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鸡疾病防治窍门

肉鸡疾病防治窍门

 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特点
1.发病率高。今年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异常频繁,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几乎都暴发过。
2.死亡率高。有的养殖场15日龄前大肠杆菌病的病死率就高达10-20%。
3.治疗难。很多养殖户反映,各种各样的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都用了,效果就是不理想。
4.复发率高。在整个饲养周期中大肠杆菌病通常发生2-3次,有的养殖户仅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用药就高达4次,养殖成本不断增加。
5.多与病毒病混合感染。据我们临床调查,肉鸡大肠杆菌病很少是单一发生,多与鸡新城疫、肾传支、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病混合感染,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病理变化
肉鸡发生大肠杆菌病后病理变化多表现为:肝周炎、心包炎、气囊浑浊、有干酪样分泌物、卵黄收缩不良、卵黄性腹膜炎等变化;中大鸡发病有的还表现为腹水症。 预防措施
1.首先要选择质量好、健康的鸡苗,这是保证后期大肠杆菌病少发的一个基础。有的养殖户为了鸡苗价格的差异而选择便宜的,岂不知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少花了鸡苗钱却多用了药费。
2.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所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该病少发的关键。例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圈舍粪便处理等都与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3.适当的药物预防。适当的药物预防也是防止大肠杆菌病发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措施。药物的选择可根据鸡只的不同日龄多听从兽医专家的建议进行选择,切不可滥用。因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有所区别,尽可能的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治疗措施
1.首先要弄清该鸡群发生的大肠杆菌病是原发病还是继发病,是单一感染还是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这是成功治疗本病的关键。
2.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的大肠杆菌防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
3.增加维生素的添加剂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4.改善圈舍条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总之,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进行,养殖户不能只靠用药对其防治。





肉鸡在40日龄后进入多病期,基本是由于免疫力下降和养殖不当的原因引起的。下面给您比较详尽的资料,参考一下会避免很多养殖问题的。

相关资料一并奉上仅供参考。

禽病是导致我国家禽死亡、淘汰、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国因家禽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超过100亿元;而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值则远超过100亿元;另外,同比表明,我国用于每羽鸡的药物和疫苗费用平均为美国的6-10

倍。



1肉用仔鸡生长发育特点

1.1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

一般肉用仔鸡孵出时体重为40g左右,由于全价饲料的广泛应用,肉用仔鸡的育雏期(0-3周龄)体重可达0.6kg左右;快速生长期(4周龄以上至出栏体重)可达2.5kg左右。目前肉用仔鸡的料肉比一般为1.95:1-1.70:1的水平,而同为肉用动物的肉牛、肉猪的料肉比分别为5:1-3:1。快速生长对饲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各组织器官和肌肉的生长发育不均衡

肉用仔鸡肌肉的生长速度远快于内脏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心肺的发育慢于肌肉。心肺不能满足肌肉快速生长对血氧的需要,而常常导致代偿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腿骨和胸骨表面长期受压,因此很容易出现腿部和胸部疾病。

1.3个体娇嫩,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差

肉用仔鸡从出壳到56d出栏,整个生长周期就正常生长发育而言,尚处于雏鸡阶段。因此,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在肉用仔鸡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日常管理工作和腿部疾病、胸囊肿、腹水综合征的预防。

1.4生长发育快,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肉鸡生长发育速度快,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对通风换气要求高,易发生呼吸道类疾病。

1.5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差

随着肉鸡育种工作进展,生产性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但肉鸡的免疫应答水平较低,比蛋鸡要差,免疫系统完善较晚,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差,尤其在小日龄肉鸡表现更为明显。



2禽病发生特点

2.1禽病种类增多,但危害严重的还是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病症随着宿主、环境变化和免疫选择压力下等临床表现会复杂多样,表现典型化和非典型化。另外随着病毒的传播,病毒的毒力也不断增强,免疫失败现象比较严重。

2.1.1新城疫(ND)

当前发生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主要属于基因Ⅶ型,该型病毒近年来发病日趋广泛严重,已突破原有易感禽类品种,引起水禽如鹅、鸭的发病。在肉鸡品系,临床发病主要集中两个阶段,20-40日龄和产蛋高峰期(200-300日龄)。在一些养殖密集地区,可能大面积发生新城疫,导致20-40日龄的鸡群出现较高的死亡。而这些鸡群一般都用过2-3次冻干苗的免疫,似乎免疫冻干苗不能有效预防新城疫的发生。

用过冻干苗和油剂苗同时免疫的鸡群,保护效果较好,即使发病,症状轻,死亡率低。近年来,雏鸡(主要是3-10日龄的肉仔鸡)新城疫发病有增加趋势,死亡率极高,母源抗体不能有效阻止通过呼吸道粘膜途径感染新城疫的发病。产蛋高峰期种鸡主要发生非典型新城疫,死淘率不高,但对生产性能影响很大。鸡群虽然有非常高循环

抗体(NDHI>210)仍不能阻止新城疫病毒的感染发病。用发病鸡群生产的种蛋孵出鸡苗,雏鸡的新城疫发病率较高。

2.1.2弱毒型禽流感(H9)

肉食鸡单独感染弱毒禽流感(H9N2亚型)不表现或很少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不能引起鸡群的死亡。但在我国肉鸡饲养过程中,弱毒禽流感(H9N2)是一个严重问题。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禽流感病毒(H9N2)与大肠杆菌或葡萄球菌等一些细菌混合感染后,增强了弱毒禽流感病毒(H9N2)的毒力,从而又增强了大肠杆菌等细菌性致病性,两者相互作用使鸡群的症状加重,死亡率增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多发于秋冬、冬春季节交替时节;此病多发于30日龄以后的白羽肉食鸡群。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造成鸡的气管和肺部发生病变;病鸡采食下降,精神沉郁,离群呆立,乍毛,少数肿眼流泪,流鼻汁。鸡群前期临床表现不明显,采食量变化不大;后期鸡群精神不振,采食量严重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病鸡张口伸颈呼吸或咳嗽甩头;鸡只蹦高死亡,死亡鸡肚皮朝上,且多为体重大的,死亡的鸡嗉囊和肌胃都有饲料,类似猝死。H9疫苗对商品肉食鸡的弱毒禽流感(H9N2)防制效果不理想。

2.1.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血清型较多,现用疫苗对国内流行的毒株保护效果都不理想;再加上肉食鸡饲料蛋白较高,饲养密度大,空舍时间短,易造成传支的发生,并且难以根除。

2.2混合感染和多重感染普遍存在

在我国肉鸡场实际发生的传染性疾病病例中,基本上都存在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特别是在病程较长的情况下,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同时或先后在禽群中肆虐造成危害很是普遍,如病毒病+细菌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

2.3免疫抑制性疾病较为普遍,危害严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马立克氏病(MD)、禽白血病(AL)、传染性贫血病(CIA)、网状内皮增生症(RE)、新城疫(ND)、呼肠孤病毒(REO)、禽霉菌毒素中毒(Mycotoxicoses),这些是家禽主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可造成禽只的免疫功能降低、疫苗免疫失败。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加重其他疾病的危害。要特别强调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中偏强毒力活疫苗的普遍使用,鸡群的免疫系统受到暂时性或永久性损害,从而导致免疫应答低下,对疾病控制极为不利。

2.4复合因素的疾病增多,危害严重

临床发生的很多禽病,病因不清,主次不明,但都与管理因素、气候因素、营养因素、病原等密切相关,如肉鸡呼吸道综合征、肠炎综合征、腿病综合征、矮小综合征等。

2.5细菌性疾病危害越来越

大,防控难度大

目前肉鸡细菌疾病多达20余种,常见有10种,并且有增多的趋势。近年来由于大量药物的使用,耐药性很普遍,到了无药使用的尴尬局面,用药难、难用药。要特别提到家禽坏死性肠炎,该病在我国白羽肉鸡发病较重,但常被忽视。

家禽坏死性肠炎由Parish于1961年在英国伦敦首次发现,作为公认的对食品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而倍受关注。在美国,坏死性肠炎在商业化肉鸡群中的影响已经上升到40%以上,每羽花费约占总成本的5%。欧盟一些国家的最新数据显示,出现产气荚膜梭菌病急性病例的鸡群,死亡率明显上升,每天损失达1%,而发病率为3%-10%;由亚临床症状病例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占到生产总成本的10%以上。

在我国肉鸡中,该病发生率也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本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季节(6-8月),2-5周龄肉仔鸡和种鸡多见;发生小肠球虫、蛔虫及肠道损伤疾病时都易继发本病;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潮湿、垫料污染、维生素缺乏、水质污染等都易诱发本病;饲料变质腐败、霉变极易导致本病。鱼粉、小麦含量高的配方有诱发坏死性肠炎的倾向。发病鸡群多为急性病程,突然死亡,病鸡表现拉稀,羽毛逆立;精神沉郁,无食欲,流涎;粪便为暗红色或黑色。慢性病例体重减轻,排灰褐色粪便,逐渐衰弱死亡。主要病变部位在小肠下段,肠粘膜充血、肿胀,粘膜表面出现茶黄色弥漫性坏死,呈地毯状。肠腔内有麸皮样内容物。小肠充气膨胀,肠壁薄,容易破裂,内充满暗绿色或豆渣样内容物。



3综合防治

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养鸡业发展教训告诉我们:疫病的控制不能仅靠疫苗,而是需要综合性控制措施,疫苗只能减少目前的经济损失但永远消灭不了疾病,综合性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鸡场要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制度,并有具体实施办法(SOP);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控制新城疫、禽流感及其他各种疫病的前提。从传染病传播三要素中可看出,生物安全体系是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降低或清除病原微生物,从而降低或终止发病;而疫苗的免疫只是消除或减少易感动物。当饲养环境污染严重时,疫苗的免疫不能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并将出现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如免疫失败、病毒变异等。

3.2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对整个肉鸡饲养过程中实行质量关键点控制,保证鸡群良好体质。结合本鸡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检测机构,定期检测免疫状况。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果断处理突发事件。







过去有些生产

肉用仔鸡的场和专业户,一直不敢在冬、夏季节饲养,深怕得不偿失。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饲养管理跟上去,不仅能养好,而且成本并不高。实践证明,有不少生产肉用仔鸡的单位,在冬、夏季节饲养,同样获得较好的效果,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鸡舍和各种设备,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做到均衡生产并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不过,冬、夏季节养好肉用仔鸡还要注意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保温和防暑降温工作:保温是养好肉用仔鸡的关键,特别是在冬季更为重要。保温的形式不拘,只要能达到保温的要求又能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即可。夏季饲养肉鸡最要紧的则是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首先舍内通风要好,能打开的门窗可全部打开,但须在门窗上加铁丝网,以防兽害。其次,门窗上沿墙设遮荫设备,既有利于热气的散发,避免阳光的直射,又能防止雷阵雨侵袭。有条件时,中午采用动力打风,夏季室温最好能保持在28℃以下,以利鸡的生长。
(2)适当调整日粮中蛋白质和代谢能的含量:夏季气温高,鸡的采食量必然会减少,为了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以达到预期体重,可在日粮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另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时早上提早喂料,晚上推迟喂料,以增加鸡的采食量。冬季外界气温低,鸡的热量消耗大,在日粮中热量可适当增高一点,这样有利于鸡发育长膘,但由于采食量夏季多,蛋白质可能超过需要,因此可在日粮中减少一些蛋白质含量。
(3)注意饲料新鲜,适当加喂青料:在夏季饲养肉鸡,饲料是否新鲜,对能否养好肉用仔鸡关系较大,特别是采用湿料喂鸡的单位,更应注意饲料是否腐败、变质,应严禁饲喂变质饲料,一定要现拌现喂。冬季喂湿料时要防饲料冰冻。夏季如喂干粉料,由于气温高,鸡群采食口味差,可以适当多喂一些多汁饲料和青绿饲料,借以增加食欲,又可以补充维生素不足,但其量一般不能超过喂料量的三分之一。
(4)注意清洁卫生,及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清除蚊蝇孳生地,减少传染病的媒介,食槽要经常洗刷,定期消毒,保证鸡群健康。垫料一定要保持干燥、松软,要定期筛去粪便,并勤晒勤换使无不良气味。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抑制体内水分散发,影响新陈代谢,容易使病菌繁殖,诱发疾病,不能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冬季垫料要适当加厚,这样可减少地面寒气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