临床特点。

6. 急救医学的未来展望。(自主学习)

7.急救护理。(自主学习)

8. 院前急救护理。(自主学习)

9.医院急救护理。(自主学习)

10. ICU病房的护理。(自主学习)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目的要求:

了解:

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 EMSS发展概况。

3. EMSS的基本结构。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自主学习)

,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 EMSS发展概况。

3.EMSS的基本结构。(自主学习)

第三章危重病的临床常用评分系统

目的要求:

一、熟悉:疾病危重程度特异性评分系统。

二、了解:

1. 危重评分。

2. 疾病的非特异性评分系统。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危重评分(自主学习)、APECHEⅡ评分、SAPS系统。(自主学习)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危重评分。(自主学习)

2. APECHEⅡ评分、SAPS系统。(自主学习)

3.AMI严重程度评分和心功能分级(自主学习)、急性肺损伤和肺部感染评分系统(自主学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评分(自主学习)、MODS严重程度的评分标准(自主学习)、创伤评分系统。(自主学习)

4. 患者意识状态判定。

5. 危重患者的镇静程度评估。(自主学习)

第二篇心搏骤停与复苏

*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临床表现诊断。

2. 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ABC步骤、注意事项。

3. 掌握电击除颤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4. 脑复苏的措施。

二、熟悉:

1. 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性生命支持的内容。

2. 心搏骤停时给药途径。

三、了解:

;

1.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2. 心脏紧急起搏。

3. 开胸心脏挤压。

4. 了解脑复苏的结局。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脑复苏。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 心搏骤停的原因。心搏骤停的类型。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 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性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判断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体位;畅通气道;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其注意事项。建立有效循环: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评价标准。进一步生命支持:明确诊断,控制气道,氧疗和人工通气。

3. 开胸心脏挤压;电除颤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4. 延续性生命支持:脑复苏的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5.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维持酸碱平衡;循环系统的监护;呼吸系统监测;脑缺氧的监护;肾功能的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与体征;防治继发感染;脑复苏;脑死亡相关概

念。(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见习内容: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心肺脑复苏。

第三篇休克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休克的概念;掌握休克的病情判断。

%

2.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 休克的诊断。

4. 休克的治疗要点。

二、熟悉:

1. 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变化。

2. 休克的临床表现。

3.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要点。

4. 过敏性休克的治疗要点。

三、了解:

1. 容量复苏的原则。

<

2. 休克治疗时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3. 休克的监测。

4.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要点。

5.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要点。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休克的概念。

2. 休克的病因,休克的分类。休克的病理生理。

3. 休克的病情评估:资料收集与病情观察:休克早期、休克中期、晚期休克。(自主学习)

4. 休克程度的估计,休克的监测。

5. 休克的救治原则。

6. 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自主学习)、失血性休克(自主学习)、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篇急性器官衰竭

第一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救治原则及ARDS机械通气的特点。

二、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原发和继发性ARDS、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三、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源性(ARDSp)、肺外源性(ARDSexp)、顽固性低氧血症、非心源性肺水肿、血气分析、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肺开放策略。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ARDS的概念、流行病学。(自主学习)

2. ARDS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学及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ARDS治疗及ARDS的机械通气(呼吸机使用)的特点。

第二章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定义、DIC的病理分期、临床表现及救治措施。

二、熟悉: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

三、了解: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及实验室检查。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系统激活、纤溶系统激活、出血倾向、休克、栓塞及溶血、抗凝。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DIC概念、正常人为什么不出现DIC。(自主学习)

2.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DIC、病理及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分期及临床分型。

3. 怎样早期发现DIC(自主学习)、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疗效与预后。(自主学习)

第三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急性脑功能衰竭定义。急性脑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GCS评分及意义、诊断依据。急性脑功能衰竭抢救及治疗措施。

2. 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诊断、抢救及治疗措施。

3. 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急性左心衰竭的定义、临床表现、抢救及治疗措施。

4.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病因及分类、抢救及治疗措施。

5. 肝性脑病的定义、主要诊断依据及救治原则。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定义,几个概念: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MODS的救治措施。

二、熟悉:

1. 急性脑功能衰竭的病因。急性脑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

2.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3.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心源性和肺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与ARDS)。

4.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实验室和其它检查以及鉴别诊断。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

1. 急性脑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脑功能监测;急性脑功能衰竭的病因诊断。

2.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

4.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5. 肝性脑病的病因、病理、分型及发病机制。

>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急性脑功能衰竭、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过度昏迷、急性呼吸衰竭、通气/血流比例、弥散障碍、氧耗量增加、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少尿期、多尿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促炎与抗炎反应失衡、过度炎症反应、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调节剂、血液净化技术、内毒素。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急性脑功能衰竭定义。急性脑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急性脑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脑功能监测:监测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重要提振的变化;电生理监测;颅内压监测;急性脑功能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脑死亡的确立;急性脑功能衰竭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2. 急性呼吸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ARF的分度、抢救与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3.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基础知识、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左心衰竭的定义、病因与诱因、

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自主学习)4.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病因及分类、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5. 肝性脑病的定义、肝性脑病的病因、病理、分型及发病机制、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实验室和其它检查主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救治原则。(自主学习))

6. MODS概念、MODS的发病基础(自主学习)、MODS的发病机理(自主学习)、MODS 的发展转归(自主学习)、MODS的初步诊断、MODS的预防和治疗。

第五篇常见急危重症及处理

第一章高血压急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的概念。

2.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的治疗措施。

3.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

二、熟悉:

1.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的鉴别诊断。

2.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和治疗措施。

三、了解:子痫的病理生理和处理措施。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急性主动脉夹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的概念、诊断标准、治疗措施。

2.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的病理生理机制。

3.主动脉夹层的分型。(自主学习)

4.子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自主学习)

'

第二章呼吸系统急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

2. 肺性脑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

3.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

二、熟悉:

1.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

2. 急性肺栓塞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

三、了解:肺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

<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通气/血流比;血浆D-二聚体;重症支气管哮喘;肺性脑病。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2. 肺性脑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3.急性肺栓塞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

第三章消化系统急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

\

1.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义和常见病因。

2.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

3.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断治疗流程。

4.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定义和常见病因。

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原则和治疗措施。

6. 急性胰腺炎的轻重分型。

二、熟悉:

1.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学诊断。

2.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治疗流程。

三、了解:

1. 上消化道大出血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

2.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非药物治疗和降阶梯治疗思维。

3. 药物止血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 特殊类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措施。

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少见和罕见病因。

6.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7.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腹膜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分型。

?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上消化道大出血定义、病因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病因诊断、抢救与治疗措施、急诊诊疗流程、止血药物应用的适应症和特殊类型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措施(均为自主学习)。

2. 重症急性胰腺炎定义、病因学(自主学习)、流行病学(自主学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轻重分型标准、急救原则

和治疗措施(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适应症为自主学习部分)。

3. 血液透析(自主学习)、血液滤过(自主学习)、血液灌流(自主学习)、腹膜透析(自主学习)、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自主学习)

第四章突发性创伤

第一节创伤性气胸和血胸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创伤性气胸的概念。

2. 闭合性气胸的抢救和治疗。

3. 开放性气胸的抢救和治疗。

4. 张力性气胸的抢救和治疗。

5. 创伤性血胸的抢救和治疗。

二、熟悉:

1. 闭合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 开放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 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 创伤性血胸的临床表现。

5. 创伤性血胸继续出血及感染的鉴别。

三、了解:

*

1. 闭合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开放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张力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创伤性血胸、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减压。

1. 创伤性气胸的概念。

2. 创伤性气胸的分类。

3. 闭合性气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自主学习)

?

4. 闭合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自主学习)

5. 闭合性气胸的抢救与治疗:保守治疗、胸腔闭式引流。

6. 开放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自主学习)

7. 开放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自主学习)

8. 开放性气胸的抢救与治疗措施:转开放为闭合、维持生命体征、胸腔闭式引流。

9. 张力性气胸的发生机制。(自主学习)

10. 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1. 张力性气胸急救:胸腔穿刺减压。

12. 创伤性血胸的临床表现:少量血胸、中量血胸、大量血胸的临床表现。(自主学习)

13. 创伤性血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继续出血征象、血胸感染征象、迟发性血胸。(自主学习)

?

14. 创伤性血胸的抢救与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第二节胸腹联合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胸腹联合伤的概念。

2. 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

3. 胸腹联合伤的急救和治疗措施。

二、熟悉: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依据。

三、了解:胸腹联合伤的病因。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胸腹联合伤、胸腹合并伤。

1. 胸腹联合伤的概念。

2. 胸腹联合伤的病因。(自主学习)

3. 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呼吸功能紊乱、循环功能紊乱、腹部症状体征。

4. 胸腹联合伤的诊断、辅助检查方法选择。(自主学习)

5. 胸腹联合伤急救与治疗措施。

第三节创伤性大出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表现。

2. 创伤性大出血的判断。

3. 创伤性大出血的现场急救。

二、熟悉:创伤性大出血的外科手术止血治疗。

三、了解:

1. 大出血的病理生理。

2. 出血的辅助检查。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创伤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诊断性腹腔穿刺、限制性液体复苏。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创伤性大出血的概念。

2. 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表现:损伤部位的局部表现,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的征象。

3. 创伤性大出血的诊断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自主学习)

4. 创伤性大出血的抢救与治疗措施:抗休克、压迫止血、外科手术治疗活动性的体腔出血、预防感染和内脏并发症的发生。

5. 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充分性液体复苏。(自主学习)

第四节复合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复合伤的现场急救要点。

~

二、熟悉:复合伤的定义。

三、了解:复合伤的发病机制。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复合伤,放射性复合伤,化学性复合伤,烧冲复合伤。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复合伤的概念。

2. 放射复合伤、化学复合伤和烧冲复合伤的发病机制。(自主学习)

3. 复合伤的临床特点:致伤因素多、伤情复杂、伤势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易误诊漏诊;治疗困难。(自主学习)

4. 复合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自主学习)

5. 复合伤的现场急救要点。

第五节多发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多发伤的定义。

2. 多发伤的迅速判断和进一步评估。

3. 多发伤的急救流程。

4. 多发伤抢救中损伤控制的概念。

二、熟悉: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三、了解:多发伤的辅助检查。

~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多发伤、损伤控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多发伤的定义。现场救护:预防窒息、止血、包扎、固定和转送。初期外科处理的原则:尽早清创、一般不做一期缝合、充分显露伤道。

2. 多发伤的致伤机制。(自主学习)

3. 多发伤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自主学习)

4. 多发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自主学习)

5. 多发伤的判断评估方法。

6. 多发伤的现场急救。

7. 多发伤的进一步手术处理。

第六篇急性中毒

第一章急性中毒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2. 急性中毒的诊断。

3. 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治疗措施。

二、熟悉:

1. 毒物的体内过程。

2. 中毒机制。

三、了解:

1. 急性中毒概念。

2.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

3. 急性中毒的病因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急性中毒。(自主学习)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急性中毒概念(自主学习)、流行病学(自主学习)、病因。(自主学习)

2. 毒物的体内过程。

3. 中毒机制。

4. 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5. 急性中毒的诊断。

6. 急性中毒抢救与治疗措施。

第二章常见药物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临床表现。

2. 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诊断。

3. 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抢救治疗措施。

二、熟悉:

1. 镇静催眠药物分类。

2. 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机制。

三、了解:

1. 急性解热镇痛药物中毒。

2. 急性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3. 急性抗躁狂药物中毒。

4. 急性抗结核药物中毒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 急性镇静催眠药物的分类;中毒临床表现、诊断和抢救治疗措施。

2. 急性解热镇痛药物中毒的机制(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自主学习)、诊断(自主学习)、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3. 急性抗精神病药物分类(自主学习)、中毒机制(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自主学习)、诊断(自主学习)、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4. 急性抗躁狂药物中毒机制(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自主学习)、诊断(自主学习)、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5. 急性抗结核药物异烟肼中毒机制(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自主学习)、诊断(自主学习)、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第三章急性食物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

1.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抢救治疗措施。

2. 急性毒菌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抢救治疗措施。

二、熟悉:

1. 急性酒精中毒的中毒机制、鉴别诊断。

2. 急性毒菌中毒的中毒机制、鉴别诊断。

三、了解:

1. 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2.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3. 急性鱼胆中毒。

4. 急性河豚毒素中毒。

@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 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机制(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自主学习)、诊断(自主学习)、

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2. 急性酒精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抢救治疗措施。

3.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机制(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自主学习)、诊断(自主学习)、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4. 急性毒菌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抢救治疗措施。

5. 急性鱼胆中毒机制(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自主学习)、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6. 急性河豚毒素中毒机制(自主学习)、临床表现(自主学习)、抢救及治疗措施。(自主学习)

第四章急性农药中毒

: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

2.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抢救治疗措施。

二、熟悉:

1.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机制、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

2.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分级、病情危重指标。

三、了解:

1. 急性除草剂中毒。

2. 急性百草枯中毒。

^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中间综合征。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病因(自主学习)、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

急救医学考试重点讲课教案

09临床C班急救医学考试复习重点 整理:成玄璇 声明:以下内容为老师最后一次课强调之内容,请各位务必认真复习! ▲CPR基本操作过程:评估环境、判断意识、启动紧急医疗系统,准备除颤器、摆放体位、开放气道、判断呼吸、人工呼吸、判断循环征象、胸外按压、复检(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眼球、咳嗽等)。 ▲CPR中常见基本数字: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3处,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mins按压深度至少5cm,目前推荐使用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每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时间大致2mins。(P239-240) ▲抢救顺序:C-A-B,即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Airway保持呼吸顺畅→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以上出选择题可能性大) ▲创伤急救搬运原则:必须在原地检伤、包轧止血及简单固定后再搬运,凡怀疑有脊柱、脊髓损伤者,搬运前先固定,搬动时将伤者身体以长轴方向拖动,不可以从侧面横向拖动。(P258) ▲开放性骨折急救和搬运: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这也是开放性骨折急救措施;开放性骨折急救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膝下垫一枕头或衣物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创伤常用技术:现场心肺复苏;止血方法有指压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法、钳夹止血法;包扎有绷带包扎法(环形包扎、螺旋包扎、“8”字包扎、回返包扎)、三角巾包扎法、便捷材料包扎;徒手搬运方法有扶行法、背负法、拖行法、轿杠式、双人拉车式。(P253-258) ▲脊柱损伤搬运:只要怀疑有脊柱损伤就应按脊柱损伤情况处理,将脊柱不稳定的患者仰卧固定在一块坚硬长背板上并将他放置在中心直线位置,即头部、颈部、躯干、骨盆应以中心直线位置逐一固定,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弯屈或扭转。 原位固定伤员,伤员应被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绝不可用帆布软担架抬运伤员。 两人或三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地将伤员托起,平放在硬板或门板担架上。绝不可一人抱头、一人抱脚的不一致搬动。 对颈椎损伤的伤员,要另有一人专门托扶头部,并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躺到木板上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颈两侧加以固定。 脊柱骨折伤员搬运:骨折的脊椎骨容易损伤脊髓,不能活动和负重。 病人有胸、腰椎骨折时,应使病人取俯卧位,胸部稍微垫高。 要观察伤情,要牵拉取直,要同轴翻身,要硬板固定! ▲基本止血方法原理:指压法-把动脉压迫闭合在骨面上阻断血流。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修改)字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急诊学》课程教学大纲 (共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急诊学 课时:63(43/20) 学分:3.5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诊断、救治、救护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它是以内、外、妇、儿等学科为基础。重点讲解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常见危重症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辨证论治。 教材主要阐述 (1)中医急诊学的概念、特点、性质、地位与任务及其流源;(2)中医急诊学的临床特点、病及概要、古今相关理论、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常用的治则与治法。(3)常见危重病的中医急救处理原则、中医药在疾病抢救治疗中的地位、辩证求治规律等;(4)常用的中医急救技术及现代常用的急救技术。 教材分上篇、下篇、附篇三部分,上篇重点介绍中医急诊学的学科特点等,下篇突出常见急危重症和各科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附篇重点讲解常用的急救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下篇,讲课的中心内容是基础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等,学生自学上篇及下篇各论常见急症中的附篇等内容,下篇是见习和实习学习的重点,课堂讲授由教授、副教授任课为主,同时进行操作训练。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 总论 第一章中医急诊学流源及病症特点(自学)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和范畴,熟悉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救治特点,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和中医急诊学与现代急诊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诊断与辩证(2学时) 掌握中医急诊学诊断疾病的关键和辩证关键,熟悉中医急诊辨证方法与内科学辨证方法的异同,了解中医急诊辨证治疗的流源,了解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在中医急诊临床中的意义。 第三章中医急诊护理(自学) 掌握中医急诊的护理特点,熟悉中医急诊的调护,了解中医急诊的预防特点。 第四章急诊科(室)的建设(自学) 了解急诊科(室)的任务范围,“三位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讲解急诊科(室)的人员配备和要求,人才培养;介绍科(室)所需的基本设施,包括建筑选址,科室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和药品等,简介急诊科(室)的急诊管理,如急诊工作制度、观察室管理、抢救室及监护式管理、急诊病案管理等,了解科研和教学工作。 下篇 各论 第一章急危重症(25课时)

《急救医学基础》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 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4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 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 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 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 (二)技能教学目标 1.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 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 (三)素质教学目标

1. 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3.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3.熟悉急诊与急救医学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急救医疗体系 1.熟悉急救医疗体系的基本组成形式。 2.了解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 (三)院前急救 1. 概述 (1)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2)熟悉院前急救的任务和特点。 (3)熟悉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4)掌握院前急救的原则。 (5)熟悉院前急救的组织与实施。 2.院前急救管理 (1)了解如何建立急救网络。 (2)熟悉急救管理制度。 (3)了解急救设备的管理方法。 (四)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1.熟悉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方法。 2.掌握急救处理的原则。

急诊医学试题及答案

急诊医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心脏骤停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 2.急诊医学的范畴急救医学、灾害医学、危重病 医学。 3、根据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徒手心肺复苏术中胸外按压的 频率为≥100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成人为30:2 ,深度为≥ 5 cm,按压后:胸廓应充分回弹,每次吹气时间至少1秒进行人工呼吸。2010心肺复苏程序重大变化C-A-B代替A-B-C ,胸外按压优先,肾上腺素用法为每次 1mg 静脉推注,每 3 分钟一次。 4、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 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血压降低,是休克最常见、最重要的临床特征。迅速改善组织灌注,恢复细胞氧供,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休克恶化时一个从组织灌注不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至衰竭的病理过程。 5、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出现“阿托品化”的表现有瞳孔扩 大,不再缩小、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口干、\ 肺部罗音消失和心率加快 100次/分意识障碍减轻或苏醒,或轻度烦躁不安体温轻度升高(37.5~38℃) 。

6、端坐呼吸是左心衰竭典型表现,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最严重的表现,咳大量泡沫样血痰,两肺布满湿啰音,血压可下降,甚至心跳骤停。 7、急性主动脉夹层降压治疗要点:血压降低到正常偏低水平即 90-110/60-70mmHg。 8、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是上消化道出血吗?、出了多少血?、出血停止了吗?、什么原因引起的出血? 9、窒息是咯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垂体后叶素是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和咯血的常用药。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我国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体一位的发展模式。 2.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商品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3. 大咯血:一次咯血量大于200ml,或24小时内咯血量大于400ml 4.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Ⅰ 总学时:32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 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 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Ⅰ》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通过《急诊医学Ⅰ》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 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

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 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 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 1. 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 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3. 掌握气道开放、静脉开放基本操作技术及呼吸机的基本使用。 4. 掌握常用急诊操作技术:洗胃、导尿、胸穿、腹穿、心包穿刺、颈托的使用。 (三)掌握各类急症的抢救流程与治疗原则,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加强本科学生的“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急救医学Ⅰ》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 见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所需要的急救医学基础为主,力求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所涉及的急救医学临床思路及基本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

急救医学试题

急救医学试题 急救医学试题一. 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全心衰属于哪一类型紫绀c a 中心性紫绀 b 周围性紫绀 c 混合性紫绀 d 以上都不是 2.劳动后呼吸困难是下列哪种疾病的早期表现c a 肺炎 b 胸腔积液 c 心功能衰竭 d 肺梗死 3.下列哪项是喉头水肿的临床表现a a 吸气性呼吸困难 b 呼气性呼吸困难 c 混合性呼吸困难 d 以上都不是 4.钻顶样腹痛是哪种疾病特点c a 阑尾炎 b 胰腺炎 c 胆道蛔虫病

d 溃疡病 5.频繁剧烈呕吐后呕血见于a a mallory-weiss syndrome b 胃溃疡 c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d 胃癌 6.幽门梗阻的特点b a 呕吐胆汁伴胃型 b 呕吐宿食伴胃型 c 呕吐蛔虫伴肠型 d 呕吐物恶臭伴肠型 7.高热是指体温超过c a 37℃ b 38.2℃ c 39.1℃ d 41℃ 8.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d a肺炎支原体 b 肺炎衣原体 c 军团菌 d新型冠状病毒 9.抢救过敏性休克时,应首先选用d a多巴胺 b地塞米松 c异丙嗪 d肾上腺素 e钙剂 10.院前处理突发昏迷首先选择b

a呼叫120急送医院 b行心肺复苏术 c测量血压 d检查瞳孔 e保持呼吸道通畅 11.一个体重60kg的人,全身总血量约为c a4000ml b4500ml c4800ml d5500ml e6000ml 12.关于结扎止血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结扎止血带前,应先加衬垫 b手断离后,止血带应结扎在上臂的中段 c每隔40~50,放松2~3次 d结扎不要过紧或过松,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即可 e标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 13.对下列哪种胸部损伤的伤员,应优先抢救d a胸部挫伤 b肋骨骨折 c开放性气胸 d张力性气胸 e闭合性气胸 14.判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指征为a a心电图 b血压 c神志和呼吸 d瞳孔 e口唇紫绀 15.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为a a必须先将骨的断端还纳后,再止血、包扎、固定。b先止血、再固定、最后包扎。 c立即复位后,再止血、固定、包扎。 d止血、包扎后、不固定也可以。 e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固定。

急诊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灾难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灾难医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 【授课对象】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三年制急救医学专业 【学时学分】10学时,1学分 一、课程简介 灾难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管理、理工科学等多个学科,可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理工农医均有涉及。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灾难医学的基本理论、灾难救援指挥管理、各种灾难损伤的急救以及灾难心里障碍救援技术。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懂灾难医学救治,又懂灾难施救指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地广辽阔,人口众多。地震、泥石流、洪灾、旱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除上述自然灾害之外,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火灾交通事故、矿难、踩踏、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也常有发生。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灾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灾难一旦发生,医护人员总是救援的主力军。 现代灾难医学救援“三七分”理论强调“三分研究,七分教育”的原则。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设灾难医学的课程,教授灾难医学救援的知识和技能,有部分院校还成立了灾难医学学系。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灾难医学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诸方面取得成效,得到医学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本课程旨在对我国灾难医学及其研究生教育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教学时数分配 安排学时:理论课10学时 学分:1学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灾难医学》刘中民主编。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灾难医学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灾难医学范畴和特点,全面了解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了解我国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熟悉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 1.灾难医学概论 2.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3.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 4.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问题 5.灾难医学救援的合作与交流 掌握:灾难的概念和分类,灾难医学的范畴和特点。灾难医学的新理念。 熟悉: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学问题。 了解: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灾难医学救援的国内外交流。 第二篇灾前准备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灾难医学救援法制体系,灾难医学救援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救援预案。掌握灾害救援对的分类、救援队伍的组织和管理。掌握医学救援装备的特性和配置,医学救援装备的分类和组成。熟悉医学方航的概念、组成、类型和功能。了解灾难医学救援培训方案和灾难医学救援通讯和信息管理。 (二)教学内容 1.灾难医学救援法制内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预案。 2.多媒体形式详细讲解灾难救援队的分类、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组建原则和组成结构。列举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技能培训,从灾难医学救援队伍演练的分类、形式、实施三方面讲解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演练过程。 3.多媒体讲解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后勤保障内容。 4.重点讲解医学救援装备的特性、配置要求及配置原则。 5.多媒体形式详细讲解医学救援装备的分类和组成,以及医学救援装备的管理。 6.多媒体讲解医学方航的概念、特点和发展概况。讲解医学方航的分类和组成。详细讲解医学方航的功能、设备使用、维护和运作管理方式。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45/2.5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北京远郊定向) 急诊医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必修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急诊医学基础理论、急危重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思维方法、诊疗流程和抢救技术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严密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急诊医学常见的急危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诊抢救治疗流程,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学生将来在农村基层医院独立工作、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初步抢救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法,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临床。理论课以课堂授课为主,采取病例导入方法教学,结合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部分章节组织自学和课堂讨论。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视频、多媒体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课结合临床患者,学生问诊、查体并提出诊断,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是考查课程。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评卷办法以试卷的标准答案为依据,统一阅卷;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技能考核占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急诊及灾难医学,沈洪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117171441 参考书: 急诊医学,李春盛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2 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 9787117173148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117170222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急诊医学试题库

急诊医学外科部分试题A1型选择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通讯指挥系统是: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创伤急救第一节概述 2.急救网点的任务: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 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创伤急救第一节概述3.医院急救的主要目的: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创伤急救第一节概述4.院内急救包括: A.急诊抢救 B.后续相关专科治疗 C.高级生命支持 D.急诊抢救和后续相关专科治疗 E.专科会诊确定手术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创伤急救第一节概述

5.创伤指数(TI)是: A.由Kirkpatrick于1972年提出 B.根据创伤部位、伤员生理变化及创伤类型估算 C.按异常程度各评1、2、3、4、5、6分 D.TI:5~9分为轻伤;10~17分为中度伤;17分以上为重伤 E.TI>9分的伤员送往创伤或大医院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创伤急救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6.CRMAS评分法: A.由Clemmer于1986年创建 B.综合了RPM法和RSM法,以循环、呼吸、腹部情况、运动、语言为评判标准C.共5项内容、每项评分内容分1~3三个分值 D.总分9~10为极重伤,7~8为重伤,6分为轻伤 E.此评分方法适用于院内急救评分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创伤急救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7.在发生大批量伤员时: A.抢救尽可能多的伤员为原则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有关急救的一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急救监护技术和常用的急救救护技术。 3.能对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以处理的能力。 4.认识和珍爱生命,初步养成自觉地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观念与行为意识,爱岗敬业,具有协作精神。 5.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工作的观念和认真、热情、主动地执行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具有反应敏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有学习、尝试临床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护理实训室、教学医院急诊病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见习、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

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采用期中考试、书写见习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中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25%;见习报告两份占学期总成绩的25%;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急救急诊试题及答案

急救医学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慢性进展型头痛是下列哪一项临床特征A A 慢性颅内压增高 B 急性颅内压增高 C 急性血压增高 D 神经衰弱 2.全心衰属于哪一类型紫绀C A 中心性紫绀 B 周围性紫绀 C 混合性紫绀 D 以上都不是 3.劳动后呼吸困难是下列哪种疾病的早期表现C A 肺炎 B 胸腔积液 C 心功能衰竭 D 肺梗死 4.下列哪项是喉头水肿的临床表现A A 吸气性呼吸困难 B 呼气性呼吸困难 C 混合性呼吸困难 D 以上都不是 5.钻顶样腹痛是哪种疾病特点C A 阑尾炎 B 胰腺炎 C 胆道蛔虫病 D 溃疡病 6.频繁剧烈呕吐后呕血见于A A Mallory-Weiss syndrome B 胃溃疡 C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D 胃癌 7.幽门梗阻的特点B A 呕吐胆汁伴胃型 B 呕吐宿食伴胃型 C 呕吐蛔虫伴肠型 D 呕吐物恶臭伴肠型 8.高热是指体温超过C A 37℃ B 38.2℃ C 39.1℃ D 41℃9.发热4日出现皮疹见于D A 水痘 B猩红热 C 天花 D 麻疹 10.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D A肺炎支原体 B 肺炎衣原体 C 军团菌 D新型冠状病毒 11.抢救过敏性休克时,应首先选用D A多巴胺B地塞米松C异丙嗪 D肾上腺素E钙剂 12.院前处理突发昏迷首先选择B A呼叫120急送医院B行心肺复苏术 C测量血压D检查瞳孔 E保持呼吸道通畅 13.一个体重60kg的人,全身总血量约为c A4000ml B4500ml C4800ml D5500ml E6000ml 14.关于结扎止血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结扎止血带前,应先加衬垫 B手断离后,止血带应结扎在上臂的中段 C每隔40~50,放松2~3次 D结扎不要过紧或过松,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即可 E标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 15.对下列哪种胸部损伤的伤员,应优先抢救D A胸部挫伤B肋骨骨折C开放性气胸 D张力性气胸E闭合性气胸 16.判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指征为A A心电图B血压C神志和呼吸 D瞳孔E口唇紫绀 17.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为A A必须先将骨的断端还纳后,再止血、包扎、固定。 B先止血、再固定、最后包扎。 C立即复位后,再止血、固定、包扎。 D止血、包扎后、不固定也可以。 E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固定。 18.异物插入体内,现场应立即C A拔除异物,填塞止血后送往医院 B拔除异物,加压包扎止血后送往医院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考试学习)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 急救医学是专门研究急危重症突发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过程中的相关临床变化规律及使用必要手段、仪器设备实施紧急综合救治与预防病情进展,对生命给予有效延续支持,为后续治疗提供可能的一门新兴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组建起来的一种急救医学模式,三者分工明确、关系密切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为急危重症患者铺高了一条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含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 心脏骤停: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即刻中断,进而导致呼吸停止、脑功能丧失的一种濒临死亡的状态。 心脏骤停的诱因: 原发于心脏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冠状动脉疾病,约占75-80%的由此所致;各种心肌炎和心肌病;心室肥厚;电生理异常;手术或诊疗操作意外;其他如各种先心病等因素。 继发于心脏外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严重的呼吸功能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大失血和严重休克;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麻醉和手术意外;其他如胆绞痛等因素。 心脏骤停诊断: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或不伴有抽搐;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搏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

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 —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 1、心脏骤停的“三联征”包括:( A、 B 、 C ) A、突然意识丧失 B、呼吸停止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全身抽搐 E、瞳孔散大 2、判断心脏骤停的主要条件:( A、 C ) A、突然意识丧失 B、呼吸停止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全身抽搐 E、瞳孔散大 3、心肺复苏(CPR)有效的指征包括:( A、B 、C 、D ) A、颈动脉可触到搏动 B、面色由紫绀转红润 C、出现自主呼吸 D、瞳孔由大变小 E、可测到血压 4、关于电除颤,正确的描述有:( A、 B 、 D ) A、电除颤是救治室颤最有效的方法 B、除颤每延迟1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7%~10% C、室颤/无脉性室速时,推荐电击3次后再进行CPR D、目前推荐双相波低能量(150~200J)除颤 E、如只有单相波除颤仪,能量选择推荐递增式(200J-300J-360J) 5、心肺复苏的常用药物包括:( A、C 、D )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阿托品 D、胺碘酮 E、氯化钙 问答题: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用) 一、课程简介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熟悉急诊医学的现状,了解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本大纲包含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急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适用于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根据教学计划本大纲安排理论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合计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

三、正文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 二、掌握现代急诊服务体系的组成 课程内容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发展史;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BLS、ALS的概念和内容 二、掌握BLS的操作步骤 三、掌握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 四、熟悉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课程内容 。 心脏、呼吸停止的原因和诊断;成人和小儿BLS、ALS的步骤;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第三章休克(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三、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自学内容 】 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SIRS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MODS的诊断和治疗 三、掌握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I》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四院)、 (附属延安医院)、(附属甘美医院)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 I 总学时:32 学时(理论授课:30 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学分: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 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 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I》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 通过《急诊医学I》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 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总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然后,安全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 内容: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 发展模式: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 目的:①尽快的现场急救;②稳定患者尽快转运。 院前急救时间:①急救反应时间(5-10min);②现场抢救时间;③转运时间。 急诊病情分类(分诊):①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立即抢救);②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5-10m 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③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m);④普通急诊患者(30m-1h);⑤非急诊患者。 处理原则:救人治病①首先判断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②稳定生命体征,重病优先;③综合分析,侧重功能; ④选择适当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⑤治疗后合理再评估;⑥通力协作。 心肺脑复苏: 三要素: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复苏首选)、电除颤 心脏性猝死: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h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肺复苏:流程为早期识别呼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接到求救后5min)→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内容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生命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跳骤停】: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其次为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PEA。 原因:5h缺氧、高低钾、高低温、酸中毒、低容,5t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心脏栓塞、肺栓塞、中毒。 病生: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复苏后综合征:严重全身系统性缺血后MOF) 诊断: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 内容:CABD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 胸外按压:①部位(胸骨下1/3处);②手法(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幅度4-5cm,频率100次/分);③比例(按压/通气=30:2,5组2min) 电除颤:①适应症(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速、无法诊断但不排除室颤室速);②能量选择(室颤→单相波360J,双向波150/200J;室速→单相波200J,双向波150J) 并发症:①肋骨骨折;②气胸;③心脏压塞;④腹腔内损伤;⑤气管内导管位置不当。 【高级生命支持ACLS】: 内容:ABCD,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循环通道给药、寻找病因。 给药途径:静脉途径、气管途径(静脉2~2.5倍剂量)、骨髓途径。 给药时机:①1-2次CPR+D,VT/VF持续→血管活性药;②2-3次CPR+D,VT/VF持续→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选择:①肾上腺素,适应症心搏骤停(室颤、无脉室速、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过敏性休克、重症支气管哮喘;②多巴胺;③血管加压素,适应症心搏骤停(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电除颤无效的顽固性室速)、血管扩张性休克、肺咯血和食管静脉破裂出血;④胺碘酮,适应症顽固性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急性心梗半单形性室速、心搏骤停伴室颤或室速。剂量首次300mg,维持1-1.5mg/min;⑤阿托品(不推荐)。 【预后】: 有效指标:①瞳孔(有大变小);②面色(紫绀转红润);③大动脉搏动(按压/搏动=1:1,BP60/40左右);④神志恢复(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对光反射出现) 终止标准(脑死亡):①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②脑干反射消失(对光、角膜、吞咽、睫毛);③自主呼吸消失;④脑电图长期静息;⑤瞳孔放大固定。 脑复苏:是指以减轻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为目标的救治措施。 病生:①脑血流与代谢异常(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②脑水肿(细胞性ICP变化小,血管性变化大);③神经细胞损伤;④恢复后可出现脑微血管无复流现象(微血管狭窄、血液黏度升高) 原则:①尽快恢复自主循环,缩短无灌注/低灌注时间;②维持合适脑代谢;③中断细胞损伤链级效应,较少神经细胞损失。 措施:尽快恢复自主循环(CPR、除颤、按压、高级支持)、低灌注和缺氧处理、体温调节(增加细胞内泛素合成,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用) 一、课程简介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熟悉急诊医学的现状,了解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本大纲包含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急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适用于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根据教学计划本大纲安排理论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合计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三、正文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 二、掌握现代急诊服务体系的组成 课程内容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发展史;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BLS、ALS的概念和内容 二、掌握BLS的操作步骤 三、掌握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 四、熟悉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课程内容 心脏、呼吸停止的原因和诊断;成人和小儿BLS、ALS的步骤;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第三章休克(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三、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自学内容 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SIRS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MODS的诊断和治疗 三、掌握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自学内容 SIRS的诊断和治疗;MODS的诊断和治疗;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 该课程目前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急症和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规律。掌握常见急、危重症,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急诊医学的理论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 (1)使学生了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急诊医学是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有其特有的临床认识方法和要求。 (2)使学生明白善于发现和预测病人的危急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抢救生命是急诊的主要任务。 (3)使学生精熟各种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判断及正确的处理。 (4)使学生掌握为抢救危重病人而必须进行的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5)使学生能全面的评估不同阶段的危重病人的病情,并会合理的分流病人。 2、急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各种急救技术和危重症监测技术将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场、实地操作,并通过录像、幻灯、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另外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急诊抢救室和EICU。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题下,观摩急救现场,感受紧张气氛,见习危重症的救治方法 3、院前急救部分的学习是先通过课堂讲解,重点介绍什么是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意义,国际、国内、上海地区急救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势,然后安排学生参加“120”急救工作来达到熟悉了解院前急救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急诊医学总论 1、急诊医学的概述。 2、急诊医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4、急诊医学特点,急诊思维方法,急救原则,急诊医生的素质要求。学习急诊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1、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临床死亡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死亡的分期。 2、心跳骤停的诊断。 3、心肺复苏。 4、脑复苏。 5、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方法。 第三章、休克 1、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分期和动向的判断。 2、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诊治方法。 第四章、MOSF 1、MOSF的概念和发病机理探讨。 2、MOSF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3、MOSF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五章、昏迷的诊治

《急救医学》试题库(有答案)

急诊理论考核题库(200题) A型选择题,它由一个叙述主体和五个备选答案组成,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其余四个答案为干扰答案。 1.一般在服毒后几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A.48 小时内 B.24 小时内 C.12 小时内 D.8 小时内 E.4-6 小时内 2.下列哪一种临床类型不是毒覃中毒的类型 A. 胃肠炎型 B. 神经型 C?精神异常型 D. 溶血型 E. 肾坏死型 3.抢救巴比妥类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首要措施是 A.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B. 洗胃 C?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辅助呼吸 D. 激素的应用 E. 利尿药物的应用 4. 重度哮喘时,除吸氧外尚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 尽可能找出过敏源,去除诱因或进行抗原脱敏疗法 B. 采用拟交感神经药,抗生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 积极应用免疫抑制剂,色甘酸二钠,必要时用菌苗疗法 D. 改善通气,支气管解痉,控制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应用糖皮激素 E. 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抗原脱敏疗法 5.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动脉血气变化为 A. Pa02下降,PaCO 2升高 B. Pa02正常,PaCO升高 C. Pa02下降,PaCO正常或下降 D. Pa02升高,PaCO2笔低或正常 E. Pa02正常,PaCO2笔低 6. 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一时难以鉴别时,可采用下列哪种药物 A. 呋塞米 B. 吗啡或度冷丁 C. 氨茶碱 D. 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 E. 肾上腺素 7. 对重度哮喘伴心动过速的患者,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是错误的 A. 吸氧 B. 氨茶碱静注 C. 地塞米松静注

D. 心得安静注 E. 抗生素 8.重度哮喘患者,经静滴氨茶碱及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10小时后病情仍不缓解,伴大汗,双肺呼吸音极低,心率 131次/ 分,该病人下一步治疗用药应选择 A. 色甘酸二钠抗过敏治疗 B. 气雾剂吸入 C. 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充分的补液 D. 选择广谱抗生素 E. 西地兰静注 9. 患者 20岁,阵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持续 5小时,静注氨茶碱无效。查体:满肺哮鸣音,有肺气肿征,心率130次/分,律齐,无杂音,血压14.6/9 . 31kPa,紧急处理可用 A. 西地兰静脉推注 B. 呋塞米静脉推注 C. 吗啡皮下注射 D. 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 E. 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 10. 肺结核小量咯血(痰中带血丝)的处理是 A. 可待因0.03g B. 10%葡萄糖酸钙 10mL C. 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 D. 6-氨基己酸4 — 6g E. 脑垂体后叶素5— I0U 11. 肺结核大咯血时,应采取的体位是 A. 患侧卧位 B. 健侧卧位 C. 坐位 D. 俯卧位 E. 仰卧位 12. 患者女性, 24岁。大量胸水,呼吸困难,穿刺抽液时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应给予哪项处理 A. 氨茶碱+葡萄糖静脉滴注 B. 西地兰0.4mg缓慢静脉推注 C. 平卧,0.1 %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 D. 立即快速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E. 静脉快速滴注升压药物 13. 突然发作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上最常见于 A. 自发性气胸 B. 支气管哮喘 C. 心源性哮喘 D. 气管内异物或梗阻 E. 阻塞性肺气肿 14. 肺心病心力衰竭时,强心剂的应用 A. 属禁忌证,因易发生中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