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深圳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全市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深圳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

(2003-2005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办法(试

行)》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深圳市的

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项目的规划范围为深圳市行政辖区,包括深圳经济特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和宝安区、龙岗区,总面积2020

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4-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纸以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根据深圳实际情况,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城市绿地系统。与此相对应,本次规划所指的绿

地,既包括城市建成区内各项绿化用地,也包括建成区外对生

态环境改善起积极作用的林地、园地、耕地、牧草地、水域等

各类生态绿地,前者主要对应于各级城市绿地的分类规划,后

者纳入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范畴。

第六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全市绿色开敞空间总的建设指引。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与绿色开敞空间相关的规划、

绿化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其他各种类型的开

敞空间规划应与此相协调,实现城市生态空间资源合理保护与

有效利用的“双赢”。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第七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质量,优化绿地布局结构,提高绿地配置

和养护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效果,缓解深圳乃至区域的快速城

市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

善。

2、加强对区域和城市生态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态绿地、沿海滩

涂、河流水系、各类湿地的保护和绿化建设,实现区域生态环

境的共保、共建和共享,维护城市和区域的生态安全。

第八条建设生态城市,推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国际化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市的

发展目标,以及建设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

的金融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

城市的功能定位,本次规划重点落实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协调、

市域生态绿地控制和保护、公园体系建立、绿化和绿化管理等4

个方面的目标与对策,进一步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第九条绿化建设指标

结合深圳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均建设用地情况,到2020年我市人

均公共绿地18平方米,绿地率50%,绿化覆盖率55%。

第三章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规划

第十条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的建设,旨在维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在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更新和抗干扰能力的同时,

通过辅助相关配套的市政工程措施,进一步改善城市的大气、

水和声环境质量。

第十一条区域绿地

1.区域绿地指城市大型集中连片的绿色开敞空间,是区域和

城市大型氧源绿地和生态支柱,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大

型生物栖息地的功能,是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对

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2.全市规划建设8处区域绿地,分别是:公明-光明-观澜

区域绿地;凤凰山-羊台山-长岭皮区域绿地;塘朗山-梅

林-银湖区域绿地;平湖东区域绿地;清林径水库-坪地东

区域绿地;梧桐山区域绿地;三洲田-坝光区域绿地;西冲

-大亚湾区域绿地。

第十二条生态廊道体系

深圳的生态廊道体系由城市大型绿廊、道路廊道、河流水系

廊道组成。

第十三条城市大型绿廊

1.全市建设18条城市大型绿廊。分别是:光明-松岗城市

大型绿廊;公明-松岗城市大型绿廊;松岗-沙井城市大型

绿廊;福永城市大型绿廊;西乡-新安城市大型绿廊;新安

-南山城市大型绿廊;大沙河城市大型绿廊;竹子林城市大

型绿廊;福田中心区城市大型绿廊;石岩-坂田北城市大型

绿廊;观澜-公明城市大型绿廊;平湖-布吉城市大型绿廊;

罗湖-布吉城市大型绿廊;平湖-横岗-龙岗城市大型绿廊;

坪地-龙岗城市大型绿廊;坪山-龙岗城市大型绿廊;坪山

-坑梓城市大型绿廊;大鹏-南澳城市大型绿廊。

2.城市大型绿廊承担市域大型生物通道的功能,为野生动物

迁徙、筑巢、觅食、繁殖提供空间,同时作为大型通风走廊,

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第十四条道路廊道

1.全市干道网络绿色通道

(1)铁路、高速公路以及一、二级城市干线道路两侧各建设

不少于30米的绿化带宽度,植树造林成为形成绿色通道,满

足道路防护、生物迁徙和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其中在有条件

地段,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宽度应不小于50米。

(2)在保证边坡稳定、改善行车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采取植

物护坡技术,综合考虑草、灌、花、乔等多种类植物,快速

恢复由于人类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减轻坡面不稳定

性和侵蚀,进一步建设优美、协调、稳定的绿色通道景观。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大型桥梁穿越区域绿地和大型生

态走廊时,应强化以上道路、桥梁的生物通道(包括植被天

桥、栈道、渠道、路下通道、防护拦等)的设置,建立生物

迁徙、觅食和物种交换的通道。

2.特区内道路廊道

特区内通过加宽路侧绿化带和采取适宜的绿化方式,重点建

设34条大型林荫道(详见附表1),成为城市密集区的空气

通道和生物通道。

第十五条河流水系廊道

1.结合河道保护控制线的划定,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

龙岗河、坪山河等五条城市主要河流两侧各控制50米、支流

两侧各控制30米,绿化建设城市的河流水系廊道。

2.位于以上河流水系廊道内的土地,将作永久性保护和限制

开发,不再建设新的建筑物,原有的建筑应逐步迁出。

3.坚持生态治河的理念。在保证防洪防涝要求的前提下,河

岸改造和治理采用生态护坡改造方式,并应维持自然河道形

态;河流经过城市建成区,应建设为沿河带状公园。

第十六条土地相容性规定和相关的建设导则

1.区域绿地实行长久性严格保护和限制开发,杜绝毁林种果、

开垦烧荒、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等任何改变现状土地用途的

活动和建设项目安排,但可以包括以下的土地用途:自然保

护区、水源保护区、湿地和人工湿地、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

园地、林地、水域,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

自然灾害防护绿地和公害防护绿地、特殊地质地貌景观区以

及自然灾害敏感区。

2.城市大型绿廊实行长久性严格保护和限制开发,严禁毁林

种果、开垦烧荒、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等任何改变现状土地

用途和建设项目安排的活动。但可以包括以下的土地用途:

园地、林地、水域、基本农田保护区、重大基础设施隔离带、

自然灾害敏感区、湿地和人工湿地。

3.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内的土地利用,可以选择适当区

域建设森林、郊野公园,通过增设适当的康乐游憩设施,有

限度地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康乐场所,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

和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保证绿地生态资源和海岸资源最大限

度向市民开发。

4.加强湿地、人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的建设

和保护。

第十七条森林、郊野公园

1.全市划定21片森林、郊野公园建设控制区(详见附表3)。

森林、郊野公园建设应以保护生态为主、提供休闲康乐活动

设施为辅,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资源以及郊野地区观

赏价值,是开发和建设的前提。

2.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应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康乐游憩

地区进行保护和建设的控制:

(1)核心区:以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不得从事城市

建设活动,严禁砍伐捕猎和毁林开荒,禁止开山采石、毁林

种果,其中珍贵动物和植物生长繁殖和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

地区,在条件成熟时,应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

(2)缓冲区:不得从事城市建设活动,严禁砍伐捕猎和毁林

开荒,禁止开山采石、毁林种果,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经

有关部门批准后可适当改造林分和林相结构,进行科学实验、

参观考察、教学实习、引种、驯化和培育珍稀动植物等活动。

(3)康乐游憩地区:指通过建设有限的康乐游憩设施,如为

市民提供远足、郊游、登山、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活动场所。

3.森林、郊野公园康乐游憩地区建设指引:

(1)森林、郊野公园康乐活动的组织,主要是结合各类游人

的体力及不同需求,开设不同性质的游览径,如长途远足径、

自然教育径和树木研习径、家乐径等并提供相应的治安、安

全教育的设施设置和服务。

(2)除了沿不同的游乐径设置必要的休息坐凳、亭、廊、观

景平台和简单的公共管理建筑之外,有条件的森林、郊野公

园还可以设置科普教育中心,提供烧烤场地、自行车道等场

所,但不能从事其他的城市建设活动,并严格限制修建盘山

公路。

(3)森林、郊野公园的各种建筑应与自然协调,并体现简单

质朴的建筑风格。

4.加大森林、郊野公园的山火防治工作力度。

第十八条海岸公园

建设东部海岸观光公园和排牙山海岸地质地貌公园,在加强

海洋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保护的前提下,保证公众对海岸景

观资源的使用。

第十九条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

1.加大对坪山河、龙岗河、茅洲河流域范围内的河流湿地

以及沙井、松岗一带滩涂、桑基鱼塘、红树林的保护,尽

量维持现有的非建设用途和汇水渠道,防止大面积的围海

(滩)造地。

2.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滞洪面积,加强湿地对污

水的自然净化,加大城市污水回用比例,缓解深圳生态用

水紧张局面。按照人均2平方米设置标准,规划在河流下、

中游以及支流与干流交汇处,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3.人工湿地建设应与生态公园相结合,通过选用适宜的植

物,形成园林湿地景观,建设成为市民游憩和生态宣教基

地的湿地公园。

第二十条自然保护区

加强对深圳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

度。严格执行《深圳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体规划》,禁止一切与保护区无关的建设行为,加强外围

缓冲区绿化,限制周边高层建筑的建设,严格控制区域内

污染物的排放。

第二十一条风景名胜区

严格执行《深圳经济特区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和《梧桐

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禁止一切与风景区无关的建设行

为。

第四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第二十二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1、城市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高

尔夫球场绿地以及旅游绿地等,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公共

绿地,为市民提供各类游憩康乐设施和场所。

2.加快各类公园的建设,充分考虑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需

求,在满足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

证城市绿地资源和岸线资源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

第二十三条城市公园

1.城市公园建设在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有关规

定同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要求,应考虑群

众性体育设施建设,如跑步径、全民健身设施等,缓解深

圳市文体设施空间紧张的压力。

2.特区内各区新建公园情况如下:

(1)罗湖区:新建围岭公园、大头岭公园、黄贝岭运动

公园、仙桐体育公园。

(2)福田区:新建梅林运动公园、农科生态公园、香密湖

公园、竹子林公园、新洲河公园、自然公园、市民公园、

荔湾公园。

(3)南山区:新建世纪公园、赤湾山公园、荔林公园、科

技公园、科幻公园、石鼓山公园、西丽公园、留仙洞公园、

大学城生态公园、桃源公园、龙珠公园、大沙河公园、安

托山公园、红树湾公园、深圳湾海滨休闲带公园、望海公

园、月亮湾公园。

(4)盐田区:新建盐田文体公园、背仔角海滨公园、山海

公园。

3.结合全面推进城市化要求,特区外规划新建城市公园

108个,其中宝安区58个、龙岗区50个(详见附表2),

通过大幅增加特区外公共绿地的建设投入,实现特区外城

市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二十四条社区公园

1.社区公园是指为市民提供户外休憩、娱乐、运动、观赏

等活动空间、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开放式绿地,满

足市民日常的居住、购物和休闲的需求。

2.社区公园分为居住区类、商业办公区类及街旁绿地类等

三大类,服务半径设为500-1000米。

(1)居住区类社区公园以儿童、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

供供儿童利用的游戏广场区和一定规模的休息区,并和全

民健身活动开展结合,增设必要的群众性体育设施功能。

(2)商业办公区类社区公园功能设置应考虑满足于购物人

群和流动人群的休憩需求,园林设计应醒目易识别、方便

到达、遮阳,并提供相应的休息设施。

(3)街旁绿地类社区公园绿地宽度应大于8米、长度大于

500米,绿化建设应考虑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

3.积极推进社区公园建设。

(1)尽量保留各种建成区内部的各种现状非建设用地如荔

枝林、街头零星空地,并按合理的服务半径改造为社区公

园。

(2)树立“规划建绿”的理念,城市各类旧村、旧区和工

业区改造,应优先满足社区公园的建设要求,并将需要落

实社区公园的未改造地区划为绿区,今后这些地区一旦改

造,必须落实相应社区公园数量和面积。

(3)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宜充分绿化,建设社区公园。

第二十五条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不应低于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同时结合深圳市

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和开辟市郊苗木供应基地,采取市

内外结合、政府和市场培育相结合的方式,为市区绿地储

苗。市属苗圃应以大苗、大树为主的原则,苗圃、花圃、

草圃可在特区外建设。

第二十六条防护绿地

1.沿海红树林防护林带:规划低潮位以上的淤泥质海岸,

广泛种植红树林,形成滨海防护林带,使之成为全国滨海

防护林体系中的一部分。

2.卫生防护林带: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应建设卫

生防护林带,宽度不得少于50米;铁路两旁防护林带,宽

度不得少于30米;城市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的下风

向,应建设300-800米宽的卫生防护林带。

第二十七条附属绿地

1.应严格遵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各项规定,

落实相应的绿化建设指标。

2.住宅区(小区、组团)地面停车场应使用植草砖进行绿

化,该部分区域不能作为小区绿地计入绿化覆盖率和绿地

率中。

第五章树种和绿化规划

第二十八条树种和绿化规划总的原则

1、绿地系统建设的树种选择以南亚热带本土树种为主,适

当引进外来树种,坚持以维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为主、景

观和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适地适树。

2、城市建成区内部绿化应形成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地带

性植被为特征、乔灌草藤相结合的园林特色,各类公园内

草坪面积不得超过绿化面积的30%。

第二十九条生态风景林建设绿化规划

1.以新种、补种为主,优先绿化生态控制线内林地斑块破

碎度高地区以及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大型生态走廊和局

部无林地区,尽快形成市域生态绿地的网络体系。

2.对桉树和马占相思纯林的疏伐改造,应该在全面的森林

资源调查和生态学实验的基础上,分批、分时段科学地进

行。在离主要交通性干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绿地,

以及森林、郊野公园的康乐游憩地区,可采用花、叶富于

季相色彩变化的适宜树种进行斑块状小群落改造,其他地

区重点以生态功能为主,不追求色彩的多样和变化。

3.严禁毁林种果,限制在坡度大于25度的地区发展园地

种植。

第三十条建立节水型的城市绿化模式

全面减少硬地铺装,增加雨水渗透强度,减少雨涝的同时

减缓热岛效应,通过大自然的水循环尽量满足城市绿化的

生态用水需求。

第三十一条城市其他空间的绿化指引

1.屋顶和房屋垂直面绿化

积极推广屋顶和垂直面绿化技术,强化大型建筑群立体绿

色平台的设计要求,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加大城市

绿量。

2.交通步行系统绿化

(1)选用树冠大、绿量高的树种,建设绿色步行通道,并

加大对各类行人空间如人行天桥、公共交通转乘地面通道

等,进行全面绿化设计。

(2)加大对人行天桥绿化技术的研究,推进人行天桥绿化

的实施,形成都市空中绿廊,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的步行

通道。

3.立交桥绿化

继续加强立交桥的立体绿化,充分利用立交桥下和周围空

间,进行立体绿化,有条件的立交桥应该尽量在护栏两侧

加建花槽,美化城市环境。

第六章古树名木保护

第三十二条加大古树名木申报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古树名木普查、鉴定、定级、建档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距古树名木树干外侧3-5m 范围内保持土壤裸露或植花种草,禁止搞任何设施或堆放

杂物,在距树冠边缘8m范围内禁止安置炉灶、烟囱等热源。

第三十四条古树名木原则上不能移动。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十五条加快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生态恢复和绿化工程

1.已推未建用地绿化:对《深圳市近期规划(2003-2005

年)》确定的近期建设线以内的已推未建土地,作临时绿化

处理,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2.裸露山体的绿化:优先绿化和整治的采石场和山头缺口,

重点对影响城市景观及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裸露山体缺口

和采石场进行绿化整治。

3.垃圾填埋场绿化恢复: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应采取绿化

措施,对其进行绿化恢复。

4.水源保护区绿化:积极营造水源保护林,并推进“退果

还林”工作。

第三十六条加快实施和完成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园体系建设

1.重点建设商业、办公中心区的社区公园,并通过在编的

法定图则逐步消灭居住类社区公园的服务盲区,切实加强

用地和资金落实工作。

2.重点建设离城市较近的森林、郊野公园及15个城市公

园建设(详见附表4),加快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建设。

第三十七条启动湿地公园建设

在茅洲河、坪山河、龙岗河试点推进人工湿地建设,实施

生态治河工程。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三十八条全面推行“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对绿色开敞空间的刚性保护

1.尽快划定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市

生态资源、风景资源的分布和具体的地籍情况,进一步划

定森林、郊野公园的绿线。

2.结合河道保护控制线,划定河流水系廊道的绿线。

3.结合分区规划和法定图则,逐步划定其他各类绿地绿线。

为了进一步保证社区公园建设用地,将旧村和其他旧城改

造片区需要落实社区公园的地区,划为“绿区”。位于“绿

区”内的宗地在不拆建建筑改造情况下,暂时不须提供绿

化用地,但若部分或全部改造,必须落实相应社区公园数

量和面积。

第三十九条完善与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相关的技术规范

1.尽快编制《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细则》,包括:

(1)细化对区域绿地、城市大型绿廊现状各类建筑物、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控制和处理,以及已批未建项目和在建

项目的调整和监管要求。

(2)制定森林和郊野公园开发控制导则,对其中的土地利

用控制、开发强度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绿化规划、

景观规划、游憩设施规划、公共交通设施规划、消防规划、

建设审批办法、日常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作为公园

建设、审批和管理依据。

(3)增加《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关于非建设用

地和公园建设方面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明确社区公园作为

配套的公共设施加以落实。

(4)制定发展园林化交通空间的绿化标准和设计导则,并

研究修订《建筑场地规范》,细化对绿化覆土等要求。

2.在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或者修编相关

的专题规划,深化和落实森林、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海

岸公园、生态风景林建设等策略。

第四十条完善绿化规划建设的管理机制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条例,加大执法力度。尽快将《深

圳经济特区城市园林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绿化管理

办法》这两个城市绿化管理的地方法规经适当修改后,适

用范围扩大到全市,并在城市规划条例中,强化对非建设

用地和绿化建设的管制等有关内容。

2、尽快开展与森林、郊野公园及湿地、湿地公园相关的法

规编制。

3、制定鼓励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的相关政策以及道路

生物通道、生态护坡的建设要求。

4、加大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协调,建立城市绿化“全覆盖、

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加强绿化建设的监管力度。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条本规划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四十三条本规划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 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1:5000~1:25000 3.分区规划——定量1:5000 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1:1000~1:2000 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1:500~1:2000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 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 ①河流: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完整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 1、开放空间(open space) 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1906《开放空间法》) 开放空间的特性: ?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 ?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 ?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背景: ?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 ?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 ?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51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 ?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特点: 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 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 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 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 ?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 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 芝加哥公园系统 意义: ?芝加哥公园系统由于被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公园区分别进行建设,管理主体分散而且协调不够,没有能够建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 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 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 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 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 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 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随着工业时代的过去,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环境改造中,人们所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当时,社会环境状况极差,大量人口死于瘟疫、居住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人们渐渐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的肆意改造环境。 人们渐渐意识到,自从人类远古时期开始为自己建造栖息地、建造生活的洞穴开始,到现在摩天楼林立、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甚至是到了社会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的发展、建筑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紧密的关联在一起的。 在自学完教材第五章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之后,我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环境与建筑关系的设计、创作手法等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同时,还对于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的一些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也知道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大概的历史过程。而这也是我在整个章节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思考清楚历史,就没法更好的生活于当下,也就不能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建设,正如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教材上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人类依附自然;人类脱离自然;人类破坏自然;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人类依附于自然。在这个阶段,人们生活在山洞等自然营造的场所中,每天靠打猎为生,几乎完全被自然所控制着。人们的力量太过渺小,对于周围的环境基本没有什么改造能力,也没脱离开自然的食物链。(附图1) 在这个时期,人类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继续,人类也在慢慢进步。 2,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个时期很长,从一开始聚落的出现,到后来工业革命之前,都大致可以归为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为生存奋斗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等需要。但是,由于人们的力量还是有限,能改造自然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人们会尽量去思考如何和自然更好的共存,如当时世界各地原始群居地点的选择和居民点的选址,都会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建在近水、向阳、避风的地段。(附图2) 当时中国还发展出了很多经典的理论著作,如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管子》中记载的:“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典园林的规划模式,江南园林的兴起;甚至包括法国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改造自然似的建设。都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在这个阶段,都在努力的和自然和谐共存,选择更好的选址、更自然的规划模式,更加的喜爱自然之美。(附图3)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

————————————————————————————————作者: ————————————————————————————————日期: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深圳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全市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深圳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 003-2005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办法(试 行)》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深圳市的 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项目的规划范围为深圳市行政辖区,包括深圳经济特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和宝安区、龙岗区,总面积20 20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4-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纸以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根据深圳实际情况,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城市绿地系统。与此相对应,本次规划所指的绿地, 既包括城市建成区内各项绿化用地,也包括建成区外对生态环 境改善起积极作用的林地、园地、耕地、牧草地、水域等各类 生态绿地,前者主要对应于各级城市绿地的分类规划,后者纳

入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范畴。 第六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全市绿色开敞空间总的建设指引。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与绿色开敞空间相关的规划、 绿化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其他各种类型的开 敞空间规划应与此相协调,实现城市生态空间资源合理保护与 有效利用的“双赢”。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第七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质量,优化绿地布局结构,提高绿地配置 和养护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效果,缓解深圳乃至区域的快速城市 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2、加强对区域和城市生态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态绿地、沿海滩 涂、河流水系、各类湿地的保护和绿化建设,实现区域生态环境 的共保、共建和共享,维护城市和区域的生态安全。 第八条建设生态城市,推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国际化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市的 发展目标,以及建设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 (1)城市绿地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我国现有的耕地不多,城市用地紧张,因此在城市各项用地的布局方面,一方面要合理选择绿化用地,使园林绿地更好的发挥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战备抗灾、美化生活环境等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少占良田,在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利用荒地、山岗、低洼地和不宜建筑的破碎地形等布置绿化。 (2)城市绿地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地区性强,各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同时,城市的现状条件、绿化基础、性质特点、规模范围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城市中,各区的条件也不同。所以,各类绿地的选择、布置方式、面积大小、定额指标的高低,要从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出发,编制规划,切忌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致使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有的城市从外地引进了大量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因生长不良,纷纷淘汰,只能重新培育乡土树种,致使城市面貌长期不能得到改善。对于名胜古迹多、自然山水条件好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就会大些;北方城市风沙大,就必须设立防护带;夏季气候炎热的城市,就要考虑通风降温作风的林带;而老城市、建筑密集,空地少,市内绿地面积不足,绿化条件差,需要充分利用建筑区的边角地、道路两旁的空地,设置街头小游园、绿带、绿岛等,使其星罗棋布的分散在旧市区,既创造了居民日常游息的场地,也美化了旧城面貌,天津是这方面成功范例。 (3)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我国多数城市的市级公园绿地,除物大和大城市外,一般都只有两个左右,当然很难做到均匀分布,但区级公署及居住区游园,就要满足均匀分布的要求。同时,原则上还应根据各区的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数量的公共绿地。但往往人口密度大,建筑密集的地区,可供绿化的用地少,在规划中就需要逐步多开辟公共绿地,国外也注意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段尽量开辟绿地,如美国纽约市中心绿地为3m2/人,为解决城市绿地均衡分布的问题,可遵循“四结合”原则:点(公园、游园)、线(街道绿化、游息林荫带、滨水林带)、面(分布广大的小块绿地)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有机整体。 (4)城市绿地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规划中要充分研究城市远期发展的规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要求,制定出远景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照顾到有近及远的过渡措施。例如,对于建筑密集、环境较差、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应相应结合旧城改造留出适当的绿化保留用地,到时机成熟,即可迁出居民,拆迁建筑,开辟为公共绿地。在远期规划为公园的地段内,近期可作为苗圊,起到控制用地的作用。如哈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一、道路绿化的历史与现状 1、古代 周秦时代沿道路种植松树 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图a 西晋洛阳(今洛阳以东)“宫门及城中央大道皆分为三,中央御道,两边筑土墙,高四尺余……,夹道种榆槐树,此三道四通五达也。”有“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的记载。 大体说来,汉至南北朝间,都城御道多用水沟(或土墙)隔成三道,沟旁植柳,路旁种榆槐。 图b 北宋东京(今开封),是在后周都城基础上建成的,其宫阙布局系模仿洛阳旧制。在宫城正门南的御街用水沟把路分成三道,并用桃、李、梨、杏等花果树木列于御道两侧水沟边,沟外又设木栅,以限制行人,沟中植以莲花,春夏之间繁花似锦,盛夏荷花飘香,秋季硕果累累。可以说宋朝的街道绿化已把传统的形式发展到极为丰富的程度了。 图c 2、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有了很快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的科学经验。重视城市道路上的绿化,街道林荫覆盖,如郑州、南京等城市道路绿化成效显著,长春等东北城市还有广场、街头花园、交通岛花坛等。 3、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道路绿化工作成绩显著、问题突出。 (1)法规、规范 《城市绿化条例》将干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重要建设经管的一项。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其中规定: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地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城市绿线经管办法》(2002年)其中明确对道路绿地划定范围控制线。 国家规范《国家园林城市规范(2005年修订)》其中:(二)道路绿化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行业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 (2)道路绿化形式丰富 多种绿带、街头游园、立交桥绿化、花卉上街、复层种植 (3)注重景观、忽视其他功能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目录 第 1 章总则 (201) 第 2 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02) 第 3 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203) 第 4 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204) 第 5 章主城区生态健康游憩系统规划(康体绿道) (205) 第 6 章主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206) 第7 章主城区防灾避灾绿地规划 (208) 第8 章树种规划 (209) 第9 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209) 第10 章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210) 第11 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210) 第12 章主城区分期建设规划 (211) 第13 章规划实施措施 (214) 第14 章附则 (215)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规划文本 第 1 章总则 第1条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强珠海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把珠海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增进市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对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专项规划的深化和完善,作为珠海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第3条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设部[2004] )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建设部,建城[2000]106号)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城建[2001]192号)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1999年)

建设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00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字体:【大】【中】【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2]24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规划委(局)、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办,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 为更好地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我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请在今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按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城建司。 附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二年十月十六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 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 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兽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 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 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 一、总则 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与美化城市得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与规模得绿化用地组成得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得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得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得生态保护,游憩休闲与社会化等功能得活动。 B城市绿地得类型 按在城市中得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得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得自然条件,丰富得植物种类,有开阔得草地与浓郁得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得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得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得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得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得正常生长,要有适宜得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得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得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得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得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得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就是郊区用地得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得情况)。 防护用地

绿地规划设计

1、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业项目为依托,以大中城市游客为服务对象,经 规划设计来满足游客观光、品尝、娱乐、劳动、学习等不同旅游功能需求为中心的新型产业形态。 2、观光农业类型:a、多元综合性 b、科技示范性 c、高效生产 性 d、休闲度假型 e、游览观光型 3、绿化规划设计要点: a、生产区 以落叶小乔木为主调树,常绿灌木为基调树种,配以 草花,注意与农作物季相景观互补。 b、示范区 种类相对丰富,注意季相变化和各单位区内的特色 c、观光区 以绿色生态为基调,植被景观要活泼多姿,季相丰 富,注意散场所,要留足够大的流动空间。 d、管理服务区 一般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植被景观色块对比强 烈,层次丰富。 e、休闲区 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可片植观花乔木与花灌木,季相 丰富,景观效果好。 4、工厂绿地的组成部分:a、厂前区绿地 b、生产区绿地 c、仓库区 绿地 d、绿化美化地段 5、工厂绿地设计原则: a、适地适树 b、注意防污植物的选择 c、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 d、勇于繁殖,便于管理 6.工厂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及常见抗性树种: 原则:1.适地适树;2.防污树种的选择;3.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4.易于繁殖,便于管理 抗二氧化硫:樟树、棕榈、夹竹桃、海桐、黄杨、构树 滞尘树种:刺槐、重阳木、榆树、广玉兰、梧桐 防火树种:山茶、油茶、海桐、冬青、女贞 7.车间绿地设计要求: 一、总要求:1.有利于生产和室内通风采光,距车间6-8米内不宜栽植高大乔木; 2.要把车间出入口两侧绿地作为重点绿化美化地段; 3.考虑职工劳动特点和对园林植物的种类和布置的喜好 二、不同性质车间的要求: 1.对环境有污染的车间: A.粉尘:有利于粉尘扩散或吸附,起隔离、分区遮蔽作用 B.化学物: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扩散、稀释,能抵抗、吸收及监测有毒气体的植物,不宜布置休息绿地,可铺设开阔草坪、稀疏栽植乔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绪论第一章 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preventive dentistry:口腔预防医学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理论研究) 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iology: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1)描述性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 提供线索。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它的作用在于动态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2)分析性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主要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罕见病。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 群组研究cohort study: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特点是观察时间长,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3)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些 1 分为临床干预措施或施加某些因素或消除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 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龋病常用的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三)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A.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A.0.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加单位: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 主要起草人:宋石坤颜文武唐进群吴文骏王莲清苏雪痕 1 总则 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

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1.0.3.4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植物伴生是自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i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 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 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1:5000? 1:25000 3.分区规划- - 定量1:5000 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1:1000? 1:2000 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1:500?1:2000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 LlliGlil. KBIil. HBIiLBBhliaaliHaahBBahliaaliBB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 Part2 着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城市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特点:技术改善 中心商业区;摩天楼一一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赖特极度分散主义广亩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里亚?伊.马塔提出带形城市设想一一(内容/特点:)在新的运输条件下,城市将沿交通干道发展成带形,一方面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 来,组成城市网络;另一方面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将文明带到乡间。 1.邻里中心 2.商业和公寓 3.商店或教堂 4.绿地(占1/10的用地) 5.大街 6.半径1/2英里 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系统: *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研究 -Landscape景观是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联合 -当代比较重要的几个生态学概念: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竞争、 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位和物质循环 * 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