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行业分析报告

太阳能行业分析报告

太阳能行业分析报告
太阳能行业分析报告

太阳能行业分析报告

二.上游市场状况:

(一). 国内多晶硅企业状况

目前国内涉及多晶硅生产的上市公司有南玻A、天威保变(新光硅业)、川投能源、乐山电力、岷江水电、通威股份、东方电气、特变电工、江苏阳光,其中天威保变、乐山电力、川投能源、岷江水电分别持有新光硅业的股权。非上市公司有洛阳中硅和江苏中能、四川峨眉。目前我国目前的一期建设单厂规模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南玻A、东方电气、特变电工、江苏阳光、江苏中能、新光硅业,其中前5家的单厂规模都在1500吨,为全国最大。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最新数据分析显示,2009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将逾4万吨,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仅为4000吨。这也就意味着在新一轮的投资狂潮下,我国多晶硅产能将实现一年翻十倍的壮举。到目前为止,国内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的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其中一期规模超过4万吨,投资超过40亿,在建项目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其中,在建最大的项目为南京大陆投资集团、美国PPP、SCC、西图等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托克托县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多晶硅18000吨。而云南爱硅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规划10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也逾100亿元,一期建设基本上都在2006~2009年期间开始,在2007-2010年期间建成投产,其他的产能可能在2011-2012年左右实现。

1.行业中的问题:

我国多晶硅生产工艺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生产厂家达20余家,但因技术和

工艺不过关,这些企业均存在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在当前的多晶硅生产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后起之秀,原有的20多家生产厂家中仅剩峨眉山半导体厂与洛阳中硅、新光硅业是从中保留或变身而成。

目前,多晶硅生产的主流技术有三种,分别为西门子改良工艺法、硅烷法、流化床法,我国的多晶硅公司均采用西门子改良工艺。西门子改良法又称三氯氢硅还原法,是否闭环生产是决定该工艺能耗高低和原料利用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据业内人士介绍,西门子改良法千吨级以下生产线一般没有投入成熟的尾气处理工艺,达不到闭环生产和循环利用物料,环境排放不过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四氯化硅是多晶硅生产中产生量最大的副产物,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对安全和环境危害很大四氯化硅是高危产品,遇空气遇水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氢气体,四氯化硅作为多晶硅产品的副产物就国内多晶硅工艺技术而言严重制约到多晶硅的产量。理论上每一吨多晶硅副产12吨四氯化硅,而实际中往往大于20吨。因此如何处理四氯化硅是国内多晶硅企业面临的严重制约因素。

四氯化硅目前的出路途径有:即制备气相法白炭黑技术、热氢化制备三氯氢硅技术和氯氢化制备三氯氢硅技术以及SiCl4醇解,

(1).气相白炭黑技术:受制市场空间

气相法白炭黑用途广泛、附加值高,用四氯化硅制备气相法白炭黑技术是有效利用四氯化硅的理想方式。四氯化硅在氢氧火焰中高温水解可生成气相法白炭黑(纳米级白色二氧化硅粉末),每吨四氯化硅可生成0.35吨白炭黑,我国已有少数多晶硅企业拟采用此技术解决副产四氯化硅问题。但该工艺存在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白炭黑有限的市场容量。2008年全球气相法白炭黑的消耗量为11万吨,预计2012年消耗量为15万吨,届时我国多晶硅企业将副产135万~180万吨四氯化硅,采用该工艺可转化生产白炭黑47万~63万吨,远高于市场容量。

由此可见,单纯采用气相法白炭黑技术无法消化数量如此庞大的四氯化硅。此外,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四氯化硅纯度高,磷、硼以及金属杂质含量极低,将其用于生产气相法白炭黑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国内只有吉必盛一家有技术(四川乐山有吉必盛的分公司),国外主要的多晶硅公司如德国瓦克、日本德山等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四氯化硅生产高附加值的气相法白炭黑。

(2)热氢化技术:能耗高遭淘汰

热氢化技术是将四氯化硅和氢气在1250℃左右的温度下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和氯化氢。此技术必须辅以气体分离装臵和三氯氢硅合成装臵以分离反应产物和处理氯化氢,故其投资大、占地多。除此之外,热氢化技术还存在以下缺点:反应温度高、工艺流程复杂、装臵操作难度大;加热器采用碳-碳复合材料,只能引进,成本高;对原料纯度要求高,无法解决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副产的二氯硅烷;转化率低、能耗高。

由于存在上述缺点,尤其是能耗高,每生产1吨三氯氢硅耗电3200~3500千瓦时,目前发达国家已淘汰此技术。

(3)氯氢化技术:成功突破封锁

利用四氯化硅生产三氯氢硅从技术路线上看,氯氢化(又称冷氢化)技术比热氢化技术更为理想和先进。它是将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与硅粉在500℃温度下反应生成三氯氢硅。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装臵单一、投资小、占地少;反应温度低、操作稳定;对原料纯度要求低,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副产的二氯硅烷可与四氯化硅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三氯氢硅;转化率高、能耗低,每生产1吨三氯氢硅耗电850~1000千瓦时。

氯氢化技术成功地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四氯化硅、氯化氢、二氯硅烷转化为三氯氢硅,实现了多晶硅生产的密闭循环,避免了污染物排放,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技术。但其技术目前不是很成熟,氢化转化率很低,一次性转化率仅有百分之十几,能够运用其技术的厂家不多。对于热氢化一次转化率报的最高的是新光硅业,为20%,这个转换水平基本与国外持平。但是每天的处理能力有限,远远小于多晶硅副产量,且单程转化率很低。德国瓦克已经达到了全闭合工艺,还原后有大量的副产物四氯化硅氢化的转化率理论上有20%(实际上可能还要低些)。

四川永祥在试验用四氯化硅做为原料生产多晶硅。据说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 18对棒没炉还是能出个2T多。

(4). SiCl4醇解,生产硅酸酯SiCl4 + 4HO-R ----Si(OR)4 + 4HCl;如果醇含有少量的水,则生成聚酯,如果是无水醇类,则生成正硅酸酯,其中正硅酸甲酯和正硅酸乙酯应用比较广泛,

尤其是作为室温硫化硅橡胶的交联剂。硅酸乙酯可用于精密铸造,作为砂型的粘结剂;也可用来对金属表面渗硅,处理光学玻璃可提高透光度;完全水解后产生的极细氧化硅粉可用于制造荧光粉;还可用于制造耐热、耐化学品的涂料;用硅酸乙酯蒸气处理的金属表面可防腐防水。

(5)另外的用途是生产MQ树脂,MQ树脂的用途也比较广泛,只是市场不大而已。

2.行业内公司处理情况:

(1)洛阳中硅(气相法和氯氢化)

为解决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SiCl4的出路问题,进一步增加企业经济实力,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偃师市高龙镇高龙工业园建设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项目,该工程包括2000t/a气相SiO2生产线和7500t/a SiCl4氢化生产线,氢化采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SiCl4加氢、加硅生产SiHCl3,SiHCl3全部用做多晶硅生产原料,气相SiO2是利用SiCl4生产纳米级气相SiO2。项目主要生产设施为SiCl4氢化车间、气相SiO2制备车间和盐酸解析车间,公辅设施有氢氧站、循环水泵站、锅炉房等,其他如纯水站、废水处理站等利用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现有设施。运行期环境污染因素主要为工艺尾气、锅炉烟气、设备噪声、生产废水、废渣等,评价单位将对此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尽量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江苏中能( 氯氢化)

2008年2月,江苏中能光伏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氯氢化技术建成的氯氢化试验装臵一次开车成功,可年处理四氯化硅20000吨,年产三氯氢硅24000吨。2008年12月,该公司投资建设的氯氢化放大装臵也已开车成功,可年处理四氯化硅60000吨,年产三氯氢硅72000吨,目前装臵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中能现有6套氯氢化来处理四氯化硅,但其稳定性依然不好,出过些故障,这使中能的四氯化硅只能被处理一部分,前两天又出了点麻烦,现在处理系统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也证明了它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和可靠性很恼火(3)新光硅业(热氢化)

新光1000吨中的四氯化硅处理采取的工艺是热氢化技术。系统运行十分稳定,它的转化

率已达到22%。

(4)四川峨眉

(二). 国外生产多晶硅企业

Tokuyama(日本);Wacker(德国);Wacker公司是目前世界第二大多晶硅厂,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硅材料厂之一,其产业链包括多晶硅、单晶硅(CZ和FZ)、硅片(磨片和抛光片)、太阳电池用铸锭硅和切片。Wacker公司的多晶硅计划的增产速度较快,在短短四年中增产8400吨。除了资金和成熟技术的实力外,更重要的是Wacker公司也是德国最大的化学工业厂。不仅有丰富的原辅材料,同时还有自备的水利发电厂。3、hemlock(美国);世界第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4、MEMC(美国)产能:由目前3800吨到2年后的8000吨,扩张部分主要为太阳能级多晶硅。与无锡尚德签有长期合同,合同金额高达60亿美元。

(三). 全球产能及实际产量

传统七大厂公布的扩产计划合计2008-2010年的产能分别约为55000吨、73000吨、84000吨。这些传统大厂的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但其对于废物回收等环保要求较高,预计其2008-2010年产量可分别达到42000吨、60000吨、80000吨;国际上的新进入者当中,以日本的M.Setek 产能最大。这些新进入者合计2008年底产能为10000吨,2009年底产能为20000吨,2010年底产能为21000吨,预计他们2008-2010年的产量分别可达到5000吨、10000吨、15000吨。德国瓦克正在建设一座年产能达10000吨的多晶硅生产厂,该项目投资额为7.6亿欧元。此外,瓦克还将再追加投资1亿欧元左右用于博格豪森?第八期扩建项目?,其扩建后的多晶硅产能将从每年7000吨提高到10000吨。通过上述措施,瓦克的多晶硅年产能将从目前的1.5万吨提高至3.5万吨以上。综合预计2008年-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可分别达到5.1万吨、8.0万吨、12.5万吨

(四). 国内生产单晶硅企业:

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产能2600吨,硅片6000万片—河北宁晋地区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基地); 常州市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东北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生产基地--锦州市的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生产基地,以太阳能电池用φ5.5″-φ8″的单晶硅锭和硅片为主导产品,其中单晶硅锭年产量800吨,硅片年产量2000万片); 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1000吨/年); 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1000吨)

目前,全世界单晶硅的产能为1万吨/年,年消耗量约为6000吨~7000吨。?十五?期间,单晶硅的产量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2006年底,中国单晶硅的产量达到3200吨,其中半导体用约800吨,太阳能电池用2500多吨。在抛光片方面,我国半导体用硅抛光片平均增长超过19%,总用量达到2.2亿平方英寸。

目前国内太阳能硅生产企业主要有洛阳单晶硅厂、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和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厂等厂商,其中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占世界太阳能单晶硅市场份额的25%左右。

三.中游:太阳能电池百花齐放

(一).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见图1)。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材料易于获得,且成本低;2、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以下是对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前景的评价。

图1 太阳能电池类型(按材料类型分)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05,12

表1 主要太阳能电池成本-性能评价表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05,12

从上表1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单晶硅电池:

未来3~5年内(2006~2010年),太阳能级单晶硅仍是太阳能电池最重要的来源,虽然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具有较高转化率的优势,仍然占有一部分市场,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还处于增长状态,需要技术水平也较低。

然而,太阳能级单晶硅技术目前已经较成熟,技术水平再提高的空间较小,同时,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对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可以预计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长远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但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多晶硅电池:

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多晶硅电池成本低,但也存在明显缺陷。晶粒界面和晶格错位,造成多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一直无法突破20%的关口。而单晶硅电池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突破20%。然而,近年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其电池转换效率最高已经达到17%以上,组件转换效率可达15%以上,与单晶硅的差距正逐步减小。最近,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发表公报说,目前该协会下属的弗赖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经过两年攻关,成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使多晶硅电池的晶格错位等缺陷得到部分解决。其技术关键是在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当温度,使多晶硅的电子性能得到提高,并同时形成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结构。该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适当的温度平衡点,既保证太阳能电池高效率所需高温,又兼顾这一温度在材料可接受的范围以及它在工业生产中的可行性。如果该技术能够达到产业化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的竞争力。

3 . 多晶硅薄膜电池:

多晶硅薄膜电池由于所使用的硅远较单晶硅少,又无效率衰退问题,并且有可能在廉价衬底材料上制备,其成本远低于单晶硅电池,而效率又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因此,随着薄膜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多晶硅薄膜电池将来可会在太阳能电地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4. 非晶硅薄膜电池: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非晶硅的光学带隙为1.7eV,使得材料本身对太阳辐射光谱的长波区域不敏感,这样一来就限制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此外,其光电效率会随着光照时间的延续而衰减,即所谓的光致衰退S-W效应,使得电池性能不稳定。为了解决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稳定性问题,人们开始研究a-Si/a-Si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转移效率,但该电池的稳定性仍然不高,转换效率的大辐提高仍有待时日,近年内要实现大规模生产可能性较小。

5. III-V族化合物及CIS电池:

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III-V族化合物及CIS等系由稀有元素所制备,尽管以它们制成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很高,但从材料来源看,这类太阳能电池将来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这类电池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剧毒元素,如As、Cd等,从环保的角度看,这类产品也不可能在未来清洁能源市场上得到在规模的应用。而另两类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和聚合物修饰电极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是,它们的研究刚刚起步,技术不是很成熟,转换效率还比较低,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短时间内不可能替代硅系太阳能电池。

(二)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从转换效率、材料成本和环保等角度看,今后发展的重点仍是硅太阳能电池特别是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电池。由于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电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将最终将可能取代单晶硅电池,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

2007年太阳能电池产能,结晶硅型具有绝对优势,占整体的近90%。但08年以后该比例将下降,2012年将降至62%左右。而非晶硅(a-Si)型、串联型和CIGS型将分别增至12%、8%和7%。另外,欧洲和亚洲厂商将涉足此前主要是美国厂商从事的CdTe(碲化镉)型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因此,2012年CdTe型的构成比例将占4.4%。但色素增感型仍将不足1%。上述数据参照了法国调查公司Yole Developpement就560家工厂所做调查的结果。接下来看一下08年欧洲、美洲、亚洲以及其它地区的产能。美洲的结晶硅型所占比例低于40%,但其它3

个地区超过了70%。在产能最大的亚洲,结晶硅型的比例非常高,约为90%。美洲产能虽不及亚洲和欧洲,但各类型的构成比例很有特点。美洲的结晶硅型产能所占比例较低,但a-Si 型、CIGS型和CdTe型的比例都很高。

(三).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136 个国家投入普及应用太阳能电池的热潮中,其中有95 个国家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开发,积极生产各种相关的节能新产品。1998年,全世界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其总的发电量达1000兆瓦,1999年达2850兆瓦。而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幅85%,高达7.9GW; Q-cells继续保持老大宝座,不过First Solar突然跃居老二,中国老大尚德电力力压日本巨头保住老三的位臵;还像2007年一样,2008年中国最大出产国不变,并把德国和日本远远抛在脑后;预测2009年电池产量为10-14.7GW。

图中准确数据为08年7.9GW, 07年为4.27GW 。

分析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Top10 和top20,首先,德国厂家Solarworld退出前十;其次,所有日本厂家在top20里整体位臵趋于逐降,并且逐渐失去竞争力,而中国厂家却在不断攀升。中国不仅保持其全球第一生产国的地位,并且与去年相比,产量翻了一番还多。尽管亚洲量压群雄,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不过,从top10名单里来看,西方还是领先的,毕竟Q-cells还是位列老大。

Top10逐个看

1. Q-cells

2008年,作为仅留的一个欧洲电池厂家,蝉联了他作为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的位臵。事实上,Q-cellls竞争力非常强劲。去年电池产量为581.6MW(包括全资子公司Sontor生产的3.6MW的a-Si/μ-Si微非组件,Calyxo的3MW和Solibro的5MW),产量比2007年增长了

49%(去年是389.2MW)。2007年Q-cells力克日本夏普,勇夺世界第一,当时的市场份额达到9.1%;有趣的是,由于激烈的竞争,2008年市场份额降到了7.4%。

其实,不管是市场份额还是产量,Q-cells都应该更高一些,但是由于金融危机,Q-cells 调低了主营业务晶硅电池的产量,从585MW调到了570MW。据一些客户反映,Q-cells对他们的交货日期被推延到了2009年。据Q-cells对外发布的消息称,鉴于当前市场的变化情况,他们要利用年假期间来进行调整。预计Q-cells 2009年硅基电池产量在800MW到1GW之间。这个区间听起来似乎大了些,其实早期他们还声称产量至少要达到1GW!

在产能建设方面,其他厂子担心组件过剩,所以停止产能增长,而Q-cells却似乎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打算。2008年Q-cells不仅在Thalheim的产能目标成功实现760MW(2007年产能是516MW),而且还寻找德国以外的机会,以便使产能翻番。2009年,Q-cells除了在Thalheim 厂产能增加40MW外,还计划在马来西亚开工厂。硅棒、硅片和电池产能在第二季度达到520MW,从而使全年产能提升到1.32GW。此外,Q-cells还计划扩大薄膜电池产能。

2. First Solar

2008年Q-cells可谓演绎了恢宏,而CdTe电池生产商First Solar的表现却更加传奇。2007年,这家美国薄膜电池生产商闪电般跃居全球太阳能电池top10之列,成为全球第一个位列top10的薄膜电池生产商;而2008年,这家公司以504MW的产量毫无争议地飞跃到了全球第二,增幅高达152%。值得一提的是,Q-cells在丢失市场份额,而First Solar的市场份额却上升了1.7个百分点,达到6.4%。预计这家公司2009年在美国俄亥俄洲产出145MW,在德国产出不到192MW,在马来西亚产出将近167MW。据该公司发布的消息称,他们有一个目标,要将产量翻番到1GW。鉴于这条消息,预计2009年美国产出147MW,德国产出196MW,马来西亚产出657MW。看起来似乎挺困难,因为仅比产能1.1GW低了一点(马来西亚的产能为

784MW)。但是,如果这个目标经努力可以实现的话,那么First Solar在2009年会成为全球第一。不过经验告诉我们,First Solar过去通常都能超越自己的预期,所以我们相信这次他们也一定可以。

First Solar还必须重塑自己的社会形象。因为他们生产的组件不能循环再利用,所以该公司不仅要面对环境论者的抨击,同时还得面对由于使用了有毒的镉而造成的竞争压力。其实对于First Solar在光伏行业的竞争而言,经济上的竞争远比化学上的竞争重要。在去年的第四季度报表中,该公司声称自己成为全球光伏界首家突破1美元/W大关的企业,生产成本只有98美分。这意味着First Solar的组件降价空间很大,打开了抢夺客户资源的大门,尽管在经济最紧张的时候他们都可以保持高利润。

3. Suntech Power

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尚德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保持了全球第三的位臵,以497.5MW 的产量,仅比排在第二的First Solar低了那么一点点儿。这个数字使尚德电力首次超越了日本巨头夏普。与2007年的产量相比,2008年增长了48%,涨幅比排在第一的Q-cells的涨幅仅仅低了一点儿。但是,正如全球第一生产商一样,尚德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从原来的7.9%降到了6.3%,其中多晶硅电池占60%,单晶硅电池占40%。

金融危机让尚德电力的管理层不得不决定采用更加保守的策略。尚德电力2009年产能不再增加,保持1GW,为了使产能得到实际利用,今年尚德电力将把产量提升60%,达到800MW。这意味着尚德电力在电池产量方面今年依然会名列前10,但是却会影响到2010年的排名。尽管2010年尚德决定将重新扩大产能,但是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相比,速度慢下来了。

4. Sharp

2008年夏普的太阳能电池产出为472MW,这个结果可能让尚德不得不检查自己的防守措施了。虽说夏普下滑了两位,屈列第四,不过这家日本巨头可能将时来运转了。其实30%的增长在top10里是最低的,一点也不出彩。2007年,夏普是363MW的产量(比上一年仅增长了16%)。这种年同比增长率的下降程度不仅对夏普来说是首次,就是在top10所有公司的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不过,2008年夏普6%的市场份额增长率让人觉得这家公司应该是个赢家。由于夏普对2009年没有任何官方的预测,我们预测增长率似乎不变,产量至少达到600MW。

2008年,夏普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量增长了27%,达到435MW;它在Katsuragi工厂的a-Si/μ-Si微非串联组件产量也上升81%,达到38MW,产能达到160MW。这个薄膜记录给我们启示,它告诉业界未来夏普将驶向何方。早在2007年的时候,夏普就声称要在Osaka地区的Sakai建设1GW规模的薄膜电池工厂;接着在2008年11月份,夏普又称从2010年中期开始,第一期产能要达到480MW(不知是否包括了Katsuragi薄膜的产能)。根据1月7日Kyodo News 报道,夏普将在今年某个时候开始生产薄膜电池,而不是2010年。此外,夏普可能会在意大利建设同样大小的薄膜工厂。在与意大利能源供应商Enel SpA和一个没有透露名称的欧洲公司达成的三方协议里,夏普在2008年11月27日对外宣布将于12月签署一份备忘录,建设一座产能达到1GW的薄膜电池工厂,2010年中期开始,第一期产能为480MW。但直到目前为止夏普也没有对此事做进一步的确认。

夏普为什么重新对光伏产业重视起来,很可能是与日本政府计划重启著名的户用光伏系统补贴政策有关。但是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洗去耻辱,王者归来。

5. JA Solar

在排名第四的日本夏普和排名第五的中国晶澳之间跨度有170MW之多。据晶澳报道,2008年他们的产量达到300MW,其中90%的产品属单晶硅基电池。如果这个数据准确的话,那么

晶澳的产量与2007年相比就增长了127%,市场占有率3.8%,年度产能750MW。名列top10第五对于晶澳来说进步神速——因为2007年晶澳首次进入top10,名列第十,2006年仅仅名列21。这样的攀升速度是两年来任何企业都没有的。

2009年,晶澳预计产量为500MW,同比增长67%;在产能建设方面,晶澳提出800MW 到1GW之间。之所以区间这么大,可能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为了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吧。

6. Kyocera

与夏普的命运一样,京瓷的排序也在下滑,下滑了两个席位,屈居第六。尽管如此,京瓷2008年多晶硅电池产量290MW,市场占有率3.7%;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40%。今年京瓷预计多晶硅电池产量为400MW,增长38%。这样来看,由于其他企业的计划都比京瓷的高,所以这也说明2009年京瓷会继续下滑。

京瓷2008年在Shiga工厂的年底产能是360MW。对于今年没有任何预测。在2008年11月份,京瓷公布了一份计划,要在Shiga建第二座电池厂生产背接触(back-contact)新型电池,其转换效率为18.5%。尽管没有对产能建设做陈述,不过京瓷说到2012年三月公司在现有工厂电池产量将达到650MW。显而易见,到时候京瓷已经不再top10之列了。

7. yingli Solar

京瓷之后是中国厂家英利新能源,2008年多晶硅产量为281.5MW,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93%,这个数字足以将其市场占有率提高两个点,达到3.6%。不过其400MW产能只运用了2/3。今年英利发布了让人难以臵信的计划,如果能在第三季度将200MW生产线安排到位的话,2009年年底产能将能上升到600MW。尽管如此,英利还是把年平均产能定位在550MW的水

平上,不过该公司也坚持会产出550MW~600MW的电池。除非是加速产能建设,否则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这两个数字的。

8. Motech

2008年台湾地区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家茂迪产出272MW,比前年增长了54%,不过还是降了两个席位,降到了第八。在台湾岛内产出了168MW的多晶硅电池和102MW的单晶硅电池,另有2MW的单晶硅电池是在大陆江苏的工厂生产的。江苏分厂2008年的产能为60MW,到2009年产能将升至120MW,因为增加了多晶硅电池生产线。台湾岛内,茂迪计划产能从350MW增至435MW,以使整体产能达到555MW。2009年产量要达到415MW,其中360MW 在台湾,55MW在大陆。

尽管去年茂迪与韩国多晶硅供应商DC Chemical签署了三份到2016年的多晶硅供应协议,不过我们关心的问题是:茂迪何时能从对美国多晶硅供应商AE的50%的控股中获益。该厂计划今年开始生产,产能为1800吨。特别是在去年12月茂迪高层又同意再给AE投资490亿TWD 的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就显得格外尖锐了。

9. Sunpower

2008年,总部在美国加州,生产厂房在菲律宾的全球高效率保持者Sunpower初次进入Top10。Sunpower2008年单晶硅电池产量是237MW,从去年的Top13升到了Top9,市场份额为3%。电池产量增长率高达137%。今年电池产量将再增90%,达到450MW或更多。年底产能在2008年年底产能414MW的基础上增至574MW。

10. Sanyo

日本电子公司三洋——HIT太阳能电池制造商,2008年电池产量215MW,其中包括5MW 的非晶硅(a-Si)薄膜电池。尽管2008年产量从前年的165MW增长了30%,还是从Top10名单里下滑了两个席位,屈居第十。

去年11月份,从Sanyo高层得到的消息称,日本的松下从今年4月份开始将完全控股Sanyo,这对于Sanyo太阳能业务将起到现实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将拓宽业务渠道。据11月7日EE Time报道,松下总裁Funio Ohtsubo说,他的公司将通过全球分销渠道来推广HIT太阳能电池。

到目前为止,Sanyo并没有对2009年预算发布任何消息,我们猜测2009年他的产量为300MW。关于产能方面,除了5MW的a-Si,两条HIT生产线加上其他电池,整体在340MW 的样子。

(四). 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现状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技术进步却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很少,产品的总体质量不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设备制造在内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为此,在扩大行业规模的同时,应把更大的力气花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包括技术标准的进步)方面。

在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生产方面,据有关专家统计,2008年我国已有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62家,产能4GW,产量2GW; 组件封装企业330家,产能5GW,产量3GW。按此推论,太阳能电池企业平均产能65MW,产量32MW;组件封装企业平均产能15MW,产量9MW。这样的产业结构显然不符合集约型规模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且将为后续的市场竞争埋下隐患。因此,在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避免重复布点建设,防止恶性竞争。与此同时,尽管我国迈入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已涉足该领域的企业数量已有20家左右,鉴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将数倍于晶硅太阳能电池,则更应尽量避免建设和发展中的盲目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太阳能电池行业以每年15%的增幅持续不断地发展。据Dataquest发布的最新统计和预测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和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在研究开发太阳能方面的总投资, 1998年达570亿美元; 1999年646亿美元; 2000年700亿美元;2001年将达820亿美元; 2002年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四.下游:太阳能光伏发电

(一)组件市场状况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组件、逆变器、控制器、支架、设施、电缆及跟踪系统等部分。其中,组件在系统中所占比重最大。

2007年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共计200多家,但至2008年这个数字剧增至近400家。?近400家只是一个预估的数值,事实上可能会更多,这也是我们难以估计有多少家光伏组件企业倒下的重要原因?。上述高管称,光伏组件企业并没有一个行业主管协会,且各地政府主管单位不同,?有的归属当地的科技厅主管,有的属于信息产业厅主管,较为混乱?。

混乱的原因源于组件制造在于整个太阳能投资领域的低门槛。光伏产业链主要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及并网六个领域。在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组件制造由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等特点,故吸引了大批生产企业。?最快的时候是2007与2008两年,光伏组件行业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该高管称,由于该两年为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黄金期,行业上下游产品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以光伏组件生产为例,只要生产出来,就立马被拉走,毛利可达到20%-30%,?结果江浙一带连生产鞋子与手套的企业都进来了,有的甚至一个镇就有2-3家企业,因为相对于纺织品3%左右的毛利,这已可使企业疯狂?。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光伏产能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在此中,2007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即已达到世界第一,当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达到1717MWp,比上年增长138%。金融危机致使欧美国家能源需求下降,公用事业企业放缓了新增项目的上马,从而延缓新能源项目进展。

美国研究机构ISuppli(全球领先的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市场研究公司)报告则显示,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数量达到3.8GW(10亿瓦),但2009年因大环境景气下滑,安装数量只会

增长9.6%,达到4.2GW,而市场供给量却由去年的7.7GW增加62%至11.1GW。?由于市场及汇率的影响,相比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第三季度,公司2009年的第一季度销量会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在于约占据全球光伏产品市场一半之数的德国需求量急剧减少,而在去年表现抢眼的西班牙方面需求也相对萎靡。

江苏的光伏组件企业为40家,但影响程度如何,还在摸底。由于国内光伏企业98%市场在于国外,以欧美国家为甚,所以在海外需求的下降对光伏产业的影响最大,尤其是一些中小光伏组件厂商已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订单流失、资金紧张等。

(二)全球光伏市场及应用情况

1. 全球光伏市场统计

根据EPIA的发布数据,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达到了5.5GW,比2007年2.4GW的安装量增长了129%。

从区域安装量看,2008年太阳能市场西班牙和德国分列第一第二位,美国排名第三,但和前两名存在较大差距。西班牙成为最耀眼的地区,几乎占据了新安装量的一半,达到2.5GW。但是该地区未来安装量却大大褪色,仅仅有500MW。第二大且最可靠的市场是德国,2008年安装量增加了1.5GW。美国新安装量为342MW。

预期在2009年美国将实现跳跃式的成长率,并吸收西班牙空出的部分安装容量。意大利在2008年也实现了增长,以258MW的安装量排名第五。一些市场分析师预测,意大利在2009年的安装量将翻番,达到500MW。

EPIA同时预测了从2009年到2013年

的安装量,一位未署名的市场专家表

示,尽管目前金融危机影响大容量的

安装,2009年及以后仍有强劲的增长。

EPIA指出,西班牙近期改变了支持政

策,使2009年全球市场受到一定限制。

光伏市场希望美国、德国、法国和意

大利等市场能推动需求。

2013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9月

目录 一、90%的市场面临禁入威胁 (3) 1、产业链“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畸高 (3) 2、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行业遭遇极度深寒 (4) 3、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行业陷入整体性亏损 (5) 二、国内市场能否力挽狂澜 (7) 1、全球需求增速下降,产能严重过剩 (7) 2、国内市场燃起我国光伏行业的新希望 (9) (1)对欧美韩多晶硅“双反”,长痛还是短痛 (11) (2)电池片和组件去产能任务艰巨 (14) (3)电站开发成为产业链上利润最丰厚的环节 (16) 三、凤凰涅槃,光伏依然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19) 1、2013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稳定增长,市场主体切换 (19) 2、浴火重生,重新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20) 四、洗牌进行时,谁将是新的行业领袖 (21) 1、抓住应用就是抓住需求 (22) 2、技术进步具备最大的降本空间,得技术者得天下 (24) 五、重点上市公司 (27) 1、中环股份 (27) (1)受益半导体基因,占领光伏单晶硅技术制高点 (27) (2)合作SunPower,打造世界最大光伏电站工程 (28) 2、阳光电源 (30) (1)国内光伏逆变器标杆企业 (30) (2)牵手三峡新能源,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 (30) (3)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公司业绩弹性大 (31)

一、90%的市场面临禁入威胁 1、产业链“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畸高 我国光伏产业虽然经历了“超越任何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占据全球一半的产能,但却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不平衡状态,硅材料绝大部分是由国外进口,光伏产品90%是出口国外,欧洲目前是我国光伏产品最重要的产品销售区域。国内集中着大量电池片、组件加工制造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区域,赚取微薄的加工收入。 我国光伏产品90%出口国外,其中欧洲和美国是出口的主要市场。2011年中国向欧洲出口光伏组件11.4GW,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的74.7%,向美洲(美国占90%以上份额)出口2.1GW,占组件出口量的13.9%。

2019年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32y)

【2019年光伏电池行业】 ---分析报告 2019年2月

目录 一、光伏电池迎来“技术革命”,产能结构迈向高端化 (2) 1、光伏电池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 (2) 2、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3) 3、传统光伏电池的制备流程 (5) 4、光伏电池技术的改进都是围绕着转换效率的提升进行的 (7) 二、PERC 在众多技术路线中脱颖而出 (10) 1、单晶VS 多晶:金刚线切片技术带来单晶硅革命 (10) 2、P 型技术VS N 型技术:目前P 型占主导,未来N 型有望 引领新一轮技术热潮 (11) 3、为什么PERC 技术能够脱颖而出? (13) 三、技术迭代引领新一轮设备投资 (19) 1、一代技术,一代设备 (19) 2、详解PERC 电池生产设备 (20) 3、PERC 设备市场空间达百亿,2019 年将高速增长 (21) 4、大部分关键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24) 5、PERC+和N 型电池的设备介绍 (26) 四、关注技术实力领先的设备企业 (29) 五、风险 (31)

一、光伏电池迎来“技术革命”,产能结构迈向高端化 1、光伏电池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 技术的升级迭代是光伏电池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光伏产业链按顺序来说包括硅料制造,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光伏组件制造和最终的光伏发电系统。每个产业链环节都有数十家企业参与竞争,因此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追求,而背后最核心的推动力就是技术的升级迭代。 图表1: 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链环节示意图 2、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产生电流通常需要两个条件,首先要产生自有电子,其次自有电子要定向移动。 ?自由电子的生成:通过掺杂微量元素增加载流子浓度。纯净的、不含其它杂质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在室温下,本征半导

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 报告

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 —陕西北人光伏背板首条涂布生产线5周年记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丘吉尔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地球上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根据已探明的储量,全球石油可开采约45年,天然气约61年,煤炭约230年,铀约71年。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6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110亿,如果到时所有人的能源消费量都达到今天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则地球上主要的35种矿物中,将有1∕3在40年内消耗殆尽,包括所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假设为2万亿吨)和铀。所以,世界石化燃料的供应正面临严重短缺的危机局面。 太阳能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能源,如果从太阳能获得电力,将造福人类,人们通过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太阳电池进行光电变换来实现。它同以往其它电源发电原理完全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①无枯竭危险;②绝对干净(无公害); ③不受资源分布的地域限制;④可在用电处就近发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用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⑦获得能源花费的时间短。不足之处是:①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的面积;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

2014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12月

目录 一、外围需求改善国内政策给力 (3) 1、欧洲增长乏力容量依然可期 (3) (1)长期增长乏力容量不容小觑 (3) (2)靴子落地需求确定 (4) 2、美日增长强劲发展稳定健康 (6) (1)日本市场:注重技术和质量保持长期发展 (6) (2)美国市场稳步发展 (8) 3、中国政策给力开启高速窗口 (8) 二、细则相继落地投资具备保障 (10) 1、补贴年限明确电站投资收益良好 (11) (1)逐步理顺电站分区定价 (11) (2)投资具备保障 (12) 2、建设规模确定分布式启动在即 (15) (1)电量补贴确定市场规模明朗 (15) (2)投资具备吸引力 (16) 三、失衡走向均衡产品价格趋稳 (18) 四、投资策略 (19)

一、外围需求改善国内政策给力 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欧盟光伏产业在补贴力度下调之下迎来阶段性拐点,本土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陡然膨胀,各方压力之下,欧盟果不其然对涉华光伏产品采取“双反”调查,面对中国的有效反击,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由此中国光伏产品输欧通道依然保持畅通。配额制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外输份额,但2014 年7GW 的限额依然为内地企业提供了确定性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伴随中美日市场的不断崛起,国内光伏外需市场的多元化逐渐清晰。2014年美日需求量约为10GW,增长幅度超过40%,为国内企业拓宽产品外输通道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内光伏产业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2013 年11 月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2014 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规划为12GW,增长100%。外围需求的改善和国内政策的强力扶持,将为2014 年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1、欧洲增长乏力容量依然可期 (1)长期增长乏力容量不容小觑 从2000 年开始,欧盟国家便开始有计划的引导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里,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几乎由欧洲主导。到2011 年,欧盟27 国太阳能光伏总装机容量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73%的峰值,随后在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和其他市场的快速

2016年太阳能电池板铝边框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太阳能电池板铝边框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主要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1)国家发改委能源局 (4) (2)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 (6) 2、行业主要政策 (6) (1)基本法律法规 (6) (2)产业政策 (9) 二、我国光伏行业概况 (10)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1) 1、有利因素 (11) (1)2014年至201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需求回暖 (11)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11) (3)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12) 2、不利因素 (13) (1)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受产业扶持政策及政策持续性影响较大 (13) (2)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受到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影响 (13) (3)行业发展过于依赖政府补贴 (14) 四、高精极太阳能电池板铝边框行业特点 (14) 1、应用范围 (15) 2、应用深度 (15) 五、市场竞争格局及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6) 1、市场竞争格局 (16) 2、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7) (1)取得客户供应商资格壁垒 (17) (2)资金壁垒 (17) (3)生产管理技术壁垒 (17)

六、行业风险特征 (18) 1、行业双反风险影响 (18) 2、太阳能光伏行业扶持政策变化风险 (19)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19) 4、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20)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主要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1)国家发改委能源局 太阳能光伏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主要职责:负责起草能源发展和有关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送审稿和规章,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组织制定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以及炼油、煤制燃料和燃料乙醇的产业政策及相关标准。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指导协调农村能源发展工作。 组织推进能源重大设备研发及其相关重大科研项目,指导能源科技进步、成套设备的引进消化创新,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 负责核电管理,拟订核电发展规划、准入条件、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提出核电布局和重大项目审核意见,组织协调和指导核电科研工作,组织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负责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参与研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建议,指导、监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衔接能源生产建设和供需平衡。 负责能源预测预警,发布能源信息,参与能源运行调节和应急保

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市场需求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市场需求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年

目录 建筑材料市场调研报告大纲 (1) 报告试读 (9) 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相关问题解答 (18) 关于报告调研机构 (20)

太阳能电池组件市场调研报告大纲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市场需求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来自】中国报告网https://www.doczj.com/doc/ee12648209.html,/ ?【关键字】产业调研市场监测行业分析投资评估前景预测 ?【出版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网址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648209.html,/taiyangneng/190285190285.html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2013-2014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行业发展概述a 第一节太阳能电池组件行业概述 一、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介绍 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特点 第二节太阳能电池组件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太阳能电池组件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三节太阳能电池组件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概述

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分析报告(一) 能源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飚升及全球气候变迁导致的气候灾难,迫使人们寻找可再生能源。由于技术的进步,太阳能产业的商业化前景看好,未来10年甚至50年内,太阳能产业的年增长速度高达30-40%。 太阳能行业是一个包括光热、光伏光电的巨大产业。美国科学家特拉维斯布拉德福德其出版的《太阳革命》一书中预言,太阳能将在未来20年内成为功效最佳、价格最低廉的替代能源,价格将在10年内下降一半,20年后下降75%。2007年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受益于太阳能产业的长期利好,整个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截至去年7 月,已有10家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平均单笔IPO融资亿美元。2008年,太阳能产业进入黄金期。而在技术进步方面,继多晶硅技术迅猛发展后,近日,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常州天合光能宣布,与法国丽莎航空(LisaAirplanes,下同)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制一种新能源动力飞机,该飞机将是全球首架以太阳能和氢能作为动力来源的创新型飞机。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现状 光伏产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产业之一,在各国政府的扶持下,光伏发电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最近10年光伏发电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80年代中):雏形阶段。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光伏电池,其间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实验,付出了辛勤汗水。 1971年,光伏电池首次成功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从此开始了我国太阳电池在空间的应用历史。同一年,太阳电池首次在海港浮标灯上应用,开始了我国太阳电池地面应用的历史。我国的光伏工业在80年代以前尚处于雏形,太阳电池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KW 以下,价格也很昂贵。 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的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高山气象站的仪器用电、电围栏、黑光灯、直流日光灯等,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之间。 第二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中)萌发时期。在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推动下,自1979年到80年代中,我国一些半导体器件厂,如云南、宁波、开封和北京的一些器件厂等,开始利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2011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37.2GW,是2004年(1.2GW)的31倍,组件价格由2000年的4.5美元/瓦下降到2010年的1.7美元/瓦;2011年多晶硅产量为24万吨,是2004年(2.5万吨)的9.6倍,价格由2008年最高点475美元/公斤下降到2011年底的25美元/公斤。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各项技术的突破,我国光伏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一、我国光伏产业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1.产业规模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前列 2006-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2010年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我国太阳能电池产品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 2.掌握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业基础逐步牢固 “十一五”期间,我国投产的多晶硅年产量从两三百吨发展至4.5万吨,光伏产业原材料自给率由几乎为零提高至50%左右,已形成数百亿元级的产值规模。国内多晶硅骨干企业已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千吨级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逐步提升。 3.主流产品技术与世界同步,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目前我国晶硅电池占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95%以上。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尤其是在转换效率方面,骨干企业产品性能增长较快,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7-19%,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5-17%,薄膜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约为6-8%。

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具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特点,这也推动了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是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大国,但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却遇到了一系列制约性瓶颈,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对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推动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约束越来越大,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全球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形势下,如何开拓新的能源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是大势所趋。晶硅太阳能电池是重要的新能源,而且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晶硅太阳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但在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大力推动晶硅太阳能电池转型发展,使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而推动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步入更加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1 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全球都高度重视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我国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大国,自1959年以来,我国在这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0%左右,表明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产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属于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大国”,但我国还没有上升到“制造强国”的行列,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发电成本相对较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水平如何,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电成本,只有较低的发电成本,才能使晶硅太阳能电池得到更有效的推广和利用,使其成为“清洁发电”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尽管我国不断加大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力度,而且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当前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仍然相对较高,远远高于普通市电价格。由于发电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我国一些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不注重降低成本,这也直接导致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积极的技术创新来降低发电成本。 二是国际贸易壁垒较多。由于我国属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但在出口方面却受到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导致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针对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比如美国的“双反”政策征收100%的关税。欧盟、印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CSIA 类历史上从未有如2009 年底哥本哈根会议那样的事件,会使“节能减排”、“低碳”等字眼如此深入人心,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导航标也已然转向了低碳经济。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低碳社会的理想能源之一,当下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产业概况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是由硅提纯、硅锭/硅片生产、光伏电池制作、光伏电池组件制作、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在整个产业链中,从硅提纯到应用系统,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企业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且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是集中在上游的晶体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CSIA 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三种。单晶硅电池技术成熟,光电转换效率高,但其生产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多晶硅电池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但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而薄膜电池成本低,发光效率高,但目前其在技术稳定性和规模生产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薄膜电池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 年至2009 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0%。由于受到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前两个季度光伏电池产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2009 年下半年市场需求的复苏,2009 年全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10431MW,比2008 年增长42.5%。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燃煤成本的11—18 倍,因此目前各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大多依赖政府的补贴,政府的补贴规模决定着本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目前在政府的补贴力度上,以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最大。2008 年,西班牙推出了优厚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使其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发展的态势,一度占据了世界光伏电池产量的三分之一强。2009 年德国光伏组件安装量高达320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50.4%。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国内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知名企业。2009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9300MW,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已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 2009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应用分类(按装机总量)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虽然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但产业链发展不协调,且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技术壁垒最大的多晶硅的生产中,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而这在中国还是空白。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者间接引进的俄罗斯的多晶硅的提纯技术,其成本高、耗能量,重复性建设严重,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也是在2009 年初中国出现多晶硅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其次,目前中国国内的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较小,国内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97%都出口到了海外市场。这种过度依赖出口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行业风险很大,易受国际需求量变化的影响。如在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因西方国家消减了对光电产品的价格补贴,直接导致了中国许多光伏企业的倒闭。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当下,许多国家已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中国也将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太阳能产业的补贴力度逐年增强。2008 年,中国开始启动屋顶和大型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2009

最新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完整) 最新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报告(完整版)内容简记: 30 年前出现的非晶硅薄膜,由于转换效率太低及效率衰退的问题,被束之高阁多年。前几年的硅材料供应危机,强烈刺激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和投资。 2008 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92MW同比增长123%。权威估计,2050年太阳能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会占到 1/5 的份额,意味着它的经济规模将在 100 万亿以上。 本报告从太阳能电池发电整体市场角度,详细分析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现状,列举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特点,收集了国内外主要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发展前景等。 一、太阳能电池行业近年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 太阳能电池产品分为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两类:前者包括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 两种,占据全球该行业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后者主要包括非晶硅电池、铜铟镓硒电池和碲化镉电池等,目前市场份额较小。 图 1 太阳能电池产品分类 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容量大 , 对太阳光的转换率可以达到 20%, 技术成熟 , 但是它存 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主要原料多晶硅或单晶硅制造工艺复杂、耗能大,成本高,而且必须加工成坚硬的板块状电池板 , 限制了它的许多用途。 DisplaySearch 在 09 年第三季最新发行的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数据库与趋势季度研究报 告中指出: 从 2008 年 1 月到 2009 年 7 月为止,全球总共新增了(114 亿瓦)的新的太阳能第 2 页共 30 页电池产能,这庞大的新增产能是 2009 年在需求不佳的情形之下产能仍大幅成长56%的最主要原因; 截至 2006 年为止,日本拥有全球最大的产能,但中国大陆厂商自 2005 年起积极投入新 厂产能扩建,并在 2007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地,预计在 2009 年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的三分之一; 2009年薄膜(Thin Film)太阳能电池的产能达到亿瓦),其中有30%采用了 600mm x 1,200mm的基板尺寸。这个尺寸也是碲化镉(CdTe)太阳能电池的标准基板尺寸,并且

2019年光伏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光伏电池行业 分析报告 2019年3月

目录 一、光伏产业景气向上,“去补贴”及“平价上网”是行业趋势 (5) 1、光伏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5) 2、光伏组件呈现供需两旺格局 (7) 3、“531”新政推动“去补贴”,“平价上网”促进高质量发展 (9) 二、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电池设备迎来发展机遇期 (11) 1、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及工艺不断进步 (11) 2、PERC电池产能高速增长,占比逐步提升 (14) 3、N型电池片尚未成熟,TOPCON及HJT有望引领未来 (17) 4、PERC带动电池设备高速发展,年均市场空间达百亿 (19) 三、国内优质光伏电池片设备供应商 (22) 1、捷佳伟创:国产光伏电池设备龙头,进口替代最先受益 (22) (1)光伏平价上网时代来临,PERC路线助力实现降本增效 (27) (2)业绩高速增长,积极延伸业务 (28) 2、迈为股份:光伏电池核心装备龙头,国产化趋势下加速崛起 (28) (1)高端丝网印刷设备龙头,核心装备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33) (2)光伏激光设备取得订单突破,积极布局OLED智能制造设备 (34)

光伏产业景气向上,“去补贴”及“平价上网”是行业趋势。近年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及累计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尽管中国531光伏新政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全球市场依然强劲。根据欧洲贸易机构SolarPower Europe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容量为104.1GW,而2018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为506.1GW,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在2014年有短暂停滞,2015年起恢复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11月国家能源局修正政策预期,指出“十三五”210GW的装机容量规划目标有望调整至超过250GW,甚至达到270GW”。201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光伏市场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44.1GW,十年符合增长率超100%。“531”新政以来,中国大力推动行业去补贴,光伏组件价格开始进入调整期。除了停止安排新增补贴配额外,还在年中调低度电补贴,加快去补贴进程。未来预计产业链各环节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走向健康发展。 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电池设备迎来发展机遇期。太阳能光伏电池片依据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制造技术,分为AL-BSF、PERC、PERT、HJT、IBC及TOPCON等种类。BSF电池目前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2017年占比达83%,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占比将逐年降低。PERC电池是当前最高效的电池,2017年市场份额占比达15%,2018年预计将达40%以上。未来随着各厂家产能建设完成及逐渐释放,PERC电池市场占比将逐年增加。而双面N型PERT电池、背接触(IBC)电池、异质结(HJT)电池等新兴高效电池也将逐步提高市场份额。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市场分析报告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市场分析报告 目前,传统的石化能源与经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由于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匀性,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能源供应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能用到2020年,天然气也只能延续到2040年左右,即使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能维持二、三百年。而传统的石化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令人担忧。每年有数十万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向空间,使大气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局部地区形成严重的酸雨区,又严重污染水土。同时由于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产生的温室效应,已引起全球气候恶化。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课题。而综观可再生能源种类,风能、生物能、太阳能中,太阳能的利用前景最好,潜力最大。近30年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而其中的太阳光伏发电是世界上节约能源、倡导绿色电力的一种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资源概况 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的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如果把地球表面0.1%

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为5%,那么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就全球而言,美国西南部、非洲、澳大利亚、中国西藏、中东等地区的全年总辐射量或日照总时数最大,为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 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在 3.3×103~8.4×106 kJ/ (m2?a)之间, 相当于2.4×104亿t标准煤,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日照在5×106 kJ/ (m2?a)以上。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除四川盆地、贵州资源稍差外,东部、南部及东北等其他地区为资源较富和中等区。 二、太阳能的光伏利用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太阳电池,揭开了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新篇章。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能源工业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太阳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最终可归结为太阳能热利用和光利用两个方面。而太阳能的光利用中太阳光伏发电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太阳能发电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热发电。利用太阳电池这种半导体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换成电能的直接发电方式称之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光伏发电系统没有机械运动部件,无污染,无噪音,具有很长的工作寿命,特别是独特的模块化结构,使其适合于任何规模的电力生产,大到中心电厂,小到私人住宅供电。

最新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 最新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完整) 最新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报告(完整版) 内容简记: 30年前出现的非晶硅薄膜,由于转换效率太低及效率衰退的问题,被束之高阁 多年。前几年的硅材料供应危机,强烈刺激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和投资。2008 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 892MW,同比增长 123%。权威估计,2050 年太阳能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会占到 1/5 的份额,意味着它的经济规模将在100 万亿以上。 本报告从太阳能电池发电整体市场角度,详细分析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现状,列举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特点,收集了国内外主要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发展前景等。 一、太阳能电池行业近年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 太阳能电池产品分为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两类:前者包括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两 种,占据全球该行业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后者主要包括非晶硅电池、铜铟镓硒电池和碲化 镉电池等,目前市场份额较小。 ))))))))). )))))))) 图1 太阳能电池产品分类 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容量大, 对太阳光的转换率可以达到20% , 技术成熟, 但是它存在的最 大问题就是主要原料多晶硅或单晶硅制造工艺复杂、耗能大,成本高,而且必须加工成坚硬的 板块状电池板,限制了它的许多用途。

DisplaySearch在09 年第三季最新发行的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数据库与趋势季度研究报告中指出: 从2008 年1 月到2009 年7 月为止,全球总共新增了11.4GW (114 亿瓦) 的新的太阳能第 2 页共 30 页电池产能,这庞大的新增产能是2009 年在需求不佳的情形之下产能仍大幅成长56%的最主要原因; 截至2006 年为止,日本拥有全球最大的产能,但中国大陆厂商自2005 年起积极投入新厂产能扩建,并在2007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地,预计在2009 年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的三分之一; 2009 年薄膜(Thin Film)太阳能电池的产能达到 3.58GW (35.8 亿瓦),其中有 30%采用了 600mm×1,200mm的基板尺寸。这个尺寸也是碲化镉(CdTe) 太阳能电池的标准基板尺寸,并且目前为First Solar 等厂商所采用。一般称之为5 代的1,000×1,200mm 到1,100×1,400mm尺寸的玻璃基板产能则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排名第二,占了所有薄膜的18%; 2005 年时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有95%属于结晶系,5%属于薄膜技术。2009 年时薄膜技 术预计达到全球总产能的20%,2013 年时预计成长到30%; 针对非晶硅的生产产能,2009 年的主要四家设备供货商为 AMAT、Oerlikon、ULVAC 以及EPV;这四家设备厂商所供应的产能达到了946MW(9 亿4,600 万瓦),也就是所有非晶硅产能的一半;2030 年以后光伏发电的成本会继续降低,电池的转换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光伏系统组 件将发展成建筑物通用的构件,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标准化应用,几乎所有新建筑都将安装光 伏阵列。欧盟希望在 2030 年安装的光伏发电装置增加到 200GW 左右,全球可能会达到 1000GW。 欧洲联合委员会研究中心(JRC)的预测,到21 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 80%以上,其中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充分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统计显示,2002 年以前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一直徘徊在5MW左右。2002 年到2004 年,国内光伏市场大幅攀升。2008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以2050MW的产量跃居全球第一,但国内装机容量仅为20MW,我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几乎全部出口。估计2008 年中国累计安装量))))))))).)))))))) 达到115MW。中国光伏应用仍然以独立系统为主,并网光伏发电应用比例还很小。 据中国电力科学院预测,2010 年我国电力供应缺口为 52.9GW,占需求的 7.7%;2020 年为 91GW,占 8.2%。可见国内电力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光伏产业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2010 年光伏组件及系统累计安装450MW的目标。预计2008-2010 年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0.86%。到2020 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8GW。 科技市场调研机构 isuppli2009nian 9 月 4 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以生产量来看,2009 第 3 页共 30 页年全球前10 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依序将为First Solar(市占率由08 年的7.5%攀升至12.8%)、尚德(市占率由08 年的7.3%下滑至6.9%)、Sharp Electronics(市占率由08 年的7.6%下滑至 6.8%)、Q-Cells(市占率由08 年的8.5%下滑至 6.3%)、英利绿色能源(市占率由08 年的4.2% 攀升至5%)、晶澳太阳能(市占率由08 年的4.1%攀升至4.7%)、SunPower(市占率由08 年的 3.5%攀升至 4.6%)、京瓷(市占率由 08 年的 4.5%攀升至 4.6%)、茂迪(市占率由 08 年的 4% 攀升至4.2%)、昱晶(市占率由08 年的3.3%攀升至4.1%)。 表 1 2009 年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前十名排序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利腾晖光伏战略研发中心太阳能利用技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技术。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并加以利用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称为太阳能光伏技术。 上世纪50年代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电池的问世,揭开了光电技术的序幕,也揭开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篇章。世界光伏组件生产最近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5%,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约40%,可看出,世界光伏产业呈快速发展势态,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在光伏产业方面,各国一直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自动化程度、改进技术水平、开拓市场等措施降低成本,并取得了巨大进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有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主要用于无电网的边远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整个系统造价很高;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省去蓄电池,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造价,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 社会在发展,与此同时,全球能源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煤炭、石油价格在上涨,煤炭和石油正面临枯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理由大力开拓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太阳能光伏产业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如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长寿命和免维修、实用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 2010年我国新增272MW的光伏发电项目,此外,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在全国建立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以此为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应用。尽管国内外光伏市场出现了很多不利因素,但是国内光伏企业产量仍然保持增长势头。海南英利光伏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状态,今年一季度共完成光伏组件产量126.38兆瓦,实现销售收入6.73亿元,同比增长79.47%。3月,中利腾晖光伏的美国子公司宣布与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太阳能开发商签署了太阳能组件供应合同。 就整个光伏产业来说,光伏产能的过剩严重影响着光伏组件的销售价格,许多光伏企业产商正在进行准备工作,以便使今年的单元产能较去年增加50%以上。但是,众多迹象显示,今年的需求只会增加25%左右,此外,如果上游多晶硅价格松动,全产业链 1 / 1

2018年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

光伏行业背景及发展报告 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丘吉尔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地球上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根据已探明的储量,全球石油可开采约45年,天然气约61年,煤炭约230年,铀约71年。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6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110亿,如果到时所有人的能源消费量都达到今天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则地球上主要的35种矿物中,将有1∕3在40年内消耗殆尽,包括所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假设为2万亿吨)和铀。所以,世界石化燃料的供应正面临严重短缺的危机局面。 太阳能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能源,如果从太阳能获得电力,将造福人类,人们通过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太阳电池进行光电变换来实现。它同以往其它电源发电原理完全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①无枯竭危险;②绝对干净(无公害); ③不受资源分布的地域限制;④可在用电处就近发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用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⑦获得能源花费的时间短。不足之处是:①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的面积;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但总的说来,瑕不掩瑜,作为新能源,太阳能具有极大优点,因此

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如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那样的事件,会使“节能减排”、“低碳”等字眼如此深入人心,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导航标也已然转向了低碳经济。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低碳社会的理想能源之一,当下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产业概况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是由硅提纯、硅锭/硅片生产、光伏电池制作、光伏电池组件制作、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在整个产业链中,从硅提纯到应用系统,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企业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且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是集中在上游的晶体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图1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资料来源:CSIA2010,4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三种。单晶硅电池技术成熟,光电转换效率高,但其生产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多晶硅电池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但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而薄膜电池成本低,发光效率高,但目前其在技术稳定性和规模生产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薄膜电池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图2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产品结构(按销售量)

数据来源:CSIA,2010,4 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至2009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0%。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前两个季度光伏电池产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2009年下半年市场需求的复苏,2009年全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10431MW,比2008年增长42.5%。 图32006—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 数据来源:CSIA2010,4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燃煤成本的11—18倍,因此目前各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大多依赖政府的补贴,政府的补贴规模决定着本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目前在政府的补贴力度上,以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最大。2008年,西班牙推出了优厚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使其国内光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