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讲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5讲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5讲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5讲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015届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五)

[第5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基础巩固

1.下表是不同生物膜中的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比例,你认为哪一种最有可能是线粒体内膜()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有关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

C.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D.以人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外界条件

3.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A B C D

图K5-1

4.下列过程中,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方能完成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D.用台盼蓝可将死细胞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5.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能力提升

6.如果破除细胞骨架,动物蛋白的分泌速度会明显降低。由此可推知细胞骨架() A.是一种膜性细胞器B.有助于囊泡的运输

C.能促进ATP的合成D.可作为细胞板的原料

7.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将改变其结构,但不影响选择透过性

C.糖被与细胞的保护、识别、免疫和主动运输等有关

D.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成分和结构相同,功能密切配合

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实现B.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C.细胞内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D.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9.2011·杭州月考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10.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既可改变其组成,又改变其通透性

B.兴奋在传导和传递时,生物膜的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功能上的联系

D.通过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细胞,其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1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知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细胞新陈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B.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C.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D.水分子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12.图K5-2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图K5-2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13.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受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图K5-3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图K5-3

A.若甲图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C.若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若丁图所示的靶细胞为病毒感染的细胞,则信号分子可能是抗体

14.有些物质进出细胞是直接穿过细胞膜结构完成的,称为穿膜运输,它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某校生物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假若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假设:“低温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请你说出做出该假设的依据是(至少答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用具:

①如图K5-4所示的渗透装置(长颈漏斗管上标有刻度)、清水、蔗糖溶液、水浴锅、冰块等其他必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图K5-4

②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用具可推知: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作用的速率来探究低温对物质穿膜运输的影响。

(3)实验步骤:

①取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两组,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长颈漏斗中加入等量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____________________,2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与生物膜有关。图K5-5为三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理活动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图2 图3

图K5-5

(1)不同生物膜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为________膜,图2所示为________膜,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3)影响图1和图2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3所示为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当受到刺激后,Na+以________方式内流,导致刺激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5)以测定的产氧和耗氧为指标,研究对绿藻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K5-6所示。测定呼吸耗氧速率时,须________条件下进行;测定光照下产氧速率时,各温度条件的________必须相同;若温度长期保持在40 ℃,则该绿藻________(能或不能)生长。

图K5-6

挑战自我

16.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K5-7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能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的________性。

图K5-7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________,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________性。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图K5-8为胰岛B细胞结构模式图(局部)。胰岛B细胞通过基因控制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胰岛素以胞吐方式分泌出胰岛B细胞后,作用于靶细胞,通过促进靶细胞____________,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图K5-8

(5)以上事实主要体现了生物膜在______________上的统一及联系。

课时作业(五)

1.C[解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其内膜上完成,内膜向内折褶形成许多嵴,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内膜含有三类功能性蛋白:①呼吸链中进行氧化反应的酶;②ATP合成酶复合物;③一些特殊的运输蛋白,调节基质中代谢物的输出和输入。

2.B[解析] 神经递质是通过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然后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受体,有的是在细胞膜上,有的是在细胞内,B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有变化,C正确;根据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可以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外界条件,D正确。

3.B[解析] 本题考查渗透系统,鱼鳔是一种半透膜,鱼鳔内的蔗糖溶液高于外边,所以会从烧杯中吸水使其体积增大,使烧杯内液体浓度升高,当鱼鳔内外渗透压相等时,水进出达到平衡,烧杯内液体和鱼鳔内液体浓度相同。

4.A[解析]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mRNA在细胞核内形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游离核糖体结合;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是渗透作用运输;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台盼蓝只能进入死细胞使其染成蓝色,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无法进入。

5.A[解析]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肌细胞,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所以A项正确。根据存在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胰岛素等亲水类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内,其受体在细胞膜上,故在这类细胞间信息的交流中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有些小的亲脂性信号分子,可通过扩散直接透过细胞膜,与靶细胞内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受体结合而发生作用,这类细胞间信息交流则不需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所以B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不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还分布着呼吸酶,所以C错误。核膜分外核膜和内核膜,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且常常与粗面型内质网相联通。内膜上无核糖体,但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维蛋白B受体。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它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故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D项错误。

6.B[解析] 蛋白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有关,在细胞骨架去除后,动物蛋白的分泌速度会明显降低,说明细胞骨架的功能是有助于囊泡的运输,故B正确。蛋白的分泌是外排作用,需要消耗能量,故C错。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故D错。

7.A[解析] 胰岛素和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分泌,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破坏了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会影响其选择透过性;糖被与主动运输有关是错误的;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成分和结构类似,不能说相同。

8.A[解析] 生物膜的功能是选择透过性膜,通过载体蛋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同时生成少量ATP;内质网在形成分泌蛋白的时候会通过囊泡把不成熟蛋白质送到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

9.D[解析] 明确结构和组成的相似是指结构及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注意理解蛋白质是功能的主要体现者,不同生物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这与其功能有关,机能活动旺盛的膜,蛋白质含量高。首先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第二,与细胞膜类似,其他生物膜也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其基本骨架也是磷脂双分子层;第三,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和磷脂的含量是不相同的,内质网膜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相似,但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两者功能不同。

10.A[解析] 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以分解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兴奋只有在传递时,才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生长激素是蛋白质,其分泌时,生物膜既发生结构上的联系,也发生功能上的联系;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细胞,细胞膜的结构没有改变,仍然有选择透过性。

11.D[解析]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是自由扩散。12.B[解析] 葡萄糖是单糖,麦芽糖是二糖;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水分子数不同,水分子会从B侧进入A侧,故加酶前是A侧高,B侧低;加入酶后,麦芽糖分解,水分子流回B侧。13.B[解析] 甲图中参与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可以是蛋白质类物质,也可以是脂质,或者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如果是前者,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若是后两者,就没有核糖体的参与,如雄性激素的合成分泌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参与。乙图是神经调节。丙图中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细胞表面的受体(糖蛋白)可以接受的信号分子一般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丁图中若靶细胞为病毒感染的细胞,则其过程属于细胞免疫,信号分子是由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而不是抗体。14.(1)①低温会影响溶液中分子运动的速率②低温会影响组成细胞膜的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③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答其中两点即给分,其他合理答案亦给分)

(2)②渗透(3)③水浴锅加热至37 ℃烧杯外加冰块降温④观察记录液面刻度变化(4)1组漏斗的液面高度比2组高(5)低温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低温下,物质的穿膜运输速率减慢

[解析] 设计实验时不仅要注意严格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也要特别注意实验中观察或者记录对象的选择。选取观察对象时,要注意选取的观察或记录的对象要方便直观,易于操作、观察、记录,无关的干扰因素少等。对于实验的类型一定要注意分析清楚,是探究实验还是验证实验,本题是探究实验,所以预测其结果时就要注意分析全面。

15.(1)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类囊体线粒体内

(3)光照、温度

(4)协助扩散由负变正

(5)置于黑暗光照强度能

[解析] (1)不同生物膜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由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图1发生水的光解反应对应的是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膜,图2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3)图1影响光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为光照,图2影响有氧呼吸的主要外界因素为温度。(4)当受到刺激后,Na+以协助扩散的形式通过离子通道内流,导致刺激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产生动作电位。(5)测定呼吸耗氧速率时,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测定光照下产氧速率时,各温度条件的光照强度必须相同,若温度长期保持在40 ℃,则该绿藻光照下产氧速率指净光合速率大于0,能进行生长。

16.(1)脂双层(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

(2)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流动

(3)协助扩散选择透过膜结构的完整性(分子在生物膜上的有序排列)

(4)①③④⑤⑥(不考虑顺序)吸收、利用和转化葡萄糖(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5)结构和功能

[解析] (1)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其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导致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可见荧光蛋白均匀分布于细胞表面,从而说明膜中的蛋白质能够运动。蛋白质平均分布同时说明了磷脂分子能够运动,从而说明了生

物膜的流动性。

(3)依据题目信息可知,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孔道蛋白协助,故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该孔道蛋白可允许部分物质通过,说明膜的选择透过性。脱离膜结构的蛋白质不能保持膜结构完整性而不能发挥其功能,说明膜结构的完整性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基因在细胞核中经过转录形成信使RNA,信使RNA与核糖体结合后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分泌,最后由细胞膜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参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的膜性结构是①细胞核、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线粒体、⑥细胞膜。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后通过吸收、利用和转化葡萄糖(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5)蛋白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细胞的不同膜结构分工不同,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与联系。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说明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依托生动的经典实验资料,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一、设计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启发学生用已知去探究未知,并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归纳总结,最终促进学生透彻理解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并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教学中依托生动的经典实验资料,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能力目标 (1)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尝试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形象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 1.实验用品:烧杯、浓盐酸、淸水、培养皿、银子、大白豆(淸水浸泡和淸水浸泡后煮熟)、红色玫瑰花瓣、稀释20倍的红墨水、展示台等 2.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的实验汇报视频

(2 )控制物质进岀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实验2 分组实验、观察、 分析。 阅读教材结合已有 知识思考回答。 实验小组的同学 培养学生动手 实验的能力;探 讨问题并分析 实验结果,养成 科学探究的能 力。 利用演示文稿 中的图片和动 画来形象地说 明问题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公开课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讲课人: 指导老师: 教研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 2).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地球 师:同学们,在这个地球上老师用 黄色标出来的区域属于? 【过渡】:任何系统都有一个边界, 边界把系统内部和外部分隔开来。例如, 国与国之间有国界,人体的皮肤、黏膜就 是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边界。那么细胞 与外界的边界呢?早在以前科学家为了 研究细胞的边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 们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 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 胞,却不能逸出细胞。这说明了什么? 师: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的 边界就是细胞膜。也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 学习的内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中国。 学生思考回 答:细胞有边界。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激发 学生对新课的兴 趣。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师: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它由哪 些物质组成?具有怎样的结构?要研究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结构,首先我们应当 想办法获取细胞膜。下面给同学们观看体 验制备细胞膜实验视频,在这过程中大家 要注意实验使用的材料、方法和步骤。 播放教学视频 板书:一、制备细胞膜 师:看完视频,我们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获取细胞膜的材料最好是植物细胞 还是动物细胞? 师:为什么? 师:对,植物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 选植物细胞做材料,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去 掉细胞壁,比较麻烦,所以要选没有细胞 壁的动物细胞。 【过渡】:可是动物细胞的类型很多, 比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 胞、口腔上皮细胞,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 动物细胞? 师:观看刚才的视频同学们都知道选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但我们要知道原 因,我们看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里面有 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生:动物细 胞。 生:动物细 胞没有细胞壁。 生: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 胞。 创设问题情 境,鼓励学生回 答问题。 让学生体会 正确选择实验材 料对于科学研究 的重要性。 增加学生对 哺乳动物红细胞 的了解。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反思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反思 海兴中学刘海云《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第三章的第一节,前两章学习了细胞的定义以及组成细胞的分子,后面还要学习细胞的物质、能量以及生命历程,所以细胞的基本结构这章处于过渡的地位,在整个必修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整个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起铺垫性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而教学难点是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与血液中红细胞有关的事例。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改为视频播放“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指导学生观看,尤其要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好的方面: 1.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复习旧课时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容易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本节课是通过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引入新课,在复习旧课时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串起来。 2.巧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打开鸡蛋观察,告诉学生分开蛋黄和蛋清的是卵黄膜,即卵黄膜就是就是这个卵细胞的边界,通过这个实验

让学生感受细胞膜的存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无处不在,生物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指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制备”选材的依据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各种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结构简单,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所以选择它们作为实验材料容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注重培养学生实现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使教学紧扣新课改、紧扣高考。如:在进行“细胞膜的成分”教学时,先给出细胞膜的成分表,再让学生从表格得出结论。并提问从表格数据得出结论的思路。 4.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生物学术语时存在的不足。区分磷脂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等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以同桌的两位同学为单位,促使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5.联系自我,就地取材,以自身为例解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渗透“生物科学联系生产,联系实际”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难点。 不足之处: 1.在调动学生方面做的不是特别好,本来“体验细胞膜的制备”可以有学生亲自操作,有一个更真切的体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学生看的视频,动手能力少了。 2.在创设问题方面仍有不足,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来有点着急, 引导的不到位,担心教学的进度就替学生回答,使得学生动脑的时间减少。 3.课堂上基本上没有给学生做练习,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总之本节课是一节传统的课,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资料分析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视频、课件、教科书、黑板、粉笔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有位专家这样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现在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精巧!”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成分,我们可以将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物质机械地组装起来形成一个细胞吗?答案是否定的,细胞的各组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通过形成结构和功能都密切联系的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提问:我们学校的校园与校外环境是以什么作为界限呢?(自由发言) 师: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有结构使细胞和外界隔绝开来,那就是细胞膜。我们首先进入第一节的学习(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教学目标达成:对于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同学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列举出一些证据来证明细胞膜这个系统边界的存在? S:直接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学习目标】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怎样获得细胞膜 ? 3.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走进教材】 一.细胞膜的成分 1. (约50%):脂质:主要 ,动物中特有脂质 成分 2. (约40%):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它的 和 越多, 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 3. (约占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1. 将细胞与 分开 功能 2. 控制物质 3. 进行细胞间的 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壁 主要功能: 细胞 【反馈检测】 1.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 A 、C H O N B 、 C H O C 、C H O P D 、C H O N P 2.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多糖 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 D.蛋白质和脂质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 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4.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脂质和蛋白质 B.纤维素和果胶 C.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D.纤维素、果胶和蛋白质【知识构建】 制备方法: 成分: 功能: 【重难突破】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分析有关问题(1)应选取人体那种细胞() A、口腔上皮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成熟红细胞 你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A、静置 B、加热 C、离心 D、过滤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实验面面观:体验细胞膜制备的方法 1.实验原理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选择动物细胞更易制备细胞膜。 (2)动物细胞在清水(低渗溶液)中易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3)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及各种具膜的细胞器,避免了细胞膜与核膜、细胞器膜分离的麻烦,经离心即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2.实验流程 制作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红细胞稀释液后,加盖盖玻片 ↓ 低倍镜观察:寻找观察点,并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 高倍镜观察:????? 前测:用高倍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两面凹的圆饼状 ↓引流法: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在另一侧 ↓ 用吸水纸吸引 后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 胞破裂,内溶物流出 【注意】 1.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 ①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 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2.操作时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否则易使蒸馏水流走。 3.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4.如果该实验过程在试管中进行,要想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红细胞破裂后,还必须经过离心、过滤才能成功。 二、细胞膜的成分: 1.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 、H 、O 、N 、P 等。 2.主要成分: ① 脂质(50%):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还有胆固醇。 ② 蛋白质(40%):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 ③ 糖类(2%-10%):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直接联系。 【注意】 (1)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功能复杂的膜中,蛋白质数量多。 (2)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等物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案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旧 知识导 入 新 课 提问: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最基 本的生命系统又是什么? (引言)引出第3章课题。 课件展示:气泡和细胞的图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尝试指出哪些是细 胞? 提示:气泡中间光亮,里面只有空气;边缘颜色较 深。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而且是 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 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提问:在光学显微镜下我们能看见细胞膜吗? 讲:要想真正观察细胞膜要用电子显微镜,但是在 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 学生回答:是细 胞。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光学显微镜 下不能看见细胞膜。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

的存在了,请大家推测一下,科学家是怎样确定细 胞膜的存在的? (引言)导入新课: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并板书) 细胞与外界之间制 备细胞膜的方法讲 授 新 课 引言: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它的化学成分 与功能与细胞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我们要研究细 胞膜的化学组成。首先要把细胞膜与细胞的其他组 分分离开,那么我们怎样获得细胞膜呢? 板书:一、制备细胞膜 哪一种细胞比较适合提取细胞膜呢?请尝试 说出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将细胞放入 清水,水会进入细胞,将细胞涨破,细胞内容物流 出,从而得到细胞膜。 思考:应选用什么生物 的细胞来获取细胞膜 呢? 学生讨论后确定:红细 胞。原因是没有细胞 壁,没有细胞核和众多 的细胞器。 。 细 胞膜的成分讲 授 新 课 引言:好了,我们学习了一下科学家们制备细胞膜 的过程,许多有关细胞膜化学组成的资料,都来自 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的研究。 进入学生思考与讨论阶段;同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P 41 下面两小节 总结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50%)(磷脂最丰富) 二、细胞膜成分蛋白质(40%) (板书)糖类(2%~10%) 自然过渡 细胞膜的功讲 授 新 课 引言: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细胞膜有什么功能呢? 课件展示:三、细胞膜的功能(板书)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教科书、黑板、粉笔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成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我们来认识由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大家对于细胞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也曾经观察过一些细胞。 t:你认为细胞最外面的结构是什么? s:……(学生发言:脱口而出的同学可能往往回答细胞膜;略有思考的同学回答细胞壁;比较严谨的同学会回答“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等) (教师点评后总结,注意点评学生的思维习惯) t: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像植物、真菌、细菌等生物,细胞往往具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它们没有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而对于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与植物不同,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

了解。 然而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话题不是细胞壁,因为我们将讨论的是“系统的边界”,系统的边界是什么?这里的答案就只有一个:细胞膜。 因为,我们这里指的“系统”是:生命系统!在组成细胞的结构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细胞壁并没有像它们这样的生命活性。这里的“生命活性”可能对大家还比较抽象,不过随着我们对细胞膜等功能的深入,你就会慢慢了解。 (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t:对于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同学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列举出一些证据来证明细胞膜这个系统边界的存在? s:直接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 t:很好,电子显微镜可以看清楚细胞膜的存在,光学显微镜虽然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却能够清楚的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是有界限的。 除了这样的直接观察,我们还能不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感受间接感知细胞膜的存在呢? (用视频的方式介绍科学家进行显微探针感受阻力的实验:一开拓学生的实验思路;二激发学生兴趣) 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伊红会很快的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点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约50%) 主要是磷脂,还有部分胆固醇,磷脂作为细胞膜的骨架。 蛋白质(约40%) 主要作为运输载体。细胞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种类及数量就越多。 糖类(约2%~10%) 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主要起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注:细胞膜的组分也会发生变化,如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2.细胞膜的结构(见本单元第4章) 3.细胞膜的功能分析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物质可进入,代谢废物排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控制作用是相对的,某些病毒,病菌等也能进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物质传递(间接):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激素」 ②接触传递(直接):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卵结合」 ③通道传递: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胞间连丝」 实验:体验细胞膜制备的方法 1.实验原理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选择动物细胞更易制备细胞膜。 (2)动物细胞在清水(低渗溶液)中易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3)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及各种具膜的细胞器,避免了细胞膜与核膜、细胞器膜分离的麻烦,经离心即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2.实验流程 制作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红细胞稀释液后,加盖盖玻片。(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 低倍镜观察:寻找观察点,并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观察细胞原有形态)与后续实验对照。 ↓ 引流法: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 注意不要把细胞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设计 姓名:肖鸿 单位:远安一中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掌握细胞膜的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所给材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能够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4.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细胞膜成分与功能的学习,建立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的生命观念; 2.通过信息交流模型,尝试运用模型与建模的方法解释细胞膜的功能,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3.通过制备细胞膜方法的体验,能够针对人的红细胞膜吸水涨破这一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养成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教材中癌细胞恶性增殖的资料,学生能够关注此类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并承担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 二.本节内容的地位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细胞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及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对高一学生而言,细胞膜这部分内容初中有一定的基础,学习热情较高,课堂上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类比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策略模式:兴趣式探究的策略模式,即“兴趣引导式”教学和学生“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讨论型教学模式。以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分析为纽带,使学生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由旧知引新知,在探究中,让学生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性实验活动奠定基础。 手段:通过改编歌曲生物膜之歌引入课题。课题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采用实验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内容第一部分,以实验为载体,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课题第二部分,学习科学家们对细胞膜成分探究的结果,课题第三部分,通过小组展示得出有关细胞膜的功能的初步结论。最后通过聚合思维归纳,总结本节知识概念图。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曲由老师组织学生自编自唱的改编歌曲《细胞膜之歌》来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生命。 播放《细胞膜之歌》,教师板书课程提纲。 学生:听完歌曲后能够有效提起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教师:欣赏完优美的歌曲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了,我们先来看看这节课我们上课的流程和重点讲解的内容,同时,通过细胞膜知识的学习我们将初步建立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体验细胞膜的制备 教师:在歌曲中,我们反复听到了描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接下来我们也将通过实验来研究细胞膜,拿什么来研究呢?首先就来学习细胞膜的制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资料并通过微课资料来对屏幕中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适合制备细胞膜;1.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2.细胞内无其它膜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