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译汉6-词汇翻译(4)重复用词

英译汉6-词汇翻译(4)重复用词

英译汉6-词汇翻译(4)重复用词
英译汉6-词汇翻译(4)重复用词

第三单元词汇翻译

第四节重复用词

一、为了明确

1、重复省略的名词

例1. Let’s revise our safety and sanitary regulations.

例2. They began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he enemy.

例3. It is a story of groans and tears, of poor human beings destroyed by the capitalist industrial machine.

2、重复省略的动词

例1. Is he a friend or an enemy?

例2. For a good ten minutes, he cursed me and my brother.

例3. We talked of ourselves, of our prospects, of the journey, of the weather, of each other—of everything but our host and hostess.

3、重复代词的意义

例1. Jesse opened his eyes. They were filled with tears.

例2. He hated failure; 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 risen above it, despise it in others.

例3. This has been our position—but not theirs.

例4. Happy families also had their own troubles.

例5. Stephen made a bow. Not a servile one—he will never do that.

例6. The little apprentice in particular lived in terror of the boss, who had borne down on him so often and so hard that there was little left.

例7. Some have entered college and others have gone to the countryside.

4、灵活地重复

例1. He wanted to send them more aid, more weapons and a few more men.

例2. To him,the birds sang, the squirrel chattered and the flowers bloomed.

二、为了强调

1、原文中重复

例1. He wandered about in the chill rain, thinking and thinking, brooding and brooding.

例2. They had to stand there in that heat, watching me go in, come out, come out, go in and never saying anything.

2、原文中无重复

例1. Whoever violates the disciplines should be criticized.

例2. He became an oil baron—all by himself.

3、灵活地重复

例1. They would read and re-read the secret notes.

例2. I know you hate me and I hate you, we had better part right now.

三、为了生动

1、运用两个四字词组

例1.But there had been too much publicity about my cases.

例2. Target priorities were established there.

2、运用词的重叠

例1. I had been completely honest in my replies, withholding nothing.

例2. Only a very slight and very scattering ripples of half-hearted hand-clapping greeted him.

3、运用四字对偶词组

例1. Whatever initial worries we had about the plane soon vanished.

例2. It was a bright September afternoon, and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were brilliant with moving men.

例3. If this was a time of triumph for the many, it was a painful period for the few.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译汉注意的问题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译汉方面应重视的问题 陈炳发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 有幸多次参与国家人事部组织、外文局实施并管理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阅卷、质检工作,我发现,一些考生翻译水平还是不错的,但对于翻译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规范地处理数字、人名、地名、机构名、缩略语以及其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个人的成绩。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考试中常见的“雷区”,可能对考生提高考试成绩有所助益。 一、数字 关于数字用法的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已有具体规定,各翻译出版机构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也有自己的专门规定。有志于从事翻译职业的人应该对这些有起码的了解。 一般的规定是,对于纯粹属于计量或统计范畴的数值,无论原文是否使用阿拉伯数字,译文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原文“654,321,000”,译文中照抄“654,321,000”即可;不能译为6亿5千4百32万1千。原文“fifty million”,可译为“5 000万”;不能译为“五十百万”,或“50百万”。对于万以上数字,中文一般以“万”和“亿”为单位;原文“half a billion”,可译为“5亿”。原文“five trucks”,可译为“5辆卡车”;原文“3-4 percent”,可译为“3%-4%”;原文“five percentage points”,可译为“5个百分点”。 原文用英文数字或罗马数字表示的,除纯粹属于计量或统计范畴的数值的情况外,译文用汉字。例如:原文“Chapter II”,可译为“第二章”,不能译为“第2章”;原文“Committee of Twenty-four”,可译为“二十四国委员会”,不能译为“24国委员会”;原文“Sixty-fourth Session”,可译为“第六十四届会议”,不能译为“第64届会议”。 在原文中,数字如作为词素构成固定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以及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的情况,则译文中可使用汉字;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以便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如:原文“quarter”,应译为“四分之一”;原文“three to four people”,则译为“三四人”;原文“Third World”,可译为“第三世界”;原文“several thousand people”,则

拟声词翻译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用于模拟各种声响的词。拟声词在英汉语言中都有。《诗经》第一首诗第一句就有“关关雎鸠”,其中“关关”便是模仿鸟鸣的拟声词。《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的“唧唧”便是模仿织布机的声音。英语中的拟声词也是俯拾即是。如crash(哗啦),clash(当啷),splash(扑通),croak(呱呱),yelp(汪汪)等,都是人们日常经常使用的拟声词。英汉语中的拟声词丰富形象,极大地增强了英语和汉语表现力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成为这两种语言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一、英汉拟声词对比 (一)构成比较 拟声造词是拟声词独特的构词方法。如giggle(咯咯地笑),twitter(叽叽喳喳地讲,吱吱叫),hiss(蛇、沸水等嘶嘶作声),rustle(树叶、纸等沙沙作响),baa(羊等咩咩叫),quack(鸭子嘎嘎地叫),bang(砰砰作响)…… 从语言学角度讲,语音是拟声词的载体及原始形态。研究拟声词的构成离不开对其语音成分的分析。拟声词的语音构成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s/表示如蛇、沸水等的嘶嘶声;/l/表示流畅、欢快的声音,如小溪流水声等;/m/,/n/表示郁闷、沉长的声音;/k/,/*/表示急促、尖锐的声音。元音也一样,单元音、双元音和三元音柔和、婉转,短元音急促、粗硬(黄任,1996)。以gr-开始的音指沉闷而令人不快的声音,如growl, grunt等;以h-开始的音则有猛烈的意思,如hack, hunt等;而以-ump结尾的一些单词有重、厚、沉闷的意思,如clump, dump, hump, thump, stump等。 英汉语中都有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拟声词,且均是双音节居多、单音节次之、三音节和四音节的词最少。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是通过重叠单音节词而来,如:哗哗、嗖嗖、刷刷、嘟嘟。有的三音节词是通过重复双音节词的最后一个音节而来的,如:呼啦啦、哗啦啦、呼噜噜。有的四音节词是通过分别重叠两个音节而来,如:叽叽喳喳、淅淅沥沥等。英语里也有重叠拟声,如pit-a-pat, pitter-patter, tick-tack分别是重复pat, pater, tack,只是把元音字母a改成了i; 还有把两个拟声词合在一起来拟声,如uproar, jingle jangle, cling-clang。 (二) 逼真度比较 拟声大都只是大体上像某种现实的声音,有的比较接近,有的不过大体表现出声音的简单轮廓或部分轮廓,有的则相去甚远。但相比较而言,汉语的基本拟声词逼真度较高些,至少不会像英语那样用同一个词来模拟好几种声音,如 rustle用来模拟“唰”、“哗啦”、“刷拉”、“瑟瑟”、“飒飒”几种声音,而rumble可以表示“轰隆”、“咕隆”、“咕噜”这三种声音。 (三) 用法比较 英汉语中,拟声词的使用都很复杂,但如下两点较为明显。其一,英语的拟声词可以用作动词(包括限定式和非限定式)和名词(作介词宾语构成短语作状语等);其二,汉语基本拟声词直接作状语或与“……的一声”连用作状语修饰动词。如:(1)The car rolled bang into the telegraph pole. 汽车砰的一声撞在电线杆上。 (2)The bullets whizzed over his head. 子弹嗖嗖地飞过他的头顶。 (3)Her heart went pit-a-pat.

英译汉-文体翻译(1)新闻

第六单元文体翻译 第一节新闻报道 一、新闻翻译的特点 1、翻译讲求实效 2、可以适当增减 ?翻译:遵循翻译标准进行全文翻译。 ?编译:紧扣原作主题思想,从原作选取最有价值的内容,遵循篇章构建的一般规律,基本按照原作的时间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组织行文,再按照翻译的一般原则,将其译成目的语的过程。(王涛2004) ?摘译:摘取一些认为重要的或者说传达了重要信息的段落和内容。(俞建村2001)(注意:必须完整地翻译抽取的内容。) ?参见教材第十章“翻译的类型” p135. 3、符合写作要求 (1)手法: ?以尽可能有趣的方式将一定事实展现出来。 (2)结构: ?编年史法(chronological method ): 依照事实发生先后按时间顺序叙述。 ?新闻导语法(news lead method ): 依照事实的重要性来铺陈、排列事实。 (3)语言: ?具体、准确、简明、通俗、生动。 4、内容力求准确 二、新闻的翻译 ?标题的翻译 ?电头的翻译 ?导语的翻译 ?正文的翻译 ?了解背景知识 例: US Missile Targets Iraqi Radar Site W ASHINGTON: A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F-16 fighter plane fired a missile at an Iraqi radar site after the jet was tracked electronically while in the “no-fly” zone over southern Iraq, the Pentagon said yesterday. But the White House, explaining a long delay in announcing the strike, said it was unclear whether Iraqi radar has “locked on” to the plane on Saturday. A Pentagon spokesman said the F-16 returned safely to its base in Saudi Arabia. It was not immediately known if the Iraqi site was damaged. The spokesman, confirming the strike about 18 hours after it occurred, said an investigation was under way. Iraq denied any such incident had taken place. 美导弹击中伊拉克雷达基地 华盛顿电:五角大楼昨日宣称:一架美空军F-16战斗机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被电子跟踪后,向伊一雷达基地发射了导弹。 但是白宫在解释拖延很久才公布这次打击行动的原因时称:星期六时尚不清楚伊雷达是否已“锁定”了这架飞机。 五角大楼的一位发言人说,该F—16战斗机已安全返回设在沙特阿拉伯的基地,伊雷

专四专八TEM翻译技巧讲与练--语序调整

TEM翻译技巧讲与练--语序调整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的。这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其特点。语序调整主要指词序、句序两方面的调整。 首先我们谈谈词序的调整。 英汉语句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言中则有同有异。汉语说“他正在卧室里睡觉”,而在英语中却说He is sleeping in the bedroom.(他睡觉在卧室。);英语汉语都说“他出生于北京”,“He was born in Beijing”。 一、定语位置的调整 1.单词作定语。 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汉语中也大体如此。有时英语中有后置的,但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前置。 something important(后置) 重要的事情(前置) 如果英语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则不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 a little,yellow,ragged beggar(前置) 一个要饭的,身材矮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 2.短语作定语。 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而汉语则反之,但间或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习惯而定。 their attempt to cross the river(后置) 他们渡江的企图(前置) 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后置) 十进制计算法(后置) 二、状语位置的调整 1.单词作状语。 英语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

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 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 他在班上很活跃。(前置) 英语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放在动词之前。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前置) 英语中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可前置也可后置,而在汉语中一般都前置。He is running fast enough(后置) 他跑得够快的了。(前置) 2.短语作状语。 英语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则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后面的。 Seeing this,some of us became very worried.(前置)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些人心里很着急。(前置) A jeep full sped fast,drenching me in spray.(后置) 一辆坐满人的吉普车急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水。(后置) 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中时间状语则往往放在地点状语之前。 He was born in Beijing on May 20,1970.(地点在前) 他是1970年5月20日在北京出生的。(时间在前) 英语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的排列一般是从小到大,而汉语中则是从大到小。其次我们谈谈句序的调整。 这里,句序是指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时间和逻辑关系叙述的顺序。 一、时间顺序的调整 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汉语中则通常先叙述先发生的事,后叙述后发生的事。 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从句在主句之后) After I had my dinner,I went out for a walk.(从句在主句之前)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翻译实践心得体会

笔译实践 院系名称:外语学院 专业年级:英语f1101 姓名:王欢 学号:201119010209 心得体会 在做这次笔译实践题目之前,关于笔译我是完全不了解的。在我的感觉中笔译相对于口 译而言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做完全部题目之后我就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这种认知,原 来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并不定就像表象上呈现出的那样容易做到。表面看来笔译能够看着文本 逐字逐句翻译,貌似很简单,只要把文本内容真实的翻译出来就可以达到要求了。实际上则 不然。这学期我们有一门专业课就是关于英汉翻译的。课堂上老师曾经讲述过关于翻译的历 史、理论、要求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所以在简单翻阅这次翻译之后,我觉得看似简单的题目 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在翻译过程中我发觉自己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对某些专业术语了解甚少。例如第一篇the high-tech student中出现的gopher program,generic2 database,moby dick,等等,类似这样的词汇我就需要上网查阅相关资 料才能进而推测了解作者想要借此来表达怎样的意思。再如a roller-coaster ride in the stock market中,关于股市的一些专用名词,dow and nasdaq,cnbc等也是这样。 2、对统计数字的描述能力较差。如何用不同的描述性词汇来体现数字的增长和下降及其 各自升降的幅度,如何准确把握那些不同用词之间细微的差别,较好地描述数字变化,这对 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次翻译题目中出现的仅仅只是一些已经被数字化的统计数据,但是 要用合适的词汇来体现尚且不简单,倘若是给出bar chart, pie chart, line chart等这一 类图标来自行描述其内容,就会更加困难了。题目中出现数字最多的莫过于描述汶川大地震 的这一部分了。各种数字,表示年月的,表示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的,以及各个地区经济损 失所占的不同比例,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亟待加强训练的部分。 3、关于某些长句翻译起来较困难。长句出现最多的就是最后一篇题目描述"我"的文本。 这片文章涉及不同领域大家的杰出作品及其艺术特色,各式各类的建筑,建筑中体现出的精 湛的技巧,还有各种被写入经典的景物,所有的描写都交织在一起,翻译起来很容易找不到 方便。摸不清头绪,到底哪里才是开始,应该如何结束。在翻译课上老师曾经说过长句的翻 译技巧,要先根据谓语动词进行切分,之后再根据逻辑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之后才能慢慢进 行翻译,听起来就很繁琐的程序。我一直在试着这样做,却发现这要求太难达到了,而且每 次被提问翻译总是被说翻译的一塌糊涂。关于长句,我可能还要经历一段很艰难的路程。 虽然完成所有题目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收获还是很不小的。这是第一次这么耐心的昨 晚这么多翻译题目,最大的感触就是那些翻译工作者们真的是好辛苦,之前还以为翻译是我 们英语专业发展的目标。事实上也是,但是这项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这也是我的 真实感触之一。总结一下,收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虽然这次实践题目只有几个,但 是各个题目都具有的一定的代表性。这些题目涉及科技、经济、文学、报道等各种题材的不 同内容,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学者算是一个挑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遇。初 次涉猎翻译领域就得到这样的锻炼,既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又给自己之前的知识 积淀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展现平台,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2、增加了对专业的认知。在刚入学的时候每每都被别人问到你们英语专业出来 的是不是只能做翻译,这句话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英语翻译既然这么容易做,那我学这 个专业不就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了,可是自己亲身时间之后才知道翻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来 的,只要好好学专业,任何专业都是好专业。与其抱怨,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努力,这样

英译汉常见问题汇总

英译汉常见问题汇总 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文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文的“雅”。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英译汉常见问题汇总,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结构不合理,句子不自然 (1) 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全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阳光下过幸福生活的一天是会到来的。 译文主语的定语长,使得整个句子头重脚轻。试译为:全世界人将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过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2)The sun, which had hidden all day,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那个整天躲在云层里的太阳,现在又光芒四射地露面了。 原文里的定语从句,是补叙性的,译成汉语,不一定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原文没有“又”这个意思,应去掉。试译为:太阳一整天都躲在云里,现在出来了,光芒四射。 (3)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 我曾碰到过,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二者都出故障。 “我曾碰到过”,句子突然中止,好象无宾语,但实际上宾语却是很长的三个分句,这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可在“碰到过”后加上“这种现象”或将宾语提前。试译为: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者它们都出故障,这些我都碰到过。 (4)Captured documents which we hav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had been infiltrated through this corridor plus prisoner-of-war reports that we have obtained in recent months l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volume of infiltration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身上缴获的文件,加上近几个月从战俘那里得到的口供,使人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扩大了。

中英拟声词对比及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2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3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4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5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 6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7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8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 9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 10 A Study of Neo-Classicism 1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12 中式菜名的英译 13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 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5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6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1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18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19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20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21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 22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23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24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25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26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27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28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29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 30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31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32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33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 34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以xx大学学生为例 3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36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37 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 38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39 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和谐观 40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41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42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翻译心得体会3篇

英语翻译心得体会3篇 英语翻译心得体会一:英语翻译心得体会最初时,翻译只是我在学校中的一门课程,而现如今它已经是我的职业了。因此首先我应该一如既往地,甚至应该更加热爱这份工作。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它,才有可能在专业上不断进步。 说到技能,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笔译是锻炼一个人语言功底很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做好口译的重要基础。从口译的角度说,如果语言文字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认为表达和思维就至关重要。 练表达,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视译。同事给了我一些材料,这些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材料,因此可以使得练习变得很有效率。在拿到材料以后应该调整好状态,想象自己就在翻译的现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看到材料中的中文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有哪些词或句说得不通顺或者结构不好,就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之后可以向他人请教或者自己进行查找。通过反复的训练,在表达方面便有可能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练思维,在英译中时,听力是基础,首先作为译员,自己必须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便是思考如何用精练的句子传达出来,这对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单单只是听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口译译员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译员的表达应该是工整的,让受众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是精髓。所以中文的功底在这时就显得至关 重要。语言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的。因此,两种语言不应该有所偏颇。 但是不论是表达抑或是思维,翻译最需要的勤学苦练,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在我看来,这是成为一名好翻译,一名不会落伍的翻译的最重要的前提。在翻译处这几个月以来,我的另一个很深的体会便是处里的同事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新

英译汉篇章翻译2

英译汉篇章翻译练习(2) Proverbs are the popular sayings that brighten so much Latin American talk, the boiled-down wisdom that you are as apt to hear from professors as from peasants, from beggars as from elegances. Brief and colorful, they more often than not carry a sting. When a neighbor?s dismally unattractive daughter announced her engagement, Imelda remarked, “You know what they say, Senora: …There?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 And when her son-in-law blustered about how he was going to get even with the boss who had docked his pay, Imelda fixed him with a cold eye and said, “Little fish does not eat big fish.” One afternoon, I heard Imelda and her daughter arguing in the kitchen. Her daughter had quarreled with her husband?s parents, and Imelda was in sisting that she apologized to them. Her daughter objected. “But, Mama, I just can?t swallow them, not even with honey. They talk so big until we need something; then they?re too poor. So today when they wouldn?t even lend us enough to pay for a new bed, a ll I did was say something that I?ve heard you say a hundred times: …If so grand, why so poor? If so poor, why so grand?” “Impertinent!” snorted Imelda. “Have I not also taught you, …What the tongue says, the neck pays for?? I will not have it said that I could never teach my daughter proper respect for her elders. And before you go to beg their pardon, change those trousers for a dress. You know how your mother-in-law feels about pants on a woman. She always says, …What was hatched a hen must not try to be a rooster!” Her daughter made one more try. “But Mama, you often say, …If the saint is annoyed, don?t pray to him until he gets over it.? Can?t I leave it for tomorrow?” “No, no and no! Remember: …If the dose is nasty, swallow it fast.? You know, my child, you did wrong. But, …A gift is the key to open the door closed against you.? I have a cake in the oven that I was making for the Senora?s dinner, I will explain to the Senora. Now, dear, hurry home and make yourself pretty in your pink dress. By the time you get back, I will have the cake ready for you to take to your mother-in-law. She will be so pleased that she may make your father-in-law pay for the bed. Remember: …One hand washes the other, but together they wash the face.?”

汉译英的几种翻译技巧

汉译英的几种常用技巧(一)常用的翻译技巧1. 增译2. 减译(省译)3. 重复 4. 转译 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倒置) 6. 拆句与合并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8. 语态变换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 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1.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

2.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 3.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4.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5.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He who makes n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as no right to speak. (No investigation, no right to speak.) 6.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7.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So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 there wi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 8. 班门弄斧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9.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英汉互译的学习心得教学内容

英汉互译的学习心得

英汉互译学习的心得体会 管理学院 *** 经过了三个星期的英汉互译学习,有些体会。现就英汉翻译,谈点感想。 英汉翻译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不加修改的直译,在英文翻译中有几点汉语习惯是一定要注意的。 1.长句尽量改短,语序调整为汉语习惯 英文中很容易就出现从句套从句的长句,这些句子读起来本身就很难理解了,如果翻译的时候还是不加改动,那读者读起来就更难理解。我在这儿举个例子吧,就拿我自己翻译的《钉子与镇魂歌》的开头部分:The episode of the nail and the requiem was 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f all those in which, over a relatively brief period, I was privileged to watch Trevis Tarrant at work. 刚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自己也愣了好半天,因为这句话完全不是汉语的习惯,如果不假思索地直接翻译,那就是: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在短暂的时间里,这段时间是我有幸观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时间。当然要合并成一句话,也可以这么翻译: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是我有幸观察塔南特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发生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天啊,阅读起来太累了,但是这句话并没有语法问题!我想在翻译的时候要牢记一点:最后形成的是汉语,阅读我们译文的是中文读者。所以在这里必须要调整语序,而且长句要改短,最后我给的译文就是:在我有幸目睹塔南特破案的短暂时光里,钉子与镇魂歌的事件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件之一。 2.定语改表语 英语中常常出现中心语前面出现两三个形容词的情况,这儿我举《绿色危机》第一章的例子:A huge, square envelope, covered with a huge, square handwriting. 直译就是很大的方形的信封上面写着大气的方正的字

整理版英语象声词翻译及举例

英语动物拟声词及其翻译 一、引言 英语与汉语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但是都有着丰富的拟声词。英语拟声(onomatopoeia) 与汉语修辞格拟声完全相同,都是模拟事物自然声音的一种构词方法。各种动物的声音在经验世界中随处可闻,动物拟声词也就应运而生。动物拟声词在英语拟声词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它比汉语动物拟声词还要丰富多样。汉语动物拟声词往往用简单和笼统的一个“叫”字来表述,而英语一般都用专门的拟声词来表达各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正确地翻译动物拟声词,能够烘托气氛、显示意境、增强声势和实地情景感,使平淡的句子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创造出一种使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氛围,达到传声达情和闻声解意的语用目的。 二、英语动物拟声词的类型与翻译 英语动物拟声词可以分为直接拟声( Primary Onomatopoeia) 和间接拟声( Secondary Onomatopoeia) 两种类型, 在翻译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别。 直接拟声指的是动物的声音与意义基本吻合,能够直接产生音义之间的相互联想。如听见[mu : ]的声音使人想到母牛的“哞哞”声。英语中许多表示动物鸣叫声的词是直接拟声,它与汉语的拟声词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在发音上十分接近。如猫叫声,英语拟声词为mew , miaow , 汉语拟声词为“喵”;鸽子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oo ,汉语拟声词为“咕咕”;鸭子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quack ,汉语拟声词为“呱呱”;鹅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ackle ,汉语拟声词为“咯咯”; 青蛙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roak ,汉语拟声词为“嗝嗝”。这类拟声词摹拟动物的发音,英语与汉语基本上相同或相近, 翻译时只要借助汉语的习惯表达法,就能够使读者达到动物如在眼前的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 间接拟声指的是词的发音并不直接唤起某种听觉的经验,即并非对动物自然声音的直接模拟,而是引起一种运动的感觉,或者某种物质与精神特性的感觉。换言之,间接拟声是指音与某种象征性意义发生联想。张培基先生认为, S是咝音字母,它的发音可使人联想到许多动物的相似声。比如,蛇的嘶嘶声,马喷鼻息的嘶嘶声等。英语中snake 和serpent 都作蛇解,由于两词都带S 字母,音义之间就有了一定的联系。文体学家认为H 字母能象征一种努力或费劲,这是因为H 字母是个吐气音。如发haste , hasten , hurry , hurl等词语时,吐气音和发音器官的动作都能使人联想到用力时的气喘。“sn2”的辅音组合,既能使人联想到呼吸时发出的声音,如sniff , snuff , snore 等,又能表示快速敏捷的动作,如snip , snap , snatch , 还能使人联想到滑溜溜的爬行动物snake , snail 等。M 是个低沉的鼻音,能象征鸟雀的喃喃声和昆虫的嗡嗡声。如: The moan of doves in immemorial elms , And murmuring of innumerable bees. (A. Tennyson : Come Dow n , O Maid) 古老的榆树林中鸽子的呢喃, 还有成群飞舞的蜜蜂的嗡嗡声。 英文作者用[m]这个辅音,甚至加上m 这个字母的循环往复的出现,收到了有效刺激读者的视 觉和听觉的良好的修辞效果。但是,在汉语的翻译中,译者没有把鸽子和蜜蜂的声音都译为“嗡 嗡”,而用“ 呢喃”一词来形容鸽子的叫声,这是一种声音象征(Sound symbolism) 的翻译法。用 声音象征来翻译间接拟声词,可以给人以丰富的语音感觉。

《翻译英译汉》word版

翻译——英译汉 英译汉部分要求翻译单句, 而不是段落或篇章。考生首先要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使用的固定词组、习惯用法及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然后, 再正确分析原文的语言现象和逻辑关系,进行透彻的理解, 最后, 力图用简洁明了的汉语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因此, 考生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 一、翻译技巧一 一般的英译汉考题不会只是简单句。我们在做题时, 首先要从语法入手, 找寻和确定句子大的框架结构, 通过分析把句中的从句和插入部分先排除掉, 明确句子结构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一)重点分析句子结构 其实, 就英语的句子结构而言, 是有规律可循的。除去省略句、倒装句、感叹句和 一些特殊句子外, 英语句子的结构可归纳为三类: 1. to be句型: 主语 + be + 表语 Miss Jones is a manager. 琼斯小姐是位经理。 2. to do句型: 主语 + do + (宾语) + (状语) He teaches English in this school. 他在这所学校教英语。 3. there be句型: There be + 主语 + 状语 There are beautiful wildflowers in the hills. 山中有美丽的野花。 (二)确定语法现象和惯用结构 英译汉考题中常见的重点语法有: 时态、语态、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虚拟语气、倒装句、强调句等。考生要非常熟悉这些语法现象, 才不至于对句子产生误解。例如: ?An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it can go with us. 对这事感兴趣的人可以跟我们去。(who引导定语从句修饰主语anyone) ?The problem discussed at yesterday’s m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昨天会上讨论过的那个问题非常重要。(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主语the problem) ?You could have done better if you had been more careful. 要是细心一点的话,你就会做得更好。(if 引导虚拟语气的条件状语从句) ?Hardly had I said that when she entered the room. 我刚说完,她就进来了。(倒装句, 否定词hardly位于句首, 助动词had 放在主语I之前 ) ?It was not until last night that I noticed this matter. 直到昨晚我才注意到这件事。(强调句: It was not until+强调成分+that句子其 余成分)

北外口译翻译技巧资料(英译汉)

英译汉 Chapter One 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 一.词义的选择 (一)根据词性 He likes physics. They are shining like gold. Like knows like. (二) 根据上下文联系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He should be the last to bla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二.词义的引申 (一)将词义做抽象化的引申 1.将表示具体形象的词译成该形象代表的属性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每个人的生活有甜有苦。 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them. 他们的性格既残暴,又狡猾。 2.将带有特征性形象的词译成该形象所代表的词 see-sawing between partly good and faintly bad 时好时坏这两种情况不断地交替出现 Their troops goosestepped into power. 他们的军队耀武扬威地夺取了政权。 (二)将词义做具体化的引申 The car in front of me stopped and I missed the green. 我前面的车停下来了,我错过了绿灯。 三.词义的褒贬 (一)英语中有些词本身具有褒贬意义 He was a man of high renown. 他是位有名望的人。 His notoriety didn’t come until his death. 他的恶名是他死后才传开的。 (二)中立意义的词在上下文中译出褒贬 The politician talked about his hopes and ambitions. 我们要求他谈了他的希望和抱负 He had lied to me and made me the tool of his wicked deeds. 他欺骗了我,使我成了他进行罪恶勾当的工具。 练习: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at the heart of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翻译心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 学习英语,从初中到现在,也接近十年了,过程里,虽经常遇到英汉和汉英对照,但每每总是偏于一边,要么注重英语表达,要么只为看懂中文译文。两者合而为一,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在过程里去推敲一字一句的表述和意思,这在以前几乎是很少的事。 迷糊接触翻译也就短短的三月左右,十几个星期,短短的时间段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学到些什么技巧,但往往拿起一篇文章,又总难下笔翻译。总会因为一两个词而犯难,或者明知一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却不能用汉语很好的表达出来。 傅雷先生曾说过:“翻译重在实践。” 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便得心应手,翻译能力也就有所提高。正是因为我练习太少,专研太少,翻译也就仅仅只停留在了表层阶段,深入不了。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翻译出的东西,总是字不正腔不圆,和标准译文有很大的差距,词句的表达上,既没有很好的尊重到原著的思想,也没有能体现出汉语表达上的优美和准确。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词不达句。 现在我们主要的方向都是在英译汉上,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原文。看一篇东西,可以有不同的目的。若为获取信息,抓住大意就可以了。若是为了消遣,那就可以看懂多少算多少。若是为了翻译,那就非透彻理解原文不可。有时似乎觉得懂了,但翻译起来还是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可能仍是未能真正理解原文。 如果是自己尝试着研究一篇译文的时候,要么可以先不看译文,自己先根据原文翻译一遍,然后拿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相比较,从差距中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弱点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翻译能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要么就是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研究,从中得到启发。或者也可以研究不同的译文。有些作品经不同的人翻译,便出现了不同的译本,而且都是很好的译本。对比才能知道不足,对比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 在这几次的翻译练习中,我会时不时的因为一些看似简单容易的单词而难住,感觉我知道的意思放在文章此处,上下文却无法衔接,语义不对。这种情况,如果是换在写作的时候,往往可以把它回避掉,换个词,甚至换句话,但在翻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