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香港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香港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香港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 (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着重于大力拓展业务规模、扩充目标客户,应该说在业务数量上有了呈几何倍数的规模。近些年,虽然不少商业银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挖潜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理财产品开发、建立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但是在深层次的衍生金融产品发掘方面受到人才和技术资源匮乏的限制,短期之内也很难获取显著成效。 (四)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规定使商业银行面临风险集中的境况,这与全球商业银行混业和全能化发展的潮流是相悖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分业经营使其业务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服务对象就难以跳出固定的框架范畴,而且分业经营直接导致金融市场资源的割裂,市场效率大大降低。 (五)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因历史原因产生的不良资产包袱是沉重的。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剥离,平时商业银行也通过自身提取拨备准备对诸多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处置等,但是旧的不良资产尚未完全剥离,新的不良资产已开始不断生成。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虽然外部的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例如国有企业破产等,正在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但是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却在加剧,并且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包括经济案件,也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的生成。正是出于银行内部监督控制不力以及外部信用制度缺失、经济体制转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既要承担违规经营的成本,又要承担经济大幅度波动的成本,而且还要间接承担宏观调控的成本。 (六)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 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及时对利率、汇率或其他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主动预警、精确定价和内在自我调节的机制,所以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无法达到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融合的状态。伴随外部经济周期的变化,商业银行会因此积聚各种潜在的风险,甚而爆发不可逆转的危机。从内部体制分析,不论是体制建设还是技术能力都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控制的不力,一方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定价管理体系的缺失,使得银行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定价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管理会计系统与业务统计管理模块数据是割裂运行的,无法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很难对客户、产品、部门、区域做到精准核算。事实上,我国对风险防范的金融

香港经济

香港是世界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商品、资金进出自由,连续多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经济最自由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香港经济的发展:从转口贸易港变为工业城市;再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当前香港延续了房地产、金融、商业、旅游等传统结构,特区政府带头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管治制度、教育和人才培训和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做出很大努力,新经济已经出现雏形。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和工商业支援及专业服务是香港经济的四个主要行业,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香港历年GDP和对外贸易状况 1、历年GDP及增长率:香港GDP自1998年以来,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在2008年达到16751亿港元,高于内地的所有城市。但香港09年的GDP较08年下跌2.8%,总值为16,323亿元(折算为人民币14,567亿元),而上海的GDP总值14,900亿元人民币。香港的GDP首度被上海超越。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香港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其对外贸易包括进口、港制产品出口和转口贸易三大部分。香港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对外贸易依存度极高。香港作为内地和国际的贸易窗户,其转口贸易和内地息息相关,转口贸易值62.5%来自中国内地,49%也是前往中国内地。内地是香港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对外贸易所占比重如图所示:

3、离岸贸易上升:香港的服务出口统计数据显示的贸易相关的服务项大多数是指离岸贸易(离岸贸易即货物在香港转运但是不进出香港海关直接办理远洋运输,也称转运)已在10年前超越本地产品出口。从1995年开始,香港离岸贸易平均每年增一成,远高于同期出口增长率。 香港服务业:目前服务业形成独立的产业群,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随着香港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战略密集型的转变,香港从传统的货物运输的港口服务模式转变成基于离岸贸易提供更具增值性商贸服务的服务性贸易模式,使香港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采购中心。 香港总部经济:香港是亚太地区总部聚集地,香港岛中环是总部聚集的区域,是香港的“心脏”,截止目前已经有2 923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地区办事处。总部经济助推香港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型,总部经济使香港的国际商贸、运输中心地位得以加强,伴随金融优化和资讯发展,为香港成为世界物流中心奠定了基础。总部经济还促进了香港国际信息中心的建设,目前香港是全球第一个铺设数码网络的城市。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商业发展趋势研究

一、城市商业发展新趋势 (5) (一)空间布局的垂直化 (5) (二)功能组合的复合化 (6) (三)服务设施的人本化 (6) (四)业态发展的多元化 (6) 二、城市商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4) (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促进城市商业的快速发展 (4) (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促进城市商业规模不断扩大 (5) (三)政策因素将有利于城市商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5) 三、城市商业发展特征 (1) (一)城市商业物业发展特征 (1) 1.商业布局由线性沿街布局向块状布局转变 (1) 2.由百货店向大卖场+品牌专卖店+社区零售商业店模式转 变 (1) 3.内部交通由单一直线型设计向曲线、循环交叉式设计转变 (2) 4.单一出入口向多进出口中设计转变 (2) 5.车流人流由混杂设计向分流循环设计转变 (2) 6.健身休闲型消费发展迅速 (3) 7.从消费的时间结构上看,夜间消费比重越来越大 (3) 8.从消费心理上从实用主义向品牌意识转变 (3) (二)城市商业区域发展特征 (3)

1.中西部城市商业发展迅速 (3) 2.区域内城市商业合作加强 (4) 3.形成大都市和中心城市、小城市之间合作、配套的商业布 局 (4) 四、城市商业发展新亮点 (9) (一)社区商业将成为城市商业的新增长点 (9) (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成为商业发展的重点 (9) (三)生活性服务业将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力量 (10)

专题一:商业发展趋势研究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随着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加速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兴起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城市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在规模、流通渠道、经营方式、区域竞争和市场空间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一、城市商业发展特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商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商业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流通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征。 (一)城市商业物业发展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外资的大举进入,我国城市商业发展又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趋势。在空间布局、业态选择、内部道路、车流人流设计、消费者偏好等八个方面出现新的趋势。 1.商业布局由线性沿街布局向块状布局转变 我国传统的商业布局模式是沿着交通干道两边线性布局并不断向周边延伸,一般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老城区内。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使大型居住区外围化、郊区化,整体商业布局呈现块状集中布局的态势。 2.由百货店向大卖场+品牌专卖店+社区零售商业店模式转变 传统百货业态到上世纪90年代末就受到大型综合超市的冲击,业态的老化使得传统百货成为最早衰落的商业形态,也导致以传统百货为目的的大型卖场型商业物业受到冲击。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原因分析上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原因分析(上)2013年11月25日10:10 来源:《产经评论》2013年第5期作者:张强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9 摘要:本文首先从香港在世界经济竞争力的排名、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以及在时间序列上发展等角度剖析其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然后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构造一个描述香港绝对经济竞争力的指数,量化分析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香港金融、贸易和物流、旅游服务和专业服务竞争力在受到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产生波动,但是总体上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后对香港经济竞争力变化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对如何提升香港经济竞争力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香港,经济竞争力,主成分因子分析 一导言 香港是一个“小型开放型经济体”,小型意味着系统对环境的依赖,高度开放则意味着环境对系统影响的直接和强烈。但也正因为其经济系统的特点,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条件下,香港的竞争力不断地面对着各种挑战和危机。自回归以来,在经历了一系列外部政治、经济事件冲击以后,人们越来越关注香港经济竞争力可能的与实际的变化,并反思香港自1997年以来经济竞争力的变化、香港经济发展的前景和走向光明未来的道路。回归之后香港经济遭遇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结果是房地产资格价格暴跌,失业率高企不下,经济萧条以及财务状况迅速恶化,GDP从1997的峰值1.365万亿港元衰退到1998年的1.292万亿港元。更有甚者,当与香港齐名的“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从亚洲金融危机风暴冲击中复苏之际,香港却仍在经济衰退的泥沼中苦苦挣扎。而后美国“9·11”事件又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作为“小型开放型经济体”的香港自然难以独善其身,GDP从2000年1.317万亿港元降低到2001年的1.299万亿港元,随后香港经济进入缓慢的复苏阶段。2003年初,SARS爆发,香港经济更是雪上加霜,2003年GDP下降至1.234万亿,创下自回归以来的最低值。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香港经济再次受到重创,香港恒生指数从2007年的最高点27853暴跌至2009年的11542,失业率高达5.3%,经济增长率为-2.6%。从以上在各次外部冲击下的表现看,香港经济抵御外来冲击能力弱、自我修复功能差、经济系统比较脆弱。我们可以将香港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归结于各种金融冲击和外部事件,不过香港经济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让我们感觉剖析香港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我们认识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基本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自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经济遭受到各式各样的外部冲击,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经济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调整。于是我们便有以下疑问,回归以来香港的经济竞争力发生那些变化? 应该如何看待香港经济随世界经济波动而波动的现象?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继续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发展呢?为了分析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分析框架如下:第二部分从香港在世界经济竞争力的排名、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从时间序列角度剖析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第三部分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构造一个描述香港绝对经济竞争力的指数,这是对第二部分经济竞争力剖析的数量化和补充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香港经济竞争力变化的原因;第五部分对于如何提升香港经济竞争力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变动 (一)香港经济竞争力排名分析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商业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分享

未来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一、几种有开发潜质的商业地产 总的来说,目前商业地产很少有单一的业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都会根据项目城市现有业态情况和对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充分利用本身可能整合的各类资源,进行一定的业态组合。所谓业态组合就是不同经营规模、经营品种、经营方式的业态在商业场所的组合形态。业态组合是必须在项目开发前期就完成的对项目各功能分区和各楼层的业态进行的规划,若业态组合定位科学合理,可使楼盘营销添加卖点,推进楼盘的销售,也可为项目建成运营后实现长期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目前的生产水平和居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较具开发潜质的单项商业地产业态有以下几种。 (1)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 虽然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但人均消费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常见的商业业态未必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比如典型的美国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就是建立在人均高消费能力和汽车文化普及的基础之上。近几年在国内各地纷纷展开的造mall运动,成功者寥寥无几,原因就是忽视国内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结果。而且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在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进行集中消费的消费文化,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分别选择相应的购物消费场所,使本来就不高的消费能力更加分散化。

由于大型mall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还不成熟(少数城市除外),而粗放型的商业网点、底商等供应量已经趋于饱和。因此,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无论在档次还是消费容量方面都适应于现阶段的国情。 (2)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近几年在北京及全国房地产市场中盛行,并发展起来的商业地产形式。不是住宅内的商铺都是社区商业,只有以服务社区住宅为目的、满足住户日常生活的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位置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所辐射的服务面积是社区和周边地区范围内的物业才能称之为社区商业物业。 社区商业空间与社区住宅唇齿相依,它的消费者群体直指社区住户。 (3)旅游地产 目前市场上比较认可的旅游地产包含四类:第一类是旅游景点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为游客活动建造的各种观光、休闲、娱乐等非住宿性质的房产;第二类是旅游商务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或旅游区旁边提供旅游服务的商店、餐馆、娱乐城建筑物及关联空间;第三类是旅游度假地产,主要是指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类型的地产,如度假衬、产权酒店等;第四类是旅游住宅地产,主要指与旅游区相连接的各类住宅建筑。以“旅游带销售的模式”是旅游地产发展的主流。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在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渐放大,开始转向以休闲置业、度假置业、运动置业为代表的舒适住宅运动。旅游地产正是基于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变化开始蓬勃兴起。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 新中国诞生以后,香港一直是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窗口和通道。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和香港已经建立了日益密切的互利互补的经贸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保证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对内地沿海地区的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香港在1998年及2003年分别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及“沙士”爆发的影响,经济受到冲击。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自1998年至2003年共下跌16%,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更累积下跌了23%。但凭着香港人的干劲,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香港经济不但逐步摆脱困境,并且强劲复苏。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6.8%。经济增长在过去连续三年都在趋势之上,平均每年增长达7.6%,而且经济增长层面不断扩阔。在消费方面,2006年全港零售总额较三年前增长23%。在投资方面,2006年整体投资增长8%,是连续四年加速增长,也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大升幅。 这个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小岛,已经成为居于世界前列的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十五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香港有着奇迹般的变化。过去20年, 香港经济增长接近3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明显高于“经济及合作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率。在最新按经济活动划分的本地生产总值数据中,服务业占超过90%,制造业占不足4%。在二十一世纪,香港面对科技急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越趋激烈的竞争,香港经济加入高增值行列,向着较高增值服务和知识为本的经济活动转移。 香港经济将继续努力善用其“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香港贸易的重点已经逐渐由转口向供应链管理及高增值物流服务转移,离岸贸易发展蓬勃;香港的金融市场不但成为内地企业的主要集资管道,更是协助内地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运作效率、推广品牌、迈向国际市场的平台。香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正积极为内地提供更多元化的专业服务。 总之,香港回归祖国,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本世纪的宏伟目标,将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同时,使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也有了保证。香港的未来会更美好。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发展趋势(值得收藏) 如今中国的变换日新月异,甚至可以移步换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而不是变换的结果,你就会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1、中国未来产业分为三种 一维世界正在推倒重建,二维世界被划分完毕(BAT掌控),三维世界正在形成,高维挑战低维总有优势。所以网店可以冲散实体店,而微信的对手一定在智能领域诞生。因此,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2、中国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 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3、中国互联网进化论 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水木然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4、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 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5、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 “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6、中国经济结构进化论 从“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到“按市场生产,按利润分配”,再到“按消费生产,按价值分配”,水木然认为未来中国一定会“按需求生产,按需求分配”,满足人的一切需求,这就是共产主义。 7、中国产业链的流向正在逆袭 因此,传统经销商这个群体将消失,而能够根据消费者想法而转化成产品的设计师将大量出现。 8、中国广告业态的进化论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林锡星 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以“亚洲小龙”和“亚洲双城”著称。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和新加坡的年均GD P分别增长了813%和7165%。在80年代,新加坡的边际资本产出率是香港的两倍。这意味着新加坡为了增加单位产出所需要付出的额外资本数量之大。不断增加投资无非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新加坡是世界上资本报酬率最低的国家之一。60年代初,它的资本报酬率是40%,但到了80年代末却下降到11~12%。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每个工人产出的增长有56%来自总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但同期新加坡的总要素生产力却下降6%。简言之,香港的富裕和发展是靠提高使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效率,而新加坡则主要靠增加资本投入、征税和强制储蓄。 香港的经济发展比新加坡稍胜一筹,主要归因于三个因素:一是香港居民主要是解放前后来自上海的移民,其中有不少名流精英和实业家。他们精明能干,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和具有国际性。直到80年代,香港对新加坡仍占有这方面的优势。二是香港政府执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甚至对投资、基础事业都不加干涉。新加坡却与此截然相反,干预甚多。三是新加坡在整个工业发展过程采取了资本密集与劳力密集相结合、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新加坡制造业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当高,尤其是电子、石化、机械、造船之类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港制造业则偏重于轻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及电子业。这些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不高,规模偏小。香港虽然有若干亿万富翁和大财团,但大多集中于房地产、金融、贸易和运输等第三产业,属于制造业的屈指可数。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香港和新加坡长期以来是对手,亚洲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两个亚洲城市历来就存在的竞争。但今非昔比,香港已丧失了对新加坡的绝对优势。两者只能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争取成为21世纪的双赢家。 香港和新加坡都由于当地居民的勤劳和智慧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而不是依靠富饶的自然资源而致富。两地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两地都适于讲英语的人居住,并吸引了不少移居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情况看,新加坡人讲英语的水平要比香港人稍胜一筹。 两者都在金融市场上占有自己特殊的位置。新加坡在外汇交易方面超过香港,每天的成交额逾1000亿美元。但香港在投 42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 ?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

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 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 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

商业银行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目录 为银行降成本是让利于实体的前提 (4) 现状分析:大行有存款优势,中小行更灵活 (5) 向央行借款:央行直接调控,占比整体不高 (5) 存款:银行负债端基石,大行基础更扎实 (7) 同业负债:短期限市场化负债,中小行是吸收主力 (9) 应付债券:长期稳定资金,含部分资本工具 (11) 美国启示:息差水平较高,负债端是核心 (13) 特征一:有不计息存款,对高息差形成贡献 (16) 特征二:存款种类较多,市场化低息产品为主 (17) 特征三:相比同业负债,更青睐长期的应付债券 (17) 总结:促存款结构改变是降成本政策的可行路径 (18) 政策展望:发力角度较多,银行可主动作为 (19) 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缓释负债吸纳压力 (19) 存款政策:降低基准利率,高息产品严监管 (19) 基准利率:利率体系压舱石,有望结构性调整 (19) 监管高息产品:规范无序竞争,优化存款结构 (21) 政策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加大投放力度 (21) 市场利率:近期下行明显,把握配置窗口期 (22) 同业负债:定价下行较明显,部分银行可增配 (22) 应付债券:特色债有望放量,锁定中长期成本 (22) 测算:中小行更受益,城商行最为突出 (23) 投资建议:降成本导向明确,建议关注股份行 (24) 图表目录 图表1:2019年6月末上市银行负债主要以存款为主 (5) 图表2:2019年1-6月上市银行负债端各项成本率 (5) 图表3:央行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6) 图表4:2020年3月末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主要由MLF构成 (6) 图表5:2020年3月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余额创历史新高 (6) 图表6:2019年6月末上市股份行和城商行向央行借款占比较高 (7) 图表7:2019年6月末上市银行向央行借款占总负债比例及其成本率 (7) 图表8:上市银行存款挂牌价(2020年4月26日) (7) 图表9:2017年以来中小型银行存款占比提升,大行则较为稳定 (8) 图表10:2017-2018年结构性存款同比增速快速提升 (8) 图表11:2017年末以来商业银行存款占比及存款成本率均明显提升 (8) 图表12:2016年以来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例走势 (8)

未来5-1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1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股力量,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及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总体来看,未来10年内,如果没有重大技术革新,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整个贸易分工格局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品牌、技术、营销,发展中国家主导制造加工,而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及新兴经济体的转型问题(二者都是长期问题)。具体来看: 欧美未来10年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债务问题(其中底特律破产也是因为政府支付不起巨额的福利、社保金和工资)。不同的是美国依靠强大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健全的制度以及国际货币地位(可以随意发行货币来制造全球性的通胀),在10年内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发展动力,尤其随着制造业的强力回归本土,对美国的就业形成利好,美元将逐步进入升值通道(预计美国将加强技术封锁,我国想要引进高端技术及获取附加值高的生产订单可能会越来越难);而欧洲尤其欧元区由于财政不统一,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解体后会造成欧元贬值,即便不解体,应德国法国等国强烈要求,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财政也要大幅度的缩减,连带欧洲整个经济下滑,购买力下降,由于欧洲是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地区,欧洲购买力下降会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不良影响。 日本目前的“安倍经济学”应该是最火的词,实际上就是印钞票,短期看可能会提振经济(好像08年中国政府的4万亿一样),至多维持4-5年,在这段期间内日元可能会贬值,但是从长远看日本容易产

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加上日本老龄化将导致巨额财政赤字,企业终身雇佣制阻碍年轻人就业造成企业丧失创新动力等不利因素,最终将形成“滞胀”局面,日本在未来10年内可能会经历倒U字型的经济走势。对中国来说日元贬值可能会利好中国进口日本商品,如机电产品、汽车等。 巴西的矿产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外商比较青睐,但是整个巴西经济过分的依赖宏观调控,导致整个制造业对利率和税收等政策反应过度,目前企业投资大幅下降,尤其巴西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臵,制造业的竞争力有限。未来10内,巴西总体经济增长将比较缓慢,巴西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举办世界杯和夏季奥运会,可能有比较大的投资机遇,但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滞后将制约巴西经济发展。 俄罗斯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出口,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最近几年达到70%,也面临急迫的经济转型。展望未来10年,一方面,普京的上台有望带领俄罗斯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政治和法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2012年8月俄罗斯加入了世贸组织,将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不过俄罗斯在能源资源、交通、原料等领域具备较强实力,但是在农业、汽车制造、轻工业等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国外企业将对俄的一些行业造成冲击(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大小事都需要在议会协商获得半数以上的通过,造成了政府决策效率低下,政策下发不合时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