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和方法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和方法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和方法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和方法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和方法

一、为何要将数据标准化

由于不同变量常常具有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变异程度。不同的单位常使系数的实践解释发生困难。例如:第1个变量的单位是kg,第2个变量的单位是cm,那么在计算绝对距离时将出现将两个事例中第1个变量观察值之差的绝对值(单位是kg)与第2个变量观察值之差的绝对值(单位是cm )相加的情况。使用者会说5kg的差异怎么可以与3cm的差异相加不同变量自身具有相差较大的变异时,会使在计算出的关系系数中,不同变量所占的比重大不相同。例如如果第1个变量(两水稻品种米粒中的脂肪含量)的数值在 2%到4%之间,而第2个变量(两水稻品种的亩产量)的数值范围都在1000与5000之间。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大小和数值大小的影响,故将数据标准化。

二、数据标准化的方法:

1、对变量的离差标准化

离差标准化是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最小值,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极差。即

x’

=[x ik-Min (x k)]/R k

ik

经过离差标准化后,各种变量的观察值的数值范围都将在〔0,1〕之间,并且经标准化的数据都是没有单位的纯数量。离差标准化是消除量纲(单位)影响和变异大小因素的影响的最简单的方法。有一些关系系数(例如绝对值指数尺度)在定义时就已经要求对数据进行离差标准化,但有些关系系数的计算公式却没有这样要求,当选用这类关系系数前,不妨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看看分析的结果是否为有意义的变化。

2,对变量的标准差标准化

标准差标准化是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即

x’

= (x ik- )/s k

ik

经过标准差标准化后,各变量将有约一半观察值的数值小于0,另一半观察值的数值大于0,变量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经标准化的数据都是没有单位的纯数量。对变量进行的标准差标准化可以消除量纲(单位)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的影响。但有人认为经过这种标准化后,原来数值较大的的观察值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仍然占明显的优势,应该进一步消除大小因子的影响。尽管如此,它还是当前用得最多的数据标准化方法。

3,先对事例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再对变量进行标准差标准化

第一步,先对事例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即将某事例中的观察值减去该事例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事例的标准差。即

x’

= (x ik- )/s i

ik

第二步,再对变量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即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即

x’’

= (x’ik-’k)/s’k

ik

使用这种标准化的目的也在于消除性状间的量纲(单位)影响和变异大小因子的影响,使性状间具有可比性。

4,先对变量、后对事例、再对变量的标准差标准化

这种标准化的目的也在于消除性状间的量纲(单位)影响和变异大小因子的影响,使性状间具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先对变量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即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即

x’

= (x ik- )/s k

ik

第二步,后对事例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即将某事例中的观察值减去该事例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事例的标准差。即

x’’

= (x’ik-’i)/s’i

ik

第三步,再对变量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即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即

x’’’

= (x’’ik-’’k)/s’’k

ik

进行了前两步之后,还要进行第三步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计算的方便。

银监会监管数据标准化报送系统EAST30

附件1: 监管数据标准化报送系统升级(EAST3.0)需求说明书 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4月

1.系统建设背景 为了更规范的进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数据标准化的报送工作,并对国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监管数据标准化报送规范层面进行统一,银监会于2017年3月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的通知》及相关说明附件,将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数据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与规范,通知要求国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按照该发文的要求,进行数据的全面梳理、映射、采集、检核和上报。 2.系统建设价值 根据银监会通知要求,该系统将于201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上线运行,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银监会监管数据标准化报送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的改造,建立一个功能完善、高效率的监管数据标准化报送系统,将直接影响到我行日后与银监会之间日常报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3.系统建设目标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以及我行的接口要求,建设EAST数据采集

报送系统,帮助我行(包括我行的所有村镇银行)及时、完整、准确地完成监管数据标准化的报送要求,保证报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并促进行内业务数据改良以及监管统计分析工作。 建成后系统报送表单如下:

4.我行相关系统描述 我行应用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分为:业务支撑应用、客户服务渠道、企业管理应用等几大部分。目前已实现的应用系统有: 业务支撑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信贷业务系统、综合前置及多渠道接入系统、资金业务系统、理财系统、国际结算系统、贷记卡系统、中间业务平台等;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标准化也就是统计数据的指数化。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再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的可比性。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最小—最大标准化”、“Z-score标准化”和“按小数定标标准化”等。经过上述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 一、Min-max 标准化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 分别为属性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x通过min-max 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x',其公式为: 新数据=(原数据-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 二、z-score 标准化

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将A的原始值x使用z-score标准化到x'。 z-score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属性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未知的情况,或有超出取值范围的离群数据的情况。 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 spss默认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score标准化。 用Excel进行z-score标准化的方法:在Excel中没有现成的函数,需要自己分步计算,其实标准化的公式很简单。 步骤如下: 1.求出各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数学期望)xi和标准差si ; 2.进行标准化处理: zij=(xij-xi)/si 其中:zij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 3.将逆指标前的正负号对调。 标准化后的变量值围绕0上下波动,大于0说明高于平均水平,小于0说明低于平均水平。 三、Decimal scaling小数定标标准化

(完整版)数据标准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东南融通 行业解决方案 > 商业智能(BI) > 数据治理 数据标准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标准的定位与作用 数据标准是为了规范系统建设时对业务的统一理解,增强业务部门、技术部门对数据的定义与使用的一致性。新系统建设应遵照(自主开发)或尽可能与数据标准贴近(如外购软件包);对于现有系统,应贯彻统一的业务定义,通过数据转换来满足统一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标准接轨。 数据标准适用于金融业务数据描述、信息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可以作为经营管理中所涉及数据的规范化定义和统一解释,也可作为信息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作为应用系统开发时进行数据定义的依据。 数据标准对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对数据定义和使用的一致性 ¤减少数据转换,促进系统集成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企业级单一数据视图的形成,支持管理信息能力的发展 数据标准管理平台架构

数据标准制定策略 数据标准的制定要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发展要求,优先解决普遍的、急需的问题。制定数据标准有以下几个原则: ¤遵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原则。 ¤制定顺序为公共代码数据标准、通用数据标准、共享数据标准、特定数据标准,以公共代码数据标准为起点。 ¤开发数据标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数据标准管制架构和维护流程。 ¤在公共代码和通用数据标准的基础上,遵循数据标准管制和维护的相关规定,予以维护管理,不断丰富完善。 ¤与系统建设密切配合,重点服务战略性的系统,确保贯彻执行。 数据分类策略 对数据进行分类是进行数据标准管理的基本手段,它能方便数据标准维护和扩充,同时也是实施数据标准管理和数据治理基础。 ¤数据的业务属性角度分类 数据分为十二大数据类,包括:团体,产品,账户,总账,营销,渠道,申请,事件,风险,模型,人口统计,地址和地理位置。

数据标准化处理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标准化也就是统计数据的指数化。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再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的可比性。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最小—最大标准化”、“Z-score标准化”和“按小数定标标准化”等。经过上述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 一、Min-max 标准化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属性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x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x',其公式为: 新数据=(原数据-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 二、z-score 标准化 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将A的原始值x使用z-score标准化到x'。 z-score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属性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未知的情况,或有超出取值范围的离群数据的情况。 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 spss默认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score标准化。 用Excel进行z-score标准化的方法:在Excel中没有现成的函数,需要自己分步计算,其实标准化的公式很简单。 步骤如下: 1.求出各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数学期望)xi和标准差si ; 2.进行标准化处理: zij=(xij-xi)/si 其中:zij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 3.将逆指标前的正负号对调。 标准化后的变量值围绕0上下波动,大于0说明高于平均水平,小于0说明低于平均水平。 三、Decimal scaling小数定标标准化 这种方法通过移动数据的小数点位置来进行标准化。小数点移动多少位取决于属性A

[数据元标准化基本方法]数据标准化方法

[数据元标准化基本方法]数据标准化方法公共卫生数据元的标准化,不仅要对数据自身进行“名、型、值”的定义,还要找出数据之间内在与外在间的关联关系,对构建高效稳健的公共卫生数据模型起到积极的作用。 数据标准化工作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数据工作的无规则性,必然会导致系统的低效能和资源的浪费。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对公共卫生数据的标准定义与规范,导致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交换、共享,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公共卫生数据元的标准化,不仅要对数据自身进行“名、型、值”的定义,还要找出数据之间内在与外在间的关联关系,对构建高效稳健的公共卫生数据模型起到积极的作用。 数据元基本概念与结构

数据元可定义为通过标识、定义、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一般由对象类词、特性类词和表示三部分组成。 (1)对象类词: 是指人们希望研究、搜集和存储其相关数据的事物,如: 人、家庭、医疗机构、观察与干预等。 (2)特性类词: 是某个对象的一个特征。例如,人这个对象类可以具有很多特征,如性别、出生日期、身高、职业或患病情况等。 (3)表示是值域、数据类型的组合,必要时也包括度量单位或字符集。它所表达的是数据元概念的数据类型及可能的取值范围。表示类词可以是一个编码,如国际疾病分类(ICD-10),也可能是一个取值范围,如身高的取值。 对象往往有多个特性,对象与其任何一个有意义的特性的结合就组成一个数据元概念。例如,人这个“对象”可以有性别、身高、出生日期等多个“特性”,将它与其中的某一个特性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据元概念”,如人―性别、人―身高和人―出生日期等都是数据元概念的例子。

企业数据标准化

1.1 企业级数据标准化 1.1.1 建立企业级数据标准化原则 企业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为广东电网公司提供了统一的信息视图、数据规范及符合电力行业标准的编码标准。建立广东电网公司数据信息资源的统一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可以包括: ?统一标准的数据定义:减少数据定义的二义性; ?统一标准的企业数据模型:该企业数据模型必须是一个全企业范围的定义库,能适跨应用、跨业务地完整表述企业数据的统一的完整数据视图; ?统一标准的存储管理:统一规划使用存储资源,提高存储资源使用效率; ?统一标准的性能管理: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对数据的访问性能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 ?统一标准的数据质量管理:数据管理需要通过应用标准方法论和原则,实现对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和数据进行完整的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支持广东电网公司的业 务。 ?其它管理:提供对数据的其他统一标准化管理,包括统一编码标准; 企业级数据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高层领导参与:为了实施跨部门、跨功能的企业数据标准,驱动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是势在必行的; ?清晰的范围界定:大规模的企业数据标准化工作往往因为人为因素和组织冲突而宣告失败。而范围界定清晰的、分步走的、具有可测量结果的企业数据标准化实 现方案能在短期内提供业务价值; ?企业数据模型设计的稳定性: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企业数据模型的一成不变;相反,大多数的变化应该不需要任何人去重写应用系统; ?数据小组的能力:跨业务的数据整合体现了企业数据模型的主要价值,需要有小规模的、训练良好的、灵活的建模小组和事务专家。

数据标准化的几种方法

数据标准化的几种方法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标准化也就是统计数据的指数化。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再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的可比性。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最小—最大标准化”、“Z-score标准化”和“按小数定标标准化”等。经过上述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 一、Min-max 标准化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属性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x通过 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x',其公式为: 新数据=(原数据-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 二、z-score 标准化

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将A的原始值x使用z-score标准化到x'。 z-score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属性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未知的情况,或有超出取值范围的离群数据的情况。 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 spss默认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score标准化。在SPSS中依次点击Analyze Descriptive Descriptive 点击Save standardized values as varianles即可。 用Excel进行z-score标准化的方法:在Excel中没有现成的函数,需要自己分步计算,其实标准化的公式很简单。 步骤如下: 1.求出各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数学期望)xi和标准差si ; 2.进行标准化处理: zij=(xij-xi)/si 其中:zij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 3.将逆指标前的正负号对调。 标准化后的变量值围绕0上下波动,大于0说明高于平均水平,小于0说明低于平均水平。 三、Decimal scaling小数定标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和方法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和方法 一、为何要将数据标准化? 由于不同变量常常具有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变异程度。不同的单位常使系数的实践解释发生困难。例如:第1个变量的单位是kg,第2个变量的单位是cm,那么在计算绝对距离时将出现将两个事例中第1个变量观察值之差的绝对值(单位是kg)与第2个变量观察值之差的绝对值(单位是cm )相加的情况。使用者会说5kg的差异怎么可以与3cm的差异相加?不同变量自身具有相差较大的变异时,会使在计算出的关系系数中,不同变量所占的比重大不相同。例如如果第1个变量(两水稻品种米粒中的脂肪含量)的数值在 2%到4%之间,而第2个变量(两水稻品种的亩产量)的数值范围都在1000与5000之间。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大小和数值大小的影响,故将数据标准化。 二、数据标准化的方法: 1、对变量的离差标准化 离差标准化是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最小值,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极差。即 x’ =[x ik-Min (x k)]/R k ik 经过离差标准化后,各种变量的观察值的数值范围都将在〔0,1〕之间,并且经标准化的数据都是没有单位的纯数量。离差标准化是消除量纲(单位)影响和变异大小因素的影响的最简单的方法。有一些关系系数(例如绝对值指数尺度)在定义时就已经要求对数据进行离差标准化,但有些关系系数的计算公式却没有这样要求,当选用这类关系系数前,不妨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看看分析的结果是否为有意义的变化。 2,对变量的标准差标准化 标准差标准化是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即 x’ = (x ik- )/s k ik 经过标准差标准化后,各变量将有约一半观察值的数值小于0,另一半观察值的数值大于0,变量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经标准化的数据都是没有单位的纯数量。对变量进行的标准差标准化可以消除量纲(单位)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的影响。但有人认为经过这种标准化后,原来数值较大的的观察值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仍然占明显的优势,应该进一步消除大小因子的影响。尽管如此,它还是当前用得最多的数据标准化方法。

建立GSD数据标准化中规范要求(持续补充改善)

1工序名名标准化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主体结构内补充定语补语(必须按照规范语法结构,统一标准,按标准条件可以精准定位提高检索效率,其中主语一定不可以省略,谓语要 按做工类型规范标准) 2:工序尺寸按照:一.1CM2CM 共用1CM的,二 .3CM4CM5CM6CM7CM 共用5CM, 三.8CM9CM10CM11CM12CM 共用10CM 以此类推此类规范,避免近似尺寸相同工序数据 重复建库增加数据库数量降低检索效率,(车缝1CM的时间基本就在3TMU左右,极差 6CM的长度时间差异是18TUM不到1秒钟,整个差异值在5%管控范围内,注:GSD的管 控标准是5%) 3;在分析过程中固定开始结束动作动作代码。车缝尺寸及熨烫划线尺寸根据MTM-2距离跳裆,或者取5的倍数,这样数据更规整修,当工序长度尺寸更改可以提高修改效率(注:参考动 作经济动作经济原则肢体活动半径)规范分析过程,减少变异。 4:非常规工序一定不能放到工序词库中(非常规工序使用频率太低),每年统计工序词库工 序使用评率使用评率在5%一下建议删除,预防词库容量过大增加检索信息量 5:常规工序建议每个分析配两个视频,一个是对应分析视屏(常规) ,一个是目标视屏(非 常快的视屏)可以作为后期改善目标,不断优化改善工序做法提高效率优化成本。改善后的 动作分析审核入库后不能立刻删除改善前的工序(注:改善前的工序按季度删除同时导出备份,统计GSD工序改善成果) 6:在分析规则表里面需要链接对应的规则视频同时分析规则及视频需要对应编码,分成三段:移至压角前车缝中(检查)及放裁片,一般情况下A级别工序给检查动作,确定好的规则不能频繁更改,但是需要定期讨论维护更新,不断更新改善分析规则表。 7;面料等级的划份/品质系数建议参考工序等级划份统一定义ABCD四个级别(或5个级别)8;在GST系统分析出来的工序需要导出来归类整理备份

数据的标准化

数据的标准化 数据的标准化(normalization)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在某些比较和评价的指标处理中经常会用到,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即将数据统一映射到[0,1]区间上,常见的数据归一化的方法有:min-max标准化(Min-max normalization)也叫离差标准化,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转换函数如下:其中max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in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就是当有新数据加入时,可能导致max和min的变化,需要重新定义。log函数转换通过以10为底的log函数转换的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归一下,具体方法如下:看了下网上很多介绍都是x*=log10(x),其实是有问题的,这个结果并非一定落到[0,1]区间上,应该还要除以log10(max),max为样本数据最大值,并且所有的数据都要大于等于1。atan 函数转换用反正切函数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归一化: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映射的区间为[0,1],则数据都应该大于等于0,小于0的数据将被映射到[-1,0]区间上。而并非所有数据标准化的结果都映射到[0,1]区间上,其中最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标准化,也是SPSS中最为常用的标准化方法:z-score 标准化(zero-mean normalization)也叫标准差标准化,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其转化函数为:其中μ为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σ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z-score 标准化 用zscore,标准化的目的是:使得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这样可以使不同量纲的数据放在一个矩阵. >> A=magic(4) A = 16 2 3 13 5 11 10 8 9 7 6 12 4 14 1 5 1 >> [Z,MU,SIGMA] = zscore(A) Z = 1.3770 -1.2509 -1.0585 0.8262 -0.6426 0.4811 0.2887 -0.0918

地球化学-稀土元素标准化计算

表中数据为辉长岩、沂南花岗岩7件样品的REE组成(ppm) 1,用球粒陨石值对样品的REE组成进行标准化,作其分配模式图,对图件中表达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说明; 2,计算各样品的Eu/Eu*,并对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说明; ,3,假设辉长岩中造岩矿物的组成为:CPX45%,PL35%,OL20%。结合课件中提供的REE在矿物和熔体间的分配系数,计算与辉长岩平衡的熔体的REE组成,并作REE配分模式图。

解答: 1,如下表1-1为常用球粒陨石和原始地幔稀土元素组成,我采用C1 球粒陨石数据(Sun & McDonough,1989)对样品的REE进行标准化,得到了下表1-2,再根据对样品REE标准化的数据进行作样品的分配模式图,得到了图1-1 表1-1

表1-2 图1-1 通过对样品配分模式图进行分析可知道,沂南花岗岩样品中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这与花岗岩的成分岩性有一定关系,花岗岩为酸性岩,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和云母,而这矿物主要富集轻稀土元素,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Eu的负异常,说明在岩浆结晶形成花岗岩之前就有长石结晶出来,使岩浆呈Eu 的负异常。辉长岩的样品配分模式图表现出来的富集轻稀土元素没有沂南花岗岩样品那么显著,富集程度较低,这也与辉长岩的岩性成分有关,辉长岩中主要矿物为辉石和长石,长石富集轻稀土元素较为显著,而辉石相对较富集重稀土元素,

但程度不是很显著,所以岩石总体表现较为富集轻稀土元素,但程度不是那么显著。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Eu的正异常,只是不是很显著,说明长石结晶出来使岩石呈Eu的正异常。 2,Eu/Eu*=2×Eu/(Sm+Gd)(其中Eu、Sm、Gd都是为球粒陨石标准化值),根据这个求出各样品中的Eu/Eu*,如下表1-3: 表1-3 由上表中的Eu/Eu*值可知的辉长岩为Eu的正异常,说明在岩浆结晶时,长石和辉石先结晶出去形成辉长岩,而长石中富集Eu元素,所以在辉长岩中Eu 为正异常,而后期岩浆因长石的结晶分异而呈Eu的负异常,并且逐渐向酸性过渡,结晶形成酸性岩。可以推测这样品为同源岩浆所形成,主要是形成时间不同导致Eu异常不同和岩性的不同。 3,根据课件可查出REE在CPX、PL、OL等矿物和熔体间的分配系数,如下表1-4: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及方法

数据标准化的原因及方法 (2011-01-21 20:43:3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为何要将数据标准化? 由于不同变量常常具有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变异程度。不同的单位常使系数的实践解释发生困难。例如:第1个变量的单位是kg,第2个变量的单位是cm,那么在计算绝对距离时将出现将两个事例中第1个变量观察值之差的绝对值(单位是kg)与第2个变量观察值之差的绝对值(单位是cm )相加的情况。使用者会说5kg的差异怎么可以与3cm的差异相加?不同变量自身具有相差较大的变异时,会使在计算出的关系系数中,不同变量所占的比重大不相同。例如如果第1个变量(两水稻品种米粒中的脂肪含量)的数值在2%到4%之间,而第2个变量(两水稻品种的亩产量)的数值范围都在1000与5000之间。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大小和数值大小的影响,故将数据标准化。 二、数据标准化的方法: 1、对变量的离差标准化 离差标准化是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最小值,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极差。即x’ik=[x ik-Min (x k)]/R k 经过离差标准化后,各种变量的观察值的数值范围都将在〔0,1〕之间,并且经标准化的数据都是没有单位的纯数量。离差标准化是消除量纲(单位)影响和变异大小因素的影响的最简单的方法。有一些关系系数(例如绝对值指数尺度)在定义时就已经要求对数据进行离差标准化,但有些关系系数的计算公式却没有这样要求,当选用这类关系系数前,不妨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看看分析的结果是否为有意义的变化。 2,对变量的标准差标准化 标准差标准化是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即 x’ik=(x ik-)/s k 经过标准差标准化后,各变量将有约一半观察值的数值小于0,另一半观察值的数值大于0,变量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经标准化的数据都是没有单位的纯数量。对变量进行的标准差标准化可以消除量纲(单位)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的影响。但有人认为经过这种标准化后,原来数值较大的的观察值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仍然占明显的优势,应该进一步消除大小因子的影响。尽管如此,它还是当前用得最多的数据标准化方法。 3,先对事例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再对变量进行标准差标准化 第一步,先对事例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即将某事例中的观察值减去该事例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事例的标准差。即 x’ik=(x ik-)/s i 第二步,再对变量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即将某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平均数,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即

浅谈信息数据标准化工作

浅谈信息数据标准化工作 随着信息系统在行业推广实施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系统之间需要上传下达、信息共享、集成整合、协同工作,信息数据就越来越需要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现就如何做好信息数据标准化工作做如下探讨。 整合规范业务流程,在各工作岗位制定工作标准,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企业的运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来完成,这种协调应该有标准,这就是业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流程的严格执行,必须建立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化软件中,这个软件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体化协同办公软件。软件必须把企业的一整套管理思想与管理标准融入其中,能够确保工作不会偏离标准化轨道。任何人在实际工作中,都不能脱离这个软件进行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按设定的流程与标准实施。所以,标准化与信息化是管理思想与实际操作的关系。只有在信息化的平台基础上,标准化才能得到充分与完全的落实。 业务流程的整合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各个岗位制定并贯彻工作标准,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都有可对照的工作标准,确保工作质量。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岗位职责指定与管理过程中,应清晰描述岗位和岗位之间的关系、业务和业务之间的协作关系、流程和流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清晰展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提供全面准确的业务支持。 数据编码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应不断完善数据标准化体系 数据编码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关系到信息系统整体效果和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中,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分析企业数据类别,另一方面要借助系统规划和业务流程优化思想,梳理各部分的业务流程,自下而上提取基础数据。一般情况下,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应采取渐进式的策略,数据标准化进程与信息化项目建设进程同步,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坚持标准化原则,以支持企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与各子系统的整合,实现速度与标准并重,同时确保数据标准的实用性,防止数据标准化流于形式。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标准化工作 信息系统集成是一项具有知识密集、资料密集、工作量大等特点的系统工程,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需求调研、立项、招标、实施、验收、维护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烟草行业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此外,企业应在推进信息系统项目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信息指标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信息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在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众多的情况下,只有统一和规范指标体系,才能使各系统和各个层次开发和实施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兼容与共享。 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主要指在系统开发中遵守统一的系统设计规范、程序开发规范和项目管理规范。系统设计规范规定字段、数据库、程序和文档的命名规则及编制方法,以及应用程序界面的标准和风格等。程序开发规范要对应用程序的模块划分、标准程序流程的编写、对象或变量命名、数据校验及出错处理等作出规定。项目管理规范规

数据元标准化基本方法

数据元标准化基本方法 刘丽华金水高王骏胡凯 公共卫生数据元的标准化,不仅要对数据自身进行“名、型、值”的定义,还要找出数据之间内在与外在间的关联关系,对构建高效稳健的公共卫生数据模型起到积极的作用。 数据标准化工作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数据工作的无规则性,必然会导致系统的低效能和资源的浪费。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对公共卫生数据的标准定义与规范,导致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交换、共享,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公共卫生数据元的标准化,不仅要对数据自身进行“名、型、值”的定义,还要找出数据之间内在与外在间的关联关系,对构建高效稳健的公共卫生数据模型起到积极的作用。 数据元基本概念与结构 数据元可定义为通过标识、定义、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一般由对象类词、特性类词和表示三部分组成。 (1)对象类词: 是指人们希望研究、搜集和存储其相关数据的事物,如: 人、家庭、医疗机构、观察与干预等。 (2)特性类词: 是某个对象的一个特征。例如,人这个对象类可以具有很多特征,如性别、出生日期、身高、职业或患病情况等。 (3)表示是值域、数据类型的组合,必要时也包括度量单位或字符集。它所表达的是数据元概念的数据类型及可能的取值范围。表示类词可以是一个编码,如国际疾病分类(ICD-10),也可能是一个取值范围,如身高的取值。 对象往往有多个特性,对象与其任何一个有意义的特性的结合就组成一个数据元概念。例如,人这个“对象”可以有性别、身高、出生日期等多个“特性”,将它与其中的某一个特性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据元概念”,如人—性别、人—身高和人—出生日期等都是数据元概念的例子。 数据元是数据元概念与值域的结合。即一个特定的数据元概念与一个特定的值域结合创建一个数据元。例如在儿童营养监测中,定义的一个数据元概念“儿童身高”,与身高的表示值域结合,构成数据元“儿童身高的测量值”; 而与儿童身高的平均水平值域结合,则构成“儿童身高的平均值”这个数据元。显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数据元。数据元概念与数据元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数据元概念与不同的表示组合后可以生成不同的数据元。

数据标准化.归一化处理

数据的标准化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标准化也就是统计数据的指数化。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再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的可比性。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最小—最大标准化”、“Z-score标准化”

和“按小数定标标准化”等。经过上述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 一、Min-max 标准化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属性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x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x',其公式为: 新数据=(原数据-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 二、z-score 标准化 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将A的原始值x使用z-score标准化到x'。z-score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属性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未知的情况,或有超出取值范围的离群数据的情况。 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 spss默认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score标准化。用Excel进行z-score标准化的方法:在Excel中没有现成的函数,需要自己分步计算,其实标准化的公式很简单。步骤如下: 求出各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数学期望)xi和标准差si ; .进行标准化处理:zij=(xij-xi)/si,其中:zij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 将逆指标前的正负号对调。标准化后的变量值围绕0上下波动,

数据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数据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IRM)基础标准是指决定企业信息系统质量的、因而也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础的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1.1 数据元素标准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s)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元,其标准化具有化学元素在化学世界中的重要意义。本项目要建立的数据元素标准,除了遵循国家与行业标准外,还要从本企业信息化的需要做补充,并且用工具软件来支持其建立和管理应用。 数据元素命名规范: 采用词组结构“修饰词-基本词-类别词”命名数据元素。 例.“社会保险编号”(SOCIAL-SECURITY-NUMBER)是一个数据元素,其结构是: 类别词 基本词 修饰词 类别词(Class Word)是数据元素命名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名词,用来识别和描述数据元素的一般用途或功能,一般不具有行业特征,条目比较少。常用的类别词有: 数量(AMOUNT) 名称(NAME) 编号(NUMBER) 代码(CODE) 系数(CONSTANT) 百分比(PERCENT) 计数(COUNT) 正文(TEXT) 日期(DATE) 时间(TIME)

……………. 基本词(Prime Word)是类别词的最重要的修饰词,它对一大类数据对象进一步分类(反映小类数据对象),一般具有行业特征,条目比较多。例如,制造业常用的基本词有:会计(ACCOUNTING) 预算(BUDGET) 雇客(CUSTOMER) 分配(DISTRIBUTION) 员工(EMPLOYEE) 工程(ENGINEERING) 设备(FACILITY) 库存(INVENTORY) 制造(MANUFACTURING) 市场(MARKET) 税金(TAX) 订单(ORDERS) 付款(PAYMENTS) 计划(PLANNING) 采购(PROCUREMENT) 产品(PRODUCT) 研究(RESEARCH) 销售(SALES) 供应商(SUPPLIER) ………………….. 数据元素标识规范: 采用英文缩略语标识数据元素。 例.社会保险号码可标识为: SCL_SCR_NO。 利用数据元素的命名规范和标识规范,识别定义出企业的所有数据元素,并执行一致定控制,消除“同名异义”和“同义异名”的对象,就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数据元素标准。1.2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Information Classifying and Coding)是标准化的一个领域,已发展成了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工业社会中,信息分类和编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终审稿)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标准化也就是统计数据的指数化。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再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的可比性。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最小—最大标准化”、“Z-score标准化”和“按小数定标标准化”等。经过上述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 一、Min-max 标准化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属性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x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x',其公式为: 新数据=(原数据-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 二、z-score 标准化 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将A的原始值x使用z-score标准化到x'。 z-score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属性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未知的情况,或有超出取值范围的离群数据的情况。

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 spss默认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score标准化。 用Excel进行z-score标准化的方法:在Excel中没有现成的函数,需要自己分步计算,其实标准化的公式很简单。 步骤如下: 1.求出各变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数学期望)xi和标准差si ; 2.进行标准化处理: zij=(xij-xi)/si 其中:zij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 3.将逆指标前的正负号对调。 标准化后的变量值围绕0上下波动,大于0说明高于平均水平,小于0说明低于平均水平。 三、Decimal scaling小数定标标准化 这种方法通过移动数据的小数点位置来进行标准化。小数点移动多少位取决于属性A的取值中的最大绝对值。将属性A的原始值x使用decimal scaling标准化到x'的计算方法是: x'=x/(10*j)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实际应用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实际应用 数据标准化处理是数据挖掘一项基础工作,不同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这样的情况会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结果,为了消除指标之间的量纲影响,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以解决数据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原始数据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各指标即处于同一数量级,适合进行综合对比评价。 极差法 极差法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首先计算指标值得最小值、 最大值,计算 极差,通过极差法将指标值映射到[0-1]之间。公式为: 新数据=(原数据-极小值)/ (极大值-极小值) t ;r ? min 需= ~ max — frun Z-score 标准化法 SPSS默认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即是Z得分法,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 (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进行数据的标准化。经过处理的数 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公式为: 其中卩为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c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数据标准化的另外一个实用之处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标准化不只是用于指标的可比性处理,还有一些非常实用的用处,利用标准化方法将指标归到最适于我们观测的范围,更加直观。且看案例:有一组数据,是学生参加某次社会公益活动的数据,其中有一指标为:在校综合评价指数,反映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水平。

可以看出这个指标的范围为[0-140],但这个范围不太符合我们在学校里的习惯,在学校里经常用[0-100]的百分制,60分以上基本认可为及格,现在这个范围不能直观的反映学生在校表现水平。此时,极差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 们可以将[0-140]数值,映射到[0-100],便于直观对比学生的表现。 公式为:(原数据-极小值)/ (极大值-极小值)*100 我们再来看看结果:

银行信贷数据标准化规范——业务数据(试行)模版

xxx村镇银行信贷数据标准化规范——业务数据(试 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行信贷数据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在本行现有业务操作时,须遵循的关键数据标准化原则。 第二条业务数据是指记录在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反映我行业务经营事实的数据记录,包括客户管理、信贷系统等业务系统。 第三条信贷数据标准化就是为保证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在统计工作中,统一制定、发布、实施和管理各种统计标准的活动。 第四条信贷数据标准化规范是针对进入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信贷业务进行录入、修改、提交等操作所涉及数据的规范性标准。 第二章授信 第五条授信 授信是指本行对客户的表内外授信,包括本外币贷款、贸易融资、贴现、透支、票据承兑、担保、信用证等。 第六条授信额度 授信额度是指在对客户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等进行综合

评估的基础上,一次性授予客户使之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周转使用的若干信用的最高控制额度,贷款、贸易融资、透支、票据承兑、担保、信用证等信用余额合并计算(剔除保证金部分),即敞口授信额度。 第七条单一客户授信 单一客户授信是指对与我行已建立融资关系或拟建立融资关系单一客户,但与其他客户无关联关系的客户核定的授信额度。 第八条关联客户授信 关联客户授信是指对具有关联关系并与我行建立融资关系或拟建立融资关系的多个客户核定的授信额度。 第三章担保方式 第九条担保 担保是指融资关系建立时,我行要求客户提供担保,以保障我行债权实现的法律行为。担保的范围包含债权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和所有其他应付费用。 第十条保证 (一)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融资客户)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数据标准化方法

数据标准化方法 ● Min-max 标准化 min-max 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 和maxA 分别为属性A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 的一个原始值x 通过min-max 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 [0,1]中的值x',其公式为: i min i max min X X X X X -'=- ● z-score 标准化 这种方法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 )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将A 的原始值x 使用z-score 标准化到x'。 z-score 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属性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未知的情况,或有超出取值范围的离群数据的情况。 i i X X μσ -'= ● Decimal scaling 小数定标标准化 这种方法通过移动数据的小数点位置来进行标准化。小数点移动多少位取决于属性A 的取值中的最大绝对值。将属性A 的原始值x 使用decimal scaling 标准化到x'的计算方法是: 10 i i j X X '= 其中,j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 例如 假定A 的值由-986到917,A 的最大绝对值为986,为使用小数定标标准化,我们用每个值除以1000(即,j=3),这样,-986被规范化为-0.986。 注意,标准化会对原始数据做出改变,因此需要保存所使用的标准化方法的参数,以便对后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数据标准化外还有对数Logistic 模式、模糊量化模式等等: ● 对数Logistic 模式: 11i X X e -'=+ ● 模糊量化模式: max min max min 11sin[*(X )]222i i X X X X X π-'=+--

数据标准化的几种方法

数据标准化的几种方法 数据的标准化(normalization)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在某些比较和评价的指标处理中经常会用到,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即将数据统一映射到[0,1]区间上,常见的数据归一化的方法有: min-max标准化(Min-max normalization) 也叫离差标准化,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转换函数如下: 其中max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in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就是当有新数据加入时,可能导致max和min的变化,需要重新定义。 log函数转换 通过以10为底的log函数转换的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归一下,具体方法如下: 看了下网上很多介绍都是x*=log10(x),其实是有问题的,这个结果并非一定落到[0,1]区间上,应该还要除以log10(max),max为样本数据最大值,并且所有的数据都要大于等于1。 atan函数转换 用反正切函数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归一化: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映射的区间为[0,1],则数据都应该大于等于0,小于0的数据将被映射到[-1,0]区间上。

而并非所有数据标准化的结果都映射到[0,1]区间上,其中最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就是Z 标准化,也是SPSS中最为常用的标准化方法: z-score 标准化(zero-mean normalization) 也叫标准差标准化,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其转化函数为: 其中μ为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σ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