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消除方法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消除方法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消除方法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消除方法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防护

1. 静电的形成

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

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

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

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

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

的原子B, A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

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

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接触分离起电),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

体而带负电。

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

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2. 静电的危害

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

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

工业中的危害

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两种机理:

其一:静电放电(ESD造成的危害:

(1)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

(2)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降低生产成品率。

(3)高压静电放电造成电击,危及人身安全。

(4)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

其二,静电引力(ESA造成的危害:

(1)电子工业:吸附灰尘,造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件的污染,大大降低成品率。

(2)胶片和塑料工业:使胶片或薄膜收卷不齐;胶片、CD塑盘沾染灰尘,影响品质。

(3)造纸印刷工业:纸张收卷不齐,套印不准,吸污严重,甚至纸张黏结,影响生产。

(4)纺织工业:造成根丝飘动、缠花断头、纱线纠结等危害。

3. 静电的工业防护

(1)使用防静电材料

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

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而是采用表面电阻1 X 105 Q .cm以下的所谓静

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 X 105X 108 Q .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

(2)泄漏与接地

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

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v 10Q。

(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

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放电体上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

式表示UT=U0L1/RC式中U ——T时刻的电压(V)UO ——起始电压(V)R ——等效电阻(Q )C――导体等效电容(pf) 一般要求在1s内将静电泄漏。即1s内将电压降至100V以下的安全区。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若U0=500VC=200pf,

想在1s内使UT达到100V则要求R=1.28X 109 Q。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 Q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以下。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

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

(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

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

可采用以下措施:

(a) 使用离子风机---- 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可设置在空

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

(b) 使用静电消除剂一一静电消除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

(c) 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

(d) 采用静电屏蔽一一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

地。

(5)工艺控制法

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的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

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有关纺织品的静电标准:

GB12014-2009防静电服

EN1149-1防护服装静电性能

EN1149-2防护服装静电性能

EN1149-3防护服装静电性能

EN1149-5防护服装静电性能

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与要求;

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的测试方法; 电荷衰减量测试方法;

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

GB12703.1-2008T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GB12703.2-2009T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GB12703.3-2009T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GB12703.4-2010T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一部分:静电压半衰期; 第二部分:电荷面密度;第三部分:电荷量;第四部分:电阻率;

GB12703.5-2010T 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GB12703.6-2010T 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GB12703.7-2010T 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GB12703部分资料不齐)摩擦带电电压;纤维泄露电阻;动态静电压;

静电的产生和种类

静电的发生与种类 在生活生活中常常会碰到静电放电现象,格外在枯燥的冬日,衣服,头发都极易带上静电,但在生打造与电气垄断中,防护静电格外必要,处置惩罚不好,会破不好设备,搅散生打造,甚至组成大灾难。以是意识以及主宰静电知识非常必要。 静电的发生、放电与引燃 1、静电发生的起因 cΩ.cm,因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听从,静电将麻利走露。但如汽油、苯、乙醚等,它们的电阻率都在1011-1014Ω.cm,都很容易发生与蕴蓄静电。因而,电阻率是静电能否蕴蓄的条件。物质的介电常数是荣华静电电容的主要因素,它与物质的电阻率类似亲昵影响着静电发生的结果,一般采纳相对介电常数来表现。 2、发生静电的几种模式 A.打仗起电 打仗起电可发生在固体-固体、液体-液体或固体-液体的分界面上。气体不能由这种方式带电,但假设气体中悬浮有固体颗粒或液滴,则固体颗粒或液滴均或是由打仗方式带电,以致这种气体大约随身带静电电荷。 B.破断起电 无论原料破断前其内部电荷漫衍能否对等,破断后均可在宏观范围内招致正负电荷联络,发生静电。这种起电称破断起电。固体破坏、液体破裂进程的起电都属于破断起电。 C.感触起电 导体能由其周围的一个或一些带电体感触而带电。任何带电体周围都有电场,电场中的导体能改变周围电场的漫衍,同时在电场作用下,导体上联络出极性近似的两种电荷。假设该导体与周围绝缘则将带有电位,称感触带电。导体带有电位,增强它带有联络开来的电荷。因而,该导体大约发生静电放电。 D.电荷迁移 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相打仗时,电荷将按各自导电率所批准的水平在它们之间分配,这便是电荷迁移。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在固体上(如静电除尘)时,会发生无力的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初始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泛起相通的电荷迁移。 3、影响静电发生的因素 静电发生受物质种类、杂质、外观形状、打仗特征、联络速度、带电进程等因素的影响。 A.物质种类 彼此打仗的两种物体材质一致时,界面双电层与打仗电位差亦一致,起电强弱也一致。在静电序列中相隔较远的两种物体相打仗发生的打仗电位差较大。 B.杂质 一般环境下,混入杂质有加上静电的趋向。但当杂质的参预降低了原有原料的电阻率时,则不利于静电的走露。因为静电发生多表现为界面现象,以是,当固体原料外观被水及其污物传染时会增强静电。 C.外观形状 外观精密,使静电加上;外观受腐蚀也使静电加上。 D.打仗特征 打仗面积增大、打仗压力增适量可使静电加上。 E.联络速度 联络速度越高,所发生静电越强。所发生静电大略与联络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F.带电进程 带电进程会改变物体外观本色,从而改变带电特征。一般环境下,初次或早期带电较强,反复性或持续性带电较弱。

静电计的工作原理

静电计的工作原理 教材上说得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根据指针所指刻度,可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 势差"不易弄情,笔者试着分析如下: 将静电计的金属球和金属外壳分别与被测量的导体用导线连接,例如分别与平行板电容器的正负极板相连.当电荷停止移动后,静电计的金属杆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跟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相等.由于静电计也是一个电容器,其指针所带电荷量跟指针和外壳间的电势差成正比,电势差越大,指针带电荷量越多,张开的角度也越大,所以根据指针所指刻度,可以定量地知道指针与外壳问的电势差,也就知道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由于静电计的电容量很小,所获得的电荷量与平行板电容器原来所带电荷量相比较可以忽略不静 电计的工作原理 教材上说得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根据指针所指刻度,可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不易弄情,笔者试着分析如下: 将静电计的金属球和金属外壳分别与被测量的导体用导线连接,例如分别与平行板电容器的正负极板相连.当电荷停止移动后,静电计的金属杆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跟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相等.由于静电计也是一个电容器,其指针所带电荷量跟指针和外壳间的电势差成正比,电势差越大,指针带电荷量越多,张开的角度也越大,所以根据指针所指刻度,可以定量地知道指针与外壳问的电势差,也就知道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由于静电计的电容量很小,所获得的电荷量与平行板电容器原来所带电荷量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故可认为测量前后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基本不变,两板电势差也基本不变.

而静电计是用静电方法测量电势差的仪器。实验室常用的静电计是布劳恩静电计,如图1c所示。它的结构是在一绝缘底座上装一鼓形铁壳,铁壳的前面装有透明玻璃,后面装有标有刻度的毛玻璃,在金属壳中绝缘地安装一根金属杆,杆的上端为金属小球,金属杆下部的水平轴上装有金属指针,可绕水平轴灵活转动。圆筒的底部有接线柱,可用来接地或与其他导体相连。这样,静电计的金属外壳与内部的金属杆及金属指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电容 器。 二、工作原理及用途上的差异 1.验电器原理及其用途 验电器的原理:当验电器指示系统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的排斥力使指示器发生偏转,它是从力的角度来反映导体带电的情况。当指示系统具有一定的偏转角时,其重力矩与静电力矩平衡。 验电器的主要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比较带电的种类以及所带电荷量的多少等。 (2)静电计原理及其用途 静电计的原理是:从上面的构造分析,我们知道静电计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电容器。金属球、金属杆、指针相当于电容器的一个电极,金属外壳也相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 基础知识篇 1.何谓静电 l-1 何时会产生静电? 大家都很熟悉,当两个物体摩擦时,便会产生静电。 一般来说,静电会正当两个物体的接触与分离(剥离)、摩擦、物体的变形、及离子附着等情况下产生。 (1)脱毛衣时(2)物体摩擦时 (3)剥开相接触的物品时 (4)气体或液体在管内流动时 在制造工厂的现场中,因反复进行摩擦及剥离的次数之多,经常会产生一般生活所难以想象的大量静电。 1-2 人体带电与电击之间的关系 人体带电量 (kV) 电击的程度下车时,感到触电,便有3KV ! 1.0 完全没感觉 3.0 感到刺痛 5.0 于掌,甚至手腕感到发麻 7.0 手掌感到强烈的疼痛,同时也觉得麻痹 10.0 整个手都觉得痛,并且感到触电 12.0 感觉到整个子受到强烈的冲击 1-3.静电造成的问题案例

在制造现场中,由于静电的缘故,造成机械停机、生产出不;良产品等故障情形。在此,实际介绍一些静电造成的事故案例。 吸附失误的多张运送零件进抖器阻塞成型品的排出失误、脱模失败 造成工作人员不适薄膜的卷起或卷取不良因为异物附着造成的涂装不均 匀 2.何谓除电? 除电是怎幺一回事? 所渭除电,足将物体表山因磨擦等方式而累积的静电(+,-),转变成0V状态。 静电对策会依带电物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采取错误的对策时,有时非但没有除电效果,反而会造成反带电。在下一章,将介绍依不同带电物而提出的除电政策。 2-1.导体的除静电对策 仅需接地即可简单方法!!铝、铁等的金属物(导体)带电时,只需进行接地,便能使带电量变为0V。 金属滚轮0V

接地线 2-2.绝缘体的除静电对策 使用导电性高的物质时(导电化).即使接地也无法去除静电的绝缘体(树脂的成型品或橡胶等),在进行除电时,采用“导电化”的方法。本法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在产品或材料本身,混合导电性材料(石墨或金属粉等):第二种方法是在表面涂上一层耐电防止剂。 [对策例] 导电化导电性塑料导电性橡胶薄膜带电防止喷剂 采用除电刷、除电带的静电对策(自我放电式) 除电刷及除屯带直接与接地线连接,利用对象物的静电力来进行除电。由于不需要使用电源,因此是一种安装简便的对策。 除电刷及带电构造 接地线 3.除电刷及除电带的除电原理 3-1原理

静电危害与消除知识

静电的危害与消除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 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阻率在1010~1015Ω?m时,能产生危险的静电,而在1013Ω?m时产生的静电最大,高于1015Ω?m或者低于10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特别是电阻率在106Ω?m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产。在生产中,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此外,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

元件的误操作。 三、静电的消除措施 静电最为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其在瞬间即释,放电能量大是其引发静电危害的突出特点。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消除静电危害。防止静电危害的关键是: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中和产生的电荷,并使它无法积聚;防止有足够能量的静电放电;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一般企业都采用接地的措施。 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一、泄漏法和中和法 (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采取正确的接地措施。 1、固定设备 (1)固定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离心机等)外壳,

除静电设备的原理

静电消除器也可以叫除静电设备,其原理如下。它由高压电源产生器和放电极(一般做成离子针)组成,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然后用风把大量正负离子吹到物体表面以中和静电,或者直接把静电消除器靠近物体的表面而中和静电。 静电消除器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1.交流电晕产品 交流高压产生器将220V输入电压升到4KV以上,放电极以50Hz频率交替为正电压和负电压, 放电极和接地极之间产生强电场, 空气分子被电离, 放电极尖端交替产生正负离子. 当带电物体表面为正电位时, 负离子将其中和, 反之, 如果表面为负电位, 正离子将其中和.交流电晕产品必须接地才能正常工作, 但部分正负离子会因接地而导向大地, 但结构简单, 正负离子平衡度好。 2.直流电晕产品 直流高压产生器将220V输入电压升高并分别输出正电压和负电压, 正负放电极之间产生强电场, 空气分子被电离, 正放电极尖端产生正离子,负放电极尖端产生负离子,正负离子同时产生以中和物体表面静电,当带电物体表面为正电位时, 负离子将其中和, 反之, 如果表面为负电位, 正离子将其中和. 直流电晕产品无须接地就可以产生正负离子, 作用在物体表面的正负离子充足,中和静电速度非常迅速. 3.脉冲直流电晕产品 脉冲直流高压产生器将220V输入电压升高并以4-6秒的周期轮流输出正电压和负电压作用在放电极上,从而交替产生正负离子.当带电物体表面为正电位时, 负离子将其中和, 反之, 如果表面为负电位, 正离子将其中和. 由于脉冲直流电正负离子的切换周期比工频交流电静电消除器长200-300倍,所以不会出现正负离子的自身中和,同时无需接地而损失正负离子,并且可根据需除静电物体的距离调整转换周期,距离较远,转换周期可长,距离较近时,时间可短. 脉冲直流电静电消除器在没有风机的情况下,正负离子也能达到很远的作用距离.

静电的作用及其危害

静电的作用及其危害 随着科技的进步,静电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虽然它不经常被我们看到,但它的影子却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它利用它。 在我们生活中,首先我们应该留意它。例如:干燥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在黑暗中脱下身上的尼龙衣服时,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火花。这些由摩擦产生的高压静电引起的,也说明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每一种东西都有它的应用价值,对于静电来说更是如此。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 静电除尘是气体除尘方法的一种。含尘气体经过高压静电场时被电分离,尘粒与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后,趋向阳极表面放电而沉积。在冶金、化学等工业中用以净化气体或回收有用尘粒。利用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在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正极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负电吸附到正极被收集。当然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也有采用负极板集尘的方式。以往常用于以煤为燃料的工厂、电站,收集烟气中的煤灰和粉尘。冶金中用于收集锡、锌、铅、铝等的氧化物,现在也有可以用于家居的除尘灭菌产品。 静电喷涂是利用高压静电电场使带负电的涂料微粒沿着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运动,并将涂料微粒吸附在工件表面的一种喷涂方法。静电喷涂设备由喷枪、喷杯及静电喷涂高压电源等组成。利用它,我

们迅速可以消除烟气中的煤尘。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正、负电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是集静电成像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于一体的办公设备。它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因其可以迅速、方便的把图书、资料、文件复印下来的优点,已是现代办公的常用设备,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办公工作。 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 , 使绒毛带上负电荷 , 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 , 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 , 因此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的自然特性产生的一种生产新工艺。 此外,高压静电还能对白酒生产、酸醋和酱油的陈化有促进作用。陈化后的白酒、酸醋和酱油的品味会更纯正。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静电也存在着很多危害。在化纤生产和印刷过程中,由于静电而吸引空气中的绒毛和尘埃,会使产品质量下降。静电火花会点燃易燃物质而引起爆炸,石油在管道内流动,煤类从管道口高速喷出,含煤粉的空气在风管中流动以及汽油在用车罐运输中都会由于摩擦引起静电,当静电积累起来达到相当的电压时,就会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但仔细算来,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中有: 14.2.14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输油(油气)管道,应采取下列防雷措施: 1 输油(油气)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跨接。当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液体静电的火灾危害与防火设计 低电导率的液化烃、可燃液体(如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溶剂油等)的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都可能因静电而导致燃烧爆炸。液体在贮运、生产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引起电荷的分离、积累和放电,而成为一种引火源。在实践中,如设计、操作不当,液体静电将形成一种潜在的火灾隐患。本文简述液体静电火灾爆炸条件及控制,并对防火设计中常遇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液体静电产生方式和放电形式 液体与固体、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由于搅拌、沉降、流动、喷射、飞溅等接触与分离的相对运动会形成双电层而产生静电。静电产生受物质种类、杂质、表面状态、接触特征、分离速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介质中混入杂质、表面粗糙、表面受氧化、分离速度高将使静电增加,当液体的电阻率在1011~1015Ωcm时(如汽油、苯等),其积累的静电荷不易消失,静电的危害性较大。由于液化烃、可燃液体生产、贮运过程中工艺的多样性,不同运动状态下液体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的方式各异,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相液体在管道中流动 液体流经管道时发生电荷分离,一种极性离子吸附于分界面上,并吸引极性相反离子,形成扩散层,当液体相对分界面流动,就将扩散层带走,产生电荷分离。对于单相液体,带电量与液体流动状态有关,湍流比层流的危险性更大。如果电导率足够低,其流出管道电荷密度与液体线速度有关,流速越大,电荷密度越高。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精)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描述: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出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静电就产生了。而且因它们所带电荷发生积聚时产生了很高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的现象。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静电具有很大的作用,如静电植绒、静电喷漆、静电除虫等,同时由于静电的存在,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危害,如静电放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等。随着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 一、火灾危险性 1.当物体产生的静电荷越积越多,形成很高的电位时,与其他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形成很高的电位差,并发生放电现象。当电压达到300伏以上,所产生的静电火花,即可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粉尘。此外,静电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危害,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固体物质在搬运或生产工序中会受到大面积摩擦和挤压,如传动装置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固定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聚合或分离;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发生摩擦;固体物质在粉碎。研磨和搅拌过程及其他类似工艺过程中,均可产生静电。而且随着转速加‘快。所受压力的增大,以及摩擦。挤压时的接触面过大、空气干燥且设备无良好接地等原因,致使静电荷聚集放电,出现火灾危险性。 3、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等,都会产生很强摩擦,所产生的静电荷在没良好导除静电装置时,便积聚电压而发生放电现象,极易引发火灾。4.粉尘在研磨。搅拌。筛分等工序中高速运动,使粉尘与粉尘之间,粉尘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物体问产生碰撞和摩擦而产生大量的静电,轻则妨碍生产,重则引起爆炸。 5.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因其中含有液体或固体杂质,从管道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 时,都会在强烈摩擦下产生大量的静电,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 二、预防措施

静电的原理

工业生产中由于物品相互之间的摩擦、剥离、挤压、感应等使物体表面积存有不同性质的电荷。当此种电荷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吸附和放电现象。静电荷的积聚和放电对工业生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破坏。比如物体的粘附、排斥、静电击穿、人体电击、引发爆炸等。 静电消除器的作用是利用空气电离产生大量正负电荷,并用风机将正负电荷吹出。形成一股正负电荷的气流,将物体表面所带的电荷中和掉。当物体表面所带为负电荷时,它会吸引气流中的正电荷,当物体表面所带为正电荷时,它会吸引电流中的负电荷,从而使物体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离子风机系列有小风机提供风力,也有滚筒风机提供风力。风力大小可由调速开关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产品特点 1、中和静电迅速。 2、离子气流覆盖面积大。 3、离子调解范围宽。 4、有专门的离子发射器清洁器。 5、电离指示器。 6、风机有良好的接地保护。 静电消除器由高压电源产生器和放电极组成,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以 中和物体表面的静电.

当放电极为负的高电压时,电子被排斥,质子被吸引并中和,最终产生大量负离子 由不同的电晕放电产生方式, 静电消除器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交流电晕产品

交流高压产生器将220V输入电压升到7KV-10KV, 放电极以50Hz频率交替为正电压和负电压, 放电极和接地极之间产生强电场, 空气分子被电离, 放电极尖端交替产生正负离子. 当带电物体表面为正电位时, 负离子将其中和, 反之, 如果表面为负电位, 正离子将其中和. 交流电晕产品必须接地才能正常工作, 但部分正负离子会因接地而导向大地, 所以中和静电能力稍差, 但结构简单, 正负离子平衡度好, 并且价格经济. >>直流电晕产品

静电的原理(科技小论文)

静电的原理(科技小论文) 学校:班级:姓名: 人可以在灯光的照耀下,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小纸屑能不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在塑料板上跳起舞来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一些小纸屑和一根塑料棒,把小纸屑放在桌子上,再把塑料棒在身上来回摩擦多次,然后马上用摩擦过的塑料棒去吸小纸屑,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小纸屑穿着美丽的衣裳,开始偏偏起舞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从电脑里得到了答案。 静电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物质都是有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中带有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想象。但是电子环绕在原子核的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他物体间会“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流动空气中的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一开始,我不知道静电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但是吧,妈妈告诉了我:“静电的利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净化空气等。”静电除尘可以消除烟气中的煤尘,静电复印可以迅速、方便的图书、资料、文字复印下来。没想到,静电还有那么多的道理。

静电原理

技术文章:静电涂装的原理与分类 一、前言:在美国于1955年开始采用圆盘型自动静电涂装系统用于枪托、马桶座垫、椅子、床的零件等木制品涂装。在日本也于1966年开始使用升降机式圆盘型用于木制电视机共鸣箱的聚酯树脂涂料涂装。然后普及用于餐椅的酸硬化醇酸树脂(AMI-NOALKYDRESIN)涂料涂装、网球拍的真漆(腊卡)涂装等量产品涂装用圆盘型涂装机,现在估计约有200家工厂采用静电涂装系统,而成为量产木制品涂装的主流。由于静电涂装能大幅度节用涂料,可大大地减低制品成,在1945年则实用于金属制品的涂装,于1951年开发钟型,1953年则开发圆盘型涂装机,而在下记工业领域内普及静电涂装系统。即家用电气用品、汽车及其零件、机车及其零件、脚踏车及其零件、钢制家具、事务用器、农业用机器、建材(金属门窗框及门扉)、护轨、高压瓦斯容器、仪表壳等。除了如此静电涂装被采用多方面金属制品外,也适用于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乙烯树脂(ABS树脂)等各种树脂零件。可说静电涂装视为代表性工业涂装的一种方法。更且最近数年来开发普及超高速回转的圆盘型及钟型涂装机,由于这些机器具有高能力,所以也被采用于超高级耳漆涂装。 二、静电涂装的原理与静电涂装机的分类。 (一)静电涂装的原理 静电涂装乃是以接地被涂物为正电极,涂料雾化装装置为负电极,并将涂料雾化装置带高负电压,在二极间制成静电界,使雾化涂料粒子带负电,使涂料有效地被吸着于相反电极的被物面上的方法谓之静电涂装。那么为什么将被涂物作为正极而涂料雾化装置作成负极呢?乃因此相反时,其转移为火花放电较难而安全的缘故。为了实施静电涂装,被涂物的接地乃是重要必须条件,那被涂物必须为电气的良导体。木材通常被认为电气不良导体,但其含水率为8%以上时,则可实行静电涂装,而经验上也被确认。此乃因于通常的静电涂装,在正负二极间所流的电流值为20~50微安培(MICRO-AMPERE),非常小,所以虽然是如木材般,电阻值较大的物体也可以实施静电涂装。惟在日本,冬季干燥期,木材含水率会降低至8%以下,因此涂料附着量显著地降低。如此场合,则使用水蒸气室通过木材,提高木材表面的含水率也为有效方法。 (二)静电涂装机的分类 1.依涂料雾化方式分类 从前则分类为静电雾化方式与机械的雾化方式之二种。所谓静电雾乃是如前述圆盘型,涂料带高压电而供给至圆盘中心,然后圆盘回转所产生离心力在圆盘表面扩展形成薄膜,而在圆盘缘边从液丝变成漆雾的方式谓之。另一机械的雾化则涂料的方式。不过因最近发明小径超高速圆盘或钟,所以依涂料的雾化方式

静电防护的控制和具体方法

静电防护的控制和具体方法 静电放电会对器件造成损害,但通过采取正确和适当的静电防护和控制措施,建立静电防护系统,就可以消除或控制静电的发生,使其对元器件的损害降至最小。具体如下: (1) 对可能产生接地的地方要防止静电的聚集,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或减少静电放电的产生,或采取“边产生边泄漏”的方法达到消除电荷积聚的目的,将静电荷控制在不致引起产生危害的程度。 (2) 对已存在的电荷积聚,迅速可靠地消除掉。 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核心是“静电消除”。因此可建立一个静电完全工作区,即通过使用各种防静电制品和器材,采用各种防静电措施,使区域内的可能产生的静电电压保持在对最敏感器件安全的阈值下。其基本方法有: (1) 工艺控制法 旨在使生产过程中尽量少产生静电荷。从工艺流程、材料选择、设备安装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抑制静电电位和静电放电的能力,使之不超过危害的程度。 如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当高速器件的浅结形成工序完成后,对冲洗用的去离子水的电阻率就必须控制。虽然电阻率越高,洁净效果越好,但电阻率越高。绝缘性越越好,在芯片上产生的静电就越高。因此一般要控制在略高于8MΩ的水平,而不能是初始工序用的16-17MΩ。还有在材料选择上,包装材料要采用防静电材料,尽量避免未经处理的高分子材料。 (2) 泄漏法 旨在使静电通过泄漏达到消除的目的。通常采用静电接地是电荷向大地泄漏;也有采用增大物体电导的方法使接地沿物体表面或通过内部泄漏,如添加静电剂或增湿。最常见的是工作人员带的防静电腕带,静电接地柱。 (3) 静电屏蔽法 根据静电屏蔽的原理,可分为内场屏蔽和外场屏蔽两种。具体措施是用接地的屏蔽罩把带电体与其它物体隔离开来,这样带电体的电场将不会影响周围其它物体(内场屏蔽);有时也用屏蔽罩八被隔离的物体包围起来,使其免受外界电场的影响(外场屏蔽)。如GaAs器件包装多采用金属盒或金属膜。 (4) 复合中和法 旨在使静电荷通过复合中和的办法,达到消除的目的。通常利用接地消除器产生带有异号电荷的

静电现象及其原理

静电现象及其原理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儿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电子产品静电的产生及解决办法

电子产品静电的产生及解决办法 首先,从静电产生的机理来看,应该从降低有关物体的绝缘度着手,使两物体即使摩擦也不产生和少产生静电,对次有以下一些主要措施: 1.保持环境有一定的湿度。实践证明,北方地区或在干燥的冬季,因静电产生故障的事例要远远大于在东南沿海地区或其他季节,所以在一些重要场所,如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电子仪器的装调车间应考虑保持一定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封闭形的空调房间,更应有一定控制湿度的设备。 2.铺设防静电地板或地毯。目前已有这种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塑料地板或地毯产品,能十分有效抑制由于人的行走产生静电。 3.使用离子风枪、离子头、离子棒等设施,使在一定范围内防止静电产生。 4.半导体器件应盛放在防静电塑料盛放器或防静电塑料袋中,这种防静电盛放器有良好导电性能,能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当然,有条件的应盛放在金属盛放器内或用金属箔包装。 5.对于操作人员应在手腕上带防静电手带,这种手带应有良好的接地性能,这种措施最为有效。 防静电小常识

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如接触、磨擦、冲流等等。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 电荷→ 转移→ 偶电层形成→ 电荷分离。 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最高可达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人体由于自身的动作及与其它物体的接触-分离、磨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它是一种电能,留存在物体表现,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静电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静电的泄漏和耗散、静电中和、静电屏蔽与接地、增湿等。 静电放电引起的元器件击穿损害是电子工业最普遍、最严重的静电危害,它分硬击穿和软击穿。硬击穿是一次性造成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软击穿则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 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之间的传递和 储放,必须使用防静电上料箱、元件盒、周转箱、周转托盘等。以防止静电积累造成危害。 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作为成品进行包装时必须采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袋、包装盒、条、筐等,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静电损害。

静电产生原理及防护(最全的静电知识)

ESD是什么意思? ESD是代表英文E lectro S tatic D ischarge即"静电放电"的意思。ESD是本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以研究静电的产生与衰减、静电放电模型、静电放电效应如电流热(火花)效应(如静电引起的着火与爆炸)及和电磁效应(如电磁干扰)等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对静电放电的电磁场效应如电磁干扰(EMI)及电磁兼容性(EMC)问题越来越重视。 静电测量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其单位是什么? 电荷量 静电的实质是存在剩余电荷。电荷是所有的有关静电现象本质方面的物理量。电位、电场、电流等有关的量都是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电荷的移动而产生的物理量。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检测站和工矿企业等部门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电荷量或电荷密度。表示静电电荷量的多少用电量Q表示,其单位是库仑C,由于库仑的单位太大通常用微库或纳库 1库仑=1000000微库(μC)=106C=109nC=1012pC 1微库=1000纳库(nC) 1纳库=1000皮库仑(pC) 在测量粉体带电及其荷质比,测量防静电服的性能时都要测量其带电电荷量。 测量物体的带电电量从原理上说可用法拉第简和静电计及静电电容测量,但这种方法测量繁琐,误差较大,而且对于非静电技术人员使用时更时因难。现有一种准确迅速测量物体电荷量的专用仪器-EST111数字电荷仪/EST112数字电量表。使用极为方便,受到广大科研单位和厂硫企业如全国各防静电服生产的好评。其使用单位有:西北纺织工学院、劳动部劳保科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2 静电电压 由于在很多场合测量静电电位较容易,另一个常用的静电参数是静电电位,其单位为伏,但由于静电电压通常很高,因此常用一个较大的单位-千伏(kV) 1kV=1000V 测量静电电压的仪表通常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对于测量有源带电体如静电发生器(高压电源)等的静电电压常用接触式,测量这类静电可用Q-V系列静电表。但由于接触式仪器在与被测物体接触时会使带电物体的静电放电,而使而电荷量减少或使带电物体的电容增加,这两个因素都将使物体的静电电位降低,因而测出的结果与物体真实带电情况相差较大,所以这在测量许多物体的静电电压时更常用的方法是用非接触式静电电压表,这种仪表在测量时不与初测物体任何接触,因而对被测量物体的静电影响很小,常用的仪表有EST101型防爆静电电压表,这种仪表不但在一般场所能准确迅速测量出物体的静电电压,而且可在对防爆要求很高的场所使用,其重量轻、体积小,价格也很低,因而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如全军各油库、弹药、火工品、石油、化工、纺织、造纸、橡胶、印刷、计算机等行业等。其它的一些物理量还有电场强度等 一、基本配套仪器 通常测量静电的主要基本参数有三个,静电电压(位),电荷量(密度)和电阻(率)。电荷量是静电本质的物理量,在许多科研中要测量电荷量或电荷密度。但在很多现场直接测量电荷量是不方便的,此时测量其表面静电电压。很多材料的防静电性能可通过检测其表面电阻或体电阻来鉴定.任何一个部门应配的基本测量仪器是静电电压表和高阻表, 对一些有

静电的危害与消除

静电的危害与消除 一、工业静电的产生 1.产生静电的内因 (1)物质的逸出功不同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两者作相距小于25×10 ̄8㎝的紧密接触时,在接触界面上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这是由于各种物质逸出功不同的缘故。两物体相接触时,逸出功较小的一方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另一方就获得电子带负电。因此,可以把不同物质按照得失电子的难易,亦即按照起电性质的不同,排成一个静电带电序列。如北川序列(1985年)为: (+)玻璃-头发-尼龙-羊毛-人造纤维-绸布-醋酸人造丝-奥纶-纸浆和滤纸-黑橡胶-维尼纶-可耐尼龙-赛璐珞-玻璃纸-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 (2)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由高电阻率物质制成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移动比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积聚和条件。例如,两物体紧密接触时,接触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如物质均为导体,纵然分享的速度很快,先分离部分的电子总能很容易地通过最后分离的接触点泄漏返回原处,两物体分开后仍然各自表现为电中性。但若此两物体或其中之一由绝缘物质构成,物体分离后就有一部分电子回不到原来的物体上去,因而两物体均出现带电性。又例如,绝缘物体上吸附了带电灰尘,电荷难以通过绝缘物泄漏掉,使物体对外显示了电性。 从实践可知,物体电阻率在10‘~108??㎝以下的,即使上面载有电荷,也可瞬间消失;电阻率在108?~1010??㎝之间者,通常带电量是不在的;电阻在1010~1015??㎝之间者容易带静电,是防静电工作的重点对象;当电阻率大于1015??㎝时,物体就不易产生静电,但一旦带有静电,就难以消除。例如汽油、苯等电阻率在1011~1015??㎝之间,它们是容易起静电的。 必须指出,水是静电和良导体,但当少量水夹在绝缘油品中,因为水滴与油品相对流动时要产生静电,反而会使油品静电量增加。金属是良导体,但当它与大地绝缘时,就和绝缘体一样,也会带有静电。 鉴别固体表面导电性,可用表面电阻率来考核。表面电阻率在109?以下的物体表面,当有良好静电接地时,静电荷就积累不起来。 (3)介电常数不同介电常数也称电容率,是决定电容的一个因素。在具体配置条件下,物体的电容与电阻结合起来,决定了静电的消散规律。如果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大于20,并以连续性存在及接地,一般说来,不管是输送还是储运,都不在可能积累静电。 2.产生静电的外因 (1)紧密的接触和迅速的分离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是不平滑的,相互接触只能作到多点接触,当接触距离小于25×10 ̄8㎝时,电子就有转移,即形成了双电层。如果分离的速度足够迅速,物体即可带电。 摩擦就是紧密接触和迅速分离反复进行的一种形式,从而促进了静电的产生。 紧密接触、迅速分离的形式还有如撕裂、剥离、拉伸、加捻、撞击、挤压、过滤及粉碎等。 (2)附着带电某种岗哨离子或带电粉尘附着到与地绝缘的固体上,能使该物体带上静电或改变其带电状况。物体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物体对地电容及周围条件,如空气湿度、物体形状等。人在有带电微粒的场合活动后,由于带电微粒吸附于人体,因而人也会带电。

粉末静电喷涂工作原理

粉末静电喷涂工作原理: 静电粉末喷涂首先要有生产直流高压的静电发生器,以及将粉末喷射出来并将使粉末雾化的喷枪、供粉系统和粉末回收系统。被喷涂和工件应接地为正极、喷枪出粉口处接有放电针枪内产生的负高压通过放电针就会产生电晕放电现象。此时带负电荷的粉末微粒在静电和压缩空气气流的作用下,到达工件表面,由于静电力吸引,使粉末均匀地吸附在工件表面时间不会脱落然后工件进入固化炉流平固化,控制好湿度或时间,最后形成紧密地并和工件结合牢固地均匀光滑致密地涂层。 静电喷涂主要工艺流程 粉末静电喷涂加工材质为金属器件的内外表面及各种金属管件的内外表面,主要工序为: 脱脂(除油)→ 水洗→ 除锈(酸洗)→ 水洗→磷化→ 水洗(有的磷化液可不用水洗)→清整表面(清洁)→ 喷涂→ 工件固化→工件检验→包装入库。 主要设备简介及使用说明 一、静电喷单机 手动静电喷涂单机包括: 1、高压静电发生器及气路控制箱一台。 2、内制式手动喷粉枪一把。 3、流化床供粉桶(带文立里泵)一个。 4、运输小车油水分离器、输粉管、管路配件等。? 二、静电喷涂单机使用说明 单机主要技术指标: 1、使用电源:220V±10% 2、最高工作电压:70-100KV 3、正常工作电流:30-70μA 4、保护电流:150μA 5、连续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 6、工作气源:经洁净处理的压缩空气气压不低于 三、静电发生器使用说明 (一)、概述: cx2-3--6型高压静电发生器彻底解决了直流对直流变换效率问题,使之达到90%以上,从而大大降低了振荡管的功耗。倍压器耐压达100KV以上,可靠性大大提高。采用了总电流保护,高压电流保护,当高压电流超过100μA时,输出电压开始下降。当达到150μA时,就切断高压,消除了打火现象,使之安全可靠。 市电电源220V一经变压器降压,再整流得到直流电压。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调整管输出0-16VDC电压。振荡单元振荡 出0-5KV交流高压,经倍压器整流后得到-100KV的高压。 (二)使用方法 1、首先将后面板上的“地线”接线柱接好地线,地线接到大地地线上。接好电源线,电源线要三芯,其中划“⊥”地线符号的 线芯接市电电源的零线。再把内制式喷枪七芯线拦缆插头与发生器后面插座接好并锁紧,接好出粉管等部件。 按上述接好后拿起喷枪,按下前面板上的电源开关,调节前面板上的“高压调节”旋钮,便得到了所需要的输出高压。 后面板上的保险丝1A是市电电源保险丝,保险丝1A是供振荡器的直流电源保险丝,其直径和长度分别为5mm、20mm。 2、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1-100KV,连续可调,它可满足各种工件的粉末静电喷涂使用。对于大平板工件使用电压较 高,在70-100KV范围内,电流在 30μA -70μA范围内;对于小于120°角的工件的内角喷涂使用的电源较低在50KV-80KV范围内,电流在60μA-80μA范围内。请用户恰当调节高压输出和喷枪口到工件的距离,便可以得到满意的喷涂效果。

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doc

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静电产生的原因 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而进入其他的原子,使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另外的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这种物体表面所带过剩或不足的相对静止不动电荷,称之为静电。引起静电的方式通常有固体起电、感应起电、摩擦起电、人体带电等等。 人体带电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接触分离带电,即人在活动中衣服之间,与外界物质之间的摩擦,鞋与地面接触分离。二是感应带电;三是吸附带电,当人体在具有带电微粒空间活动时,由于带电微粒被人体所吸附,使人体带电。某些外界因素对静电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最主要的要数人体和湿度了。 人为因素 由于人在不停地运动,人的身体很容易带上静电荷;人的皮肤、头发和身体这样的绝缘材料会储存相当大数量的静电荷;由于人在操作,会将人体的静电传输(发射)电荷到元器件或设备上。 低湿度(空气干燥) 湿度对静电的积累和消散的影响很大,湿度较低时,静电电位高;湿度较高时,静电电位低。这主要因为湿度较高时,绝缘材料表面吸附了水分子(有时还有导电杂质)而降低了绝缘,便于静电泄漏。不同物质受湿度影响不同,吸湿性大的,容易被水份润湿,受湿度影响较大;吸湿性小,受湿度影响也小。如玻璃表面,易被水润湿,而石蜡、聚四氟乙烯等不易被水润湿的物质,受湿度的影响较小。 静电的介绍

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1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更是可高达10多万伏。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正负电荷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环绕于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1]。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