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控系统的接地与防雷接地

监控系统的接地与防雷接地

监控系统的接地与防雷接地
监控系统的接地与防雷接地

监控系统的接地与防雷接地

监控系统的接地与防雷接地有矛盾么?有!!!

有的防雷器产品厂家明确主张“到处接地”,特别指出摄像机要接地;为了防雷制造了“多点接地”,那地环路问题怎么办?

监控系统的接地要求是:系统(主机)单点接地——摄像机不接地,那防雷又怎么办?

这都是尖锐的问题、有趣的问题,又是很久以来许多人一直关注的问题!!!。

一个网友问:“多点接地可以防雷却制造地环路干扰,单点接地虽可排除地环路干扰,但能防雷吗?”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值得深思和重视。

不过,我也要提醒的发问:“多点接地真能防雷吗?”,“摄像机接地到底是防雷还是引雷呢?”下面想就这些疑问,谈点抛砖引玉的看法,以求探讨监控系统的接地与防雷接地,能有个基本合理统一的设计方法。

【防雷第一类观点】

这是转载时间最久,转载次数最多,又比较“权威的防雷论述”。

1)“监控室内应设置等电位连接母线(或金属板),该等电位连接母线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PE线、设备保护地、防静电地等连接到一起防止危险的电位差。各种电涌保护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以最直和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母排进行电气连接”——总之一句话:主机系统机壳接大地。

2)“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当摄像机独立架设时,原则上为了防止避雷针及引下线上的暂态高电位,避雷针最好距摄像机3-4米的距离。如有困难避雷针也可以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Φ 8的镀锌圆钢。为防止电磁感应,沿电线杆引上的摄像机电源线和信号线应穿在金属管内以达到屏蔽作用,屏蔽金属管的两端均应接地”。

3)“根据以上条款(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分析:监控系统的防雷接地应与系统的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看了这一段论述,有一点是明确的:监控系统主机要接好大地。但是前端摄像机机壳到底是接大地还是不接大地呢?第二条里没有明确,按第三条理解,似乎应该和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怎么公用?特别是距离远了怎么“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安防工程人一直看不明白。

【防雷第二类观点】

防雷产品厂家最有代表性、最明确、最典型、也被广为转载的论述,节引如下:

1.什么是等电位连接?摄像机等电位连接怎么做?

GB50057-94对等电位连接定义: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等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就摄像机等电位而言,等电位是指摄像机的金属外壳、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SPD)接地端等均应与等电位连接端子连接。等电位连接的目的:降低设备各部件之间的电位差及统一系统的零电位参考点。

2.室外金属立杆摄像机需不需要与立杆绝缘?

不需要,且必须进行可靠的等电位连接。当金属立杆遭受直接雷击或泄放雷电流时会在金属立杆周围产生一磁场,这一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对附近的电子设备放电;而摄像机外壳与金属立杆连接后,不存在电位差;摄像机更安全。”

这里说的十分明确的:室外摄像机都必须接大地。我们不知道这类论述,是不是防雷第一类观点的实施细则和具体说明,也没见到有关权威部门,人士,厂家等对此观点的评述。

更值得注意,防雷厂家在安防行业重点宣传的是:视频,电源,通信等,凡是接口都要加防雷器产品。但是,对于咨询他们的“视频防雷器的视频信号地(摄像机壳)和防雷器接大地点是短路关系还是开路关系”的咨询问题,防雷器产品厂家都回避回答或解释,实在令人费解。

eie1992在这个主题帖里,就防雷,防雷接地,监控系统接地等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分析和质疑。(为了减少主题帖篇幅,这里只提出结论性观点):

【观点一】建筑物的区域防雷和避雷,建筑物电力系统的防雷和避雷,都是建筑物统一设计施工的,都有安全标准和完工验收标准。入住的人员,常用设备,都应该在它们的有效保护之下安全运行,包括在他们有效保护范围之内的安防系统的安全运行。所以建筑物避雷接闪问题和电力电源取电中的雷电感应浪涌问题,都应视为已达到并附和安全标准要求。

安防工程设计时,应该考察甲方建筑物和供电系统的防雷避雷系统的验收报告,了解有效防护范围,明确这些防雷责任在甲方;

【观点二】说“摄像机外壳与金属立杆连接后,不存在电位差;摄像机更安全”;主张摄像机都接大地防雷的做法,存在致命的安全问题:

1)这不是“防雷”,而是引雷。这是把摄像机当成避雷针用,让雷电电流以最少的电阻通过摄像机导入地下;

2)在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中,“地环路”可以引入地电位环路干扰;

3)监控系统中,地电位环路的存在,属于系统重大安全隐患,因为地电位是不稳定的因素,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地电位差有时会突变到几十到几百伏,可以瞬间烧毁摄像机,采集卡,主机等传输设备。安防业内许多所谓雷击烧毁设备的案例,“静电麻手,打火花”等现象,大多是地电位环路造成的;

【观点三】安防工程设备和传输线路,都必须在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之内工作。室外独立摄像机,也应该专门安装避雷针做防雷保护;摄像机和传输线都要远离避雷针;摄像机立柱与避雷针共用时,摄像机与立柱必须高强度绝缘,传输线缆应穿铁管屏蔽绝缘(防雷第一类观点2);

【观点四】“单点接地”是监控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之一,即系统只有主机设备一点接大地,这是确保操作人员安全的“安全接地”,也是泄放系统“静电”的安全通路;系统所有前端摄像机都要和大地绝缘,包括摄像机外壳,BNC外壳,视频信号地,直流电源地,解码器的地等,都要和大地绝缘。系统中如果远处有分控点,“分控机壳”也不要接大地,这也从工程案例中得到了证实。

【观点五】雷电电磁感应,指雷电电磁波对导体的电磁感应。暴露在外部空间的导线——电力线、监控传输线,金属立柱,金属支架等等,都可以“接收到”雷电电磁波的感应电流或电动势。雷电电磁波脉冲是毫微秒级的“高压短脉冲”,它的频谱,可以扩展到几十到几百兆赫以上。这么高的频谱,接地线也都失去了常规的“接地”意义。一根几米几十米长的接地线,此时也变成了“接收天线”,对高频来说,它们增大了“天线有效接收面积”,可以使系统接收的电磁脉冲能量更大,更高。对于这种雷电电磁感应,传统的避雷针针系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这才是弱电系统、安防工程应该考虑的现实防雷问题。

【观点五】监控系统的摄像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等,本身已经具有防雷电电磁感应功能的,就不需要再加防雷器了。没有防雷电电磁感应功能的设备,可以选用合格的防雷器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自带防雷电电磁感应功能的设备,如果能紧密结合设备实际电路设计,其有效性要优于通用防雷器性能(这里我们不做进一步探讨)。这类防雷电电磁感应技术设备,一般可以没有专门接大地点(线),有接大地点的防雷器,应该是通过放电管接大地,常态应该与大地绝缘。

监控系统的接地与防雷接地是可以统一的。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及方法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及方法 1、工艺流程 2、基础接地体安装 钢筋混凝土基础接地体。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地接体时,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两根主钢筋(φ16以上)上下连成通路,与地下基础钢筋连接,在距室外地坪下1.1米处预埋钢板作补打接地极用,所有连接处均要求焊接。 3、引下线测试卡子制作安装 为检测接地电阻以及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室外距护坡1.5~1.8m处,设置测试卡子。避雷引下线测试卡子利用不小于-40mm×4mm的镀锌扁钢制作,测试卡子应用两根镀锌螺栓拧紧。引下线的圆钢与测试卡子的扁钢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两面焊接。

4、避雷引下线保护敷设 明设引下线断接卡子,应外套钢管保护,必须在钢管上,下侧焊以跨接线与引下线连成一导电体。 5、利用建筑物钢筋做防雷引下线 (1)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其引下线的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m-1m处焊出一根Φ12mm或-40×4镀锌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1m。 (2)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当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 (3)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二级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应不小于18m,但建筑物外廓各个角上的柱筋应被利用。 (4)利用建筑物钢筋做引下线时,应配合土建施工设计要求找出全部钢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保证每层钢筋上、下进行贯通性连接(焊接)。随着钢筋专业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建筑物内做为引下线时,其上部(层顶上)与接闪器相连的钢筋必须焊接,不应做绑扎连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并应在两面进行焊接。 (5)建筑物内钢筋做为引下线时,如果结构内钢筋因钢种含碳量或含锰量高,焊接易使钢筋变脆或强度降低。

机房工程中防雷接地的建设方案

浙江湖州XX机房防雷接地系统的改造方案与报价 1系统概述 防雷接地系统一直是数据机房关注的重点,技术日趋成熟。目前,雷电对设备的破坏途径更加多样,破坏程度更加广泛和深入。防雷接地系统必须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防御,提供高效的接闪体,安全引导雷电流入地,完善低电阻地网,清除地面回路,电源浪涌冲击防护,信号及数据线瞬变防护。 浙江湖州XX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是机房其它系统的应用基础。 2设计思路 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保护和接地保护两个关联的子系统。 在防雷保护方面,本项目主要考虑室内雷电防护方面的内容,室外防雷已在建筑物土建施工时进行考虑。室内防雷措施主要是做好机房等电位连接工作,在各主要供配电链路上安装必要的防雷保护器来进行过电压保护。 所谓接地,就是把电路中的某一点或某一金属壳体用导线与大地连在一起,形成电气通路,其目的是让地电流易于流到大地。国家标准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文件》及GB50174—2008《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均对计算机机房接地系统的要求做了具体的规定。标准计算机机房一般应具有以下四种地:计算机系统直流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和防雷保护地。 3防雷系统设计 根据业主的土需求,防雷系统的建设不列入在本次项目的内容。 4接地系统设计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为多点联合接地方式,将强电、弱电、安全保护、防雷共用接地由汇流接地排重复引入大地。 做好计算机机房接地系统的建设主要有两个目的: ?机房建立接地系统是为了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在机房中要做到安全用地,保护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做好接地系统建设是必需的。特别是做好 防雷电的措施,对人和设备的安全尤为重要。 ?机房建立接地系统是计算机设备稳定、可靠工作的需要。由于计算机设备和通讯设备都要求有可靠的工作参考点,即等电位。另外还有防干扰

视频监控系统防雷接地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防雷接地概述 一、防雷概述 雷电是一种常见且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随着安全监控系统在银行、交通、小区、库房管理中的迅速普及应用,监控系统设备因雷击破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对安装监控系统实施切实有效的防雷保护,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重要课题。为了对安全监控系统采取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保障监控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首先应明确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雷电可能的侵入途径,尤其是针对因雷击点的调查分析,在分析其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使用监控系统设备的防雷保护装置,以及对信号、电源线路的合理布线、屏蔽、等电位连接及接地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监控系统雷击事故分析 1、前端设备直击雷防护措施不完善: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的摄像机一般不用考虑直击雷防护;安装室外的摄像机一般是利用灯杆、独立支撑杆或是安装在建筑物外墙上,通过对多年来对监控系统事故调查中发现,有些前端设备没有在直击雷保护区域,甚至有些地方,特别是独立架设的支撑杆没有任何防直击雷措施,当发生雷击时,雷电将直接击中前端设备,直接摧毁前前端设备。 2、传输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 传输线路是前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纽带,也是雷电侵入设备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忽视了传输线路的防雷。从防雷角看,穿金属管埋地敷设方式防雷效果最佳,架空线最容易遭受雷击,并且破坏性大,波及围广。然而我们发现施工方在敷设线路时,为节约成本和降低施工难困,大多的数线路都是采用架空敷设,而且电源线与信号线缆捆扎在一起,没有分开敷设,也没有采取屏蔽和接地措施,此种情况下,电源线路将会通过耦合在信号线上感应出电压,我们通过实际测量也发现,在视频同轴电缆上常常会有十几伏甚至几十伏的感应过电压,此过电压长期加在设备两端,导致设备损坏。 虽然某些场合采用的是埋地敷设,但由于埋地时是穿的PVC管而不是金属管,当雷击发生时,PVC管并不能对雷电流起到屏蔽作用,并不能阻止雷击事故的发生,大量的事实显示,雷击造成埋地线缆故障,大约占总故障的30%左右,即使雷击比较远的地方,也仍然会有部分雷电流流入电缆。

避雷接地施工工艺及方法

避雷接地施工工艺及方法 1、工艺流程 接地体→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带 2、一般要求 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长度不应小于2.5m,相互间距一般不小于5m。接地体埋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 接地极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机械强度,镀锌扁钢间采用搭接焊时,焊接长度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 3、接地体安装 (1)按设计图要求,在接地体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销宽。 (2)先加工好一端为尖头开头的角钢接地极,沟挖好后,立即安装接地极和接地扁钢。一般用手锤将地体垂直打入土中,将扁钢轩于汉内与接地极焊接,扁钢应侧放不可放平,扁钢与角钢接地极连接的位置距接地极最高点约100㎜。 (3)接地极连接完后,应及进请质检和有关部门进行陷检,并测量绝缘电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 明敷避雷带及防雷引下线施工:需先将所用圆钢调直,将其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导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支架高度一般为15㎜,支持点间距不大于1.5m.将避雷带及引下线用大强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卡因、焊成一体并及时与接地装置的引出扁钢焊好。 屋顶上所有凸也的金属物、构筑物或者管道均应与避雷带连接。 4、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基本项目:避雷带及防雷引下线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固定点间距均匀,焊接连接的焊缝平整、饱满。防雷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接地装置位置正确、连接牢固,埋没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m。 (3)允许偏差项目:搭接长度扁钢≥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D。 其中b为扁钢宽度,D为圆钢直径。

防雷接地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脱硫系统接地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施工图纸: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2×660MW超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硫工程 (1)《室外接地体平面布置图》(YQH1667S-D0801-02) (2)《室外暗装断接卡子做法》(YQH1667S-D0801-03)(二)主要规程、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3)《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01-1,9999(03)D501-1) (4)《利用建筑物金属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03D501-3)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L/T475-2006)(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范(火力发电厂)》(DL5009-2002)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9-2010)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69-92) 二、工程概况: 大唐准东五彩湾北一电厂位于新疆昌吉市吉木萨尔县五彩湾工业园

内,距五彩湾镇约30km。大唐准东五彩湾北一电厂(2*660MW)超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包括SO吸收系统、烟气系统、制浆系统、脱水系统、水工系统、事2故浆液系统、工艺水系统、湿式电除尘器系统。配电系统包括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弱电系统接地包括重复接地及共用接地装置。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1、组织机构图 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2×660MW超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硫工程防雷接地施工组织机构图

水电班班长:肖洪海 施工作业班组 、劳动力组织2 作业人员表:

网络机房防雷接地要怎么做

网络机房防雷接地要怎么做? 概述: 雷击可以产生不同的破坏形式,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从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专家们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机房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为此采取的防范原则是“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机房接地采用下列几种接地方式: (1)、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2)、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以及静电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3)、直流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欧姆; (4)、防雷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5)、零地电压应小于1V。 (6)、所有电气设备、金属门、窗及其金属构件、电缆外皮均应与专用接地保护线可靠连接。机房专用地线(防雷、防静电、保护接地)从接地端引至机房,并分别标明各类接地。在UPS电源输出配电柜的地线与大楼的地线相连接,即重复接地。 机房防雷应采用下列几种方式: (1)、在动力室电源线总配电盘上安装并联式专用避雷器; (2)、在机房配电柜进线处,安装并联式电源避雷器; (3)、在计算机设备电源处使用带有防雷功能的插座板

机房防雷系统设计: 低压电源系统最易受到雷电和工业操作的干扰,产生瞬间过电压现象,因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损坏设备。因此,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首先应该对设备的电源系统施以保护,采取措施将可能产生的各种电源扰动限制在设备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将浪涌电流引入接地网络,为此,在设计时在机房电源进线处加设电源避雷器,选用进口浪涌保护器。根据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和GB1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机房应在配电柜安装避雷器作为二级防雷措施。机房所在的办公大楼避雷系统是一级防雷措施,重要计算机使用防雷插座作为三级防雷措施。第一级防雷保护:当建筑物本身装有避雷系统(如安装有避雷针、引下线、地网、外部屏蔽时),根据IEC、VDE相关理论,在其建筑物内部的380/230V低压配电电路处,需要采用防雷器(箱)来建立电源线上的雷电保护等电位连接,可以避免雷电发生时引起的失火、爆炸、人身伤亡的危害;在此我们选用大放电电流100KA以上的防雷箱,安装于大楼总配电机房内。第二级防雷保护:根据国际IEC61312和国内相关规范要求,应在各楼层电源总开关处和配置相应的防雷器作为保护。第三级防雷保护:机房供电电源UPS控制开关处,配置相应的防雷器作为保护后在用电设备上配上防雷插排 机房接地系统设计: 为了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保证设备、人身的安全,针对不同类型计算机的不同要求,应设计出合适的接地系统。机房接地类型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A、直流工作地; B、交流工作地 C、安全保护地; 这主要是采用共同接地系统,在设计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 欧姆;强电地和弱电地分别形成二个独立的接地系统。弱电接地干线采用 TMY-4X40,楼层支线采用TMY-25X4。另外计算机房建议采用网格地线做为直流地,也称为网格地。网格地就是把一定截面积的铜线或铜带在高架地板下交叉排成600X600mm的方格,交点处压接在一起。直流网格地通过TMY-25X4接地母线引至机房外面与接地干线相连,其他弱电机房采用不小于35平方毫米的铜线作接地环。

室外网络监控系统防雷解决方案2016-6-14

前言: 有些地方雷电天气常发生,那么室外的监控摄像机怎么做防雷的呢? 正文: 现在从监控的组成说起 一、系统结构和引雷途径 1、系统结构 视频监控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前端部分: 主要由彩色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组成。 ②传输部分: 使用同轴电缆、网络线缆、电线、地埋和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等。 ③终端部分: 主要由画面分割器、监视器、控制设备等组成。 2、引雷途径 监控系统遭受雷击,由以下几种途径对系统产生破坏。 ①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在露天的摄像机上造成设备损坏。摄像机立杆没有任何保护,基本每次雷击都会被损坏。有部分室外立杆上安装避雷针,直接使用立杆杆体作为引下线,在引雷过程中,竿体上传导的雷电流通过与摄像机外壳的导体连接,仍然会对摄像机造成损害。 ②雷电波侵入: 电源线、信号传输线、视频线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侵入设备,造成电位差使设备损坏。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称为感应雷,又叫二次雷击。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然,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按原邮电部的统计感应雷造成的雷击事故约占雷击事故总和的80%。 二、方案设计依据标准和规范 依据中国GB标准与部委颁发的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监控系统自身的特点,对视频监控系统都必须有完整完善之防护措施,才能保证该系统能正常运作。这包括电源供电系统、控制信号系统、视频传输设备等装置应有防护装置保护。 此方案的主要技术依据为: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 2、《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 173-1998 3、《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 GA 267-2000 4、《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5、《计算站场地技术文件》GB2887-89 6、《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7、《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1312 8、《过电压保护器》 VDE-0675 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 三、应对措施 根据对监控系统的结构分析,以及雷电可能的侵入途径,现对监控系统设计作以下防雷解决方案。 1、前端设备的防雷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接地体安装: (1)人工接地体: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巳经清理好。 (2)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按地体:底板筋与柱筋连按处 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安装: (1)支架安装完毕。 (2)土建抹灰已完成。 (3)穿墙保护管巳预埋。 3、支架安装: (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结构工作巳经宪成。 (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1)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1)支架安装完毕。 (2)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3)土建外装修完毕。

6、避雷网安装: (1)支架安装完毕。 (2)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3)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7、避雷针安装: (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安装完毕。 (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3)土建结构工程己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二)材料要求 1、防雷及接地装置所有部件均应采用镀锌材料,并有出厂合格 证和镀锌质量证明书。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镀锌层。其 主要镀锌材料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铅丝、螺栓、 垫圈、弹簧垫圈、U形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油、混凝土支座、预埋铁件、小 线、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三)主要机具 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压力案子、大锤等。 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 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二、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防雷接地系统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安装 一、设计意图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雷装置。防雷与工频共用一个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检测值不大于1Ω。利用基础桩基主筋、地梁与底板钢筋网作接地体,接地体必须饱和焊接形成可靠的电报通路。 所有基础地梁应保证两根≥φ12主钢筋电气连续贯通,并与桩承台台面环形接地体采用φ10圆钢搭接连通,焊口单面焊焊缝长120mm,双面焊缝长60mm,保证电气连续贯通。利用立柱内二根≥φ16对角主筋(剪力墙内至少两根φ12立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采用两根φ10圆钢分别和基础接地系统搭接连通,焊口单面焊焊缝长。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暗敷在部分基础地梁内将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连续贯通组成联合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引出,采用200*200*90钢盒暗埋于墙(或100*100*60钢盒暗埋于柱)内,钢盒内预留80*50*5端子板,并用40*4热镀锌扁铁与接地系统可靠焊通。接地系统测试点采用63*63*5角钢预埋于立柱内(与柱外侧平),预埋角钢同引下线可靠焊通,下口距室外地坪500mm。 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金属构架每层(每层预留63*63*5角钢与结构主钢筋焊通)与防雷系统连通。所有进出大厦的金属管道皆与就近接地系统连通,做总等电位连接。 屋面避雷带采用25*4镀锌扁钢女儿墙压顶上明装,采用支撑卡与女儿墙压顶固定,卡间水平间距1.0米;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间用25*4热镀锌扁钢焊接贯通。将各层的金属门窗框架、阳台、金属栏杆、面积较大的金属装饰物以及金属结构物等就近与防雷引下线或楼层均压环搭接连通。玻璃幕墙的金属支撑架从一层开始每层就近与防雷引下线、楼层均压环连接。 本建筑的防雷接地装置与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共用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二、施工要素及施工工艺流程 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并充分领悟文件意图;施工操作人员及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接地电阻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方案 一、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预示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这些微电子网络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防雷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随地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雷电不仅仅破坏系统设备,更为重要的是使系统的通讯中断、工作停顿、声誉受损,其间接损失无法估量。 二、方案设计依据: 1.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2.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4.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5.GB3482-3483-83《电子设备雷击试验》 6.IE1312-1∶199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通则》 7.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8.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三、防雷设计思路 由于网络集成系统防护点多、面广,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内各向电子网络设备不受雷电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

雷方案的设计。现在都采取综合防雷,综合防雷设计方案应包括两个方面: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1)、直击雷的防护 如果无直击雷防护,按IEC1312的估算几乎所有雷电流都流经进出建筑物的导体型线路(如电源线、信号线等)侵入设备,这样的损害就非常之严重,因此做好直接雷击防护是做感应雷击防护的前提;直击雷防护按照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和施工,主要使用避雷针、网、线、带及良好的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保护建筑外部不受雷击的破坏,给建筑物内的人或设备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2)、电源系统的防护 统计数据资料表明,微电子网络系统80%以上的雷害事故都是因为与系统相连的电源线路上感应的雷电冲击过电压造成的。因此,做好电源线的防护是整体防雷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3)、信号系统的防护 尽管在电源和通信线路等外接引入线路上安装了防雷保护装置,由于雷击发生在网络线(如双绞线)感应到过电压,仍然会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彻底破坏网络系统。雷击时产生巨大的瞬变磁场,在1公里范围内的金属线路,如网络金属连线等都会感应到极强的感应雷击;另外,当电源线或通信线路传输过来雷击电压时,或建筑物的地线系统在泻放雷击时,所产生强大的瞬变电流,对于网络传输线路来说,所感应的过电压已经足以一次性破坏网络。即使不是特别高的过电压,不能够一次性破坏设备,但是每一次的过电压冲击都加速了网络设备的老化,影响数据的

防雷功能说明

防雷设计方案 1、电源系统防雷设计: 在市电引入低压电源系统总进线处的总闸输出端设置电源I级浪涌保护器电源防雷箱,共1台,作为电源系统的第一级防护。 在网点设备用电端设置电源防雷插座,作为电源系统的第二级防护。 2、室内视频监控系统防雷设计 在室内视频监控矩阵设备前端设置安装设计视频监控信号防雷器,每条监控线路设置1台,接地线采用6mm2多股股铜芯线就近从均压环引入。 3、机房网络系统防雷设计 在网络信号输入端安装网络信号防雷器,每条网络线路设置1台,接地线采用6mm2多股铜芯线就近从均压环引入。 4、室内电话语音系统防雷设计 在室内电话语音信号输入前端设置安装设置电话语音信号防雷器,每条电话语音线路设置1台,接地线采用6mm2多股铜芯线就近从均压环引入。 5、机房均压环等电位设计 在机房内静电地板下或墙脚沿设备走向采用3*30扁铜设置接地等电位均压环,将机房内所有设备外壳、防雷防雷

器接地、光绗加强筋等接至等电位均压环。 等电位均压环接地引出点由建筑立柱主钢筋通过铜钢转换头引出,引出点一处,与等电位均压环可靠连接。 6、网点接地设计 在网点外设置接地网,接地网垂直接地体采用接地棒,水平接地体采用40*4mm热镀锌扁钢,接地网与网点主筋连接。 7、线材 (1)电源第一级电涌保护器相线引入线采用16mm2多股铜绞线,接地线采用黄绿色25mm2多股铜绞线。连接线尽量平直,长度不宜超过0.5米。 (2)电源第二级电涌保护器相线引入线采用10mm2多股铜绞线,接地线采用黄绿色16mm2多股铜绞线。连接线尽量平直,长度不宜超过0.5米。 (3)电源第三级电涌保护器相线引入线采用10mm2多股铜绞线,接地线采用黄绿色16mm2多股铜绞线。连接线尽量平直,长度不宜超过0.5米。 (4)信号电涌保护器串联安装在设备前段,接地引入线采用红绿色6mm2多股铜绞线。连接线尽量平直,长度不宜超过0.5米。

防雷接地装置安装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内容 0 本作业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焊装车间二期改造工程全厂接地装置安装工程。 0 二、编制依据与相关文件 0 三、作业进度、劳动力安排 0 四、作业的准备工作及条件 (1) 五、施工方法、步骤及作业程序 (2) 六、作业的质量要求 (4) 七、作业的环境要求 (7) 八、作业的安全要求 (9)

一、工程内容 本作业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焊装车间二期改造工程全厂接地装置安装工程。 二、编制依据与相关文件 2.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2.2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2.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2.4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5 接地相关图纸及资料 三、作业进度、劳动力安排 3.1作业进度 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14年01月17日,完工为2014年6月8日。 以上具体工期还要根据现场土建施工的具体情况而更改。 3.2劳动力安排

班长、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各1人,焊工——1人,电工——1人, 力工——1人。 3.3 作业机械、工具、仪器、仪表的要求: 无齿锯1台角向砂轮2把 台钻1台电工工具4套 卷尺4把大锤2把 手锤3把板车(8T)1台 四、作业的准备工作及条件 4.1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 4.1.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考试并合格。 4.1.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方可施工作业。 4.1.3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4.1.4作业组长要有安装过主厂房防雷接地的经验,工作认真负责,并能组织好本组人员完成所承担的作业任务。 4.1.5组员要有一定的电气安装经验,听从指挥,积极肯干。 4.2作业机械、工具、仪器、仪表要求: 4.2.1电焊机.冲击钻等电动工具性能稳定,能满足现场使用。 4.2.2仪器、仪表等要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3作业技术交底的安排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5)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要求。机房设直流工作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 及防雷保护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采用大楼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姆。如大楼共用接地系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需要与大楼防雷接地系统分开单独 做接地网,两接地网距离需大于10米。 ●系统静电泄放接地,在机房地板下采用600mm*600mm网格均压等电位网,接地 网采用30x3铜带连接而成,并绝缘架空安装,将各机房的设备、机架、机柜与 等电位带进行最短距离连接,使各机房设备在同一个等电位上。 ●直流接地采用40*3铜排在机柜位置安装。 1)防雷原理 雷击是年复一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通信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大型电子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机组等系统设备耐过电流,耐雷电压的水平越来越低,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的侵入,致使雷电灾害频频发生。据统计,雷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占设备损坏因素的比例高达26%,防雷过电压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2)雷击的分类 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 直击雷击——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树木、动植物上,由于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混合力作用,直接摧毁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引起人员伤亡等。由于直击雷的电效应,有可能使机房微电子设备遭受浪涌过电压的危害。 感应雷击(又称二次雷击)——指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之间的放电而在附近的架空线路、埋地线路、金属管线或类似的传导上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通过传导体传送至设备,间接摧

毁微电子设备。感应雷击对微电子设备,特别是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危害最大,据资料显示,微电子设备遭雷击损坏,80%以上是由感应雷引起的。 另外还有操作过电压,即是指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储存能量,当负载(特别是电感性大的负载)电器设备开关时,会产生瞬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同感应雷击一样,可以间接损坏微电子设备。 3)雷电防护区的划分 按照IEC1312-1及GB50057-94要求,应将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以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指明各区交界处的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各区以在其交界处的电磁环境有明显改变作为划分不同防雷区的特征。防雷区宜按以下分区: 1、LPZ OA区:直击雷非防护区,本区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的电磁场没有衰减。 2、LPZ OB区:直击雷防护区,本区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的电磁场没有衰减。 3、LPZ 1区:屏蔽防护区,本区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 OB 更小;本区的电磁场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4、LPZ 2区等:后续防雷区,当需要进一步减小导入的电流和电磁场时,应引入后续雷区,并按照需要保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环境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通常,防雷区的数越高电磁环境的参数越低。 在两个防雷区的界面上应将所有通过界面的金属物做等电位连接,并宜采用屏蔽措施。4)设计依据 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法国NFC标准、德国VDE标准和中国GB标准与部委颁发的设计规的要求,大楼和大楼之计算机房、程控机机房等设备都必须有完整完善之防浪涌保护措施,保证该系统能正常运作。这包括电源供电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电脑网络、卫星通信设备等装置,均应有SPD防护装置保护。设计依据包括有: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GB50174-93 《防雷器材指标要求》GB11032-89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1312-3 《电器装置安装工作盒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50169-92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473-1998 《通讯系统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YD/T695-93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行业标准GA173-1998 《通讯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行业标准YD/T5098-200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行业标准JGJ/T16-92 《等电位连接安装》图集02D501-2 《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图集03D501-3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图集03D501-3

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方案

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方案 1 建筑防雷说明 (1)本工程主楼年预计雷击次数N为0.116,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2)沿屋顶女儿墙或屋顶结构飘板上设置一圈接闪带,并在屋面上设置不大于20x20m(24x16m)的避雷网格,形成本建筑物的避雷网。接闪带与避雷网格均采用Ф10镀锌圆钢,女儿墙上接闪带搞0.1m。 (3)利用柱内两根大于Ф16的对角主筋通过焊接做避雷引下线,引下线的上端伸出女儿墙(或通过顶层相联挑梁内两根以上主筋转接出女儿墙)与屋面避雷网焊接,下端直接或通过转换梁内连接钢筋后与接地体焊接。 (4)利用结构底板及桩基内的结构体内钢筋做接地体。 (5)本工程保护接地、弱电接地、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实测不足补打接地极。 (6)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件、管道、风机等均应与屋面避雷网可靠焊接。60m及以上建筑物外侧的金属栏杆、门窗等金属构件均需与结构圈梁内与引下线联接的钢筋焊接。竖直敷设的各种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2 主要施工方法 2.1施工工艺流程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 本工程防雷接地采用结构基础内主钢筋和人工接地体作为接地体。安装时配合土建钢筋施工进行可靠连接。依照图纸部分建筑基础横纵轴交叉点结构柱内钢筋与垂直结构主筋焊成一体,并与配电室槽钢可靠焊接。人工接地体在基础做垫层前做好,并将其穿透防水层与

建筑周边有引下线的柱内主筋可靠焊接,而且要与护坡桩内两根钢筋焊接。 引上点在各层楼板上表面焊处留钢筋头,供各层设备接地用。在各个电缆竖井预留一条镀锌扁钢,镀锌扁钢在偶数层均与垂直引下线焊接,被弱电系统接地。作为防雷下线及接地体的钢筋,采用搭接焊,钢筋端部搭接长度大于6倍钢筋直径,并且至少要三边焊(两侧和一个端头),以保证电气通路。屋面上的避雷带支架与墙内的立筋、立筋与结构柱内两主筋、每个结构柱内两主筋与基础梁内两主筋均进行可靠焊接,从而保证每个结构柱从上至下连成电气通路。 防雷接地搭接长度质量要求 结构柱内主筋每层施工时,将作为引下线的钢筋刷涂上醒目的红漆,以便施工时准确寻找。屋面的避雷带支架间距为1米。各层圈梁内两主筋焊接连通成闭环,并与结构柱内防雷引下线焊接连通作均压环,以防止侧击雷。所有防雷接地装置的金属构件均采用镀锌制品(利用钢筋混凝土的钢筋除外),焊接完后焊渣应清除干净,焊接处和其它有镀锌层破坏处,必须刷红丹二道、银粉漆二道,焊接处不损坏原有的钢材应力、强度及结构。 施工人员配合土建按图进行管路、接地扁钢、铁构件及设备基础、孔洞的预留预埋。其中穿越构筑物基础的部分要及时预埋,与土建结构矛盾之处,由技术人员进行协商处理,不得随意损伤建筑钢筋。 3 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箱安装 在总配电房内内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在各机房内设置局部等电位端子箱。各等电位端子箱通过接地母排相互连通。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施工方法及工艺 (2) 3.质量检测要求 (3)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全部塔楼按照二类建筑物设置防雷接地系统,屋顶设主动式提前放电避雷针,屋面外漏的金属管道或构筑物等需于防雷系统连接,防止感应雷击。建筑物在30M以上每两层或间距不大于6M设计一个均压环,且均压环延伸到阳台,飘窗,空调搁板最外侧。防雷接地与配电系统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弱电系统工作接地等共享一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结构钢筋(Φ16以上)做接地体,在建筑物四角增设防雷测试点,并预留管路,如果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需在测试点处增设人工接地极。 2.施工方法及工艺 2.1 施工准备 2.1.1 材料要求 热镀锌扁钢、热镀锌圆钢、镀锌钢管、线盒、螺栓等,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1.2 施工机具 电焊机、切割机、台钻、接地电阻测试仪、钢丝钳、扳手、钢锯、手电钻、开孔器、焊条、卷尺、防锈漆、铁锤等。 2.1.3 作业条件 承台柱筋、筏板底层主筋绑扎施工完毕,面层钢筋绑扎前或砼未浇注时进行施工。 2.2 防雷接地施工 2.2.1 接地体的安装 利用桩内两条主钢筋(Φ16以上)作为垂直接地体,凡接地系统经过的多桩承台处应至少四根桩的两条主钢筋(Φ16以上)与接地体焊接连通,可参照国标03D501-3的19页。利用建筑物地梁的两条主钢筋(Φ16以上)焊接连通形成不大于10X10m或12X8m的基础网格。 2.2.2 防雷引下线 利用塔楼的混凝土每处两根结构钢筋(Φ16以上)作避雷引下线,防雷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利用桩基础作防雷接地极,共享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2.3 防雷测试盒 具体安装数量及安装方式需要设计重新确定。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与原则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与原则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事通信系统达到EMC不仅仅是简单的测试和保护单个部件问题。实际上,对一个具体的器件采取保护措施,会在整个系统引起问题。为了确保整个通信系统的可靠运行,必须使用EMC准则设计接地系统。 1、接地系统的功能 当设备或系统的器件和单元能在其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并不产生辐射而不危及或干扰其它器件、设备或系统,则称其达到EMC。为了达到理想的EMC,需要进行两种分析:在电磁环境中,一种具体器件的影响以及在整个系统中满意功能的效果。当今,制造商和设计者拥有一系列的技术、产品、标准和建议来控制源于任何器件的电磁干扰(EMI)问题。 2、不同的接地系统 通常,接地系统的实施仅考虑两种或三种主要规则。例如,系统设计者利用的原则包括:(1)接地电阻应小于5欧,(2)应用星形配置(3)应当避免地环路(4)地电位应相等。这些限制规则不能得到满意结果是非常普遍的。在设计系统时,设计者会忽视更严重的危害,例如电击。然后通过增加一些专用产品试图克服这些不足,例如高级浪涌保护装置(SPD),而不是在开始设计系统时就考虑这些问题。 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是当今世界防雷理论的前沿,是雷电防护前沿重要的技术措施。等电位理论的提出基于国内外众多对闪电过程的观测结果得知:闪电电流不是一个电压源而是一个电流源,严格讲是一个电流波。雷电的破坏力在于强大的电流特性而不在于放电时产生的高压,当雷电流在泄放的渠道上一旦冲击

防雷接地专项施工方案42735

东原北碚蔡家项目3-1期重庆庆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东原北碚蔡家项目3-1期 重庆庆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三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 一、编制依据 1、东原北碚蔡家项目3-1期设计施工蓝图以及《施工组织设计》。 2、东原北碚蔡家项目3-1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5、国家和地方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安全检查标准。 6、2002年国家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7、《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版 8、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的通知》(渝建[2012]301 号) 二、执行规范 本工程施工应执行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及检验评定标准,并严格执行。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国标图集《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50169-2006)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第二章工程概况 原北碚蔡家项目3-1期项目用地属于北碚蔡家组团,位于北碚区蔡家

嘉景大道附近。本项目东侧紧临嘉陵江,北距嘉悦大桥约2公里;西面为自然山地,南面与中央公园紧密连接。本工程为商住楼,包括高层2栋、地下车库3层、临街商业门面三层、内部道路、管网、挡墙等附属工程,建筑物室外地面以上最大高度约为81米,建筑总面积约为47980.26平方米,其中车库建筑面积约为11200.00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约为6862.00平方米,高层建筑面积约为29918.26平方米。本工程建设单位为重庆东原创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重庆林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长夏安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重庆庆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由重庆市北碚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全程进行质量监督,重庆市北碚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全程进行安全监督。 本工程施工范围包括:基础、主体、楼地面、屋面、门窗总包管理及配合、室内外初装饰、给排水、电气、有关的预留预埋和配合(如暖通等)。室外管网工程、环境挡墙工程及合同协议约定相关内容。 第三章防雷接地施工 第一节安装工程设计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交底要求、施工图纸设计和施工合同要求,本工程电气安装内容主要包括电气工程、生活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系统安装。 1、电气工程设计内容: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低压配电动力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及自动报警、电视电话弱电系统。电源由车库内配电室引入,包括各种低压配电柜和箱安装,低压配电设备箱包括各种双电源箱、电机

防雷接地系统工程施工方法.docx

防雷接地系统工程施工方法 10.21.1防雷接地系统特点及施工流程 本建筑为二类防雷,利用建筑底板主体作为接地体,在屋面设置10 m×10m Φ12镀锌圆钢避雷网,沿女儿墙敷设Φ12镀锌圆钢避雷带,为防止侧击雷, 45m及以上建筑外圈钢筋焊接成均压环,外墙所有不应带电的金属 体和均压环连接。 在变配电所内设总等电位箱,引出—50×5镀锌扁钢至各局部等电 2 位箱,局部等电位箱至个接地点采用6mm铜芯线穿Φ 15PVC管敷设。 对进出本建筑物的各类管道均进行可靠的等电位联结,医用气体管道、安装高度小于 2.4 米的灯具、线槽的盖板等都可靠接地。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拟采用以下的施工流程: 底板钢筋接地网格焊接 地阻值偏大 接地电阻测试 增打接地极利用柱筋引下线焊接均压环焊接等电位接地母线敷设 接地电阻测试屋面避雷网焊接门窗管道接地等电位箱盒安装地阻值符合避雷带焊接局部等电位联接

10.21.2防雷系统施工 本工程设计为二级防雷,防雷接地和其他各种接地组成共同联合接 地,接地电阻小于 0.5 Ω; 10.21.2.1在底板筋绑扎完成后,在地下 3 层底板下侧沿建筑周圈 焊接 -80 ×8 镀锌扁钢,并和底板内的不小于Ф 16 的主筋焊接成10m×10m 的网格,并和地下室建筑物外墙钢筋焊接作为自然接地体,同时和所有 的框架柱内的不小于Ф 16 的两条主筋焊通,焊接的搭接长度大于 6 倍的钢筋直径,且双面焊接; 10.21.2.2 在- 1.0m的位置,将外墙框架柱内的主筋引出外墙 1.0m,并做防腐处理 ,选择设置引下线的位置,进行接地电阻的测试,若接地电阻大于0.5 Ω,则在这些引出点增打接地极,直到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

小型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方案

小型机房防雷实施方案 2013年10月 一、设计依据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098-200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二、概况 根据用户需求,拟在 做保护地网系统。因通信机房、信息中心机房核心设备比较集中,所有同时做等电位均压带和地笼保护;地笼为600*600mm 的网格。做等电位均压带,并使每个设备都可以直接得到有效的保护,详见《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20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在信息中心机房后面约3-4米处做大地地栅网,每个房间内地网通过一条35平方的连接线串联汇集到大地地栅网,地网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三、方案说明 1、强电防雷及防过电压系统 强电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防止雷击过程中,通过电源线缆感应的大电流,穿入机房,损坏设备, 由于本项目所在地属于强雷区,所以必须要好防雷工作,以确保设备、人身安全。在《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中,对机房防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由于机房属于LPZII 防雷区。机房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防止雷击过程中,通过电源线缆感应的大电流,穿入机房,损坏设备。 因此在机房采用三级防雷措施。针对本次工程,第一级防雷器为A 级防雷器(KA ),防雷器安装同一防雷区设备等 效图 设备 或 机房 电 源线 信号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