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

随着留守儿童群体的迅速壮大,留守问题的不断加剧,这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我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前言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闯世界谋发展,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待在家里,成为“留守家庭”。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长期长期没有同父母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儿童在性格上形成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性格孤僻、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情绪波动大,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急躁、任性、抑郁、苦闷、烦恼、脆弱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不会与人相处、任性,不合群、暴力,逃学,上网成瘾、早恋等状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由

留守儿童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和教育的相关问题。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通过调查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不合群 ,一些儿童产生僧恨、仇视的畸形心态 ,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据调查发现 ,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 ,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1]

(一)、心理问题

1、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柔弱内向、不合群

你只要到学校去观察,就会发现:非留守儿童普遍要比留守儿童活跃得多。留守儿童均由监管人代为照顾,而监管人总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稍微麻烦一点的事情都会代劳,也缺少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当遇到一些麻烦事情时他们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2、自卑的心理障碍

学生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学校里经常性的能见到一些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经常听到学生之间“我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没有哦......”“我也有,我还有哥哥姐姐,你没有哦......”等之类的对话。而此时那些留守儿童就只是默默地走开或者默不作声,这种情形通常会激发起他们的自卑心理,应引起学校老师的重视。[2]

3、敌对,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越轨现象严重

他们总觉得别人老是在议论他,在欺负他,什么事情都计较当真,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争执。好像对任何人都怀疑,对老师、监管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不爱护公物,有的甚至故意破坏公物。

4、嫉妒不平衡心理

留守儿童当看到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同学,他们的各方面的条件比自己好时,就感到心里不满,埋怨自己,或者嫉妒别人,甚至找茬子发泄于他人。

5、寂寞无聊

父母外出打工了,家中剩下的大多是亲戚或隔代的老人,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因而靠去玩游戏、上网等来打发时间。

(二)、情感问题: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专家的调查统计显示,81.1%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8.9%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资料显示有8%孩子

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3]

(三)、学习问题

1、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很复杂的,有的为了父母学习、有的为了挣钱学习、有的为了混文凭学习、有的为了物质奖励学习、有的为了学知识学习。总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外在动机往往多于提高自身的内在动机,而且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难以持久,因此部分留守儿童往往因缺少父母经常性的监督指导,会因为贪玩或畏惧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

2、所受的学习督导不力

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有些儿童还有各种学习困难,因此,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外,家长或亲人的督导对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留守儿童所能受到的这方面的督导比较少。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除了偶尔电话、书信联系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时间安排、行为方式的不同,学习督导的方式、力度和效果

也完全不同。因此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儿童所受到的学习督导肯定要比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督导弱。

3、学习环境差

父母外出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有很大影响。总体来看,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还是较差的。因为监护人缺失后,他们的行为往往无法受到应有的约束。课余时间是由孩子自由支配的,他们的活动自由度很大,学习则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就成了一些留守儿童玩耍的主要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难以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学习。

4、学习成绩差

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或者因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事务繁忙,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向委托监护人求得帮助的比例很低。这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比较严重,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的教育方式是留守儿童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决定了其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农村留守儿童所受到的教育不仅来自父母也来自现有监护人。但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不管是父母还是监护人在教育方式上均存在一定的误区。

2、农村学校教育环境的制约

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来弥补亲子关系失谐所带来的家庭教育的“缺位”。但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等多方面制约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也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3、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另外,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4、自我控制能力差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二)加强学校教育,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1、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

2、要改变现有的以分数为主的教育观念。

3、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四)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构建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形成封闭的支持网络,是短期内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键。

1、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之家”

2、农村基层组织理应充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有力主体

3、开展和倡导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义务支教活动

总之,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竭尽全力,捧出我们的爱,为留守儿童的未来托起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让今天的留守儿童乐观

向上地茁壮成长,幸福地守望未来。

参考文献

[1 ]项继权.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J ] .农村工作通讯 ,2005 (3) :24 - 25.

[2 ]罗国芬 ,余凌.留守儿童调查有关问题的反思[J ] .青年探索 ,2006 (3) :13 - 15.

[3 ]许立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J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5 (12) :60 - 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