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学概论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A

课程名称:中医药学概论

英文名称: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学分:2

学时:36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中医药学概论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及方剂学的基本理论,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中药和方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的一门学科。除了系统学习传统中医药知识外,还要结合现代研究手段,研究有关中医药理论、中药及复方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以及中药学、方剂学基础知识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重要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特点、主治、重要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某些药物的特殊炮制意义、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气血精津液及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及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的内容。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常用中药的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绪论、阴阳五行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中药学概念;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理解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中医药发展概况及思维方式。

重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病、证、症的联系与区别;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的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难点: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绪论1学时

一、中医药学史概要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阴阳五行1学时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第二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脏腑、经络的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理解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了解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重点: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五脏的生理功能。

难点: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点;气血津液的生成和生理功能,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气血津液1学时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间的关系

第二节脏腑经络1学时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第三章病因、发病与病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病因的概念,六淫的概念、共同致病特点及主要病理表现;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致病特点;正气、邪气的概念,发病的基本原理。理解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了解七情的致病特点。

重点:六淫、七情内伤的概念、致病特点,痰饮、瘀血致病特点,发病基本原理。

难点:不同病因致病特点;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病机特点。

第一节病因1学时

一、六淫

二、疫疠

三、七情

四、饮食劳逸

五、其他病因

第二节发病与病机1学时

一、发病

二、病机

第四章辩证、预防与防治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型;治疗的原则,治则、治法、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的概念;理解八纲辨证的用药指导作用;了解气血精液辩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

重点: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型;治疗的原则。

难点: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型,气血精液辩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

第一节八纲辩证0.5学时

一、表里辩证

二、寒热辩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辩证

第二节气血津液辩证0.5学时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津液辩证

第三节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0.5学时

一、脏腑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预防与防治0.5学时

一、预防疾病采取的措施

二、治则

第五章中药学基础理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药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毒性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中药七情的内容以及含义,用药配伍禁忌;中药炮制的目的及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理解道地药材的含义,特殊药用部位;了解中药的品种、产地、采集与储存;中药的特殊用法。

重点:中药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毒性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药物毒性的含义;用药配伍禁忌。

难点:中药七情的含义,用药禁忌及“十九畏”“十八反”的理解。

第一节四气五味1学时

一、四气

二、五味

第二节归经、升降浮沉、毒性1学时

一、归经

二、升降浮沉

第三节毒性1学时

一、含义

二、毒性分级

三、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第四节影响中药作用的主要因素1学时

一、影响中药内在质量的因素

二、中药使用方式对临床效应的影响

第六章解表药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9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了解1味药物。

重点: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

难点:麻黄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1学时

一、麻黄与桂枝、

二、荆芥

三、防风

四、白芷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1学时

一、薄荷、牛蒡子

二、桑叶、菊花

第七章清热药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9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了解4味药物。

重点: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金银花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难点: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第一节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药1学时

一、石膏、知母

二、黄芩、黄连、黄柏

第二节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清虚热药1学时

一、金银花、连翘

二、板蓝根、蒲公英

三、生地、玄参、

四、地骨皮、银柴胡

第八章泻下药、祛风化湿渗湿药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泻下药、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11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了解8味药物。

重点:泻下药、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11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难点: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一节泻下药1学时

一、攻下药

二、润下药

三、峻下逐水药

第二节祛风湿药1学时

一、祛风湿散寒药

二、祛风湿清热药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三节化湿药1学时

一、藿香

二、苍术、厚朴

第四节利水渗湿药1学时

一、利水消肿药

二、利尿通淋药

三、利湿退黄药

第九章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11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了解药物4味。

重点: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难点: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一节温里药1学时

一、附子

二、干姜

三、肉桂

四、吴茱萸

第二节理气药1学时

一、陈皮、枳实

二、木香、香附

第三节消食药1学时

一、山楂

二、神曲

三、麦芽

第十章止血药、活血化瘀药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止血药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6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了解白及、三七、蒲黄、灶心土等药的用法,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牛膝品种。

重点: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难点:大蓟、小蓟、川芎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一节止血药1学时

一、凉血止血

二、化瘀止血药

三、收敛止血药

四、温经止血药

第二节活血化瘀药1学时

一、活血止痛药

二、活血调经药

三、活血疗伤药

四、破血消癥药

第十一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11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了解药物14味。

重点: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难点:半夏、朱砂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一节化痰止咳平喘药1学时

一、温化寒痰药

二、清热化痰药

三、止咳平喘药

第二节安神药1学时

一、重镇安神药

二、养心安神药

第十二章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开窍药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平肝息风药、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9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5味药物的功效应用及特殊使用方法,了解药物3味。联系牛黄、皂荚、郁金等已学过的具有开窍作用的药物,以扩大掌握开窍药的范围。及开窍药的用法,石菖蒲的混淆品种问题。

重点:平肝熄风药、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难点: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一节平肝潜阳药1学时

一、石决明

二、牡蛎、代赭石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1学时

一、羚羊角、牛黄

二、钩藤、天麻

第三节开窍药1学时

一、麝香

二、石菖蒲

第十三章补虚药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补虚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19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了解药物11味,误补留邪,滋腻呆胃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重点:补虚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难点:人参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一节补气药1学时

一、人参、党参

二、黄芪、白术、甘草

第二节补阳药1学时

一、鹿茸、淫羊藿

二、杜仲、续断、菟丝子

第三节补血药1学时

一、当归、熟地黄

二、白芍

三、阿胶、何首乌

第四节补阴药1学时

一、北沙参、麦冬

二、龟甲、鳖甲

第十四章收涩药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理解4味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了解药物4味。

重点: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特殊使用方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难点:五味子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一节收肺涩肠药1学时

一、五味子

二、乌梅

第二节固精缩尿止带药1学时

一、山茱萸

二、桑螵蛸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30% + 考试成绩×70%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王建,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医学基础》,王新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医学基础》,李向中,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制说明及授课计划书写说明

编制说明及授课计划书写说明 一、编制说明书写说明 1. “本学期大纲要求学时数”栏 按照教学任务书中的该门科目单班课时数填写。 2.“教学大纲”栏: (1)护理专业课程: 名称: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 版本:第1版 文号:I S B N:9787117086820 (2)药剂专业课程: 名称: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 版本:第1版 文号:I S B N:9787117086929 (3)医学影像专业: 名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 版本:第1版 文号:I S B N:9787117086936 3. “本学期教学周数”栏 统一填写“16”。 4. “本课程周学时数”栏 根据该门课程在教学进度表中的每周时数进行填写。若各班进度不同,如生理学基础15级护理1、2班是6节,15级护理3班是8节,则周时数则填“6~8”。 5. “本课程学期总时数”栏 按照教学任务书中的该门科目单班课时数填写。 6.“其中”栏 (1)讲授:按教学任务书中填写理论课时。 (2)实验、实训:教学任务书中填写实验(训)课时。 (3)节假日占用:统一填“0”。 (4)机动:统一填“0”。 (5)考核:统一填“2”。 (6)其他:统一填“0”。 备注: ●实验和实训的区别: 实验:这是普通学校在一些专门课程上设定的名词,是掌握知识必须的部分。比如学物理,除了理论知识以外,需要实际操作来观察具体的物理现象。 实训:是高职中用来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实际训练的一种说法,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科学研究,而是去企业参加工作,作为职业化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类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实训的说法由此而来。 实习:指去企业中以学生身份具体参加工作实践。 ●除体育及计算机课程的课程:讲授+实验(或实训)+复习+机动=本课程学期总时数 ●体育及计算机课程:讲授+实验(或实训)+复习+考核+机动=本课程学期总时数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最新汇编)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阴阳: 2、气机: 3、津液: 4、解表药: 5、七情: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麻黄: 2、石膏: 3、茯苓: 4、人参: 5、川芎: 三、(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填空题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之

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即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司呼吸 B、主血脉 C、主疏泄 D、主升发 E、主纳气 2、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A、润下 B、稼穑 C、炎上 D、从革 E、曲直 3、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 C、五脏、六腑 D、五脏、六腑与经络 E、五脏的各种形象 4、脏与脏之间主要体现了“精血同源”关系是() A、心与肺 B、心与脾 C、肝与肾 D、脾与肾 E、心与肾 5、发病的最基本原理是() A、正胜邪负 B、正胜邪退 C、正邪相搏 D、邪胜正负 E、邪正相持 6、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A、辨病求因 B、辨症求因 C、问诊求因 D、相对性 E、直观性 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A、肝 B、脾 C、肾 D、心 E、肺 8、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A、大肠 B、膀胱B、三焦D、胆E、小肠 9、归属内伤病因是() A、劳逸 B、医过 C、外伤 D、六淫 E、水湿痰饮 10、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 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 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 11、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 A、湿阻中焦 B、湿温初起 C、痰饮伏肺 D、水湿内停 E、风湿痹痛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2020年整合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 1. 金钱草:A A. 治黄疸 B. 治石淋 C. 治乳痈 D. 治肺痈 2.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 A. 黄连 B. 黄芩 C. 黄柏 D. 龙胆草 3. 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 A. 相畏 B. 相使 C. 相反 D. 相须 4.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 A. 夏枯草 B. 羚羊角 C. 牛黄 D. 地龙 5.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 A. 水肿 B. 风寒表证 C. 虚热证 D. 胎动不安 6.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 A. 1700种 B. 1980种 C. 365种 D. 300种 7.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 A. 甘草与西洋参 B. 白术与黄芪 C. 黄芪与甘草 D. 甘草与白术 8.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 A. 祛风止痛 B. 利水消肿 C. 引火(血)下行 D. 解毒消痈 9.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

A. 款冬花 B. 紫菀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 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 A. 山楂 B. 神曲 C. 麦芽 D. 鸡内金 11.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 A. 后下 B. 布包煎 C. 单煎2h以上 D. 先煎 12.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 A. 石膏配知母 B. 石膏配栀子 C. 知母配黄柏 D. 知母配龙胆草 13. 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 A. 祛痰止呕. B. 祛痰排脓 C. 祛痰温胃 D. 祛痰行气 14.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 A. 白芍 B. 当归 C. 阿胶 D. 熟地 15.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 A. 桑白皮 B. 葶苈子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6. 薤白的功效是:C 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 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 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 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17. 辛味药的作用是:A A. 发散行气 B. 软坚泻下 C. 燥湿通泄 D. 利水渗湿 18. 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 A. 虚寒性痛经 B. 血热性出血 C. 收敛止血 D. 跌打损伤 19.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 A. 目赤肿痛 B. 目暗昏花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20. 大黄酒制的目的是:(D)

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 1?中药四气五味及中药功效的一般关系 含义: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温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酸: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作用 苦:有泄、燥湿、坚阴的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有渗湿利水作用。 2.中药配伍的作用及七情: 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配伍的目的:①单味药的力量有限,难以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②对于单用会产生毒副反应的药物,选择有的配伍可以抑制或消除其毒副反应。③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配伍用药可以达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目的。 单行:药物的单独应用 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3.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炮制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净制:1去除非药用部位,利于临床剂量准确巴韩天除木心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防止混药麻黄根茎分离 加工切制:1利于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2利于临床调剂制剂 加热制:1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杀酶保苷、醒脾开胃)2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马钱子砂烫乌头煮制3缓和或改变药性,扩大临床应用血余煅炭白帆明煅 辅料制:1中间传热体,提高疗效砂炒影响药材质地2协同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蜜炙麻黄、姜炙半夏3纠正药物偏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麸炒苍术 4.炮制对四气五味归经的影响: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1 一、问答题1.如何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请举例说明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防治?3.简述五行的特性。 4.简述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5.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6.中医学中的精的内涵包括哪些?7.如何理解气的基本运动变化形式?8.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9.简述津液的功能。 10.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中医药学概论作业 2 一、问答题1.举例说明六淫的概念及六淫共同致病特点。2.简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3.举例说明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4.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5.简述痰饮的概念和致病特点。6.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7.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特征。8.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

9.如何理解三因制宜?10.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中医药学概论作业 3 一、问答题1.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2.简述神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4.简述问饮食口味异常的内容和临床意义。5.简述望苔色的内容。6.什么是青紫舌?有何临床意义。7.简述正常脉象的特征是什么?8.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9.简述八纲辩证的临床意义。10.简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中医药学概论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2.简述四气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 义。3.简述中药汤剂基本煎服方法。4.简述植物药采收的一般原则。5.如何理解程氏“八法”?6.举例说明方剂运 用变化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7.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8.简述气机异常与脏腑的关系。举例说明理气剂组方的原则。 9.简述桑菊饮、小柴胡汤、归脾丸、朱砂安神丸的功效主治。 10.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理中汤与小建中汤、六味地黄丸与 肾气丸在组成、功效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四气: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 2、五味:指辛、甘、酸、苦、咸5种药味 3、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4、八纲辨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纲领辨别疾病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辩证方法 5、疫疠:又称瘟疫、疫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6、七情:即喜、怒、哀、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 7、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的全身情况、局部表现、排出物以及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诊病方法。 8、闻诊:是指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声音和气味变化的诊病方法。 9、问诊:是医生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以及现在症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查疾病的方法。10、切诊:是医生运用手指切按病人脉搏以探测脉象、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11、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有“定位”特点。 12、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作用趋向性的一种性能。

13、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 二、问答题: 脏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 1、心:主血脉;主神态 2、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4、肝:主疏泄;主藏血 5、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六腑: 1、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2、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3、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4、大肠:传化糟粕 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 6、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三、案例辨析(处方组成、辩证分析、治病机理、功能主治) 1、四物汤 熟地黄12g 当归白芍各9g 川芎6g 方中熟地甘温味厚,其质柔润,长于滋阴养血,为君药。当归补血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经典版)

完整版,经典版,无删减版本 中医著作第一部:中医基础理论(第1楼)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第2楼)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3楼)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 (第4楼)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5楼)第一节气一元论 (第6楼)第二节阴阳学说 (第7楼)第三节五行学说 (第8楼)第四节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第9楼)第三章脏象 (第10楼)第一节五脏 (第11楼)第二节六腑 (第12楼)第三节奇恒之府 (第13楼)第四节形体官窍 (第14楼)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15楼)第六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调节 (第16楼)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第17楼)第一节精 (第18楼)第二节气 (第19楼)第三节血 (第20楼)第四节津液 (第21楼)第五节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第22楼)第五章经络 (第23楼)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24楼)第二节十二经脉 (第25楼)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26楼)第四节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第27楼)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28楼)第六节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29楼)第六章体质 (第30楼)第一节体质的基本概念 (第31楼)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第32楼)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第33楼)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34楼)第七章病因 (第35楼)第一节外感病因 (第36楼)第二节内伤病因 (第37楼)第三节病理性因素 (第38楼)第四节其他病因 (第39楼)第八章病机 (第40楼)第一节发病机理 (第41楼)第二节基本病机 (第42楼)第三节内生五气病机

(第43楼)第四节脏腑病机 (第44楼)第五节经络病机 (第45楼)第六节疾病的传变 (第46楼)第七节疾病的转归 (第47楼)第九章养生与防治 (第48楼)第一节养生 (第49楼)第二节预防 (第50楼)第三节治则 (第51楼)[附]五运六气 (第52楼)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53楼)第二节标本中气 (第54楼)第三节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 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 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 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中医基础理论旨在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在整个 中医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各分支 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1.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 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体系是由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体系。如 爱因斯坦所说,“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爱因斯坦文集》)。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 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 科学规律而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 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存在与发展。科学体系是社会的一个 子系统,它要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社会为科学的形成与发 展提供充分的必要的条件。 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医疗保健的经验积累和理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学习资料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学习资料 提示:本套试卷可能与您的试卷出题顺序不一致,请用快捷方式Crtl+F查找比对每一道 题答案,并确保本科目是您需要的材料!! 一、单选题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项.雷敩 B项.张仲景 C项.李时珍 D项.孙思邈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C 2.咸味药的作用是: A项.发散行气 B项.收敛固涩 C项.软坚泻下 D项.燥湿通泄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C 3.大黄酒制的目的是: A项.去除杂质 B项.防止生虫变质 C项.祛除恶臭 D项.增强活血化瘀作用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D 4.芒硝内服的用法是: A项.包煎 B项.冲服 C项.先煎 D项.后下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B 5.治疗湿痰的要药是: A项.前胡 B项.半夏

C项.天南星 D项.贝母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参考答案】:B 6.附子回阳救逆常配伍: A项.桂枝 B项.吴茱萸 C项.干姜 D项.生姜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参考答案】:C 7.善平补肾阴肾阳,治肺虚喘嗽兼有补虚扶弱作用的药是:A项.枸杞子 B项.巴戟天 C项.杜仲 D项.冬虫夏草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参考答案】:D 8.哪项不是黄芪、白术的主要功效: A项.补脾益气 B项.利水消肿 C项.安神益智 D项.固表止汗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参考答案】:C 9.长于解暑热、退虚热的药物是: A项.大青叶 B项.板蓝根 C项.地骨皮 D项.青蒿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参考答案】:D 10.心悸失眠兼自汗、盗汗宜首选: A项.酸枣仁 B项.远志 C项.朱砂 D项.夜交藤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请认真复习课程,完成上述题目【参考答案】:A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卷2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 真题卷2 一、单项选择题 1、五脏中称为“后天之本”的是哪一脏: A.肺 B.心 C.肾 D. 肝 E. 脾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火的“所不胜”之行为: A.木 B.火 C.金 D.水 E.土 3、具有“灌心脉以行气血”作用的是 A. 卫气 B. 经气 C. 元气 D. 营气 E. 宗气 4、“受纳、腐熟水谷”是哪一腑的功能: A. 膀胱 B.胃 C. 胆 D.小肠 E. 大肠 5、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脉经》 E.《诸病源候论》 6、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作用的气是: A.肺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7、激发人体生长发育,津液的生成、输布有赖于气的()作用: A.推动 B.温煦 C.防御 D.固摄 E.气化 8、在五体中主脉的脏是: A. 脾 B. 肾 C.肝 D. 肺 E.心 9、五行中“火”的特性为: A. 炎上 B.曲直 C. 从革 D.稼穑 E. 润下 10、肝的功能是: A.主神志 B.主生长发育 C.主运化 D.主水液输布 E.主疏泄 11、肾在体合: A.骨 B.肉 C.皮 D.脉 E.筋 12、具有善行数变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寒邪 C.火邪 D. 风邪 E. 燥邪

13、具有易伤阳气、凝滞、收引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寒邪 C.燥邪 D. 风邪 E.火邪 14、具有传染性外感病因是: A.六淫 B. 饮食不节 C.疫疠 D. 七情 E.劳逸 15、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行是: A. 火 B. 木 C. 土 D.水 E. 金 16、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和剂局方》 17、我国第一部政府颁布的成药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和剂局方》 18、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的药是 A.麻黄 B.桂枝 C.薄荷 D.石膏 E.知母 19、属于发散风热药的是: A.麻黄 B.桂枝 C.薄荷 D.石膏 E.知母 20、中药的四气是: A.气血阴阳 B.酸苦甘辛 C.寒热温凉 D.升降沉浮 E.有毒无毒 21、中药处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A.君 B.臣 C.佐 D.使 E.淡 22、中药配伍禁忌中“乌头”反: A.半夏 B.大戟 C.苦参 D.芫花 E.甘遂 23、具有“实而不满”特点的是: A.肝 B.脾 C.膀胱 D.心 E.肺 24、其华在唇的脏腑是: A.心, B.肝, C.脾, D. 肺, E. 肾 25、主通降作用的腑是: A.大肠 B.小肠 C.膀胱 D.胆 E.胃 26、主藏精,其华在发的脏是: A.肺 B.脾 C.肝 D.肾 E.心

材料概论试题

1.何为材料,为何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或其他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要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是什么?请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与成分、性质、合成与制备、用途与性能 3. 复合材料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举一例说明。 达到功能复合,能保留原组成原料的特性,并通过复合效应得到原来所不具有的更为优越的新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大飞机;轮胎是由橡胶、碳黑、帘子线等材料构成的。 4. 从燕子造窝到人用草拌泥造房、再到我们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大飞机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这些复合材料的制备都还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大飞机虽然使用了一贯的复合思想,但相比之下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如今我们创造新的复合材料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完全依靠试错法,而有相关的理论指导,所以我们在探索新领域时可以从一些已有的思想中获取灵感,再用理论化地手段将其转化为材料科学。 5.绿色建筑的基本涵义?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6.建筑生态环境材料的基本涵义?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7.看《终结者2》推测那个人材料的性能与特点,并推测由什么方法合成。(描述电影中未来人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并设想可由什么方式合成? 终结者2中的机器人由液态金属构成,具有流动性和高强度性,韧性好,可再组合。 合成方法: 合金合成法,置于电解液中的镓基液态合金在和铝合金结合后,能长期高速运转。 8.试说明金属材料在民航飞机中的应用情况 铝合金用作承力件,钛合金用于具有一定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的板材结构件,高强度结构钢,用于前后起落架;不锈钢,用于发动机的一些装置。高温合金用于耐高温的板材结构件和螺栓,螺母等固件和排气孔的蜂窝结构 9.说明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燃料范围广,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超低污染、运行噪声低、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 10.说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特性 a.可低温运行。 b.比能量和比功率高;c.结构紧凑、质量小,水易排出。 d.采用固态电解质不会出现变形、迁移或从燃料电池中气化,无电解液流失。 e.可靠性高,寿命长。 f.因唯一的液体是水,本质上可避免腐蚀。 11.什么是有机半导体? 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机材料,即导电能力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 12.导电机理是什么,为什么有机物能导电? 含有共轭基团的有机分子之间形成连续共轭的大结构,用来传导电子和空穴,然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可以沿聚合物链作定向运动,从而使高分子材料导电 13.有机导体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优点:成膜技术更多、器件尺寸更小,集成度更高、有机物易于获得、柔韧性好,质量轻、可修饰性强。缺点:电阻率的变化受杂质含量的影响极大.电阻率受外界条件(如热、光等)的影响很大 14.有机导体有哪些应用方向? 光盘、有机发光二极管、传感器、有机太阳能电池等。 15.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及其主要性能特征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 性考核作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1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请举例说明。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防治 3.简述五行的特性。 4.简述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5.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 6.中医学中的精的内涵包括哪些 7.如何理解气的基本运动变化形式 8.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 9.简述津液的功能。 10.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2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六淫的概念及六淫共同致病特点。2.简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5.简述痰饮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6.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7.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特征。 8.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

9.如何理解三因制宜 10.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3 一、问答题 1.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 2.简述神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4.简述问饮食口味异常的内容和临床意义。5.简述望苔色的内容。 6.什么是青紫舌有何临床意义。 7.简述正常脉象的特征是什么 8.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 9.简述八纲辩证的临床意义。 10.简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2.简述四气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义。 3.简述中药汤剂基本煎服方法。 4.简述植物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5.如何理解程氏“八法” 6.举例说明方剂运用变化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 上篇中医基础理论(30%) 一,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二,气血精津液 气的含义:1,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 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不通,成为气滞 气机升发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机下降不及或升发太过,成为气逆 气机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称为气闭 气机失于内守而外泄,称为气脱 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血的含义: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的生成:血,主要有营气和律液所组成。血液生成的过程,是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的升清而上输于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水谷精微是血液化生的主要来源。 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主宗气和朝会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津液:是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律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二、血为气母。(1)血能载气(2)血能养气。 三,五脏六腑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有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心:君主之官肾:先天之本肺:华盖之官脾:仓府之官肝:将军之官 ①心主血脉,主神志,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在腑合小肠。 ②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隆,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其华在毛,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在窍为鼻,在体合皮,在腑合大肠,在时为秋。 宣发,既宣布发散,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发散的作用。肃降:既清肃下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治节:既治理调节,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 ③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窍为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在腑合胃,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④肝主疏泄,主藏血。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在窍为目,在体合筋,在腑合胆,与春气相通。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 重点总结 A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 阴阳的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中医药学概论(1)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2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3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4整体观念,就是强调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5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辩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其病因,病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论、判断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 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但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的特性,而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的特性。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对立②阴阳消长③阴阳互根④阴阳转化 8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的概念、特性、生克规律,并用于阐述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9五行的特性①木的特性,木曰曲直,②火的特性,火曰炎上,③土的特性,土爰稼穑,④金的特性,金曰从革,⑤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11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正常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2乘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的相克现象。相乘,是指五行相克太过为害,相侮是指五行反克为害。 13气的含义,①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②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14气的四个基本形式:升、降、出、入。气机失调的表现:气滞,气陷,气逆,气闭,气脱。 15气的生理功能: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 16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营气与卫气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 不同点:①分布:营形脉中,卫形脉外。②性质: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属阴,卫气性质慓疾滑利,易于流行,属阳。③组成:营气水谷之精气,卫气水谷之悍气。④功能:营气有化生血液、营运血液、营养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御、温养、调节等作用。 17血驻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 18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称水谷之精。 19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2020年新编对口升学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医药类教程名师精品资料.

2016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中医药类专业 本考试大纲是以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中医药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化学(医药卫生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第1版,刘景辉主编)、《中医药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第1版)、《药事法规与经济法规》(中药专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为主要参考教材,参照中医药相关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同时结合我省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的。 一、考试对象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专业应、往届毕业生。 二、考试总体要求 第一部分化学 掌握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化学理论,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掌握烷烃的命名及饱和烃、不饱和烃、苯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油脂、糖、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第二部分中医药学概论 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简史,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掌握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表现,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作用及表现。掌握常见病因的致病特点,了解病机和中医的防治原则。 了解中药来源与采收,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与无毒),掌握中药用药的禁忌、剂量及中药汤剂的煎煮法。熟悉部分中药的特殊用量用法;掌握解表药和补益药的功效主治,熟悉泻下药、清热药、理气药、理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主治,了解祛风湿药、

利水渗湿药、芳香化湿药、安神药、开窍药、温里药、平肝息风药、消食药、收涩药的功效主治。 掌握解表剂常用方药和清热剂常用方药。熟悉泻下剂、和解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理血剂、祛湿剂、祛痰剂、消导剂、治风剂、驱虫剂常用方药。了解各类方剂的概述。 第三部分药事法规与经济法规 了解药事管理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掌握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熟悉药品注册管理规定;掌握特殊管理药品的种类和管理;熟悉药品生产、经营的法规管理和认证规定;熟悉中药管理规定和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规定;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规定和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了解医疗器械分类和生产、经营审批管理;熟悉执业药师的概念和考试、注册、继续教育规定。了解经济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合同法、商标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竞争法、税收法、价格法、计量法的有关规定。 三、考试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化学(100分) (一)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40分) 1.物质的组成和元素周期律(10分) (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质量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间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4)理解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并能初步判断和比较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5)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