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陶瓷赏析

宋代陶瓷赏析

宋代陶瓷赏析
宋代陶瓷赏析

宋代陶瓷赏析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化工10-3班

姓名:郑秋月

学号:311006040312

日期:2013.4.16

宋代陶瓷赏析

摘要: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

名窑迭出, 品类繁多。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产生于这个时期。同时北方地区形成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形成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吉州窑系、建阳窑系等八大瓷窑体系。这些窑系各领风骚, 烧制出各种各样风格独特的陶瓷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争艳的局面。所流传下来的陶瓷文化以及各种古陶瓷,为祖国的陶瓷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宋代、陶瓷、品类繁多、风格独特。

前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很深的历史根源,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而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并且享誉世界。很早时候,说起陶瓷,很多外国人就会想到中国,因为瓷器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瓷器制作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古代,中国就被外国人称为瓷器之国,就是现在,英语当中“CHINA”一词就有中国陶瓷的含义。瓷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杯碗茶碟,花瓶摆件,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

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由于东北的(辽)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统治者被迫南迁,再后则被蒙古族所灭。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

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均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古称汝州 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 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

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在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建窑烧制御用瓷器,命名为官窑。汴京官窑瓷器胎质细腻,胎釉都纤薄如纸,釉色有粉红、月白、大绿、灰油等。器形有鼎炉、葱管、空足、冲耳、乳炉、贯耳、壶环、耳壶、尊等及一些仿古铜器。不久,由于金兵入侵,汴京被破,官窑也随之终结。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此官窑瓷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

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但哥窑窑址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

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建于北宋初,在北方诸窑中最晚形成一个瓷窑体系。到金、元时期才形成窑系。它影响甚大,不仅在河南属县境内发现窑址100多处,且在河南临汝、峡县、新安、鹤壁、安阳、内乡、鲁山、林县、浚县河北磁县、隆化、浙江武义、鄞县、金华、宁波、东阳、广西柳州、永福、兴安、山西浑源等地都有仿其风格的瓷窑、钧窑系瓷的独到之处在于釉为乳浊釉,更新创铜红釉,均红及窑变釉,蓝色红斑,绚丽如霞,分外有迷人魅力。钧窑系绝大多数为民间窑业,主要烧制一些民间生活日用品,但不论何种器物,均独特大方、釉色可人、风格典雅含蓄。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

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陶瓷艺术的技巧是一种技能与训练,陶瓷艺术创作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与文化诉求,陶瓷艺术之根是一种文化。陶瓷艺术创作的本身与题材虽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是陶瓷艺术所体现出的文化精神。如果离开了文化精神的向度,陶瓷艺术的探索就会迷失方向,或是误入歧途。由此可以看到,中国陶瓷业发展到青花瓷,已达至珠光玉润的顶峰。但在宋代南北方,散存的定、汝、官、哥、钧五处是其艺术之峰,在金元之际北方各大名窑均南迁至景德镇。今天,随着五大名窑纷纷恢复生产,复原传统工艺,使传统工艺参与到我们今天的艺术与生活之中。当下,都市化会催生时尚快速消费文化,它以“薄、快、散”的特点传达信息。在陶瓷艺术语言独立的文化体验越来越缺失的情况下,传统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的确出现了一个言说的困境。我们知道,中国最早发明与发展了陶瓷业,也发展了与之相适应的陶瓷文化。也就是说五大名窑不仅是中国陶瓷文化在历史上的象征,也给世界留下了的巨大的永久性的财富,是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这样说。如何从工艺与艺术两个角度,深入而又完美地呈现陶瓷艺术在民族文化大背景下的精神气质与风韵,为陶瓷艺术的提升与市场向纵深发展,拓展了更具价值的文化视野,这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

中国古陶是世界艺术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与中国古代的科

学技术以及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如诗词、绘画、音乐等等紧密关系、互为影响、共同繁荣,成功地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作为一种以立体造型为基础的综合性艺术,陶瓷制作原本出自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随着科技工艺的发展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增强,它又从单纯的日常需要中升华出来,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最后达到集雕塑、绘画、书法和工艺等多门成就于一身的境地。

结语:

中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她的悠久的历史,给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宋瓷之美,美在装饰,美在造型,美在格调。从古至今,人们对她的喜爱一直如痴如醉,不曾减弱。以至于现在,不少收藏家一碰到名品,就趋之若鹜的去收集并且珍藏起来。而且现在的人们也喜欢陶瓷制的杯具,因为她典雅、高贵、大气。

一个月的学习,使我对陶瓷的制作工艺以及她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有了大致的了解。在繁忙的专业课之后,通过这段宝贵的时间来陶冶情操,拓展课外知识。总之,这一段时间,我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古玩图鉴-陶瓷篇》;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陶瓷艺术鉴赏》;

李霞.顾幸勇.刘琪查看详情 [期刊论文] -中国陶瓷2004(03);

冯先铭:《河南省临汝县宋代汝窑遗址调查》,《文物》1964年第8期。

宋代瓷器

第五节 宋代瓷器 一、双凤朝阳斗笠碗 双凤朝阳斗笠碗,亦称“影青浆胎双凤朝阳碗”,北宋景德镇窑影青瓷产品。碗为倒置斗笠形。碗内外壁施以白里泛青透明釉。胎细釉纯,质薄而轻,洁润如玉,光鉴照人,扣之作金石声。碗通高5.6厘米,敞口,直径17厘米,直斜腹,平足,直径8.5厘米,碗内壁有模印花纹:上为云雷纹一周;下为双凤朝阳图案,双凤作展翅向日飞翔状,栩栩如生。稀有而珍贵。 1982年在桐城县毛河乡毛河村徐湾庄出土,计10件(其中有5只残破),由桐城县文物管理所征集,现藏桐城市博物馆。

二、“河滨遗范”青瓷碗 “河滨遗范”青瓷碗,北宋龙泉窑(今浙江省龙泉县)青瓷产品。圆唇,敞口,弧腹,圈足。通高6.2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5.4厘米。碗内壁有5条凸起的直线纹,碗底中心印有“河滨遗范”4字铭文,竖行,每行2字,为阴文楷书。此种铭文碗是龙泉窑的特有产品,目前完整的器物很少发现。另外碗足底部还有墨书“户元美宅庚戌年”7字,行楷,竖三行,行字不等。“户元美”为死者的名,“宅”指墓地。“庚戌”年号北宋有两个,一是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一是熙宁三年(1070年)。从碗的形制特征看,应属前者,不会晚到北宋后期。碗为白色胎,胎骨坚硬细腻。粉青色釉,釉汁滋润,有冰裂纹。此碗对研究宋代龙泉窑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955年在绩溪县宋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三、钧窑大碗 钧窑大碗,宋代瓷器。兰青色,芝麻轴边沿,冰裂纹,略带密点菟丝子纹。直口,深腹,圈足。通高9厘米,口径22厘米。1964年春,于亳州城东北25公里大杨河工地征集,系治河民工从河床东部宋代墓葬区挖出,完整无损。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从该墓葬区共同出土的大量宋代器物证实,此碗为宋代遗物。现藏亳州市博物馆。 四、青白釉刻花盖碗 青白釉刻花盖碗,宋代生活器皿。深腹、直口、矮圈足,白瓷胎。通体施青白釉,釉面光亮略泛黄色。碗外遍刻花草纹。盖折沿,中间塑一扁平纽,四周亦刻满花草纹。口径10厘米,底径6厘米,通高11厘米。该碗制作精细,造形别致,类似这种深腹直口的青白釉盖碗,在宋瓷中还不多见,宿松地处长江北岸,面临江西,距景德镇不远。根据此碗的造形和釉色,应为宋代景德镇产品。 1986年2月在宿松县佐坝乡栗树村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砖石墓出土。现藏宿松县文物管理所。 五、影青斗笠碗 影青斗笠碗,宋代瓷器。敞口,微卷唇,浅弧腹斜收至底,矮圈足、底平不施釉。通高6.7厘米,口径17.7厘米、底径5.5厘米。器体胎质较薄,全施影青色釉,光泽晶莹。碗内壁刻划水波纹,影现四尾鱼形,鱼作戏水状,形象活泼生动,可见精湛的工艺水平。 1982年6月9日,霍山县文物管理所从城南上元街村十八塔生产组小学教师刘兰芝家中征集。据介绍:1979年3月,修路工人在该地开挖路基时,在一座宋代砖室墓中发现。现藏霍山县文物管理所。 六、龙泉窑瓷盘 龙泉窑瓷盘,通高3.9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7厘米。口厚唇,直斜腹,底内收。矮圈足,直径6.1厘米,露胎,白瓷质。通身无纹饰,施以豆绿色釉,色泽温润如玉,造 ? ? 7 3 1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陶瓷艺术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业的繁荣,一方面是宋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瓷器在东汉早期浙江出现后,很快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井逐渐波及长江中游、上游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一带。约在6世纪初叶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出现了自己的烧造瓷器。从此我国的制瓷业便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主要窑址有:上虞窑、宜兴均山窑、肖山上董窑、成都青羊宫窑、福建天山马岭窑等。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窑址发现得不多,仅河南安阳窑、河北贾壁窑、山东淄博窑数处。而到了宋代,则形成了多种瓷窑体系。宋代瓷窑体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同异,根据它们之间的同异可以大致看出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六: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定窑系以定窑为代表。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始烧于唐,它的烧白瓷是受邻近的邢窑影响,当时邢窑盛名满天下。但后来定盛邢衰,至宋时人们已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而定窑系诸窑到北宋时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并为各窑所仿效。定窑系产品以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釉汁比较莹润,釉色白中发黄,常有泪痕。胎料加工很细,胎质坚硬,胎色洁白。器物造型稳定,装饰工整素雅。早期的产品以划花、刻花为主;北宋晚期以印花为主。花纹布局严谨,题材丰富多彩,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其中又以牡丹、莲花为多,菊花次之。其余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也有一定的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在北宋中期则出现了覆烧工艺,即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这种装烧方法的优点在于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缺点是有芒,即口部无釉。 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为典型代表。磁州窑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观台窑的产品品系、种类,可以说是集本窑系各窑之大成。这里烧制的瓷器以白瓷、黑瓷为主。装饰丰富多彩,白地黑花,对比鲜明。纹饰题材多取之于民间的生活内容。河南修武县的当阳峪窑的成就也很大,它的制瓷工艺的独特性则在于釉下施一层极白的护胎釉,再在上面画黑花,或用剔地的手法作出剔花。装饰以黑白或赭白对比,十分强烈;花纹的制作手法既活泼又严谨。 耀州窑系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耀州窑系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在内。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因此称耀州窑。北宋时期以烧造青瓷为主。耀州窑青瓷颜色深沉,边沿部分发褐黄,人们称之为“姜黄色”。耀州窑系最突出的成就是图案装饰。宋元的花纹有折枝牡丹、缠枝菊花、水波三鱼、鸳鸯戏莲、双鸭戏水、水藻纹、忍冬纹、回纹、松林戏婴、龙凤花纹等。装饰手法以印花、刻花为主;刻花刚劲有力,纹样生动活泼,在宋代诸窑系中算是出类拔萃的。 钧窑系以河南禹县的钧窑为代表,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其突出成就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采的窑变釉色。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天青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汁肥厚润泽,极为美观。此外还有月白色、天蓝色、海棠红等。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钧瓷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它的釉面特征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钧窑系瓷器的烧造地点很广,河南禹县、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的磁县等都有烧造。 龙泉青瓷窑系属南方青瓷系统。南宋时为应付宫廷,官府的需要,开始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的瓷器。到南宋中期以后,终于形成了有自身特点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等龙泉青瓷。龙泉青瓷窑系的迅速发展,除了龙泉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入金以后,北方瓷业衰落,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南宋政府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防金银外流,“命有司止以绢布、锦绮,瓷器之属博易”(《宋史·食货志》)。这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和东南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很受欢迎的商品,这种情况到了元代仍有盛无衰。在国内,龙泉青瓷也和景德镇的青白瓷一样,它的产品的国内市场很大。近年发现陕南与四川的青白瓷与龙泉青瓷的窖藏就是很好的证据。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属南方瓷系。青白瓷又称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因此称青白瓷。青白瓷釉色的硬度、薄度、透明度以及瓷里莫来石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宋代瓷器的特征与概况

宋代瓷器的特征与概况 03级艺术设计系 瓷器最早就是由中国发明的,中国的瓷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后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从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发明,到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经历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制瓷业的繁荣,中国制瓷业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单色到多彩,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特的特征,在所有的朝代中必须要说的就是宋代的瓷器,它是中国瓷器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时期,宋瓷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是中国陶瓷史上颠峰。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令后人一目了然。宋代瓷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种类,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此时官窑辈出,私窑蜂起,最为著名的窑址有定、汝、官、哥、钧等,响应者更是不计其数。 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创烧于唐代,鼎盛时期在北宋,至元代停止。定窑产品繁多,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北宋早、中期为装匣钵仰烧,器底部可见支钉痕迹或砂粒;北宋以后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不施釉,俗称“芒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图案常见花果禽鸟。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纹饰线条清晰明朗,反映了当时比较高超的刻摸与脱模技术。另外,定窑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润,也使刻花、印花线条极为清爽悦目,形成它独特的美术风格。 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带,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宋钧窑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等,金、元时期的河北、山西等地方多有仿烧。钧瓷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它的釉面特征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汝窑原为民窑,产品风格近似陕西铜川耀州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成份,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玛瑙的主要成份是氧化硅,或许此说有些道理。 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 哥窑瓷器的胎色呈灰色或土黄色,釉色为粉青、青黄、月白、油灰等等,其中油灰色为最常见。它的主要特点是釉面“开片”,大小不一,纹路颜色深浅不一,器形不同收缩部位也就不一,所以变化万千而又自然贴切。哥窑瓷器上往往出现较粗的裂纹呈现黑色,较细的裂纹出现黄色,前后层次错落,称为“金丝铁线”。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

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与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就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这首诗中,人们亦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器的推崇之情。 传世甚少 官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汝窑后为满足宋朝皇室特别是宋徽宗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窑烧瓷的窑口,史称“汴京官窑”,学术界又称为“旧官”。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中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甚少,这是因为黄河古道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窑址均被淹没无存,实物也难以寻找之故,所以考古界无法考证,这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是一件憾事。 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朝皇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也就是南宋初年,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便在京都又设官窑于修内司(即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即杭州郊坛下官窑),这个时期烧造的瓷器则称为“南宋官”,学术界又称之“新官”。 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中说道:“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古朴精致 官窑既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而且又是继汝窑后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其器物形制和烧造工艺等与汝窑有不少共同之处。 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三足洗,其釉色很相近,就连风格也颇为类似。特别是釉色,北宋大观年间的瓷器,多釉色莹润,其中又以月白、粉青最为盛行,部分翠绿其次。但有不少器型多仿古,常见的仿古礼器有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贯耳瓶、弦纹瓶、琮式瓶和各式尊等。其特点是,胎体较轻,以支钉烧制,色呈紫褐,釉面较厚,见冰裂纹大开片,底足露胎,呈铁黑色,沿口因釉层薄而呈浅紫色,俗称“紫口”。 南宋官窑瓷器则造型古朴而精致,胎体同北宋官窑一样较薄,呈紫褐铁色,但釉层肥润,具有玉质感,其釉色多见淡雅的粉青色和米黄色,釉下见气泡,釉面见大开片,底足亦露胎,紫口铁足。但无论是北宋官窑也好,还是南宋官窑也好,学术界均统称其为“官窑”,而且价值不菲。 器型多样 宋代官窑的器型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所说的仿古礼器外,主要还有各式洗、瓶、壶、炉、盘、碗以及盏托、花盘、单柄杯和供器等,且多以釉色见长,特别是南宋官窑中修内司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所烧造的瓷器,系采用澄泥,制作极其规整,并以釉质晶莹透澈而备受人们珍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遵生八笺》也说:“官窑品格大抵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釉色、片纹、金线纹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是官窑瓷器千百年来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根本,后人绝难仿造。难怪诸多文史资料中历代文人多有赞叹之词,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对之也赞不绝口,赋诗以抒胸臆。

宋代陶瓷成就

宋代陶瓷成就 通过课堂上学习和视频马未都先生的百家讲坛,我对宋代的陶瓷成就深有体会,宋代的陶瓷是我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它形成六大瓷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窑、景德镇的清白窑系。因此,六大窑系孕育了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窑等。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当时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在灿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窑中,景德镇青白瓷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而其中以湖田窑烧造的青白瓷最为精美,冠绝群窑。它的胎土采用当地高岭土,素白细密,洁净紧实,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夺人的艺术效果。烧造出的青白釉瓷器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 宋代瓷器的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定,汝、官、哥、钧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纹样装饰是宋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繁盛时期,诸多名窑以各具风格特点的纹样装饰赋予生活用器以美的性格.河南宋代瓷器纹样装饰方法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造,丰富了中国瓷器艺术语言,拓展了瓷器艺术的审美境界. 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大发展的极其重要时期,名窑遍布,技艺精湛,不仅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烧造的精美产品,还有带有浓厚民间生活气息的“磁州窑”、“耀州窑”瓷和胎质洁白致密釉色白里泛青、晶营如玉的“景德镇窑”瓷,“龙泉窑”瓷,“越窑”瓷,“汝窑”瓷等。花色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蜚声于世。不但陶瓷造型精巧、饱满、丰富多样,简洁优美,比例达到完美,制作讲究;刻划花装饰又具特色,还有“铁锈花”和“红绿彩”瓷等,艺术成就很高,

我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

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陶瓷艺术设计的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 以下论文题目均为成品毕业论文,如需购买,请先在论文选题目录中选好您要的题目,每篇论文价格在50-200元,根据字数多少而定。此外,本团队专注于原创论文写作,提供单独定制服务。具体价格咨询 略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自然美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人类学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 树起“湖湘文化”的旗帜——从陶瓷艺术设计说起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新推动设计——论创新教育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 从中国文化心理学角度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我国高等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探讨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品情感意蕴的传达 开拓个性化陶瓷艺术设计市场 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陶瓷艺术设计实践基地教学的思考 以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例探析陶瓷艺术设计的人文生态特性 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及创新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探微 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实践基地教学新思考——以陶瓷艺术设计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思路探讨——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从现代生活方式谈现代陶瓷艺术设计 论传统民居元素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议陶瓷艺术设计构图的情感表达 陶瓷艺术设计系教师作品在“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中获奖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陶瓷艺术设计与审美讲座在醴陵举行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 让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填补陶瓷设计中的空白 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生活与艺术陶瓷展销会召开 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中国山水画给陶瓷艺术设计的启示 论陶瓷的艺术设计与意境美 从“全球化”视点看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工程 “华光杯”2011年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将在9月举行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刍议当代陶瓷艺术引入交互设计的意义与方法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评委点评会纪

明清时代瓷器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中国瓷器可以说是艺术上的一支奇葩。而明清瓷器是瓷器发展的成熟时期, 自然在瓷器史上占有足够的分量。两个时期,人们用智慧创造的艺术珍品是后人永远的财富。本文将从明清时期瓷器的特点及成就方面加以分析。 明代的瓷器发展可谓是呈上起下,它夹在两个瓷器发展的最高峰之间,虽略显逊色,但起艺术成就是同样不可忽视的。从洪武釉里红的凝厚到永宣青花的艳美;从成化斗彩的雅致到弘治黄釉的静穆;从嘉靖五彩的瑰丽到崇祯青花的明快,无不显示着明代人的才智。宋代瓷器造型追求简明,追求绚丽至极的平淡。而明代造型追求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它的巨大成就首先表现在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这种细腻莹彻的白釉,由于所含的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特别高,同时熔剂含量又很低,所以釉色透亮明快,纯白如牛乳色。同时,明代瓷器加彩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我国造瓷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以下分别从明青花和斗彩说明。 斗彩瓷,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1465 —1487 )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的烧成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幵辟了新的途径。是中国古代陶瓷历史中的一只奇葩,是由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一 种彩瓷。斗彩这种陶瓷的装饰方法,既不同于釉下青花的装饰,也不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 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成化瓷器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

陶瓷赏析

2011-2012第二学年 美 术 赏 析 论 文 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 姓名:

陶瓷艺术赏析 瓷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杯碗茶碟,花瓶摆件,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宋代的瓷器名扬海外,在其五大名窑中,定窑十分特别,它是五大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场。 早在唐朝的时候,位于河北内丘的邢窑烧制的白瓷就与越窑青瓷齐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是唐代瓷器的两大主流之一。到了宋代,同样位于河北的定州,烧制的定窑瓷器,直到今日,一直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因宋代曲阳属于定州辖区,因此名为定瓷。定窑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烧制了大量精美的白瓷。宋代曾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制品技艺精湛,品种繁多,有碗、碟、杯、瓶、香炉、动物、孩儿枕等。造型规整,结构合理,美观大方,装饰方法已形成当时定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垂形如泪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诸种,风格典雅。对各地瓷窑有一定影响,曾出现不少仿烧定窑瓷器的瓷窑,纹饰以龙凤纹为主。此类宫廷用器多有传世,窑址遗有大量龙凤纹器物碎片。 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定瓷胎质细腻,结拜坚硬,造型奇秀,釉色纯白匀净,装饰题材丰富多彩,有刻花、画花和印花等技法,内印外刻并用,造型纹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素以“薄如纸、声如磐、釉如玉”艺术特色著称于世。20世纪70年代初,定瓷开始恢复。目前,除保留传统定瓷优秀品种生产外,已开发创作出人物、壁饰、灯座、文具、八卦壶、魔壶、雕龙盖杯、自律杯、茶盏、餐具、饮具、旅游品、电影道具、微缩建筑工艺件等八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完成了仿古定瓷向现代定瓷接轨。 北宋初期,定窑采用漏斗状匣钵一匣一器的装烧方法。并不断新建窑炉来保持总的供求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窑炉不断的增加,木材的大量消耗,已经达到难以为继续维持生产的地步。聪明的窑工创造了从烧木材改用烧煤的新方法,这给定窑带来了新生。 从烧柴改为烧煤,是导致定窑瓷器釉色从白中闪青变为白中泛黄的主要原因,也是定窑从发展阶段转变为具有独特风格阶段的一个关键。 北宋中后期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全国南北各地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关键在于能否给社会提供较其它瓷器更多更好的产品。这时期定窑创出了支圈窑具,支圈烧法,就是一匣多器的装烧新方法的发明。印花定瓷窑器是为同等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也适应支圈烧法。所以凡是印花定窑器,多为支圈覆烧,口沿无釉者居多。 这个时期由于定窑瓷器受到烧瓷工艺方面的种种制约,无论在制造、装饰以及釉色

宋代瓷器的纹饰特点和文化内涵_王苏伟

宋代瓷器的纹饰特点和文化内涵 王苏伟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310018)摘 要:宋代瓷器纹饰题材内容丰富,装饰形式多样,还呈现出大量巧夺天工的自然纹饰。宋代瓷器的纹饰反映了宋代的士民文化和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对后来瓷器装饰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宋代瓷器;纹饰特点;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 (2007)05-0117-04 宋代被称之为“瓷”的时代。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中国20多个省、市、区的 170多个县市。其中宋窑达130个县市,占总数的76.4%。〔1〕名窑辈出,民窑蜂起,除了著名的五大名窑汝 窑、官窑、钧窑、定窑、哥窑外,还有柴窑、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等民窑。这种名窑灿烂的时代,是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宋瓷造型古朴,色彩淡雅,以天青、白色为代表,当时著名的五大名窑都以生产青、白瓷著称。与明清崇尚色彩斑斓的绘画纹饰不同,宋瓷以单色釉著称。宋瓷纹饰题材丰富,装饰方法多样,宋瓷纹饰反映了当时的士民文化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一、宋瓷纹饰的基本特点 宋代瓷器纹饰内容丰富,不论植物、动物还是人物,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题材大都出现在瓷器装饰上。宋代瓷器纹饰形式多样,有刻划花、印花、堆贴、绘花等;还出现大量巧夺天工的自然纹饰。 1.宋瓷纹饰内容丰富 宋瓷纹饰题材极其丰富,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菊花、兰、腊梅。动物中以龙、凤、鹤、麒麟、鹿、兔、鱼、鸳鸯、鸭、鸟为多。还有受宋代绘画影响下的人物装饰,主要分为婴戏人物、人物生活等,尤其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十分流行,其中婴戏人物纹样最多,有“单婴戏牡丹”“单婴戏梅”“双婴戏梅”等等;反映人物生活形象的纹样如“母子蹦鞠”“戏妆男女”“持物人物”“山石丛物”等。此外,还有以文字作为装饰纹样的。磁州窑文字装饰上一般常见者,如“忍”“忍事”“道德清净”“高枕无忧”“招财利市”“众中无语、无事早归”“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风吹前院竹、雨洒后亭花”,多反映时人悲观迷信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也有许多吟风弄月的诗词语句,如“清风细雨,黄花红叶”“金堂玉马三学士,清风明月两宋人”,更有抄录唐诗或长篇之作。其中尚有罕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或成语,如传世的“己所不欲,无施于人”“见贤思齐”等。 2.宋瓷纹饰形式多样 宋瓷的装饰方法,丰富多彩,有刻划花、印花、堆贴、绘花,还有运用树叶、剪纸的贴饰等。 彩绘瓷尚未普及的宋代,刻划花装饰是瓷器装饰的主要方法。所谓刻划花是指用刻刀或类似于尖针状的工具在陶或瓷的器物坯体上,或刻或划出装饰纹样,上釉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装饰方法。北宋时许多窑场瓷器品普遍有刻划花装饰,当时流行的做法是以浮雕法刻出花纹的轮廓、再以线刻或刻纹表现花纹的细部。所刻纹饰繁缛瑰丽,刀法娴熟,笔触奔放流畅。耀州窑青瓷以刻花、印花青瓷为主,刻划花题材丰富,其中以花卉所占比重最大,牡丹是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在瓶、盘、碗、罐等器物上都可以见到。 印花具有类似刻花的外观效果,还具有刻花装饰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印花装饰实际上是在社会生活对刻花装饰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北宋中期,由于耀州窑刻花青瓷备受社会欢迎,促使该窑窑工第27卷第5期2007年10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JOUR 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Vol .27No .5Oct .2007 收稿日期:2007-07-15作者简介:王苏伟(1982-),女,河南鲁山人,杭州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艺术文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DOI :10.16169/j .issn .1008-293x .s .2007.05.026

陶瓷鉴赏论文

内容概要: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关键词:陶瓷、艺术、发展、经济、文化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陶瓷艺术欣赏课,学了这门课程我对中国陶瓷的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文化。 陶器的制作,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一项手工生产劳动,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国境内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陶器的制作,其起源甚至还可追溯到更远古的年代。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是和农业的发展有极密切联系的,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此外,没有陶器,肉类和谷物就不易成为熟食。与此同时,陶器的出现促进人类进入金属时代,因为陶器除作烹煮食物的用具之外,还因它的耐火性能而被用来作为冶炼金属之用具。 中国社会到了商代,进入了有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历史阶段,手工业不仅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而且各种手工业之间又有了分工。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原始瓷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是陶瓷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为我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周时期的各种手工业生产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设立职位对各种手工业进行管理。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了。在这一阶段,对我国制陶手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已开始把陶器的应用扩大到建筑方面,如板瓦、筒瓦、瓦当、瓦钉等等,砖瓦从此成为建筑中的重要材料,烧制砖瓦成了陶业中的重点业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其烧制和使用的数量,约占同期陶瓷器总数的一半左右。同时,战国时期的建筑用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砖瓦的几种基本类型如筒瓦、板瓦、瓦当、大小方砖和长方砖等,这时己大都具备,空心砖的生产更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战国时期的陶瓷业,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城邑规模的扩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生产更加集中,更加专业化,开始有私营作坊出现。 秦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陶制建筑材料的生产,无论是制品质量和花色品种,还是生产规模和烧造技术,都比战国时期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扩大,在当时的陶业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低温铅陶釉的发明,是汉代陶瓷工艺的又一重大成就,它的应用和推广,为后来各种不同色调低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表现在:第一,瓷器在隋唐普遍用较高温度烧成,胎质更为致密;第二,部分漆器、金属器及铜器的使用逐渐为瓷器所代替,瓷器生产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意;第三,到了唐代,正式出现“窑”的专称,象征着产量的增长。由于隋朝历年短促,隋代的陶瓷工艺不曾表现出超越前代的建树,表明隋代在陶瓷史上开始了一个新时期的是北方的瓷业有了新的发展。

宋代陶瓷

I D: 1 07 32 07 5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 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 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宋代陶瓷,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1北宋建窑兔毫大罐 说明: 福建建窑同样也存在一个生产相同特点产品的窑系,主要在闽北地区如建宁窑,邵武窑等。一般人们常见建窑产的 黑釉盏,象这么大体形的罐类还是相当少见的。 2北宋建窑黑褐釉盏 说明:广州博物馆2000年8月“宋代建窑瓷展” 高6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3.5厘米 3北宋建窑黑釉灯盏

宋代瓷器的发展

摘要 北宋时期因为政策的影响,“修文”政策给这一时期的人们的素质教育都有普遍的提高。而这一时期工艺发展继承了唐代时期陶瓷的特点,打造出精美的工艺美术,为后来打造典雅,优美的工艺美术奠定了基础。 宋代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城市不断发展和壮大,许多坊制和商店逐渐被新兴的集镇所代替,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宋代的市民和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些都为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消费市场和物质基础。 “修文政策”的推行,是研究古代器皿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的给工艺美术在器皿的品种,造型,图案,纹样,装饰的方法上带来了一些改变,使之与之前的陶艺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修文工艺发展经济繁荣器皿社会主流独特风貌

宋代瓷业达到如此境界,绝非偶然。首先是全社会对瓷器的喜爱与重视。唐代的达官贵人仍重金银器而轻视瓷器,到了宋代,商业发展,饮茶风盛,社会对生活饮食器具的需求量加大,而官僚贵族由于受社会动荡、国力衰弱的影响,也无法再像唐代那样大量使用金银器。另外,晚唐五代以来瓷器生产水平提高,精品迭出。北宋初,南方的吴越向宋称臣,每年大量供奉越窑生产的秘色瓷,其金银装饰的瓷器,华贵富丽,宋王朝君臣十分喜爱,使瓷器身价倍增,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之物,这就刺激了各地窑业向创制精品瓷器努力。当然,由于上层社会的提倡,使各阶层的人也都趋向使用瓷器,造成瓷器的大普及。茶肆酒楼以悬挂名人字画、陈设瓷器精品为时髦。而宋代“斗茶”之风盛,所以对名贵瓷盏(如建窑的“兔毫盏”)竞相追求,各地瓷窑也竞相仿制、创新,以致新的釉色、新的造型、新的装饰手法、新的烧造工艺层出不穷,完全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单调局面,这就使得宋代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成就。 宋代瓷器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 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宋代瓷器艺术特征还可以表现在,多个窑系均烧制了独具特色的器皿,如定窑的柏油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和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划花,钧窑乳光釉和焰红釉,景德镇的影青,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等,加上黑釉的兔毛,油滴,剪纸漏花等新兴品种和装饰手法的出现,标志着这一时期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各种产品争胜斗奇,异彩缤纷。 宋代时期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烧制技术上采取了“火照检查”控制窑炉温度,以及原钵和覆烧等先进工艺,使陶瓷的质量,产量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新的器皿不断出现,主要有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葫节式壶,注子,枕等。这一时期陶瓷受政策的影响,在花纹上大多都有山水魔纹,鸟纹和人物等生活气息的纹样。 按地域划分可分为北方窑器和南方窑器。 北方窑器以定陶,耀州窑,汝窑钧窑出品的最具特点。 1)定窑 定窑始于唐,兴于北宋,终于元,窑址分布在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因唐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它的特点是以白瓷为主,也烧制如黑瓷,紫釉,红釉,绿釉。其特点是瓷胎细致,有光泽,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的造型为碗,盘,瓶,碟,盒,枕等日用品。他的纹样丰富多彩,常有龙凤纹,植物纹,样纹秀丽典雅,装饰印花有白釉刻花,白釉划花,白釉剔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