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

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

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

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

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

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

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

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

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

危机。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

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

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

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

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

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

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

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

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

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

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

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

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

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

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

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

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

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

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

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

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

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

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

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

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

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

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

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

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

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

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

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

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

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

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

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

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

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

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

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

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

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

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论述》

摘要: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习、就业压力是

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

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危害着青年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

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灵敏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

预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被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

骄子,他们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从

当前反映的一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

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现问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分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已

经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转变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容易出现考上大学的自豪感和处理问题能力不

高的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出现心理

问障碍。

.从学校环境方面来看,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大学时期

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

生的成绩问题,只重视升学率。而将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

素质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等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有许多中学根本就

没有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品德教育问题列入议

事日程。这种高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甚至是有害的。当受到过这种中等教育的学生升入大学后,角色、

地位及学习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极大的改变。必然对大学生

活产生极大的不适应;而中学生中又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其家庭

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由于聪明、学习好,受到老师

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进入大学后,当这一切不复存在时,就会产生

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这个年龄段

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友谊、爱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会主动地去理解他人。他们也必

然会对大学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第一,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

靠自己独立的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据调

查,有相当多的学生以前在家里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

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二,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条件已不再

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

秀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第三,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

若几门功课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降级甚至遭遇退学的危险,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中主要是靠学生的自

学能力来进行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很不一样。使很

多学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进行学习,而感到茫然,对自己的能力产

生了怀疑,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异常。甚至

出现心理问题。

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是始终伴随人类从婴儿,少儿一直到成人时代的重要外在因素。众所周知,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以少儿

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父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开朗,

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的脾气也趋向于暴躁。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是其共通特点。很

多大学生家庭的不幸福,会使他的心理产生阴影,在日后的生活学

习中逐渐显露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对独生子女的溺

爱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于依靠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主要问题。

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受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封建历史影响,使中国人在骨子里有一种含蓄和矜持,形成了内向的民族性格。西方自

文艺复兴以来,对心理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造就了西方

人张扬个性,提倡人权的特点。然而,进入新纪元后,社会的飞速

发展和世界性的高度同步,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骄子们的思想中汇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对立的文化特点,使大学生在人格与道德

方面倍受冲击,而脆弱的心理防线也随之崩塌。使许多人产生了浮

躁的心理,无所适从,有的人由于某些心理压力,产生了心理疾病

也不懂得去就医,甚至不敢去就医。

同样的,由于以上原因,也导致了大学生在择业是遇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

表现为一下四个方面

(1)自负心理。这种心理主要集中在成绩较好的毕业生当中。他

们往往被社会公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勤奋好学的榜样。因而产生自负

心理,择业要求过高,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自卑心理。这种现象与自负心理截然相反。一些成绩较差或

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尖锐的激烈竞争,总觉

得自己“先天不足”,做事及做人都缩手缩脚。自卑使他们缺乏自信

心和竞争力,参加面试时心理忐忑不安,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折概率较大,容易一蹶不振。

(3)急功近利心理。有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往往在择业时看重职

业的性质,自己的地位和报酬,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到挣钱多

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单位,或渴望一步到位,这种心理不仅脱离实际,

而且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4)依赖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大学毕业生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虚荣心和侥幸心

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

合自身实际的选择;二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心理,他们不是主动去选择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坐等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或者依赖家长与

亲友走后门、托关系,甚至让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一切由家长

包办。这会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失去更多的机会。同时,依赖心理也

反映了这些大学生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根据上面所述情况,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在反思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重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

第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高校课余生活,探索不同路径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加强心理的教育,打破模式化

和形式化的束缚,走到学生当中去,走进学生生活中去,把高校心

理咨询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给学生们更多的心理关怀。根据

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他

们的心理卫生知识,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

治疗和疏导。

第二,辅导员在加强心理教育这个工程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同学们的心目中辅导员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辅导

员是他们心灵中的依靠,他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所以,辅导员来做学生们的心里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辅

导员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

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贴近同学、了解同学,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做好

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三,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主管制度。学院要有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展开以及经费支持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贯性、持久性、全面性,

真正取得实效。

第四,要建立能够上传下达信息畅达的危机处理网络。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班主任,寝室长(学生干部),家长,是构成这个网络的必要环节。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建立多渠

道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患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心

理危机事件。

第五,要转换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

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建立有专

家和专业人员著称的工作队伍。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

可以由专家制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并且把它放在学校网页上,

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作出判断。在网页上设置由专家主持

的心理健康论坛,或者采通热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咨询和帮助。

家庭方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因此,构建一个和睦,互谦,互让,友爱,尊重,和谐的家庭不仅仅是责任

也是义务。给子女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是每

个家长都应该尽到的职责。此外,家庭的教育也应该趋于科学,不

要动辄打骂训斥,也不应过分溺爱。纠正其不良的言行和错误的行

为不能手软,但也要尊重事实不可以妄自决断,对孩子应给予足够

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提高年轻家长和即将做家长的青年们的思想

道德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就显得

尤为重要了。

历史文化方面,转变思想,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仔细筛选,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让两种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融会贯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即将产生的,或者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使

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

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和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尊重、

理解、关爱。

同样,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

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择业。要控制自己的心境,自觉地调

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心理素质,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树立

正确的择业观,对择业要充满信心,要注意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豁达、乐观的态度,不要惧怕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和健康的心理。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

人的成长。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包

括家长,甚至学生自身的调整。只有正确认识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

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走向成材之路。当今提倡的注重素

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不断地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

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应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和谐大学

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解除大学生的心理疾苦,调

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让他们顺利毕

业,顺利就业,既是我们当代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大学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

常见情绪困扰 自卑: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抑郁: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易怒: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 情绪调节控制的常用方法: 1、情绪宣泄: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个体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 2、注意转移:主观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务上。 3、自我安慰:学会找出合乎情理的原因来为自己辩解和解脱。 4、积极暗示:运用内部言语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 5、调整认知:把理想和需要定得切合实际,增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6、创造快乐:善于用微笑迎接困难,善于从身边平凡的琐事中发掘快乐。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节措施 情绪捆扰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有自卑感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如:社交恐惧引起的焦虑)、求职就业问题等。 3、抑郁 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持久的一种情绪情绪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过早“看破红尘”,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易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整合与评估,他认为“除了情绪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价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课题——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 学生:何佑纲学号:20134344 班级:交运四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负面个体事件也时有发生。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大学生在知识储备之外,更应该在个体人格发展中不断优化和提升,尤其是自我心理调控在人格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他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都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包括我们内在的素质,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素质。而心理自我调控则是心理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培养自己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我们必须要知其然,即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查阅诸多资料文献后,我总结的对心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的定义有两种,第一:个体能够根据主体意图与外部环境,自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反应施加影响,实现自身知、情、意、行的动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自我觉察、认知判断与调节控制等作用于个体发展,从而产生一种自觉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这种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就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这是一个觉察、调整、适应的过程。它是个体基本生存的需要,是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在生存发展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下达成平衡的行为。 第二:自我心理调控,又可称为“自我调控”,一般是

指人类个体根据目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觉进行调节和控制,对外界环境主动的适应与把握的过程,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它强调在个体在达成主观意图和适应情境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心理过程与行为习惯的动态平衡及和谐统一。自我调节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内部机制,实现个体自身知、情、意的协调一致;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外部表现,是逐渐由不适应到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 了解了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定义,我们只是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我们直接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培养它到底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的体会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才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去践行。 首先它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发展目标的实现。 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是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基础,在大学生人格培育过程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心理成长的过程,是长大成熟的标志,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活的保障。拥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拥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践,同时能够正确的应对压力问题与情绪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学习、生活、工作的顺利展开。自我心理调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行为培养的实现程度。 初入大学,有些学生面临着不适应环境、期待过高等问题,导致一时间无法开始正常的大学生活,产生一些逃避行为,消极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篇一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社会实践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实践的心理效应,探究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从新的视角提出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社会实践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纸上谈兵的教育体系更具有时效性。 关键字: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处在读书生涯与社会生涯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行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把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理想与现实冲突,考研与就业焦虑,经济困难等等,但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冲突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虽然如此,因只

有学习经历少有生活实践经历的中学毕竟对人生的认识较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不够稳定,在这一时期内,他们会经常产生一些自我意识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冲突。第二,独立的我与依附的我的冲突。一方面,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还存在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不断成熟的自我渴望独立。同时,自己对自己有理想与规划,从单一的学习价值评价体系变成到综合的能力价值评价体系,大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与现实还存在距离。 2、人际关系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只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的摆正心态,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这都容易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误区。正是因为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等各种心理疾病。 3、就业心理问题 高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求职道路上一片空白,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没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试时回答问题没有思路等,导致找工作频频受挫,出现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伤,就业焦虑等心理。许多学生表现出经验不足,承受能力差等问题,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社会实践的作用,大学生对自我的心理定位也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结课论文——成为更好的自己 刘梦迪教育技术131 学号:1318020109 一、个人经历 首先,我是一个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姑娘,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那之后,就是母亲一个人带着我。虽然我是单亲家庭,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少什么,并且我有着从娘胎里带来的自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可以很自信的立于人群中。自信乐观是我最大的特点,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这两点我都从来不会丢下。我觉得,人生在世,无论是谁,都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度过的,当你选择后,就算后来对当初的选择而后悔,也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无论是哪种选择,总会有能够得到的和能够为自己所学习补充的。所以,中国古人崇尚“舍得”的精神。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去的是最开始没有选择的那条路,得到的是终于走上的那条路的沿途的精彩。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分成三个阶段来写,这也是我认为的,比较重要的三个阶段。 1、少不更事 童年的我,没少让母亲操心。在学校带头闹事,和老师作对。那个时候的想法太天真,觉得老师太过于严格古板,扼杀了我们的天性,布置的作业太多,令我们没有时间玩,所以我不听老师的,带头不写作业,并且带着全班同学反对老师,向教务处申请换老师。也许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不可能,不可思议。但是,真的是这样,而且不仅如此,我还带着男生们逃课跑到工地去玩,等等等等。总而言之,我干了一个女孩不会干的事,更是干了一个男孩也可能不会干的事。现在想想,那些任性幼稚的行为不过是想隐起身边的人的注意,因为单亲的原因,当别的小朋友总是有家长来接回家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人在大门口等啊等,妈妈因为做生意比较忙,几乎没有时间陪我,所以我也只能经常一个人待在家。在学校也是,想要得到老师的注意,光有成绩不够,我选择了最错误的方法,那就是淘气人性的不遵守规定。结果不言而喻,我成了老师最头疼的学生,要不是那个时候成绩好,我估计我都有肯能被退学。印象最深就是一次班会,我像被批斗一样被要求站在讲台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的“罪行”,平时的那些“好朋友”一个一个的都在下面笑着看着我,就好像我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一样。在讲台上我想了很多,我了解到我这么做是多么错误,我想要成为闪闪发光的一颗星星,不是用这种方式。个性的倔强让我在讲台上那难堪的境地下没有流一滴眼泪,我在那个时候彻彻底底的明白什么叫做自己做的错事,自己要承担了。还好那个时候快小学毕业了,所以我后来被全班孤立的日子也不很难过。 那些任性幼稚的行为让我也学会了很多,比如说我决心不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就要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很闪光;再比如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敢作敢当,做错了事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够从你的过错学到东西,并且能够及时改正。 不知道是天性使然还是我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去适应现状,但是我很欣慰我能够挺过来,并且能够学会改变,去进步。 2、转折 我以假小子的形象终于成长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刚上初一时,班上一个校田径队的男生,总是穿着纯白色的运动装,迎着阳光在操场上奔跑,他还有着阳关的笑容,温柔的性格。于是,我就喜欢上了他。那种情窦初开的喜欢,纯净而热烈。 他不仅运动好,学习也好,而且还是校主持人队的,唱歌也别好,人长得也帅,当然,不仅我喜欢他,年级里好多女生喜欢他。当时的我,丑小鸭一枚,为了能够追上他的脚步。我开始改变,留长发,轻声细语的说话,好好学习。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自告奋勇参加了校田径队,每天3000米的高强度训练我在坚持;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报名参加了各种比赛,像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通过层层选拔,

深圳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二○一一学年度第 1 学期 课程编号23126016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讲教师胡纪泽评分 学号姓名肖 专业年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三年级 题目:我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处理方式 [摘要]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而我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和用案例分析及应该如何处理。最后得出结论:心理障碍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加强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处理方式,才能有效地去应付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字] 心理障碍认识处理方式 正文: 选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有关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这门课让我学到很多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很玄妙的知识,学完之后觉得心理学其实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平时在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被我们忽视掉了,其实许多都是可以运用心理知识分析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心理障碍问题,因为他们并没有接触过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应该引起重视,有幸我学到了这门课程,了解到相关方面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用从这门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来总结自己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处理方式。 心理障碍是由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

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这个人的“障碍”程度。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的规范程度越厉害,那么他的“障碍”程度也就越深。这种“障碍”主要原因是在后天生活经验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形成习惯而造成的,而由于先天因素遗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较为少见。心理障碍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适应性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 (2)焦虑性障碍。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3)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4)恐怖性障碍。患有恐怖性障碍的人,接触到特定的处境,事物或与人交往时具有强烈的恐怖情绪,主动地采取回避的方式来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众人而前脸红,面部表情惊恐失措,不敢正视对方,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心理产生紧张不安、心慌、胸闷等症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1)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 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 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 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 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 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 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 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 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 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 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 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 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 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 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 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 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学习《心理卫生学》有感 教育部曾经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 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 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 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生是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代表,社会和公众都 赋予了大学生很高的期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群体中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已经过去了很久的“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让人至今回想起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息。 还有吉林发生的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为勒索钱财,绑架杀害一名六年级小学生。除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硫酸泼熊”、“残杀虐待流浪动物”的事件在大学生身上发生。而每年各高校休学退学的学生中, 由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引起的已经超过其中的50%。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超过%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 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24人,占1%以上;UPI总分大于或等于25的多达30人,占%,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218人,占到%。 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 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在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一、面对压力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由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造成的,而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直接因素就是生活中的压力。由于生活速度加快、社会急速转型及竞争日益 激烈,大部分人都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从刚一进校就要面对学 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如果不学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 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 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大多数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二、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 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 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自 由的“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头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学生还发觉在新的、相对陌生的集体内,昔日那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论文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对象。其实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看似轻松,却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近几年,频频出现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方面,例如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大学生,有的同学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所以能够很好地解决,可是有的同学没有形成好的心态,又缺乏心理上的开导与教育,最后轻则心情抑郁、自暴自弃,重则形成心理障碍甚至酿成惨剧,所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让同学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是非常有利于大学生活的和谐美好。 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成为各高校以及社会目前急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正常的心理状态 正常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

大学生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学论文-个人心理成长历程报告

时光的沉浮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弹指之间,在时光的洪荒里已经沉浮了二十余载。从宏观尺度来看这当然只是惊鸿一瞥,而作为个人生命体验来讲,这已经是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心理学上看,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型,余生只是这个内核的延伸和实现。因此,尽管有人说回忆是衰老的表现,在这种时刻还是有必要做个简要的回顾。 我,一个人,一个大学生,和众多大学生一样,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需要学习的也不少,经历一些事情后,人也会变得成熟些,借用别人的一句话“眼因留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竟忧患而愈益温厚”。我已经记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应该是太久没背书的缘故吧!不过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并真切体味泪洗过的的良心,所蕴涵的痛苦彻捂后纯净的善和美。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生命的真实就在于历经磨难,人生路上所蕴涵的挫折需要仔细品味。 哇哇落地: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如今能跟别人坐在同一个教室,我觉得很自豪。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早自习时在朦胧的夜色下和伙伴升起篝火, 黄昏时看着金色的云朵,踏在乡村的田埂上回家,有空就爬树上掏鸟窝,去河里捉小鱼小虾,晚上伴着满天星光入睡,是那样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现在已经很久没做过那样的事了,真的很想回到以前。 童真无邪:小时候我和每个同龄人一样单纯,每天过着相同的日子,玩,吃饭,睡觉,不必考虑过多将来的事,也不必担心今天吃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让人怀念。那时我经常生病,爸骑着单车带我到处治病,下雨的话就抱着我,有时候还用满脸的胡子茬蹭我的脸,痒痒的感觉。渐渐大了之后爸爸就对我有些无所谓了,不管不问的,见面甚至都不说话。妈妈则脾气很好,对我甚至还有些溺爱,爸老说她太宠我了。现在想来,我现在软弱的性格很可能是从妈妈那里来的。 少年做梦:很多人说少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过早夭折的梦。那时总会有一些美妙奇特的想法,对所有人都怀有一种美好单纯的感念,对文字开始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看书,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美好,对世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题目:大学生活之诱惑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学生活之诱惑 摘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诱惑成长心理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左右自己。”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灵的成熟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诱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这些诱惑,学会成长,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则渐渐地别诱惑,从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铸成大错,只有在成功的经历了这个难熬的阶段以后,我们才能感到内心的幸福。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许是受常规思维的影响,我也觉得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主要是存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进入大学后,要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在理解和吸收上会越来越吃力,心情也会越来越烦躁,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就涉及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很少考虑别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 ——基于心理画像的分析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2015级临床医学三大班16小班李泽夫“当人以自己身份说话的时候,便不是他自己。给他一个面具,他便会告诉你事实。”这句心理学名言道出了人对于自我的心理学认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包括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压力问题、情感问题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这些问题说明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同时个人也要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心理画像进行剖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从意识和大体的层面上讲:我将自己的心理学自画像定义为一个时常忧郁,但能及时调节情绪;性格内敛,但是能够意识到人格不足;容易被外界影响,但能理性调适的大学生形象。下面,我将通过几件具体的经历,剖析自我的心理并提出解决措施。 自从进入大学,我认为大学的环境与心目中有较大的差距。在初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较好,周围的同学都乐意主动与我交流。但在大学,我发现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完全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人主动向我伸出友谊之手。大学的自主时间很多,看到同学们为各种社团活动忙碌奔波,我的内心很矛盾,既希望自己能积极融入团体,有为可能影响学习而焦虑甚至忧郁。但是在我意识到产生这些不良情绪后,我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调整身心。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的课程学习,我对于自己的行为心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逐步学会了如何分析自己的心理学动机。从上述情境中,我认为自己的不足有如下几点: (1)在环境适应方面,我的社会适应性差。这是一种人格障碍即一种根深蒂固和持久不变的行为模式,偏离正常但不伴有精神症状。心理学家视社会环境因素为形成异常人格的关键因素。我认为正是大学校园的陌生环境使我的人格方面缺陷暴露无遗。⑵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认为自己对交往的认知存在狭义的偏见,人格的不健全也使我在交际方面产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作者:璐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对于大学生,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就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对于他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周围的同学。这会使很多学生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还有并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大学生联合会和院学生会,尽量多与人接触。同时,在军训结束后,我开始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并且,在选选修课时,我选择了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这门课,并主动积极的去参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大二的这一学期,我的性格有了可观的变化,我不在害羞了,同陌生人在一起,我可以大胆的和他去谈话,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我同周围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无论新接触的环境如何陌生,要学会去面对他们,去接受他们。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或许还不适应自己的改变,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先的墨守陈规让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东

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呢?就这一问题,我来说说自己的经验。 第一,在不影响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的参加活动。因为在活动中,一定会不可避免的与陌生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试着放松自己的心情,要尽量清晰的将自己的想法向对方表达出来。事后你会发现,其实沟通就是这么简单。第二,就是要主动沟通。或许你所处的环境大多数是你所不熟知的,那就要主动与陌生人沟通。其实在大家都不熟悉的情况下,都会有一种与他人说话的欲望。这时,如果你主动与身边的人讲话,他们会非常友好的与你攀谈。在整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共同话题,或许在交流过后你们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第三,与人方便。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当你在身处陌生环境,对周围事物还不熟知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迅速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会对你今后的大学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先从与你关系最近的舍友开始,主动打热水,扫地,擦桌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你们间的沟通。 再者就是同学了。或许是你不经意的一次帮助,同学也会牢记于心,并主动靠近你与你成为好朋友。这样,你的主动沟通与帮助,会让大伙更加喜欢与你在一起。与大家在一起的同时,你也会从中体会到温暖,使自己的性格得到大幅度升华。在努力适应陌生环境的同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当代大学生有着更高的抱负和追求,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近年来,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身心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随着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因学业方面、经济方面、情感方面、社会失业率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及职业选择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常见,当然,也包括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变态以及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问题。论文格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校园极端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学课堂 每一个大学生在受到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又要掌握养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学术研究的狭小范围内,使得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难以应用。针对上述情况,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有

关知识,努力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应当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等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得以正常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中求发展,用对专业课的热情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状态。其次,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难易要适度,教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和符合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课内外相结合,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活动、课余活动,还有相应的一些竞技比赛和运动会等,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活动中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2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2篇) 小编语: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与社会环境和谐协调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面对挫折和逆境,能较平稳地度过社会和家庭的变故以及灾难的打击。以下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两篇,仅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一)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微妙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以性心理和“网恋”心理为基础的“恋爱”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恋爱状况 正文: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学生青春期和性意识萌发提前,性自由、性渲染、性暴露及黄色书刊的增多,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性态度日趋开放,传统性道德监督约束力下降。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与人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处于青春期的高知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个体性成熟的旺盛期,这一时期的个体性心理、生理的发展,充满了风险和最具挑战性,他们的性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加倍关注和探

讨。 一、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恋爱”心理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网上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拥有者,有更多的条件参与网络生活。“网恋”在大学生当中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大学生“网恋”现象在校园中已屡见不鲜,引起了诸多的感情、心理和社会问题。因此,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生已步入青春期,在性的发育上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促性腺释放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相应提高到成人水平,性开始成熟。随着性发育日趋成熟,大学生的性欲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既是成熟的,又是不成熟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并没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恋爱态度以及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2004年1月28日,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结果在成都揭晓,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该调查是由“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实践探索”课题组实施的,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