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流程图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中的运用

标准化流程图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中的运用

标准化流程图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d9198035.html,

标准化流程图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中的运用

作者:潘真周涛汤雪杜静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图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1月我科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标本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流程图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宣教时间、标本留取不合格次数及标本留取咨询人次、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宣教时间缩短、标本留取不合格人次及咨询人次较少、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 結论:标准化流程图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标准化流程图;24小时尿标本;宣教;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28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flow chart in the retention of 24-hours urine specimens.Methods: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24-hours urine protein quantitative test specimens were selected from August 2018 to November 2018.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痰标本的采集流程

痰标本的采集流程 急查 次日留取 下达留取痰标本医嘱 审核、处理医嘱 打印两份条形码,贴于化验单及痰杯上 通知责护留取痰标本 责护携带化验单,痰杯,必要时备吸痰器、可控吸痰杯等去病房 责护携带留取标本告知本,标本容器去病房,告知留取痰标本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留取痰标本的注意事项,并协 助患者留取痰标本 中班评价患者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及配合能力,根据掌握情况再次给予告知。 与检验科护工做好交接登记 未自行咳痰留取痰标本者 次日早晨7点半前留取痰标本 将标本置于标本放置处,并在化验单上填写采集标本的时间。通知护工收取标本。与护工做好交接登记。 与主管大夫沟通改为咽式子留取标本 与主管大夫沟通,给予诱导排痰留取标本

采集痰标本的方法: 1.自行咳痰采集:晨痰为佳,用冷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标本量不少于1ml。 2.吸痰器吸引采集: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自下而上叩击患者背部,然后将吸引器及可控吸痰杯连接,抽吸痰液2-5ml于无菌痰液采集容器中。 3.咽拭子采集:嘱患者用清水漱口,取出无菌拭子蘸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用压舌板轻压舌部,迅速擦拭患者口腔两侧腭弓、及咽、扁桃体的分泌物,避免咽式子触及其他部位,迅速把咽式子插入无菌试管内塞紧。 4.气管镜采集:联系内窥镜室,协助医生在气管镜引导下,直接采集标本。 留取痰标本的告知内容 1.留痰前,用冷水漱口,有假牙的先取下假牙再漱口;不能自行漱口的患者先做口腔护理。 2.避免将唾液、漱口水、鼻涕、食物残渣等混入痰中。 3.气管切开/插管患者,用负压吸引器吸痰时,弃去第一杯留取的痰标本,把第二杯痰标本送检。

尿液标本的留取方法

几种常见尿液标本留取方法 一尿液标本的种类: 1晨尿:清晨起床的第1次排尿收集的尿液标本。 2随机尿:即时留取的尿液标本。 312小时尿:正常进食,患者排空膀胱后连续12小时内收集的所有尿液标本。424小时尿:正常进食,患者排空膀胱后连续24小时内收集的所有尿液标本。***计时尿时间截取注意事项:例如12小时尿标本 计算时间段:当天晚上19点到明天早上7点 小便留取(必须):当天晚上19点小便———不要 明天早上7点的小便——要 防腐剂添加时间:计时开始的第一次小便一起添加 5 中段尿:清洗外阴及尿道口后,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去前、后时段的尿 液,以无菌容器接留中间段的尿液。 6 导管尿、耻骨上穿刺尿:排尿困难患者采用导管术或耻骨上穿刺采集的尿液 标本。 二几种常见尿液标本的留取 1 尿常规、尿妊娠、尿本周氏、尿淀粉酶:晨尿或随机尿 2 尿红细胞位相: 方法一:留尿当晚21:00后尽量少喝水,次日清晨4-5点起来排掉多余尿液,8-9点留取第一次中段晨尿2管(约15 ml)送检验。 方法二:清晨4-5点未小便者(憋尿时间需长于4小时),清晨8-9点留取第一次中段晨尿2管(约15 ml)送检验。尿崩症患者不作憋尿4小时要求,

可取中段晨尿送检验。憋尿时间最好为4小时以上,时间不足对检验 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此项目周一到周六早上8:00-10:00 收取,当天下午4:30取化验结果。节假日不检测此项目。 3 尿爱迪氏计数 留取时间:12小时(例如:19:00小便排空后开始计时,到明天7:00最后一次小便止)。 留取方法:①开单的当天到化验室领取防腐剂一瓶;自备一个干燥、洁净小桶。 ②自第一次小便留取完后,将防腐剂与小便混合,之后的小便也一 起留取到桶里面,直到12小时止。 ③混匀小便,计量小便总量并记录在条码上,留取2管小便(约15 ml) 送检验 此项目周一到周六早上8:00-10:00 收取,当天下午4:30取化验结果。节假日不检测此项目。 4 24小时尿留取 留取时间: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留取整整24小时的小便。 留取方法:早上8点弃去第一次小便,第二次留小便时即要将防腐剂(浓盐酸)全部倒进干净的装小便容器中混匀,之后将全天的小便全部收集到 同一容器中,不要漏。 到第二天8点留完第一次小便之后,混匀小便,计量小便总量并记 录在条码上,留取2管小便(约15 ml)送检验 此项目周一到周六早上8:00-12:00 收取,当天下午4:30取化验结果。节假日不检测此项目。

尿标本留取方法

尿标本留取方法 1、尿常规: 清洁外阴或尿道口后留取清洁中段尿10毫升,清晨第一次尿最好,留取的尿液 应在2小时内化验。 注意事项: (1)尿标本必须清洁。女性要清洁外阴,勿混进白带。如尿沉渣中有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则可能为已混入白带所致,宜留取清洁尿标本重检。男性患者也最好能清洁尿道口周围,避免将前列腺液等混入尿液中。 (2)收集尿液时,要留取中段尿,即开始的一段和最后的一段都不要。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具体方法是,开始排尿时快速数1、2、3后再用尿杯接取尿液。尿常规检查时,尿液不少于10毫升。(3)因为夜间饮水较少,肾脏排出到尿液中的多种成分都储存在膀胱内并进行浓缩,提高阳性检出率,所以晨尿最好,但随机留取尿液也可以。 (4)作尿常规检查要用清洁容器留取新鲜尿标本及时送检,尿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破坏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尿红细胞: 清洁外阴或尿道口后留取新鲜的中段尿(1小时内送检)10毫升,一般建议留空腹晨尿,尽量与前一次排尿间隔4小时,肉眼血尿时可留随机尿。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钾钠氯: 留取24小时全部尿液(如当日早8点至次日早8点留标本,则当日早8点小便一次,此次尿液丢弃不保留,此后每次尿液均留在同一容器中,直至次日早8 点时,再小便一次,此次尿液要留取并混入已留取的全部尿液中,留取尿液的容器要放置在阴凉处)。准确测量全部尿液的总容量,将毫升数写在化验单上,将 全部尿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匀,取10毫升送检。 注意事项: (1)24小时尿检查不得与其它项目同一日检查。 (2)留尿期间要求正常饮食、饮水,勿暴饮暴食,以免影响24小时尿总量。(3)任何清洁的容器都可以用于收集尿液,但一定要洗刷干净,不能随便拿一个瓶子就留尿送去,也不可残留肥皂或其它洗涤剂,这样会影响检查结果。 4、肌酐清除率: 留取24小时全部尿液,留取标本及记录具体方法同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送检尿液当天空腹抽血查血肌酐。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二、粪便培养标本的采集 【护理目标】 操作规范,无污染标本,保持无菌操作。 【操作重点步骤】 1.核对医嘱与患者。 2.评估患者的病情、抗生素使用及排便情况。 3.告知患者/家属粪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4.标本采集: 将检验标签贴在容器上,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检验项目。 屏风遮挡,患者排便于清洁干燥便盆内,护士用消毒棉签取粪便带脓血、黏液的异常部分(成形约5 g,水样便约3 mL)置于培养试管中,放置前后均用酒精灯火焰消毒管口及管塞后及时送检。 如患者无便意,护士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后,用棉签蘸无菌生理盐水,由肛门插入直肠5~7 cm,沿肠壁轻轻旋转一周,擦取直肠表面的黏液后取出,置于培养试管(或保养液)中,常规消毒管口与管塞后,塞紧瓶塞,立即送检。 切勿粪尿相混,影响阳性检出率。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标本留取方法准确,标本无被污染。 3.标本送检及时。 【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与粪便常规及潜血标本采集流程图同。

三、寄生虫及虫卵标本的采集 【护理目标】 标本合格,采集后送检及时。 【操作重点步骤】 1.核对医嘱与患者。 2.评估患者的病情、抗生素使用及排便情况。 3.评估留标本时的室内外温度。 4.告知患者/家属粪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5.标本采集: 将标本标签贴于容器上,注明科室、床号、姓名。 患者排便于清洁便器后,用棉签在粪便不同部位采取带血或黏液部分、蚕豆大(约 5 g)的粪便放人清洁防渗漏容器(水样便可盛于大口清洁容器)中送检。 腹泻患者应取脓、血、黏液等异常部分。 服用驱虫剂、作血吸虫孵化检查时,留取全量粪便送检。 6.采集检查蛲虫的粪便标本: 方法一:在晚上23:00左右,患者感觉肛门周围发痒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自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置于试管内,塞好管口送检。 方法二:嘱患者于睡前或清晨尚未起床前将留取标本用的透明胶布贴于肛门外围处(蛲虫常在午夜或清晨时爬到肛门处产卵)。起床后取下透明胶布粘有虫卵的一面贴于载玻片上或将透明胶布对合(粘有虫卵的一面在内)后立即送检。 7采集检查阿米巴原虫的粪便标本:在收集标本前三天,停服钡剂、油质或含金属的泻剂,以免影响阿米巴原虫卵或胞囊的显露。采集标本时将便盆加温至接近人体的温度,便后连同便盆立即送检。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标本留取方法准确。 3.标本送检及时。 【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与粪便常规及潜血标本采集流程同。

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第13卷 第1期(总第261期)2015年1月 综 述 Zongshu ①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 安徽 合肥 230011 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 史大宝① 【摘要】 在临床上,痰属于具有无创伤性与便捷性的一种病原学诊断标本,通常状况下,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明确病原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痰液留取主要通过口腔排出,但由于人体口咽部极其容易寄居菌群,故而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痰培养试验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现阶段,考虑到临床上普遍存在痰标本留取方法不当、合格率偏低、标本质量差等情况,笔者主要立足于其留取方法角度,深入探究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以期寻求有效、正确的痰标本留取法,提升痰培养合格率。 【关键词】 痰标本; 留取方法; 痰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163-02 doi:10.14033/https://www.doczj.com/doc/ed9198035.html,ki.cfmr.2015.01.084 通常情况下,痰标本留取方法的正确与否与病原学诊断结果息息相关。如何正确、及时地采集痰标本并进行运送、保存及处理,已成为了临床细菌室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其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应给予高度重视。痰液属于肺泡、支气管、气管所产生的分泌物,基于正常状况下,此类分泌物相对较少,而在病理状况下,譬如出现肺结核、肺部炎症、肿瘤等疾病时,痰量呈增加趋势,其成分、性状、成分容易出现改变[1]。一般而言,鼻咽与唾液分泌物虽可与痰相混合,但其并非为痰的构成部分,用痰标本检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明确疾病感染病原菌,对抗菌治疗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立足于痰标本角度,深入探究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现综述如下。1 痰标本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 痰主要是指喉部以下部位各级气管的一种分泌物,此类分泌物在临床上的定性主要存在两种类型:一是生理性,二是病理性的。有关研究者发现,痰属于呼吸道的一种分泌物,若健康人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基于病微生物感染后易出现大量痰液。一般而言,痰液可传播疾病,主要包括霍乱、肺结核、麻疹、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等。此外,痰内细菌易经由血液传播至肾、肝、脑膜等部位,而诱发这些部位上的疾病。 从本质上来讲,痰属于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它经由上皮纤毛运动自肺部推向上呼吸道,最后经由人正常咳嗽反射自气管内排出,正常人痰量相对很少,只维持呼吸道湿润。但人吸入致病性病毒、细菌及刺激性尘埃、气体等有害微生物时,易诱发上呼吸道易炎症或肺部疾病,增加呼吸道分泌,导致痰量增加,诱发痰性质改变。譬如与正常人比较,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大量黄脓痰,且里面存在大量致病菌。 在临床上,痰培养已成为了呼吸道疾病至关重要的一项检查项目,正确留取标本属于提高培养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前提。目前,临床上痰标本杂菌污染率相对较高,一次性普通吸管留取痰标本方法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留取合格率相对较低、痰标本质量低下等一系列情况大大降低了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作用,为了获取合格的痰标本,快速掌握细菌学证据,探索积极有效的痰标本留取方法已成为了临床工作者的工作重心[2]。 2 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 考虑到痰易被口咽部寄居的大量细菌污染,为了提高痰培养试验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掌握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临床上有诸多学者对此作出了系统性研究。有学者为了深入探究标本留取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择取10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试验,入院当天利用抗生素前进行漱口,叩背进而刺激咳嗽,留取痰液至痰培养杯,加盖送检[3]。试验结果提示,标本合格率48.90%,细菌检出率达42.00%,充分表明自口腔中直接留取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合格率有待提高。 另外,有学者为了探究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择取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观察组患者于入院后当天利用抗生素前将6 ml 生理盐水与4 ml、10%氯化钠制成浓度为4%的高渗盐水,作氧气雾化吸入处理,诱导10 min 漱口,留取痰并置入灭菌塑料容器内,加盖即刻送检;对照组于入院后当天应用抗生素前采用清水进行漱口,继后留取痰置入灭菌塑料容器内,加盖即刻作送检处理[4]。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标本合格率为76.70%,明显优于对照组46.70%,且观察组痰标本细菌检出率达76.70%,显著优于对照组50.00%,同时观察组患者选用抗生素使用时间(8.97±2.58)d 短于对照组(10.60±2.69)d,充分表明应用诱导方法进行痰标本留取能提升痰标本合格率,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一般而言,考虑到老年患者年龄大,理解力差,伴有记忆障碍,文化程度不高,且配合度不高,应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液方法来进行痰标本留取,具有安全、无创、高效、结果客观、经济等优势,究其诱导痰机制,主要经由渗透盐效应促使水分充分进入气道,稀释黏液,促使黏液层完全被纤毛带走,从而提高黏膜清除率,诱导黏膜腺体分泌,以便气道表面黏液及时排出而获取痰液。 此外,有学者为了探究老年昏迷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留痰标本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择取110例老年昏迷患者进行系统研究,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取痰方法,吸出无菌生理盐水,维持管道畅通;待患者鼻腔清洁后将吸痰管插入至16 cm 左右,作吸痰管旋转处理并向上提拉;当痰吸入至吸痰管时折叠吸痰管并拔出,最后将痰液置入无菌标本盒内送检[5]。结果发现,病原菌检出阳性率达81.80%,表明昏迷患者应用一次性婴儿吸

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方法

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方 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方法 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及不同要求,正确留取尿标本。 1.尿常规检查:应取晨尿为佳,但晨尿不是第一次尿,应于清晨5-6点排出夜尿后,经过1个多小时后,再取排出的尿,此时尿液无污染,尿液也是浓缩的,能反映尿中的真实情况,并可提高阳性检出率。门诊患者,也可随时留取中段尿(就是小便中间的尿),以减少女性阴道分泌物和男性包皮污染。尿标本盛于实验室备好的清洁干燥的一次性尿杯内立刻送检,一般尿量10ml即可。尿常规主要检查的是尿比重、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尿蛋白、尿糖、隐血、酮体及胆红素等。正常情况下,尿比重为,其他指标均为阴性。 2.8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嘱患者在晚10点排尿弃去,开始留取8小时全部尿液(包括次日凌晨6点)收集在一个带盖子的干净容器中,混匀后测量并记录总尿量,再取混匀尿10-20ml,于干净容器内送检。之所以留取夜间8小时,目的是避免剧烈运动或长久站立使尿白蛋白增加而出现假阳性。8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检测到常规方法不能查出的尿蛋白,最常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监测和诊断,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 / min或尿白蛋白总量<30 mg / 24小时尿。当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 min或尿白蛋白总量在30-200 mg /24小时尿时,称微量白蛋白尿,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当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或尿白蛋白总量>300 mg/24小时尿时,称大量白蛋白尿,提示临床糖尿病肾病。当然,其它原因所致的肾脏病变如泌尿系感染、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心力衰竭和高热等均可出现尿白蛋白,应注意鉴别。因单次检查超过正常不能排除偶然因素影响,在6个月内检查2-3次,取平均值意义更大。如多次尿常规化验已有1个(+)以上尿蛋白,可不必查尿微量白蛋白。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嘱患者早上8点排尿弃去,开始留取24小时全部尿量(包括次日凌晨8点)收集在一个带盖的干净容器内,混匀后测量并记录总尿量,再取混匀尿10-20ml,于干净容器内立即送检。为防止尿液腐败,可将其放置在4度冰箱中冷藏。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克之间为微量蛋白尿,在~1克之间为轻度蛋白尿,在1~4克之间为中度蛋白尿,大于4克(有学者定为3.5克)为重度蛋白尿。尿蛋白的高低可初步判定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4.尿细菌培养检查:一般嘱患者停用抗生素3天以上,取无菌带有盖的尿杯,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取中段尿5ml。标本留取后,应立刻送检,以免细菌繁殖,影响结果。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先清洗外阴,以防阴道内分泌物的污染,再留取中段尿于容器内,操作时注意避免污染无菌尿杯。男性患者留取尿标本时,应将包皮翻上,洗净局部,再收集中段尿送检。应注意在接尿时不能把容器套在接尿的部位,以免造成污染,影响化验结果。尿细菌培养检查主要用于微生物鉴定,指导临床用药。

如何正确留取尿标本

如何正确留取尿标本 陕西省中医医院护理部陈鸿芳 尿液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正确留取尿标本是获得真实可靠数据的关键之一。以下介绍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已开展检查项目中留取尿液标本的正确方法。 一.尿常规: 尿常规检测可起到筛选作用,简单、快捷,半小时可出结果。检测内容包括:尿蛋白、隐血、尿糖等。 1、新鲜晨尿或随机留取尿液30~50ml。 2、容器清洁。 二.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分类: 将尿液离心后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 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分类: 将尿液离心后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 1.新鲜晨尿或随机留取尿液30~50ml。 2.容器清洁。 3.不得与尿渗量同日留取。 4.避免服用偏酸的食物或饮料。(尿PH< 5.5时红细胞仅剩细胞膜呈圈状,即影红状态,致红细胞形态及来源很难鉴别,可口服小苏打3天后留取)。 5.女性经期前后三天尽量不要留取标本,男性应避免精液、前列腺液污染标本。 尿红细胞形态: 均一型:大小、形态一致的红细胞超过50%,提示非肾小球来源,建议外科就诊。 多形型:大小、形态不一致的红细胞超过50%,提示肾小球来源,存在肾脏疾病。 三.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小时尿氨基酸定量: 1.上述三项可单独或同时留取。 2.肉眼血尿、乳糜尿不得检测,以免影响结果。 3.留取方法: 早晨7:00起床后,将第一次尿液排尽,将以后直至次日晨7:00的所有尿液收集混匀在含有防腐剂(甲苯10ml)的容器内。 24小时尿检查不得与其它项目同一日检查,留尿时要求正常饮食、饮水,勿暴饮暴食,以免影响24小时尿总量。 尿氨基酸定量反映近端肾小管损伤。尿白蛋白定量的升高标志着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出现 四.一次性尿蛋白定量(一次性尿蛋白/肌酐比值法):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标本采集的好坏确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合格的标本是能得到准确检测的前提。通过本文学习,你将能回答关于“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的下列问题: 1.尿液检查的重要意义和临床价值? 2.用于尿液标本采集的容器及离心机有何具体要求? 3.尿标本采集有哪些种类、方法和临床应用? 4.未经保存的尿液标本可发生哪些变化?导致其变化的机制有哪些? 5.尿液标本保存有哪些方法? 6.患者状态对尿液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7.尿液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尿液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8.药物对尿液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9.从哪些方面着手可实施尿液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第一节尿液标本采集 尿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排泄物,尿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反映泌尿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了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坚持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保证尿液标本的完整性。尿液标本正确、合理、规范化的采集和处理,是尿液分析(urinalysis)前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不合格的尿液标本、其检测结果并不反映患者的实际状态,即使用质量最优的试剂、最好的仪器设备、最具经验的检验人员,也无法弥补标本采集、转运过程中的差错。因此,必须有书面详细规定尿液标本采集的各个环节的标准文件,并将文件分发给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

一、标本采集一般要求 1.患者告知尿液标本采集,首先应告知患者关于尿液标本采集的目的,以及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具体指导尿液标本留取的方法。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见表4-1。 表4-1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 ①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按平常生活饮食 ②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标本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以有利于细菌生长 ③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和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查的结果 ④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女性患者应特别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污染尿液 ⑤如采用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标本,一般应由医护人员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采集婴幼儿尿,应由儿科医护人员指导,用小儿专用尿袋收集 2.明确标记在尿液采集容器和检验申请单上,应准确标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留尿日期和时间、尿量、标本种类等信息,或以条形码做唯一标识。 二、容器及器材准备 1.留尿容器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一次性使用,材料与尿液成分不发生反应,洁净(菌落计数小于104CFU/L)、防渗漏。②容积50~100 ml,圆形开口且直径至少4~5cm。③底座宽而能直立,有盖可防止倾翻时尿液溢出,如尿标本需转运,容器还应为安全且易于启闭的密封装置。④采集时段尿(如24h尿)容器

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

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的实施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患者尿标本留取率提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尿标本留取率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患者尿标本留取率,并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标签:尿液留取率;提高;品管圈 尿常规检查通常被作为体检的必查项目,然而我院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在统计资料时却发现,有些部门、个体或团队因对尿常规检查缺乏正确认识,因而放弃尿液检查。2015年初我科医生反映有很多患者尿液未进行检查,因此,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场所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泌尿外科,主要收治泌尿系结石、肿瘤、损伤、感染、前列腺疾病等。配置护理人员16人。 1.2方法 1.2.1品管圈的组成2015年1月,泌尿外科10名护士自愿自发组建QCC小组,并设定圈名与圈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圈长一名,负责组织各阶段各项活动的计划与统筹安排,各圈员负责查阅相关问题的资料及具体实施工作,选取1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每次圈会的笔录工作。投票确定圈名为“管道圈”。 1.2.2组织培训评估圈能力组织为期2 w的QCC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实践技巧,七大手法等。培训后对所有圈员进行圈能力评估并绘制雷达图,以便于活动结束后对圈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对比评价[2-3]。 1.2.3选定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全体圈员畅所欲言,应用“头脑风暴法”列出护理工作中的现状问题,形成备选主题6项,根据主题评价表打分,其中“提高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率”以上级政策5.00分,可行性4.80分,迫切性4.78分,圈能力4.1分,总分18.68分位居第一,最后确定为本期品管圈主题。选题理由:我科住院病人多为泌尿系疾病,尿常规检查是检查肾脏疾病的最初的一步,也是进行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1.2.4活动计划拟定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表,预计用6~8个月时间完成全部程序。每一步骤指定一名圈员为负责人,负责督导落实,按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