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体的粘度

液体的粘度

液体的粘度
液体的粘度

(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性,粘性的大小用粘度表示,粘度又分为动力黏度与运动黏度度。)

粘度基础知识:

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

1.粘度简介

将流动着的液体看作许多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 各层速度不同,形成速度梯度(dv /dx),这是流动的基本特征.(见图)由于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较快液层的流动,因此.液体产生运动阻力.为使液层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运动,必须对液层施

加一个与阻力相反的反向力.在单位液层面积上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切应力τ(N/m2).

切变速率(D) D=d v /d x (S-1)切应力与切变速率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

基本参数牛顿以图4-1的模式来定义流体的粘度。两不同平面但平行的流体,拥有相同的面积”A”,相隔距离”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动,牛顿假设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于流体的相对速度或速度梯度,即:τ= ηdv/dx =ηD(牛顿公式)其中η与材料性质有关,我们称为“粘度”。

2.粘度定义

将两块面积为1m2的板浸于液体中,两板距离为1米,若加1N的切应力,使两板之间的相对速率为1m/s,则此液体的粘度为1Pa.s(帕斯卡.秒)。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粘度只与温度有关,与切变速率无关,τ与D为正比关系。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公式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称表观粘度。

又称粘性系数、剪切粘度或动力粘度。流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用以衡量流体的粘性,对于牛顿流体,可用牛顿粘性定律定义之:

式中μ为流体的黏度;τyx为剪切应力;ux为速度分量;x、y为坐标轴;d ux/d y为剪切应变率。流体的粘度μ与其密度ρ的比值称为运动粘度,以v表示。

粘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变化,但通常随压力的不同发生的变化较小。液体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粘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于溶液,常用相对粘度μr表示溶液粘度μ和溶剂粘度μ之比,即:

相对粘度与浓度C的关系可表示为:

μr=1+【μ】C+K′【μ】C+…

式中【μ】为溶液的特性粘度,

K′为系数。【μ】、K′均与浓度无关。

不同流体的粘度差别很大。在压强为101.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空气、水和甘油的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为:

空气μ=17.9×10Pa·s,v=14.8×10m/s

水μ=1.01×10Pa·s,v=1.01×10m/s

甘油μ=1.499Pa·s,v=1.19×10m/s

由于粘度的作用,使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造成机械能的损耗(见流动阻力)。

各种流体的粘度数据,主要由实验测得。常用的粘度计有毛细管式、落球式、锥板式、转筒式等。在工业上有时用特定形式的粘度计来测定特定的条件粘度。如炼油工业中常用恩氏粘度(或恩格拉粘度)作为石油产品的一个指标,它表示某一温度下200cm油品与同体积20℃纯水,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所需时间之比。恩氏粘度与动力粘度的关系可按经验公式换算。又如橡胶工业中常用门尼粘度为衡量橡胶平均分子量及可塑性的一个指标。

在缺少粘度实验数据时,可按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估算粘度。对于压力不太高的气体,估算结果较准;对于液体则较差。对非均相流体(如低浓度悬浮液)的粘度,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估算:

式中μm为悬浮液的粘度;μ为连续相液体的粘度;φ为悬浮液中分散相的体积分数;μd为分散相粘度。当分散相为固体颗粒时,μd→∞,;当分散相为气泡时,μd →0,μm=(1+φ)μ。

3.粘度测定

粘度测定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三种测定方法。

(1)动力粘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厘米·秒。1克/厘米·秒=1泊一般: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

(2)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3)条件粘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三种:

①恩氏粘度又叫思格勒(Engler)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80℃、100℃)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秒)之比。温度tº时,恩氏粘度用符号Et表示,恩氏粘度的单位为条件度。

②赛氏粘度,即赛波特(sagbolt)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or dm;F、F210ºF或122ºF等)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赛氏粘度又分为赛氏通用粘度和赛氏重油粘度(或赛氏弗罗(Furol)粘度)两种。③雷氏粘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粘度又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用RAt表示)两种。

上述三种条件粘度测定法,在欧美各国常用,我国除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深色润滑油及残渣油外,其余两种粘度计很少使用。三种条件粘度表示方法和单位各不相同,

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图表进行换算。同时恩氏粘度与运动粘度也可换算,这样就方便灵活得多了。

粘度的测定有许多方法,如转桶法、落球法、阻尼振动法、杯式粘度计法、毛细管法等等。对于粘度较小的流体,如水、乙醇、四氯化碳等,常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而对粘度较大流体,如蓖麻油、变压器油、机油、甘油等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常用落球法测定;对于粘度为0.1~100Pa?s范围的液体,也可用转筒法进行测定。4.其他概念

实验室测定粘度的原理一般大都是由斯托克斯公式和泊肃叶公式导出有关粘滞

系数的表达式,求得粘滞系数。粘度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性质与温度,温度升高,粘度将迅速减小。因此,要测定粘度,必须准确地控制温度的变化才有意义。粘度参数的测定,对于预测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输送性以及产品在使用时的操作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印刷、医药、石油、汽车等诸多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845年,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斯托克斯(G. G. Stokes, 1819-1903)和法国的纳维(C.L.M.H. Navier)等人分别推导出粘滞流体力学中最基本的方程组,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奠定了传统流体力学的基础。

1851年,斯托克斯推导出固体球体在粘性介质中作缓慢运动时所受的阻力的计算公式,得出在给定力(重力)的作用下,阻力与流速、粘滞系数成比例,即关于阻力的斯托斯公式。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数学中最为难解的非线性方程中的一类,寻求它的精确解是非常困难的事。直至今天,大约也只有70多个精确解,只有大约一百多个特解被解出来,是最复杂的、尚未被完全解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之一。

5.粘度单位换算表

动力粘度单位换算;:

1厘泊(1cP)=1毫帕斯卡.秒(1mPa.s)

100厘泊(100cP)=1泊(1P)

1000毫帕斯卡.秒(1000mPa.s)=1帕斯卡.秒(1Pa.s)

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换算:

η=ν. ρ

式中η--- 试样动力粘度(mPa.s)

ν--- 试样运动粘度(mm2/s)

ρ--- 与测量运动粘度相同温度下试样的密度(g/cm3)

恩氏粘度与运动粘度换算:

涂料粘度测定法

表7-4 支撑剂包覆后的密度对比

支撑剂种类体积密度(g/cm3)视密度(g/cm3)

石英砂 1.58 2.64

树脂包层砂 1.46 1.73

陶粒 1.91 3.33

树脂包层陶粒 1.88 2.47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的测定 各种实际液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黏滞性。当液体流动时,平行于流动方向的各层流体之间,其速度都不相同,即各层间存在着滑动,于是在层与层之间就有摩擦力产生。这一摩擦力称为“黏滞力”。它的方向在接触面内,与流动方向相反,其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及速度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黏度”(又称黏滞系数,viscosity )。它表征液体黏滞性的强弱,液体黏度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测量时必须给出其对应的温度。在生产上和科学技术上,凡是涉及流体的场合,譬如飞行器的飞行、液体的管道输送、机械的润滑以及金属的熔铸、焊接等,无不需要考虑黏度问题。 测量液体黏度的方法很多,通常有:①管流法。让待测液体以一定的流量流过已知管径的管道,再测出在一定长度的管道上的压降,算出黏度。②落球法。用已知直径的小球从液体中落下,通过下落速度的测量,算出黏度。③旋转法。将待测液体放入两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筒中间,一圆筒固定,另一圆筒以已知角速度转动,通过所需力矩的测量,算出黏度。④奥氏黏度计法。已知容积的液体,由已知管径的短管中自由流出,通过测量全部液体流出的时间,算出黏度。本实验基于教学的考虑,所采用的是奥氏黏度计法。 实验一 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液体黏滞性的知识,学习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度; 2、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液体放在两玻璃板之间,下板固定,而对上板施以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之以速度v 匀速移动。黏着在上板的一层液体以速度v 移动;黏着于下板的一层液体则静止不动。液体自上而下,由于层与层之间存在摩擦力的作用,速度快的带动速度慢的,因此各层分别以由大到小的不同速度流动。它们的速度与它们与下板的距离成正比,越接近上板速度越大。这种液体流层间的摩擦力称为“黏滞力”(viscosity force )。设两板间的距离为x ,板的面积为S 。因为没有加速度,板间液体的黏滞力等于外作用力,设为f 。由实验可知,黏滞力f 与面积S 及速度v 成正比,而与距离x 成反比,即 x v S f η= (2-5-1) 式中,比例系数η即为“黏度”。η的单位是“帕斯卡·秒”(Pa ·s )或k g ·m -1·s -1。

各种物料粘度表

Centipoise (CPS) or Millipascal (mPas)Poise (P) Centistokes (CKS) Stokes (S) Saybolt Universal (SSU) 10.0110.0131 20.0220.0234 40.0440.0438 70.0770.0747 100.1100.160 150.15150.1580 200.2200.2100 250.24250.24130 300.3300.3160 400.4400.4210 500.5500.5260 600.6600.6320 700.7700.7370 800.8800.8430 900.9900.9480 10011001530 120 1.2120 1.2580 140 1.4140 1.4690 160 1.6160 1.6790 180 1.8180 1.8900 200220021000 220 2.2220 2.21100 240 2.4240 2.41200 260 2.6260 2.61280 280 2.8280 2.81380 300330031475 320 3.2320 3.21530 340 3.4340 3.41630 360 3.6360 3.61730 380 3.8380 3.81850 400440041950 420 4.2420 4.22050 440 4.4440 4.42160 460 4.6460 4.62270 480 4.8480 4.82380

500550052480 550 5.5550 5.52660 600660062900 700770073380 800880083880 900990094300 1000101000104600 1100111100115200 1200121200125620 1300131300136100 1400141400146480 1500151500157000 1600161600167500 1700171700178000 1800181800188500 1900191900199000 2000202000209400 2100212100219850 22002222002210300 23002323002310750 24002424002411200 25002525002511600 30003030003014500 35003535003516500 40004040004018500 45004545004521000 50005050005023500 55005555005526000 60006060006028000 65006565006530000 70007070007032500 75007575007535000 80008080008037000 85008585008539500 90009090009041080 95009595009543000 150001501500015069400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记录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物理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的测定 各种实际液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黏滞性。当液体流动时,平行于流动方向的各层流体之间,其速度都不相同,即各层间存在着滑动,于是在层与层之间就有摩擦力产生。这一摩擦力称为“黏滞力”。它的方向在接触面内,与流动方向相反,其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及速度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黏度”(又称黏滞系数,viscosity )。它表征液体黏滞性的强弱,液体黏度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测量时必须给出其对应的温度。在生产上和科学技术上,凡是涉及流体的场合,譬如飞行器的飞行、液体的管道输送、机械的润滑以及金属的熔铸、焊接等,无不需要考虑黏度问题。 测量液体黏度的方法很多,通常有:①管流法。让待测液体以一定的流量流过已知管径的管道,再测出在一定长度的管道上的压降,算出黏度。②落球法。用已知直径的小球从液体中落下,通过下落速度的测量,算出黏度。③旋转法。将待测液体放入两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筒中间,一圆筒固定,另一圆筒以已知角速度转动,通过所需力矩的测量,算出黏度。④奥氏黏度计法。已知容积的液体,由已知管径的短管中自由流出,通过测量全部液体流出的时间,算出黏度。本实验基于教学的考虑,所采用的是奥氏黏度计法。 实验一 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液体黏滞性的知识,学习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度; 2、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液体放在两玻璃板之间,下板固定,而对上板施以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之以速度v 匀速移动。黏着在上板的一层液体以速度v 移动;黏着于下板的一层液体则静止不动。液体自上而下,由于层与层之间存在摩擦力的作用,速度快的带动速度慢的,因此各层分别以由大到小的不同速度流动。它们的速度与它们与下板的距离成正比,越接近上板速度越大。这种液体流层间的摩擦力称为“黏滞力”(viscosity force )。设两板间的距离为x ,板的面积为S 。因为没有加速度,板间液体的黏滞力等于外作用力,设为f 。由实验可知,黏滞力f 与面积S 及速度v 成正比,而与距离x 成反比,即 x v S f η= (2-5-1) 式中,比例系数η即为“黏度”。η的单位是“帕斯卡·秒”(Pa ·s )或k g ·m -1·s -1。

液体粘度与密度测定

液体粘度和密度的测定 实验三十二液体粘度的 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正确使用水浴恒温 槽的操作,了解其控温原 理。 2.掌握用奥氏(Ostwald) 粘度计测定乙醇水溶液粘 度的方法。 3.通过测定回收乙醇水溶 液的粘度,查表得到回收乙 醇水溶液的浓度值。 二、实验原理 当液体以层流 形式在管道中流动 时,可以看作是一系 列不同半径的同心 圆筒以不同速度向 前移动。愈靠中心的 流层速度愈快,愈靠 管壁的流层速度愈 慢,如图3-45所示。 取面积为A,相距为 ,相对速度为 的相邻液层进行 分析,见图3-46。

由于两液层速 度不同,液层之间表 现出内摩擦现象,慢 层以一定的阻力拖 着快层。显然内摩擦 力与两液层接触面 积A成正比,也与两 液层间的速度梯度 成正比,即 (1) 式中比例系列称 为粘度系数(或粘 度)。可见,液体的 粘度是液体内摩擦 力的量度。在国际单 位制中,粘度的单位 为,即 (帕·秒),但 习惯上常用P(泊) 或cP(厘泊)来表 示,两者的关系; 。

粘度的测定可在毛细管粘度计中进行。设有液体在一定的压力差p推动下以层流的形式流过半径R,长度为L 毛细管(见图3-45)。对于其中半径为r的圆柱形液体,促使流动的推动力 ,它与相邻的外层液体之间的内摩擦力 ,所以当液体稳定流动时,即 F+f=0

(2) 在管壁 处即 r=R时, v=0,对 上式积 分 (3) 对于厚度为 的圆筒形流层,t时间内流过液体的体积为 ,所以t时

间内流过这一段毛细管的液体总体积为 由此可 得 (4) 上式称为波华须尔(Poiseuille)公式,由于式中R,p等数值不易测准,所以值一般用相对法求得,其方法如下: 取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被测液体“i”,参考液体“o”,如水、甘油等),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分别流过同一支毛细管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度系数》教案

令小球的直径为 d ,并用 m = d 3ρ' , v = , r = 代入上式得: η = (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度系数》教案 实验方式:讲解与演示相结合(50-60 分钟),学生实验(150-180 分钟) 实验要求: 1. 观察液体的内摩擦现象; 2. 学会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度系数; 3. 掌握基本测量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秒表等)的用法。 实验仪器:ND-1 型液体粘度系数测定仪、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秒表、 水银温度计、密度计、镊子、小钢球等。 讲解及演示主要内容: 1、实验原理(10 分钟) 金属小球在粘性液体中下落时,它受到三个铅直方向的力;小球的重力 mg (m 为小球质量)、液体作用小球的浮力 ρ gv (V 是小球体积,ρ是液体密度)和粘滞阻 力 F(其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 )。如果液体无限深广,在小球下落速度 v 较小 情况下,有 F = 6πη rv (1) 上式称为斯托克斯公式,其中 r 是小球的半径;η 称为液体的粘度,其单位是 Pa ·s 。 小球开始下落时,由于速度尚小,所以阻力也不大;但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 阻力也随之增大。最后,三个力达到平衡,即 mg = ρgV + 6πη v r 于是,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由上式可得: η = (m - V ρ ) g 6πvr π l d 6 t 2 ( ρ '- ρ ) g d 2t 18l 其中 ρ ' 为小球材料的密度, l 为小球匀速下落的距离,t 为小球下落 l 距离所 用的时间。 实验时,待测液体必须盛于圆筒中,故不能满足无限深广的条件,实验证明, 若小球沿筒的中心轴线下降,式(2)须作如下改动方能符合实际情况:

液体粘度的检测方法

XXXXXXX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 ST JC-0002 液体粘度的测定 1.材料与设备: 1.1NDJ-4旋转粘度计(0-200万CPS量程) 1.2量杯 2.测试方法: 2.1准备被测液体,置于直径不小于70mm的烧杯或直筒容器中,准确地控 制被测液体温度25℃ 2.2量程、系数及转子、转速的选择: 2.2.1 先大约估计被测液体的粘度范围,然后根据量程表选择适当的转 子和转速。一般处理剂类选择2号转子,树脂类可选择3号或4 号转子。选择的标准是尽量让读数控制在30-80格之间为佳 2.2.2 当估计不出被测液体的大致粘度时,应视为较高的粘度,选用由 小到大的转子(转子号由大到小)和由慢到快的转速。原则上高 粘度的液体选用小转子(转子号大),慢转速;低粘度的液体选用 大的转子(转子号小),快速转 2.2.3 系数:测定时指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必须乘上系数表上的特定系 数才为测得的动力系数(毫帕斯卡。秒mpa.s)(CPS) 2.3选择好量程、系数及转子、转速后,将选配好的转子旋入连接螺杆。转 动升降旋钮,使仪器缓慢下降,转子逐渐浸入被测液体中,直至转子液面标志和液面平为止,调整仪器水平。转动变速旋钮,使变速旋钮的标线对准所需转速参数。开启电机开关,转子在液体中旋转,经过多次旋转(一般20-30秒)或按规定时间待指针稳定后可进行读数。按下指针控制杆,使读数固定下来,待指针转至读数窗口关闭电机,此时指针停在读数窗内,可得到测量数据 2.4当指针所指的数值过高或过低时,可变换转子和转速,勿使读数在30-80 格之间为佳

3.量程表、系数表: 3.1 量程表 3.2 系数表 4.结果评定:具体根据样品所要求的标准 5. 6.起草:审核:起草日期: 7.

液体的粘度

(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性,粘性的大小用粘度表示,粘度又分为动力黏度与运动黏度度。) 粘度基础知识: 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 1.粘度简介 将流动着的液体看作许多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 各层速度不同,形成速度梯度(dv /dx),这是流动的基本特征.(见图)由于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较快液层的流动,因此.液体产生运动阻力.为使液层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运动,必须对液层施 加一个与阻力相反的反向力.在单位液层面积上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切应力τ(N/m2). 切变速率(D) D=d v /d x (S-1)切应力与切变速率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 基本参数牛顿以图4-1的模式来定义流体的粘度。两不同平面但平行的流体,拥有相同的面积”A”,相隔距离”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动,牛顿假设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于流体的相对速度或速度梯度,即:τ= ηdv/dx =ηD(牛顿公式)其中η与材料性质有关,我们称为“粘度”。 2.粘度定义 将两块面积为1m2的板浸于液体中,两板距离为1米,若加1N的切应力,使两板之间的相对速率为1m/s,则此液体的粘度为1Pa.s(帕斯卡.秒)。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粘度只与温度有关,与切变速率无关,τ与D为正比关系。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公式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称表观粘度。 又称粘性系数、剪切粘度或动力粘度。流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用以衡量流体的粘性,对于牛顿流体,可用牛顿粘性定律定义之: 式中μ为流体的黏度;τyx为剪切应力;ux为速度分量;x、y为坐标轴;d ux/d y为剪切应变率。流体的粘度μ与其密度ρ的比值称为运动粘度,以v表示。 粘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变化,但通常随压力的不同发生的变化较小。液体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粘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于溶液,常用相对粘度μr表示溶液粘度μ和溶剂粘度μ之比,即: 相对粘度与浓度C的关系可表示为: μr=1+【μ】C+K′【μ】C+… 式中【μ】为溶液的特性粘度, K′为系数。【μ】、K′均与浓度无关。 不同流体的粘度差别很大。在压强为101.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空气、水和甘油的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为: 空气μ=17.9×10Pa·s,v=14.8×10m/s 水μ=1.01×10Pa·s,v=1.01×10m/s 甘油μ=1.499Pa·s,v=1.19×10m/s

液体粘度及流变性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 同组者: 液体粘度及流变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流体流变曲线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加深了解毛细管粘度计、旋转粘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正确测量脱气原油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剪切速度下的粘度。 二.实验原理 (一)流体粘度的基本概念 液体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是指做相对运动的两液层间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τ与速度梯度的比值,即: μ=τ/(dυ/dy) (1) 式中μ——液体的动力粘度,Pa?s τ——剪切应力,N/m2; dυ/dy——相距为dy的两液层间的速度梯度,1/s。 当式(1)中各参数的单位采用CGS(厘米-克-秒)制单位时,粘度的单位为泊,符号为P。 常用粘度单位为mPa?s,各粘度单位间的转换如下: 1 mPa?s=0.001Pa?s 1P=100cP(厘泊) 1cP=1 mPa?s 运动粘度是指在相同的温度下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单位为m2/s,在CGS制单位下为cm2/s。 (二)毛细管粘度计法 在一定温度下,当液体在直立的毛细管中,以完全湿润管壁的状态流动时,

其运动粘度与流动时间成正比。通过测定原油通过两条标准线之间的时间t,并用比重计测得原油密度ρ,通过动力粘度公式: μ= ρCt 式中μ——液体的动力粘度,mPa · s; C——粘度计常熟; ρ——液体在测试温度下的密度,g/cm3; t ——毛细管中液面由标线a流到b的时间,s。 (三)旋转式粘度计法 旋转式粘度计由电机经变速带动转子作恒速转动。当转子在某种液体中旋转时,液体会产生作用在转子上的粘性力矩。液体的粘度越大,该粘性力矩越大;反之,液体的粘度越小,该粘性力矩也越小。该作用在转子上的粘性力矩由传感器检测出来,经仪器所带的微电脑处理后,可得出被测液体的粘度。 三.实验流程 (一)毛细管粘度计法 测定石油产品的动力粘度时所用的主要仪器为毛细管粘度计,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测定动力粘度初拥毛细管粘度计外,还需要 用的其它测试仪器有: (1)秒表,用于计量液体在粘度计中的下落 时间; (2)比重计,用于测定液体的密度。 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