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说新语 读后感

世说新语 读后感

世说新语 读后感
世说新语 读后感

德与行

——读《世说新语》有感

——叶了望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共一千二百多则,有则三言两语,有则数行。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却无不使人有所收获。其意既含哲理,语亦神韵悠远,令人领略不尽。

就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让我领悟最深的便是《德行》,那一个个故事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就如最熟悉的例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应该靠自身努力而获得,天上掉馅饼的事可能导致“守株待兔”的事再次发生。而于今日而言,这样的做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物质生活虽然日益丰富,但是,如果人们不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被金钱等利益所诱惑,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糟糕。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管宁、华歆)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利,失去他原有的德行,也失去了一位至交,虽看似有些小题大做,却仍能有所领略。管宁如《陋室铭》中的刘禹锡一般淡泊名利,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摆脱了物欲的枷锁。相反,有些人为名为利劳碌一生,却也不见得快乐幸福。而华歆就如《学弈》中的三心二意者一样心不在焉,他们在学习之时漫不经心,结果事倍功半,相反,只有专心致志地完成某事,才能事半功倍。

“子以四教:文、信、忠、信”,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这样的施教内容。他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学水平,更为注重的则是学生的德行。中国古代一向重视德育,无论是孔子首创私学开设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来看,还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中礼教位居首位,都可以看出古人对德育的重视。虽然今日孔子的德育方案不能只限制于道德,而他的思想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强调要通过教育从而提高全名的普遍素质与道德,以维持与稳定社会秩序与发展。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这时代所缺失的:三鹿劣质奶粉,以及此前的“苏丹红”、“瘦肉精“等影响恶劣的事件,都是企业丧失基本道德后的恶果;政府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贪污腐败司空见惯,政治道德出现严重的滑坡;中国公民普遍存在脏话连篇,损人利己的情况,国民道德也在走下坡路……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现在社会在发展,经济水平在提高,文化水平

在提高,而道德品行也不能落下,在追求物质上的进步外,也不能忘记思想的上进。我们应该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严于律己。如此一来,我们每做一件事,我们的道德就会得到一次升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我相信道德的建设会与日俱增。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道德的宣传者,做一个道德的实践者,做一个道德的捍卫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