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

横断剖面图

一般为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反映矿床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00——1:2000.

图纸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标高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臵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样品位臵,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限和产状,矿体层编号,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臵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个人总结:

布臵图表位臵,统计样品数量,算出分析结果表长宽,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图纸。

图框,内框距10,外框距2,外框由内框向外造3mm平行线,将所造线宽修改为2mm.

观察图坐标在横向上是X或Y坐标值,这一点由勘探线方位和平面图上所在位臵决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应力求长宽一致,均匀分配,不用理会一个孔的样品是否被分成了两个表格。一定要求同一侧的表格表头的高度相同。

根据原始资料核对样品结果表中的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长,分析结果,是否对应。根据圈矿标准,挑选出达到品位要求的样品,以本次为例,0.3——0.5为表外矿,改成蓝色,>0.5为表外矿,改成红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下一步在工

程上画出矿体!

在结果表中挑选样品时,要根据要求将那些达不到品位的样品划入。以本次为例,要求夹石剔除厚度为四米,分段样品加权平均值>0.3,这对样品的分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划分时要灵活,一切为有利于圈矿服务!

在各个工程上将达到品位的样品划线表示出来,并用文字“内,外”标注。

校正断层,地层界线的位臵,因为在地质资料中矿体的产出,总是与地层或构造有着某种关系,以本次为例,本次铜矿体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特征明显,基本上都是顺层产出,因此勾绘准确的地层界线对于连接矿体至关重要。调整地层界线时,当界线切过钻孔时,一定要在该钻孔上加控制点,以求微调界线圆滑度时,位臵不会变动。地层代号要标在地层厚度,倾向范围的中间,一目了然。

矿体的连接,同一勘探线工程间的对应,相邻剖面之间矿体的对应。以本次为例,两个工程之间矿体的连接,要考虑到连接后,矿体的产状是否是顺层,如总体趋势是穿层了,那么连接错误。在观察,验证后,用光滑曲线,勾绘矿体形态。要求线,一定要在各工程上有控制点,该控制点一定要在样品与钻孔轴线的节点上。该次连接,因为矿体较稳定,地质特征明显,用自然趋势法连接。将对象样品段,连接后,仔细检查修改,矿体的形态应与地层界线相近。

矿体的剪灭:本次矿体为Ⅱ型,铜矿,求证332资源量部分331.因此工程间距为走向方向50*60,倾向60米。如一工程间矿,而相邻工程没有对应,就在工程间某一距离尖灭。根据样品厚度尖灭距离分为三种,

矿体厚度<5m,在工程间距1/3处尖灭;

矿体厚度5——10m,在工程间距1/2处尖灭;

矿体厚度>10m,在工程间距2/3处尖灭

工程间距分为理论与实际,如理论间距为60,实际间距为80,此时尖灭用60来计算;

如实际间距为50,此时尖灭用50来计算。还有一种情况,实际工程间距很小,小于用理论间距计算出的尖灭距离值,如理论尖灭1/3,20米,但是实际工程间距小于20米,此时用对角线尖灭,既是将矿体尖在相对工程轴线上。

夹石尖灭要最大化,即对角线尖灭。

两工程间得矿体厚度不得大于控制工程上的见矿厚度,矿体线要自然,不得随意弯曲。

各剖面的矿体连接完成后,开始对矿体进行编号。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要求编号。编号时,要对应相邻剖面,要求在同一位臵(坐标位臵,矿体延伸方向)上的矿体为同一编号。通过对矿体的编号,要建立矿体在空间上的生长范围。以本次为例,1号矿体有些剖面见三条,有些见两条,可以得出1号矿体在Pt1h 43的底部一次向上,不超过三十米,此为1号矿体的生长范围。在Pt1h 42地层中,仅见少量矿体。3号,4号矿体在1号矿体之上,编号时,一定要根据相邻剖面同一位臵上的矿体进行编号。在编号的过程中,如已连接的矿体与编号不符,则应做出调整,改变矿体的连接。反复斟酌,得出最佳的连接方案。

根据样品平均品位计算表,对矿体进行标注,俗话为上圈圈。圈圈内容,上为样品厚度,下为平均品位。每个工程上同一编号的矿体只有一个圈圈,计算内容包括该工程上该编号矿体的所有矿内样品。圈圈摆放位臵应尽量在矿体中靠近工程,使人很容易明白所指。

将勘探线上的工程(钻孔,坑道)投影到平面位臵图上。做法为:在钻孔轴线与地形线(如无地形线则为采空区)的交点引垂直线,与平面位臵图上的勘探线相交,在参考平面图上,测得钻孔是否在勘探线上,如偏移,则量出偏移方向及距离,在平面位臵图上定下准确位臵。

纵剖面

与横断剖面图的夹角大于60度,及纵剖面基本上是沿地层走向方向的。投影面分为垂直投影面,水平投影面。如矿体总倾角大于45度用垂直投影面,小于45度时,用水平投影面,本例地层倾角大于45度,故而用垂直投影面。

1. 纵剖面图中心就是,确定一个方向,将横断剖面图上的各要素投影到该平面上来,再进行连接。此时各线体现出来的就是地层,矿体在走向上的变化。

2. 本例中,横断剖面图的横向为X坐标,纵剖面横向为Y坐标。

3. 在横断剖面图上画出纵剖面线,此位臵,是在平面图上,先画出纵剖面方向,与各勘探线的交点。

4. 纵剖面图上有各条勘探线,首先在横断剖面图上找到纵剖面线与各要素的交点,读出其高程值,即Y坐标值,再回到纵剖面图上,在该勘探线上根据Y 坐标卡出其位臵。

5. 将这些位臵连接起来,即成。

纵剖面和横断剖面之间要互相对应,互做调整,要求做出的图,符合参考平面图上地层界线的走向趋势,不可有太大误差,厚度上变化不可太大。

中段平面图

中段地质平面图是根据通过同一标高的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它是用以反映在不同标高各水平面上矿体及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分布规律,勘探工程分布等。当矿床主要利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一般比例尺为1:500——1:1000。

编图所需要的主要资料:相应的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勘探工程分布图,勘探线剖面图,坑道测量和坑道原始编录资料,中段采样平面图及样品分析结果等。

图件的主要内容:坐标网,勘探线,探矿工程及其编号,各种地质界线,矿体及其编号,矿石类型分布,取样位臵及编号等,当用作储量计算时,还应表明矿石品级,储量级别,块段及编号,面积及平均品位等。

中段平面图的中心思想就是将各要素投影到某一标高下的平面上,具体方法,以本例,我选择1800中段,首先在横断剖面图上将矿体,地层界线等与1800中段线的交点,垂直投影到勘探线上。读出这些交点的坐标位臵,及在横向坐标(X)以南以北多少(减/加)。中段平面图上横向为Y坐标,纵向为X坐标,勘探线为8.667度,即向北。在中段平面图的勘探线上标出位臵,并连接同纵剖面图。

钻孔的投影除将其投影在1800线上外,还要测量它偏于勘探线的方向,距离,在中段平面图的勘探线上准确表示。

中段平面图表现得是地层界线在走向上的变化趋势。它与纵剖面

图的差别在与,纵剖面图表现的是地层走向线在纵剖面上,高度方向上的变化,而中段平面图上表现得是地层走向线在同一高程下,东南西北方向的变化,两图结合就可得出地层在空间中的变化形态。

在连接地质要素时,要对照横剖面互做调整,如果在中段平面图上,地层界线波折太大,就去适当的改变横断剖面图上地层的倾角,地层变陡,则与1800线的交点南移,地层变缓则交点北移。

梁施工图(立剖面)

第二节立面剖面画法绘制梁施工图 2.1 使用方法简介 梁柱施工图设计菜单中的第二项是立面剖面方式绘制梁施工图。与平面整体表示法相比,立面剖面画法提供了钢筋的截断、搭接、锚固及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等较为丰富的构造细节,相应的也需要大量的图纸来完成出图。 图1 立面剖面画法绘制梁施工图的入口 2005版的立面剖面画法模块较以前各版的改动较大。本次升级将钢筋修改、选择要画图的梁、出图集成在一个程序中。修改钢筋、选择要画图的梁都改在梁平法施工图的界面下,修改钢筋的操作方式和梁平法施工图完全相同,这样的改动就保证了梁平法施工图和梁立面、剖面画法施工图在选配和修改钢筋的流程上一致,配筋结果相同。

图2 梁立剖面画法绘制施工图的主界面 先简要介绍一下立剖面画法的操作流程。 1.在使用SATWE或TAT等模块进行结构计算后,首先对执行梁柱施工图菜单的第一 项(梁归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归并,然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工作。梁归并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请参见说明书的相关章节。 2.进入程序后,首先应点选主菜单中的“选择楼层”按钮来确定需要出图的梁所在的 楼层。选好楼层后,程序首先检查该层的实配钢筋数据(保存在文件BEAM.STL 中)是否存在。所谓实配钢筋数据,就是由程序自动配筋并经过用户以前操作进行人工修改后所保存的选筋详细数据。如果实配钢筋数据不存在,则程序会根据SATWE或TA T自动选择实配钢筋,如果实配钢筋数据存在,则由用户选择用已有的配筋结果还是重新进行配筋,程序根据用户选择的结果读取或生成钢筋数据。关于程序自动配筋的技术条件及相关配筋参数的意义,请参考“自动配筋与钢筋修改” 一节。 3.获得钢筋数据后,程序自动绘制该层的平法施工图。用户可以通过此图来复核本层 钢筋的配筋结果,如果对于配筋结果不满意,可以进行修改。程序提供了四种修改钢筋的方式,分别是“表式改筋”、“单梁改筋”、“原位改筋”和“立面改筋”。用户可以通过主菜单中对应的按钮进入不同的改筋方式。这四种钢筋修改方式与梁平面图画法中提供的改筋方式完全一致,如果用户对钢筋的修改方法不熟悉,请参考“自动配筋与钢筋修改”一节。 4.对于某些无法在PM交互建模中输入的异型截面梁(如花篮梁、带挑耳梁等),程序 提供了“挑耳补充”的功能,对这种梁截面进行补充修改,修改截面后的梁主筋箍筋等钢筋均不变,但程序在出立面图和剖面图时会自动加入与特殊截面相对应的构 造钢筋。关于这一主题,请参考“梁截面修改与挑耳补充”一节。

平面立面大样图概念

平面立面大样图概念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识图 识图比制图容易掌握,正像学驾驶比修理汽车简单很多一样,制图与识图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先学会看图、读图、懂图、识别图,再学制图是合乎逻辑的。 室内装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所以室内设计师接受装饰设计任务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全套的建筑图纸。看懂建筑图纸并不是很难的问题,因为图纸中所表达的内容完全是很形象的符号图像,通过图纸的直观表达,便可了解建筑的全部内容。建筑图是表示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形状的图纸,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通过对建筑图的分析和解释会很快掌握对图纸的识读方法。 建筑工程图解析 一、建筑图的概念 建筑图是表示房屋内部与外部形状及尺度等的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这些图纸都是按照客观规律的原理绘制的。 二、对建筑图的初步分析 1.平面图 (1)建筑的平面图是房屋的水平剖面图,把房屋的窗台以上部分切除,切面以下部分的水平形态就称为平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2)若一栋多层的楼房,每层布置不同,则每层都应画平面图。若几个楼层平面布置相同,则只画一个标注层的平面图就可以了。 (3)平面图表示房屋占地的面积、内部分隔、墙的厚度、台阶楼梯以及门窗局部的位置和大小等。 (4)平面图的种类有总平面图、平面图、屋顶平面图等,而室内装饰工程图中的天棚平面图不是仰视图,而是设想透过天棚楼板所观察到的布局图。 2.立面图

建筑的立面图,是一栋建筑物的四周外观造型的图样。按建筑各立面的朝向绘制图形,称为东、南、西、北立面图(如图1-2所示)。立面图主要表明建筑物的外部形状,房间长、宽、高的尺寸,屋顶的形式,门窗洞口的位置,外墙面装饰的材料及做法等。 图1-2 3.剖面图 剖面图是以遐想的平面,把建筑物沿垂直方向切开,剖切后的相对应的两个正立投影面图称为剖面图。 4.建筑图的剖立面 (1)建筑图与室内装饰图中都有剖面图与立面图组合在一起的剖立面,(如图1-3所示)。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包含的图纸信息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包含的图纸信息,你都看全了吗? 一、建筑平面图的形成和用途 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 建筑平面图是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剖切平面沿略高于窗台的位置剖切房屋,移去上面部分,剩余部分向水平面做正投影,所得的水平剖面图,称为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 2、建筑平面图表达的内容 建筑平面图反映新建建筑的平面形状、房间的位置、大小、相互关系、墙体的位置、厚度、材料、柱的截面形状与尺寸大小,门窗的位置及类型。 3、建筑平面图的用途 是施工放线、砌墙、安装门窗、室内外装修及编制工程预算的重要依据,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图纸。 二、建筑平面图的图示方法 1、建筑平面图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房屋有几层,就应画几个平面图,并在图的下方注写相应的图名。由于多(高)层房屋其中间层构造、布置情况基本相同,画一个平面图即可。 2、建筑平面图的图线

平面图实质上是剖面图,被剖切平面剖切到的墙、柱等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未被剖切到的部分如室外台阶、散水、楼梯以及尺寸线等用细实线表示。门的开启线用细实线表示。 3、建筑平面图的比例 建筑平面图常用的比例是1:50、1:100或1:200。其中1:100使用最多。 三、建筑平面图的图示内容 1.表示所有轴线及其编号、以及墙、柱、墩的位置、尺寸。 2.表示出所有房间的名称及其门窗的位置、编号、与大小。 3.注出室内外的有关尺寸及室内楼地面的标高。 4.表示电梯、楼梯的位置及楼梯上下行方向及主要尺寸。 5.表示阳台、雨蓬、台阶、斜坡、烟道、通风道、管井、消防梯、雨水管、散水、排水沟、花池等位置及尺寸。 6.画出室内设备,如卫生器具、水池、工作台、隔断及重要设备的位置、形状。 7.表示地下室、地坑、地沟、墙上预留洞、高窗等位置尺寸。 8.在底层平面图上还应该画出剖面图的剖切符号及编号 9.标注有关部位的详图索引符号。 10.底层平面图左下方或右下方画出指北针。 11.屋顶平面图上一般应表示出:女儿墙、檐沟、屋面坡度、分水线与雨水口、变形缝、楼梯间、水箱间、天窗、上人孔、消防梯及其它构筑物、索引符号等。 施工图常用符号图例大全请参考↓↓↓ 很实用的施工图常用符号及图例大全 四、建筑平面图的识读 (一)底层平面图的识读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知识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内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 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 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 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则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见插图7 (四)勾绘角度不整合时注意事项: 1.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2.当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界线被不整合面所切时,应将老地层的界线适当用虚线延长至剖面线,再将其交点投影到剖面线上。根据该交点的位置和老地层的倾角,可 在剖面图上勾绘出老地层的界线。见插图8。 3.当面方向与岩层垂直或基本垂直时,剖面图上的岩层界线按真倾角绘制。若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二者所夹锐角<80o时,剖面图上岩层界线应按视倾角绘 制。 4.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要与地形图相同,如需放大,则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避免歪曲剖面地形和岩层倾角。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变 换岩层倾角。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6.3 建筑平面图 假想用一水平剖切面沿门窗洞的位置将房屋剖切后,对剖切面以下部分作出的水平剖面图,即为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它反映房屋的平面形状、大小和房间的布置,墙(柱)的位置、厚度和材料,门窗的类型等。 一般地,房屋有几层,就应画出几个平面图,并在图的下方注明相应的图名,如底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等等。此外,还有屋面平面图,是房屋顶面的水平投影(对于较简单的房屋可不画出)。

习惯上,如上下各层的房间数量、大小和布置都一样时,则相同的楼层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称为标准层平面图。如建筑平面图左右对称时,亦可将两层平面画在同一个图上,左边画出一层的一半,右边画出另一层的一半,中间用一对称符号作分界线,并在图的下方分别注明图名。如建筑平面较长较大时,可分段绘制,并在每个分段平面的右侧绘出整个建筑外轮廓的缩小平面,明显表示该段所在位置。 平面图上的断面,当比例大于1:50时,应画出其材料图例和抹灰层的面层线。如比例为1:100--1:200时,抹灰层面线可不画,而断面材料图例可用简化画法(如砖墙涂红色,钢筋混凝土涂黑色等)。 建筑平面图图示内容 1. 从图名可了解到该图是底层平面图,比例是1:100。 2. 在图中有一个指北针符号,说明房屋座北朝南(上北下南)。

3. 从平面图的形状与总长总宽尺寸,可计算出房屋的用地面积。 4. 从图中墙的位置及分隔情况和房间的名称,可了解到房屋内部各房间的配置、用途数量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情况。 5. 从图中定位轴线的编号及其间距,可了解到各承重构件的位置及房间的大小。本例的横向轴线为1至9,竖向轴线为A至E。其中为A轴线后的第一条附加轴线。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应小中 一、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的显微结构图。 注意:1、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地增加,就是因为分生区的细胞能够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能够伸长的缘故。 2、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毛区 例1、小丽想要移栽月季花,她应该怎样做() A、小心地连根拔起后移栽 B、小心地连根拔起后,将根洗净后移栽 C、小心连根带土的挖起后移栽,尽量不损伤根系 D、以上方法均可以 解析: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时要带土移植,这样使得根尖损伤比较少,使植物在适应新环境前可从被夹带的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成活率高。故答案为(C)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 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吸水;反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低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失水。 例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 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如图)。放置一段时间,分析 会出现的变化: ⑴甲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将(),乙玻璃管内液面高度 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⑵用手捏萝卜的感觉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⑶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解析: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而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故甲中的液面高度将下降(B),而乙中的液面将上升(A)。(当萝卜不失水时,比较硬,失水后就比较软。 对于第(4)小题,可以这样设计: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装置如上图所示(准备多个并标号),然后将不同浓度的盐水依次注入到标不同号码的萝卜上洞内,然后观察玻璃管内液面变化,变化不大者为该溶液的浓度,即约为萝卜细胞细胞质的浓度,原因为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所以萝卜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 横断剖面图 一般为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反映矿床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00——1:2000. 图纸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标高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限和产状,矿体层编号,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个人总结: 布置图表位置,统计样品数量,算出分析结果表长宽,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图纸。 图框,内框距10,外框距2,外框由内框向外造3mm平行线,将所造线宽修改为2mm. 观察图坐标在横向上是X或Y坐标值,这一点由勘探线方位和平面图上所在位置决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应力求长宽一致,均匀分配,不用理会一个孔的样品是否被分成了两个表格。一定要求同一侧的表格表头的高度相同。 根据原始资料核对样品结果表中的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长,分析结果,是否对应。根据圈矿标准,挑选出达到品位要求的样品,以本次为例,0.3——0.5为表外矿,改成蓝色,>0.5为表外矿,改成红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下一步

在工程上画出矿体! 在结果表中挑选样品时,要根据要求将那些达不到品位的样品划入。以本次为例,要求夹石剔除厚度为四米,分段样品加权平均值>0.3,这对样品的分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划分时要灵活,一切为有利于圈矿服务! 在各个工程上将达到品位的样品划线表示出来,并用文字“内,外”标注。 校正断层,地层界线的位置,因为在地质资料中矿体的产出,总是与地层或构造有着某种关系,以本次为例,本次铜矿体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特征明显,基本上都是顺层产出,因此勾绘准确的地层界线对于连接矿体至关重要。调整地层界线时,当界线切过钻孔时,一定要在该钻孔上加控制点,以求微调界线圆滑度时,位置不会变动。地层代号要标在地层厚度,倾向范围的中间,一目了然。 矿体的连接,同一勘探线工程间的对应,相邻剖面之间矿体的对应。以本次为例,两个工程之间矿体的连接,要考虑到连接后,矿体的产状是否是顺层,如总体趋势是穿层了,那么连接错误。在观察,验证后,用光滑曲线,勾绘矿体形态。要求线,一定要在各工程上有控制点,该控制点一定要在样品与钻孔轴线的节点上。该次连接,因为矿体较稳定,地质特征明显,用自然趋势法连接。将对象样品段,连接后,仔细检查修改,矿体的形态应与地层界线相近。 矿体的剪灭:本次矿体为Ⅱ型,铜矿,求证332资源量部分331.因此工程间距为走向方向50*60,倾向60米。如一工程间矿,而相邻工程没有对应,就在工程间某一距离尖灭。根据样品厚度尖灭距离分为三种, 矿体厚度<5m,在工程间距1/3处尖灭; 矿体厚度5——10m,在工程间距1/2处尖灭; 矿体厚度>10m,在工程间距2/3处尖灭 工程间距分为理论与实际,如理论间距为60,实际间距为80,此时尖灭用60来计算;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练习题1

第1页(共4页) 第五节根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准备移栽的茄子幼苗和黄瓜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烂根 B .保护根毛,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C .防止营养物质流失 D .促进根的生长 2.植物幼根的生长依靠( ) A .分生区、成熟区 B .根冠、伸长区 C .成熟区、伸长区 D .分生区、伸长区 3.下列有关植物根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④处细胞与①处细胞虽然功能不同但是遗传物质相同 B .②处细胞生长速度很快,根的生长只与该区有关 C .①处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这一特点是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的 D .根尖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4.有关植物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熟区细胞的迅速伸长是根伸长的唯一途径 B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C .植物体的根系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D .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5.如图是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在如表中找出对根尖各部分的描述错误的是( ) 6.下列为某同学观察玉米根尖结构的细胞图,其中最有利于根吸收水分的细胞是( ) A .A B .B C .C D .D 7.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输入的液体最可能含有水和( ) A .淀粉 B .植物油 C .无机盐 D .蛋白质

第2页(共4页) 8.把3株大小相似的青菜分别放入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培养液和蒸馏水中培养。培养过程中注意光照、通气并及时补充培养的液体。一周后观察它们生长的情况如图,出现如图生长结果差异的原因是青菜的生长需要( ) A .水 B .无机盐 C .空气 D .光照 9.水培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 ) A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 .含钙、磷、钾的无机盐 C .含钼、硼、钾的无机盐 D .含锌、氮、钾的无机盐 10.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冠 B .b 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 .c 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二.填空题 11.植物根毛都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根属于 . (2)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称为根尖,根尖 区的表皮细胞向 外突起形成根毛,这一部位吸收的 进入 (填“导管”或 “筛管”)中,被运输至植物体的茎、叶等其他部位. (3)一株黑麦约有150亿条根毛,总表面积与两个网球场大小相近,这一特点与根的 功能相适应. (4)根尖成熟区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绝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 12.如图是植物的根和根尖部分细胞图,据图回答问题. (1)A 图中水的吸收部位在根尖的 区,生长速度最快的是 区。 (2)根毛是由图 中所示细胞的一 部分形成。 (3)具有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的是 图中标号 。 (4)植物所需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 中的所示细胞吸收。

如何看建筑施工图(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说明.

如何看建筑施工图(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说明。。 1 建筑施工图的组成部分 1。建筑施工图的组成部分 结构设计第一步就是看懂建筑施工图, 建筑专业是整个建筑物设计的龙头, 没有建筑设计其他专业也就谈不上设计了, 所以看懂建筑施工图就显得格外重要。大体上建筑施工图包括以下部分:图纸目录,门窗表,建筑设计总说明,一层 ~屋顶的平面图,正立面图,背立面图, 东立面图,西立面图,剖面图(视情况,有多个 ,节点大样图及门窗大样图,楼梯大样图(视功能可能有多个楼梯及电梯。作为一个结构设计师必须认真严谨的把建筑图理一遍, 不懂的地方需要向建筑及建筑图上涉及的其他专业请建, 要做到绝对明了建筑的设计构思和意图。 2。图纸目录及门窗表 图纸目录是了解整个建筑设计整体情况的目录, 从其中可以明了图纸数量及出图大小和工程号还有建筑单位及整个建筑物的主要功能, 如果图纸目录与实际图纸有出入, 必须与建筑核对情况。门窗表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就是门窗编号以及门窗尺寸及做法, 这对大家在结构中计算荷载是必不可少的。 3。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筑设计总说明对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建筑设计总说明中会提到很多做法及许多结构设计中要使用的数据, 比如:建筑物所处位 置(结构中用以确定设防列度及风载雪载 ,黄海标高(用以计算基础大小及埋深桩顶标高等,没有黄海标高,施工中根本无法施工 , 墙体做法地面做法楼面做法 ... 等等做法(用以确定各部分荷载 ,总之看建筑设计说明时不能草率, 这是结构设计正确与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建筑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就比较直观了, 主要信息就是柱网布置及每层房间功能墙体布置门窗布置楼梯位置等。而一层平面图在进行上部结构建模中是不需要的(有架空层及地下室等除外 ,一层平面图是在做基础时使用, 至于如何真正的做结构设计本文不详述, 这里只讲如何看建筑施工图。作为结构设计师在看平面图的同时, 需要考虑建筑的柱网布置是否合理, 不当之处应该讲出理由说服建筑修改, 通常不影响建筑功能及使用效果上的修改, 建筑也是会同意修改的, 如果建筑不改那就只有哭哭再看图 (人家是老大,没办法的 ... ,看建筑平面图,了解了各部分建筑功能, 基本上结构上的活荷载取值心中就大致有值了, 了解了柱网及墙体门窗的布置, 柱截面大小梁高以及梁的布置也差不多有数了,反正有墙的下面一定有梁,除非是甲方自理的隔断,轻质墙也最好是立在梁上 . 值得一提的是,注意看屋面平面图,通常现代建筑为了外立面的效果,都有层面构架,通常都比较复杂,需要仔细的理解建筑的构思必要的时候咨询建筑或索要装饰效果图, 力求使自己明白整个构架的三维形成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才不会出错 .. 另外,层面是结构找坡还是建筑找坡也需要了解清楚 . 5。建筑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是对建筑立面的描述,主要是外观上的效果,提供给结构师的信息, 主要就是门窗在立面上的标高布置及立面布置以及立面装饰材料及凹凸变化。通常有线的地方就是有面的变化, 再就是层高等等信息,这也是对结构荷载的取定起作用的数据。 6。建筑剖面图 建筑部面图的作用是对无法在平面图及立面图表述清楚的局部剖切以表述清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物内部的处理, 结构工程师能够在剖面图中得到更为准确的层高信息及局部地方的高低变化, 剖面信息直接决定了剖切处梁相对于楼面标高的下沉或抬起, 又或是错层梁, 或有夹层梁, 短柱等。同时对窗顶是框架梁充当过梁还是需要另设过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7。节点大样图及门窗大样

土方计算所有方法

8.2土方量的计算 8.2.1 DTM法土方计算 由DTM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DTM法土方计算共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由坐标数据文件计算,一种是依照图上高程点进行计算,第三种是依照图上的三角网进行计算。前两种算法包含重新建立三角网的过程,第三种方法直接采用图上已有的三角形,不再重建三角网。下面分述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 1. 根据坐标计算 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λ 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根据坐标文件”。λ 提示:选择边界线用鼠标点取所画的闭合复合线弹出如图8-3土方计算参数设置对话框。λ 图8-3土方计算参数设置 区域面积:该值为复合线围成的多边形的水平投影面积。 平场标高: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高程。 边界采样间隔:边界插值间隔的设定,默认值为20米。 边坡设置:选中处理边坡复选框后,则坡度设置功能变为可选,选中放坡的方式(向上或向下:指平场高程相对于实际地面高程的高低,平场高程高于地面高程则设置为向下放坡)。然后输入坡度值。 设置好计算参数后屏幕上显示填挖方的提示框,命令行显示:λ 挖方量= XXXX立方米,填方量=XXXX立方米 同时图上绘出所分析的三角网、填挖方的分界线(白色线条)。 如图8-4所示。计算三角网构成详见dtmtf.log文件。

图8-4 填挖方提示框 关闭对话框后系统提示: 请指定表格左下角位置:<直接回车不绘表格> 用鼠标在图上适当位置点击,CASS 7.0会在该处绘出一个表格,包含平场面积、最大高程、最小高程、平场标高、填方量、挖方量和图形。 如图8-5所示。

土方工程量计算(含计算案例)

1.2 土方工程量计算 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计算土方的工程量。但是各种土方工程的外形有时很复杂,而且不规则。一般情况下,将其划分成为一定的几何形状,采用具有一定精度而又和实际情况近似的方法进行计算。 1.2.1 基坑和基槽土方工程量计算 1.基坑 基坑土方量可按立体几何中的拟柱体体积公式计算(图1-2)。即: )4(6 201A A A H V ++= (1-9) 式中 H —基坑深度(m ); 1A 、2A —基坑上、下的底面积(m 2) 0A —基坑中截面的面积(m 2) 图1-2 基坑土方量计算 2.基槽 基槽和路堤管沟的土方量可以沿长度方向分段后,再用同样方法计算(图1-3)。即: )4(6 201A A A L V i i ++= (1-10) 式中 i V —第i 段的土方量(m 3); i L —第i 段的长度(m )。 将各段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总V : ∑=i V V 总 图 1-3 基槽土方量计算 1.2.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场地平整是将现场平整成施工所要求的设计平面。场地平整前,首先要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挖、填土方工程量,确定土方平衡调配方案,并根据工程规模,施工期限,土的性质及现有机械设备条件,选择土方机械,拟订施工方案。

1.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 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满足建筑规划和生产工艺及运输的要求; ②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场地内的挖、填土方量力求平衡,使土方运输费用最少; ④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场地的设计标高一般应在设计文件中规定,如果设计文件对场地设计标高无明确规定和特殊要求,可参照下述步骤和方法确定: (1)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 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的原则是场地内挖、填方平衡,即场地内挖方总量等于填方总量。如图1-4所示,将场地地形图划分为边长 a=10~20m 的若干个方格。每个方格的角点标高,在地形平坦时,可根据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用插入法求得;当地形起伏较大(用插入法有较大误差)或无地形图时,则可在现场用木桩打好方格网,然后用测量的方法求得。 按照挖、填平衡原则,场地设计标高可按下式计算: (a ) (b ) 图1-4 场地设计标高计算简图 (a )地形图上划分方格;(b )设计标高示意图 1-等高线;2-自然地面;3-设计标高平面;4-自然地面与设计标高平面的交线(零线) )4 (22 2112112 20H H H H a Na H +++=∑ (1-11) 根据式(1-11)可以推得: N H H H H H 4)(22211211 ∑+++= (1-12a ) 由图1-4可见,11H 是一个方格的角点标高;12H 、21H 是相邻两个方格公共角点标高;22H 则是相邻的四个方格的公共角点标高。如果将所有方格的四个角点标高相加,则类似11H 这样的角点标高只加一次,类似12H 的角点标高加两次,类似22H 的角点标高要加四次。因此,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全方位看懂图纸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全方位看懂图纸 01 建筑平面图 一、建筑平面图的形成和用途 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 建筑平面图是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剖切平面沿略高于窗台的位置剖切房屋,移去上面部分,剩余部分向水平面做正投影,所得的水平剖面图,称为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 2、建筑平面图表达的内容 建筑平面图反映新建建筑的平面形状、房间的位置、大小、相互关系、墙体的位置、厚度、材料、柱的截面形状与尺寸大小,门窗的位置及类型。 3、建筑平面图的用途 是施工放线、砌墙、安装门窗、室内外装修及编制工程预算的重要依据,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图纸。 二、建筑平面图的图示方法 1、建筑平面图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房屋有几层,就应画几个平面图,并在图的下方注写相应的图名。由于多(高)层房屋其中间层构造、布置情况基本相同,画一个平面图即可。 2、建筑平面图的图线 平面图实质上是剖面图,被剖切平面剖切到的墙、柱等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未被剖切到的部分如室外台阶、散水、楼梯以及尺寸线等用细实线表示。门的开启线用细实线表示。 3、建筑平面图的比例 建筑平面图常用的比例是1:50、1:100或1:200。其中1:100使用最多。三、建筑平面图的图示内容 1.表示所有轴线及其编号、以及墙、柱、墩的位置、尺寸。

2.表示出所有房间的名称及其门窗的位置、编号、与大小。 3.注出室内外的有关尺寸及室内楼地面的标高。 4.表示电梯、楼梯的位置及楼梯上下行方向及主要尺寸。 5.表示阳台、雨蓬、台阶、斜坡、烟道、通风道、管井、消防梯、雨水管、散水、排水沟、花池等位置及尺寸。 6.画出室内设备,如卫生器具、水池、工作台、隔断及重要设备的位置、形状。7.表示地下室、地坑、地沟、墙上预留洞、高窗等位置尺寸。 8.在底层平面图上还应该画出剖面图的剖切符号及编号 9.标注有关部位的详图索引符号。 10.底层平面图左下方或右下方画出指北针。 11.屋顶平面图上一般应表示出:女儿墙、檐沟、屋面坡度、分水线与雨水口、变形缝、楼梯间、水箱间、天窗、上人孔、消防梯及其它构筑物、索引符号等。施工图常用符号图例大全请参考↓↓↓ 很实用的施工图常用符号及图例大全 四、建筑平面图的识读 (一)底层平面图的识读 1.了解平面图的图名、比例。 2.了解建筑的朝向。 3.了解建筑的平面布置。 4.了解建筑平面图上的尺寸。 建筑平面图上标注的尺寸均为未经装饰的结构表面尺寸。 建筑占地面积为首层外墙外边线所包围的面积。 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可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总和。 建筑面积是指各层建筑外墙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平面面积利用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 5.了解建筑中各组成部分的标高情况。

《根尖的结构》教学设计

《根尖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小麦幼根,说出根尖的部位,描述“根毛”的特点。 (2)通过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识别根尖各部分,描述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说出各部分的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 (2)观察比较根尖各部分细胞,分析各部分的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养成仔细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准确识别根尖各部分,观察描述各部分结构特点,尤其是成熟区的结构特点。 三、学生分析 (1)知识方面: 已有水平:学生已经具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根具有吸收功能,根能不断生长等有关知识。 存在问题:学生对根能够吸收和生长的结构基础缺少了解,涉及的新名词很多。 (2)能力方面: 已有水平:学生能独立进行显微镜操作,识别出细胞。 存在问题:学生观察区分细胞的特点,由细胞特点分析功能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培养。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明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根的生长过程。 2、了解教材内容: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观察根尖结构。 3、分析教材内容: (1)“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知识。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这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而根尖的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所以,只有掌握了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是本节的难点知识。教材中的插图是根的结构模式图。而显微镜下观察的根尖细胞结构,大多是不规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细胞结构时,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认清显微镜下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避免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认识趋于模式化。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 (3)在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容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分明的,而不是互相连续的。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发展变化的时候,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形成了根尖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南方cass土方量计算

由方格网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方格网来计算每一个方格内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系统首先将方格的四个角上的高程相加(如果角上没有高程点,通过周围高程点内插得出其高程),取平均值与设计高程相减。然后通过指定的方格边长得到每个方格的面积,再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到填挖方量。方格网法简便直观,易于操作,因此这一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 用方格网法算土方量,设计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斜面,还可以是三角网 1、设计面是平面时的操作步骤: l 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l 选择“工程应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命令。 l 命令行提示:“选择计算区域边界线”;选择土方计算区域的边界线(闭合复合线)。 l 屏幕上将弹出如图8-38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坐标文件;在“设计面”栏选择“平面”,并 输入目标高程;在“方格宽度”栏,输入方格网的宽度,这是每个方格的边长,默认值为20米。由原理可知,方格的宽度越小,计算精度越高。但如果给的值太小,超过了野外采 集的点的密度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8.2土方量的计算 8.2.1 DTM法土方计算 由DTM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DTM法土方计算共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由坐标数据文件计算,一种是依照图上高程点进行计算,第三种是依照图上的三角网进行计算。前两种算法包含重新建立三角网的过程,第三种方法直接采用图上已有的三角形,不再重建三角网。下面分述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 1. 根据坐标计算 ●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 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 度。 ●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根据坐标文件”。 ●提示:选择边界线用鼠标点取所画的闭合复合线弹出如图8-3土方计 算参数设置对话框。

方格网计算土方例题

一、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 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考虑的因素: 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争取在场区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A.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 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M——方格个数. 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Lx ix±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

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储量计算图件地编制 横断剖面图 一般为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反映矿床地质特征地基本图件,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地主要图件,比例尺一般为:——:. 图纸地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标高线,在勘探线上地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地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地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地界限和产状,矿体层编号,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地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个人总结: 布置图表位置,统计样品数量,算出分析结果表长宽,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图纸. 图框,内框距,外框距,外框由内框向外造平行线,将所造线宽修改为. 观察图坐标在横向上是或坐标值,这一点由勘探线方位和平面图上所在位置决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应力求长宽一致,均匀分配,不用理会一个孔地样品是否被分成了两个表格.一定要求同一侧地表格表头地高度相同. 根据原始资料核对样品结果表中地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长,分析结果,是否对应.根据圈矿标准,挑选出达到品位要求地样品,以本次为例,——为表外矿,改成蓝色,>为表外矿,改成红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下一步在工程上画出矿体! 在结果表中挑选样品时,要根据要求将那些达不到品位地样品划入.以本

次为例,要求夹石剔除厚度为四米,分段样品加权平均值>,这对样品地分选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划分时要灵活,一切为有利于圈矿服务! 在各个工程上将达到品位地样品划线表示出来,并用文字“内,外”标注. 校正断层,地层界线地位置,因为在地质资料中矿体地产出,总是与地层或构造有着某种关系,以本次为例,本次铜矿体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特征明显,基本上都是顺层产出,因此勾绘准确地地层界线对于连接矿体至关重要.调整地层界线时,当界线切过钻孔时,一定要在该钻孔上加控制点,以求微调界线圆滑度时,位置不会变动.地层代号要标在地层厚度,倾向范围地中间,一目了然. 矿体地连接,同一勘探线工程间地对应,相邻剖面之间矿体地对应.以本次为例,两个工程之间矿体地连接,要考虑到连接后,矿体地产状是否是顺层,如总体趋势是穿层了,那么连接错误.在观察,验证后,用光滑曲线,勾绘矿体形态.要求线,一定要在各工程上有控制点,该控制点一定要在样品与钻孔轴线地节点上.该次连接,因为矿体较稳定,地质特征明显,用自然趋势法连接.将对象样品段,连接后,仔细检查修改,矿体地形态应与地层界线相近. 矿体地剪灭:本次矿体为Ⅱ型,铜矿,求证资源量部分.因此工程间距为走向方向*,倾向米.如一工程间矿,而相邻工程没有对应,就在工程间某一距离尖灭.根据样品厚度尖灭距离分为三种, 矿体厚度<,在工程间距处尖灭; 矿体厚度——,在工程间距处尖灭; 矿体厚度>,在工程间距处尖灭 工程间距分为理论与实际,如理论间距为,实际间距为,此时尖灭用来

土方场平施工图设计的基本事项

土方场平施工图设计的基本事项 摘要:土方场平工程没有单独的标准规范,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时依据其它专业规范的相关规定,按照规划要求,细致全面的考虑问题,才能把土方场平工程干好。 关键词:土方场平;地形数据图;离散点;高程控制点;土方网格;排水坡向;土方调配 以前土方场平工程因不多建,测量设备的相对落后,计算相对简单,工程数量相对不大,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而没有引起建设者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创建工业区、开发区等城市区域化建设也日益兴起。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挖山取土、填海造地等大型场地平整工程不断涌现,挖填工程数量少则几百万立方米,多则几千万立方米,工程造价较大,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都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工程。 对于一个新开发建设的区域,规划部门在比较详细的地形图中,根据区域未来的功能特点,来划分地块,布设区域路网;综合考虑地块的坡度、排水坡向以及填挖平衡等因素,来确定区域的控制标高,一般也利用路网控制标高作为区域的主要控制标高。经过论证审批后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单位承揽设计任务也必须以此作为设计依据,展开设计工作。以下是土方场平设计的基本事项: 首先设计单位要从规划部门拿到有关工程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子版供设计者使用,加盖章印的图纸版作为法律依据备存。但往往规划提供的依据也并非绝对正确,毕竟规划条件是一种粗犷的成果,所以设计单位拿到条件后必须认真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与规划部门沟通,确认无误后在深入展开设计工作。 其次是地形地勘数据整理。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需要至少1:500精度的地形数据图,局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还需要进行加密勘测,一般市政工程的地形数据是由建设单位委托勘测单位进行勘测成图,然后再交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地质勘察资料也是委托相应资质单位来完成,交由设计单位进行使用。如填海区域不但需要得到海底高程,而且还需要海底的淤泥层厚度等地质资料,用来计算沉降量等。这样就得需要专业的队伍根据潮汐、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进行海底的勘测勘察工作,得到的数据方能可靠准确。设计单位拿到地形数据图以后,还需要认真核对,这一步对后续工程数量计算尤为重要。重点检查比较陡峻的地形中,标高数据是否充足;高程点的密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CAD电子图中高程点图层和等高线图层中是否掺有其他无关数据,或者是否有些高程点和等高线数据遗漏在其他图层中;等高线数据应逐根检查标高或Z值,往往设计者易忽视这一点,有些等高线图中标注高程与多段线的标高值不一致,这样在后续程序计算工程数量时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正确结果。如发现错误或不足的数据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解决,否则势必会影响后续的工作。 设计计算。现在的CAD辅助设计软件已经很普遍,如南方土方测绘软件、鸿业土方设计软件都能帮着设计人员快速完成计算工作。一般看来这个过程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了,但是笔者认为,设计者的工作反复性也是挺强的,往往在工作中认真仔细更重要一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