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闭症儿的亲职教育—辅导策略

自闭症儿的亲职教育—辅导策略

自闭症儿的亲职教育—辅导策略
自闭症儿的亲职教育—辅导策略

自闭症儿的亲职教育—辅导策略

唐荣昌李淑惠

国立嘉义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特殊教育系教授特殊教育系博士研究生

壹、自闭症子女的学习辅导

曹纯琼(1996)曾对学龄前与学龄期的自闭症儿童之教育辅导提出看法:

(一)学龄前

学龄前的孩子,所需要的课题大体上分为三种。

第一种课题是生活习惯。可以说是自立的课题,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所以这种自立需优先考虑。例如:上厕所的训练、饮食的习惯、穿脱衣服、清洁习惯等,从被诊断为自闭症开始,就必顸开始做。

第二种课题是沟通。虽然可说是一种语言课题,但是在此课题中与其说是说话能力,还不如说是理解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对语言指示能了解及听从指示作必要的练习。例如:「把00东西拿过来」等,叫他做事也是非常重要的练习。这个课题也是配合每个儿童发育的情况来设定目标其方法。在今天,有系统的言语训练的方法,正不断地研究中,也已得到丰硕的成果。

第三种课题是简单的社会规则。从能了解禁止指示开始,到和人游戏的顺序规则为止,主要放在团体教育上,作为学习的内容。

(二)学龄期

学龄期儿童的课题就是学习。要适应各个儿童的能力水准,来设定课题,并能了解可能会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例如:面向桌子,令自闭症儿童的手和眼做协应运动的课题时,对其将来能帮上大忙。把该做的课题,让这些孩子自己去做,以培养出习惯。所以对孩子的课题设定,需常常作评量。

另外,何东墀(1989)说明自闭症儿童的学习重点包括:

1.了解其特征

(1)不会主动学习新事物,也不关心学习内容。

(2)不会类化,可以学习单字或词,但无法造句。

(3)常有固执行为,有自己偏好的事物且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改变。

(4)做事失败时易有挫折感。

2.订定学习目标

(1)改善基本障碍:可藉由施行感觉统合之训练达成。

(2)促进适应行为之形成:举凡生活自理或生活认知,语言表达或能在社会上自力之技巧皆是。

(3)去除问题行为:例如一些自伤或情绪问题行为可由行为疗法等减轻或是改变其行为。

3.多元学习

自闭症儿童因具有只喜欢或专注某一东西的倾向,所以在教他的时候尽量用渐进式、有程序的教,不过最重要的是必顸先让自闭症儿童集中注意力。另外,提供多方面学习资讯,也有助于改变他的刻板化。例如:实物、图片、录影带或VCD、声音…等,帮助他对一件事物多方面的了解。

另有董淑卿(1991)等提出不同看法并列于下:

1.自伤行为处理

自闭症儿童常出现撞墙、敲头、咬自己、发出怪声、玩手…等不适当的行为,出现这些行为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无聊,其二,是因为焦虑或不安。针对无聊而发生的不当行为,可以利用建设性的活动及干扰性较低的活动来替代。

2.固着行为处理

自闭症儿童有固着行为,所以在任何需要改变的事件或活动发生前,最好预先告知孩子,可以减少孩子因为固定行为突然被打扰或打断时,所引发的不安及情绪行为反应。

3.关于脾气暴躁、恐慌、害怕

自闭孩子会脾气暴躁、恐慌都是难免的。又,这些现象若不减轻,想要让孩子工作是不可能的。所以,孩子有恐慌的状况出现时,用斥责来抑制或放手不管,都不是好的解决之道。因此,孩子会恐慌时不要担心,应以毅然的态度面视,并经常让他做有目的的行动才好。通常,会引起孩子的恐慌,一定是对行动很固执,而行动模型又崩溃了,才会出现这种现象。总之,要有耐心,就算花很多时间也在所不惜;该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完才是重要的。同时,一定要彻底的指导,并且反覆的做。渐渐地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模型,而恐慌也必定会减少。

4.和孩子一起工作

自闭孩子在作业时,容易造成我行我素,所以让他一个人单独地做,不知不觉得就会把自己关在象牙塔内,和老师一起作业时,需要把工作一个一个的完成。经常看到有一些老师站在监督的立场,只是指示或加以注意,让孩子很容易进入恐慌的状态。坦白地说,老师若不做示范或和孩子一起工作,作业能力就无法提高。和孩子一起工作时,与其在孩子前工作,倒不如在孩子的旁边或后面作业,如此,

孩子情绪渐能安定,精神也较集中。

5.要了解孩子的实态,给予适应特性的作业课题

「因为容易脾气暴躁,而引起恐慌,所以不能使用机械及工具」,基于这种情形,因此就只给孩子单纯的工作,也不做特别的指导,经常有此现象。的确,光看孩子的异常行动,几乎所有的作业都不会做,可是如果给予实际作业的机会,能做的很灵活的孩子也很多。因此,能利用孩子的特性,设立合适的作业,这些孩子的作业能力必能提高,障碍也必能克服或减轻。

贰、自闭症的介入策略

兹整理郑丽卿(1982)、林初穗(1991)与中华民国自闭症总会等资料说明有关自闭症的介入策略: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ABA)

应用行为分析是采用科学方法与原理的。其研究过程是采用行为原理、行为改变的过程有详细的描述并采用系统化的方式进行;其目标行为是将重要的社会行为改善到有意义的阶段。终极目标是达到行为的改变,以及增进对行为的了解。ABA之理论基础为ABC(刺激、行为、结果)。

(二)游戏治疗

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是基于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对于儿童无法完全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及理解的情况下,治疗者用儿童能够以身体机能表达心理面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了解人我之分离,并学习人际社交技巧,培养社会适应力。游戏治疗的目的就是藉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抒发内在的情结,使人格得以正常发展。

(三)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自闭症教育治疗中最常被采用且有效的方法。其乃是应用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及所谓的操作制约,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一般常见的介入策略如下:

n正增强(positive reinforcement):行为后果使人得到正向的刺激,想继续再做。如:得到称赞,食物,金钱,或拥抱。

n负增强(negative reinforcement):行为的后果使人想逃避或躲避嫌恶刺激。如:脱离痛苦,不舒服,指责等。

n躲避(avoid):延宕嫌恶刺激产生的时间。如:避免配偶唠叨,晚点下班回家。白老鼠仍在电击箱。

n逃避(escape):以去除嫌恶刺激。如:员工因吹毛求疵的上司而辞职。白老鼠逃出电击箱。

n惩罚(punishment):施予嫌恶刺激,其目的在减少偏差行为的频率、强度,或持续的时间。

n隔离(time out):撤离正向的刺激一段时间,其目的在减少偏差行为的频率、强度,或持续的时间。尚有「完全隔离」(expulsion timeout)、「部分隔离」(exclusion timeout)之分。

n反应代价(respond cost):撤离正向的替代刺激一定的数量,其目的在减少偏差行为的频率、强度,或持续的时间。如:除去一定数量的代币,罚款,减薪。

消弱(extinction):原先一直给予正向的刺激,现在不再给予。乃是将维持问题行为的增强物撤离或终止。优点是可有效地减少问题行为,可持续地维持效果,无需呈现嫌恶刺激。缺点则是需花较长的时间始能见效。

(四)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即一般所谓的绘画治疗。其目的是是藉着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五)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可分为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儿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泄、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治疗可协助自闭者集中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稳定情绪、促进社会化与语言互动、发展新的休闲技能与新的兴趣。

(六)TEACCH自闭症结构性教学

结构性教学系指物质环境的结构、作习时间的结构、个别工作结构、以及视觉结构等四种组织所构成的教学设计。

另外,黄云溎老师在网路上亦分享「自闭症儿童的认识与辅导」一文,提出不同的介入策略:

(一)自然情境教学(Milieu Language Teaching):

专注语言的功能性,环境安排包括同侪、有趣教材以利语言的教与学,教学活动顸次数频繁且适当的语言示范及儿童主导的练习机会,对无口语的儿童进行手语或符号的扩大性及替代性沟通教学,对有口语者进行语音、词汇、语词及要求语言等自发语言教学。

(二)社会性故事:

针对自闭症儿的需求而撰写的简短故事。以适合学生理解力及识字量为原则,不超过个案的阅读能力。用第一人称写故事,从孩子的观点出发。采用持续性的复习方式。

(三)视觉性支持策略:

是一种利用视觉的工具,善用肢体语言、图画、图表、文字、符号、时间表、提示卡,作为教学和环境的提示,以促进学生理解环境、与人沟通及自我管理的方式。视觉性支持策略是完整沟通的一部份,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协助个人有效的接收、处理、分析和理解四周环境的讯息。

叁、自闭症子女的教养原则

笔者整理自陈圣政(1991)和王淑棉、蔡敏惠(1989)之文献,归纳自闭症子女的教养原则如下:

1.自闭症孩子比较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教一项新的技能,最好先找到他会的部份,先让他有成就感,再一步一步教。

2.对于改善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尽量帮他找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多用其他的活动或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无所事事,以免他觉得太无聊,一直重复同样动作。

3.自闭症孩子如果伴随沟通方面的障碍,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时,容易以哭闹的方式或是自我伤害的方式表达,因此平时应多观察他喜欢的事物藉以转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协助他用任何方式表达,找出哭闹的原因,了解他的情绪。

4.如果自闭症孩子因为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容易生气、发怒,可以利用一些自我教导的策略,例如:家长发现孩子生气的时候,要训练孩子告诉自己:「我不生气,因为我是乖宝宝;我不生气,我要深呼吸,因为我是好孩子。」

5.有些自闭症孩子对于危险事物不够敏感,例如:有一些孩子习惯爬高,或是喜欢乱跑,因此要注意安全的考量。

6.自闭症孩子对于固定的事情改变非常敏感,因此最好不要轻易的改变,若要改变也要在他不知不觉中改变,或是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7.自闭症孩子通常不太喜欢与人主动接触,因此利用各种机会让他和家中兄弟姐妹或是其他邻居孩子多接触及互动是很重要的,可以找一些他有兴趣的活动或游戏来吸引他,增加他与其他人的互动。8.对于自闭症的孩子,在家中最好能为他安排规律的生活,而且好的习惯的教导及养成相当的重要,因为他一旦养成好习惯,就很难改变。

肆、自闭症者父母的辅导

李豫明(1989)指出针对自闭症者父母的辅导之要项:

(一)学习方面:

1.在孩子幼儿阶段时,即配合儿童辅导中心的教学,与辅导老师密切联络,在家进行同样的训练计画。

2.不断地重复学习内容。

3.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把抽象的词句和现实相结合。

4.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

(二)人际沟通方面:不论孩子听得懂不懂,跟他解释每件事情,让他仿说,甚至背诵。

(三)社交关系的培养与建立:

1.认识人,包括父母、手足、亲戚长辈、朋友等。

2.带他参加各种活动。

3.不回避与亲戚朋友的聚会。

(四)善用孩子的天赋才能。

(五)教导孩子安全常识。

(六)辅导纠正怪异行为。

(七)防止自伤行为。

(八)注意服药问题。

另外,梁伟岳(2004)亦提出自闭症者父母的辅导重点:

1.教养过程是连续的压力与调适

2.夫妻齐心齐力是教养顺利的关键

3.母亲的信念深深影响障碍儿的教养

4.适时的寻求社会资源确有助于障碍儿的教养

5.时间亦为压力调适的良方

6.压力与调适并非障碍儿教养历程的全部

7.使用其他求助管道

8.面对发展障碍之事实

9.摒弃迷思

伍、参考文献

王大延(1994)。自闭症者的特征。特殊教育季刊,52,7-13。

王淑棉、蔡敏惠(1989)。敲击声的回响:自闭症。特教园丁,5(2),32-35。

利庆松(1992)。自闭症患者母亲之身心压力、生活适应与服务需求之研究。台中: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

李豫明(1989)。浅谈自闭症亲职教育。特殊教育季刊,32,23-25。

汪丽真(1994)。自闭症儿童母亲教养压力、亲职角色适应与教养服务需求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儿童福利研究所。

何东墀(1989)。自闭症儿童之特征与教学。台湾教育,463,30-34。

林初穗(1991)。畏缩与自我封闭性儿童之教学策略。特殊教育,40,24-27。

周月清(1998)。身心障碍者福利与家庭社会。台北:五南。

邱毓玲(2001)。自闭症者父母之照顾需求探讨。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系硕士论文。

施怡廷(1998)。发展迟缓儿童家庭对儿童照顾需求之研究。台中: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

教育部(2002)。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台北:教育部。

张正芬(1989)智障儿的教养。台北:时报。

张正芬(1993)。自闭症儿童适应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教养压力极其相关因素之研究。台北:心理。陈一蓉(1992)。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压力知觉、社会支持与其适应关系的探讨。嘉义:国立中正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陈圣政(1991)。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孩子─认识「自闭症」。南投文教,2,53-57。

梁伟岳(2004)。「她是我一生的课题」:一位自闭症青年母亲的养育经验。特殊教育与复健学报,12,257-281。

曹纯琼(1996)。自闭症学龄儿童的教育安置。教育天地,85,57-61。

黄志成、王丽美(2000)。身心障碍者的福利服务。台北:亚太。

杨箦芬、黄慈爱、王美惠(2003)。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台北:五南。

杨箦芬(2005)。自闭症学生之教育。台北:心理。

董淑卿、吴绍婷、刘香澐(1991)。自闭儿教学之初探。父母亲月刊,78,63-69。

郑丽卿(1982)。自闭症的形成原因及其处理对策。台湾教育,378,24-27。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及使用量表 自闭症定义为:一种显著影响语文和非语文沟通及社会性互动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在三岁前明显,这种障碍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表现受到不利的影响。与之相关特征包括重复性的活动、刻板运动、抗拒环境或日常规律的改变以及感觉经验的不寻常反应。 一、自闭症儿童评估流程 1.转介 由家长或教师转介个案到医院门诊。根据教师、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陶观察和学业考核的结果,将怀疑有问题的儿童送往专门的诊断机构(通常是专科医院门诊),请求进一步的鉴定和诊断 2.筛选 由专科医师或专门的诊断人员进行。筛选是在各领域对自闭症儿童个案的状况作出初步判断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在筛选阶段不能正式确认自闭症,筛选的结论只能是这个个案不是自闭症或者可能是自闭症,在正式判断前还需作进一步的评 筛选工作有三个方面: (1)检查被转介儿童的出生史、成长发育史、病史、各科

成绩和有关文字记录。 (2)和有关教师、家长、保姆等进行谈话,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察看他的适应性行为水平 3.临床评估专科医师将疑似个案进一步转俞到自闭症门诊(或联合门诊),由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测验。这种评估应包括神经检查、言语语言评估、听力检查、智力测验等,以排除具有某些自闭症特征的非自闭症现象,这是临床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综合评定,以确定该个案是否是自闭症,若是,应确定自闭症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4.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由心理专家、语言治疗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诊断出自闭症儿童后,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治疗师还要进一步使用一些儿童身心发展量表来评估自闭症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以便提供一个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5.决策 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决策会议,确认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评估儿童的特殊需要,作出教育安置决定,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自闭症儿童的学校教育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保障 摘要: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160万的自闭症人士,从年我国第一例自闭症的确诊到现在,自闭症患者的人数在与年俱增。自闭症儿童作为社会群体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他们同正常人一样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社会的歧视使得这些孩子连入学的机会都没有,有的即使入学了,也没有办法在学校顺利学习下去,本文正是基于自闭症儿童在享受教育保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期找出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文章首先界定了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的相关概念,使读者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然后介绍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其次梳理出现状发生背后的原因。最后结合国内的现状提出能够改变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现状的对策。 关键字: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 一、概念的界定 (一)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美国国会在1990年通过的《残疾人保护法》中将自闭症定义为一种发展性的残疾,这种残疾常常会在年龄不超过 3岁的儿童身上出现。这种残疾对儿童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以及社会挥动能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儿童的行为。 中国孤独症网的官方定义为,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先天的脑补手酸所引起的发展障碍,属于感觉统合障碍。主要常见症状有:

(1)语言能力障碍。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都存在语言能力发展迟缓的现象,他们掌握的词汇有限,常常会口齿不清或长时间重复同一句话,他们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但是很难用语言同别人交流。(2)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自闭症儿童往往孤僻不合群,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缺乏目光接触,对周围的事情不关心,常常旁若无人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看人的时候经常斜视或是用余光看人,想象力弱,目光游移不定,很少微笑。(3)刻板行为,兴趣狭窄。自闭症患者会长时间关注一种或者几种活动,不愿意改变原来形成的习惯或是生活安排,出门会走同样的路线,物品按固定的顺序摆放,一旦这些习惯有变动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甚至自伤自残行为。 (二)儿童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第一条就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儿童权利公约》中还指出,每个儿童即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组成,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① 因此,我认为自闭症儿童是指处于0—18岁年龄段,具有语言能力障碍、社交能力障碍以及刻板动作等自闭症典型临床症状,并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人。 ①宋春.《〈儿童权利公约〉与世界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三)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教育就是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而提供的教育,特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论文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自闭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在实际生活中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一些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如: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及控制他们的不良行为等。 一、的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接受的教学的影响,因为教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当问及“您所熟知并运用的教学理论”时,所有的教师都表明熟知目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如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图片信息交换系统(PECS)和社交故事等,所有的教师都表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了两种甚至以上的教学理论。教师X说:“我习惯将不同的教学理论穿插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比如我喜欢采用结构化教学理论开启每一天,利用图片和时段的搭配让每一个孩子知道自己当日的任务和安排,从而能心情平稳地参与到当日的活动中;而在早茶时间和午餐时间时,我一定会利用图片信息交换系统,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沟通的要求,我感觉在一天的不同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让我的课堂非常有序,儿童在这之中也能够得到积极的发展。”除了熟知当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不同的专业人员对自己所属领域的相关技能也掌握得很好。作业治疗师R说:“在新西兰,我们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成为专业的作业治疗师,四年的大学学习教会我如何将游戏与训练有机地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我想,这是属于我这个职业最重要的

5岁孩子精细动作训练方法大全,详细到爆

2-5岁孩子精细动作训练方法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涉及手眼协调的能力,用手指抓握物的能力和协调双手同时运动的能力。根据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我们把自闭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1.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婴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婴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 穿珠子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教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教师做、老师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自己做。可锻炼婴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教师或父母和婴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婴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婴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婴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他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自闭症儿童去撕扯,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婴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婴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婴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知识讲解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摘要】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融合教育是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诚心接纳;爱心帮助;耐心引导;悉心教育;细心交流;留心追踪。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发现,通常他们是孤立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造成顾此失彼,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

自闭症幼儿融合式教育干预的案例

自闭症幼儿融合式教育干预的案例研究 周卓钊谭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通过观察记录、访谈和量表测验的方式对一例疑似自闭症幼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融合式教育干预方法对该名疑似自闭症儿童进行在园干预,收到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为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经验。 关键词:融合式教育干预;疑似自闭症;幼儿;案例研究 儿童自闭症也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1】一般认为,病因有先后天两种。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这是幼儿对错误行为的一种强化。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一、选取案例 以往文献中,幼儿园和教师对自闭症及倾向幼儿教育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1.融合教育模式的呼吁和融合班级的建立展望;2.专门培训教师应对的能力以及抓好教师培训;3.融合教育的及早建立和必要性。其他文献主要从矫治方法上采用个案研究或者实验设计等方式,主要方式有:1.融合教育干预方式;2.综合教育方式;3.中医疗法;4.行为疗法;5.箱庭疗法和饮食疗法等。 由上可见,前人对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管理多提倡融合教育的模式,方法上多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角度讨论。不可置疑的是,幼儿园是最有利于自闭症幼儿社会性技能的发展和迁移,在这个社会化的自然情景中,有足够充分的物理和心理刺激,让幼儿在劳逸结合的良好身心状态下实现全面发展。【2】同样,教师是幼儿一天当中最直接、重要的影响者,对该类幼儿的改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该种视角的实证文献较为缺乏,本文试图弥补这个空白。 (1)案主简介 萌萌(化名),2010年1月生,2012年9月入学,就读于幼儿园小班。根据其父母反映:萌萌非常聪明,能够较长时间独立完成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但她平时不太爱与人接触,总喜欢一个人待着;父母皆为商人,没有时间照看孩子,萌萌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萌萌她出生的时候情感反应较弱,该问题没有得到关注,直到入学后不久,其父母强烈要求教师带萌萌去看心理医生。教师反映:萌萌喜欢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偶尔自言自语不知所云;每次吃饭时间到了,她不就坐,而是围着班上兜圈圈,自言自语,认为“时间未到”,几圈之后又会主动进餐,认为“时间刚到”;她能够非常投入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小部分任务,但是不能像其他幼儿一样,完成大部分工作;秋季她会在被子里全裸睡觉,教师不明其因。 (2)诊断依据: ABC量表结果:分数为63分。通过常模比较,萌萌得分已经超出了53分的临界值,并且离67分的确定值不远,当评定分数超过57分,可认定被评对象有疑似症状;CARS量表结果:总分为32分,根据解释标准,为轻度自闭症。ATEC测验结果为83分,为轻度障碍。据研究人员观察和信息反馈,初步诊断萌萌是疑似孤独症,具有明显的孤独症症状。但是需要经过专家的诊断,才能评定为自闭症(孤独症)。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 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通常他们是孤独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教育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以及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语(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倒置、无法使用抽象名词、暗喻性言语、音调简单、语调和节奏缺乏变化、缺乏情绪表达、少有动作配合、无法了解和记忆和他对话的人以及对他们的谈话细节不感兴趣等。因此,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团体生活中不受欢迎。 (三)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质 模式化、固定的行为是自闭症者的普遍特征。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方面常有仪式行为。另外,功能性、象征性游戏的缺乏也是自闭症的特点之一。自闭症儿童常不按玩具的功能性质操作,而是出现对某些玩具的偏好和不恰当的玩法,如放入嘴里咬,用手触摸特殊的材质或只注意某些角度或动作,而让人觉得它有斜视的现象。自闭症儿童因其固定玩法与知觉缺陷而缺少一般儿童想象的、功能的、变化的及和别人互动的游戏形式。 除上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外,自闭症儿童也常有活动量太高、活动量太低、注意力不集中、缺少主动、对某些事物特别的恐惧或特别的喜爱、乱发脾气,甚至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时有攻击或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只在少部分的自闭症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支持 融合教育就是让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 融合教育的支持包括教师支持、同伴支持、环境支持等。 困难和挑战 ?学生能力问题 (社会适应、情绪行为问题、学业问题) ?环境融合的支持度 PRT(关键行为训练) ?是以ABA为基础,关注“关键性”技能的训练,这些关键性技能是发展其他技能所必需的。 ?是一种自然干预方法。 ?通过提高孩子学习的动机与反应来达到。 ?这一技术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将治疗环境中所学到的行为方式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去。融合教育流程 个训人员(老师,同伴) 地点(个训室,其他活动场所) 培智课堂( 体育课、感知课,语文、数学等课堂) 随班就读(社交沟通,课程支持) 干预领域: 1、语言与沟通 2、社会交往 3、游戏与象征能力 4、认知能力 自闭症儿童的分类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长期观察,赢和固德(Wing &Guold)认为,缺乏社会互动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缺乏社会的自闭症程度将自闭症儿童分为三大类: 1、隔离型:这样的儿童好像生活在一个与环境隔离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特征: (1)不喜欢与人接触,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自闭症儿童一生都没有口语能力 (3)非口语表达能力,如不能用眼神与人接触,也不能理解别人的传情 (4)没有共享性注意力,不能与别人分享快乐,感觉特别冷漠和麻木 (5)除了对物理刺激有明显的反应,如(热,电,光,冷),但对人的出现感到漠然(6)通常只有刻板行为,缺乏模仿能力,没有进行象征性游戏的能力 (7)明显的情绪障碍,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有时会大声尖叫或失去情绪控制2、被动型:与隔离的自闭症儿童相比,被动型的自闭症程度要轻一些。特征:(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但不主动,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但表达的意思多是重复的、简单的 (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是在理解力方面不行,无法理解别人的传情(4)共享性注意力可以,也能与别人分享快乐,显得特别被动和退缩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语言障碍给星儿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所有的星爸星妈,都希望能够找到很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以下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用不着对着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二、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三、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

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四、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五、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 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六、模仿电视广告 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引导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自闭症融合教育的三种形式

自闭症融合教育的三种形式 面对自闭症、脑瘫、残障等特殊孩子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是隔离教育,即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把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分开,在特殊学校中又有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自闭症的儿童回归社会的一种手段,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可将自闭儿的融合教育划分为三种形式,已达到循序渐进,逐步回归社会的目的。 第一种形式是自闭儿之间的融合教育形式,也就是目前最常用的小组训练教育模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对自闭儿进行诸如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及行为训练之后设计一项或多项集体合作性游戏,让两个或多个自闭儿在每人一个训练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随着孩子注意力.语言能力.模仿能力的逐步增强可以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时间。这种形式有利于自闭儿将所学的游戏和感知觉经验及语言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第二种形式是自闭儿融入到智障儿童当中的融合教育形式,也就是自闭儿在培智班级就读的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首先不能间断了对自闭儿的针对性个别训练。在保证一定的个别训练强度和时间之外,其余的时间不论学习和生活.游戏都和智障儿童在一起,其次,要求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及时的矫正其不良行为和不但语言,指导孩子与其他学生进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沟通与交往,最大限度的干预孩子。这种教育形式应当建立在自闭儿有一定语言能力,能够服从简单指令,并且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否则会因孩子与同班智障儿之间能力差距过大而导致自闭儿更加孤立。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能在一定范围内给自闭儿以最大限度的干预。 第三种形式是自闭儿融入到普通儿童当中的融合教育形式,也就是自闭儿到普通班就读。这种教育形式也是融合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种形式同第二种形式一样,只是比第二种提高了一个环境层次,对自闭儿自身的能力要求也更高,更适合一些智力接近正常水平的自闭儿。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有更大的耐心做好个别指导工作,还有一点,也是与第二种不同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老师做好普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要求普通孩子接纳认可和帮助自闭症孩子,使他们包容在所有人的关心和重视当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行为,逐步走出孤独的世界。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自我刺激是真刺激(下).doc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自我刺激是真刺 激(下) 上篇跟大家聊了聊自我刺激,主要介绍了自我刺激的危害和分类。订阅号发了后很多家长给我留言,表示很焦虑。因为确实自我刺激具有普遍性,自闭症的绝大数孩子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我刺激行为。而这些自我刺激的行为让家长十分头痛和心烦,有的家长甚至已经将其视为眼中刺肉中钉。 虽然自我刺激相对其他的行为动机更难干预和减少,但是不太表我们无能为力。今天我会帮大家总结归纳一些常见的对于自我刺激的干预方法。 在说之前我先科普一个知识点:自我刺激是属于"问题行为"的四个行为动机其中一个。问题行为一共有四个行为动机,分别是引起关注、获得实物、逃避任务、自我刺激。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行为,有三个原则: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对自己和他人生活是否造成影响。 如果大家不理解自我刺激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白判定问题行为的标准,那么很多家长会自己吓死自己,看自己孩子做什么都像是自我刺激。我们要重视,但没必要过度紧张。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自我刺激行为的时候,虽然很看不惯,但是却采取忽视的方法。因为当家长干涉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很不高兴,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一些问

题行为,比如打滚扔东西等。 首先我要说的是,忽视对于自我刺激是一种无效的方法。因为自我刺激行为一般都可以提供即时的快感。因此假如你忽视孩子的话,孩子会很乐于不受打扰的继续做自我刺激的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忽视就意味着消除,但这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孩子自我刺激的行为功能根本不是想引起你的关注,所以忽视的方法不仅不会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反而会增多。 除此之外一个错误的方法,也是家长经常犯的,就是隔离或罚时出局。孩子出现自我刺激的时候,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拉到一边进行隔离,或者罚站等作为惩罚。但是隔离后孩子更加脱离了有意义的活动和环境,这样正好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刺激。所以这种方法和上面的忽视一样,不仅不能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甚至会增加,请目前在这样做的家长停止。 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的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时的处理方法 积极的处理方法 首先来说即时的处理方法。 1、强化 强化这个词大家应该都懂,有一定基础的家长也用的不错。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利用强化这个方法于自我刺激这个行为上,甚至于很多老师面对自我刺激的时候也不会想起用强化。因为在大家的眼中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增加行为

自闭症家庭训练

家庭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作用更是如此。尽管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意识到家庭教育在自闭症康复中的作用,但现实是自闭症家长过分依赖康复机构,认为自己没有能耐康复自己的孩子。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提醒家长,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支持与依靠。无论自闭症儿童是否进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家庭的情感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闭症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与家庭教养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其适应能力的强弱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是有显著影响的。 “虽然自闭症的病因不明,也没有特效药。但爱是惟一唤醒他们的精神药物。有了爱,这些孩子才不会孤独。”这是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从一名家长口中得到的信息。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这种爱,是因血缘而产生的情感能量,这种能量潜移默化地、日夜不停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传递就形成看不见的“情感场”。无论如何变迁,这种场永远存在、永不磨灭。 尽管自闭症儿童暂时甚至永远体会不到父母的浓浓的爱,有可能永远无法真诚地对父母报以微笑,甚至是漠视父母的一切付出,父母也可能因此会有短暂的失望,但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谁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 家长是自闭症儿童异常表现的最早发现者 家庭早期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有赖于家长的细心观察。家长长期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异常情况往往比较敏感,发现得越早,越早采取措施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越有利。家长在其评估鉴定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医务或教育工作者在作诊断前必然要耐心听取家长意见,甚至需要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等量表来进行系统评估。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发现,在自闭症儿童当中,虽然迟诊断的状况有不少,但随着自闭症有关知识的传布,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发现孩子异常能及时就诊,一位父亲在家长交流群里说:“医生在自闭症后面打了个问号,说孩子太小,只能打个问号,不过他的症状表现,是典型的自闭症。”这位家长的孩子尚不到两岁,他们已经联系好了训练的机构,父母也准备接受医院的专门培训。 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长期的亲密接触者 自闭症儿童早期的所有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家长是儿童最早最亲密的接触者,不仅如此,自闭症是伴随一生的障碍,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建议,教育干预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做出适时调整,自闭症儿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必

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又称儿童自闭症, 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楚, 多认为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和围产期异常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流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三大临床症状, 可伴有其它感知觉异常和智力障碍(占70%)等。儿童孤独症多起病于30个月以前, 偶见4~5岁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国外报道男女比约为4:1。世界各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大致为2~13万, 国内部分地区的调查为2.8~12.25 万, 国内报道与国外相近[1] 。据估计我国有严重孤独症患者约65万, 症状较轻者有500多万[2] 。20世纪80年代后该病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1943年Leo Kanner 教授首次报道孤独症案例至今, 各国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但至今为止仍没有治愈孤独症的特效药, 国内外研究表明, 对孤独症应以早期教育矫治为主, 并辅以药物进行发展性治疗[3] 。本文从早期教育矫治、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等3个方面加以比较与分析。 1 早期教育矫治 在行为主义时代, 对孤独症的教育矫治主要以行为训练为主, 强调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体。随着人本主义的兴起, 对孤独症的教育矫治逐渐改变了其单一的训练模式, 继而采用多元化的结构, 博取众长, 更加重视个体内在需要, 强调资源整合, 运用自然情境, 加强结构性和计划性, 并广泛利用各种心理学的先进技术和教育学的先进理念, 这已经成为现今乃至以后孤独症教育矫治的主流方向。 1. 1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lysis, ABA) 该疗法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Ivan Lovaas 博士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它强调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 运用功能分析法, 从个体的需要出发, 采用“ABC”模式, 即“起因(需要)— 行为—结果(积极或消极强化物)”塑造正性行为[4] 。如消退头撞墙等自伤行为, 如果给予关心或妥协, 则为消极强化物, 增强负性行为, 而如果经分析得出自伤行为起因于自我刺激, 则可用戴帽子或将墙软包装等减少自我刺激度, 并辅以分级 强化物和替代强化物如按摩等, 代以正性行为[5] 。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孤独症儿童训练课程的疗法, 是行为主义时代典 型的行为训练疗法[5] 。它是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 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方法( 包括指令、个体反 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高用艳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 【摘要】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 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等三大临床症状。从早期教育矫正、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等3方面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治疗方法;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763(2013)11-0042-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3.11.019 应、结果与停顿), 以由医生指导下特教教师(个别包括患儿的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与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作为干预的主要形式。应用行为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学者广泛 认同的有效治疗孤独症的方法之一[6] 。优点:简易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局限:该方法强调行为分析, 过于将目标分解, 对孤独症儿童整体的发展不利, 并且其密集训练方式也增加了治疗的费用。 1. 2 结构化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CCH) 也称系统教学法, 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 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 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 习的一种教学方法[7] 。其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它根据孤独症患儿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环境, 包括时间、空间、教材、教具及教学活动, 作一种具有系统性及组织性的安排, 而这些有系统的组织与安排即为“结构化”。通过这些结构化的安排使孤独症儿童逐渐达到对环境的适应。国内外一些研究也都表明该方法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 促进理解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提高有 效[8-11] 。优点:充分强调个别化教育, 始终以孤独症儿童自身特征为主体, 注重发挥优势技能和整合家庭资源, 因此能综合评估其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 实现训练的准确性、全面性和连续性。该方法还具有灵活性, 兼容性。局限:忽视了社交技能的训练, 同时其高度的结构化可能又会增加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减弱儿童的社会兴趣。 1. 3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家Ayres 在1967年将脑神经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 提出“感觉统合”概念。他认为随着大脑的不断成熟, 感觉经由身体的各个器官, 由大脑的不同部位加工、处理后, 统一输出, 保障整体机能协调统一运作[12, 13] 。据Ayres 的感觉统合理论发展而来的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就是基于儿童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 特别是内耳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处输入的感觉。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 达到手、眼、脑 的协调运行, 从而改善了儿童的统合能力[14, 15] 。优点:训练氛围活泼有趣, 儿童乐于接受, 且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值得作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加以推广。局限: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训练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动作准确度不够及练习次数不稳定;训练中缺乏小组互动和游戏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迟雅 一、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 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中国公益研究院201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 2016年3月9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0~14岁儿童患病者达到200万。 二、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情况 目前,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65%以上的社会群体不能正确认识自闭症,75%以上自闭症儿童在6岁以前未能被及时确诊,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呢?因为他们在患上自闭症以后,精神发育就跟不上了,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再加上他们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流障碍,所以,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现在,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最先发现孩子问题的多数是家长,家长发现孩子不正常以后,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周围的人也不了解自闭症及其危害之大,也有些人虽然知道孩子不正常,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家长伤心,便挑好听的说,经常会说:孩子有早长也有晚长的,你们的孩子就属于晚长的那种,属于大器晚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正确,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爱因斯坦当年是四五岁才会说话之类。反正这样说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而且家长听得也顺耳。于是家长也认为似乎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自然也就无意于孩子的诊断与治疗。等到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于是,城市的自闭症患儿只能去特殊教育学校了,而农村的自闭者患儿一般都在家里散养。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孩子,一般只招收8周岁以上的。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3~6岁,8周岁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治疗与训练的最佳时期。这部分人将成为家庭和社会永久性的严重负担。 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行为训练、干预及个性教育,约有10%的自闭症儿童能够完全康复,约20%虽然达不到完全康复水平,但是可以完全自理,还有近25%的儿童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就是55%。如果能够实施“医教结合”,早发现,早实施心理干预,实行医教结合,将“开窍疗法+四环节行为训练”全面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当中去,前景会更好。尤其是那些属于“五软”、“五迟”的儿童,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我们曾经干预过一名小男孩,在28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倾向,30个月的时候再次复查,仍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在30个月的时候开始实施开窍疗法,从解决身体的一些不良症状入手,包括治疗肾积水、尿频尿急等症状,很快孩子的亲社会能力大大提高,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逐渐得到改善乃至最终消失。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比如全国妇联及其所属家庭教育学会,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通过各级组织,大力实施自闭症患儿普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实施开窍疗法和四环节心理训练,必将为自闭症问题的解决开创美好的前景。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实施情况 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学习环境、课程、教学策略、技术。 1、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环境

融合教育(孤独症)

融合教育(孤独症) 融合教育中的支持——“从教师到同伴” 学生在班级中达到: 1物理的融合 2社会的融合 3功能的融合 1,物理融合指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班级上课,这是融合教育的最低标准; 2,社会融合是指特殊学生能够被班级其他学生所接纳,并能与他们产生正向的沟通和互动; 3,功能融合是指特殊学生在班级中能够学习,其功能表现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普教与特教合作的支持模式 *协助模式 *观察式 *巡回指导式 ·集体活动中的支持 *幼儿园一日常规中的支持 1,运用视觉提示 2,运用时间安排 3,运用空间位置安排 4,运用提前预知 *集体教学中的支持 1,运用主题教学提供支持 2,运用区域活动提供支持 3,分享阅读课上得支持 ·教师引导下的同伴支持 *同伴选择 *生活常规中的同伴支持 *区域活动中同伴的支持 *同伴是求助对象 *从同伴发展成固定的玩伴 ·融合教育中的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就是承认儿童的共性,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 *充分体验亲自互动的乐趣,提高孤独症儿童的交往欲望

*通过脱敏,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感觉适应力 *增加游戏体验,交往对象从父母扩展到他人 *创设热闹的气氛,吸引孩子参与集体游戏的兴趣 *变换不同的玩法,保持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增加生活体验,扩充游戏的内容,培养想象 1,搭积木 2,橡皮泥 *和小朋友产生互动,学习交往的相互性,在交往中发展语言 1,习惯和小朋友在一起 2,在互动中学习交往的相互性 3,在交往中发展语言 *在游戏中学习规则 *合作游戏需要心理解读能力 ·早期融合教育的干预思路 融合教育强调孩子在最小限制的环境中,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便于孩子参与性与独立性的提高。我们所强调的独立性与参与性,就是孩子的自主性,活动的积极性。 *获得安全感 1,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 陌生的环境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 以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安全感的获得 - 自信心不足影响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安全感的获得 2,如何促进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 营造幼儿园真正接纳的氛围,尊重孩子的特点,也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 因素- 经常性地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自信,也是安 全感建立的重要因素*培养适当行为 1,学会适当的方式和小朋友交往 -孤独症儿童在幼儿园的常见问题行为表现与原因 -如何解决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问题 2,加强孩子对集体环境的理解 3,培养孩子对集体活动的兴趣 4,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培养共同关注力 1,如何运用游戏训练孩子的共同关注力 - 从对物体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主动关注 - 通过互动游戏加强对人的关注能力 - 小组活动中的关注里培养 2,生活中的共同关注力培养 3,训练中的误区影响孩子共同关注力 *培养参照学习能力 1,什么是参照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